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蓋茨:25中國富豪或捐錢

蓋茨:25中國富豪或捐錢 (15:44)
美國富豪蓋茨表示,已有超過25名中國富豪在昨日的晚宴上向他表明了願意考慮慈善捐贈。

蓋茨與巴菲特今日上午亮相北京記者會,就昨日的慈善晚宴接受記者提問。

蓋茨在記者會上說,中國的富豪們並不避諱和他談論慈善捐贈的問題,已有超過25名富豪在昨日的晚宴上向他表明了願意考慮慈善捐贈。

蓋茨說,文化的差異不會成為阻礙人們進行慈善活動的原因,中國將會有獨特的慈善行為方式,慈善的形式將是多樣化的。

蓋茨說:「公司可以做慈善,個人也可以做慈善。比如微軟公司向社會捐贈軟件就是慈善行為。作為個人,捐錢、成立基金會都是很不錯的做法。巴菲特先生就給我的基金會捐贈了很大數額的善款。」

蓋茨還表示,任何公司都可以為慈善事業做出貢獻。

(新華社)

余彭年慈善基金會

港商余彭年:中國慈善富豪會愈來愈多
【明報專訊】有份參與酒會的余彭年慈善基金會主席余彭年說,蓋茨和巴菲特的中國之行「百分之百絕對是好意而來,我們應該要熱烈歡迎,本人舉雙手贊成」。他自己本身早已承諾身後捐出全部財產,他奉勸有錢人都將錢捐給社會,「做慈善絕對是正確的」。「參加這個宴會,以大富豪的財產來看,我不夠條件,相差太遠,九牛一毛」。余彭年說,「但以捐款的數目比例而言,我比他們的也不會少」。

「兒子強於我,留錢何為?」

「兒子強於我,留錢做什?兒子弱於我,留錢做什?」 余彭年自2004年起在全國18個省開展「彭年光明行動」,已經為15.8萬個病人免費做了白內障手術。他不願評價其他富豪所聲稱的善舉,自己也不會去干涉他人,只說自己認為做好事一定要做到位,「在國內做好事,必須要親自看到,親自摸到」。

余彭年又稱,與美國富豪的觀點不一樣,中國的富人習慣將財富傳承下去,美國的有錢人則更熱中慈善事業,這點一時間很難改變,但相信未來中國做慈善的富豪會愈來愈多。

明報記者

FM101

梁穎禮自稱被列黑名單
【明報專訊】FM101是由一班社運人士、地下樂隊成員組成,他們為爭取大氣電波開放,不惜公民抗命,違法地下廣播。除梁穎禮外,年華、黃津等社運活躍人士,都屬FM101要員。梁穎禮聲言無新聞一向不會報道任何關於FM101的新聞,懷疑自己及FM101已被列入「黑名單」。

他舉例指出,今年2月數百名文化界及社運人士發起「生勾勾被活化」遊行,抗議政府趕絕依靠廠廈為生的藝術工作者;3月「FM101」被警方沒收電腦及天線;本月梁穎禮等成員因狙擊商台節目被檢控等等,無新聞一律沒有報道。

梁穎禮對於無解僱李姓記者感到不解,認為李製作的節目講述活化工廈政策令藝術工作者委屈求存,只是一個普通的題材,但可能因為節目訪問了FM101成員,而令「袁志偉見到不想見的人」,不久後李便遭無解僱,並非單純因為「記者表現未符合要求」這麼簡單。

網民集體買免稅煙

網民集體買免稅煙
金牛付稅
【明報專訊】限帶19支免稅煙回港措施8月1日實施之後,部分煙民認為係擾民政策,其中網上電台Our Radio《北上頻道》召集1000個「守法好煙民」今晚齊齊到羅湖,每次過關幫手帶一包煙(19支),寄去指定郵寄地址畀佢,當佢收到一定數量香煙後,馬上安排免費轉贈香港長者煙民。

網上電台召千人 僅20人參與

活動發起人係Our Radio主持傑斯仔同阿靖,活動聯絡人阿Dick同樣係網上電台主持,佢話家過關買煙需要畀「第二十支煙」稅款,即1.2元,非常擾民,所以召集煙民齊齊排隊,各用一張千元金牛交1.2元稅,以示不滿。

「……特區政府想我們屈服,我們偏要團結,發揮真正的獅子山精神!」發起人facebook開設活動簡介,寫出豪情壯語。阿Dick話活動暫時大約有20人,遠低於目標。

海關噚晚話活動未開始,未有正面回應,但重申根據《應課稅品條例》,旅客如攜帶超逾其個人豁免數量的香煙入境,應用紅色通道向海關人員申報,可選擇繳付相關稅款或者放棄超額香煙。

正委會斥政府打壓宗教自由

正委會斥政府打壓宗教自由
指「政治敏感」為由拒租場
【明報專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正委會)上周向康文署申請租用灣仔駱克道遊樂場,為內地宗教自由祈禱,但康文署職員被指以「政治敏感」為由拒絕租場。康文署長馮程淑儀昨日解釋,只是因為地方狹小,不適合舉行數百人活動才拒絕申請;但正委會指康文署講大話,表示他們只是申請150人的集會,批評政府為迎合中央,打壓有關內地宗教自由的活動。

康文署長:只因地方狹小

正委會計劃下月16日舉行苦路禮儀,由灣仔遊行至堅道嘉諾撒聖心商學院,首次為內地宗教自由祈禱,陳日君樞機亦會主持儀式。正委會表示,最先計劃租用灣仔修頓球場作起點,但由於有其他團體租用,故上周一提出轉租駱克道遊樂場;康文署即日以口頭確認,更提醒他們購買保險,但周二卻突然轉口,以「政治敏感」為由拒絕申請。

職員被指允隻眼開隻眼閉

負責租場的正委會幹事柯欣欣稱﹕「職員跟我們說,是因為政治敏感才拒絕,但又叫我們可以照用場地,他們會隻眼開隻眼閉,當日不會阻止我們舉辦活動。」柯欣欣相信事件是因為康文署高層不欲借出場地,但前線職員則不想留難他們。

不過,康文署昨日否認曾有職員提出以上建議,署長馮程淑儀昨在公開場合稱,由於正委會表明有數百人出席活動,而駱克道運動場只得一個籃球場,未能容納人流,故才拒絕申請。

馮程淑儀強調事件不涉政治因素,早前正委會亦成功申請轄下其他場地,故署方歡迎他們申請其他場地,例如修頓球場或維園等。

但柯欣欣狠批當局「講大話」﹕「我們根本沒有數百人,只有150人,那個場地絕對合適。而且我一開始便是申請修頓球場,是康文署拒絕,如今為了補鑊,才叫我們申請,分明是以行政理由將事件愈描愈黑!」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康文署明顯是要「做些成績給中央看」,顯示香港已盡力打壓宣揚內地要有宗教自由的活動,做法可悲。正委會表示會再開會商量,才決定下一步行動。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康文署打壓宗教活動

康文署打壓宗教活動
以政治敏感為由拒借場

2010年09月29日
【本報訊】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上周向康文署申請場地舉行活動,為內地宗教自由祈禱,一切準備就緒,康文署日前突然反口,指活動「政治敏感」,拒絕借出用地,正委會及立法會議員批評該署以行政理由掩飾政治審查。 記者:張嘉雯

正委會聯同多個教會團體計劃下月16日舉行苦路禮儀,為內地失蹤的教會人士、被監視、軟禁及騷擾的教友祈禱,由灣仔駱克道遊樂場出發,前往堅道嘉諾撒聖心商學書院,正委會幹事柯欣欣表示,康文署上周以電話確認預訂,並着該會就活動購買保險,至本周一卻突然以「政治敏感」為由,拒絕該會申請。

「我當時梗係覺得好愕然,因為佢之前仲提我哋買保險嘅,跟住佢就話上面嘅老闆知道單嘢關於宗教自由,覺得政治敏感,所以唔批」。該會即時去信康文署追問原因,不獲回覆。

用行政理由政治審查

本報昨致電康文署查詢,負責的沈姓職員最初回覆時承認,曾「輕輕同佢提過(政治敏感)」的理由,其後又指康樂團體有優先權使用場地,又表示絕非因政治理由拒絕申請。

正委會其後接獲該沈姓職員回覆,質問該會是否有地方不明白,柯欣欣說:「佢問我究竟同《蘋果》記者講咗啲乜嘢,又話唔批係因為康樂活動有優先,又話我哋申請唔夠一個月前,咁點解佢電話覆嗰陣又話可以?我聽到呢樣嘢真係好嬲,唔好講大話,你問心係咪真係呢個原因?」
柯欣欣批評康文署今次純粹出於政治審查,用行政理由作掩飾,有關活動的廣告及宣傳海報已寄出,活動依舊在該處出發,禮儀後舉行聚會,由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持。

康文署昨晚 10時再以書面回應本報,並無提及場地是否供其他團體租用作康樂用途,只表示場內只有一個籃球場,「巿民在該時段使用籃球場進行球類活動的需求頗大」,要預留供巿民進行球類活動,並指場地面積有限,不宜舉行 100人以上的集會。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稱,過往多次以該處作為遊行出發點,「佢話畀人打籃球,根本係廢話嚟,好離譜,一國兩制家係咪連宗教自由都無埋?如果家開始連正委會都唔畀,第日連其他人權嘅嘢都唔畀,係好壞嘅先例,未有 23條就用 23條嘅招數」。

康文署拒絕借場時序

9月 20日 正委會以電話查詢駱克道遊樂場在 10月 16日是否空置,康文署回覆可供借用

9月 21日 正委會傳真申請信,同日下午康文署回覆場地無問題,會把正式表格傳予正委會,並着該會為活動購買保險

9月 22日 正委會未有收到康文署表格,致電查詢,電話無人接聽

9月 27日 該會接獲康文署電話,表示因活動政治敏感,場地不獲批准

資料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巴蓋中國慈善晚宴

中國富豪料冷待巴蓋慈善宴 (11:52)
美國富商巴菲特和蓋茨前往北京,明晚將在京一起出席慈善晚宴,但一半獲發邀請函的中國富豪表示,不會出席。

內地傳媒報導,已有一半接到邀請函的中國富豪表示,不會去參加這場慈善晚宴。迄今為止,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SOHO中國首席執行官張欣、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和黃埔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光標肯定會出現在會場。

陳光標正在上海辦事。27日,他告訴記者,會在晚宴之前趕回北京。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則指出,已收到慈善晚宴的邀請。他認為,去不去晚宴不重要,中國現在更重要的是創造更多的財富。中國現在很需要談慈善,但大談慈善為時尚早。

此外,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也確定將出席該晚宴。牛根生準備在晚宴上向蓋茨和巴菲特提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巴菲特的:在巴菲特的青年時期,即美國上世紀40年代經濟發展時期,美國的慈善狀況以及近60年的慈善發展取得的最明顯的進步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是是針對蓋茨的,牛根生希望與蓋茨探討中國富人在國內做慈善和在國際上做慈善的狀況。最後一個問題是針對巴菲特和蓋茨二人的。牛根生希望諮詢他們對老牛基金會大自然保護協會即將開展的合作項目的看法。

(北京晨報)

「無家者世界盃」基金會

無家者世界盃
港隊排37勝上屆
【明報專訊】打波總係有贏有輸,輸波唔輸陣先重要。由戒毒者同露宿者組成「港隊」今屆出戰巴西「無家者世界盃」,上周六最後一個比賽日以兩場勝仗畫上圓滿結局。43個國家及地區中,港隊排名37,12戰4勝2和6負,比上屆排第40高3位!

義務領隊何渭枝噚晚接受Emily長途電話訪問時話,對球隊屢敗屢戰積極表現好滿意,比賽過後仲拉大隊去餐廳食飯慶祝,今日就會返香港。

領隊:反敗為勝係學習重點

「學習面對失敗、接受失敗,同埋反敗為勝,係隊員學習重點。」何渭枝話港隊初時輸畀德國同芬蘭隊都幾失落,但檢討過後重新振作,最後一仗對希臘,對方一開始就人盯人,港隊一時唔適應,先輸3粒,但無氣餒,隊員阿山先破蛋,之後大豪完半場前射入遠柱,追番2﹕3,下半場再接再厲,最後贏5﹕4。

研2014年舉辦 需港府支持

何渭枝話,此行另一個任務係同「無家者世界盃」基金會討論2014年香港舉辦比賽可能,「對方認為香港係理想地點,但最重要係有港府支持先至可以成事」。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花紋海豚誤闖白沙灣
【明報專訊】西貢白沙灣出現罕見的花紋海豚,疑因迷路誤闖本港水域,漁護署昨日傍晚出海觀察該條海豚,今天將繼續留意牠的情。

漁護署發言人表示,昨日下午收到市民報告,指西貢白沙灣有一條疑為鯨豚的物體出現,漁護署與專家出海,初步估計是一條長約2米的少年花紋海豚(Risso's dolphin),據觀察所見,海豚在水中仍有活動,但礙於天色入黑,難繼續觀察。

專家指或難游出白沙灣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稱,昨日黃昏時段收到居於西貢的外籍人士電話,指見到一條鯨豚漂浮,起初還以為是垃圾袋。據對方形容,該鯨豚「頭有好多白色花紋、白印,個頭圓咕碌」,相信很大可能是花紋海豚。洪家耀指花紋海豚平時多吃烏賊,而且會與同伴打架,互相咬對方時便造成這些花紋。

洪家耀指花紋海豚屬深海品種,生活在過千米深的大海,估計今次發現的花紋海豚是因為迷路而誤闖白沙灣,他指有人見到牠潛水,估計暫時未有擱淺危險,但亦指牠自行游出白沙灣有一定難度。

據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網頁顯示,花紋海豚的學名是Grampus griseus,身上有很多花紋。初出生時身體呈灰色,但隨年齡增長,身上刮痕就愈多,令體色漸漸變白。老年的花紋海豚因身體滿佈花紋,幾乎變成全白。花紋海豚體型較大,成年體長可達3.85米。牠們擁圓形頭部,沒突出的嘴喙。花紋海豚的分佈很廣泛,在熱帶及溫帶較暖海域均有其蹤,主要在200至1000米深、或大陸棚斜坡一帶海域出沒。

本港2005年曾有花紋海豚被發現擱淺在大嶼山愉景灣,而再之前於1980年代,有3至4條花紋海豚數天內先後在吐露港大埔一帶水域擱淺。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環團籲民間自發回收電子垃圾

內地明年拒收電子垃圾
環團籲民間自發回收
【明報專訊】本港每年產生約540萬件電子垃圾,八成會被回收,其實回收後的電腦及電子設備廢物,大部分會出口至內地、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然而,內地明年1月1日起將實施廢舊電腦電器生產者責任法令,不再進口電子垃圾,但香港環保署又遲遲未訂立處理電子垃圾條例,本港恐出現大量電子垃圾滯留。有環保團體呼籲市民自發回收,減少電子垃圾對環境的破壞。

地球之友4月起推出為期3年的《良心回收》約章計劃,參與機構須將棄置的舊電腦、電器等電子垃圾,交由明愛、聖雅各福群會、香港電腦商會等由環保署監管的機構回收處理,以減少電子廢物破壞環境。計劃至今已有逾500個屋苑、商廈、企業及政黨響應。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區詠芷表示,現時每年只有約10萬多件電子垃圾經明愛等志願機構回收處理,佔本港電子垃圾總量的1.5%,相信與缺乏便利的回收渠道有關,「不少市民想回收電子垃圾,可能要等2至3個月回收商才上門回收。如屋苑、商廈先統一回收,再聯絡回收商,既方便市民,亦令回收機構可一次過回收,節省運輸成本」。

籲港盡快訂立《生產責任制》

她又表示,若要長遠解決本港電子廢物問題,環保署應盡快為《電器及電子設備生產責任制》立法,讓電子產品生產商、代理商及零售商繳交「回收處理費」,補貼回收商進行環保處理。另外,儲存電子廢物的機構須有儲存牌照,處理商亦應有處理牌照,以加強監管。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李連杰壹基金

李連杰任紅十字會親善大使 (12:52)
李連杰壹基金宣布,基金創始人李連杰正式接受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邀請,出任首位「親善大使」。

李連杰表示,作為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親善大使」,希望分享壹基金在公益慈善領域獲得的經驗以及「將小捐款變成大善款」的公益模式,讓各國的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從中借鑒有益的經驗,並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來運用。

同時,李連杰也希望通過分享他個人的思考和經驗,支持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的重大人道主義使命,加強公益行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廣人類大家庭彼此關愛的理念。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是一個遍布全球的志願救援組織,目標為推動「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也是全世界同類機構中最龐大,最具影響力的組織。

而憑著「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應該互相幫助,彼此關懷,每人只做一點就可以大家庭更美好」的基本信念,李連杰發起並創立新型公益組織壹基金。壹基金致力於傳播創新的、人人可參與的公益文化,搭建公信透明的、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平臺,以推動公益事業的發展。同時,盡可能的為各種自然災難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中新社)

Thursday, September 23, 2010

公民力量青年軍

團體促解決青年住屋問題 (14:31)
公民力量青年軍10多名成員,早上從中環匯豐總行遊行到禮賓府,要求施政報告解決青年居住問題。

遊行人士帶同橫額和自製的牛皮燈籠,諷刺政府「點極都唔明」,不明白大學生月薪只得萬多元,應付首期遙遙無期。

遊行人事要求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制定措施,解決青年住屋問題。例如提高單身人士和一般家庭申請公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同時復建居屋,以及興建專門租給年輕人的廉租房屋。

(即時新聞)

香港昆蟲學會

漁署經理靠記憶發現新螢火蟲
濕地公園遇見 7年後追查確認
【明報專訊】漁護署在濕地公園的紅樹林發現全球獨有的螢火蟲,成為香港第18種螢火蟲。尋得新品種也是一份緣,原來該署的甲蟲工作小組其中一名成員,早於2003年求學時期已發現同一地點有螢火蟲出沒,但當時沒有深究,事隔多年後加入漁護署才想起舊事,去年10月正式研究,最後經國際螢火蟲分類學權威確認,成為全球首次發現的新品種。

這個有心人便是香港濕地公園展覽經理鄭翠如,她2003年在中大修讀自然科學,不時到濕地公園研究雀鳥,無意中發現紅樹林有螢火蟲出沒。直至去年加入漁護署甲蟲工作小組,她才提及紅樹林有螢火蟲出沒,引起工作小組注意。

紅樹林出沒罕有 全球獨有品種

漁護署自然獲理主任施振翮博士表示,香港螢火蟲的棲息地有樹林和草地等,但從未有紀錄顯示有螢火蟲在紅樹林出沒,加上該種螢火蟲的發光頻率與其他品種不同,懷疑是新品種,工作小組翻查文獻,發現全中國都沒有類似習性的螢火蟲,於是再向國際權威求證,終確認是全球獨有新品種。小組去年10月在濕地公園「再發現」該種螢火蟲,差不多用了一年時間確認其身分。

新發現的螢火蟲在分類學上屬於「齊爍螢屬」(Pteroptyx),根據香港昆蟲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Ptero意指翅膀,ptyx有屈曲意思,合起來就是屈曲的翅膀,亦是該屬螢火蟲最顯著的共同特徵。該屬的英文俗名是bent winged fireflies。

類似螢火蟲多出沒赤道

全球已知齊爍螢屬轄下的螢火蟲有32種,只在熱帶亞洲和太平洋島嶼找到,例如新畿內亞和澳洲,分佈範圍約在北緯20度至南緯20度之間,愈近赤道,品種愈多,香港處於北緯22.3度,是現時已知此屬分佈最北面的界限。

鄭翠如表示,新發現的螢火蟲成蟲溫馴可愛,只喝露水,但幼蟲卻會捕食泥灘上的小螺。幼蟲經過多個月成長便會結蛹。體長只有約8毫米的成蟲破蛹而出後,只有約20天壽命。牠們會在最後階段發熱發亮,主要目的是為了求偶,完成繁殖下一代的使命。

