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0, 2010

慈善法草案初步成形

我国慈善法草案初步成形 
法制办详解立法思路

2010年07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新华社苏州7月30日电(记者陈菲)国务院法制办29日至30日在苏州组织召开了中英慈善立法研讨会。记者从这次会议上获悉,我国慈善法草案已初步成形,目前的草案共分为9章,主要在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志愿服务、慈善信托、境外慈善组织在华活动的管理以及扶持与奖励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会议上,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介绍了此次立法的主要思路。

创新制度

慈善法被分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立法计划后,慈善管理、慈善实务和慈善研究领域的各界人士对于这部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专门法有着很高的期待。

郜风涛表示,要制定出一部良好的慈善法,就必须以社会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创新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新体制、新制度和新机制。关于慈善立法的制度创新,郜风涛概括为三点:一是进一步创新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体制,切实通过制定慈善法,在法律层面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和制约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制度瓶颈,使得慈善组织,尤其是社会力量发起成立的慈善组织能够在一种更加宽松、更加规范的法律环境中诞生和成长。

其次,进一步明确慈善组织应当享受的税收优惠和对慈善财产依法进行管理使用的权利保障机制。“目前,尽管所得税法规定了公益税收优惠的内容,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慈善组织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环节多、难度大、成本高,应当通过制定慈善法,形成统一、公开透明的落实机制。同时,在慈善捐赠的管理和使用方面,要通过慈善立法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行政干预慈善法律关系、损害慈善组织和捐赠人权益的问题。” 郜风涛说。

第三,则是通过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等制度设计,在慈善领域引入竞争和效益机制,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提高慈善创新水平。

厘清权界

政府在慈善事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一直是备受业界人士争论的一个问题。对此,郜风涛强调:“政府可以号召、鼓励、引导慈善,但是不能将慈善作为一种法定义务去推广。硬性摊派不是慈善,运用权力的手段搜集慈善资源,也必然会破坏慈善生态。”

他表示,慈善立法应当明确慈善的自愿性和民间性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在慈善领域中的职责权限。

“慈善的主体是民事权利主体,无论是施善者还是受善者都是如此。换言之,慈善的主体是民,而不是官。”郜风涛认为,政府可以制定慈善政策、引导慈善行为,而不能作为慈善的主体。政府可以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途径,去照顾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处境下的弱势群体和成员。然而,这完全是公共财政政策的目标,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而不是慈善。慈善立法应当以此为定位,才能厘清权力界限和法律关系,使得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根据慈善的自愿和民间的定位,我国的慈善法草案将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等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权界。明确规定政府管理慈善的权力范围、行使程序以及擅权、滥权的制约和处罚。明确慈善捐赠人、慈善组织和慈善受益人的权益以及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渠道,从制度上厘定政府权力和民众权利在慈善法律关系中的边界。

公开透明

公信力是慈善的生命。与其他组织相比,慈善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更强的公信力。丧失了公信力,慈善组织就会丧失资源、丧失力量,甚至丧失存在的价值。

“作为公益性质最高的社会组织类型,慈善组织需要对方方面面都有所交待。”郜风涛认为,面对政府、公众、媒体、捐赠者、董事会、受益人甚至志愿者,慈善组织均承载着一定程度的问责。

郜风涛说,公信对象的多元化,客观上决定了慈善组织建立公信机制的复杂性:从主体的品格、机构的使命、专业的伦理、组织的效能、资金的运用、规则的遵守、战略的企划、利益的冲突等诸多环节,都要求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

保障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必然要求进一步提升慈善的透明度。郜风涛介绍,慈善法草案将在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利益冲突规则、财产管理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以保障公开透明机制能够有效建立起来。

据悉,为了增强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慈善法草案还重点对慈善募捐活动进行了规范。基本的制度立足点是确立慈善募捐活动行政许可制度。从慈善组织申请募捐的组织条件、申请需要提供的材料、受理申请的机关和许可决定程序以及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的一些基本活动准则等进行了规范。

Thursday, July 29, 2010

綠色社區

團體促申訴專員查大浪西灣 (12:29)
關注大浪西灣環境被破壞的團體,要求申訴專員調查事件有沒有官員行政失當。

綠色社區聯同4名區議員,以及10多名關注大浪西灣事件的市民,向申訴專員呈交申訴書。他們指出,根據土地條例,佔用官地是違法行為,令人懷疑事件涉及高級官員包庇及貪污。

