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31, 2005

「楊震裁員事件」

楊震社會服務處
楊震事件(II)
楊震事件(III)
楊震事件(IV)
楊震事件(V)

社署促機構重聘被炒社工
指「楊震裁員事件」無做到良好管治

【明報專訊】資深社工涉嫌被社福機構無理解僱的「楊震事件」擾攘逾半年,終於有新進展。社會福利署已完成調查,並發信通知機構,指機構在裁員事件中沒有做好 「良好管治」,在過程中諮詢員工不足,並建議「機構應檢討有關解僱決定,例如安排機構內另一個工作崗位給受影響員工」。據社工工會指出,今次是首次有社福 機構因裁員而被社署要求「檢討」的個案。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楊震)家庭部社工主任麥尤美韶今年1月,向社署整筆過撥款督導委員會(委員會)投訴被無理解僱,上月勞資雙方進行聆訊,結果為﹕

●機構在服務重整過程中,未有充分諮詢員工﹔

●作為一個良好僱主,若不是因財政壓力或員工表現問題,應考慮把員工調職,而不是裁員﹔

●機構沒有參考「整筆撥款手冊」中的良好管治指引﹔

●建議機構重新考慮有關解僱決定,例如安排另一個工作崗位給她。

建議安排另一工作崗位

社署已發信通知楊震有關裁決,並要求3星期內(本周末)回覆。不過,社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補稱,機構今次並「沒有違反整筆撥款規則」,只是沒有按照「良好管治」的指引。楊震發言人稱,事件已告一段落,不會有進一步回應。

事主麥太表示,對裁決感到安慰,但擔心裁決對機構只是「純粹建議」,沒有約束力,她又指,事件鬧得不愉快,將不會重返機構。楊震職工會發言人盧愛月稱,事件 「還了同事及當時人一個公道」。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表示,今次是首次有社福機構因裁員而被社署勒令「檢討」,以往案例多被歸類為勞資糾紛,他希望其他社福機構在裁員減薪時要以這次事件「引以為鑑」。

不過,楊震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層則表示,社福機構也希望保留人才,不想無故解僱員工,但他不願公開裁員的真正原因。他又認為,整筆過督導委員會只是一個聆聽投訴的單位,只能就機構是否違反撥款規則作出裁決,由於今次只是涉及「不良好管理」原則,認為事件是機構「內政」,已超出委員會處理範疇。

明報記者譚蕙芸

楊震社會服務處每年獲資助6000萬

【明報專訊】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楊震)於1967年成立,是一間有教會背景的中型社福機構,現有300多名員工,每年獲政府資助6000萬元。

楊震的服務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幼兒園、長者社區中心、長者家居護理、弱智人士支援及就業輔導、青少年服務、南亞裔人士服務、學校社工服務等,機構幹事為陳藜生,董事會主席為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鄭之灝。

過渡期補貼約500萬

社署於2001年改變社福機構的津助制度,由實報實銷轉為整筆撥款,為了保障資深社工(定影員工)的福利,社署亦向機構發放5年的「過渡補貼」,令資深社工每年有增薪點。楊震現時有一半員工是「定影員工」,2004年度楊震獲發的過渡期補貼約為500萬,今次被裁的麥太是定影員工,離職前月薪5萬元。

社署為監察整筆撥款的進度,遂成立「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社署署長、社福機構主管和工會代表,並處理社工在新撥款制度下的投訴。

Tuesday, August 30, 2005

「傷健協會」殘疾童遊迪士尼

殘疾童遊迪士尼不獲減價
獲撥攜手扶弱基金傷健會批迪士尼沒愛心

【明報專訊】迪士尼將今、明兩日定為「社區關懷日」,招待約2萬名弱勢社群入園遊玩,向外一展「企業責任」。但有取得由政府牽頭「攜手扶弱基金」22萬元撥款的社福機構,將安排150名傷殘兒童遊覽迪士尼,迪士尼卻表明要收全費,「1毛也不能減」、3號風球以及黃雨天氣不能退款,受惠機構擔心,強行安排兒童在暴風雨中遊覽會有危險。

有立法會議員批評,迪士尼由公帑投資興建、標榜愛心形象,活動涉公帑,認為迪士尼做法「不近人情」。

前特首董建華離任前促成「攜手扶弱基金」,社會福利署表示短期會宣布全部入圍「攜手扶弱基金」計劃的名單,估計有近30個計劃。首項資助項目揭盅,傷健協會獲得22萬元(一半來自公帑)。

3號風球黃雨不能退款

協會總幹事唐唐鳳群向本報透露,協會年中已取得商界(名人何猷龍旗下的新濠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捐出的11.4萬元籌辦服務,計劃已獲社署通知獲得基金配對,合共有22.8萬元資源。

唐太說,款項會用作舉辦3個活動,其中11月中會安排150名殘疾兒童遊覽迪士尼,她認為,對沒錢沒機會的弱勢社群,迪士尼「是一個好大喜悅、畢生難忘的經驗」,但唐太指,聯絡迪士尼後,才發現活動「很貴」,估計要用上10萬元。本報按200人(包括兒童及成人)入場票計算,周六逛迪士尼約需5萬元門票費用。

她說,迪士尼對殘疾人士沒優惠,「1毛也不減」,黃雨及3號風球也不能退票﹕「我們機構的政策是3號風球及黃雨下不會出外,因為殘疾小孩在風雨中活動有危險,但我們快要付訂金,若天氣變壞又不能退票,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認為迪士尼對弱勢社群是不夠體諒、沒愛心。」

迪士尼﹕票價仍在洽談

捐出11萬元贊助是項活動的新濠國際,其發言人亦指迪士尼的做法「奇怪」﹕「我們也很驚訝,大家都是企業,我們的酒樓接到慈善活動申請,也有收便宜一點,迪士尼卻完全沒有類似優惠。」

迪士尼樂園則表示,這項活動票價仍在洽談,但不回答「是否仍有機會減價」。迪士尼承認,樂園的全球政策是在8號風球及黑雨下才會退款,不會有特別安排。

張超雄轟不近人情

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超雄直指「迪士尼不近人情」,「迪士尼不是一般商業機構,不能純用商業原則運作」。

明報記者譚蕙芸

周永新﹕撥款不應作「消費式服務」

【明報專訊】花近10萬元讓傷殘兒童到迪士尼遊玩一天,有社福界學者批評做法「不適當」,認為這些是一次過的「消費式服務」,缺乏長遠效果。有關社福機構解釋,基金原意是希望把錢直接用在受惠者身上,為了減少行政費,才籌辦迪士尼之旅。

22萬辦3活動

傷健協會今次動用逾22萬元,舉辦3個活動,分別是邀請弱勢社群吃海鮮餐、逛迪士尼及派發聖誕禮物,並安排商界義工探訪弱勢家庭。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教授周永新指出,這種一次過用完撥款的計劃,的確能令貧窮小孩可以「多點享受」、「本身沒有壞處」。但他指這些活動淪於「消費式」,受惠者顯得被動,未能提升傷殘人士長遠能力﹕「若我做審批者,我絕對不會批錢給這些活動,今次實在是不適當去運用這筆錢,社署批錢的也是專業社工, 我希望錢用得有意義一點。」

傷健協會﹕為減行政費

傷健協會總幹事唐唐鳳群解釋,社署最初要求攜手扶弱基金的申請者,只能用15%或以下撥款作行政費,為了省下人工開支,唯有設計上述活動。

她承認,遊迪士尼未必是用錢的最好方法,但認為可以讓商界多接觸弱勢社群,已達到吸引商界關懷社群的預期目標。她承認,若能自由用錢,也希望發展商向傷殘人士提供醫療、交通等服務。

社署表示,最初基金的申請資格,的確明文規定行政費不可超逾撥款的15%,但後來得悉社福界的關注,已取消了有關限制,改為按個別情而定,不過,現時基金審核指引中仍有類似說明﹕「能直接惠及弱勢社群(的計劃)會獲優先考慮。」

2億基金配對扶助弱勢社群

【明報專訊】前特首董建華於2005年施政報告宣布設立2億元基金,推動政府、商界和社會福利界三方合作,建立伙伴關係,扶助弱勢社群。商業機構每捐1元給社福機構,政府便撥1元配對,現金捐款及實物均可作配對。

基金由社會福利署管理,今年3月至5月接受申請,約批出30個計劃,涉及1000萬元公帑。

Monday, August 29, 2005

苗圃行動「行路上廣州」

「行路上廣州」年初舉行盼籌300萬

【明報專訊】廣東青基會和香港「苗圃行動」前日舉行簽約儀式,雙方計劃在明年年初合辦「行路上廣州2006」籌款活動,讓300名志願者從廣東珠海出發,用5日徒步140公里到廣州,以體驗山區學生每日花2小時步行上學的感受。

據內地《新快報》報道,活動初定於明年1月底至2月初之間舉行,將在香港和廣州分別召集200和100名志願者參加,香港和廣州的籌款目標分別為300萬和50萬。參與者將需用5天時間從珠海「行路」到廣州,全程140公里。

據介紹,「苗圃行動」自1992年起,已在廣東、四川、雲南等13個省、133個縣資助重建了540多間小學、資助培訓1375名教師,讓19萬學童重返校園。今年組織的「行路上廣州2005」助學籌款活動,共籌得超過450萬港元。

無國界記者

伊戰66記者喪生超越戰[11:36]
2005/08/29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自美國2003年對伊拉克開戰以來,在伊喪生的記者人數已經超過了越戰記錄。

組織說,自美國及其盟友對伊拉克開戰以來,共有66名記者及其助手在伊拉克遇難。而自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間,共有63名記者在越南遇難。

無國界記者組織將伊拉克列為對記者最危險的地區之一,除了66名遇難的新聞從業員外,還有22名新聞從業員曾在當地遭綁架。

伊拉克戰爭中第一名罹難記者是澳洲廣播公司的攝影記者莫蘭。2003年3月22日在伊拉克北部一小鎮死於汽車炸彈爆炸事件。

最新一宗記者傷亡事件則發生在本月28日,為路透社電視台工作的一名錄音師在巴格達遭槍殺,同行的攝影記者受傷。受傷攝像師說,他們遭到美軍襲擊。美國駐伊大使說,美軍將調查今次不幸事件。

賣旗日時間延長個半小時

賣旗日時間延長個半小時[09:38]
2005/08/29

慈善團體可於9月起,延長賣旗日的時間,由早上8時至下午12時,延長至由7時至12時半。

原來的賣旗時段為上午8時至下午12時進行,延長賣旗時段可給予機構多個半小時,方便它們調配資源以增加街頭募捐的收入。

長春社保護樹木調查

八成市民責政府護樹不力
長春社籲政府為樹木立法

現時本港保護樹木的機制繁瑣,政出多門,以致發展商視樹木如無物而屢遭砍伐;珍貴樹木如牙香樹和羅漢松則被山賊斬伐盜取。本地環保團體長春社近日成功訪問了三百名市民,發現市民普遍認為政府護樹不力,綠化不足。