漁護署目前記錄到濕地公園約有80隻新品種螢火蟲,鄰近的米埔約200隻。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早前亦有追蹤這種螢火蟲,他沿邊境禁區鐵網行走,途中一直可見其蹤影,在同一位置肉眼可見數隻至約50隻在閃光。他上月中到本港東面有類似生境的地點,包括鹿頸、汀角和北潭涌紅樹林,未有發現該種螢火蟲,認為本港過去幾十年急速發展,各區生境的連繫被切斷,猶如生態孤島,擔心單靠北區的生境,是否足以支持該種螢火蟲繼續繁衍。

保釣行動委員會

保釣會指政治打壓
擬提覆核
【明報專訊】保釣行動委員會成員曾健成批評,政府禁止「釣魚台二號」前赴釣魚島是政治打壓,不單會破壞一國兩制,亦是箝制港人出入境自由。他指出,釣魚台二號由船上設施、船員、船家、船東等範疇,一律符合海事處的「出海捕魚條件」,但昨日亦多次受到當局攔截,委員會不排除申請司法覆核,以示對當局執法無憑無據不滿。

批無視一國兩制 打擊出入境自由

「阿牛」曾健成又質疑,警方是因為中央禁令,才出手禁止釣魚台二號到釣魚島「捕魚」,認為此舉是無視一國兩制,執法獨立權蕩然無存。他又指保釣行動委員會是「合法出海捕魚」,但遭警方無理攔截,是嚴重打擊港人出入境自由。

劉銳紹﹕涉敏感問題 中港立場一致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則認為,事件顯示港府在涉及外交政策和敏感的政治問題時,務必與中央立場一致,一國兩制並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特區政府會自我收斂,對一國兩制的堅持會大打折扣」。但他認為,由於是次事件非常特殊,香港人日常的出入境亦沒有問題,故不可以斷定「禁止保釣船出海」便影響港人出入境自由。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西安家庭服務業協會

西安女大學生做家務助理 (12:07)
西安培訓了千名女大學生,集體赴京從事家庭服務行業,月薪為2000至3800元人民幣。

服務領域包括高級寫字樓群、大型高尚公寓社區、高檔別墅群、駐華使館官員官邸等。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普遍的問題,尤其是女大學生,找工作更難。第三方調查公司麥可思發布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女大學生平均投出9份簡歷,才有可能得到一次面試或筆試機會;平均投出44份簡歷,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意向協議。

為此,西安市商務局、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西安家庭服務業協會,聯合發起了「1000名女大學生培訓就業援助計劃」行動,專門針對廣大應屆、往屆畢業的女大中專學生進行家庭服務專業的免費培訓,向北京等城市培養和輸送高級家政管理人才和服務人員,以此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緩解經濟危機造成的就業難。

此次送往北京的1000名女大學生,進京就業前先在西安家庭服務業協會指定的培訓學校實施免費培訓,學校安排各學科專家為培訓對象進行「涉外家政服務師、家庭護理師、母嬰護理師、育嬰早教師」等專業課程培訓。與用工機構簽訂正規《勞動合同》,享受公費醫療、失業最低生活保障金、工傷醫療補助和養老金待遇等。

西安家庭服務業協會副會長史元萍表示,首次接受培訓的50名女大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21歲,分別來自西安工程大學、西安體育學院等高校,所學專業涉及電腦、動漫設計、護理、物流、英語、數學等領域。

(中通社)

南方周末: 等待慈善法

等待慈善法
方可成 2010-09-22
"无论是官员还是学者,都未能给出慈善法出台的时间表。"

飞速发展的中国慈善业等来了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却迟迟等不到一部早已在立法计划中的法律。

2005年,民政部启动慈善法的起草工作。那一年,中国慈善捐献总量仅有数十亿元。几年后,这个数字迅速蹿至几百亿,2008年更是突破千亿元。然而时至今日,这部被称为“慈善事业根本大法”的法律依然不见踪影。

五年间,许多人在呼吁,更多人在等待。在等待者当中,最焦急的是那些从事民间慈善的组织和个人,法律的阙如令他们面临许多制度尴尬,甚至带来生存难题。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曾公开表示:“我们的梦想是中国将来有慈善法。”

谁也无法确定,李连杰的梦想何时才能实现。无论是官员还是学者,都未能给出慈善法出台的时间表。

姓“民”还是姓“官”?

身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经预测,慈善法可能会在2009年之前获得通过。

事实证明,郑的预测过于乐观。不过,他还不是最乐观的。2005年,民政部就草案一稿召集专家讨论,有参与者甚至认为,该法案当年就可以出台。

这位专家的大胆观点并非全无理由。在最初两年,慈善法的立法似乎一帆风顺——2006年由民政部拿出草案,并进入国务院立法计划,2007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

在中国的立法程序中,出台慈善法需要由民政部受国务院委托起草草案,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修改审定,再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后再报送立法机关——全国人大。

如果可以在2007年提交全国人大,那么慈善法的出炉便只差一步,然而,当年的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中并未列入这项法律。由于即将换届,这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无法完成慈善立法的任务,慈善法被推至下一届全国人大来制定。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在当时撰文指出,慈善法在立法宗旨、政策定位、管理体制等许多方面,“都尚未成熟到形成共识的阶段,有些问题甚至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曾经参与草案讨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也认为,慈善法被搁置的原因是各界对慈善问题的看法还存在很多分歧和争论,“特别是慈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就在民政部启动慈善立法工作的前一年,执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首次明确将“发展慈善事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杨团看来,这种定位给慈善与公益划上了等号,又将公益与政府划上了等号。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针对目前业已形成的慈善法草案,目前民政部与全国人大法工委尚存分歧。分歧之处,在于“慈善”如何定义。人大法工委认为,慈善应作为社会保障的补充,必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

如此定义,恰与之前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相呼应。

但民政部内部亦有反对声音,“如果按照此观点,那么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都将被排除在外——慈善的外延无疑被限制了。”接近民政部的相关人士表示。

而作为慈善事业主管部门的民政部,内部分工也凸显“公益”性而非社会保障——慈善组织由民间管理局负责,救灾捐赠由救灾司管,而日常慈善由慈善司管。

自彼时起,慈善事业姓“民”还是姓“官”便引发了争议。尽管包括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在内的官员都认为“慈善的主体是民,而不是官”,但计划体制遗留的惯性依然强大。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就曾表示:中国的慈善机构有很浓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有政府支持和引导的地区慈善工作就做得好一些。”

不少学者担心:若没有法律的约束,政府很可能存在越界的冲动,由支持和引导变成包办和主导,后果是挤压民间慈善的空间。“慈善领域内不能发生国进民退,习惯包揽一切的政府需要检讨: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说。

法律阙如,政令频仍

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催生了中国的慈善热潮。用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王振耀的话来说,“把中国的慈善水平至少提升了十年以上”。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中国慈善的法治水平依然没有进展。在这种背景下,慈善立法的呼声再次高涨,地震捐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对一些慈善组织的不信任客观上也成为舆论呼唤慈善法早日出台的催化剂。

地震发生半年后,2008年11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聊天,他表示:“作为民政部,跟广大网友心情是一样的,我们也非常迫切需要这样一部法律,所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推动。”

几乎在同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立法规划,“慈善事业法”位列一类立法项目。这也就意味着,该法需要在本届人大换届的2013年之前提请人大审议。

但具体需要等到哪一年,接受采访的官员和学者均表示无法给出时间表。

在慈善法出台之前,起规制作用的是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前者被王名评价为“可操作性差,基本没用”,而后者对于公募基金和非公募基金的区分和募款资格的严格审批要求则令许多民间公募基金望而却步。

壹基金面临的困境正是这种划分带来的身份问题,而更多规模和名气都较小的民间慈善组织则受到了更大的挤压。

除此之外,民间慈善组织还需要应对不期而至的行政指令,青海玉树地震后关于抗震救灾捐赠款的几份文件集中体现了现行制度下民间慈善的尴尬。

玉树地震后4天,民政部下发《关于做好玉树“4·14”地震抗震救灾捐赠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受捐主体被限制在各级民政部门及15家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和公募基金会。除此之外,其他所有已开展救灾募款的组织机构,均需将所募捐款转交上述机构。

借此获得募捐资格的公募基金会并未最终掌控善款流向。这一切来自于5月27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16号文件)。文件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及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将接收的全部捐赠资金“汇缴”至青海省民政厅、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任一账户。这些机构中还包括 13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然而,一纸新的行政命令,更让这些基金会加快了拨付速度。7月30日,由五部委联合下发的《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管理使用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对外公开发布。

该《实施办法》虽对善款使用“须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加以明确,并且要求严格区分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但对“汇缴”要求并无松动,而更让众多基金会无法理解的是,善款将全部由青海省统筹使用。

对所募善款丧失自主管理的权利,显然触及了民间慈善业的底线。而这些基金会既定的灾区重建项目也受到冲击,部分已经进行的项目,最终“烂尾”。

然而引发更大担忧的则是,这是否是一个新的信号——慈善组织进一步沦为政府的“过渡账号”。

“其实我们在慈善法草案的讨论中对于慈善的民间定位已经形成共识,但最近的一些事情却让人感觉这条原则好像越来越模糊。慈善不等于政府委托的公共服务,它的主体应该是民间,政府只是制度主体,这本来是不说自明的。”王名说,他打了个比方:“政府只能是裁判员,不能自己去踢球,更不能规定只许自己踢球,否则,慈善就变成纳税了!”

呼唤开门立法

目前,慈善法的最新进展是:已于去年下半年通过民政部送达国务院法制办,后者正在进行讨论和修改。

针对这项法律,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表示,要“在法律层面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制约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制度瓶颈,使得慈善组织,尤其是社会力量发起成立的慈善组织能够在一种更加宽松、更加规范的法律环境中诞生和成长”。

郜风涛所言的“登记注册的制度瓶颈”,正是为业界诟病已久的“双重管理”制度——要成立民间慈善组织,不仅需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还需要寻找一个政府机关或党政部门做主管单位。

“婆家”并不好找。北京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研究中心主任张淑琴曾无奈地对媒体说,没有单位愿意做他们的主管部门,“因为做主管部门不但挣不到钱,反而得承担责任。”

针对这种抑制民间慈善机构生长的制度,深圳等地已先行破题试点,该市于2008年9月将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的成立改为直接由民政部门登记,变“双重管理”为“一元管理”。

“这种尝试很好,但深圳经验不见得会是全国改革的基本框架,因为这跟当地政府的能力及社会环境有关。”王名说。

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寄望慈善法改变双重管理制度不太现实,否则会和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产生冲突。如何处理这一微妙的问题,也是立法的一大难点。

另一大难点,是对境外慈善组织在华活动的规定。从国务院法制办及民政部相关官员的公开论述来看,立法一方面需要欢迎和鼓励境外组织从事慈善活动,另一方面却也不能放松对“颜色革命”的警惕。

王名认为,在不能形成共识之前,不妨暂时搁置这些争议,在条文中进行模糊化处理。“如果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那就只能无限期地等了。”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王振耀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慈善法逾五年而未出台是立法程序使然,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并非有什么敏感问题的争论。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慈善的尊重,“如果一个社会认为捐了钱的人比没捐钱的人还坏,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很难立出好法。”

但舆论普遍认为,应先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再进行“从坏到好”的改进。自几年前开始,包括杨澜在内的代表委员就频频在两会上提出议案或建议:尽快出台慈善法。

社会各界也急切希望参与立法讨论。现在,官方仅仅公布了慈善法草案的体例安排:共有9章59条。至于具体条文,则仍处于未公开状态。

曾有多家民间团体呼吁“开门立法”,向国务院法制办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询问慈善法的立法进度及公众参与讨论草案的具体时间等信息,但由于国务院法制办的政府信息公开仅限于主动公开的范围,不受理公民或法人的申请,询问没有得到答复。

“慈善法涉及国家监管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捐赠者、受捐赠者等多方,权衡各方利益是这部法律的重要任务。作为利益相关方,这些主体都有权利对该立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样各方的利益才有可能得到平等的保护。”其中一封寄往国务院法制办的联名信中说。

在慈善已经深深卷入中国社会的今天,很少有人会想到,17年前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慈善”被定义为“带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色彩,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后果存在争议”。

Tuesday, September 21, 2010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

“创建慈善城市——遂宁城市慈善发展调查评估”项目
为了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开展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体制机制研究”指示精神,民政部委托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实施“创建慈了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开展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体制机制研究”指示精神,民政部委托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实施“创建慈善城市——中国城市慈善发展调查评估”项目。该项目对构建中国慈善城市发展标准,建立慈善信息统计和披露制度,引导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创建慈善城市——中国城市慈善发展调查评估”项目,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状况进行普查,并推出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标准。这个标准从法规政策、慈善文化、社会捐赠、志愿服务、慈善组织等五个方面,通过一系列可测度的量化指标,对一个城市的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整体评估,并适时推出一批“全国慈善示范城市”。

通过实施“创建慈善城市——中国城市慈善发展调查评估”项目, 推动建立政府慈善信息统计和披露制度。建立全国慈善信息平台、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以及年度城市慈善发展报告制度。

该项目在2010年全面启动,计划通过3年的时间,对中国城市慈善事业发展进行大型调查和评估,建立和推广中国慈善城市发展标准,引导慈善城市发展,并建立中国城市慈善信息平台。

Bill Gates and 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

贊比亞愛滋婦 獲救治苦臉變笑臉
兩張照片,燃亮蓋茨善心

蘋果日報 2010年09月21日
蓋茨(Bill Gates),微軟創辦人,無人不識的世界巨富。但富貴於他和妻子梅琳達(Melinda)如浮雲,在英國《太陽報》昨日刊登的專訪中,訴說着他行善的胸懷:將身家富二代對子女和社會都沒好處,施予才令他領悟到真正的快樂。他曾為窮苦的人多翻落淚,在美國西雅圖微軟總部私人辦公室掛着一個贊比亞愛滋病女子的兩幅照片,更恍如成為他行善的座右銘,行善的動力,燃亮他的一顆慈善的心。

贊比亞愛滋婦照片感動蓋茨捐身家

蓋茨打扮從不招搖,接受記者專訪,也只是招牌的牛津 T恤和棉質長褲。在偌大的辦公室更掛了兩幅照片,相中人是同一個女子。他說,女子是他三年前在非洲窮國贊比亞遇的,一個愛滋病女子。第一幅照片中,黝黑的女子骨瘦如柴,面容憔悴,很凄苦的。第二幅照片中,是她接受治療 40天後所拍,精神變得飽滿,綻放燦爛笑容。一個女子 40天前後的變化,讓蓋茨深深感受施予可以救人,這兩張照片明顯成為他一直努力行善的原動力。

54歲的蓋茨致力行善,源於慈母的鼓勵。 1994年,母親離世後,他成立慈善基金以完成亡母遺願,前年更從微軟退休專注管理慈善基金,之後更和好友「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承諾捐出大部份身家,數月前更牽頭發起「捐獻誓言」慈善計劃,成功獲得美國 40名億萬富豪支持,承諾捐出至少一半身家,他本月底會再與畢菲特到中國會見 50位內地富豪,分享施慈善心得。

早於1987年,當時30歲出頭的蓋茨身家已突破 10億美元(78億港元), 1993年起更一直雄踞世界首富寶座, 1999年科網熱期間,身家一度達到最高峯的 1,010億美元(7,850億港元),但天文數字的財富沒冲昏他頭腦。他與妻子梅琳達(Melinda)的慈善基金,每年至少捐出 15億美元(117億港元), 10多年來兩夫婦已捐了 280億美元(2,180億港元),幫助了全球逾 2.5億貧困兒童注射疫苗,挽救了500萬條寶貴生命。

「見兒童注射疫苗棒極了」

蓋茨感慨地說:「假如你研發了一個好軟件,你會看到學童從中學習到知識,同樣地,當你看見兒童接受注射瘧疾疫苗,感覺實在棒極了。」

他肯接受專訪,一個原因,就是要談論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即是承諾在 2015年前消除全球貧窮飢餓。「 1960年代每年有逾 2,000萬兒童死亡,現在數字降到 800萬至 900萬,這是顯著進步。」但他說,國際社會還做得不夠。

助人激情明顯滿瀉,他妻子梅琳達還說,全球每天仍有 10億人挨餓受苦,她看見丈夫曾為一些悲慘境況落淚。蓋茨說:「我們看見孩子父母死了,活在困境中。我們與一些婦女談過,知道她們因為經濟困苦,要淪為妓女,染上愛滋。」

指遺產對子女 社會沒好處

蓋茨,目前身家達 530億美元( 4,120億港元),富可敵國,但他無意利用千億家財建立家族王國。「我認為將錢留給我的孩子並非一個好主意,對我孩子或整個社會也不是好事,所以問題來了:『我能否找到一些可造成驚人影響的東西呢?』我很清楚我想這樣做。」那麼三名 8至 14歲的子女是否一個錢也分不到?蓋茨說:「我會留一些錢給孩子,但不會是一個可觀比例。」

在行善路上,蓋茨並不孤單,因為有好拍檔兼愛妻梅琳達同行。「我們享受一起到發展中國家探訪,至少每年一次,有時也會分開去,然後回來分享所見所聞,她去了埃塞俄比亞兩次,我到過尼日利亞三次」。

行善已成為蓋茨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但也不忘電腦這老本行,他澄清其大宅並非如外界所言,全屋都是科技玩意,他三個孩子就像普通青少年一樣,擁有個人電腦,有時會用 Skype互聯網電話服務,與身在外地的父母通訊。至於提到電腦科技的未來,他說:「未來電腦將能夠辨認人們的說話,這東西會有很觸目的發展。」

英國《太陽報》

「選民力量」 狙擊民主黨

袁彌明擬區選戰甘乃威
名人組「選民力量」 狙擊民主黨
【明報專訊】為表示對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不滿,由前港姐袁彌明、電台節目主持人「快慢咇」、社運人士「星屑醫生」歐陽英傑等組成的「選民力量」,正積極考慮參選明年區議會選舉,主要狙擊民主黨。他們鎖定4個民主黨「雙料議員」及該黨21個在上屆低票當選的選區,號召大眾齊齊參選狙擊民主黨。當中較矚目的戲碼,袁彌明有可能到中西區挑戰甘乃威。

「選民力量」昨日召開記者會,解釋成立原因是不滿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及放棄「2012雙普選」選舉承諾,為使民主黨「票債票償」,一行人決定參選明年區議會選舉,歐陽英傑更揚言﹕「如果民主黨的現任區議員對黨就政改的所為公開向選民道歉及退黨,我們會對這批人士網開一面。」社民連黃毓民和行政委員任亮憲昨日都以個人身分到場支持。

不滿民主黨放棄雙普選承諾

「選民力量」由袁彌明、歐陽英傑、香港人網監製林雨陽、「慢咇」陳志全、「快咇」譚志德等知名度較高人士組成,他們正積極考慮於下屆區選中,負責挑戰民主黨的「雙料議員」。袁彌明可能空降中西區挑戰甘乃威,預計他自解僱女助理一役後,支持度或會受到拖累。

獲數十萬捐款

向來敢言的袁彌明揶揄民主黨轉ɜ支持政改,有如娛樂圈藝人整容﹕「我杯葛所有無誠信的人,如在娛樂圈中,有些人整了容又不承認,這些便是無誠信,我便要罵。」

除民主黨的「大佬」,「選民力量」亦計劃狙擊民主黨在上屆區議會21個只贏不足500票、屬「低票當選」的選區(見表),例如柯耀林上屆只贏5票。「選民力量」呼籲市民登記做選民,並招募其他有意出選人士挑戰其他民主黨選區。

選舉經費方面,「選民力量」表示現時已有數十萬元捐款,但沒有否認捐款者是香港人網老闆蕭若元。對於有指他們參選反而會令民建聯得益,歐陽英傑稱議席得失並非他們主要考慮,建立政治道德才是最重要。

Social Change Through Innovation

An Evening Panel Discussion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individuals are taking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es in making a social impact—addressing problems such as poverty allevi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provision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How ca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rive development and bring about social change? Where can inventors-entrepreneurs find the resources—both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to seed and/or scale up their companies? Join a discussion with a group of enterprising individuals whose innov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business models offer fresh and effective approaches in advancing social change.

Gemma Bulos established A Single Drop in 2006 and its vision is to bring clean, accessible and sustainable water to all. It has implemented over 60 projects in the Philippines through community-driven 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 solutions which has benefited over 125,000 people. Gemma was named Philippine’s Social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2009 by Ernst and Young and the Schwab Foundation.