團體不滿地政總署沒有作出檢控,希望申訴專員展開調查,又批評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沒有追究地政總署失職。

(即時新聞)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

湄公河水壩恐令瀕危魚滅絕 (08:14)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說,湄公河上的水壩,可能導致幾種瀕危魚類滅絕。

受威脅的魚類中,包括湄公河巨型鯰魚,它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湄公河巨型鯰魚的體積龐大,重量可達300公斤,身長可至3米。

中國、老撾、泰國和柬埔寨,正計劃在湄公河上修建水利發電大壩,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

湄公河巨型鯰魚在淡水魚中,屬於非常珍貴的一種。牠倒掛的眼睛和下翻的嘴唇,使牠的外表看上去很傷心,但這倒也符合牠黯淡的前景。

由於過度捕撈和湄公河流域的發展,巨型鯰魚已經成為瀕危物種。而現在在湄公河上修建水壩,則可能使巨型鯰魚完全滅絕。

巨型鯰魚是回游魚類,牠總是回到同一個地方產卵。但是新修建的水壩,會堵住巨型鯰魚在湄公河的回游旅程,令牠不能延續後代。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發表這份報告之前,湄公河委員會今年五月,曾對湄公河下游修建水電站的規劃作過一個評估。

該評估報告亦警告說,水壩可能導致柬埔寨失去近一半的淡水魚種類和一百萬與漁業有關的工作。

湄公河委員會的一名柬埔寨委員,曾對當地一家報紙說,評估結果讓他驚慌,但是國家需要修建供應電力的水壩。

(英國廣播公司)

民間團體「創建香港」(Designing Hong Kong)

李鉞 : 如何平息鋼線灣卸泥風暴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過去兩三年,薄扶林愛琴苑居民飽受海港淨化工程鋼線灣臨時躉船轉運站光污染與噪音的困擾,附近一帶居民本以為這場惡夢隨工程完畢在半年內得以結束,但晴天霹靂,港鐵南港島線(東段)接踵上馬,意味噩夢還要延續兩三年,難怪中外居民異口同聲發出了「我們受夠了!」的怒吼!

究竟這是迫不得已的安排,還是政府政策失誤的惡果?

民間團體「創建香港」(Designing Hong Kong) 本月初發表報告,發現目前港島區政府泥政策存在嚴重問題,每天數百噸從政府工程地盤運出的泥頭,使用柴灣和鋼灣兩個卸泥碼頭時雜亂無章,對數十萬從東區到南區的沿線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南港島線工程會產生大量泥頭,港鐵公司因應政府的要求,改變原先較合理的工程設計,棄用運輸路程較短的奇力灣,改用鋼線灣轉運站處理該等泥石,令運泥車額外消耗一百多萬公升的柴油。

土石泥頭主要來自南風道隧道出口及黃竹坑站,運泥車將經過黃竹坑、香港仔、華富、華貴、薄扶林及數碼港等地,預計每天的運泥車達兩百架次之多,再加上目前渠務署海港淨化工程的運泥車,往返南風道至華富一段的運泥車將達四百架次,勢將對居民造成極大滋擾。

薄扶林一帶居民率先抗議,是因為經驗教訓使他們先知先覺,較其他地方的居民容易掌握該轉運站的負面形響。薄扶林的居民曾去信政府及港鐵公司抗議,更自動組織了多次示威行動,向政府寄出的簽名反對信達三千多封。

筆者與「創建香港」的司馬文和公共專業聯盟的朋友,經過一番深入研究後,認為只要適當應用建築設計及工程的專業知識,可以設計出「零卸泥方案」,辦法是應用「卸泥於出口最接近的地點」的設計原理,設計「堆填毋須外運泥石方案」,在南風道隧道出口附近尋找適合堆填泥石的地方。

政策失誤製造社會矛盾

南港島線(東段)的隧道由金鐘站至南風道,鑽挖隧道產生的泥石數量約為七十萬立方米,金鐘站與南風道出口各處理一半。南風道的三十五萬立方米泥石,其實可利用南風徑工地(即日後南風醫院場址)地勢低窪的特點,把泥石用於平整土地。