調查在今年七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進行,成功訪問了三百名十六歲以上的市民。近八成(79%)受訪者認為現行法例和機制不足,不能保護樹木,有必要加強刑罰。

近半受訪者認為本地樹木的最人殺手是發展商,更有九成市民認為,即使發展商斬一棵樹,再補種兩棵樹也於事無補,其生態價值和功能並不相同。

超過一半(53%)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加重罰則;不過,部分受訪市民認為單是罰款不能阻嚇非法砍樹,三成八市民認為應要求非法砍樹人士補償生態價值損,兩成六則認為應凍結土地用途。

現 時最少有16個政府部門參與有關非法砍樹的執法工作。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只選擇一個部門,誤以為現時保護樹木的工作只由單一部門負責。只有約一成的受訪者能 正確地指出所有負責保護樹木的政府部門,反映現時保護樹木的執法機制複雜混亂,令人難以理解。因此有八成受訪者贊成保護樹木工作應由單一部門負責。

雖然特區政府聲稱會重點增加市區的綠化地帶,但六成受訪者認為綠化做得不夠,市區的樹木覆蓋率不足。

至於保育何種樹木的種則,近七成(69%)受訪者認為稀有或瀕危品種最應該被納入法例的受保護範圍,其次為具獨特歷史文化價值(60%);具科研及生態價值(56%)和樹齡超過五十年(52%)。

長春社認為,市民對為保護樹木立法的意向已相當清晰,政府不應再三拖延,以目前千瘡百孔的機制搪塞立法。

長春社的立法建議


八成人﹕現法例不足保障樹木

【明報專訊】本港保護樹木執法架構繁複,加上政出多門,以致屢屢發生大樹遭砍伐事件。長春社今年7月做街頭問卷調查,成功訪問300名市民,當中79%人認為現行法例不足以保護樹木,53%人認為應增加刑罰,以收阻嚇﹔但只有一成人能正確指出現有16個政府部門負責非法砍樹的執法工作,除了反映受訪者認知不足,亦突顯現時執法機制混亂。

長春社總監張麗萍說,曾致電政府熱線1823查詢砍樹問題,但接聽人員也說不出負責保護樹木的部門,最後只說會將問題轉介漁農自然護理署跟進。她指政府人員的表現與市民的認知度相若,因為調查顯示,有44%人以為只有漁護署負責保護樹木及執法。

半數人視發展商為「樹殺手」

調查又發現,一半受訪者認為發展商是「樹殺手」,選擇山火及地主分別只有26%及7%,顯示市民對加強監管發展商保育樹木有強烈訴求。張麗萍表示,唯有立法規管砍樹活動及加重刑罰,樹木才會獲得真正的保障。

照顧老人癡呆症患者

照顧癡呆媽媽用心學懂相處

【明報專訊】老人癡呆症患者會逐步失去自理能力,家人照顧他們絕非易事。冼群英的母親是患者之一,為了照顧母 親,她留下家人從美國回港,盼與母親「見得一次得一次」。現時本港癡呆症患者中,估計有半數住在家中,當中不少人需要家人照顧日常起居。冼群英認為,其實 只要多花心機了解患者的病,便可學曉與癡呆症患者相處之道。

起初以為母親「整蠱」自己

「起初不明白母親的癡呆症病情, 便以為母親在『整蠱』自己,不知如何是好。」冼群英回想母親身體一向良好,直至2002年,母親突然問家人自己身在何處,後來經醫生檢查,證實母親患上老 人癡呆症。起初母親間或有些「異常」行為,例如常常認為被人跟蹤,現在連自理能力也日漸衰退。

冼群英後來安排母親入住安老院舍,院舍的護老員教曉她如何與母親相處。例如每逢母親說話,即使聽不明白,亦要示意回應以示關懷。她笑言﹕「別人認為我們兩母女很談得來,其實我都聽不懂。」母親亦會經常忘記事情,她也不會與她爭持,多體諒其病。

本港現時估計有6.1%的70歲以上長者患有老人癡呆症,85歲以上的患者更達兩成半。衛生署職業治療師吳少冰表示,長者在退休後運用腦筋的機會愈來愈少,故建議長者及老人癡呆症患者,多做腦筋練習用,例如玩「棉胎」撲克牌遊戲、數輔幣等。

老人癡呆症患者的飲食習慣可能會慢慢轉變,衛生署營養師葉琛怡指出,部分患者可能喜歡過鹹或過甜的食物、偏食、忘記喝水,甚至不能辨別食物、忘記咀嚼及吞嚥等。

要注意飲食習慣轉變

護老者因此需多留意食物的製法及分量,如患者每次進食量不多,可選擇少食多餐﹔烹調時應多配搭不同顏色的材料,增加食物的吸引力﹔亦要視乎患者的咀嚼和吞嚥 能力,將食物切碎或攪成糊狀。營造安全舒適的環境同樣重要,包括關上電視讓患者專心進食﹔切勿於桌上擺放牙籤、鮮花或鹽樽等,避免病者誤吃。

Sunday, August 28, 2005

群福婦女權益會

婦女團體要求制訂家暴政策[12:15]
2005/08/28

群福婦女權益會表示,自天水圍滅門慘案後,他們處理了67宗家庭暴力個案,希望政府制訂應付家暴政策。

群福婦女權益會表示,在他們處理的個案中,有62宗涉及房屋,29宗涉綜援,7宗涉及警方,24宗涉及社工。

群福婦女權益會主席廖銀鳳表示,很多個案均涉及新來港婦女,她們被虐打後,出現房屋及綜援的問題,而有部分人投訴社工未能全力幫助他們。他們希望政府能訂定應付家庭暴力的政策,盡快全面幫助他們。

至於政府較早時提出領綜援單親家庭必需外出工作的政策,廖銀鳳指出,政府未有體察有關單親家長的情況,要求取消有關政策,恢復原本的安排。

(記者:梁偉健)

環團「環保觸覺」

環保團體促港人改穿衣文化[11:05]
2005/08/28

一個環保團體調查顯示,因為空調溫度偏低和校服質料太薄,有四成受訪中學生須穿毛衣上課。

「環保觸覺」訪問11間中學共500名學生,發現在校內穿毛衣的學生佔全校總數約四成,三成半指出是因為室溫太低。其中又以女生穿毛衣居多,除空調溫度太低和校服質料過薄外,款式不好看也是主要因素。

團體又訪問800名文職男士,當時氣溫高達攝氏30度。有近九成人穿長袖衫,五成二穿西裝或打呔,僅一成多短袖衫。

調查團體指出,港人要改變夏天穿衣文化,才能配合調低室內空調至25.5度的政府建議溫度;又希望行政長官10月發表施政報告鼓勵市民夏季輕便衣服上班,以及制訂更有效能源節約措施。

Friday, August 26, 2005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規管捕魚建議

環團倡吐露港牛尾海列禁捕區
面積等同全港水域8%漁民團體﹕嚴重影響生計

【明報專訊】漁護署早前建議加強規管捕魚活動,其中一項措施,是將吐露港及牛尾海一帶魚類繁殖場列為漁業保護區,禁止以破壞性的方式捕魚,並再劃出區內25%的面積為禁捕區。但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認為,這不足以令漁業資源恢復,該會向特首曾蔭權建議,將上述兩海域全部劃為禁捕區,面積等如全港水域的8%,預計5年內會有顯著成效。不過,漁民團體反對一刀切 將大幅水域列為禁捕區,認為會嚴重影響業界生計。

引述新西蘭例子能帶經濟效益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主席邵在德一個半月前與曾蔭權會面,建議將吐露港、牛尾海及所有海岸公園劃為禁捕區。他引述新西蘭Goat Island海洋自然保護區為例子,體型最大的鯛魚(Snapper)較在區外同類型魚大8倍,數量多14倍。保護區成立後,吸引大量旅客參加玻璃船底觀光團,以及參加潛水與浮潛活動等,認為實施禁捕區是一項投資,帶來的經濟效益,會遠超當初付出的成本。

若實施禁捕漁獲5年後大大提升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2002年發表的研究顯示,本港若實施禁捕活動,禁捕水域內的魚獲,會由最初接近「零魚獲」,提升至5年後的每平方公里800公斤魚獲﹔若5年後取消禁捕區,幾乎會立即打回原形,每平方公里會暴跌至不足100公斤。

政府﹕環保與漁民利益間取平衡

漁護署發言人指,該署建議加強規管捕魚活動的諮詢期已於3月結束,早前並成立了由官方、業界及環保團體組成的工作小組,就政府提出的建議展開討論,至今舉行了兩次會議,討論魚船發牌問題,稍後會就成立漁業保護區及禁捕區再開會。發言人強調,政府提出的建議,已在環保及漁民利益之間作出平衡。

香港漁民互助社主席彭華根表示,牛尾海及吐露港水域分別有約30艘拖網魚船及300多名以舢舨作業的漁民,在未有解決業界生計的情下,業界甚至會反對政府相對較「溫和」的禁捕措施。

明報記者

「民間監察世貿聯盟」

反世貿團體「被拒訂房」演羅生門
旅發局酒店聯會否認指控轟損形象

【明報專訊】民間監察世貿聯盟主席鄧燕娥昨日在一電台節目上,指摘旅發局及香港酒店業主聯會發出指引,不接受參加反世貿活動的海外團體代表訂房,有損香港國際城市形象,但旅發局、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及被指拒絕提供房間的兩間酒店,均強烈否認有其事。酒店業主聯會對指控深感遺憾,認為嚴重破壞了聯會的聲譽及酒店業的形象,會保留一切追究權利。

團體指聯會發「勿租房」指引

鄧燕娥接受本報查詢時說,今年4、5月,有同事曾以「職工盟」的名義向尖沙嘴梳士巴利道的香港基督教青年會酒店(YMCA)訂房,但對方以「不接待參加世貿會議的人」為由拒絕。至數天前,再有同事以「民間監察世貿聯盟」名義,向九龍窩打老道山的柏顏露斯賓館(YWCA)訂房,對方卻表示,收到酒店業主聯會指引,「不要租房予參加世貿的人」。

她說,有南韓農民今年7月來港時欲訂酒店,旅行社的南韓職員表示收過旅發局指示年底時盡量不要接待南韓人,但鄧燕娥表示不清楚南韓農民接觸哪一間旅行社。她說,連串事件令他們相信「租房碰釘」並非個別事件。

韓菲代表仍未能租房

她又說,目前只協助其中600至700名海外反世貿的民間團體代表訂房,主要為一些較廉價酒店、賓館及度假村,但約300名南韓及菲律賓代表仍未解決租房問題,相信與一些報道將之標籤為「非理性的示威者」,因而被拒諸門外有關。