Shawn Frayne is the founder of Haddock Invention, a technology incubator working with partners in emerging markets on cleantech products that can make a global impact. He also co-founded Humdinger Wind Energy, which has developed Windbelt technology, the world’s first non-turbine wind generator. Shawn graduated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has chosen Hong Kong as his base.

Charles Watson is founder of SolarLEAP, which provides low-cost, low-power computer that use solar energy to students in off-grid communities. He took a gap year and installed his computers in communities in Ghana and Nepal. Charles is 19 years old and a graduate of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he has currently deferred his university studies.

Raymond Cheng is CEO of SoZo Group, which he set up in 2010. SoZo Group is an investment advisory company which matches investors with worthwhile businesses and causes to "make a difference." He has more than 30 years of global technology and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Moderator)

Attended this event yesterday; all three of them are doing amazing work, and good to know there is another home-grown social entrepreneur from Hong Kong - a student from HKIS - doing great work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

逾百地產代理遊行爭權益 (14:15)
逾百名地產代理業遊行,以抗議政府漠視該業界權益,及政制上欠缺代表。代表商會要求簡化市民委託地產代理出售物業的協議,及增設中央資料庫,並在議會增設代表。

據了解,有份發起之香港專業地產顧問商會指出,地產代理在各政治議會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席位,不單止沒有代表的功能組別,在地產代理監管局內也只能佔四分之一議席,最近在爭取特首選舉委員會的議席中亦沒有得到一個積極的回應,地產代理業深感受到漠視。

獨立媒體被 Paypal 終止籌款功能

獨立媒體(香港)被 Paypal 終止籌款功能
週六, 2010-09-18 22:48 — 葉蔭聰
獨立媒體(香港)自2005年開始使用Paypal籌款,一直運作順暢,也沒有收到有人投訴。不過,今年9月16日,Paypal突然限制我們帳戶的功能,令我們無法在網上籌款,對我們可謂嚴重打擊。

資訊與決策不透明

我們今天測試一下一直沿用的「捐款」(Donate)按鈕,發現無法進入「捐款」頁面。當我們登入我們的Paypal帳戶時,發現以下通告:

由於以下原因而限制你的帳戶使用權限:
2010年9月15日: PayPal 要求屬於慈善/非牟利類別的帳戶,向我們提供有關其組織的其他資料。在最近的審核中,你的帳戶已歸入此類別。在我們得到此資料以前,你的機密帳戶功能使用權限將受限。請撥空提供此項資料,以利我們儘快恢復你的使用權限。

接著我們嘗試使用帳戶的功能,我們發現大部份功能皆無法再使用,包括轉帳、提款等等,換言之,過去好幾個月支持者給予我們的捐款,我們皆無法提取!

當我們再翻查電郵,發現Paypal於9月16日發給我們的電郵,卻作如下解釋:

PayPal Private Limited is unable to process payments for non-registered charit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political party/organizations, religious institutions, personal/organizational fundraisers, etc. in countries under its jurisdiction.

不是慈善機構?

看到這些解釋,我們還是一頭霧水。我們只是一個社團,在警察總部註冊。而我們也的確不是《稅務條例》第88 條所指定的「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我們曾詢問律師意見,他們指,我們資助的香港獨立媒體網,以及成員涉足不少政治及社會抗爭,我們是不可能申請成為「慈善機構」的,因為,政府規定的「慈善機構」不能是「政治性」的。然而,按照香港法律,除了在街頭賣旗籌款等需要社會福利部門批准外,一般的註冊社團還是可以經其他途徑籌款的,例如互聯網。

我們從Paypal網站中找出了一個香港電話號碼,致電公司問個究竟。接受查詢的職員說,我們的帳戶受限制,現在無法接受捐款,提取功能也暫時無法使用,要等待180天才能領回來。

她解釋,由於網上捐款引起許多投訴,Paypal已決定不再提供籌款功能。我們接著問,是否有人投訴我們,她無法回答。事實上,Paypal帳戶中有一個「調解中心」,若有人投訴,會有資料在這裡出現,可是,我們由開始帳戶至今,皆沒有任何投訴爭議出現在「調解中心」。

而且,日後我們也無法再以「獨立媒體(香港)」名義另外申請帳戶了,而且,日後即使用其他名義申請,也只能以買賣形式進行。

理由奇怪,影響深遠

究竟我們因何會被限制帳戶,終止籌款功能,理由還是非常令人可疑的。因為,我查過一些網站(為免連累別人,請恕不在此說明)的Paypal捐款按鈕,仍然運作如常。這些網站都不是「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有些甚至不是機構或團體,只是個人而矣。為何我們會被審查並被限制?只是因為巧合?

Paypal這種做法,令許多個人blogger及小團體少了一個籌款工具,特別是一些在互聯網上較活躍的個人及團體,獨立媒體(香港)便是其中一個例子。事實上,成立以來,我們也遇過不少籌款上的困難,例如,要找一家銀行,願意提供每月自動小額轉帳的服務(由我方發動),已是非常困難,我們跑了好幾家才偶然找到一家銀行願意提供。而現在,正當我們網上捐款開始有增加趨勢(所謂「增加」也只是每月數百元而矣),卻被一下子奪去這個新的籌款可能,實在令人沮喪。

面對重重困難,希望各位支持者,能給予我們更多支持。大家現在還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捐款:

1. 每月小額捐款:每月一百元左右,自動從閣下戶口轉賬,非常方便,有興趣者,請聯絡我們(inmediahk@gmail.com),我們會親自把表格送交閣下填寫及簽署,此外,你亦可以下載表格,填上資料及簽署(連同電郵地址),並寄交「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9F,獨立媒體(香港)」(為免填錯資料或麻煩,你可只填上金額及簽署,其他資料會有專人聯絡你代為填上)。

2. 支票:請把劃線支票(連同電郵地址)寄往「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9F,獨立媒體(香港)」,支票抬頭請寫「Hong Kong In-media」;

3. 銀行直接過戶:請轉賬至恒生銀行:221-543853-001,煩請把入數紙(連同電郵地址)寄給我們,以作紀錄。

港大改籌募經費策略

徐立之帶教授籌科研費
見善長解釋研究 獲1億指定科研
【明報專訊】三三四學制改革如箭在弦,未來兩年本地八大院校,將全力應對新舊制交替時所面對的課程和校園發展等重大改革。本報邀請八大校長詳談大學新路向,如何為大學生勾劃更寬而廣的出路。

本港科研經費不足一向為人詬病,港大校長徐立之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政府研究金長期不足,港大正改變籌募經費策略,一改向善長「心口」傳統,由科研教授親自向善長講述科研計劃。去年港大共獲2.2億元捐款中,有逾一半屬於指定科研捐款,為大學開拓科研資源。明報記者 蕭輝浩

現時本港大學的研究經費主要來自公帑,港大去年的研究經費中,有2.3億元來自研資局優配研究金,另獲教資會撥款近2億元指定作科研用途。

徐立之表示,現時本港大學研究經費嚴重不足,「優配研究金去年撥款金額達5.96億元,但連全球排名120位的南京大學一年的研究經費也比不上,可以想像北大、清華等大學的研究經費更多。」徐立之認為,即使連同教資會的研究補助金等款項,本港對科研投放依然不足,但大學需要足夠的研究經費保持發展,因此近年港大已改變策略,向外尋求額外科研經費。

改變傳統獎學金捐款模式

徐立之說,隨政府多次推出大學配對補助金計劃,本港的捐款文化正逐漸由傳統獎學金、命名建築等形式,改為向大學捐助科研經費,「近年愈來愈多人明白,大學的研究工作並非『快餐』,樂意捐款作科研之用。」他透露,去年港大籌款額達2.2億元,當中1億元屬指定科研捐款,校方與善長會面時,不再直接向善長「心口」,他說﹕「我與對方首次見面時,通常都會帶同一兩名教授出席,向對方介紹港大發展。」

但徐立之稱,許多有心人聽過簡介後,亦爽快地即場「拍心口」,問有關計劃需要多少款項,不過徐立之均回覆「講錢失感情」,不會即場向對方「報價」,「等教授做好一份詳盡計劃、計算所需經費後再與對方聯絡」。他又指出,大學課程即將改為四年制,校方將全力過渡,在2012年前不會開拓新學科。他又表示,教資會正草擬要求大學回撥7.5%本科生學額,供八大重新競投以引進競爭,他認為措施是鼓勵大學重新檢視現有學科安排,相信不會影響大學本科學額以及校內學術自由。

香港護鯊會

環團促官宴停食魚翅
【明報專訊】港人宴客喜用魚翅,但現時多種鯊魚正瀕臨絕種,9個環保團體認為未有充分證據顯示捕殺鯊魚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特首曾蔭權於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承諾暫停在宴會中食用魚翅。環保團體又發起明信片攻勢,呼籲全民寄出「請對魚翅說不!」的明信片給環境局長邱騰華,希望政府正視問題。

查詢56部門 僅天文台禁食魚翅

另外,環保觸覺於今年6月曾向56個政府部門查詢,了解政府各部門在公務宴會食用魚翅的情,以及有否訂立「不吃魚翅」的指引。結果只有14個部門回覆,當中建築署承認過去一年曾於宴會中食用魚翅,只有天文台曾於08年2月發出內部通告,明確表示公費款待要禁食魚翅。

活動發言人彭凱恩表示,過去曾就暫絕魚翅的要求去信政府,但目前為止當局的回覆只是「仍在考慮中」,政府於2005年在立法會回覆有關問題時,亦未作正面回應,只說政府有措施管制3種瀕危的鯊魚品種。

籲全民去信邱騰華 盼正視問題

彭凱恩表示,現時只有不少機構,如匯豐銀行、恆生銀行、太古地產等已承諾不吃魚翅,而國際上,馬來西亞政府在07年禁止在官宴中食用魚翅、夏威夷政府則立法全面禁止擁有、買賣和分發魚翅產品,故今次發起去信邱騰華,希望政府響應不吃魚翅。

香港護鯊會代表Rachel表示,共印製2.9萬張明信片,促請政府停止在官方飲宴食用魚翅,明信片可在全港約200間食肆、酒吧免費索取。

新菜園村: 耕住合一生態村

「耕住合一」「生態村」
新村規劃符兩大原則
【明報專訊】菜園村村民於八鄉大窩村及元崗新村之間購下15萬方呎農地,初步規劃其中六成地方用作居住,村民可在居所內再設私人耕地;其餘四成則為公共耕地及設施。村民擁私家停車場,停泊不超過20輛車。房屋一般面積為400平方呎,樓高17呎,可供3至5人居住。

建築師亦已為村民設計多款房屋,稍後會根據新村的地形及村民的意願,採用不同的建設方案。菜園村關注組主席高春香表示,新村會符合「耕住合一」及「生態村」兩大原則,建築物設計注重空氣流通,令村民減少使用冷氣機;另亦會收集污水雨水循環再用,望能慳水慳電。村民未來亦會以「集體農業復耕」為基礎,除進行集體農業外,亦會發展相關的文化產業,如有機農場導賞團、訓練班等。

「新村有新希望 我們要過得更好」

今年是村民最後一年於菜園村過中秋,村民昨於居所內外掛滿燈籠,即使渾身汗水仍樂此不疲。72歲的禮叔居於菜園村43年,四代人均在此成長,日後一家七口將遷往新村生活,禮叔坦言十分不捨,「自己年輕時辛苦掙錢、經過繁複手續後才建成的家,畢竟有感情,當然捨不得。」他希望政府能協助建設新村設施,讓村民安居樂業。高春香亦表示,村民失去家園固然痛心,但並不苦,「新村有新希望,我們要過得更好。」
菜園遷村 當局﹕彈性處理
新居未建成 村民求寬限
【明報專訊】石崗菜園村的村民昨日舉行中秋晚會,載歌載舞間迎來最後一個中秋,來年的中秋節,50戶村民便要於新村度過。菜園村關注組成員朱凱迪表明,村民已大致取得復耕牌,可維持「耕住合一」的生活,惟村民難以於下月15日如期遷村,「這兩年來我們已多番受壓,希望政府於搬遷過程中不要再逼我們。」運輸及房屋局表明,遷村限期不變,但會在不影響高鐵項目進行下彈性處理。

50戶村民順利獲復耕牌

朱凱迪表示,申請復耕牌事件告一段落,50戶約150名菜園村村民終順利獲得復耕牌,買地的牌亦已獲批,而部分村民亦選擇申請公屋,或是覓得比新村位置更接近菜園村的住處,故不會參與集體搬村。除部分租客外,大部分村民已安置好。

提不承認「如期搬遷書」

不過,有村民表示,現時新村未建成,擔心政府無視村民自今年2月起,多次向其提出「先建後遷」的要求,迫令他們於10月15日如期搬村。朱凱迪透露,政府對如期遷村方面有保留,亦計劃處理得較有彈性,但有關人員於村民申領特惠賠償金時,要求對方簽下如期搬遷的同意書,聲稱文件「只是名義上」,村民為取得賠償,亦無奈簽下同意書。朱凱迪將於今天到立法會公聽會提出不承認該批文件。

關注組主席高春香指出,政府對於遷村的問題尚未有清晰指引,如村民獲得的賠償仍未確定,「我們已決定搬,只是仍需要時間進行工程,讓村民安居樂業。」村民葉萃禮(禮叔)亦認為時間太倉促,「歷來的收地事件,村民均要不斷抗爭。希望這次能有突破,政府及村民雙方能達成共識,讓村民歡樂離開。」

村民搬村後未打算參選村長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因社會上大部分人士皆希望高鐵項目能盡快完成,故遷村的限期不變。但於不影響高鐵項目進行下,當局亦會盡量顧及個別村民的需要,給予彈性處理。

村民搬村早前引起大窩村及元崗新村的村民不滿,擔心50戶村民遷入會「爭選村長」、影響村內交通等。高春香表示,政府已確認兩村村民目前並沒有特別異議,對菜園村村民的訴求亦表示體諒。村民於搬村後需長時間適應新生活,故未有參選村長的打算。朱凱迪說,村民會盡量減低對他人的影響,遷村更能令政府關注到大窩村、元崗新村的問題,並為其解決,對兩村有正面影響。

長春社塱原拓生態農產巿場

推有機月餅 拓生態農產巿場
【明報專訊】長春社在塱原推行自然保育管理計劃,其中一項收入是開拓生態農產品市場,今年中秋首度與聖雅各福群會合作推出「塱原土作月餅」,採用了塱原300個蓮蓬的蓮子,以及有機山茶油、有機蔗糖及有機麵粉等,製作了百多個月餅供訂購,每個迷你月餅售42元,兩個裝或四個裝會有折扣。

暑假首推生態稻米

長春社保育經理戚曉麗表示,過去曾出售新鮮蓮蓬,但售價不高,存放時間不長,只能賣得很少錢,今次將有機蓮子製作月餅,希望可以為塱原的農產品增值。目前塱原出產的農產品包括炸慈菇片及馬蹄榚等。另早前闢地種稻米,今年暑假首次推出100公斤塱原生態稻米。她說,由於管理計劃以保育為主,故農作物是「雀仔食先,有剩才拿去賣」。

塱原保育

保育塱原長春社:如乏資助無可能運作
【明報專訊】長春社總結過去5年在塱原推行的自然保育管理計劃,錄得雀鳥數目較計劃前上升25%,幾乎絕塱原的黃胸(俗稱禾花雀)最近重返塱原。但長春社承認,計劃自負盈虧的目標則達不到,收入只佔支出極小部分,如無政府資助根本難以持續下去,意味是「無底深潭」。

長春社倡購地 環保署指不可行

長春社認為政府應仿傚米埔做法,收購私人農地,然後讓團體管理,令香港最後一片農耕淡水濕地可以繼續運作。但環保署表示,2003年製訂新自然保育政策時已評估以公帑收地不可行,因涉及龐大財政。政府歡迎有意以管理協議模式運作的團體,隨時提出申請,會按既定程序處理。

禾花雀重返塱原

政府先後投放了逾1100萬元,自2005年底開始,將部分塱原土地批予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推行自然保育管理計劃。長春社保育經理戚曉麗表示,塱原耕作的面積約110萬平方呎,佔整個塱原約五分之一,參與農耕活動的塱原農民,由最初約10人增加至目前25人,佔塱原農民人數約三分之二,顯示當地人已接受團體在該區推行保育計劃。

長春社在管理範圍內種植不同植物,吸引雀鳥覓食,如現有5萬平方呎土地種植稻米,去年冬季發現20多隻禾花雀棲食,較以往改善。但戚曉麗承認,管理計劃推行的經濟活動,如辦導賞團、出售農產品等收入只是杯水車薪,政府從環保基金撥款資助,才可為農民「包底」,讓濕地農耕活動繼續運作。

收入價杯水車薪

本身是長春社理事的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認為,米埔大部分土地毋須人為管理,但塱原的生態價值要有耕種活動配合,開支自然較大,目前以管理協議計劃進行保育確是無底深潭,缺乏政府資助根本無可能運作下去。但他反問「政府每年亦要花大量資源保養和維修市區公園,為何無人反對?這與政府認為是否值得有關,如果值得,再花多些錢也是應該的」。

他指出,塱原是全港碩果僅存的農耕淡水濕地,人為活動和自然並存,甚為難得,即使最終無法達到收支平衡,亦應繼續補貼,但可要求管理團體增加經濟活動,例如出售農作物,收窄虧損。

明報記者

女童軍風波

女童軍風波扯上特首夫人
政黨稱廉署投訴
【明報專訊】女童軍總會被指委任「超齡」總監的糊塗帳,可能燒到特首夫人曾鮑笑薇身上。有政黨計劃日內向廉政公署投訴,控告身為女童軍會長的曾太監管不力;另有家長及女童軍總監今天會到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並醞釀集體退出女童軍。

指會長曾太監管不力

曾鮑笑薇昨日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有記者要求她回應事件,但她只輕輕微笑,拒絕回應。而至截稿前,特首辦也未有回應事件。

今次事件源於女童軍總監邊陳之娟於2007年以66歲之齡獲委任,違反了內部指引中「總監不得超過65歲」的條文。今年69歲的邊太再度尋求連任,引發內部員工不滿,向政黨投訴揭發事件。總會前日召開全港總監常務會議,宣布押後總監選舉及延長提名日期,並計劃在下月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撤銷總監年齡上限指引。

擬只撤11職年齡上限

據本報獲得的內部郵件顯示,女童軍總會指「傳統以來有多個超齡人士獲委任為高層」,因此現在是時候重新檢討內部指引,撤銷年齡上限。不過信件清楚訂明,撤銷年齡規定只限於總監、副總監、助理總監及國際事務總監一共11個高層職位;至於其餘84個普選總監職位,則仍要受年齡限制。

有家長及總監不滿建議,認為是製造分化及不公平,「女童軍的宗旨是『讓女孩子及青年婦女發展潛能』,但現在69歲可以拿長者卡的,都叫做『青年婦女』?明顯修訂是為某些人而設!」

一直跟進事件的社民連符偉樂,正計劃在中秋假期過後,到廉署投訴。「邊陳之娟公然超齡做總監,自己又開幼稚園涉嫌有利益衝突,我一定會去廉署告發!而曾太作為總會會長,有責任監管運作,所以今次都走唔甩!」符偉樂稱,如果廉署不受理,他就會申請法援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禁止女童軍總會修改內部指引。

家長今申訴 擬集體退出

另外,家長區先生亦向傳媒投訴,指總會在今次事件是「戀棧權位、欠缺誠信」,是逼令其他總監一起做「違例」事件。他今天會與3名總會總監,分別與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及梁國雄會面,要求跟進;另會去信申訴專員公署,要求調查負責監管總會的民政事務局在事件中是否失職。區先生亦會去信要求世界女童軍總會介入事件,以免再次發生同類事件。

另外,區先生透露連同他在內,有20多名家長都對今次事件極為不滿,他們正醞釀安排女兒退出女童軍。

女童軍風波

女童軍風波扯上特首夫人
政黨稱廉署投訴
【明報專訊】女童軍總會被指委任「超齡」總監的糊塗帳,可能燒到特首夫人曾鮑笑薇身上。有政黨計劃日內向廉政公署投訴,控告身為女童軍會長的曾太監管不力;另有家長及女童軍總監今天會到立法會及申訴專員公署投訴,並醞釀集體退出女童軍。

