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8, 2005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

逾四萬長者用平安鐘
2005/12/23
相關新聞:《星島日報》
平安鐘在九五年首次引入香港,先是一家私營機構使用,而現為長者提供平安鐘服務的機構,尚有社署資助的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據總幹事馬錦華表示,該會自九六年成至今,已有四萬三千名長者使用平安鐘,當中不乏長期病患者。社會福利署每年有一定資助,讓合資格長者得以運用平安鐘服務。因此,社署對該等機構有一定限制及監管,如要求提供二十四小時呼喚服務中心及在一定時間內(最多響三次,約十秒內)接聽,讓長者可隨時求助。社利署亦要求有關機構,對使用平安鐘長者有全面的醫療記錄,倘長者臨時要入院,該機構可為醫院轉達其醫療記錄,以便醫治。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助理公共關係主任梁詠詩亦稱,中心為確保平安鐘正常運作,每年會例行檢查一次,並呼籲獨居長者定期測試,若發現平安鐘失靈,可即時致電23388312熱線求助。

風雨蘭暫紓財困

公益金資助百萬 風雨蘭暫紓財困
2005/12/23

相關新聞:《明報》, 《星島日報》

幫助性暴力受害者組織「風雨蘭」收到一份聖誕大禮,該機構資助原本將於本月底停止,但公益金撥款小組決定向董事局建議,撥款資助「風雨蘭」明年1至6月的經費,即約100萬元,暫時紓緩該組織的財政危機。「風雨蘭」日前向公益金申請3年即2006至2008年的經費資助,昨日公益金通知該組織,撥款小組已決定作出批款建議,待董事局通過後,便會向「風雨蘭危機中心」撥出緊急款項,令「風雨蘭」在未來6個月的財政問題得到紓緩。至於「風雨蘭」未來3年整體計劃的撥款申請,則仍然有待公益金進一步討論。據了解,公益金撥款小組的撥款建議橫跨兩個財政年度,十分罕見,相信是因應「風雨蘭」情況緊急所作的特別安排,公益金董事局將會接納撥款小組的建議。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在2000年成立「風雨蘭」,由馬會提供5年資助,至今年底結束。社會各界要求政府承擔該組織每年220萬元的經費,但政府未有答允。

俄羅斯立法限制非政府組織

俄羅斯立法限制非政府組織[20:15]
2005/12/27

俄羅斯國會的上議院通過富爭議的議案,限制非政府組織,有批評者指此舉限制了公民社會的發展。

聯邦議院(上議院)以151對1票,1票棄權下通過,待普京總統簽署後成為法律。較早前,國會中的下議院已通過有關議案。

支持這項議案的人表示,此舉可以遏止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但有政論者表示,俄羅政府不滿非政府組織鼓吹民主人權。

這類非政府組織很多獲得西方資助,參與很多民眾示威,同時在前蘇聯的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協助反對派奪得政權,令俄羅斯對它們起戒心。

Monday, December 26, 2005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

露宿棋王變義工
過來人身分助露宿者

2005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若不是李國強自我介紹,很難想像這名即將59歲的男子曾是露宿者,更想不到他近年變身為義工,經常去探訪露宿者,實行「露宿者幫助露宿者」。李強國表示,在協助露宿者的過程中看到過去的自己,這個過來人透露接觸露宿者要訣,要有耐性及真心,亦不要怕他們身上的酸餿味,才較易獲得他們的認同。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在兩年前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進行「助人自助成長計劃」,共訓練了167名曾是露宿者人士成為義工,去協助有需要人士及露宿者,當中有20人更為核心義工,會進行探訪及個人跟進工作。李國強便是其中一人。

抗癌悟道 信主當義工

有「棋王」之稱李國強原本在紡織廠工作,但當工廠北移後便失業,他在97年前已開始露宿生涯,初期以捉棋維生,三餐尚可維持。

李國強成為露宿者這幾年來,不時有義工來探訪,但他一直不為所動,但02年一場大病卻成為轉捩點。他說﹕「當時發現有胃癌,很辛苦,幸得社工協助度過難關。今年便決志信主,成為義工,去協助其他露宿者﹗」現在他領取綜援,入住板間房。

慨嘆「看到過去的自己」

這位過來人經常到公園、天橋等地方探訪露宿者,亦曾到一些舊樓板間房探望有需要的長者,李國強滿有感慨說,在探訪過程中,看到過去的自己,部分露宿者極需幫助,但由於多不習慣與外人溝通,故很少主動求助。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總幹事賴淑芬便表示,由露宿者當義工「事半功倍」,例如在勸誘露宿者入住宿舍時,會有「過來人」做人辦,講出宿舍的好處﹔露宿者義工亦「眉精眼企」,往往一眼看出露宿者說話真假,例如曾有露宿者表示欠人錢,但義工只要在當區向「有勢力人士」一問,便知真假。

不怕異味才可獲認同

李國強補充,露宿者多內向及害怕陌生人,故與他們接觸需要真心和耐性,亦不要怕他們身上的酸餿味,當嗅到異味時不要退開,這樣才會給予露宿者一種認同感,較易獲他們接納。

賴淑芬表示,亦有義工為說服一名露宿者入住老人院,竟陪同該露宿者入住老人院一段時間,直至他熟習老人院的生活為止。難怪這個計劃在較早前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嘉獎禮中獲得「非常義工獎」呢﹗

明報記者 梁偉健

Thursday, December 22, 2005

150萬海嘯災民無安樂窩

150萬海嘯災民無安樂窩
2005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南亞海嘯快將一周年,聯合國指出,許多災民生活環境「不合格」,儘管較災後初期已有改善。國際樂施會亦指災區重建未如理想,在180萬名失去家園的災民中,僅五分一可於今年底前獲永久安置。但樂施會亦表示,受災地區經濟復元進度理想,逾半失業災民已有工做。