香港酒店業主聯會昨日澄清,從未發出任何有關「世貿部長級會議」的訂房指示,而所指拒絕接受訂房的酒店亦非其屬下會員酒店,鮮有聯繫。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亦說,年底世貿會議期間的酒店訂房非常理想,港島區部分酒店已訂滿,不能再接受預訂,而絕非針對任何人士或組織而拒絕訂房。

旅發局亦發表聲明,絕對無向旅遊業界發出任何指引,要求不要接受任何民間團體或組織預訂本港酒店房間。

YWCA﹕無收過指引

香港基督教青年會酒店(YMCA)發言人表示,並無接獲任何人以職工盟名義提出訂房的要求。柏顏露斯賓館(YWCA)發言人亦稱,他們「打開門做生意」,不會「揀客」。發言人又表示,並非酒店業主聯會的會員,無收過任何指引要拒絕反世貿人士訂房。

Tuesday, August 23, 2005

反吸煙聯盟行動

抗議煙商減價促銷反吸煙團體倡加稅

【明報專訊】本港煙商月初調低部分香煙售價2元後,反吸煙聯盟行動昨日發起一項名為「譴責煙商減價促銷行動」,抗議煙商減價促銷,以吸引更多巿民吸煙。聯盟建議政府增加煙草稅,抵消減價所帶來的「誘惑」。

聯盟行動召集人郭家麒及鄺志堅,連同史泰祖醫生及其他立法會議員昨日為「行動」舉行開展儀式。聯盟指出,現時本港香煙巿場主要由極少數的煙草商,各自推出不同品牌的香煙所壟斷,根本不存在激烈競爭,故是次減價,明顯是為了促銷。

聯盟引用港大醫學院一項研究指出,每年與吸煙和二手煙有關的直接醫療開支達35億元,每年因而損失相等於18億元的生產力,所以吸煙導致的經濟損失每年高達53億元。以全港有818,200人吸煙計算,每名煙民每年平均導致6477元損失,若每多1%巿民成為煙民,整個社會每年便會多損失5000萬元。

聯盟指出,政府自2001/02年度增加煙草稅5%後,至今從未加稅,故政府應增加煙草稅以抵消減價所帶來的誘因,並將有關徵費成立基金,專責研究及治療與吸煙有關的疾病。

Events: Mark Your Calender

2005

September 8-9
IT for the Non-IT Executive, “Understanding IT and Leveraging Its Use,” Cambridge, Mass.; Contact: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http://mitsloan.mit.edu/execed.

October 23-25
Independent Sector Annual Conference, Washington, D.C.; Contact: www.independentsector.org.

November 2-5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Adam’s Mark Hotel—Jacksonville, Jacksonville, Fla.; Contact: Association for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 at www.avaintl.org.

November 17-19
34th Annual ARNOVA Conference, “Nonprofits, Philanthropy and the Public Agenda: Linking Research, Practice and Policy,” Capital Hilton, Washington, D.C.; Contact: ARNOVA at 317-684-2120; website: www.arnova.org.

November 20-22
“Service Learning—Models for the 21st Century: Intercommunity, Inter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Stellenbosch, South Africa, Co-Sponsored by the University of Indianapolis (Indiana, USA) and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South Africa); Contact: www.sun.ac.za/ci/conference

December 1-2
IT for the Non-IT Executive, “Understanding IT and Leveraging Its Use,” Cambridge, Mass.; Contact: 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http://mitsloan.mit.edu/execed.


Monday, August 22, 2005

Nonprofit Panel Recommendations (US)

Nonprofit Panel Recommends More Than 120 Actions to Strengthen Transparency, Governa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Charitable Community
The Panel on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ollaboration among leaders of America’s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recently offered a comprehensive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s intended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the nation’s 1.3 million charities and foundations to serve as responsible stewards of the public’s generosity.

In the report it presented to Senator Charles Grassley (R-IA), chairman of the U.S. Senate Finance Committee, and Ranking member Max Baucus (D-MT), the Panel recommended more than 120 actions to be taken by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by Congress, and by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which together would strengthen the sector’s transparency, governance, and accountability. A copy of the Panel on the Nonprofit Sector report and other details are available at www.NonprofitPanel.org.


Recently Released Books

Building Donor Loyalty: The Fundraiser’s Guide to Increasing Lifetime Value
Adrian Sargeant and Elaine Jay; Jossey-Bass (www.josseybass.com), 208 pages
Sargeant and Jay have written a step-by-step guide geared toward the professional fundraiser. Their guide not only helps develop strategies to retain donors, but also helps fundraisers to understand what drives people to keep on giving, or to lapse in their donations.

Nonprofit Essentials: Endowment Building
Diana S. Newman; John Wiley & Sons, Inc. (www.wiley.com), 239 pages
Newman shows how to build an endowment in a simple step-by-step process. The book describes the prime factors in successful endowment building, the training the staff will need, and the people who must be involved to achieve endowment goals. In addition, it looks at how to find donors, cultivate them, and keep them giving.

Nonprofit Internet Strategies: Best Practices for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nd Fundraising Success
Ted Hart, James M. Greenfield, and Michael Johnston; John Wiley & Sons, Inc. (www.wiley.com), 345 pages
In this book, Hart et al provide strategy on how to use the Internet and e-mail as one of many strategies for nonprofits to raise money. The book provides examples from a variety of groups that use the Internet to raise funds. The visuals, charts, graphs and checklists throughout the book are useful in developing a fundraising strategy.

Philanthropy, Heirs & Values: How Successful Families Are Using Philanthropy To Prepare Their Heirs For Post-Transition Responsibilities
Roy Williams and Vic Preisser; Robert D. Reed Publishers (www.rdrpublishers.com), 163 pages
The transition of family wealth from one generation to the next is a trying time for many families. Williams and Preisser report that 70 percent of family-owned businesses do not succeed past the first generation. With that figure in mind, many are using philanthropy as a way to train the next generation for their post-transition responsibilities.

The Tax Law of Charitable Giving (Third Edition)
By Bruce R. Hopkins; John Wiley & Sons, Inc. (www.wiley.com), 722 pages
Tax law may be a topic that does not tickle the fancy of too many, but for those that need to know it, this book provides much more than the basics. Bruce Hopkins gives the reader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look at tax laws, including legislation signed into law as recently as late 2004.

兒童人道組織Plan

6億亞洲兒童缺乏基本需要[12:12]
2005/08/22

一個國際性調查報告指,亞洲有6億兒童缺乏基本需要:食物不足、沒有安全食水、有健康問題或無處容身。

調查由兒童人道組織Plan進行,指在6億名18歲以下孩子有一項基要需要未獲滿的同時,有3.5億缺乏兩項或以上的需要。亞洲約有12.7億名孩子,即有近半生活在貧窮中。

報道指,五成亞洲家庭未能受惠於經濟增長和全球化經濟,原因包括:在資源缺乏下,人口急速增加長帶來壓力;缺乏教育、衛生、清潔食水及衛生護理;階級歧視;管治不足及貪污。

社福界明會特首

關注削資社福界明會特首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將於本周二跟社福界代表會面,就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收集意見﹔代表之一的狄志遠表示,曾蔭權參選特首時,表示會關注業界最擔心的削資問題。狄志遠希望了解特首的跟進措施。

狄志遠稱,除削資外,也關注人口老化問題,他認為政府應制訂長遠的醫療、房屋政策配合,但至今未有任何動作,政府必須正視。他指出,政府過去有長遠的社福計劃,例如1997年訂立5年計劃。但97年後經濟不景氣,政府的社福策略也只是見步行步。他希望政府為社福發展設計較宏遠的藍圖。

反映人口老化等問題

另一獲邀的社福界代表蔡海偉說,會向特首反映人口老化、家庭暴力等問題。他指出,人口老化令社會更關心安老院監管、醫療改革如何照顧長期病患者及長者的需要。

民陣討論未來方向

民陣﹕團體盼兼顧民主民生
開會討論未來方向

【明報專訊】民陣昨日召開交流會,在長達6小時的討論後,與會團體認為民陣過去予人形象較關注民主,希望未來對民生、民主的關注要互相配合,「政制以外的議題要做多些」﹔不過,大部分團體支持民陣繼續舉辦七一遊行。

另外,民陣將於下月23日舉行大會,屆時將選出新任的召集人。

支持繼續舉行七一遊行

民陣召集人莊耀洸表示,昨日有20多個團體約近40名代表出席,會上主要交流民陣的角色。他指出,與會者認為民陣成立時始於人權議題(《基本法》23條), 所以民陣不止關心政制發展,同時要關注人權議題。與會者亦有共識,除了政制以外,要多參與其他題目,「政制以外的議題要做多些」。

他又說,民陣的主打項目七一遊行獲很多與會者肯定其意義,支持民陣要繼續舉行,「今日會上沒有人叫民陣不要搞七一遊行」。

香港基督徒學會總幹事胡露茜認為,礙於過去數年政治議題主導了社會,民陣予人偏重民主工作的印象,他們希望在民主、民生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期望民陣加強團體間溝通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說,希望加強民陣的機動性,當有社會關注的議題出現時,可更快作出反應。民主黨副主席陳竟明說,期望民陣可加強團體間的溝通及意見交流。

民陣新一屆召集人將於9月23日選出,根據民陣規定,大會召集人不可以連任。

另外,有兩個新團體加入民陣,分別是香港非正規教育研究中心香港性學會

八大全方位籌款教院獨憔悴

八大全方位籌款教院獨憔悴

【明報專訊】政府本月推出10億元第二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為競逐2.5億元配對上限,八大院校不敢鬆懈,實行「對外、對內、對校友」全方位籌款。事實上,院校的歷史、運作,以至與校友的聯繫都會直接影響籌款成績。香港教育學院高層坦言,裁員打擊教院教職員士氣, 預計對內籌款會比去年遜色。香港大學高層亦點出港大校友會組織鬆散問題,削弱向校友籌款的成績。

教院高層分析,八大院校之中,教院籌款可謂「三面受敵」,「社會、校外、校內」均有阻滯。向社會和校友籌款方面,教院「招牌」欠吸引力,籌款甚艱難,至今未聽聞有富商願作巨額捐獻﹔加上畢業生多投身教育界,經濟能力不及商界中人。對內方面,教院一直鼓勵教職員捐款支持院校發展,但隨校方落實裁員,教職員士氣大受打擊,相信會影響捐款意欲。該高層直言﹕「(教職員)看見同事被裁走,人心惶惶,都不知會否繼續捐款……」

獲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10億元巨額捐款的港大,亦須加強校友募捐的力度。港大高層透露,雖然港大多年來累積校友數目眾多,但校友會組織鬆散,校友資料庫亦未臻完整,多年來未能有系統地整理校友資料,部分校友已失去聯絡方法,未能完全發揮校友捐款的力量。