指會長曾太監管不力

曾鮑笑薇昨日出席一個公開場合時,有記者要求她回應事件,但她只輕輕微笑,拒絕回應。而至截稿前,特首辦也未有回應事件。

今次事件源於女童軍總監邊陳之娟於2007年以66歲之齡獲委任,違反了內部指引中「總監不得超過65歲」的條文。今年69歲的邊太再度尋求連任,引發內部員工不滿,向政黨投訴揭發事件。總會前日召開全港總監常務會議,宣布押後總監選舉及延長提名日期,並計劃在下月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撤銷總監年齡上限指引。

擬只撤11職年齡上限

據本報獲得的內部郵件顯示,女童軍總會指「傳統以來有多個超齡人士獲委任為高層」,因此現在是時候重新檢討內部指引,撤銷年齡上限。不過信件清楚訂明,撤銷年齡規定只限於總監、副總監、助理總監及國際事務總監一共11個高層職位;至於其餘84個普選總監職位,則仍要受年齡限制。

有家長及總監不滿建議,認為是製造分化及不公平,「女童軍的宗旨是『讓女孩子及青年婦女發展潛能』,但現在69歲可以拿長者卡的,都叫做『青年婦女』?明顯修訂是為某些人而設!」

一直跟進事件的社民連符偉樂,正計劃在中秋假期過後,到廉署投訴。「邊陳之娟公然超齡做總監,自己又開幼稚園涉嫌有利益衝突,我一定會去廉署告發!而曾太作為總會會長,有責任監管運作,所以今次都走唔甩!」符偉樂稱,如果廉署不受理,他就會申請法援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禁止女童軍總會修改內部指引。

家長今申訴 擬集體退出

另外,家長區先生亦向傳媒投訴,指總會在今次事件是「戀棧權位、欠缺誠信」,是逼令其他總監一起做「違例」事件。他今天會與3名總會總監,分別與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及梁國雄會面,要求跟進;另會去信申訴專員公署,要求調查負責監管總會的民政事務局在事件中是否失職。區先生亦會去信要求世界女童軍總會介入事件,以免再次發生同類事件。

另外,區先生透露連同他在內,有20多名家長都對今次事件極為不滿,他們正醞釀安排女兒退出女童軍。

葵涌居民協會

公帑辦公屋座談變大食會
區會資助 酒樓開30席 僅20分鐘談政策
【明報專訊】18區區議會每年獲政府撥出3億元作「社區參與計劃」,鼓勵投入社區活動。但本報發現數以百萬計的公帑資助,都被法團或互委會利用作一天旅行團或聯誼飲宴之用。像葵青區議會與葵涌居民協會便申請了1.6萬元公帑,上周四合辦「公屋座談會」,於酒樓筵開30席,近兩小時活動中,真正涉及公屋的座談只得20分鐘,其餘時間近360名參加者都在享受飲食,甚至有抽獎。

記者估算,每年18區區議會批准資助一天遊或地區飲宴的公帑或達數百萬,甚至過千萬元,令人關注公帑會否遭浪費及被濫用為地區團體箍票工具。有學者認為主辦者應把「座談及諮詢」與飲飲食食分開,免嚴肅活動變質,並建議各區議會提高地區活動撥款財政透明度(詳見另稿)。

葵涌居民協會合辦 獲資助1.6萬

引起爭議的公屋座談會,由葵青區議會轄下公屋事務工作小組舉行,去年在石籬的公眾廣場露天舉行,邀請房屋署、屋宇署等官員出席。今年則與葵涌居民協會合辦,地點改在石籬一海鮮酒家舉行,需要買每張15元的門票才可參加。

座談會上周四舉行,由3時15分至5時,本報記者憑券進入,發現筵開30席,坐上客幾乎清一色是長者。台上嘉賓沒有官員,只有房委會屬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文裕明、民建聯區議員潘志成、梁偉文、工聯會梁子穎,以及葵涌居民協會主席呂學能。

無人提問即上菜 抽獎派紀念品

文裕明3時35分開始手持兩支米高峰講述公屋政策,包括今年公屋加租事宜,然而現場喇叭設備不足,中、後排參加者根本聽不清講者說話。文裕明說了大約20分鐘,之後在沒有人提問下,開始上菜,侍應陸續捧上至少10碟點心、炒麵和粥。現場亦即場派發每人一條毛巾作紀念品,又即場抽獎送出10份禮物。

區議員質疑私樓會員優先

民主黨區議員林紹輝、徐生雄和梁國華沒有獲邀,但購得門券進場。林紹輝回應本報查詢時指這座談會安排是浪費公帑,又質疑葵涌居民協會在出售門券時,優先聯絡私樓會員買票,亦沒見到協會在公共屋貼海報及掛橫額,不少公屋居民向他反映買不到票。他表明會在區議會跟進。

據葵涌居民協會撥款申請,是次飲宴講座成本 21,400元,其中四分三即16,000元會申請區議會的公帑撥款(當中便餐津貼及「紀念品、行政費等」各佔一半)。記者以此推算,近360名參加者每人獲公帑資助約44元。

主辦方﹕區會條例容許

記者就此事向呂學能查詢,呂學能強調在酒樓舉行可以有更多居民參加座談會,又指徐生雄去年也曾在同一酒樓舉辦私樓座談會﹕「當區區議員都是這樣做,徐生雄的座談會連發問都沒有,我起碼有發問環節。他們這樣做沒問題,我這樣做為什麼會有問題?這是區議會條例容許的事情。」對於被指主要向會員售票,呂學能強調他們是公開售票,亦有在屋張貼海報。

對於被指曾於酒樓舉行同類座談會,徐生雄解釋,去年他的私樓講座請了職安健、屋宇署、房屋署代表作嘉賓,2小時活動有至少1小時是講座,「問題並非是否在酒樓舉行,而是比較兩活動哪個才是真的講座」。

藝發局選舉投票率27%

藝發局選舉投票率27% (08:14)
2010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範疇代表推選活動已於昨日結束,投票率為27%。

本屆藝發局推選活動的登記選民共有7071人,總投票人數為1909人。投票於昨天晚上9時結束,並即場進行點票。

需要競逐的八個藝術範疇獲最高票數的候選人分別為:藝術行政的吳壽南(吳鏡輝),650票;藝術教育的蔡芷筠,260票;舞蹈的何浩川,814票;電影藝術的杜琪,781票;文學藝術的蔡益懷,467票;音樂的費明儀,801票;視覺藝術的李錦賢,649票;戲曲的阮兆輝,1141票。

由於古天農是「戲劇」藝術範疇的唯一候選人,因此自動當選,而「藝術評論」藝術範疇沒有候選人,所以這兩個藝術範疇無需進行投票。

獲推選的9個藝術範疇代表的名單,將交予行政長官考慮委任為下一屆藝發局成員,以協助藝發局策劃、推廣及支持本地藝術的發展。他們的任期由2011年1月1日開始。

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說:「此次推選活動由本年3月展開。為了加強宣傳,推選活動的經費已逐步增加,今屆的總開支約為170萬元,較2001年的56萬元,增加了兩倍。經費的增加部分,主要用於進行宣傳及推廣活動。」

藝發局過去兩屆選舉的投票率均不足30%,被批評投票率偏低。今年10個藝術範疇中,藝術評論更無人參選,前藝發局藝術評論組主席楊慧儀批評,出現近似「杯葛」情,顯示了選舉機制出現問題,導致參選者及投票意欲偏低。

2004年藝發局推選活動10個界別當中有6個界別自動當選,2007年10個界別當中有4個界別自動當選,有份制訂藝發局策略發展的何慶基指出,每次選舉皆有近半人自動當選,反映藝術家不視入局為光榮。

(即時新聞)

選民力量 Power Voters

選民力量 Power Voters
http://www.powervoters.org
行動宣言

二 ○一○年六月廿三日,是香港政治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我們想當然地以為,一個政黨的基本立場,是不會未經公開討論,在關鍵的政治時刻,貿然變更。我們在選舉日投票後,亦甚少監察候選人,理所當然地以為投其一票,對方必然會為我服務、為我守穩立場。而區議會選舉,要麼就選一個「社區包搞掂」,毫不理會其政治背景與立場;要麼就永遠要被迫作「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抉擇。

但經歷了當天的巨變,一切都再不一樣。

我們成立選民力量,不單止是要消極地制裁一些背信的政治人物。我們希望能夠維護選舉文的化真義及核心價值 ── 一個政黨,如要改變基本路線,必先要經過公開的黨內辯論,及落區直接向選民交代。

另外自政黨政治引入香港之後,區議會選舉逐漸淪為酬庸政治的場所、民建聯或民主黨、以至是一些長期盤踞地區的政團,往往成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無奈選擇。而泛民現存的協調機制,又減少了政壇新人的參政門路。我亦希望可以改變現在的區議會的政治生態。

無可否認,這樣作,或會帶來一些陣痛。但也許民主黨的區議員,是需要切膚之痛,才會反省自身及其政黨的錯誤。例如在通過政改期間,有些人的言行完全不像民主派中人,如果民主黨的現任區議員對民主黨在政改的所為,公開向選民道歉及退黨以抗議,我們會對這批民主黨人士網開一面。不然,明年的選舉日,將會是「票債票償」之日。

我們不會急於要求相關人等回覆,我們會給他們多於一年的時間去反思。有別於他們只給公眾短短數天的時間,消化所謂「改良」方案,還要是米已成炊、反對無效,比政府的假咨詢還不如。

在通過政改時,公開反對民主黨高層決策的民主黨區議員,我們肯定不會派人對該區參選。其餘的泛民地區從政者,我們亦會先進行遊說工作,再決定是否參選。

對各位選民,不論是長期支持泛民,還是中間路線,我們亦有話要說。現在不少地方選區,已經淪為了有如香港電視廣播的勢態:強者形成「慣性收視」,弱者完全「選不下手」。若果將來出現了三人選一人的局面,我們希望上述選民能給我們的候選人一個機會,打破現時的悶局。

被動的代議政治時代將會結束,選民主動參與政治事務的時代將要來臨。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樂施會指本港在職貧窮惡化

樂施會指本港在職貧窮惡化 (17:40)
樂施會的調查發現,香港6成多的貧窮戶的每月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而在職貧窮戶亦增加。

樂施會稱,全港有19.25萬個在職貧窮戶(66萬人),較5年前增加12%,其中6成的收入低於綜援平均金額。

樂施會建議當局制定的最低工資水平,應該考慮能夠支付僱員及最少一名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費,政府也要擴大交通費支援計劃及增設外出膳食津貼。(即時新聞)

調查:板間房呎租貴過私樓

調查:板間房呎租貴過私樓 (13:15) (13:15)
社聯的調查發現,板間房的平均呎租比一般私人樓單位高一成,有6成綜援戶的租金津貼不夠交租。

社聯和三個關注基層權益的團體,在今年6至8月,訪問約250個領取綜援或低收入住戶,他們繳交的租金中位數是2500元。

受訪者中近兩成住在面積少過50平方呎的單位,租住板間房的平均呎租要20.9元,比九龍區一般小型的私樓單位還要貴一成。

超過6成受訪綜援住戶所交的租金,高於現時綜援租金津貼最高限額,要用購買食物或衣服等開支補貼。其中16%受訪者的租金更超出綜援租金津貼一千元以上。

近3成受訪者說,住屋在過去一年,曾平均加租4.4%,高於甲類消費物價指數的私人樓宇租金升幅。

負責調查的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和社聯等團體,建議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高綜援租金津貼15至20%,又建議為輪候公屋三年以上的人,提供租金津貼,以及長期撥地增建公屋,加快上樓速度。

(即時新聞)

藍屋租客要交租做義工

藍屋租客要交租做義工 (12:18)
聖雅各福群會表示,活化後的藍屋共有12個單位供公開招租,租客要繳付市值租金,並承諾做義工。

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陳智思說,委員會在審批申請時,除了考慮財政及可行性外,更重要的是當區居民會否接受。

陳智思指出,活化藍屋的項目,中標的聖雅各福群會,較其他申請機構優勝的地方,就是引入居民的參與。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發展服務主任周希旋說,活化後的藍屋,一共有12個單位供公開招租,其中11個是樓上單位,1個是地舖單位。租客需要繳付市值租金,並參與不同的活動,例如維修水喉或提供導賞服務等。

發展局早前公布第二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結果,灣仔藍屋將會耗資5700萬元活化,舊大埔警署會發展成生態保育主題的旅舍,而九龍聯合道石屋,則活化成懷舊冰室。

(即時新聞)

九百市民踏單車響應無車日

九百市民踏單車響應無車日 (11:11)
900市民踏單車來回中環和北角,響應環保組織舉行無車日活動,參與人數比去年增加8倍。

900市民早上由中環遮打道集合,踏單車經金鐘和灣仔至北角,再折返中環,全長約12公里。

有參加活動的教師表示,平日會以單車代步,由九龍城踏單車到何文田學校教書,今日能與數百名市民一起踏單車,心情雀躍。

主辦活動的綠色和平表示,今年參加人數較去年增加8倍,反應踴躍,顯示公眾對氣候變化感同身受。

綠色和平指出,政府尚未回應會否參加周三的「無車日」,令人失望,希望特首盡快承諾往來禮賓府和政府總部的300米路程,無須駕車。

有份參與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余若薇表示,希望藉著活動,鼓勵市民多用集體運輸工具代步,亦建議政府加建單車徑。

(即時新聞)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灣仔區經濟互助公所

藍屋租客首選有手藝懂管理
引計分制 對象專業人士藝術文化人
【明報專訊】三幢歷史建築物的活化計劃日前獲發展局「開綠燈」,讓它們再次發揮功用。灣仔藍屋首次採用「留屋留人」方式,其中11個公開招租的單位,以計分制引入新住戶,其參與管理程度、可貢獻才能或手藝都可計分,對象包括工藝匠、藝術及文化工作者,以及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等。

設經濟互助公所 二手貨交易平台

聖雅各福群會社工周希旋表示,「We嘩藍屋」計劃除設有故事館、工作坊、甜品店及素食店,讓公眾可參與外,也會成立灣仔區經濟互助公所,作為居民交易二手物品的平台,甜品店將提供傳統糖水,素食店則會採用有機食品。她稱引入新租客可提供穩定的租金收入,又會設計分制度挑選新租客,考慮因素包括租客能否參與藍屋的管理、有沒有才能或手藝可貢獻、其住屋需求等,首年將為試租,租金按市值而定。

地舖醫館乃林世榮侄開辦

藍屋建築群臥虎藏龍,地舖「林鎮顯醫館」的前身是華陀醫院及華陀廟,1950年代由黃飛鴻徒弟、外號「豬肉榮」的林世榮的侄兒林祖開辦武館至今。現時打理跌打館的是林祖的媳婦林太。林太已60多歲,中學畢業後跟隨林祖學藝,其後更嫁入林家,因為跌打館是「老爺留低」,故會留在原址不遷走。

小時候居於藍屋旁邊大廈的秀屏,見到「日日打開門教人功夫」的武打館。由於林祖師父是天主教徒,她笑說「60年代在武館開聖誕派對」是當年少見的事。

原居民:鄰里關係「過癮」

自婚後搬進藍屋的華姐,昨帶記者到家中參觀,她的住所面積約800呎,已居住約25年,她指住所「住過5代人」,知道可繼續住在藍屋開心得大叫「得囉」。她形容鄰里關係十分「過癮」,「晾衫會傾下偈」,當家中缺調味料,便會從露台問鄰居相借。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馬會捐三千萬助粵亞運馬術

馬會捐三千萬助粵亞運馬術 (22:15)
香港馬會向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捐款3000萬元人民幣,並提供技術服務。

第16屆亞運會馬術比賽將於11月14日至24日在從化舉行,香港賽馬會成為該項目的重要合作伙伴。根據備忘錄與協議,香港賽馬會將為亞運會馬術項目的馬匹入境後運輸、檢驗檢疫、賽事化驗所、場地維護、馬匹救護、馬房管理、競賽專用器材等提供技術服務,並向亞組委捐贈3000萬元現金用於馬術項目。

目前,香港賽馬會已經與廣州珠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合作公司「廣州香港賽馬會馬匹訓練中心有限公司」,負責亞運會馬術比賽場地的建設及賽後運營。由香港賽馬會設計、投資的馬術場已建設完成,主要由中心比賽及訓練區、競賽配套功能區和馬廄區三大部分構成,可以舉辦馬術盛裝舞步、場地障礙賽和越野賽3個項目的比賽。

廣州從化馬術場將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能舉辦大型國際性馬術比賽的場所。中國農業部、國家質監總局、香港漁農處與香港賽馬會合作,建立了中國首個國際認可的「無馬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保障國際馬術賽事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行。在亞運會馬術賽事完成後,香港賽馬會將對從化馬場進行改造,修建訓練跑道、馬房、馬醫院等,用於馬會賽馬訓練。

(中新社)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

貧家兒童 鮮肉已是奢侈品
學者促政府重設扶貧委會

2010年09月13日
【本報訊】本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生活在同一片天,條件待遇卻各走極端。一項調查發現,基層兒童生活匱乏,三成受訪低收入家庭未能為子女提供一日兩餐鮮肉;近半家庭未能負擔子女每周 20元的零用錢,以及興趣班開支。有學者批評,曾蔭權早前將貧窮戶界定為「收入低於綜援」的說法保守落後,令基層兒童無法跳出貧窮線。
記者:王智君

貧二代 33%一日兩餐無肉食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今年 6至 8月成功訪問 185個育有 14歲或以下兒童、人均收入不足 3,000元的低收入家庭。調查參考外國文獻,在問卷之中臚列多個兒童生活必需項目,發現基層兒童在各方面均出現缺欠。

絕大部份受訪家庭父母表示,一日三餐雖然不成問題,但三成家庭未能為子女提供一日兩餐鮮肉, 16%更指子女不是每天也吃到蔬菜和水果。

約四成受訪家庭沒餘錢為子女購買補充練習及課外書,三成半家庭連一個月帶小朋友游泳一次也負擔不起,更遑論參加興趣班或到外地旅行。居住環境方面, 45%指家中沒有書桌,兩成兒童更沒有自己的床鋪,需每晚與父母「孖鋪」。

小六的鴻仔成長於單親家庭,母親林女士表示,任職「跟車」的長子長期開工不足,一家三口主要靠其不足 8,000元的文職月薪支持。

錢留兒子單親母捱餅乾

暑假期間,林女士無閒為鴻仔做午飯,寧願自己捱餅乾,也留下數十元給兒子買外賣。鴻仔說,曾問過母親可否補習,但「媽咪話冇錢畀我補」。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批評,曾蔭權早前將貧窮戶界定為「收入低於綜援」的說法保守落後,現時的綜援水平僅夠生存,不足讓基層市民過一些「合理嘅生活」。他說, 07年扶貧委員會「收檔」後,很多當年提出的扶貧建議均沒有下文,他促請政府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深入研究及檢討本港的貧窮問題。

特首曾蔭權任內第六份《施政報告》將於下月 13日發表,張超雄明言,這個時候發表調查是「要喺施政報告前做啲動作」。聯盟本月底將發起遊行,為基層爭取跨區車費及低收入人士照顧者津貼。

港大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副教授羅致光昨於電台節目中批評,曾蔭權任特首後改組政府成立「勞工及福利局」,但他卻沒按競選時的承諾,全面檢討本港社福規劃。

基層兒童生活缺乏情況

項目:到外地旅行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70.3%

項目:每周 20元零用錢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48.1%

項目:參考書或練習試題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44.3%

項目:參加興趣班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44.3%

項目:一個月游泳一次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35.7%

項目:一日兩餐鮮肉類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33.0%

項目:子女有自己的床鋪
無法負擔家庭百分比: 20.0%

註:受訪家庭數目為 185個
資料來源:關注綜援檢討聯盟

「香港仁 愛香港」命名

3億活動親命名
寓意仁能善斷
【明報專訊】李嘉誠基金會推出「香港仁 愛香港」3億元公益行動,引用「仁」而非「人」字,原來是由李嘉誠親自拍板。基金會發言人張景如說,李嘉誠一直深信四個字﹕仁能善斷,「只有仁愛者,才有寬懷的心,願意幫人」。今次基金會審批引入一人一票選舉,是希望香港人都「仁能善斷」—— 用仁心來判斷,選出有意義項目惠澤社群。