1/5災民獲安置

印尼北蘇門答臘島對出海底於去年12月26日發生9.15級強烈地震,引發大海嘯,導致逾23萬人死亡或失蹤,奪去近百萬個工作職位。樂施會日前公布對災區民眾工作狀的調查,引述聯合國勞工組織數據指,五至六成勞動人口在年底前可以有工做,到明年底更可升至85%。經濟專家估計,到2007年,災區140 萬人可以脫貧。

逾半人有工開

但另一方面,修建房屋安置災民的工作卻進展緩慢。樂施會指出,近150萬在海嘯後失去家園的災民,目前仍生活在帳篷等臨時房屋裏。印尼、斯里蘭卡及印度3個重災國,更需要逾30萬個新居所,安置逾130萬居民,相當於港島區的居民總數。

為救援組織提供物流支援的非牟利機構Fritz,向印度、斯里蘭卡及印尼北蘇門答臘2300名災區村民進行調查,發現印尼所有受訪災民仍住在政府或自願機構提供的帳篷及臨時庇護中心﹔印度及斯里蘭卡則分別有92%及78%的受訪者仍未獲永久安置。

Fritz主管托馬斯稱,部分災民由帳篷遷入簡陋的臨時居所,屋頂僅以茅草搭建,甚至連牆壁也沒有,部分災民則往親友家暫住,但「幾乎沒有受訪者入住永久居所」。

世銀﹕明年重建速度加快

印尼當局承認救災初期犯錯,但強調重建工作已重上軌道。世界銀行駐印尼代表亦對重建前景表示樂觀﹕「1月與2月時專家都認為不可能在1年內建成3萬間房屋。但現在每個月有5000間房間動工或完工,這是很好的表現。」世銀表示,明年重建速度會加快。

聯合國緊急事務協調員埃格蘭承認不少災民仍過悲慘的生活。他指出﹕「興建永久房屋需要時間。但我想我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在衛生保健、小學教育和食物分發方面,情比海嘯之前好很多。」

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德通社

八成捐款兌現 濫用問題嚴重
2005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去年底南亞海嘯後,國際社會作出歷來最大規模的賑災行動。聯合國官員近日表示,各國作出的110億美元捐款承諾,已有85億美元兌現。當前其中一項迫切問題是要加強監察,確保捐款不被濫用,真正幫助災民。

聯國籲加強監管阻貪污

聯合國在管理海嘯重建資金方面,採取了比以往嚴謹和透明的審計和監察措施,但聯合國發展計劃亞太區主管帕沙周二承認﹕「在地方層面……不可能作出全面監管。」他指出,應對如何運用捐款,採更嚴格規管,尤其是在貪污問題嚴重的國家。許多災民投訴賑災工作因分發安排差、資訊不足、資金缺乏管理,以及官員公然貪污等問題而受到阻礙。26歲泰國漁民曼努投訴,雖然其所住村落收到大量救災物資,但居民卻不知道怎樣領取。

斯國非受災家庭領資助

斯里蘭卡審計總長馬亞頓最近發表報告,指貪污和差劣管理令該國救災工作面臨失敗,「我們發現一些濫用救災資金的個案,它們牽涉大筆金錢。」他舉例道,斯國北部一個未受災地區的1.5萬家庭,現時仍每月領取資助。

印度最大漁民組織的負責人維韋卡南丹則為賑災物資過多而感到煩惱。「這是印度歷史上最被誇大的災難,賑災物資供應過多。現時主要問題是,要令款項最好地應用,面對重重限制。」

美聯社/法新社

紅會﹕重建過程繁複難速達
2005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香港紅十字會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管蘇婉嫻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災區興建永久房屋,除了要照顧災民生計,亦牽涉政治問題和繁複官僚程序,再加上部分災區缺乏建築材料,令建屋過程冗長又困難重重。

申請批地需過重重官僚關

災民長期流離失所,部分原因是天災破壞環境。印尼亞齊省至少1.2萬居民的原居地,已淹在水底。但更主要卻是人為因素。蘇婉嫻指出,建永久房屋要向政府申請用地,手續繁複﹔有沿岸災民原來的家被劃為緩衝區,要遷移到內陸地方,但災民大多不願搬遷,除了是對原居地有感情,亦不想被安置到沒工作的地區而失去生計。

蘇婉嫻指,災區重建進度近期才開始加快。部分地區如斯里蘭卡,在重建時還受種族及政治問題阻礙。斯國泰米爾族和僧伽羅族不和﹔紅十字會在泰米爾游擊隊佔據地起屋時,不能聘僧伽羅工人及工程師,以致人手不足。

其他問題包括﹕建築器材運輸需時,且要過重重關卡﹔建材供應不穩,價錢浮動,例如亞齊在海嘯後木材價格急升兩倍,加上道路及碼頭壞,令物資難以送抵當地。

神戶地震7年始復元

樂施會報告指出,即使是富國在遭逢天災後的重建永久性房屋工作,同樣需時漫長。在颶風伊凡吹襲美國佛州後,千計受災家庭安置在臨時居所逾1年﹔造成30萬人無家可歸的日本神戶大地震,重建城市歷時7年。

明報記者 張思睿

亞齊賑災 見證捐款成與敗

2005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南亞海嘯後,全球各國紛紛捐助受災國,捐款數以百萬計。海嘯發生至今已一年,印尼亞齊省的賑災情,正好見證了運用這批巨額捐款的成功與失敗事例。

棚屋隨處見

災民︰善款何處去﹖

數以萬計災民仍住在遍佈島上的簡陋小木屋,這些木屋以被上岸的碎木片搭建。沿岸村鎮仍舊佈滿沼澤和高至足踝的瓦礫。以夾板建造的臨時棚屋隨處可見。許多災民極度沮喪。32歲的祖爾菲特里住在班達亞齊海邊、自己搭建的簡陋木屋裏。他說﹕「我們知道很多人捐錢給亞齊省,但這批錢到哪裏去了﹖房子呢﹖」