校友「恆常捐款」年捐城大

校友年捐城大10萬盼帶風氣
信集腋成裘倡「恆常捐款」

【明報專訊】除了交稅、交差餉,還有什麼需要每年定期轉帳﹖城市大學校友范 家輝,自2003年起,每年定期「入帳」逾10萬元予母校,提醒自己「出花紅的時候,就是捐款的時候」,至今共捐贈逾40萬元。范家輝對定期捐款不感半點 「肉痛」,全因那份對母校的歸屬感,以及對師弟妹的關懷之情。面對大學連年削資,對外籌款已成各大院校生存之道﹔雖然校友捐獻不及富商般闊綽,但范家輝深 信集腋成裘,決心帶頭掀起校友「恆常捐款」的風氣。

豐盛大學生涯至今難忘

現為美國如新企業集團東南亞區區域副總裁的范家輝,1988年畢業於城大商學院,是第一屆獲頒學士學位的畢業生。當時城大的前身是香港城市理工學院,位於旺角一幢商業大廈內,狹小的校園陪伴范家輝走過 豐盛的大學生涯,叫他難以忘懷。「記得1986年亞運會,各系的同學擠在全校唯一一個Common Room(休息室)收看電視直播,非常熱鬧﹔學校面積細小,反而有助同學建立感情。」

在學期間,范家輝熱心參與學校事務,曾出任學生評議會主席和學生會署理會長等職位﹔可惜畢業後因工作繁重,甚少與母校聯繫,直至03年獲城大發展及校友聯絡處邀請捐款,便再度參與推動城大發展。現為校友捐 獻事務委員會成員兼校友捐獻計劃榮譽會員的范家輝,每年捐贈逾10萬元回饋城大,更表示若經濟許可會加碼捐款。他說﹕「飲水思源,我在城大學到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處世價值觀等,對我影響深遠,希望透過捐款推動城大愈辦愈好,這也是對師弟師妹的一點關懷。」

城大於03年9月成立校友捐獻計劃(Alumni Giving Club),至今有1000名校友成員,截至上月共籌得360萬元。雖然校友捐獻不及富商般大筆,但范家輝深信集腋可成裘,「相比起富商捐獻,校友的捐獻 金額可能是『蚊髀同牛髀』﹔但富商一般都是一筆過支持某項研究或發展,校友捐獻卻是細水長流,背後蘊藏校友對母校的長期支持和感情,對大學的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百分一」計劃倡定期捐1%收入

城大本年推出「百分一」籌款計劃,鼓勵校友、教職員及學生定期將收入的1%捐給大學。按此推算,每年捐贈逾10萬元的范家輝,年薪豈不是過千萬﹖范家輝笑稱﹕「百分一籌款計劃只是一個概念,我收入的百分一絕對沒有10萬元那麼多﹗」

明報記者陸倩盈

Saturday, August 20, 2005

非牟利組織查剝削

迪士尼找非牟利組織查剝削

【明報專訊】對於前日本港民間組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簡稱SACOM)公布調查報告,指迪士尼在內地的產品生產商剝削員工,批評迪士尼監管不力,迪士尼昨日稱,已接觸非牟利的審核機構Verite,邀請對方就此事展開調查。

美國全國勞工委員會(National Labor Committee)昨日亦在當地發表SACOM報告,該會促請迪士尼應公開生產商名稱,同時應在產品上註明。

7類諮詢及法定組織

7類諮詢及法定組織

1.諮詢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

2.非政府部門公營機構(旅遊發展局)

3.規管組織(牙醫管理委員會)

4.上訴委員會(稅務上訴委員會)

5.信託、基金和資助計劃的諮詢管理員會(SARS信託基金委員會)

6.公營公司(機場管理局)

7.其他委員會(大學校董會)

*括弧內為相關例子。

根據民政事務局5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局方已提交13份報告,研究上述組織的政策責任、酬金安排及「六六原則」規定(委員不得擔任超過6個委員會及同一職位任期逾6年)等﹔政府發現有21人擔任超個6個委員會、1408個職位由服務逾6年的人出任,政府要求組織委任委員時嚴守六六原則﹔利益監察方面,政府認為現時已有申報利益的指引,會研究是否需另設監察機制。

Friday, August 19, 2005

善寧會

喪親人士宜「接」哀順變[17:28]
2005/08/19

調查發現,喪親人士的焦慮情緒遠高於一般人。唯有接納哀傷的情緒,才能逐漸適應親人離世帶來的改變。

善寧會委託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喪親家屬的焦慮情緒遠高於一般人士,若與精神病患者比較,喪親家屬的焦慮情緒更為嚴重;而抑鬱情緒雖然比精神病患者略低,但仍然比一般人士有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見,喪親經歷可帶來巨大的壓力情緒困擾。

此外,七成受訪家屬選擇與家庭以外的朋友或專業人士分享感受,並希望得到關懷及獲取相關的意見及資料;相反,逃避喪親的話題及疏遠親友是感受最差的經驗。

調查又發現,喪親家屬深切掛念死者,與其健康狀況並無關係,若刻意要求家屬忘記死者,反而有可能增添其壓力。

善寧會指出,「節哀順變」是一般人對喪親家屬的慰問說話,其實,節制哀傷不但對家屬沒有幫助,甚至會令他們感到不被明白,而更感孤立。故此,善寧會提倡以「接」哀順變代替節哀順變:接納哀傷的情緒,才能真正逐漸順應因親人離世帶來的改變。

負責執行調查及分析的周燕雯說:「一般人會勸慰喪親家屬忘記過去或避免睹物思人等等,原來此舉可能是『好心做壞事』,令喪親家屬加添其精神壓力。」

為此,善寧會提供了支援喪親人士的『應該做』和『不應該做』五件事。

五大支援喪親人士的「不應該做」:

-對家屬說『節哀順變』、『人死不能復生』或『不要傷心』

-要求家屬忘記死者

-建議馬上扔掉死者的遺物或搬屋

-避開提及死者或死亡的題目,以免家屬傷心

-因忌諱「死亡」而疏遠或避開家屬

五大支援喪親人士的「應該做」:

-「接哀順變」:鼓勵家屬接納哀傷的情緒,並順應因喪親而需要面對的改變

-對家屬說:「我都感到很難過,要面對的確不容易,但我會支持你。」

-提供實務上的支援,如陪伴處理身後事、看顧小孩等

-聆聽家屬的感受及容許他們哭泣

-定期與家屬保持聯繫和表達關心

Tuesday, August 16, 2005

浸大獲捐500萬

全人教育獲認同浸大獲捐500萬

【明報專訊】本地院校陸續公布籌款喜訊,浸會大學獲印度裔富商、夏利里拉集團主席夏利萊博士伉儷捐款500萬元,成為政府推出第二輪配對補助金以來,第5所院校宣布獲巨額捐獻。

款項投放於教學研究

正身處歐洲的浸大校長吳清輝透過發言人表示,是次捐獻是對浸大50年來推動全人教育的認同,並肯定浸大對高等教育的貢獻,對推展教學及研究工作有極大鼓勵。 他又表示,會繼續努力籌款,用作申請配對補助金計劃。發言人續稱,該筆捐額並無任何指定用途,暫定投放於教學和研究工作。

夏利萊的集團業務眾多,遍及酒店、地產投資和出入口貿易等。夏利萊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委員,並曾獲頒英帝國官佐勳章(OBE)和金紫荊星章。

他表示,希望透過是次捐獻,促進浸會大學和本港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

自政府本月推出第二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八大院校積極對外籌款,以競逐2.5億元配對上限。香港大學、科技大學、中文大學和嶺南大學相繼宣布獲巨款捐款,連同浸大的500萬元捐獻,5所院校已合共籌得約19億元。

Monday, August 15, 2005

建設香港的公民社會

陳健民﹕如何為下一波民主浪潮作準備 (摘錄)
作者為﹕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

民主作為一種制度主要表現在普選和政黨的競爭。但民主亦可以如熊彼得(Schumpeter)所言,只是一種權力精英更替的玩意,與民主的政治平等、以民為主的信念相去甚遠。要真正實踐民主理念,建立公民社會是重要的一環。公民社會組織是推動民主化的動力來源,當民主制度建立以後,更有助其鞏固和深化。無論政制的發展如何,對民主 有信念的人士應致力建設香港的公民社會。

所謂公民社會是指由自主、多元開放的非政府組織所形成的一個社會領域。教會、工會、婦女、環保、人權組織都是公民社會的骨幹。

有別於中國傳統下的「民間社會」,西方的公民社會主要受兩種政治思想影響。其一是自由主義傳統(liberalism),認為國家的權力必須加以限制以保障 個人自由,而公民社會正是要制約國家權力,讓公民在一個自主的空間中追逐自己的利益。此傳統特別強調個體的自由和權利,亦容易置國家與社會於一對立面。

另一個傳統是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認為公民社會不單是防止國家侵害個體自由,參與公共事務更是個人「自我實現」的過程。此傳統強調公民 責任,視參與為美德。近年學者喜歡用「社會資本」的概念闡釋公民社會如何促進互信和合作,甚至包括官民間的互動。而在這兩種傳統之上,社會學家 Edward Shils認為公民社會最重要的價值是尊重與寬容,平等看待差異甚至敵對的群體,尊重對方的基本權利。

建設香港的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與民主有何關係﹖Maria Markus曾提出公民社會4個層次的功能﹕

1.以民間的價值與規範建立社會團體的身分和利益取向——宗教團體以其教義規範信徒的行為、工會教育會員何謂合理的待遇、行業從業員以加入專業團體確立其專業身分等。

2.發展社會的集體意識,維護傳統以至各種核心價值——譬如去年香港一群來自不同行業和組織的專業人士,聯合發表一篇宣言,提出香港社會的核心價值乃自由、民主、法治、寬容、公平等,呼籲香港市民要捍衛這些價值。

3.以社會的價值系統監察政府的施政——如公民社會基於其公平廉潔的信念反貪污捉葛柏、基於持續發展的信念反對填海、基於自由的信念反對23條。

4.當政府政策違反社會價值時作出「自我保衛」——公民社會組織往往以和平的方法捍衛社會的核心價值不受侵害,例如遊行示威、罷工罷課等。

這種富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公民社會與民主息息相關。它強調的是人民積極建構一套源於社會的價值系統,並以此系統監督政府的施政。相對於周期性地投票選出領導人,公民社會對公民的政治參與有更高的要求,亦令政府對社會有更強的回應性,因此能深化民主制度。