據資料顯示,該工地的設計雖然會填土提升地台,但顯然沒有善用地勢的特點,仍然有大量泥石要往外卸運。經實地考察及科學推算後,我們認為只要優化設計,該地段可全數容納三十五萬立方米泥石,毋須運往鋼線灣,卻可令將來醫院的建築設計更靈活,盡用地盤面積而毋須超越高度限制。

黃竹坑港鐵站是泥石的另一主要來源。經實地考察後,我們發覺將來車廠的位置座落黃竹坑舊址,基本上毋須大幅度挖泥及平整。泥石的來源,主要是由於港鐵準備把原本屬於斜坡的地盤剷平,興建面積達四十七萬方呎的商場,再在上蓋興建住宅,可能還包含不少「發水」元素。

「零卸泥方案」減少污染

其實,只要港鐵以新思維調整該地鐵站上蓋的建築設計和布局,縮小商場以至平台的規模,並順應山勢,以拾級式設計安排平台及樓宇分布,這樣土方及卸泥量便能大幅減少。事實上,政府現正根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建議修訂建築環境的規定,包括減少樓面面積豁免、限制樓宇規模以避免造成屏風樓等。

因此,未來新設計的商場、停車場、會所、空中花園、環保設施,以至整體物業的規模均須有相當的縮減。港鐵減少開山劈石,正是切合事宜的修訂。

港鐵目前的長途運輸卸泥方案,產生大量碳排放,顯然比上述「零卸泥方案」製造更多環境染和社會矛盾。更甚者,港鐵興建南港島線的資金,將會全數由公帑支付,使納稅人多花千萬元計的「冤枉錢」。

更令人詫異的是,「創建香港」的研究發現,政府「港島西區渠務工程」承建商現今在鋼線灣使用卸泥區的方式,已經違反了環境許可證的兩項規定:一、在碼頭非法安裝設備;二、違背發出許可證和進行空氣評估時的條件,容許卸泥車在地盤操作。

「創建香港」已經代表受影響的居民致函環保署長,要求向承建商發出停工通知。環保署會否因為涉嫌違規的工程是另一個政府部門,而不敢痛下執法的心?

山雨欲來風滿樓。鋼線灣卸泥風暴一觸即發,能否化戾氣為祥和,要看運輸及房屋局官員能否有足夠的智慧,和港鐵能否從善如流,廣納專家與居民的意見。

Tuesday, July 27, 2010

團體轟高鐵環評不實

不見菜園村常見物種
團體轟高鐵環評不實
【明報專訊】雖然立法會早已通過興建高鐵撥款,但針對高鐵的批評聲音仍不絕。環保團體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批評,港鐵委任顧問的高鐵環境評估報告「不盡不實」,很多在菜園村常見的物種並未記錄在案,要求環保署長取消港鐵的環境許可證。

擬一人一信 促取消港鐵環境許可

一班環保人士組成的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去年至今年4月針對港鐵《高鐵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在錦田及石崗一帶記錄在當地出沒的動物物種並分析,結果發現單在0.7平方公里的石崗菜園村,已記錄到125種蝴蝶、鳥類及蜻蜓,但港鐵環評所覆蓋的錦田、米埔外圍共16公里土地,只記錄到136種。

負責統籌是次調查的中心義工黃鳴昨在記者會上稱,對港鐵的環評感到氣憤,「一整隊人去做,且不乏專家……我們不論資源還是人手都遠不及他們,但出來的數字居然可以差不多?」

中心總監程詩灝指出,他們記錄而官方報告未有記錄的物種數量達41種,當中九成以上是政府本身也界定為「常見」的物種;他們更發現了被列入瀕危物種如白腹隼鵰,以及曾促成城規會02年否決西貢菠蘿輋興建丁屋申請的裳鳳蝶,但兩者均無列入高鐵環評中。

有份參與民間調查的香港慢慢發行動組成員蘇穎詩說,將發起一人一信,要求環保署長取消港鐵環境許可證。港鐵發言人回應稱,港鐵對環境監察有嚴格要求,並已制定應變機制,若高鐵工程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會實施緩解措施,使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達至標準。