但實質上,災區並不像看起來那樣荒廢,亦並非完全絕望。海嘯後,亞齊省的村莊在救災人員協助下慢慢重建起來﹔一公里接一公里的排水溝已鋪在亞齊省肥沃的土地下﹔海嘯後一直沒有發生過瘟疫。據美聯社資料顯示,印尼預計災後共需50億至55億美元(約387億至426億港元)救災及重建,獲國際社會承諾捐款約 65億美元(約504億港元),當中已有45億美元(約349億港元)兌現。那麼,錢都用在哪裏呢﹖救災組織「世界糧食計劃」表示,捐款分別用來購買及保養直升機和飛機運送災民及物資,其他用在買糧食上。樂施會則把捐款花在改善公共衛生、食水和排污上。

救災早期混亂

協調漸見成效

在海嘯後幾小時,200多個國際救援組織在亞齊省展開歷來最大型救災活動。但在救災早期,救援組織間各自競爭「地盤」﹔早期的救援協調會議更是一片混亂。過了一段時間,救災開始有協調,規模較小的救援組織離開,留下來的組織緊密合作,政府委任的機構能更有效地監督重建。

照顧災民還是鼓勵回家

救援人員陷兩難

西班牙工程師奧索里奧替樂施會在亞齊省東岸為災民解決食水及排污設施問題。他的工作反映了救援組織的困難。最大問題是要考慮援助對災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例如,在災民的臨時營地安裝自來水系統會否鼓勵災民長期留在那裏﹖運水到災區會否鼓勵村民回到已遭破壞的村落﹖

奧索里奧說﹕「最重要是平衡各方面需要。」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恢復當地的社區意識,即使這意味村民要回到已成廢墟的村落。

美聯社

Monday, December 19, 2005

小童群益會社區建造工程

150萬基金 為貧童辦興趣班
2005年12月18日

【明報專訊】小童群益會獲得政府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150萬元,在深水區舉辦「兒童友好」社區建造工程,此計劃主要針對4至8歲、於深水區居住或上學的貧窮兒童及其家庭,每周有5天在課餘時間向受助兒童提供活動或興趣班,以全面協助區內兒童身心成長。

30家庭受助 費用全免

此計劃自本年6月展開,為期3年,而深水區則為全港首個推行具規模的社區展愛活動之社區。目前計劃中,重點受助之困難家庭共30個,主辦單位現已由逢星期一至五,於香港小童群益會位於麗閣的中心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及興趣班,讓受助兒童於放學後自由參加,另家長亦可參與每星期一次聚會,交流教導子女心得,所有活動均費用全免。

申領綜援、計劃受助人之一何先生表示,自從10月起與8歲兒子參加「兒童友好」社區建造工程後,自己跟兒子也變得開朗,兩人關係也改善,「從前我跟兒子不會涉足社區活動,我倆很寂寞,大家的關係也很差,兒子不願做功課,但現在情已開始改善,兒子變得活躍,我們的溝通也多了,從中我們也能認識更多的朋友。」

受助人﹕自己與兒子也開朗了

何表示,由於家境貧困,所得綜援只足夠應付基本開支,故不能支付兒子每月數百元的課外活動費用,令兒子與此等活動絕緣,並因「別人有、自己無」而變得自卑,但此計劃中的免費活動令他們從中受惠。

Friday, December 16, 2005

嶺大教院籌款未達標

嶺大教院籌款未達標
2005年12月16日

【明報專訊】大學籌款戰激烈,自政府推出第二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八大院校已獲9億元配對金,迄今只剩香港教育學院和嶺南大學仍未籌得4500萬元配對下限。教院宣布再推籌款活動,期望盡快達標。

教院再推籌款活動 盼明年2月前達標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史端仁,昨日出席學術研討會後表示,目前八大院校已獲9億元配對金。政府為每所院校預留4500萬元配對下限,若教院和嶺大未能籌得下限,該筆預留金額將公開予其他院校競逐。嶺大早前表示,至少籌得4000萬元,僅差數百萬便可達下限。港大、中大和科大已先後取得2.5億元配對上限。

八大院校之中,籌款情最惡劣的教院積極衝刺,宣布籌款成立「小班教學發展研究中心」,期望於明年2月底前籌得配對下限。研究中心會透過舉辦研討會和工作坊,探討小班教學法,並出版全港首部有關小班教學經驗的書籍,以及跟上海簽訂合作協議,加強專業交流,進一步推動小班教學。

Thursday, December 15, 2005

風雨蘭民間捐款撐一年

風雨蘭誓不關閉 民間捐款撐一年
2005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15歲女學生Elma去年透過ICQ結識一名男性,見面數次便遭強姦。她事後心慌意亂,擔心成孕,終日愁眉不展,後來接觸到「風雨蘭」的社工,寸步不離地陪伴她落口供、驗身、輔導,令她渡過難關。得悉風雨蘭來年可能不獲政府資助,她穿著校服,坐在風雨蘭的小房間裏以時下少女口說﹕「覺得超級失望 ﹗」

貼身伴受害人渡難關

風雨蘭標榜一站式服務,內部以家庭裝修,有數名女社工,可讓警方及法醫上門服務。Elma說﹕「覺得這裏好舒服,給我家的感覺。」對於社署可能接手風雨蘭的服務,Elma母親說﹕「社署人手已不夠,風雨蘭可取之處是小機構、有人情味、姑娘事事親力親為。」即使晚上10時,Elma有心事也可致電社工手機談心。

Elma母親說,事發後她的情緒近崩潰,但見到風雨蘭能貼身陪伴女兒才放心,對於中心可能關閉,她說﹕「雖然我是受害者,但又是這個服務的受益人,我知道女兒不是最後一個(受害者),盼服務能繼續。」

今立會討論

早前有消息稱,政府將不撥新資源資助風雨蘭,亦未計劃把中心讓出給其他機構投標,但會派社署社工提供短期性暴力服務。負責人吳惠貞指對於有關決定感失望,感到政府已放棄「一站式」服務概念,她表示已決定以民間捐款撐一年,一年200萬經費只籌得數十萬元,市民有意捐款可致電2392 2569。今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