當然,公民社會並不能取替民主制度。因為擁有較多資源和政治動員能力的組織往往能透過媒體提出其訴求,向政府施加壓力。但這些訴求是否代表社會的共識,卻決定於公民社會是否能通過一個平等開放的「公共領域」(報紙論壇﹖烽煙節目﹖互聯網﹖)來進行理性溝通。如果社會缺乏共識,始於要透過民主制度來體現大多 數人的意願,否則施政如隨個別公民社會組織的訴求走,亦可能變成民粹主義。因此,一個有質素的民主制度有賴選舉、政黨、公民社會和公共領域的互動。

香港實行普選遙遙無期,在一個有「行政霸道」傾向的體制下,市民要保障自己的自由和權利、要確保政府施政以民為本,必須要壯大香港的公民社會,並為下一波的民主浪潮作出準備。

延伸閱讀﹕

1. Seymour Martin Lipset && Jason M. Lakin. The Democratic Centur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4)

2. Adam B. Seligman. The Idea of Civil Socie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嶺大籌款理想

嶺大1億入市盼賺5%
富商捐逾1800萬陳坤耀﹕籌款理想

【明報專訊】銀行存款利率仍然偏低,嶺南大學利用儲備及捐款投資「錢搵錢」,近月以1億元儲備成立信託基金「入市」投資,包括購入多隻股票,目標回報率為每年5%,若投資達標,可為大學帶來500萬元收入。嶺大校長陳坤耀說,若回報理想,不排除「加碼」擴大基金。

另外,大學獲巨額捐獻之聲一浪接一浪,嶺南大學校長陳坤耀說,獲廖創興家族成員廖烈武和恒隆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陳曾燾等富商捐贈逾1800萬元,籌款成績理想。

銀行存款利率偏低,相對投資證券市場回報率或較高。本身為經濟學者、對投資有認識的陳坤耀向本報表示,為增加大學資本,近月運用1億元大學儲備金成立投資信託基金「入市」,而基金投資組合則按照信託基金法例要求而成。

自成小組管理基金

現時有部分院校亦利用儲備作投資。現時一般投資者都會委託基金經理管理基金,陳坤耀卻親身上陣,與校內的財金精英掌權投資事務,原因是「我們大學也有很多叻 人﹗」陳坤耀解釋,聘用基金經理需繳付高昂手續費,費用甚至高達本金1%,為協助大學賺取最大回報,決定自行成立小組管理基金運作,投資決定由數名管理人 員簽署便可。

陳校長笑說他們眼光好,近月購入的股票已升,所購的股票包括匯豐、太古、新鴻基地產及中石油等股票組合,現時帳面已升值。

不作高風險投資

首次進軍資本市場,陳坤耀表明會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方式,絕不冒險,亦不會進行高風險投資。他說﹕「嶺大儲備有3至4億元,我只會用1億元作投資,加上投資組合屬保守型,即使全數輸掉,也絕不會影響大學的運作。」

在大學籌款方面,嶺大表示已獲二三千萬元,暫時金額僅次於香港大學、科技大學和中文大學,成績理想。陳坤耀感謝富商認同博雅教育之風,又稱富商沒有指定捐款 用途。對於政府推出10億元配對補助金計劃,吸引院校競逐2.5億元配對上限,陳坤耀稱嶺大規模較少,難與研究型大學競爭,但以大學規模計算,籌得 2000萬元已屬「超標」。他笑說﹕「若按照每年經費去計算,嶺大籌得2000萬元已經交足功課﹔這種籌款態度令我開心一些、放鬆一些,也是嶺大要面對的現實﹗」

明報記者陸倩盈、王凱音、楊國姿

視網膜病變協會

弱視者逆境自強當光明大使
拒只做受助者盼貢獻社會

【明報專訊】天生弱視的李健曾感到自卑,小時候同學到球場踢波,他只負責「看(守)書包」﹔眼睛僅看到微弱光影的曾建平,曾因為怕在人前出醜而不敢到櫃員機提款。但兩人都能重新振作,前者成為「光明大使」,與青少年分享逆境自強的 經歷﹔後者則創立視網膜病變協會,為視障人士爭取權益。他們希望社會不要只寄予同情,應接納視障人士對社會作出的貢獻。

51歲的李健小時候在內地讀書,因弱視而常遭欺負,曾有同學偷偷地揍他一拳。但他知道凡事要「靠自己」,於是發憤讀書,在畢業試考取8優佳績。他說﹕「只要自強,別人自然尊重你。」

逆境患病曾想過自殺

1974年他從內地來港開設山寨廠,可惜視力日漸衰退,加上工業北移,工廠被迫結業。此時他又患上腎衰竭而需要洗腎,留院期間更試圖跳樓自殺,但經過腫瘤科病房時聽到病人家屬的哭聲,令他聯想起自己的家人,最後才打消自殺念頭。

李 健現時是視網膜病變協會的「光明大使師徒計劃」成員,將於9月到一所中學擔任學生與家長的導師,透過分享逆境自強的經歷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計劃現有53名光明大使,當中30人亦為視障人士,其餘則是病者的家屬及義工。協會亦籌備「創業展明天」計劃,讓視障人士與商戶合作,發揮職業專長。

與學生分享經歷

雖然還未正式落區,但李健從暑期的培訓過程中已領略助人自助的重要性。例如在巴士上遇見一名長者,弱視的李健竟是唯一主動讓座的乘客。他覺得失明人士不只是受助者,一樣可以幫助別人。

現時全港逾7萬人有視力障礙,其中約6000人屬完全失明。歷任大型貿易公司高級行政人員的曾建平,曾因為弱視而影響日常的社交,例如握手時不慎將手插向對 方的腹部。退休後他創立視網膜病變協會並出任會長,對能為視障人士爭取權益感到自豪。他希望「光明大使計劃」能讓大家明白視障人士一樣可以貢獻社會。

明報記者何裕恒

地區團體「觀塘文娛康樂促進會」

觀塘區會被指撥款益友好
持雙重標準至少揭三宗糊塗帳

【明報專訊】今個財政年度獲1100萬元撥款、資助地區團體舉辦居民活動的觀塘區議會,被指批出多筆「糊塗帳」。有區議員向本報揭發,指多名觀塘區議員在審核撥款時持雙重標準,向友好團體「利益輸送」,「開綠燈」協助他們申領區議會資助。

為協助社區發展,政府每年都會撥出數以千萬元的款項給18區區議會,並授權他們自行撥款給地區團體,舉辦居民活動。民政事務局亦發出內部指引,制訂撥款準則,協助議員審核申請。

今年度獲1100萬元撥款的觀塘區議會,有議員揭發審批委員會處理撥款申請時,有議員「有例不依」,刻意給「甜頭」予友好團體,至少批出三筆糊塗帳。雖然涉案議員並無直接得益,但有議員質疑他們透過「利益輸送」與地區團體打好關係。

不滿違規有議員抗議離場

其 中一宗發生在上月底,有議員指擔任審批委員會成員的民建聯議員,刻意偏袒「友好團體」觀塘文娛康樂促進會,違例批出24,000多元的問題撥款。獨立區議 員潘任惠珍更即時離場抗議,並去信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投訴,要求跟進。潘任惠珍接受本報查問時炮轟道﹕「他們採用飄忽不定的雙重準則,叫我們如何向曾申 請同樣撥款的團體交代﹖區議會已被外界指為『人肉提款機』,這次再引發偏幫之嫌,完全損害區議會名聲﹗」

主席︰用同一把尺處理撥款

本身為審批委員會主席的民建聯陳國華及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都否認議員「有例不依」。陳國華強調,自己每次處理撥款申請,都會根據「同一把尺」及議員投票取向作出決定,並無政治考慮,又否認偏袒友好團體,他呼籲議員不要因此「上綱上線」。

陳 振彬在回覆潘太的信件中則澄清,涉案的觀塘文娛康樂促進會是地區主要團體,區議會一向採取不同的準則處理其撥款申請。陳振彬向本報強調,觀塘區議會在撥款 時依足政府指引,而且透明度高,並無「糊塗帳」。他希望議員對撥款處理有意見時,可向檢討撥款工作小組提出。民政事務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決 議是由委員按程序及經詳細討論和考慮後才作出」。

Saturday, August 13, 2005

香港防癌會創始人辭世

研究鼻咽癌先驅何鴻超辭世

【明報專訊】香港防癌會創始人何鴻超教授於周三辭世,享年89歲。這位倡導、研究、發展放射診斷及治療的先驅, 籌建香港首間癌症病院,早期發現鼻咽癌發病率幾乎全都在華南地區,引發他研究鼻咽癌的生長過程,並根據資料,制定一套癌症期數系統,現時國際抗癌聯盟使用 癌症分期方法(UICC),大致上是建基於何氏的系統。

何鴻超生於1916年7月6日,是何東家族的後人。他一生致力研究發展放射診斷治 療技術,鼻咽癌早年往往被視為不治之症,但他致力研究鼻咽癌與Epstein-Barr病毒之間的關係,結果開拓了全新研究範疇,如今鼻咽癌在臨及科學 方面有不少進展,何教授功不可沒。他本人亦治癒過不少鼻咽癌病人。

二次大戰內地救傷扶危

何鴻超1940年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時值中日交戰,中國不少領土被日軍侵佔,像許多熱血青年一樣,何請纓赴內地投身戰地醫院服務﹔在各界熱心捐助下,終於找到一輛設備齊全的救護車, 滿載醫療物資,由他駕駛,偕義工直趨前線,他是在茅舍搭成的戰地醫院裏唯一一位合資格的醫生,負起救傷扶危工作,直至1945年戰事結束。他在戰後回港,被派荔枝角傳染病醫院工作。

1946年,何鴻超獲英國文化協會頒發獎學金負笈英國,表揚他在戰時的工作表現,其後取得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MRCP)資格,以及放射診斷學文憑(DMRD)。好學不倦的何教授其後再考取英國皇家放射科學院院士(放射診斷),及英國皇家放射學院院士(放射治療)兩專科資格。

創癌病統計資料庫防癌會

1964年,他在伊利沙伯醫院設立放射及腫瘤學研究院,添置先進儀器,培訓本地人才,並與海外研究中心聯繫,鼓勵本地人才與國際專家,攜手做臨及科學研究。他很早便以有限的人手統計癌病資料,並成立資料中心,保存及分析這些寶貴資產,資料中心電腦化後,每年公布的癌病統計資料備受重視。

何鴻超於1963年創立香港防癌會,歷任該會主席達36年,致力推廣及早察覺癌症,並資助研究。1967年,他與友人合力籌建香港首間癌病南朗醫院,一生致力放射治療及診斷工作,造福社群。

明報記者

Friday, August 12, 2005

民網建議﹕成立「公共政策研究基金」

馬嶽﹕多管齊下加強政策研究
作者為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助理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