「香港人幫香港人」

「李先生時常說Love Hong Kong,他很愛香港這個家。」張景如表示,李嘉誠今年5月親自構思計劃,主旨是「香港人幫香港人」,強調受惠的必須為香港本土市民。李嘉誠之後參考外國例子,希望引用網絡新科技推行公益,故有網上投票的創意新嘗試(見另稿)。同時,亦鼓勵參加者用創意行善,申請撥款需上載自拍短片和相片。如有上網疑難,聖雅各福群會可提供協助。由於網民投票選結果,李嘉誠下長和系職員均可參加競逐。

昨日啟動的「香港仁愛香港」網站這樣描述﹕「香港本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彈丸之地』。於1842年,當英國人向清廷提出割讓香港時,清廷連香港在哪裏都不知道。誰曾料到,香港會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綠洲,賢人雲集,大家齊心建造香港成為世界矚目的金融中心。香港已創造了財富的奇蹟,現在的香港一定能以創意,進一步提升潛藏在我們每人心中的愛心基因力量,齊來創造一個處處有關懷,人人樂助的社會。」

李嘉誠推網上善舉公投

李嘉誠推網上善舉公投
主題「愛香港」 首階段3000萬選100方案
【明報專訊】在社會一片仇富爭議聲中,剛獲國家主席胡錦濤接見的香港首富、長實主席李嘉誠,其名下基金會昨日宣布撥出3億元推「香港仁 愛香港」公益行動,頭炮活動是邀請全港市民以「愛香港」為主題,就改善教育、醫療、文化、公益等範疇提出創意構思項目,交由網上一人一票選出「最有意義」的100個項目,由基金會撥款推行。李嘉誠表示,活動已籌備多個月,如今推出感到高興。

吳康民﹕怨氣不是靠捐錢可解決

上周曾撰文質疑「胡李會」的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昨被問到如何評價李嘉誠捐出3億元時表示﹕「一言難盡……香港社會矛盾與港人怨氣,講起來很長。」他說,矛盾怨氣不是靠捐錢可以解決,但指富豪多捐錢、多做慈善工作是好事。他又指出,他早前的文章只是提出質疑,與李嘉誠是好朋友,昨日在公開場合碰頭亦有握手。

李嘉誠的3億元本土公益大計,頭炮名為「Loves Ideas, Love HK集思公益計劃」,撥款予市民推行「愛香港」主題項目。如何定義「愛香港」?李嘉誠基金會發言人張景如舉例,早前接觸學校及社福機構,聽到一些構思例如﹕小學生欲製作心意卡鼓勵他人、學校推出「租校服」計劃讓貧苦學生節省買校服開支、幫助流浪貓狗絕育等。她說,這些建議都屬考慮之列。

不能「反李嘉誠」「反百佳」

假如有人認為「反對地產霸權、反對官商勾結」是「愛香港」又如何?張景如說,申請項目規定不能「誹謗、詆譭」任何商品服務及人士,而且不能涉及政治活動。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早前與基金會成員會面,他曾查問可否申請撥款用以推廣反壟斷信息。他引述基金會的答案是「可以」,但卻不能針對指明「反對李嘉誠」或「反對百佳」壟斷。

張景如稱,是次計劃由李嘉誠親構思,與近日的仇富討論無關,「李先生的基金會1980年開始運作,累積捐款113億元,30年前香港都沒有仇富氣氛」。至於為何此時推出,她說,李嘉誠一向愛香港,今年5月參考外國例子得此「創意」構思,諮詢各界後落實推行(見另文)。基金會規定,申請「愛香港」主題項目撥款必須是港人,可以個人或機構名義申請,受惠對象必須為本地社群,包括五大範疇:教育、醫療、文化、公益、其他(如:環保、愛護動物等),須符合資格包括:非牟利、改善香港民生、服務香港社區、推動關愛他人、提升奉獻文化、倡導坐言起行、激發創意學習。

方案撥款上限個人2.5萬 機構30萬

張景如說,基金會收到申請後,會篩選少於500個項目,11月供網上一人一票選出,最高票數100個會獲批撥款,個人撥款上限為2.5萬元,機構則為30萬元,首階段預算撥出約3000萬元,日後有機制監察,遇有違規者基金會有權收回撥款。張景如指出,邀請市民設計項目只是頭炮,基金3億元的撥款還有連串計劃,宣揚「愛香港」信息,會視乎公眾反應研究會否加碼。

何喜華表示,有興趣申請撥款,「我也會發動深水的街坊申請」。他指出,李嘉誠願意捐錢回饋社會是好事,不應因為「仇富」而否定其捐獻。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鄧良順說,目前坊間的基金都要以團體名義申請,年輕人很難受惠,認為是次李嘉誠撥款,讓年輕人有渠道發揮創意。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綠色和平成員獲撤銷控罪

綠色和平成員自簽守行為 (17:41)
被控於五月在政府總部用顏料寫標語的綠色和平9名成員和義工獲撤銷控罪,但須自簽1000元守行為和支付清潔費。

在5月19日,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和8名成員與義工,用白色顏料塗上「救氣候、擒逃犯」等字句,促政府提高減排目標,他們被控刑事毀壞。9人今早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時同意簽保守行為各1000元,並要支付清潔費用約7500元,控罪獲得撤銷。

張韻琪表示,政府起訴他們是浪費公帑,日後仍會繼續推環保行動。(即時新聞)

李嘉誠3億設仁愛香港行動

李嘉誠3億設仁愛香港行動 (16:32)
李嘉誠基金會宣布,將投資3億元發起「香港仁愛香港」公益行動,並由即日推出首個網絡互動公益項目。

基金會說,作為「香港仁愛香港」推出的第一個活動,「Love Ideas,Love HK 集思公益計劃」以網絡為平台,市民可以通過網站以文字和多媒體方式提交有創意的愛心項目,同時也可以網上投票方式支持他們認為有意義的項目,獲得最多選票的項目便可由基金會撥款資助。

基金會主席李嘉誠說,歡迎所有香港人參與,以行動去改善社區,希望通過這一計劃能創造一個處處有關懷、人人樂助的社會。

這一計劃即日至10月17日起接受學生、個人、教育和公益機構申請,最高單筆撥款額30萬元。投票將於11月1日至21日進行,結果於11月24日公布。

(新華社)

灣仔藍屋留人留屋活化

灣仔藍屋留人留屋活化 (14:21)
發展局公布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二期的申請結果,包括灣仔藍屋、舊大埔警署和九龍城石屋。

灣仔藍屋由聖雅各福群會中標,將耗資5700萬元活化,活化為以社區為主導的服務大樓。藍屋原有的8個家庭共21人,會繼續居住,成為「留人留屋」的保育方式。

至於舊大埔警署的活化項目,則由嘉道理農場奪得,將配合相鄰的鷺鳥林,發展成生態保育主題的旅舍。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獲得九龍城石屋項目,將活化成懷舊冰室,聘請弱勢社群營運。

發展局預計,3個項目要動用1.2億元復修,政府會資助830萬元,補貼初期營運虧損,預計項目在初期,可創造180個全職職位。

(即時新聞)

壹基金無法取得合法身份

李連杰稱壹基金無法取得合法身份或面臨中斷
2010-09-14 08:38:04  
來源:新京報  編輯:戴爽
  “壹基金會中斷嗎?”“有可能。”“會有這麼嚴重嗎?”“有,你和我,我們都不能理解的嚴重性。”這是柴靜專訪李連杰的一段對話。

  前日晚,做客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的李連杰首次坦言,壹基金計劃可能面臨中斷。昨日,網路上關於此事的討論四起。

  李連杰首度透露壹基金困境

  2007年,壹基金計劃在北京正式啟動。作為國內首次嘗試的一種公益模式,壹基金和中國紅十字會有3年之約。在3年的合同期裏,作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資格的中國紅十字會名下,可借助中國紅十字會的名義向社會公開募捐,做公募基金會的項目。

  今年年底,3年合同期將至。前日晚,在名為《李連杰:激情與理性》的節目中,李連杰首次透露,壹基金存在中斷的可能。節目中,李連杰坦言,壹基金是一個已經生了的孩子,但是沒有身份證,身份和法律結構模糊,這在和他人的合作中會帶來很多問題,“這孩子雖然還健健康康的,但它沒有身份證,沒上學,在月子裏沒事,可目前它就會被希望中國公益慈善事業更加專業化透明化發展的人質疑了。”

  “如果最終成功,我也會卸任”

  李連杰表示,壹基金雖然暫時能向公眾募款,但沒有自己的獨立賬戶和公章,只能使用中國紅十字會的。所以壹基金潛力巨大的手機平臺捐款,因為賬戶的不獨立而在操作上存在重大的不便,無法實現李連杰最初設計的“每人每月最少捐1元,讓小捐款變成大善款”的理念。

  李連杰稱,在沒有一個完整的法律框架保證下,做壹基金這樣的嘗試,就有可能面臨中斷。不過他也表示,不能一直等著法律的完善,而放棄新的嘗試。即便壹基金這道坎過不去了,他也能承受。如果壹基金最終成功了,他也會卸任,將其交給一個集體管委會領導。

  昨日,壹基金計劃工作人員稱,因李連杰不在國內,目前不便就此事發表任何言論。中國紅十字會昨日也未發表任何意見。

  專家說法

  “壹基金一直在打擦邊球”

  清華大學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表示,壹基金計劃是挂靠在中國紅十字會下面進行公募的專項基金,和中國紅十字會的這種合作方式很獨特。最大問題就如同李連杰提及的,身份不明不白。

  鄧國勝稱,壹基金一直在打擦邊球,在很多場合,它的一些做法是違反現行規定的。他曾在計程車背後的宣傳廣告上看到,壹基金計劃的公益廣告上並沒有標注中國紅十字會。嚴格說來,它在沒有打出中國紅十字會的前提下,是沒有權利做這種公益廣告的。

  對於壹基金將來的動向,鄧國勝表示,要麼繼續打擦邊球,要麼是它升級為公募基金會,“但在現行的法律法規裏,要實現很難。”他認為,這件事反映出的最核心問題是,在我國公募基金會都是官方壟斷的,民間想要成立公募基金會是很難的,所以才會有了“怪胎”壹基金。

  民間要申請成立公募基金會,首先需要找到業務主管部門。但民間機構要成為具有公募資格的基金會,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業務主管部門,很多業務部門不願意承擔這個責任和風險。因為業務部門會顧忌到它的“民間性”,怕出現政治上的風險,也怕萬一齣現貪污腐敗,會容易激起公憤。如果是自上而下舉辦的話,可控性會比較強。因此,我國現有的公募基金會大多都是有官方背景的,是業務部門自己自上而下舉辦的基金會。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

私營龕場出招 贈位捐器官者
反對團體斥作談判籌碼 明開光儀式示威
【明報專訊】被轟私下將歷史建築改為私營骨灰龕場的元朗新圍村「明月山」,明日將進行佛像開光儀式並接受灰位安放,龕場更特設慈善基金以建立正面形象,向死後捐贈器官者提供免費龕位,首名受惠者是早前捐盡器官促成本港首宗同步捐心、肝的19歲青年。反對團體質疑龕場「將買家作為與政府談判的籌碼」、騎劫捐贈器官人士的高尚情操,將拉隊抗議。

設營運基金管理龕場

年中趕工興建的私營龕場「明月山」,工程至今仍未完成,但負責人、香港生命集團主席林衛邦表示,建好的3000多個龕位中(售價2至24萬)已售出數百個,並向2個慈善團體捐出逾100個龕位。為確保用家有信心,龕場不會賣完位後無人管理,他們已聯絡本港一商業銀行,設立營運基金,將賣龕位時一併收取的6800元管理費用全數放入營運基金管理,若以6.9萬個龕位計算,整個營運基金會有4、5億元。

龕場明日將進行佛教開光儀式,其後亦可陸續安放灰位,早前因腦中風身亡後捐出心、肝、腎臟的19歲姓陳青年,則是首名獲明月山贈出龕位安放的捐贈器官人士。林衛邦說,捐贈器官者中,他們會「優先」捐龕位予無經濟能力者,另外殘障人士亦會享有至少8折優惠。

屋宇署8月已發清拆令

不過,他們將新圍村村屋改建為骨灰龕,卻被質疑違反規劃地政用途,屋宇署亦證實8月初已向龕場業權人發出清拆令,要求將部分加建的建構物拆除,地政處亦正就有關地契問題諮詢法律意見。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說,規劃處已向相關龕場土地業權人發信,提醒新圍村發展骨灰龕是違反城市規劃條例的發展規限,但發展商卻置諸不理。

「他們進行開光儀式,並開始安放骨灰,實行霸王硬上弓,製造米已成炊的局面,將買家作為與政府談判的籌碼,漠視法紀,罔顧居民,犧牲消費者權益!」他說,他們正召集村民明日到龕場抗議。

林衛邦則強調,早前已找過曾任城規會上訴委員會副主席的資深大律師陳景生提供法律意見,指該用地可作神龕用途,涵蓋存放先人骨灰。

但林說,政府稍後公布私營骨灰龕表一、表二名單,若他們被列入表二即暫不符規劃或土地用途等要求,已買龕位者將不能獲退款,惟他們會盡力符合他日私營龕場發牌要求。

女童軍總會被指6宗罪

女童軍總會被指6宗罪
【明報專訊】由特首夫人曾鮑笑薇擔任會長的香港女童軍總會爆出醜聞。現任總監邊陳之娟在2007年接任時,原來已達66歲之齡,違反總會指引的65歲上限;總會又被指「大花筒」豪花80萬元擺周年晚宴,以及未經改例下擅自增設兩級童軍,包括以4至6歲幼童為對象的「小蜜蜂」,而由於邊太正擔任一間幼稚園的總監,更被指有利益衝突之嫌。接獲投訴的社民連擬去信廉署要求介入調查。

總監超齡 總會:唯一候選人

女童軍總會解釋邊陳之娟在07年競逐時,是唯一的候選人,又逐一反駁指控(見表),而負責監管總會的民政事務局並無回應會否介入調查,但就發新聞稿為女童軍總會辯解。

社民連議員黃毓民上周接獲一名自稱是總會內部職員的投訴,指控香港女童軍總會「六宗罪」,當中現任總監邊陳之娟是其中一個矛頭所在。投訴人指邊太在07年競逐總監時已達66歲之齡,超過內部指引訂明的65歲,但總會依然任命她出任此職。有指今年已屆69歲的邊太,更有意競逐連任,有可能在11月再度接掌女童軍總會。

另一宗有關邊太的指控,是指總會在未經修例下,自行增設兩級童軍,包括以4至6歲幼童為對象的「快樂小蜜蜂」、60歲以上的「樂齡女童軍」,而身兼方方樂趣幼稚園及弘爵國際學校校監的邊太,被指明顯有利益衝突,質疑其目的是為增加幼稚園聲譽。社民連擔心,總會未有為兩級童軍買保險,「若發生意外,保險會否受理她們的賠償?」

投訴人更批評女童軍總會過去兩年合共花費80萬元擺晚宴,同時又削減活動經費至每年不得多於總會收入兩成。

總會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解釋邊太在07年競逐此職時,是唯一一個候選人,故會方「沒有特別考慮候選人的年齡問題」,並重申邊太獲得近九成票數支持。至於增設的兩級女童軍,是為針對不同年齡人士設立,總會已設適當的申報機制,以避免利益衝突。而豪花80萬擺晚宴,總會解釋周年晚會費用是由會員及晚宴籌委會贊助,總會沒有支付任何費用,又否認因而削減經費。

民政事務局則發出新聞稿,強調總會購買的保險,是覆蓋所有活動,而「快樂小蜜蜂」成員在參加活動前,必須先取得家長同意書。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蓋茨巴菲特:無意勸捐

蓋茨巴菲特:無意勸捐 (18:04)
美國首富比爾蓋茨和「股神」巴菲特表示,中國之行無意勸說富豪捐贈,只是進行慈善交流。

新華社報道,這是蓋茨和巴菲特首次公開闡述中國之行意圖。

此前,蓋茨和巴菲特共同發起一項名為「財富捐贈承諾」的倡議,號召美國富豪將自己的一半財富捐獻出來。倡議得到40個美國富豪家庭的支持。然而,當蓋茨和巴菲特宣布將於本月末在中國舉辦一場慈善晚宴、並邀請50名中國富豪參加時,很多人猜測聚會主題將是「勸捐」。

蓋茨和巴菲特在信中明確表示:有些人猜想他們此次中國之行將勸說人們進行捐贈——其實,並非如此。此次中國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傾聽,以及與那些對慈善活動感興趣的人分享經驗。

一些輿論評價說,不少中國富豪將慈善晚宴視為一場「勸捐」的鴻門宴,恐避之而無不及,由此所折射出的中美兩國的慈善理念、制度和現實環境的差異值得深思。

兩名長期關注並傾力於慈善事業的美國商界大亨在信中對中國的慈善模式進行了判斷:「財富捐贈承諾」只是眾多慈善形式的一種。他們尚不了解,對於中國而言,這一模式是否合適。中國有自己的具體情況,因此中國的慈善模式也會有自己的特色。

兩人認為,慈善捐贈的優良傳統在中國源遠流長。而今,當代中國人更面臨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為後人樹立慈善榜樣。這些努力很可能會對中國現代社會慈善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在蓋茨和巴菲特看來,參與慈善並非只有捐贈這一種途徑。他們在信中指出:「在整個中國社會,我們都看到了慈善的力量!慈行善舉並非僅限於富裕階層。鄰里之間的互助行為並不亞於一個富裕的人捐贈大筆財產,兩者同樣值得讚賞。」

他們強調,做慈善可以有多種方式,中國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其對慈善事業的熱忱將不斷給世界帶來驚喜。「我們非常榮幸有機會能夠聆聽和學習中國的經驗,並分享把財富盡可能多地回饋社會所帶來的興奮和喜悅。」

一如在美國發起「財富捐贈承諾」倡議,蓋茨和巴菲特在信中再度向所有人發出號召:『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盡己所能,回饋社會。正如中國那句古老的名言所述,「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新華社)

藝術發展局推選投票

給唐英年的信﹕你知道香港藝界如何受辱嗎?
/文﹕馬家輝
【明報專訊】藝術發展局將於9月17至20日進行推選投票,由民政局求求其其聘用的顧問公司負責選舉的宣傳及執行工作,該公司求求其其地於10天前舉行了一場論壇,而民政局竟然沒有派出AO或以上的官員出席,可見其對推選事宜之求求其其,可真求求其其到非常求求其其。

可是民間藝界絕不求其。兩天前,由嶺南大學、「獨立媒體」、《明報》「世紀」副刊、《瞄》雜誌合辦了一場論壇,出席者眾,人數比官方論壇多得多、發言情緒亦高漲積極得多。當天,其中一項討論焦點為藝發局的推選制度和操作流程,一如所料,眾人猛烈批評顧問公司之不專業和不負責任,但也正如上周本欄所指,顧問公司曾於官方論壇裏冷冷回應,「一切按照民政局指示進行」,按章工作,酬勞照收,推選成效如何並非它所計較。

簡單地說,當民政局不把藝發局放在眼內的時候,她絕不會嚴格要求顧問公司把工作做好;當付錢的人沒有嚴格要求,顧問公司幾乎是理所當然地發揮「港人精神」,以最低氣力做完手上工作,乜都唔知,人工照支。

其實沒被民政局放在眼內的何止是藝發局和藝術界?尚有審計署,尚有立法會,尚有唐英年;對於這些單位和上司,她統統敷衍以對、陽奉陰違,猶如割據山頭,誰都動不了她。

上周本欄不是引述了唐英年於去年10月21日在立法會內的發言嗎?裏面清楚有此要求﹕「我們亦留意到帳委會對藝發局管治問題的關注。在籌備2010 年的藝發局推選工作時,民政事務局會考慮帳委會的建議,延長推選代表組織成員的登記期,加強選民登記工作,擴闊宣傳渠道,藉此促進文化藝術界對推選過程的了解和參與。」

其實親口作出類似承諾的不止是政務司長唐英年,還有民政局長曾德成,還有民政局的資深AO。話說審計署於去年3月發表第52號報告書,其中用了洋洋灑灑10多頁篇幅狠批藝發局的管治失當,其中談及推選工作,清晰地指出兩項缺失﹕一是宣傳和操作皆做得不夠和不好,導致部分藝界人士失去參與機會和渠道;二是竟然一連三屆的推選工作,即從2001至2007年,皆交由同一間做得不夠和不好的顧問公司處理。審計署由此強烈要求藝發局和她的上級單位民政局加以改善。

針對批評,曾德成於去年5月12日於立法會發言表示接受,並且信誓旦旦承諾﹕「我們接受審計署署長的建議,在下一屆的藝發局推選活動中,延長推選代表組織成員的登記期,加強選民登記工作,並研究加大宣傳經費,以擴闊宣傳渠道,以方便更多文化藝術界人士可參與下一屆的推選活動。」

同一天,民政局首席助理秘書亦作出相同回應,表示「應延長推選代表組織成員的登記期、加強選民發記工作,以及考慮預留更大筆宣傳經費於擴闊宣傳渠道,讓更多藝術界人士可參加下一次推選活動」;而對於多年以來委聘同一間顧問公司之事,她則只輕輕地說,委聘流程採取公開招標制度,於2007年,只有一間公司回應招標邀請云云。

好了,3年過去了,又到新一屆的推選決戰了,如前所述,亦如上周所述,推選工作一如既往地弄得像審計署報告所指的不夠和不好,而令人絕望和震驚的竟是,負責推選工作的顧問公司竟然亦是上屆那間,完全一樣,四屆一樣,不管審計署如何批判和關注,不管成效表現如何低落和恐怖,該公司竟然可以再度蟬聯,再來以不像樣的和不專業的工作成果來賺取香港納稅人的金錢!