風雨蘭5年前由馬會資助成立,至今年9月跟進733宗性暴力個案,七成為強姦個案。

WWF成濕地大王

長實WWF攜手發展濕地
豐樂圍建21住宅 九成半濕地交WWF管理

2005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政府6年前破天荒批准長實集團在后海灣濕地豐樂圍發展低密度住宅,條件是要修復大量濕地,但發展一直只聞樓梯響。長實昨日終宣布伙拍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WWF,下稱基金會)落實發展,強調在沒有損失濕地的情下興建21座住宅,當中逾半是4層高的平房,另有9座最高23層的住宅大廈,並把九成半濕地交由基金會管理,長實會撥款支援管理工作。這計劃是香港首個由發展商與環保團體合作落實的住宅發展。

面積80公頃 相等兩個西九

豐樂圍面積80公頃,相等於兩個西九龍。它位於米埔西南面,當中一半濕地與米埔一樣被納入「拉姆薩爾濕地」,受國際公約保護,另一半屬於濕地緩衝區。城規會自1999年批准長實在豐樂圍建低密度住宅,各大地產商紛紛提出同類申請,連豐樂圍在內,后海灣濕地現時最少有5個住宅發展計劃,包括面積有半個西九龍的和生圍,包圍米埔。

9座高樓 最高23層

長實執行董事吳佳慶昨表示,豐樂圍發展由長實子公司Mutual Luck Investment Limited掌管,現時已展開環境評估,由基金會提供專家意見。她說,若環保署批准環評,長實會向城規會提交發展藍圖,並向地政署補地價,但現階段未與署方商討地價金額。

規劃署1997年的研究顯示,新界西北部的魚塘極具生態價值,署方規定,有關發展地積比率最多只有0.185倍,發展地皮面積只可佔濕地的10%。吳佳慶指出,為免阻擋候鳥的飛行路線,長實把住宅發展由西面遷到東面,並把發展面積由10%減至5%,即只有4公頃土地,相當於建160萬平方呎樓面。

長實2000年提交環保署的工程項目簡介指出,計劃包括興建9座12至23層高的住宅,另有12座4層高的平房,住宅單位將逾1300個,每日產生約1700立方米污水。吳佳慶承認,上述方案將是提交城規會的數個藍圖之一。

她說,發展餘下的九成半濕地(76公頃)將由基金會管理,長實會提供一筆過撥款,成立一個由學者、環保團體和政府等代表組成的獨立基金會,管理和監察濕地,獨立基金會可把撥款再投資,確保有足夠資源管理濕地,撥款金額未定。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行政總裁龐毅理表示,基金會管理米埔經驗逾20年,希望與持份者攜手保育。

長實提供一筆過管理資金

米埔經理楊路年博士解釋,基金會願與長實合作,因為長實願意「犧牲」大部分的發展面積和提供管理濕地的資金,有關發展不會破壞任何濕地。他說,濕地的教育區會聘用部分受影響的漁民,繼續飼養烏頭,讓市民了解元朗魚塘的運作﹔另一半為保護區,裏面會營造白鷺林等生態環境,吸引雀鳥棲息。

明報記者 黃綺湘

世界自然基金會成濕地大王
2005年12月15日

【明報專訊】港府去年公布的自然保育政策建議民間團體與土地擁有人合作,在指定的保育地區作有限度發展,但政府收到環保團體和發展商申請後,至今仍未公布結果。

相反,長實的豐樂圍計劃早於10年前已開始磋商,如今落實發展,令原本已擁有約240公頃濕地的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搶先成為「濕地大王」。

根據政府收到的申請,綠色力量計劃與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在沙螺洞濕地發展生態教育中心和興建骨灰龕,長春社和觀鳥會則爭取在上水塱原修復濕地。

基金會現已擁有約240公頃的米埔濕地,加上長實的76公頃豐樂圍濕地,成為了擁有最多濕地的環保團體。

據了解,長實初期曾邀請長春社參與豐樂圍計劃,但長春社認為發展處於后海灣的緩衝地區會增加濕地的發展壓力,因而拒絕邀請。

長春社昨日發表聲明,指發展商應向政府爭取交換發展權,在濕地以外的土地發展,即使豐樂圍計劃可接受,不等於類似的發展計劃可接受。

Tuesday, December 13, 2005

发展中国NGO

发展中国NGO先破思想藩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1:34 燕赵都市报

  近日,在兰州参加“民间组织(NGO)发展与和谐社会”研讨会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披露,中国90%以上的NGO(民间组织)实际上未获得现行法律的认可,也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发展受到制约。他认为法律政策环境是中国NGO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定位,将执行及部分监督职能的一些中、微观职能逐步交给社团组织。这就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国的NGO(民间组织),让它们承担各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法律建构来看,法律环境确实成为中国NGO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但是,法律是思想的结晶,在法律障碍背后,是政府部门思想的藩篱。

  大致说来,中国目前的NGO可以分外三种:“官户”、“黑户”和“商户”。

  截至2004年底,我国已登记注册民间组织近29万个,而专家估计,还有将近300 万家没有注册的NGO。经过注册的NGO中,大多披着“官袍”。它们或者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或间接组建,或者由政府职能转变过来,或者干脆是为了部门职能的行使和安排剩余人员而成立的。因此,这样的民间组织行政气氛相当浓重,所以可以称为“官户”。例如目前许多协会与行政机关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人事、经费、工作活动依靠政府部门来供给,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由于登记注册要求必须有“主管部门”,有的NGO“找婆婆”无门,无奈只能借道工商做“商户”。那些没有注册的NGO自然属于“黑户”。

  NGO在英语里的原意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其本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具有志愿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它们应该从百姓中间或者某一行业中自发形成的,不带有任何官方色彩。可是,在我国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竟然成为“官户”和“商户”诚属不正常,中国目前的NGO竟然有90%多得不到现行法律的认可而属于“黑户”,更是有悖常理。