和先進國家政體相比,香港的政策研究水平落後甚遠。要改善施政,加強政府內外的政策研究能力,是未來政制發展的關鍵議題。

現時港府主要由政務官負責政策研究,政務官一來並非以研究能力取仕,二來不少也沒有經過正式的研究訓練,正如練乙錚最近在《浮桴記》指出,一般政府研究在方 法上只是一般碩士生水平。香港民間有不少可用於政策研究的力量,包括大學、民間團體、智庫等,但這些資源和力量沒法有效地用於公共政策研究,也無法介入決策過程,加上政府壟斷大部分政策資訊,都令香港政策研究難以發展。

港府內部一直缺乏專職研究的機構。中央政策組成立以來,主職為協助政府探測民情,而非作長遠而全面的政策研究,政府應增撥資源為中央政策組增聘全職的專業研究人員,以及從學術機構借調學者或研究人員,令中央政策組集中作長遠、跨部門和全面的政策研究,加強政府的研究素質。

05年施政報告撥出2000萬資助學界作政策研究,是可喜的開始,應該將之制度化。我們建議政府成立「公共政策研究基金」,由政府先出資成立種子基金,然後鼓 勵工商界及社會各界捐助。研究申請者不應局限學術界,而應開放至容許民間團體、政黨、智庫和其他人士申請,由獨立的評審委員會決定審批撥款。

現時香港各民間智庫資源短少,而研究成果往往未能引起公眾討論,對政府政策的影響亦有限,比起先進國家以至區內新興民主地區如南韓或台灣均大為遜色。政府應參考外國經驗,例如考慮若商界捐款成立基金以作學術或研究用途,可以免稅,以鼓勵工商界捐助研究。

現時香港各大學在評核升職及聘用時,出版於國際學術期刊是最重要的標準。本地政策研究較難在國際期刊出版,往往只當作「社會服務」,令本地學者對本地政策研究望而卻步。政府應透過教資會修改大學調撥資源及審核研究的標準,確認本地政策研究可以與學術研究享有同等受評核的地位,以鼓勵本地學者作政策研究。

另一方面,立法會和政黨的研究能力亦可加強。現時立法會研究部角色較為被動,只能根據立法會及其委員會的指示作研究,而且由於立法會各黨不希望研究部的報告 帶傾向性,故其研究往往只是資料鋪陳,缺乏分析及評估。我們認為應容許立法會研究部作更具指向性的研究,例如集中衡量立法或政策的財政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外國相關法例,以及提出不同政策選擇,以供議員、政府及公眾參考。

指定部分議員津貼供政策研究

在現憲制架構下,香港的政黨沒可能執政,其政綱亦難以轉化為公共政策,故政黨缺乏誘因將資源投入政策研究,選擇將資源投放在地區工作和社會行動等對選舉有較直接效益。要加強政黨和 議員的研究能力,不能簡單增加議員津貼,因為無法保證政黨和議員不會將津貼花在齋宴蛇宴上,但可以指定部分撥款專供議員或政黨申請作政策研究之用。只要有關研究計劃的撥款過程、財政和研究報告均公開,公眾應有足夠的監察以確保公帑用得其所。

簡言之,現時香港的政策研究能力高度集中在公務員系統內,政府外許多可用以研究之力量無法用於公共政策研究上。政府要多管齊下﹕增加資源、提供誘因,以及加強學術界、政界和行政部門的人才互換(例如常規性的借調計劃),才可補現有政策研究之不足,改善施政。

【本文改寫自香港民主發展網絡7月12日發表之《培育政治人才,發展政黨政治——培育政治人才書》】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

平安鐘向4萬長者傳防騙信息

【明報專訊】近年街頭及電話騙案肆虐,不少長者、甚至年輕人都「上當」,被騙去數百至數十萬元。為免再有受害人遭騙去畢生積蓄,警方與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合作,透過互動話音回應系統將防騙信息傳達予全港4萬多名「平安鐘」使用者,希望能接觸一些平日足不出戶、甚少觀看電視或閱讀新聞的長者,揭示騙徒的行騙手法。

今年上半年警方共接獲232宗電話騙案,涉及金額725萬元。其中東九龍便錄得70宗個案,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逾1倍。不少騙徒都致電長者訛稱是其子孫,聲稱遇到意外或欠債,急需現金應急,而長者則因太擔心親人的安危而受哄騙,因此,警方希 望透過平安鐘24小時的服務,由影星薛家燕及劉浩龍擔任「護老防騙大使」,透過錄音提高長者的防騙意識,若長者有疑問,亦可聯絡協會義工及職員查詢。

警擬培訓500護老防騙大使

此外,東九龍總區防罪科亦計劃於未來半年培訓200至500名護老防騙大使,定期致電慰問及探訪長者,提醒他們避免受騙。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表示,過去9年有超過135萬個按鐘求助,部分需要召喚警方或消防員上門協助,成功拯救逾77000人次生命。他希望透過「名人效應」,能達至「護老防騙一線通」的效果。

大學配對補助金計劃

競配對補助金四大暫籌19億

【明報專訊】政府推出10億元第2輪配對補助金計劃,八大院校為競逐2.5億元配對上限,紛紛落力對外籌款。 據本報資料,暫時只有數名富商向大學作大額捐款。截至昨日,已有4所大學公布籌款成績,共籌得近19億元。不過,扣除用於香港以外及未進帳的捐款,目前只有約4億元可用作申請配對。

香港大學早前獲長實主席李嘉誠捐贈10億元,暫時領先其他院校,但由於未落實捐款用途及進帳日期,港大未正式 遞交配對申請。科大獲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及恒基李兆基分別捐贈8億及3300萬元,扣除用於南沙設立教研學院的5億元,科大已將逾3.5億元(尚有其他籌款)用作申請配對,若成功獲批,可獲配對近2億元。

籌款部分院校仍未有好消息,部分籌款困難。第2輪配對補助金計劃本月起至明年2月接受申請,院校籌得4500萬元或以下,將獲1比1的配對資助,之後每籌得2元,再獲政府資助1元。每所院校的配對上限為2.5億元,先到先得。

李兆基半億捐中大
校長考慮命名答謝

【明報專訊】巨額大學捐款接踵而來。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繼續他的「高回報投資」,以李兆基基金會名義,向中文大學捐款5000萬元。中大計劃利用捐款作獎學金和研究用途。中大校長劉遵義說,會考慮以「命名」方式答謝李兆基。

連計上月底捐款給科大的3300萬,李兆基於短短3星期內,共捐出8800予兩大學。自今年政府推出配對補助基金以來,大學爭相向富商募捐,各大學中,中大籌款額仍落後於港大及科大。

香港大學以學院冠名形式答謝長實主席李嘉誠捐款10億元引起風波。中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麥志烈,對於校方有可能以命名方式答謝李兆基,學生會會視乎校方最終的答謝方法,才決定是否反對,但指現時凡有富商捐款予大學便以命名方式答謝,此風氣不可長。

李兆基﹕投資教育回報高

「投資教育的回報率最高、最好,反而做生意賺回來的錢很易花光,我最鍾意就是回報率高的投資。」李兆基昨說,對中大的捐款有機會再「加碼」,又計劃捐款予其他書院或學院,但未有透露詳情。

劉遵義﹕部分設獎助學金

中大校長劉遵義稱,除了利用捐款申請政府配對補助金外,這筆巨款用於﹕招聘星級教授﹔成立以李兆基為名的獎學金和助學金﹔醫學、高新科技、生物及中國研究﹔下年度正式招生的法學院籌備費用。

劉表示,部分捐款會用於成立獎學金和助學金,給予在中大就讀、有經濟困難的本地和外地生。此外,劉希望這筆捐款能夠令所有有意到海外作交換生的中大生圓夢。

新一輪配對補助金於8月1日展開,劉遵義說有信心籌到4.5億元,全取補助金撥款上限的2.5億元。劉遵義說,中大經常與富商李嘉誠聯絡,但沒有提及李嘉誠會否捐款予中大。

Thursday, August 11, 2005

中大5千萬元捐款

中大獲李兆基捐款5千萬元[18:04]
2005/08/11

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捐款5千萬元予中文大學,幫助中大提升學術研究。

中大校長劉遵義表示,將用捐款於醫學、中國研究及新成立的法學院,而校方將仔細考慮如何答謝李兆基。

民網建議﹕改革地方行政

李詠怡﹕建地方政府 下放權力
作者為中大政治與行政系副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

地方政府(local government)是現代國家培訓政治人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渠道。環顧世界各地許多傑出的政治領袖,包括我國的最高領導人,都是由地區工作做起,逐漸累積從政經驗,最後成為一國元首。

政黨固然是培訓人才的重要機構,但政黨若缺乏在地方執政的途徑,便根本無從有系統地為黨員提供政治歷練的機會。很不幸地,香港政黨政治的發展,正就是面對這樣的困局。

另一方面,近年世界各地政府,均意識到要改善施政,必須改革地方行政,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靈活性和社區的協作。例如英國是近年大力推行地方行政改革的表 表者。反觀21世紀的香港特區政府,卻仍然高度中央集權。區議會雖提供了參與渠道,卻沒有實質行政權力,難以提供機會,訓練高質素的政治人才,亦難以吸引有能者參政。

制度改革、管治水平、人才培訓,三者息息相關。沒有良好的制度配合,便不能培養優秀政治人才,改善施政。擴大地方層面的參政機會,讓市民就地區內各項公共服務及其他公共事務,擁有發言、討論及參與決定的機會,是培養政治人才,改善施政的不二法門。

長遠來說,應建立地方政府制度。現有18個區議會可重新整合成約5個擁有行政和財政權的地方議會,並由特區政府下放權力予地方政府。這項改革應是《基本法》所容許的,因昔日的兩個市政局,均擁有獨立的財政和行政權,它們正是回歸後初期還存在的三層管治架構中的第二層。

就地方政府制度的具體模式,我們建議參考各國地方管治模式,尋找適合香港的制度。縱觀現時各地民主國家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中常見的包括議會—市長制(council-mayor system)、議會—經理制(council-manager system),以及間選市長—內閣制(indirectly elected mayor-cabinet system)。這幾種制度之外,還可有多種混合類型。篇幅所限,不能在本文詳細討論。政府應透過仔細研究和廣泛諮詢,改革香港的地方行政制度。

社區自治培訓政治人才

第二,特區政府應逐步下放行政權力,才能實踐地方自治和給予地區政治領袖真正的管治經驗。至於權力下放的範疇,首先考慮把昔日兩個市政局的行政權中適當的部分下放予地方,其中包括垃圾收集、發酒牌、環境建設、部分文娛康樂活動等。另外,亦可支持地方議會就一些施政範疇作試驗性的地方自治嘗試,從而找出最適合香港的制度安排。