這當然勾起了許多問號﹕是否又像2007年一樣,只有同一間顧問公司回應招標,所以不能不委聘它?若是如此,是否招標條件有覑根本問題,令其他比較具備專業水平的顧問公司沒興趣搶job?是錢不夠嗎?唐英年和從來沒有聽他話的馬仔曾德成和似乎也不太聽曾德成話的民政局高官不是說過要「加大宣傳經費」嗎?怎會不夠錢呢?即使預算不夠或不願意夠,是否就不能對顧問公司提出比較嚴格的監管督促呢?怎會放任為之,由一間三屆都做得極差的顧問公司再度得到合約並且自把自為無王管?主責民政局的曾德成先生,請你答我。查該公司「靈思顧問」的董事總經理馮煒光為民主黨的中堅分子,這是否能夠解釋為什麼民主黨多年來對此事不理不管呢?胸口寫覑個「義」字的何俊仁先生,請你答我。對文化事宜毫無所知而反能在西九管理局屢任高職、平日根本不閱書報文字而只懂上網亂看圖片、佔覑多多公職但建樹少少的單仲偕,請你答我。

當然推選之亂只是審計署對藝發局的其中一個批評環節,真正核心的是,民政局根本沒有認真對待藝發局和香港藝術政策,如同政府帳目委員會的跟進報告書所指,「藝發局作為一個為發展香港藝術而成立的法定機構,每年獲得約一億元的撥款,卻似乎未獲政府給予應有的尊重和認同,使其能充分履行功能」。

審計署列舉了兩個例子,其一是,藝發局昔日負責對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提供撥款,但於去年4月1日起,此責已移到劉吳惠蘭的部門之下,而藝發局完全未獲諮詢,僅於事前兩個月獲民政局知會此事!其二是,「藝發局作為負責策劃、推廣及支持香港藝術發展的主要法定機構,理應在發展西九文化區計劃的文化和藝術軟件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然而,藝發局在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並無制度化的參與,主席僅以個人身分而非主席身分獲委任進入董事局」!

見微已可知著,更何這兩個例子絕不屬微,已足顯示民政局如何不把藝發局放在眼內、如何輕視藝發局的主席及其成員以及香港藝界。當然,藝發局本身是有責任的。馬逢國有去爭取嗎?有去抗議嗎?抑或只是笑臉相迎,代表香港藝界,任人羞辱與踐踏?審計署和帳目委員會不是也於去年列舉了10多道跟進要求,期待藝發局落實嗎?例如改善推選工作,有嗎?又如成立審計及合規委員會,有嗎?被人侮辱,沒話說;自己不做事,便也等同侮辱你的成員和香港藝界。大政客侮辱中政客,中政客侮辱小藝民,層層相侮,伊于胡底,唐英年如果不詳究此事,也真枉為主責西九文化區的政務司長了。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

民間團體支援通識教師分享會
07.09.2010
各位會員:

公民教育聯席將舉辦以下活動:

日期:25/9/2010(六)
時間:10:00am-12:30pm
地點:教協會九龍會所(旺角彌敦道618號好望角大廈8樓)
名額:30人
目的:
民間團體從人權、民主、貧窮、宗教、性議題等範疇介紹機構之事工與關懷跟通識課程不同單元的關係;透過與教師之交流探討不同團體在通識課程中可作的支援
講者:
梁恩榮博士(公民教育聯席召集人、香港教育學院教育政策及行政學系副教授)
香港基督徒學會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
報名及查詢電話:23981699 鄧先生 / 電郵: wftang@hkci.org.hk 這個 E-mail 地址已經被防止灌水惡意程式保護,您需要啟用 Java Script 才能觀看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

Students &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 SACOM

Wal-Mart Finds Unsafe Practices at Factory of China Supplier of Appliances
By Robert Fenner - Sep 7, 2010 12:24 PM GMT+0800
Bloomberg News: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0-09-07/wal-mart-finds-unsafe-practices-at-factory-of-china-supplier-of-appliances.html

Wal-Mart Stores Inc., the world’s largest retailer, has found unsafe work practices in a mainland China factory operated by Elec-Tech International Co., which supplies the chain with home appliances.

Elec-Tech will decommission hazardous machines until the installation of improved safety features such as infrared detectors, Kevin Gardner, a spokesman for Bentonville, Arkansas- based Wal-Mart, said by e-mail today, confirming details in an earlier report in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tudents &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 a Hong Kong-based organization that lobbies companies on labor conditions, last month said safety shortcomings at Elec-Tech led to unsafe work practices and injuries to workers. The southern China-based manufacturer produces appliances such as coffee makers, blenders and food processors.

Wal-Mart made two unannounced audits at Elec-Tech’s plant in Zhuhai and identified 55 incidents of staff injuries,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reported. Gardner said the details in the report were accurate.

Calls to Elec-Tech’s headquarters in Zhuhai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province of Guangdong weren’t answered.

Elec-Tech declined 1.4 percent to 20.03 yuan at the 11:30 a.m. trading break in Shenzhen, paring its gain this year to 17 percent.

To contact the reporter on this story: Robert Fenner in Melbourne at rfenner@bloomberg.net

綠領行動

環團引入無臭廚餘桶
【明報專訊】日本家庭普遍採用的廚餘機,在分解食物過程中會釋出氣味,未必適用於香港狹小的家居空間,綠領行動從新西蘭引入毋須插電的廚餘桶,只需加入食物及含有細菌的粉末,食物便會在密封的桶內缺氧發酵,在4星期內完全分解,較傳統廚餘堆肥時間快一半,亦不會發出臭味。

汁液可用於施肥通渠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早前在新西蘭引入當地熱賣的廚餘桶,當地在政府資助下,每桶連一包可使用3個月的褐色細菌粉末,售價約250港元。他說,當地徵收家居垃圾費多年,提供了減廢誘因,市民亦願意花錢減少廚餘,因可節省更多垃圾費。

港府至今仍未推出家居垃圾收費,但何漢威認為該款廚餘桶適合香港家居使用。有別於傳統廚餘堆肥方法,將含有名為Bokashi細菌的粉末加在廚餘上,會令食物發酵,過程在密封桶內進行,每隔數天會產生帶有少許氣味的汁液,可直接用於施肥,亦可用作通渠。

該組織委託一個4人家庭試驗廚餘桶個多月,郭太表示將該桶放在廚房,幾乎嗅不到有氣味,又可將每日產生垃圾減少約三分之一。何漢威表示,下一步會考慮訂購一批廚餘桶供政府或更多家庭使用,詳細測試該技術是否適用於香港。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

「第四代港人」
兩成向下流
【明報專訊】社會不時討論「第四代香港人」(生於1976年至1990年)向上流動的機會,有調查顯示,有兩成受訪的第四代香港人於過去5年,在社會經歷向下流動,即職業階層後退,其中以低技術、沒技術工人階層向下流動比例最多,佔受訪者44%。逾半受訪者自認因學歷低而未能向上流動。

七成職業階級停滯不前

會員不少為專業人士、退休高官的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委託顧問公司於今年5月至7月街頭訪問807名市民,其中433人是第四代香港人。調查機構將受訪者現時的職業及5年前比較,並分成服務階層(如大企業行老闆及專業人士等)、中產階層(如中小型商戶老闆及半技術工人)及工人階層(低技術或無技術工人),調查發現,職業階級停滯不前的第四代受訪者佔74%,在社會經歷向下流動的佔20.4%,其中工人階層更佔44.2%,即受訪者的職業階級倒退,要從事相對地位較低、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見表)

受訪者:向下流與教育水平有關

調查又顯示,受訪第四代香港人認為自己未能在社會向上流通,最主要因為「學歷低」,佔51.9%,其次是香港經濟不好,佔38.9%,認為自己不夠努力及政府政策失誤的,分別各佔33.3%。

該會創會會長容永棋表示,香港第四代香港人在社會經歷向下流,與本港在過去兩年深受金融海嘯影響有關,更導致低技術工人首當其衝。他又指出,調查反映受訪者認同教育水平對社會流動有幫助,其中又以獲學士或以上學歷的第四代香港人更表認同,他建議政府回應社會需要,增加大學資助學位課程名額、靈活處理學生貸款還款期、提高持續進修基金資助額、加強對弱勢學生的教育支援等。

逾八成「唔鍾意」到內地工作

調查亦顯示,近八成半受訪第四代香港人沒有打算長遠在內地工作,83%更明言「唔鍾意」到內地工作,容永棋建議政府在大學加入更多有關國際形勢及國家發展的課程,並協助大學生到外地體驗生活,增強年輕人對內地的了解。

Sunday, September 12, 2010

揭迪士尼代工廠五宗罪

揭迪士尼代工廠五宗罪
大學生做卧底 冇假放扣工資

2010年09月12日
【本報訊】香港迪士尼樂園今天慶祝五周年,六名來自江西的大學生義工,去年組成「大學生監查迪士尼小組」,今年暑假到迪士尼兩間位於深圳的代工廠做卧底員工,揭發血汗工廠五宗罪,包括剋扣工資、沒有有薪假、沒有保護措施、反鎖宿舍及限制員工如廁。

監查小組成員張同學今年 7月到深圳沙井、替迪士尼生產賀卡的「東亞紙品廠」當暑期工,廠方沒按《勞動法》規定,給工人每周至少一天有薪假期,他每天工作 11小時,周日則 8小時,「休息就要請假,請假當天不發工資」。他說,應徵時底薪僅 900元(人民幣.下同),低於當地法定最低工資 1,100元。有工人向他透露,曾有工人意外被機械割斷手掌。張同學入住的宿舍,晚上會鎖上大門,只有數名管工有鑰匙,萬一發生意外,工人逃生無門。

日做 12小時 限時喝水

另一名成員陳同學則到東莞大朗鎮的「廣達塑料品廠」當暑假工,該廠替迪士尼玩具加工或組裝。她在不同生產線工作,廠方規定如廁不能超過 10分鐘,白天工作只能在早上 10時和下午 4時才能喝水,「就是不把你當人看待」。部份工人對棉花過敏,雙手起了紅疹,使用天拿水時也不獲發保護手套。

「沒有生活,每天 12小時為工廠服務,感受不到勞動的價值」。陳同學說,迪士尼產品外表漂亮,但背後是工人的血汗,「打完工以後,我們不會再買它的產品」。張同學說,今天是香港迪士尼樂園五周年,園方慶祝之餘,應向代工廠施壓,改善工人待遇,「別再侵害工人的權利」。
華特迪士尼回應指,與迪士尼合作的生產商均簽訂合約,同意遵守國際勞工準則,並定期審查工廠。發言人稱,非常重視不公正勞工待遇的訴求,會對有關指控進行調查。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澳紐行善最樂 中印俄最吝嗇

澳紐行善最樂 中印俄最吝嗇
2010年09月10日
施比受更有福,全球哪個國家和地區最樂於行善?英國慈善機構「慈善援助基金」(Charities Aid Foundation)經調查後,編纂全球首個國家及地區施予指數(World Giving Index),原來在153個國家及地區中,澳洲和新西蘭人最樂善好施,香港排18,中國排147,即尾三。

慈善援助基金委託民調機構蓋洛普,在全球訪問了19.5萬人,調查他們過去一個月是否曾捐錢給慈善機構、做義工及幫助有需要的人。

香港人捐錢多過做義工

調查結果顯示,澳洲和新西蘭人在這三方面都很慷慨,行善比例最高,並列榜首,是行善最樂的國家。接着是愛爾蘭和加拿大並列第三,瑞士和美國並列第五。

香港人也不錯,70%表示有捐錢,50%曾幫助陌生人,做義工比例較低,僅13%,行善總比例44%。令人較意外的是,樂於行善的人不一定來自發達地方,窮國斯里蘭卡、老撾、塞拉利昂均能打入榜首20名。

至於全球最沒善心的地方,是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當地人對時間對金錢都很吝嗇,僅6%曾捐善款,也只有11%人曾做義工。

中國也敬陪末座,跟立陶宛、希臘在行善榜上並排147,對時間和金錢都吝嗇,僅11%有捐錢,義工比例也只有4%。不只中國,金磚四國中的俄羅斯和印度也不樂善好施,俄羅斯排138,印度排134。

因快樂而捐獻的人較多

報告指出,「一個國家視為慈善的行為,在另一個國家可能習以為常」,像歐洲國家馬耳他居民捐錢比例冠全球,立陶宛則只有4%,又像中亞國家土庫曼人61%都有做義工,柬埔寨則只有2%。

調查又發現,因快樂而捐獻的人比因富有而捐獻的人多。但慈善援助基金總幹事薩克森相信,施予可以感染,「許多排在榜尾的國家,是美國慈善組織的受助國。美國繼續在中國、俄羅斯和印度灌輸慈善思想,是很重要的。」

美聯社/英國《衞報》

http://www.guardian.co.uk/news/datablog/2010/sep/08/charitable-giving-country#data

國家及地區行善榜排名

-頭10位-
1)澳洲 總分: 57%
1)新西蘭 總分: 57%
3)愛爾蘭 總分: 56%
3)加拿大 總分: 56%
5)瑞士 總分: 55%
5)美國 總分: 55%
7)荷蘭 總分: 54%
8)英國 總分: 53%
8)斯里蘭卡 總分: 53%
10)奧地利 總分: 52%
18)香港 總分: 44%

-尾3位-
147)中國 總分: 14%
147)立陶宛 總分: 14%
147)希臘 總分: 14%
150)塞爾維亞 總分: 13%
150)烏克蘭 總分: 13%
152)布隆迪 總分: 12%
152)馬達加斯加 總分: 12%

「好煙民大聯盟」

隔牆有耳:禁「打邊爐」建議純屬廢話
2010年09月10日
香港室內全面禁煙後,街頭「打邊爐」成為都市特色,即係一些煙民喺街上圍住垃圾桶煲煙。可能睇唔過眼呢種「打邊爐」情況,早前有官員稱考慮控煙新招,擬禁止喺建築物五米範圍內吸煙,煙民覺得咁做即係要趕絕佢哋吞雲吐霧空間,反應好大。

由女作家李默牽頭嘅「好煙民大聯盟」去信食物及衞生局,要求當局表態是否要趕盡殺絕煙民,日前獲官員回覆,大聯盟噚日引述覆信稱,食衞局現階段「並無進一步加強控煙措施的具體建議」,大聯盟指所謂建築物五米範圍內禁煙建議「純屬廢話」。

雖然獲當局澄清暫未有更多禁煙措施,不過大聯盟只是慘勝,因為官員始終唔肯同煙民直接對話,就禁煙措施諮詢煙民意見。

中國保釣聯合會

保釣80後崛起
童增欣慰
【明報專訊】內地保釣活動近年陷於停滯,漁船事件再次激發民間情緒,大批年輕人、尤其是「80後」走上前台。中國保釣聯合會會長童增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對年輕人主動站出來感到欣慰,他說:「保釣後繼有人。是繼日本65年前侵華後,企圖再侵佔中國領土,年輕人自己發出的憤怒與抗議。」

難忍「二次侵華」

當前內地年輕人仇日情緒,仍多源於65年前日軍侵華歷史。前日,前往日本大使館遊行者中一半以上為80後,組織者李文說,「最不能接受日方侵佔釣魚島的『二次侵華』行為。」

前日遊行時,童增本人因生意身處香港,他坦言對活動事前並不知情。他說:「國人對日情緒根深蒂固,內地年輕人已崛起,遇到突發事件,可直接參與抗議。保釣精神已得年輕人傳承,我對此深感欣慰。」

輿論環境較寬鬆

童增坦言,內地輿論環境好於10年前。10年前保釣人士均面臨當局打壓,遊行甚至出入境都面臨刁難。當前,保釣人士出入境方便,頻繁出現於全球華人各種保釣活動中。在日本使館前抗議也漸常態化。此外,「內地民間保釣網站,言辭激烈過10年前,但卻未遭刪帖、封網等待遇」。

明報駐京記者 劉洪慶

街頭藝人脫罪官:港容有限阻街

街頭藝人脫罪官:港容有限阻街
【明報專訊】街頭藝人蘇春就早前在銅鑼灣行人專用區賣藝,遭票控阻街,但經審訊後昨日脫罪,裁判官指出,雖然表演惹來人群圍觀阻塞街道,但行人專用區應是活潑開朗的地方,被告可享《基本法》中進行文化活動的權利並與眾同樂,並相信香港人有足夠文化水平接納這些有限度的阻礙。

蘇春就如常獻技 爭設「表演街」

被告蘇春就(50歲)聞判後在庭外表示:「終於放下心頭大石,我只想帶歡樂給香港市民,令香港多點歡樂。」他認為行人專用區應讓市民漫遊,多點欣賞本土文化藝術,希望政府各部門協調研究對街頭藝人的處理方法。

蘇春就承諾日後會改善控制人群工作,他將如常逢周五至周日在街頭表演,繼續向政府爭取設立「表演街」成為旅遊景點。他呼籲其他藝術者加入行列,他亦會到中小學教授雜技、魔術、單輪單車及默劇等課程,以培育新一代。

暫委特委裁判官劉偉聰裁決時指出,蘇春就於今年4月6日公眾假期的晚上6時至8時,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行人專用區表演拋波、拋保齡球樽、玩扯鈴、送孩童氣球及一起玩轉碟,吸引50至80人圍觀,途人須繞道而行,蘇春就的表演確實對公眾地方造成阻礙。

「雖然香港不是倫敦,銅鑼灣不是Covent Garden(倫敦著名市集,內有眾多街頭表演),但以香港物質文化水平,相信可容納這類有限度的阻礙。」他表示,行人專用區不應只讓行人行走,應容納其他文化活動,以創造一個活潑、文明及開朗的地方,讓市民成為「都市漫遊者」。

《基本法》賦文化活動權利

劉官續稱,根據《基本法》34條,市民享有文學藝術創作及進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法庭雖無法判斷蘇的表演是否藝術創作,但廣義而言其行為屬「其他文化活動」;加上蘇春就表演扯鈴時,搖搖向上拋到30至40呎,圍觀者僅退後數步並拍掌歡呼,觀乎他們的反映未有感到危險、不安及失控,法庭認為蘇春就只是行使法例賦予的權利與眾同樂,裁定他阻街罪名不成立。

【案件編號:ESS19669/10】

風帆協會少見活動

風帆協會少見活動
【明報專訊】事件中的香港學校風帆協會在1968成立,但它在2007年因不活躍,已被警方由社團名單上暫時除名,協會08年改註冊為有限公司,並恢復在大美督活動中心舉辦活動。不過,公署指教育局現時並無向協會收取租金,亦不建議政府向協會追回當年支付的180萬元租金,原因這是當年的協議,沒有合理理由追回。