  在大政府的格局中,很难有真正NGO的生存空间。政府部门要么把这些民间组织当成自己的附庸,要求其对自己言听计从,甚至出于利益考虑将其搞成“二政府”,变成牟取部门利益的渠道;要么相互推来推去,甚至视其为潜在的剥夺自己权力的对手,歧视打压。中国的NGO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政府认同了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才为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大的空间。但是由于上述不正确的思想认识,直接导致目前中国NGO处境普遍都很艰难,整体上还处于萌芽状态。

  民间组织的发展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我们期待政府部门破除思想藩篱,让中国NGO健康成长,为发展
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谭雄伟

Monday, December 12, 2005

自組家庭義工團

你也可以自組家庭義工團
2005年12月12日

【明報專訊】當義工逾30年的黃李瑞玲,一顆善心從讀書時代已經萌芽,後跟在義工團認識的丈夫結婚後,更帶領3名女兒做義工,一起體驗做義工的樂趣,更從中培養親子關係。

親友響應參加

4 年多前,黃太開始以親子家庭形式做義工服務,初時她翻閱報章上一些機構召募義工的活動,從中選擇合適的參加,想不到竟引來親友和女兒的同學們的興趣,於是 往後參加義工服務時,她便邀請其他人加入,逐漸一個自組的親子義工團成形,去年正式取名「愛心天使組」,成員包括近30個家庭、逾80多人,主動尋找做義 工服務的機會。

黃太表示,大家都抱同一信念,父母帶領子女放眼社會,認識社會的不同面貌,從而培養愛心,關心社群。「雖然工作崗位很辛 苦,但不論大人孩子都很投入,很感動,而父母喜見孩子有美好的回憶,能在義工服務中成長。」現時他們有7、8個經常服務的機構,服務對象包括智障人士、病 童及長者。

黃太表示,有興趣做義工的家庭,可先主動聯絡有關義工服務的機構,登記做家庭義工,或看報章留意一些服務機構的召募義工活動,從中挑選合適者,她又建議不妨考慮找社區中心做義工服務的拍檔。

社會福利署義工運動網
www.volunteering-hk.org
義工服務專線
2234 0100

義務工作發展局
網址﹕www.avs.org.hk
電話﹕2546 0694

Saturday, December 10, 2005

陳日君﹕敗訴不會即關校

陳日君﹕敗訴不會即關校
違教區宗旨才退辦學權

2005年12月10日

【明報專訊】天主教香港教區入稟申請司法覆核推翻《校本條例》,教區主教陳日君首次向全港200名天主教區中、小學校長「解畫」,澄清一旦官司敗訴並非即時結束學校,直至校董會不依照教區的宗旨辦學,才退回學校辦學權。教育統籌局長李國章則表示,不希望教區交回學校辦學權。

陳日君交代打官司原因

天主教區學校昨日舉行周年大會,陳日君向校長交代與政府對簿公堂的原因。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張志鴻引述陳日君說,一旦官司敗訴,天主教區學校被迫按《校本條例》,在校董會 加入家長、教師代表,屆時若無法維持教區宗旨,就會將辦學權交還政府。張志鴻補充說﹕「若校董會一條心,就毋須結束學校。」

李國章﹕我很尊重他老人家

李國章昨日出席中文大學碩士學位課程畢業禮後表示,要先了解陳日君是什麼原因放棄部分辦學權,「何時也願意與他(陳日君)商討,我很尊重他老人家」,但期望教區不要輕言交回辦學權。

另外,全港性系統評估結果有三成小六學生英文科「肥佬」,李國章解釋,評估目的是為了解學生水平,「不達標也不是問題」,若學校成績低於全港平均,便要研究 如何提升教學法。他又說,評估為幫助及鼓勵學校,不是懲罰學校,因此教統局不會公布學校名單。若學校成績低於全港水平,甚至零達標,可向教統局申請校本支援計劃,改善教學質素。

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窮人病無藥醫
指專利權下藥價過高

2005年12月10日

【明報專訊】世貿於1994年就保障知識產權,簽訂 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簡稱TRIPS),以保護科研者研究成果,鼓勵研發,其中醫藥科研是重要一環。但《協議》被批評鼓勵藥廠只發展有市場價 值的新藥,造成「窮人病無藥醫」的荒謬情﹔但藥廠解釋,發展1萬種藥物,平均只有3種能夠推出市場,每次研究平均更要花上8億美金(約62億港元)。

定價太高 付不起「救命藥」

候任香港無國界醫生主席謝梓華表示,同意世貿有需要保障知識產權,以確保有人願意投資進行科研,向全球作出貢獻,「但現在回看,他們利用權利去做新藥,定價 又似乎太高,付不起錢的人就得不到他們的『救命藥』。」他指出,在目前世貿保障知識產權的框架底下,藥廠會主力發展有市場的藥物,造成「窮人病無藥醫」情 。

根據TRIPS,藥物專利的持有人有20年的專利權。謝梓華指出,研發一種藥物經年,同意有需要透過專利權保護,但藥廠取得專利權 後,其他人就不可以生產,「若那種藥被發現對大型傳染病有效,藥廠就可以隨意定價……價錢當然是由市場主導,但仍可以定得很高……若有人因為價高而取不到 藥,最終要死,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贊同。」

世貿在2003年作出決定,准許最不發達國家及沒有製藥能力的國家,可以在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由國家發出「強制許可」,自行製造或入口價錢較便宜的仿製藥,再向藥廠作適量賠償。有關決定於今周獲得世貿成員接納,正式放入世貿協議之中。

謝梓華說,就算窮國可以利用「強制許可」讓窮人取得藥物,但它仍未能解決「窮人病無藥醫」以及「部分藥物太舊」兩個問題。他解釋,目前藥廠研製藥物的方針,很大程度是市場主導,例如不斷推出減肥藥,「若沒有市場價值,病人負擔不起,藥廠知道賺不到錢,就不會研究。」