第三,發展以鄰舍、社區及地區服務組織為基礎的基層民主,並建構協作模式,聯繫鄰舍組織(neighborhood-based organizations)和地方政府及議會,令社區可由下而上參與地方管治。發展基層民主,不但有助改善施政,建立社區精神和公民的歸屬感,更為培訓政治人才提供了最基本的場所。現時地區管治,有些機構並不能發揮基層民主的作用,例如地區委員會,名義上的功能是諮詢機構,性質和區議會重複﹔另外如分區撲滅罪行委員會等組織,其工作可交給區議會主理。更甚者,往往有批評指這類委員會的成員由政府委任,實質上只是政府對「聽話」者的獎賞。在新地方政府制度下,這類委員會應改變為跟地方政府協作的基層組織,成員由地區上的大廈法團、互委會、社區組織等推舉代表,從而體現由下而上的參與,達至社區自治,培訓政治人才的目的。

【本文改寫自香港民主發展網絡7月12日發表之《培育政治人才,發展政黨政治——培育政治人才建議書》】

「想創維港」成員:「共創我們的海港」

共建維港促城規會檢討油街規劃
規劃綱領令公眾難享海旁用地

【明報專訊】繼民間組織「想創維港」向城規會申請減低北角油街的發展密度和加入公眾用途,共建維港委員會昨日亦決定要求城市規劃委員會,重新檢討油街的規劃綱領,因綱領容許的發展模式不符合維港規劃原則,限制公眾享用海旁用地。但地產建設商會則指,維港規劃原則只適用於新規劃地點。

北角海旁的「地王」油街於1999年被放進勾地表,地產商曾多次申請勾地,但都被政府拒絕。根據規劃署為油街地皮制訂的規劃綱領,地皮現時為綜合發展用途,地產商日後可在地皮上興建逾50層高的商業樓宇,而只需在海旁建一條10米闊的海濱長廊。

建議引發委員激烈討論

由18個專業和民間團體組成的「想創維港」,要求城規會考慮把部分綜合發展用地轉為休憩用地,並限制發展高度至30至42層高,以梯級式興建。「想創維港」成員「共創我們的海港」昨向共建維港委員會海港檢討計劃小組委員會提交建議,引發委員會激烈討論。

保地產市場穩定拒修訂綱領

規劃署助理署長黃偉民回應「北角欠休憩用地」之說時承認,除了油街,北角海旁的其他地區屬於私人土地或已落實發展,檢討空間不大。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副秘書長 伍謝淑瑩則解釋,政府拒絕修訂規劃綱領,是為了保障地產市場的穩定,城規會審批油街發展時會考慮維港規劃,不一定要修改規劃綱領。

但委員普遍認為,油街一日未發展,政府仍有空間重新檢討發展模式。委員最後一致認為,油街規劃綱領未有考慮海港規劃原則,令公眾未能享用海旁用地,決定去信城規會,要求重新檢討規劃綱領。雖然地產建設商會的代表在會上贊成建議,但商會同時去信委員會,指維港規劃原則只能應用於新規劃而規模較大的海旁地點,反映商會內的立場出現分歧。

政府不回應公眾日後或添變數

「共創我們的海港」的研究顧問Ian Brownlee表示,建議雖然減少發展規模,但如政府不及早回應公眾期望,會為地皮的日後發展增添不穩定因素,減低地皮發展的吸引力。委員會主席吳永順亦認為,不修訂規劃綱領會給予地產商「虛假」的期望,對地產商不公平。

Tuesday, August 09, 2005

神託會「婦女就業支援計劃」

師奶組改衣兵團重投社會

【明報專訊】中年婦Connie身懷絕技,能一手縫製全套婚紗,可惜無用武之地,因她家中有幼兒要照顧,不能工作。不少婦女也面對這種「顧得家庭顧不了工作」的兩難,有見及此,志願機構便借出地方,讓一班失業婦女成立「師奶改衣兵團」,讓她們隨個人需要,彈性時間上班。「重出江湖」後,Connie月入雖只有數百元,但這已令她喜上眉梢﹕「可以掙錢給孫女參加興趣班,覺得自己是個有用的人,當然開心啦﹗」

月掙數百元

小學畢業的Connie,曾在縫紉學校進修,70年代她已於時裝工場替客人造晚裝、西褲,月入千元。時裝工場式微後,她亦做過改衣店和文職,3年前孫女出世後,她便賦閒在家。「要找一份工可以配合孫女上學時間、學歷要求不高的我才可以做,我曾經看報紙找車衣工,竟要中五畢業及要有證書﹗」

尋回興趣自信

志願機構神託會遇上Connie,便邀請她在沙田沙角的青年中心,試辦車衣店,上班時間彈性。首兩月,她掙了1300元。「有這些錢當然好啦﹗孫女可參加興趣班,病了又可看私家醫生。我自己也找回興趣,覺得自己有用,不用再呆在家裏。」

Connie說,現在的訂單都是數十或100元的改衣工序,但其實做衣服也難不到她,如3件頭西裝(收1000元)、裙子(300元)、婚紗(1000元)等。她不忙賣廣告﹕「香港人喜歡到深圳做衫,雖然便宜,但我們這裏卻可隨時試衫。」

神託會主任褚桂敏表示,「婦女就業支援計劃」自4月推出,每月營業額2000至3000元,扣除材料費後,有4名婦女月入300至700元。

她強調,改衣店是非牟利的,能協助婦女重投社會,又能體貼她們的家庭責任,可以紓緩婦女貧窮問題。

查詢電話﹕26478816

香港兒科基金

五成孩子誤用抗生素治傷風
八成家長誤解用途

【明報專訊】一項調查發現,本港近八成家長誤解抗生素用途,超過五成孩子曾使用抗生素醫治傷風感冒。兒科顧問醫生吳彥明指出,本港可致命的肺炎鏈球菌抗藥性非常嚴重,名列全球首5位。由於香港人濫用抗生素,造成今日細菌高抗藥性局面,有醫生指雖可使用較強抗生素對付細菌,但副作用較大,可影響兒童的肝和腎。

香港兒科基金於今年6月,就家長使用抗生素行為做調查,訪問2266名家長,發現77%家長誤以為抗生素用以治療病毒性感染疾病﹔逾兩成家長更以為孩子發燒時必須使用抗生素,其中一成家長曾主動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

調查又發現,近四成受訪家長不知道抗生素的副作用,有近三成家長在孩子病徵消失後,隨即停止抗生素療程,反映家長對使用抗生素認知不足。

鄭太兒子16個月大,她曾拒絕醫生為兒子處方抗生素,怕兒子日後會依賴藥物,亦怕抗生素會影響身體機能。鄭太最後因兒子久病未癒,而受兒科醫生建議服用抗生素,其後兒子已完全康復。有醫生建議為幼童注射疫苗預防疾病,鄭太稱,對政府免費疫苗以外的額外疫苗認識不多,但亦希望為孩子注射額外疫苗。

不完成療程可致細菌生抗藥性

香港兒科基金代表楊宗謙醫生指出,抗生素只適用於治療細菌性感染,但對兒童普遍病毒性感染如傷風等於事無補。楊稱,不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可引致細菌復發及令細菌產生抗藥性。吳彥明表示,本港醫生和家長要為細菌高抗藥性負責,醫生處方時應準備7日療程,家長則不應有「開抗生素就是好醫生」的誤解。香港兒科基 金主席陳作耘醫生說,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家長為孩子注射疫苗,可與兒科醫生商量。

Sunday, August 07, 2005

環保團體「環保觸覺」

Another new green group?

團體憂空調巴士損乘客健康[13:30]
2005/08/07

一個環保團體調查顯示,空調巴士的車廂平均溫度較政府建議低了2至3度,擔心溫差太大影響乘客健康。

「環保觸覺」於6至7月量度125輛巴士後,發現排出的熱氣因氣溫低而增加,個別死氣喉更高達160度。此外,空調雙層巴士的車廂平均溫度為23度,一成半低於21度,近三分一更與街上的溫度相差達9度。

調查又訪問千多名市民,五成認為空調巴士的車廂溫度適中,三成多嫌太低,六至七成認為要保留或增設非空調巴士。

「環保觸覺」指出,巴士改用空調後,車費增幅達兩至四成,加重市民負擔。再者,巴士與室外的溫差大可引致搭客鼻敏感、頭痛、易患傷風感冒。所以,建議冬季降低空調巴士的數目,並引入活窗設計式巴士,減少濫用空調。

香港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會

政府支援不足
家屬孤軍作戰

【明報專訊】香港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會主席陳麗麗指出,政府對的精神病患者的支援極少,本港少數為精神病人及家屬的志願機構只能依靠小量捐助「孤軍作戰」。加上港人對精神病認識不足,患者往往延誤或逃避就醫,引發更多問題。

派發舊藥副作用多更痛苦

中 大精神科學系李誠教授說,本港的精神病患者,中年患者早期得到恰當治療可於2至8周內控制病情,但一般精神病人到政府精神科診所求診時,首16周療程只獲 派舊式精神科藥物,這些藥物自60年代沿用至今,副作用較多,患者服用後會手震、流口水等,痛苦更甚於精神病,本港約6成7患者聞藥色變,半途而廢。

李指出,香港每5個人便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本港各間精神科診所資源嚴重短缺,不少需要長期住院的病人被迫提早出院,前線醫生每天需面對約40名病人,平均3至4分鐘診治1名病人,病人康復的進度自然較慢,而患者家屬亦無從了解患者情。

李 強調,家屬的支持是患者能否戰勝病魔的關鍵,但港府偏偏在這方面嚴重缺乏支援,因此,李教授與陳主席等多名志同道合之士參考美國的成功案例,成立了「香港 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會」,為精神病家庭提供課程,加深他們對精神病的了解,促使各家庭互相幫助,希望漸漸形成一股社會力量,扭轉本港精神病患者的困境。

不過,2人均感嘆港府目光短淺,未能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令少數志願機構孤軍苦戰。

宣明會致歉

加助養費不回覆當同意宣明會致歉

【明報專訊】現時全港約有8萬名有心人參加宣明會的助養計劃,每月捐款200元助養一名海外貧窮兒童,部分人士更助養超過一人。香港宣明會上月發信給捐助者,指希望他們每月多捐一成,即220元,以加強預防愛滋病等工作。

每月多20元預防愛滋病

不過,部分助養者指,若他們不回覆信件便會被當作支持,認為宣明會做法有問題。宣明會其後承認程序安排不妥,再發信向助養者致歉,待助養者回覆願意支持才會調整20元的費用。

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於上月向全港近8萬名兒童助養者發信,指愛滋病在全球肆虐,希望助養者每月多捐20元,支持宣明會增加愛滋病預防、教育及關顧工作,並會於9月起,把每月捐款額調整至220元,若助養者不願意便要於本月12日前填妥回條通知宣明會。