Monday, July 26, 2010

利民會

留學女生露宿維園
捱餓怕色狼 致情緒病惡化
【明報專訊】25歲曾留學澳洲的女學生患上思覺失調,精神錯亂令她經常覺得遭家人逼害,「感覺同壞人一齊住無分別」,於是她帶同行李「搬」到維園露宿。一星期的露宿者生活不但要捱肚餓,更擔心色狼夜襲,一度令其情緒病情惡化。有調查指出,精神病與露宿生活是惡性循環,而本港有六成六成精神病露宿者並無求醫。

調查:精神病者露宿成惡性循環

今年25歲的阿詠曾是留學澳洲的大學生,18歲時證實患上思覺失調,放棄學業回港接受治療。「我食叉燒會嗅到燒肉味,飲檸檬水會覺得是蘋果汁」,阿詠說病情不但擾亂其味覺、嗅覺,更令她覺得家人要逼害自己,覺得「爸爸、媽媽同細妹3個都想害我,講句句有骨」。

思覺失調亦令阿詠不時出現精神錯亂,未能全職工作,但父母卻要她交五、六千元租金。與家人同住令她感到跟壞人同住沒分別,索性收拾行李到維園「定居」﹕「至少唔使直接面對佢。」

被維園保安員一言驚醒

阿詠開始以維園為家,曾變賣自己的衫褲換取30元買食物,亦試過4日沒東西吃。她最擔心還是黑夜來臨,「驚人搶我行李,又好擔心有色狼」,結果換來另一段活在徬徨和驚恐中的日子。最後維園一名保安員的說話,令她驚醒過來,他向阿詠感慨地說:「嘩!咩咁後生就學人露宿呀?」其後她主動聯絡社工,重新接受治療並按時服藥,現居於中途宿舍,重過有安全感的新生活。

並非每個精神病露宿者都及時得到幫助。聖雅各福群會及利民會去年9月至11月進行一項露宿者精神健康調查,受訪的218名露宿者中,一成半人曾被診斷患有精神病,但當中57.9%並無接受精神科治療,66.7%人稱沒定時服精神科藥物控制病情。

精神病露宿者逾半沒求醫

利民會總幹事馮祥添表示,精神問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易導致吸毒、犯罪行為,令他們選擇露宿;露宿者因不穩定的生活、惡劣的生活環境令他們精神問題惡化,是惡性循環。他建議政府增加外展醫療及社區服務。

Sunday, July 25, 2010

中大儲蓄互助社

中大儲蓄互助社
前社長追千萬花紅
【明報專訊】擁有逾2000名會員、逾2.8億股金的中大僱員儲蓄互助社捲入合約糾紛,其前社長黃隆稱出任互助社投資顧問期間,4個月內投資外匯及黃金為互助社賺逾3324萬元,但互助社至今仍未按聘書規定向他分發近千萬元花紅,因而告上法庭。

原為中大生化系技術員的原訴人黃隆,自2001年起出任被告香港中文大學僱員儲蓄互助社(下稱互助社)的社長,雖然他已於2008年9月退休,但仍任互助社社長並兼任首席財務主任,原訴指他因想退下火線,互助社曾公開招聘財務主任但未有申請者回應。

聘書訂明投資獲利可分花紅

董事會於是決議聘請原訴為投資顧問,任期維持一年,原訴遂於去年5月底正式辭任社長,轉任互助社的投資顧問。聘書訂明,若該年度的投資利潤超過資金的16%,黃可獲淨利潤的30%作為花紅,其中一半的花紅需於下一季度的第7天發放。黃於去年6月至9月期間向互助社提供投資意見,4個月內主要投資外匯及黃金,令互助社獲利逾3324萬元。

4個月內勁賺3000萬

原訴指按聘書計算,他在首兩季度應可獲花紅逾975萬元,互助社亦於去年10月8日向他發放一半、即487.2萬元花紅,惟兩日後互助社其中7名董事卻要求原訴暫時交還花紅,指互助社要另找核數師計算花紅金額,原訴指出於信任,6天後他交還花紅。

去年10月中起,互助社拒絕原訴提供的投資顧問服務,除了投資黃金外,亦叫停所有由原訴處理的投資項目,而合約至本年5月底屆滿,互助社仍未將該筆近千萬的花紅交予原訴。原訴曾提議雙方進行調解,但互助社的律師卻回覆指互助社認為有關聘書無效,無意調解。

擔任中大僱員儲蓄互助社義務顧問的中大副校長黃乃正昨表示,互助社與前社長黃隆簽訂合約時,他與大部分社員並不知情,社員後來知悉事件,十分不滿社方欠缺透明度,亦擔心因黃隆的巨額分紅令其他社員獲利減少,最近數月出現退社潮。