謝梓華說,像肺癆、虐疾、昏睡病、黑熱病等仍然肆虐貧窮國家的疾病,每年不斷殺死幾百萬人,但由於利潤不可觀,沒有藥廠願意研究,就算有藥物,可能是三四十年前的產品,還留有當年的副作用,一直沒有進步過。

促售藥窮國彈性處理

那麼,保護知識產權與公眾健康兩者,又應該如何平衡﹖謝梓華呼籲,享有專利權的藥廠,研發不應純粹以市場主導,同時可考慮以較低價格,向貧窮國家出售藥物, 給予彈性處理,「個個都會話自己賺唔夠錢,但到了某個限度,應同時考慮公眾健康,國家是否有危急……我們現在不是討論吃了那些藥會更漂亮,或者會更健康, 而是為了保住性命。」

明報記者 陳立程、 羅永聰

母親的抉擇

母親的抉擇﹕一年求助逾2500宗
2005年12月10日

【明報專訊】「母親的抉擇」未婚懷孕部主任羅瑞雲說,過去的年度單是求助個案已有2578宗,而需要組織跟進及面談的較嚴重個案有132宗,當中近一半求助少女不足18歲。

家人支持十分重要

對於日前跳樓的小情侶,羅瑞雲深表惋惜,她稱很多年輕人意外懷孕後,只說不要留下胎兒,卻對這方面的事缺乏認識,其實,即使她們沒有認識,社會上還有很多機構可以提供意見及緊急援助,只要勇於踏出求助第一步,事情總可找到解決辦法,根本不用鑽牛角尖。

她說,經驗中,有不少個案的事主原本害怕受到責打而不敢向家人披露真相,後來卻深深體會到家人的支持十分重要,更有許多年輕人自此與家人的關係得到改善。

15宗選擇墮胎

據母親的抉擇統計,2004年4月30日至今年3月31日,有關未婚懷孕的求助達2578宗。

而當中132宗個案較嚴重,其中44宗最後選擇將胎兒生下及交由社福機構處理,46宗產後由當事人自行撫養嬰兒,15宗因胎兒未過24周而選擇墮胎,其餘27宗仍在懷孕。

Thursday, December 08, 2005

台灣消費者文教基會

台鼎泰豐濕紙巾含熒光劑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台灣消費者文教基會昨日公布42個濕紙巾樣本抽檢結果顯示,半數即21個樣本含有熒光劑,包括立榮航空公司、知名食店鼎泰豐、海霸王餐廳等提供給顧客的濕紙巾,及台北市售的康乃馨柔濕巾、德恩奈嬰兒潔膚濕巾等多家知名牌子濕紙巾。

消基會副秘書長吳家誠表示,熒光劑因為種類很多,毒性各不相同,有的會造成血液的病變,有的會造成肝腎的病變,也有的會造成攝護腺腫大。

可致血液及肝腎病變

消基會今年9月至10月在大台北地區的超級市場、便利商店、藥房、飛機上與餐飲店採集一般家用濕紙巾、嬰兒柔濕巾、隨身包濕紙巾、餐用濕紙巾,共計42件樣本。其中在立榮航空、遠東航空、爭鮮迴轉壽司、關東日式火鍋、Skylark加州風洋食館、海霸王、糊口老街、麻布茶房、私房菜館、鼎泰豐、粗菜館、野宴日式炭火燒肉、芳月亭等航空公司或餐廳附贈的13件餐用濕紙巾,驗出有熒光反應。

另外,市售的優生嬰兒柔濕巾、沙威隆清爽潔膚抗菌濕巾、五月花柔濕巾、依必朗超柔潔濕紙巾、嬌生嬰兒護膚柔濕巾、舒潔柔膚濕巾、康乃馨柔濕巾、德恩奈嬰兒潔膚濕巾及「Snoopy柔濕巾」等29件濕紙巾樣本中, Snoopy柔濕巾、康乃馨柔濕巾、德恩奈嬰兒潔膚濕巾、大潤發嬰兒柔濕巾、Cozy潔膚濕巾、蜜恩蜜便利巾、康乃馨奇摩巾、怡親寶加厚護膚柔濕巾等8個樣本有熒光反應。

航空公司回收問題濕紙巾

在消基會公布抽驗結果後,立榮及遠東航空都立即回收問題濕紙巾,暫時以餐巾紙及面紙取代。

消基會表示,雖然這次檢測結果中未發現熒光劑具有可遷移性,但該會仍然建議消費者在用餐前或用餐後都不要使用附贈的濕紙巾擦嘴,以免刺激唇部。另外,濕紙巾上含有酒精,酒精雖具有較佳的殺菌效果,但清潔過後會使肌膚表面水分流失,感覺緊繃乾澀,造成肌膚不適。至於此次濕紙巾在甲醛溶出試驗和PH值測試方面,結果都符合標準。

(明報駐台記者張虹梅專電)

社區組織協會籌款

炒幾味籌款 火水爐考起阿齋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我並非你們想像般中產﹗」近年在傳媒教人享受生活、烹調美食的歐陽應霽(阿齋),昨日到深水的板間房內炒幾味小菜,體驗貧窮生活。他表示,自己在深水的板間房長大,並非是大家想像那樣只懂吃喝玩樂、優哉游哉的中產一族。但明記者所見,他昨日首次以火水爐炒菜,有點雞手鴨腳。

平日習慣在千呎open kitchen內示範意大利、法國菜式的阿齋,今次面對火水爐「燒極都唔熱」有點無奈,但他依然能完成四味小菜﹕炒苦瓜、番茄薯仔湯、炒粒粒、老少平安。