數十助養者投訴

助養者秦先生大感不滿,因為若沒留意信的內容或沒時間回覆,便要每月多付20元,認為宣明會做法有問題,而且加費不合理。

宣明會發言人昨回覆稱,接到數十名助養者向他們表達不滿,該會承認程序處理未完善,向助養者致歉,「可以要支持這服務的助養者先表達意願,才增收助養額」。

她說,20元除用於社區愛滋病預防外,亦會提高計劃的服務水平,包括派發蚊帳以減低瘧疾傳播等。

已發信致歉加助養費回覆作實

宣明會已於上月30日再次發信,表示尊重助養者的意願,並只會在助養者同意下,才調整每月助養額至220元,若收不到回覆,助養捐款額將維持不變。

發言人指,若助養者有任何問題,可致電2394 2394與捐助服務部聯絡。

明報記者

送贈藝術品倡設稅項優惠

送贈藝術品倡設稅項優惠

【明報專訊】香港現有1.4萬件館藏藝術品,一半來自私人收藏家送贈,另一半則由政府撥款購買。藝術館總館長朱錦鸞說,在沒有稅項優惠的前提下,香港仍有7000多件送贈館藏,反映不少私人收藏家熱愛香港,但她認為政府應提供稅項優惠,藉此增加藝術館館藏數量,才能 促進本港藝術市場的發展。

朱錦鸞舉例,外國稅例接受以藝術品交稅,故不少有錢人會購買藝術品,待它們升值後可當成錢交稅或遺產稅。香港現時只接受現金捐款可扣稅,但捐物品則不能扣稅﹔藝術館又只能接受物品捐贈,不能接受現金捐款,曾有人想捐錢給藝術館購藏也無路可循。

朱錦鸞說,現時藝術館專攻價錢較低,又具創意及藝術性的華人當代藝術品收購,但由於現時藝術館每年只得400萬元「購藏」撥款,有時遇上好的藝術品亦無錢購入。

民政事務局發言人指,現時本港並無以藝術品扣稅的政策,但早前由社會人士組成的博物館委員會曾就此提出討論,稍後將就此議題再深入探討。

環保包裝月餅

環保包裝月餅出籠
禮盒加手挽可減用膠袋

【明報專訊】四家月餅商將在今年首次推出環保包裝月餅,響應環保減少包裝廢物。環保團體「地球之友」歡迎業界決定,認為環保包裝月餅能實質減少包裝廢物,同時亦能為消費者提供另類選擇。地球之友調查顯示,有61.6%市民願意購買環保包裝月餅,但有近73%市民表示未曾聽過環保包裝月餅。

4家月餅商提交環保包裝

為減少月餅過度包裝,引致產生大量廢物的不環保問題,地球之友去年底發信給本港8間大型月餅商,呼籲推出包裝具環保概念的月餅,最後於今年有4家月餅商積極回應,包括美心、榮華及東海堂。他們向地球之 友提交環保包裝產品,供特設的評審委員會根據5大標準評核,包括「減用」、「再用」、「有利回收」、「花心思」及「填充裝」。

月餅商在包裝設計上盡顯心思,或以不織布手挽袋取代餅罐及手挽袋,或在禮盒上附加手挽,目的在於減少使用手挽袋。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指,其中一款設計,成功減少約3成包裝廢物,她指環保包裝能實質減少包裝廢物。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朱漢強則指,環保包裝佔整體成本不會太高,他引述有月餅商表示,環保包裝產品價格與傳統月餅差不多。他又指有月餅商因未知市場是否接受環保包裝,未有推出相關設計產品,但就願意減用包裝。

六成受訪者願購環保月餅

另外,地球之友在7月14至18日期間,以電話成功訪問383位市民,61.6%受訪者表示願意購買環保包裝月餅,亦有65%受訪者表示希望收到親友餽贈以環保包裝的月餅,但受訪者中有72.85%指沒有聽過環保包裝的月餅。

地球之友指,去年月餅包裝用了5840萬件物料,當中大多數為即用即棄或難以分解的塑膠物料。

Thursday, August 04, 2005

保良局設3基金

保良局撥4.7億設3基金
年撥千萬扶貧千人受惠

【明報專訊】保良局今年從儲備中撥出巨額4.7億,成立「保良局扶弱基金」、「保良局優質教育基金」及「保良局李兆忠教育基金」,作為扶貧及推動教育之用。「扶弱基金」每年會撥出1000萬協助貧苦大眾,即將接受申請,預計最少每年有1000人可受惠。

保良局主席杜偉強表示,「保良局扶弱基金」共1億元,每年撥出1000萬。保良局將與社署合作,透過基金幫助有需要的貧困人士,如領取綜援或低收入人士,計劃分為四大範疇,包括﹕醫療、日常家居﹔進修、遊學﹔保良局屬校學童額外援助﹔及突發事件。

每名申請人每個範疇只可申請一次。為善用捐款,審批程序會相當嚴格,申請人要聲明有否申請其他基金,避免與社署或其他扶貧基金重複資助,亦杜絕「專業排隊」騙援助的人。保良局發言人補充,一般一個月內可批出撥款,但緊急申請則按個別情處理。

審批嚴格杜絕騙援助

他指,保守估計,以每項批出撥款1萬元,最少也可幫助1000人,若有需要的人數超過預期,便會再增加撥款額。

為 推動優質教育而成立的1億元「優質教育基金」,亦是每年撥款1000萬,供屬校申請提升教育質素,如提升課程質素、聯校活動、師資培訓等,現已收到40份 申請待批。他強調,基金與政府推出的優質教育基金不會重疊,學校先申請政府基金,由保良局優質教育基金補足,或重新審批遭政府否決的計劃。

已批400多萬40校提升硬件

保良局獲捐款人出資設立2.7億元「保良局李兆忠基金」,供學校申請提升硬件設備,每年接受一次申請。杜偉強表示,今年已批出400多萬,供40多所學校使用,但並非平均分配,有學校獲批50萬元翻新學校設施。學校增建攀石牆或改建學校大堂等額外設施,如有需要亦可提出申請。

另外,保良局9月新學年推出「捐錢命名書本」計劃,捐款超過100元以上,便可將保良局屬校的書本命名。杜偉強表示,收到捐款後由中央購買書本,發放到有需要的屬校,既可幫助學生,而在書上留名亦十分有意義。

Tuesday, August 02, 2005

「想創維港」

「想創維港」盼減油街地皮發展密度
欠綠化地帶憂屏風效應

【明報專訊】倡議還港於民的「想創維港」成員,上周向城市規劃委 員會提出申請,要求政府把北角油街地皮的原有發展密度縮減約4成,並加入逾8000平方米的綠化空間和10米闊的海濱長廊,供市民使用。民建聯亦於本周內 發起簽名運動,支持減少發展規模,避免「屏風效應」影響區內通風。

上周申請發展密度減四成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發言人表示,不擔心申請會影響發展商勾出油街地皮,又指城規會會把申請的具體內容公開,讓發展商參考。

北角海旁的油街地皮自1999年被列入勾地表後,曾被地產商申請勾地,但最後未能成功勾出,地皮屬香港「地王」之一。由16個學術、社會和專業團體組成的「想創維港」,今年3月起多次要求政府修訂規劃大綱,規定發展商公開海旁用地和減低樓宇高度,但政府以地皮已放入勾地表為理由拒絕。

擬撥地建海濱公園作休憩用

東區區議會亦批評發展限制太寬鬆,上月底去信當局,要求重新檢討油街發展高度和地積比率,擔心發展會導致「屏風效應」,影響北角區通風,並要求政府預留足夠地方發展海濱長廊。

「想創維港」其中一個組織「共創我們的海港」上周向城規會申請,建議油街由「綜合發展區」撥出8400平方公尺作「休憩用地」,建佔地皮面積約一半的公眾海濱 公園。另組織又建議減約四成樓面面積,由12.3萬平方公尺減至6.9萬平方公尺﹔而樓宇須以梯級式興建,最高只可建42層,靠近海旁的樓宇要較矮,預留空隙讓海風吹進區內。

民建聯對建議表支持

「想創維港」召集人黎廣德認為,有關的建議不會減少政府賣地收入,反而 會因規劃改善而增加發展潛力﹔若政府漠視公眾的反對意見,社會上的阻力會減低發展商的勾地意欲。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表示,北角欠缺綠化地帶,休憩地方嚴重不足,民建聯將約見規劃署和去信城規會支持建議,並於本周內發起簽名運動。

科大校友「個人等額配對計劃」

科大獲2億配對基金

【明報專訊】新一輪等額配對計劃昨日開始接受申請,科大搶先申請配對3.5億元,獲政府配對約2億。科技大學校長朱經 武致函師生校友,呼籲積極捐款。朱經武於信中透露,該校資訊系統學1995年畢業校友黃南富承諾,向科大捐贈25萬元,成立「個人等額配對計劃」。校友捐款至「科大校友獎學基金」,黃南富即捐贈相同金額,科大亦會從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補助金撥調相同金額至獎學基金,最多可為獎學基金帶來100萬進帳。

Monday, August 01, 2005

免費派報環保問題

免費報日派百萬份釀環保問題

【明報專訊】免費報章並非真的「免費」,假如棄置處理不當,社會及生態都要付上沉重代價。民建聯上月調查訪問了1000多名市民,發現六成半受訪市民有取閱免費報章,但近半市民閱讀後便將報章丟進垃圾箱。

環保組織地球之友建議,政府應在免費報章的派發地點增設回收設施,減少紙張浪費。

現時香港3份主要的免費報章,每天派發數量接近100萬份,而每製作1公噸紙,便要砍伐17棵樹,因此免費報章的棄置必須謹慎處理,地球之友總幹事吳方笑薇強調﹕「我們並非針對免費報章,只是廢紙回收的措施必須足夠。」

三成市民閱後放回收箱

調查發現,只有三成市民會將免費報章放到回收箱。她建議,政府應在地鐵沿線及其他免費報章派發點,增加回收箱的數目,同時也應在報章封面加上標語,提醒市民 回收,避免市民「貪方便」隨意丟在垃圾箱。調查亦顯示,近四成市民願意接受一份以上的免費報章,而約八成半市民家中都有購買報紙,但有一半市民表示,不會因為報章多了而增加閱讀報章時間。

復康會建議

團體促增中年長期病患支援

【明報專訊】最近一名男子稱不想長期病患母親痛苦,而涉嫌將自己與母親綁在輪椅上一同跳海,引起社會對長期病患 者的關注。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指出,現時社區為中年長期病患者提供的支援服務不足,指出現時日間護理中心及活動中心,主要為嚴重弱智、長者、嚴重傷殘 患者提供服務,但中年長期病患及其家人亦有需要,要求政府增加服務。

香港復康會向政府建議,為中年長期病患者增設日間護理中心及活動中心,照顧他們的情緒需要,並提供醫護及社會服務支援。該會亦要求當局拓展日間康復及訓練服務予中年長期病患者,並讓他們離港後亦可領取殘疾津貼,讓內地親友分擔照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