活動中心外貌殘破

該會網頁介紹,該協會有舉辦航海同樂日、訓練班等,但本報記者昨到位於大美督的活動中心,發現該座樓高2層的建築物外貌殘破,亦無職員在內。附近其他水上活動中心的職員亦指甚少見上址有人出入。本報昨嘗試聯絡協會,但其網頁上並無聯絡電話,致電1083查詢,亦指它無登記電話號碼,只能透過電郵查詢,但截稿前無人回覆。

教育局解釋,沒有向協會收取租金,因為協會舉辦的活動通常是免費或只收回部分成本費用,如一個全日的活動只收50元,而且協會無變成另一組織,其宗旨和目標亦無改變。不過該局指有關用地並非永久租予協會使用,並會採取一套嚴謹及全面的措施監察協會對場地的使用,並會定期巡查,確保該土地能有效使用及土地用途不會改變。

4巴士工會抗議不合理工資

4巴士工會抗議不合理工資
【明報專訊】職工盟屬下的城巴、新巴、九巴及龍運4個巴士工會,繼8月初發動工業行動爭取提高加薪幅度後,昨日再發起遊行。30多名巴士車長及站長下午4時遊行至政府總部,遞交請願信,抗議兩大巴士財團大股東以及政府,未有正視工友不合理工資帶來的生活壓力。參加者遊行後於7時舉行會議,商討下一輪行動表達訴求,暫未有定案。

調查﹕四成人接受激進示威

調查﹕四成人接受激進示威
【明報專訊】近年80後積極投身社運,引起社會關注。一項調查發現,近四成市民接受透過激進示威表達意見,另亦有六成人接受遊行。負責調查的機構預料,青少年將是本地一股新興的社會監察力量。

突破機構於2009年10至12月期間做了「市民對青少年參與社會行動的觀感研究」,以電話訪問了936人,結果發現38.1%受訪者接受較激進的「示威」,而市民對社會行動的結果持正面態度,當中近七成人認為社會行動「比政府的諮詢渠道更有效表達意見」、「促進政府平衡同考慮各群體利益」。

突破﹕政府諮詢「做樣」所致

結果又顯示,46.2%市民對青少年參與社會行動持正面態度,包括「行動令社會尊重他們的聲音」、「有能力為社會帶來改變」等。

突破機構事工研究及發展部經理陳競存分析,近年政府的諮詢工作予人「做樣」、「門面工夫」的 觀感,令愈來愈多人接受以建制以外的社會行為形式表達意見,當中有不少屬開始關注社會政治的香港新一代,相信他們將是本地一股新興的社會監察力量。

Thursday, September 09, 2010

80後動員護村爭公義

80後動員護村爭公義
蘋果日報 2010年09月09日
【本報訊】政府未傾妥安置就要拆人家園,激起一群80後社運青年不滿。他們昨日在網上動員,準備今晨到紫田村聲援村民、聲討收地政策對非原居民的不公義。有準備撐場的80後青年表示,今日將以民間記者身份記錄事件,一有衝突也「預咗有機會俾人抬」。

網民「難民稻子」昨在facebook呼籲網友「一齊入紫田村協助村民對抗橫蠻無理的香港政府」,有網民留言回應說放學後就會趕到。
今早 8時西鐵站集合

民間電台FM101也在網誌詳述紫田村收地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呼籲:「請各位可以的話,於9月9日當天早上八時到紫田村(兆康西鐵站側)聲援。」

獨立媒體成員黃俊邦表示,他將以民間記者身份記錄收地過程,「唔會參與村民行動,但係都唔會進入指定採訪區,預咗有機會俾人抬」。22歲的香港地理批判學會成員曹永浩表示,今晨會跟四位朋友到場,「菜園村10月都會收地,要睇實政府用乜手段」。他表示,入村聲援是不滿非原居民往往是發展新界時最被忽略的一群,「政府要發展,都唔係未傾好安置,就收人哋祖業,唔理人哋嘅原有生活」。

護持大嶼山佛教禪修勝地關注組

大嶼山建非法龕場
寺廟拒賣地遭滋擾
【明報專訊】骨灰龕位愈益有價有市,連佛門清靜地亦被沾上凡塵。大嶼山鹿湖部分佛教廟宇近年被商人收購,改建成違法的骨灰龕場,未有接受收購的廟宇表示,接連遭人滋擾,例如被截斷山水水源、裝神弄鬼的午夜凶鈴、不尋常的盜竊等,似意在施壓,出家人「佛都有火」,昨日召開聯合記者會,要求政府澄清龕場違反土地契約,並依法取締其銷售活動。

20間鹿湖廟宇組成護持大嶼山佛教禪修勝地關注組,成員李少慧表示,鹿湖一帶有30多間廟宇,約3年多前有商人向鹿湖廟宇發信,希望以數十萬元收購廟宇,延慶寺及鄰近兩間廟宇接受出價後,未有接受的廟宇便發生不尋常事件。

山水被截 午夜門外細語

鹿湖毘梨淨院衍慶法師舉例,廟宇賴以為生的山水被截,更有人特意偷去盛載山水的大水桶;有人則於僧人晚上休息時間於廟宇門外閃燈及細語騷擾,或於夜晚時分致電僧人,告知廟外有黑影;更有一次,廟前大樹被砍伐,旁邊放有不明來歷的骨頭。

李少慧表示,延慶寺已建成約5000骨灰龕位,並於紅磡設商舖銷售,每日有旅遊巴接載有意購買龕位的人「睇位」,假日人數更多。鹿湖覺修寺香音法師慨嘆:「未有骨灰龕場前,環境本是優美清靜,但近年漸變得商業化。」面對愈來愈多滋擾,關注組於8月去信政府有關部門求助,食衛局昨回覆本報查詢,指延慶寺部分建築未獲屋宇署批准和同意而建,部分建築不符批准圖則上所註明用途,屋宇署已去信勸喻該寺自行拆除違法的建築。不過,關注組不滿當局未有即時行動取締龕場。

要求政府澄清龕場違地契

曾在鹿湖禪修的文化人梁文道,出任關注組成員,他形容鹿湖就如香港的馬爾代夫,「興建龕場就好像在馬爾代夫興建公屋」,加上鹿湖有不少被評為二級及三級的歷史建築,關注組要求政府馬上澄清龕場違反土地契約,依法取締其不實宣傳及銷售活動,長遠亦應規劃鹿湖為佛教禪修淨地,免受發展干擾。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

港少見蜱蟲 殺傷力弱
【明報專訊】傳染病學專家勞永樂指出,蜱蟲有機會傳染斑疹傷寒,被叮咬後可能會出現發燒、斑疹、系統性感染,即全身器官被感染,或是血液感染,嚴重者可致命,但無人傳人的風險。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黃賢文則表示,蜱蟲在港出現只屬零星個案,只要噴塗有香茅油成分的驅蚊劑,即可驅走蜱蟲。家居避免使用地氈,封好牆腳線和木地板罅隙,足令害蟲無處容身。該會會員蔡炳然則強調,各地區的蜱蟲種類不同,本港的蜱蟲不像內地般具殺傷力。

Wednesday, September 08, 2010

索羅斯捐1億予人權觀察

索羅斯豪捐1億予人權觀察 (08:15)
美國「人權觀察」組織表示,著名金融投資家索羅斯承諾,捐助該機構1億美元。

索羅斯會分10年時間,每年給予該機構1000萬美元。

該組織說,索羅斯在捐款的同時,也要求「人權觀察」必須在十年內,每年自行籌資1000萬美元。

「人權觀察」執行董事羅斯說,他相信能夠籌集到這筆資金,以便將人權觀察組織建設成為真正的國際性組織。

「人權觀察」的前身,是在1978年成立的赫爾辛基觀察組織,當時的主要職責是監督前蘇聯執行《赫爾辛基協議》的狀況。

(綜合報道)

粗疏的階級分析.狹隘的政治想像

粗疏的階級分析.狹隘的政治想像:敬覆中大學生報 (一)
Tuesday, September 7, 2010 at 1:07pm
小曹 女同學社執行幹事、香港同志遊行籌委
今年香港同志遊行因經費不足拋錨停辦,無法在烈日下昂首驕傲向前行,於是籌委會撰文(「今年拋錨的『香港同志遊行2010』」)交代因由,引發了一番對同志運動性格、方向、以至其階級取向的討論。《中大學生報》2010年9月號載有一篇題為「嘗試回到基層的性別運動」的文章,作者認為香港同志遊行瀰漫「中產情調」,忽略基層同志,故而呼籲性別運動要正視自身的階級盲點,「回到基層」。這樣善意的提點我們定當謙卑接受,但作者對「中產」、「基層」、性政治的想像,以及基於這些想像而作出的分析與指責,我們恐怕未敢苟同。

誰看不見「基層」?
作者在首兩段闡述了她/他們認為同志遊行以至更廣義的性別運動趨近中產化的觀察:(一)同志遊行隊伍中滿是悉心打扮、衣著華麗的參與者,又有歌手在舞台賣力表演以及(二)同志團體的歷史論述往往充斥「精緻之氣」,不是推出希臘神話、中國戲曲,就是同志偶像來增加正當性。若作者憑這些觀察便評斷同志遊行瀰漫「中產情調」、「忽略基層」,那未免粗疏得很。香港同志遊行以歡樂、自信、驕傲和顛倒尋常性別秩序見稱,因此在遊行隊伍中有各式妖艷鬼怪的扮裝。若把歡樂、自信、驕傲都批判為「中產情調」,在作者二元對立公式另一端的「基層」,豈非注定只能悲情過活、苟且偷生?不設入場費的同志遊行歡迎任何人以她/他們自覺驕傲的方式參與,而去年跟我易服同行的最少有兩位是低收入、長期失業的勞動者。他們或許從別處借來衣飾,又或用一點一滴得來的儲蓄購買「華麗」連身晚裝。請問他們在勁歌熱舞下搖動身動、伴隨台上台下齊聲歡呼,是「中產情調」,是應該趕緊痛斥批判的對象嗎?誰又看不到扮裝給她/他們帶來的力量和自我肯定,以至對性/別秩序的多重顛覆?

單憑參與者的衣飾便急於判斷整個遊行的階級置位,實在是過於魯莽,而且反映出另一個更深入的問題:對基層(同志)的單一想像。整篇文章都是以高舉「基層」經驗和視點來質問同志遊行的階級取向的。但在行文中,作者樹立了很多建基於中產/基層的虛假二元對立:前者愛美、有品味、懂得享受高檔生活,而後者則市井、實務、只記掛工作。因為誤信了這些二元對立,所以作者對收入低微但極愛打扮、變身、「迷戀」王菲、黃耀明、昂首闊步參與同志遊行的「基層」視若無睹,還倒過來搬出她/他們在遊行現身,視為遊行洋溢「中產情調」的證據,可說是一葉蔽目。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一邊高喊「回到基層」,卻在另一邊剝奪「基層」打做自己、驕傲向前行的機會?

性政治的眼界
作者指責,整個性別運動均有意無意忽略了「基層同志」,但是,作者對何謂「基層同志」的定義卻飄忽不定,時而以收入高低做界線,時而又把所有活在主流之外的同志算在其中。這種反覆不定的取態不單反映了定義有欠精確,也反映了作者狹隘的性政治眼界。她/他們寫道,「基層」同志在職場每每要「扮直」,擔心身份揭穿,所以惶恐終日。然而,要「扮直」、每天過著擔驚受怕職場生涯的又豈只是低收入的同志。

社會階級(class)跟性層級(sexual hierarchy)是兩個互有牽連但各自獨立運作的系統。現代社會往往把每個人的性行為、性身份、性慾望按道德優劣、好壞、正常與不正常、健康與不健康等標準區分和排序。一個高薪厚祿的資產階級可以因為她/他有異於主流的性(sexuality)而排在性層級的最低位置,若不幸曝光,也可以同樣帶來災難性的結果。前香港電台台長朱培慶和前特首辨主任林煥光都是因為桃色新聞而匆匆請辭的例子。因此,社會階級的高低不必然決定性層級的位置,也不一定提供抵擋性打壓的免疫劑。由是,擔心身份在職場曝光,跟社會階級高低的相關性,遠遠不及跟性層級的高低那麼密切。換言之,終日惶恐身份敗露的經驗,不是低收入同志獨有的,而是廣泛存在於不同社會階層的同志/性議異者,因此,不能以此區分誰是(經濟上的)「基層」,誰又是「中產」。文章中段,作者「嘗試」擴大「基層同志」的定義,將所有被主流排擠的同志都冠以「基層同志」。那麼,對她/他們而言,一個喜歡易服的中產男人是(性層級中的)「基層」還是(以經濟收入為依據的)「中產」?當這些社會階層混合性層級的例子在遊行隊伍中比比皆是,若仍然以為「基層同志」就只是那些收入微薄的人,便會把性政治約化為階級問題,以(經濟上)「基層」之名打壓(性層級中的)「基層」。

誰拋棄「基層」?
其實,把「衣裝華麗」、「美不勝收」、歌星名人到場支持視為「中產情調」,交替隱含了兩種對「基層」的理解:(一)「基層」作為低收入和品味單一的群眾;(二)「基層」作為一種獨特的做事方法。關於第一個理解,上文就嘗試以「低收入同志也愛花枝招展驕傲參與遊行」和展開「基層」的兩種含意來打破作者對「基層」的單一想像,接下來我便回應「(經濟上的)『基層』作為一種做事方法」。所謂「基層」的做事方法就是按(想像中的)「基層」品味、偏好、言語、習慣、生活風格來做決定、計劃、執行。因此,被別人批評「不夠基層」不一定代表活動沒有「基層」籌辦或參與,而是活動呈現出來的樣子不符合(想像中的)「基層」樣態,就如作者在文中不斷複誦的「衣裝華麗」、「美不勝收」、「衣香鬢影」,這些通通都被認為有違「基層」風格的「中產情調」,也與社會運動格格不入,甚至減低社運的抗爭性。然而,這種想法有三大問題:(一)將「基層」本質化、單一化;(二)視「華麗」和「美好」為「中產玩意」並劃清界線,放棄對「華麗」和「美好」詮釋權的文化爭奪,亦忽略「基層」對美學與生活風格也有追求;(三)以為歡樂與政治相對,將政治性/爭抗性緊緊的限於議會與法律之內。

在晚期現代社會,生活風格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所有人都在互相競爭、互相矛盾的知識競賽中各取所需,回來謀計自己的生活。於是,人生成為一個有待籌劃的開放事業(project),身體亦復如是。即使生活捉襟見肘的人,也會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生活風格。要知道,金錢匱乏所剝奪的人生機會不同於傳統秩序分崩離析後所釋放的空間。以香港彩虹為例:香港彩虹乃同志遊行籌委之一,每天收留十多個在多重維度(年齡、經濟、性/別、精神狀況)上均屬「基層」的少年,他們因不同的問題無家可歸,暫住於彩虹中心。與一般刻板印象不同,這班少年絕非不修邊幅,頹靡不振,而其中更不乏專研平價撚手小菜的「小廚師」、義務替朋友剪出最潮髮型的「理髮師」,以及靈活運用有限衣飾配搭醒目出色的「形象設計師」。他們收入極微,卻處處展現多元個性和活力,對生活、身體、親密關係等的關注、反思和謀劃絕不亞於在上層社會階級的人。如果自認站在「基層」一邊的人無視或看輕(不同意義下的)「基層」在生活風格上展現的創造力,反而死抱僵化、抽離的「階級」觀點,不單是放棄了跟那些每天都在生活細微處起革命的「基層」並肩作戰,更糟的是失實的「基層」/「中產」二元對立,只會進一步壓縮她/他們的生活空間和能動力。

以「基層」包裝的精英立場
有說旨在展現歡樂氣氛的香港同志遊行欠缺政治抗爭,倒不如省下經費,專注推動法例修訂、同性婚姻等更有「意義」的「大事」。這種說法既對且錯。的確,同志遊行相比國際不再恐同日少了直接針對法例修訂、要求政府訂定性傾向歧視法,及同性婚姻等口號。但是,若單憑這樣便批評同志遊行「鋪張華麗」,毫無建樹,便是對「政治」有過份狹隘的理解(難怪作者在文章故意用同志「巡遊」代替同志「遊行」)。當性階層越見仔細,遭遇更強大的打壓力量時, 性異議者(例如易服、換性、變性、色情好愛者和皮繩愉虐) 能夠在光天化日下充滿自信、歡樂、驕傲地大步向前走,本身就是極具政治性的行動(這也就是同志遊行「出櫃」與「出軌」的雙重特性)。試想反高鐵的日子,村民在立法會門外擺放攤位,於商廈林立的中環鬧市裡展現不卑不亢、悠然自得的農家生活,既構成了一幅幅追求另類生活形態的圖像,也用最溫柔的姿態作出最強烈的控訴,其政治效果不言而喻。正如我在「今年拋錨的『香港同志遊行2010』」寫道:同志遊行就是讓「各式妖艷鬼怪、酷異精靈」,「在平時熙來攘往的街道上高亢come-out」,「顛倒尋常秩序、中斷主流價值的狂歡節」。同志運動體現廣闊的政治抗爭路線,從知識生產、錄像製作、文藝創作、法律訴訟、政策倡議到遊行集會,正正是要介入各個自有一套運作邏輯的領域,寸土必爭。遊行也好,巡遊也好,原本各顯政治,互相需要,但在狹隘的政治想像中,卻分了高低,定了優劣。可以說,這種「大事」/「小事」的區分才是真正的階級偏見,精英主義。

我毫不否認階級觀點的重要,但粗疏的分析配以狹隘的性政治眼界,可能會錯置槍頭,亦把豐厚的「基層」生活經驗簡化、誤讀,最後在「基層」包裝的精英立場下反而變得面目糢糊。

註:由於文章太長,為免失焦,今分一二兩篇,這篇針對中大學生報文章中流露的階級分析和政治觀,下篇將回應製作費、勞動剝削、妒恨情結及其他互聯網上的批評。

*想參與討論的朋友可到「獨立媒體」: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8152

Monday, September 06, 2010

同志遊行缺經費拋錨

同志遊行缺經費拋錨
【明報專訊】每年一班同志團體都會舉辦「香港同志遊行」,唔同性向、喜好各路人馬,都會盛裝到場狂歡一番,好似嘉年華咁熱鬧。不過今年同志遊行就因為唔夠經費,「拋錨」收場。

籌款欠理想 表演料需十幾萬

搞手之一女同學社發言人曹文傑同Emily解釋,「香港同志遊行」由2008年第一屆開始,愈來愈受歡迎,今年可能有成二三千人參加,所以佢估計租音響、搭舞台支出,隨時要十幾萬。不過,今年各團體籌款情唔係咁理想,商業機構又嫌同志遊行太「政治化」,完全無pink dollar概念(中譯為粉紅金錢,意指同志們龐大購買力),人人退避三舍,結果今年同志團體乾晒塘,無錢搞遊行。

曹文傑都大嘆有可惜,有人仲同佢講已經諗好晒用乜打扮出場,可惜無得表演,唯有下年再努力,希望到時有心人可以科多水啦!