豪食鮑翅宴感浪費

他說,童年時在深水長大,近年自己的環境改善了,偶爾獲邀參與3000元一位的鮑翅宴,感到十分浪費,他認為自己提倡的生活品味需要有「有品(格)」,所以答應出任社區組織協會的籌款大使,親自下場炒菜,亦以「食」為題繪畫了宣揚公義仁愛的漫畫,印在T恤上及朱古力上義賣。

社協主任何喜華表示,外國教會資金撤離香港,令他們每年少了70萬元經費。協會明天將在中環娛樂行外,以及12月25日(周日)於銅鑼灣時代廣場外義賣籌款,這兩天的下午還有阿齋的簽名時段。

「心飛舞團」

智障小天使舞出真情
專業導師﹕他們是我的老師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在排舞室裏,丁世強與其他8名成員,正努力排練一節節的舞蹈,以靈活動作及舞姿將編舞者心思演繹出來,若不是細心觀察,旁觀者難以發現這班正舞動身體的舞蹈員原來是智障人士。這班在舞台下被人遺忘的人,在舞台上得到認同,更可貴的是這班小天使感化了身旁自以為正常的人,尋回人生價值。

演繹迷失都市 偶有「蝦碌」

「他們真是一班小天使﹗」這是在訪問期間,記者多次聽到的說話,不論是智障人士的家長、舞團編舞者,他們皆不約而同以此形容這群「心飛舞團」的成員。舞團是在2000年正式成立,是香港唯一由智障人士組成的舞蹈團,在明年1月6日及7日,將首次在香港演藝學院作公演。

舞蹈團共有9名成員,由23至31歲不等,他們多為輕度及中度弱智人士。當音樂響起時,這群受過長期訓練的舞蹈員即時站在準確的位置,並隨音樂舞動身體,在「迷失的都巿」一節中,他們扮演營營役役的都市人,在趕時間、看報紙及「搵錢」。

9 人的舞姿不很齊整,偶有「蝦碌」,但他們毫不怯場,只要音樂繼續響起,定會努力完成整套動作。問隊員丁世強辛苦嗎﹖他大聲的說﹕「唔辛苦﹗」並續說﹕ 「紙、紙。」在旁的舞團負責人、聖雅各福群會服務表現領導黃淑賢解釋﹕「他仍講緊剛才跳舞時出現的道具呢。」可見他對跳舞的熱誠。

導師﹕簡單引導喜怒哀樂

有10 多年跳舞經驗的專業舞者吳詩韻表示,普通人會認為自己比智障人士聰明,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弱點,只是「框框不同」。吳用不同方法將智障人士的專長發揮出來,在編舞過程中要顧及智障人士「天生骨頭較軟及扁平足」,而他們不會控制身體體重,故不會有太多跳躍動作。她用簡單引導方法,令他們明白舞蹈所表達的意思,例如「問他們肚餓時的感覺」、「有什麼喜歡的物件」等,讓他們理解舞蹈中的「喜怒哀樂」。

吳接觸了智障人士十多年,知他們心思簡單,有一次問他們要什麼禮物時,他們所要多是一條裙、一個老婆、一些食物,甚至有人表示﹕「我只要一包檸檬茶,唔要好多﹗」這反而令她反思普通人所追求的物質已超越基本需要,難怪她滿有感慨﹕「他們反而是我的老師呢﹗」

明報記者 梁偉健

藝術團體爭取社會資源

藝團倡效大學設配對基金
從西九發展商300億基金撥出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為鼓勵藝術團體爭取社會資源,民政事務局轄下的「表演藝術委員會」建議政府從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商設立的300億元基金,撥出部分成立表演藝術配對基金,令受資助的非牟利藝團向社會籌得私人捐款後,可配對政府的補助金,一如大學界的「等額補助金」和社會福利界的「攜手扶弱基金」。

業界歡迎 惟憂籌款難

劇場組合聯合藝術總監詹瑞文認為建議正面,但擔心未發展成熟的藝團籌款有困難,設立配對基金需要有藝團駐場計劃配合,藝團才能作長遠規劃和吸引贊助。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亦歡迎建議,並強調配對基金不能作為藝團主要收入來源,因為本港仍未有贊助藝團的氣氛,香港社會亦較崇尚西方文化,中樂覓資助較西樂困難。

擬設配對上限 防資源傾斜

表演藝術委員會主席陳達文接受訪問時說,設立配對基金仍在構思中,會汲取大學等額補助金和社福界攜手扶弱基金的經驗,考慮設立配對上限,避免令大部分資源流向大藝團,不利小藝團發展。他心目中未有基金數額,但認為應從發展西九的基金撥出。「若要西九發揮成果,一定要現在開始工作,在軟件方面配合,爭取社會支持,培育藝術家。」他對基金的成立表示樂觀。

他說,委員會既希望政府增加資助表演藝術,亦希望藝團開拓社會資源,本港大學籌款理想就是成功例子,「教育界做得到,藝術界也應該可以」。民政事務局助理秘書長方毅說,藝術界籌款的成功例子如香港藝術節,政府資助只佔經費三成,另有三成來自贊助,四成來自票房。

表現欠佳藝團 可停止資助

表演藝術委員會上月發表諮詢文件,就資助和支援藝團提出多項建議,但文件沒有提及設立配對基金。方毅說,成立配對基金有不少細節問題,如需先訂定劃一的撥款機制。現時康文署和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要資助4個和6個藝團,委員會建議將來由一個機構提供資助,與撥款掛的評估準則有待商討。

現時藝發局資助的藝團若表現欠佳,便需要「落車」,即局方會停止資助。委員會建議擴展這機制至所有受資助藝團,包括康文署轄下的受資助藝團,並建議當局先削減表現欠佳藝團的資助,若他們未能改善,資助才被終止。

明報記者 胡幗欣

盼讓同類藝團長駐同一場館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表演藝術委員會提出「場地伙伴計劃」——優先讓同類表演項目在一個場館表演,如管弦樂團集中在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劇藝和舞蹈集中在大會堂劇院等,以便場地管理者和藝團合作尋求贊助和宣傳。

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茹國烈說,「場地伙伴計劃」邁出的步伐太小,只是讓某些藝團優先租場演出,未能令場地與藝團自由合作。劇團發展最重要是場地,「若劇團也不知明年會到哪裏去,怎樣找贊助﹖」他認為藝團長駐某個場地,才能落地生根,作長遠發展。

詹瑞文﹕有了「家」 策劃更靈活

劇場組合去年進駐藝術中心,租用中心作辦公室和排練場地,並優先使用該處的場地。劇場組合聯合藝術總監詹瑞文說,有了「家」,策劃的靈活性大增,亦有助劇團推出更多新猷。

他說,劇場組合有了固定場地後,推出的計劃、贊助、門票價格和觀眾人數等都有增無減,如過去只有兒童劇較易找到贊助,現在演出有機會延續上演,讓公眾及贊助商加深認識,以《男人之虎》為例,便獲得電器商和啤酒商等贊助。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一直希望香港設立中樂中心,成為中樂界排練和表演的集中地,並永久放置該樂團重2500公斤的古樂器編鐘,與其他樂團共享資源。

他說「伙伴計劃與這目標靠近了一些」,有了集中的表演場地,人們一想起中樂,如古箏、琵琶便想到某個地方,台灣和新加坡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借鏡。

《校本條例》司法覆核

陳日君:若敗訴或有校停辦[08:18]
2005/12/08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指,若《校本條例》司法覆核敗訴,可能會有學校要停辦。

陳日君指,《校本條例》撤底改變了教會的辦學模式,不再算是教會辦學,違反基本法。若司法覆核敗訴,教會就要看看哪些學校可繼續辦、哪些不可。

天主教香港教區入稟高院要求就《校本條例》進行司法覆核,指基本法訂明政府應參照一直以來的教育制度,在訂定新政策時,亦要以過往的教育制度為基礎。基本法亦指出,宗教團體在九七後仍然可以繼續辦學或是醫院,而學校本身有自主權及享有學術自由,宗教團體辦學亦可照舊提供宗教教育。但《校本條例》要求在校董會中加入家長及校友等成員,令辦學團體的權力減少,違反了基本法賦予宗教團體辦學的權利。

校本例04年通過 強制設法團校董會
2005年12月8日

【明報專訊】立法會2001年提出的《校本條例》,規定學校要成立向政府註冊的法團校董會,並加入由選舉產生的家長、教師及校友代表。條例觸動天主教教會及部分辦學團體的神經,主教與教統局長及官員,這4年以來已就條例多次「對罵」,關係決裂。

辦學團體轟教統局「奪權」

教統局於2001年提出條例草案,標榜推動校政民主化,但部分辦學團體則指這是教統局「奪權」。條例在爭議聲中於04年7月獲立法會通過,至05年7月,立法會再通過撥款3.5億元,資助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陳日君主教對撥款表示不滿,認為教統局「利誘」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更直斥教統局「卑鄙」。

按條例,全港學校須於2010年前成立法團校董會,而條例會於08年檢討。教統局指出,條例通過至今,已收到116份學校申請的章程,相等全港中學一成。教統局至今批出了90多份申請,當中已成立法團校董會的有36間。教統局預計明年9月前,成立的學校達200間。首批成立法團校董會的辦學團體,包括嗇色園、鳳溪等。

不過,天主教香港教區除了以司法覆核與教統局對抗,更表明不會跟從條例,而會自訂方法推行校本管理,方法是在各校設立兩層架構的管理辦法。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張志鴻表示,天主教區轄下絕大部分中、小學已按教區指引,在現時校董會之下成立「校政執行委員會」,該委員會均有教師和家長代表參與,他指參與者均認為這個兩層架構公開、透明,運作有效。他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只容許一個方法做到民主﹔不一定法團校董會才做到校政民主化。」

除了天主教區,部分辦學團體,如聖公會、循道衛理聯合會等大型辦學團體,亦曾聲言消極抵抗,堅拒成立法團校董會。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05

《校本條例》司法覆核

天主教司法覆核校本條例[19:04]
2005/12/07

天主教香港教區入稟高院要求就《校本條例》進行司法覆核,指有關條例違反基本法。

天主教香港教區指,基本法訂明政府應參照一直以來的教育制度,在訂定新政策時,亦要以過往的教育制度為基礎,基本法亦指出,宗教團體在九七後仍然可以繼續辦學或是醫院,而學校本身有自主權及享有學術自由,宗教團體辦學亦可照舊提供宗教教育。但《校本條例》要求在校董會中加入家長及校友等成員,令辦學團體的權力減少,違反了基本法賦予宗教團體辦學的權利,故入稟高等法院,要求對《校本條例》進行司法覆核。

Monday, December 05, 2005

「綠色觀察」要求環團合法化

民間環團上書要求合法化
2005年12月5日

【明報專訊】吉林中石化爆炸引起有毒化學物質外泄污染松花江事件,浙江省一個被政府取締的環保組織日前上書全國人大,要求政府承認該組織的合法地位,並釋放其被捕的領導人。有與論認為,目前中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將引起社會民眾更多關注,並可能導致民間環保組織活躍。

環境問題嚴峻引發關注

總部在紐約的「中國人權」報道,浙江省這個環境保護組織的名稱為「綠色觀察」,該組織日前致信全國人大,要求政府承認他們的組織為合法組織,並且釋放該組織發起人譚凱。報道指,有關上書是在吉林化工廠大爆炸導致松花江嚴重污染後不久進行的。信中希望在國內目前嚴峻的環保形勢下,「綠色觀察」的環保目標能得到尊重,該組織的合法性得到承認。「綠色觀察」公開信還要求釋放該組織的發起人譚凱,他是中國民主黨成員之一,他們是在浙江東陽畫水鎮今年4月的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後,醞釀成立了這個環保組織。

「中國人權」主席劉青稱,目前中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當局應允許成立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組織以監督社會和政府,發出與政府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