舊樓研整條街統一管理

舊樓研整條街統一管理
或委非政府組織設管理公司
【明報專訊】今年初馬頭圍道塌樓事件發生後,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舊樓管理問題引來關注。據本報了解,將於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將交代如何監管及管理現時沒有業主法團的舊樓區域,其中或會找試點,由非政府組織成立管理公司試行管理整條街道的舊樓。房協主席楊家聲接受查詢時稱,若政府要做舊區管理,應立法強制性派出管理公司,以公帑進行維修後,可以「釘契」,將來收回開支。

馮檢基﹕一定要立法

民協社會服務中心2003年曾向政府提議整街管理方案,民協馮檢基透露,半年前政府官員曾在非正式場合詢問他意見,提到如果不給予非政府組織權力,他們能否做到管理的工作。馮檢基認為這做法不通﹕「要我們逐家逐戶去求對方授權我們管理,這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強調政府一定要立法,強制收回整條街的管理權。

房協主席楊家聲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不知政府有何構思,但他曾經向政府建議立法強制派遣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舊樓。他形容這做法是「安全行先」,先由政府墊支維修和拆除僭建,確保不會危害市民安全,然後政府可以將物業釘契,「日後賣樓再還給政府」。

房協:主席倡公帑維修再釘契

根據楊家聲的建議,物業管理公司向政府登記後,委派到不同的舊樓,接管管理的工作。至於管理費則由公帑支付,但費用是定價,以反映管理公司的責任。他相信這做法反有助舊樓業主主動做好管理﹕「如果強制去做,很快會有業主即刻講『我自己來』。」

當年民協社會服務中心的建議也是要政府動用權力收回管理權,他們建議一個為期三年的「舊型大廈管理社區支援計劃」,由他們以管理人身分,聘請及監督管理公司的管理工作,對象是樓齡超過30年、沒有業主立案法團的唐樓,然後會將15至20幢類似的樓宇一同管理,增加計劃的成本效益。他們亦計劃組織業主成立「座代表管理委員會」,讓業主逐步接管及監督管理公司的責任。

當時他們建議的試點是深水北河街、大南街、南昌街、基隆街交界的16幢唐樓。馮檢基表示,數年前曾向時任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的林鄭月娥推介過這建議,當時林鄭月娥都答允會考慮,但後來她調去另一職位,便沒有了下文。

明報記者 周展鴻

平安鐘社企研兼舊樓顧問

平安鐘社企研兼舊樓顧問
長者安居協會 收購重建維修諮詢
【明報專訊】被外界形容為「最賺錢社會企業」、專營平安鐘服務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看準人口老化帶來龐大商機,正計劃擴充業務,研究協助長者處理舊樓收購、重建、維修等問題。方法是聘請社工、物業銷售及估價專才為老人提供意見,從中收取廉價服務費,但不會介入與發展商收樓議價的談判過程,以維持中立角色,最快《施政報告》過後年底推出。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與政府關係友好,主席及創辦人之一是特首曾蔭權的友好鄭經翰,總幹事馬錦華身兼多項公職,包括安老事務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等。對於有指政府計劃在《施政報告》提出用公帑向長者購入舊樓單位,再仿效「逆按揭」方式讓他們即時套現作生活費,以及避免維修重擔,馬錦華說,暫未收到消息,政府亦沒有提出要協會配合。

3方面協助 最快年底推出

曾蔭權早前預告《施政報告》重點關注房屋及老人議題。馬錦華接受本報訪問說,全港現有4000多幢50年樓齡舊樓,當中住了近2萬名長者。由於很多老人都不知如何處理維修、重建、收購及出租等問題,而且坊間支援甚少,故他正研究協助長者安居,初步構思包括3方面:

1. 提供資訊及渠道,例如協助長者申請「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等計劃;

2. 為長者尋找專業及中立意見,如測量師;

3. 在房屋政策發展,向長者提供最新資訊。

不介入收樓議價 維持中立

「我們會以個案跟進方式,處理各個長者求助。若涉及與發展商收購議價,我們不會直接介入,只會提供參考價給長者。」馬錦華強調,計劃仍屬構思階段,未與市區重建、收購或強制拍賣等項目掛,「不要以為是政府『焗』我們去做,我們根本未跟政府傾過。」

社工出身的馬錦華,被問到將來聘請社工主理計劃時可會擔心社工受到發展商的壓力。馬說:「如果社工不夠硬淨、不敢挺身為長者發聲,就不夠專業。」他強調,日後會確保參與計劃的社工,是代表老人利益而非發展商。

馬錦華又希望,政府可在《施政報告》中,針對人口老化重點關注:居家安老、老人癡呆症、退休保障、長者終身學習等。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1996年開展平安鐘服務,至今有近7萬用戶。協會現滾存1億元儲備,08/09年錄得1100萬元盈餘。除了核心平安鐘業務,協會去年營辦《長訊》雜誌,針對有經濟能力的長者。馬錦華說,日後會更積極開發「銀髮族」市場,並以「尊貴」、「優質」作定位,現已營辦商店專門售賣長者專用物品,例如設計精緻及可發聲的手杖、安全餐具、附加放大鏡的指甲鉗等。

明報記者 盧曼思

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

援川500萬去向未明
成龍再涉捐款風波
【明報專訊】繼四川北川中學捐款風波後,成龍又被質疑捐款下落。《南方都市報》昨報道,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網頁上公布早前援助四川地震的1500萬元人民幣,除早前已公布的1000萬聯合捐助外,餘下500萬元仍未交代。成龍慈善基金會秘書長黨群回應報道時明確表示,餘下500萬款項同樣用於與地震相關的重建項目。

被質疑的捐款,是基金會網頁上,一筆劃作救災儲備專項基金的「汶川地震北京基金會成立之前聯合援助1500萬元人民幣」,有傳媒對比之前的公開資料,發現2008年5月13日成龍與楊受成曾以成龍、楊受成基金的名義聯合捐助了1000萬,但另外的500萬捐款卻無可尋,網頁上也無清晰說明捐款去向。

基金秘書長指會用作援建

黨群表示,由於捐款是於基金會成立前捐出(基金會成立於2008年7月),故未有經過基金會,而500萬捐款全部都會用作與地震相關的重建項目,捐款用途亦即將公布。

北川中學捐款風波源於成龍年多前探訪該校時,曾承諾把電影《大兵小將》部分票房收益捐出援建北川中學,但學校重建已於上月竣工,至今仍未收到成龍捐款。

成龍公司發言人回應表示,待電影各項收入到帳後就會捐款。

Sunday, September 05, 2010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

少數族裔悼念遇難港人 (20:50)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少數族裔人士支持中心,在灣仔修頓球場舉行追思會,悼念馬尼拉事件中遇難的8名港人。

部分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菲律賓、印尼、印度、巴基斯坦駐港總領事及領事等參加了追思會。

(即時新聞)

尋求兩岸三地公民社會的結盟

我們的時代-尋求兩岸三地公民社會的結盟
2010-09-03 中國時報 張鐵志
 ECFA通過之後,顯然台灣將越來越不能迴避面對中國。問題是,我們要用什麼姿態面對呢?

 最近,清華大學吳介民教授在一本合編的新書《秩序繽紛的年代中》寫了一篇重要文章〈第三種中國想像〉,提到目前想像中國的方式延續著藍綠二分的對立邏輯。第一種觀點只看到財富與機會,認為台灣唯一出路在中國,為了經濟可以犧牲責任政治與民主人權。第二種觀點則看到威脅與風險,認為與中國交往過程中台灣一直都是受害者。但這種想像都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擁抱中國,不見得就能給台灣帶來繁榮;而迴避中國,未必能保障台灣安全。

 他提出第三種想像,亦即兩岸尋求在社會的層次,形成跨海峽的社會連結,甚至進一步形構跨海峽公民社會。「這是兩岸進步力量共同對抗既得政商利益權錢結盟的有效方法,一種跨海峽的公民運動。」

 的確,中國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他者」。資本家們當然早已前仆後繼前進中國,各領域的專業者也早已展開交流互動,但是兩岸的公共領域的交往卻還很薄弱。由於媒體上的中國圖像頗為貧乏,而專業者在各領域的認識也是碎片化的,所以台灣對中國的理解與想像仍然不足。反之,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認識當然更薄弱。

 如今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文化人進入中國。但一部分人選擇與中國的權力/財富集團站在一起,把中國純粹當作賺錢的商業樂園、或者享受在中國高規格的待遇,以至於不論是出於個人利益,或是因為資訊限制,所以他們多半是只為中國熱烈歡呼。

 另一種可能性是與中國的公民社會力量站在一起。這個出發點每個人容或不同:不論是自居為華人社會的一分子,或是基於保障台灣的策略,或者基於跨地域聲援的相互團結(solidarity)。

 最近,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在香港書展批評韓寒沒有文化引起軒然大波,但她並非意在批評韓寒,而是要批評韓寒對於上海世博的負面評價。對世博當然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評價角度,但是當陳文茜不斷強調她深度採訪四次世博深知其博大精深時,她似乎忘了韓寒是一個上海市民,因此他的聲音代表了部分中國人民的心聲。中國知名時評人安替最近就在媒體上評論說陳文茜的節目說,「大陸觀眾看中天文茜的節目,常常覺得自己都不好意思:『我們什麼時候這麼好過?』」

 相比於此,最近龍應台在北京演講她的中國夢,就呈現一個面向中國的不同姿態。龍應台公開說文明的尺度是「這個國家怎麼樣對待外來人入住;…怎麼樣對待它的少數民族…如何去對待不同政見…這當然也包括了十三億人如何去對待二千萬人。」而龍應台基金會八月在台灣的思沙龍活動舉辦「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系列,播放關於上訪、階級、新聞自由等紀錄片,並邀請大陸自由派知識分子來訪。顯然這兩位對於中國的態度,以及在台灣所呈現的中國,是很不相同的。

 誠如吳介民所說的第三種中國想像,我們應該尋求兩岸三地公民社會的彼此結盟,抵抗三地的政治和資本聯盟的強大支配力量,以推動三地民主的進展和文化生產的豐富化。尤其三地的公民社會有許多可以彼此學習、相互支援的部分:譬如中國的政商權力集團對內部民眾的壓迫,或者中港政商聯盟對香港民主的壓制,都是台灣在與北京交往時必須面對的課題。反之,台灣走過的民主道路、公民社會的組織經驗、當下的社會運動,都對大陸和香港有重要參考意義。一個具體的例子是當前台灣土地正義的問題成為燃燒的議題;香港保衛菜園村反高鐵的行動,以及地產開發商的霸權也是此刻主要社會矛盾;而在中國,土地開發和房屋拆遷同樣是當前最巨大的衝突。這是三地可以共同反思、學習實踐的問題。

 與中國建構一個合理互動關係,是這一代台灣人必須認真面對的歷史任務。村上春樹說,如果有堅固殘酷的高牆和容易破碎的雞蛋時,做為一個作家,他會永遠選擇站在雞蛋那一邊。這也是我們面向中國時必須面臨的選擇。

(作者為專欄作家)

Saturday, September 04, 2010

中國富豪怕捐款拒見蓋茨

中國富豪怕捐款拒見蓋茨
2010-09-03 12:07:00
微軟創辦人蓋茨和股神巴菲特邀50名中國富豪出席聚會,但部分富豪擔心當場被要求承諾捐款,婉拒邀約。

蓋茨和巴菲特將於9月29日到訪中國,游說中國富豪加入他們的「慈善聯盟」。

據《重慶晚報》報道,負責籌辦聚會的蓋茨中國基金會表示,聚會將在北京的豪華酒店舉行,屆時約50名受邀的中國富豪,將參加蓋茨和巴菲特的「閉門私人聚會」。

蓋茨基金中國項目主任葉雷表示,在發出邀請後,「有一小部分人最後拒絕了參加聚會」。近十天以來,受邀請的人反應不一,「但絕大多數人都打來電話確認,是否會在現場被要求作出捐贈承諾。」

葉雷說,「他們最擔心的恐怕是在現場感到難堪。」

據指出,獲邀出席聚會的中國富豪名單中,絕大多數是財富排名靠前,且對慈善事業態度積極或正在做相關慈善事業的大陸富豪,也有部分是沒有出現在財富榜中的「隱形富豪」。

蓋茨和巴菲特今年6月發起「捐身家」運動,勸使美國億萬富豪公開承諾,在生前或身故後捐出部分財產。

之後,巴菲特和蓋茨親自游說「福布斯」排行榜上400名美國億萬富翁。截至8月初,40名美國億萬富豪承諾,將至少一半身家捐出做善事。

巴菲特和蓋茨的游說雄心未歇,兩人計劃於本月前往中國,繼續游說大陸富豪捐款。

(綜合報道)

Thursday, September 02, 2010

「同行力量」(Togetherness)

「同行力量」(Togetherness)
「同行力量」(Togetherness) 成立於2004年6月,為政府註冊之非牟利慈善組織,致力推動以正面、積極及開放的態度去探討和認識有關生存、失缺、臨終、死亡和哀傷的事實和情感,使大眾能對生命有更全面和深入的反思,重尋人生意義;從而更積極去面對逆境,以及計劃更完滿的人生。
http://togetherness.org.hk/tch/aboutus.htm

「80後文藝青年」

80後轟藝發局只懂派錢
【明報專訊】藝術發展局一直係「派錢」機構,但係噚日有一班藝術工作者,拉隊上藝發局「派錢」。話說一班熱愛文學文藝青年組成「80後文藝青年」,噚日操上藝發局,抗議藝發局只係識得派錢,但係冇為本地藝術界發聲,佢仲印一大疊「金牛」(當然唔係真鈔),大罵藝發局「派錢唔係大晒」。

「無為藝術界發聲 資源太少」

「80後文藝青年」8個成員包括鄧小樺、葉浩麟同埋蔡芷筠噚日一齊操上藝發局辦事處,職員見到佢上門抗議都嚇一跳。佢話,藝發局無法替藝術界發聲,只做撥款,但實情投放本地藝術發展資源太少。佢又話,近年畫家街頭寫生經常被指阻街,亦有唔少Band友或藝術家因工廈改建條例修訂而失去創作基地,但藝發局都無幫佢發聲,大家已經忍無可忍。佢3個已決定報名參選藝發局月中舉行10個藝術範疇代表選舉,但承認勝算好有限。

藝發局回應話,局方一直透過不同資助項目支持本地藝術工作者同藝術團體各類活動,當中亦有非正式場地演出同活動,但對於資源太少批評就無正面回應。

羅桂祥基金

中大拓建研究園
羅桂祥基金捐1.5億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正積極擴建,準備在大學北部拓建研究園,昨正式宣布獲以已故維他奶創辦人羅桂祥為名的基金捐出1.5億元巨款,資助興建研究園其中3座生物醫學研究大樓和1座宿舍,並使用其中5000萬元成立醫學研究基金,加強農業生物醫學研究。基金會盼中大可研究改善大豆,讓豆奶營養發揮更好。

中大在2006年提出擴建藍圖時,將生物醫學、中國研究、信息科技、地球科學和經濟金融列作重點發展,並準備重組校園佈局,將研究設施集中在校園北面、即科學園對面的第39區新區,成為研究重鎮。

冠名羅桂祥醫學大樓

中大昨宣布羅桂祥基金將捐出1.5億元支持研究園發展,是基金會於1991年成立以來的最巨額單項捐款,中大將冠名興建羅桂祥綜合生物醫學大樓以示謝意。新大樓高9層,總樓面約20萬平方呎,總造價4.5億元,每一樓層中間沒有牆壁阻隔,研究員可跨界別溝通合作。另外,研究園內亦籌建生物醫學研究樓、綜合科研樓及研究生宿舍等設施。

爭取政府批地建科研樓

新大樓昨日舉行奠基禮,校長沈祖堯表示,中大繼續向政府爭取第39區空地,若政府願意批地,其他科研樓及宿舍有望陸續落成。

前校長李國章稱,96年上任不久已向政府申請第39區用地,「當年中大用校園內斜坡與政府以地換地,才換到這塊填海地」。

今次捐出巨款的羅桂祥基金會主席、羅桂祥孫兒羅德承表示,祖父三四十年代開始把維他奶「入樽」,用科技讓更多人享用新鮮豆奶,捐款希望能有助中大研發豆奶,把豆奶營養發揮更好。羅桂祥第五子、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回憶稱,70年前,父親羅桂祥眼見來港逃避戰火的內地難民,因貧窮而沒錢買牛奶,遂把兩年前在上海聽過的豆奶製作經驗實踐,自製豆奶產品,為難民提供營養,他期望中大能在大豆研究取得突破,將來推出新的營養產品。

「香港商界民意調查」公司

商報辦民調機構
學者料反擊仇商
【明報專訊】隸屬於內地官方媒體集團的《香港商報》,日前宣布獨資成立一間「香港商界民意調查」公司,由社長黃揚略擔任負責人。《商報》表明,成立機構目的是「反映商界民意、發出商界聲音」。有學者估計,建制派報章這個舉措,與近年香港出現的「仇商情緒」有關,可能會借此作為反擊手段。

《商報》與內地關係密切

有58年歷史的《商報》隸屬於深圳市委機關「深圳報業集團」,集團名下有多份報章,包括深圳市政府的機關報《深圳特區報》和官方喉舌《晶報》,與大陸官方關係極為密切。與本地其餘兩份建制派報章《大公報》及《文匯報》比較,《商報》近年在香港不算活躍。

《商報》高層前晚在商會和社團領袖的晚宴上,公布已註冊成立一間非牟利、非官方的「商界民意調查有限公司」,由社長黃揚略擔任負責人,宗旨是「反映商界民意、發出商界聲音」。

《商報》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補充,香港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城市,商界是社會各業的中流砥柱,而在香港走向普選、社會政治陷入多元矛盾的大環境中,「如何更準確、全面地反映商界民意,廣泛、有效地凝聚商界共識,及時、有力地發出商界聲音……變得尤為重要和急迫」。

發言人指出,民調公司不時會進行各種形式的調查,包括透過網上平台、電話訪問、信函調查等,研究商界關心的課題。調查結果會以記者會或新聞稿形式發布,亦可能直接交給特區政府。

對於《商報》的舉措,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這可能與本地近年的仇商情緒有關。「本港較少代表商界聲音的民意調查機構,相信部分商界認為可利用民調發表商界聲音,作為反擊手段。」

學者:欲改善形象迎普選

事實上,近日政圈不時傳出商界藉種種計劃改善形象,例如自由黨田北俊與數個大地產商醞釀成立「商界扶貧基金」,有望在年底成事;而首富李嘉誠亦有意增設新捐款計劃,改善形象。他認為,商界的舉措,部分原因是看到近年仇商情緒嚴重,而在政改方案通過下,商界有可能要在2020年全面投入普選,故必須籌措改善形象。

資金來源不明 學者不看好

不過,蔡子強對今次《商報》成立民調機構並不看好,因為市民會對這些機構的民調結果存疑,「機構進行民調需要大量金錢,他們的財政來源來自哪裏?」他認為除中大和港大的民意研究機構較具公信力,其餘團體的民調機構,都難以比併。

明報記者報道

「撐港台運動」

黃華麒反擊「撐港台運動」
【明報專訊】「撐港台運動」前日就《頭條新聞》更換主持傳聞,去港台要求同廣播處長黃華麒會面,不過處長當日告假冇返工,結果畀「運動」成員揶揄處長「唔係詐病就係告假」,擺明逃避民意,仲幫佢改個花名叫「小麒子」。

指早已告假 非避「運動」

畀人踩到上心口,本來一派謙謙君子黃華麒,噚日深夜發份長聲明大反擊。處長話佢早8月25日就告假,而「運動」26日先發新聞稿話會搞活動,佢即時知會對方自己唔得閒,但「運動」都按原定計劃去港台抗議,所以今次見唔到面,唔係佢責任喎!

不過,黃華麒聲明中,始終冇正面回應《頭條新聞》係咪換主持,只係話管理層定期檢討節目係正常做法,「我可以向公眾保證,會上討論都是以精益求精為唯一目標,矢志如一,對《頭條新聞》亦然」。講到咁玄,Emily都睇唔透,不過《頭條》兩個主持吳志森同曾志豪好快會知係咪有得續約,一於放長雙眼睇啦!

前警察宿舍活化遴選

前警察宿舍活化遴選
黃英琦組落選
【明報專訊】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保育作創意產業中心的項目招標,已進入最後階段,據知信和置業轄下非牟利的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以及《經濟日報》創辦人馮紹波所組成的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均入圍進入第二輪遴選。由黃英琦和胡恩威組成的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因為在機構經驗方面得分未達標,未能進入第二輪。

由陳智思出任主席的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9月9日會再開會討論這項目,消息指出,即使香港當代文化中心未能進入第二輪,若前兩個申請團體未能滿足委員會的要求,委員會都會再考慮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的申請。

打明星牌 機構經驗較少

入圍的兩機構中,以同心教育文化慈善基金的陣容最雄厚,協辦者包括青協、理工大學、香港設計中心、職訓局、文化葫蘆等,以設計作主打。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則背靠信置的雄厚財力背景,主題較多元化,包括設計、時裝、數碼娛樂和建築等創意產業。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打明星牌,包括吳彥祖、張艾嘉和黃耀明等。據知他們在創意方面分數較高,惟機構經驗等方面得分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