恐利益受損 近月掀退社潮

黃乃正坦言,雖然他在數年前獲邀為該社義務顧問,但社方並未告知任期長短,他不清楚自己是否仍擔任顧問一職。黃乃正指社方與黃隆簽約時沒有諮詢他,直至數月前陸續有社員向他投訴,他才知悉事件。黃批評社方給予黃隆的花紅太高:「外面的投資顧問也不會收那麼高花紅!合約又沒說明若蝕錢怎處理,很不清晰。」

加入該社逾10年、已儲蓄數萬元的中大職工翁愛明指出,黃隆獲發巨額花紅或影響社員利潤,令不少社員不滿,身邊同事最近亦退社,自己則會繼續留意事件發展,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案件編號﹕HCA1122/10】
年派6厘息 包婚喪保險
【明報專訊】據中大僱員儲蓄互助社網頁顯示,該社於1986年正式根據《儲蓄互助社法例》向政府註冊成立,供不同職級的中大僱員參加,主要提供儲蓄及貸款服務,社員須定期供款作股金,每年可獲派最高6厘利息。入社只需為中大一年或以上的合約員工,入職3個月或以上,有兩名社員見證,並認購最少一股社股(價值5元)。

早年放貸賺息 近年置業放租

截至08/09年度,該社社員達2,158人,至本年2月底股金結餘逾2.8億元,該社早年主要靠社員向社方貸款(現每名社員最高可借25萬元),賺取利息作為主要收入,但近年貸款比率大幅下降,該社轉為以投資為主要收入來源,包括於07年首次置業以2483萬元購入旺角銀城廣場一單位放租,每月賺取約10萬元租金收入。

該社前社長黃隆曾於2006年提出「為了保障社員收益,除貸款外,增加投資項目,分散風險,除定期存款外,買入高息貨幣及債券賺取利息」,故即使是金融海嘯後,該社於08/09年度純利仍達1489萬元,社員獲派息4厘。

社員最高可借25萬

作為該社社員亦有不少福利,包括嫁娶賀金、添丁賀金、住院慰問金、家屬身故慰問金、社方承擔的人壽保險等,金額由300至2.5萬元不等,社員每年獲派息之餘,亦可獲派餅卡,該社每年亦會舉辦旅行,並資助社員家屬參加。

融樂會

欣賞前對手 入蚊型機構
【明報專訊】香港有眾多社福機構,余志穩為何選中融樂會?「我很欣賞王惠芬。」王惠芬就是融樂會創辦人,2001年成立機構至今不斷「點火」——用盡所有方法求見官員,希望改變對少數族裔不公平的政策。余志穩為官時就領教過王惠芬死纏難打的威力,王笑道:「全部高官都好憎我,除余志穩。」

余志穩一直希望退休做義工但有原則:「不會加入社署撥款資助機構,以免瓜田李下。」另一考慮,是他有感幫助兒童或長者的大機構招攬義工容易,「幫少數族裔,卻不是很多人願意。」退休後一天,王惠芬主動約余志穩食早餐,大膽問:「你有興趣幫我們嗎?」兩人一拍即合。

王說:「真沒想過他爽快答應,好多退休高官都加入有名機構,我們融樂會只是個蚊型組織。」王惠芬98年當外展社工,每天中午看見一班印巴裔小學生在球場邊「猜波」卻不落場,她問豆丁原因,「原來有人告訴他們:只有中國人才可用球場。」她更目睹青年大:「阿差,幾時輪到你玩,走開。」

王又發現很多南亞青年失學在街頭無所事事,「當年只有4間學校收南亞裔學生,排晒長龍。」她決心扶南亞青年一把,欲集北斗星伙伴力量,怎料同事說:「我係中國人,我只服務中國人。」身邊社工視而不見,王惠芬卻一意孤行:「我成為同事眼中釘,覺得我多管閒事、博出位,老細後來炒了我。」

「盼更多高官 似余志穩個心助弱勢」

失業後的晚上,她在公園遇上一名南亞青年父親,在她面前跪下求援:「王小姐,請你幫我個仔戒毒。」王惠芬於是醒覺:「香港,根本沒有人幫少數族裔。」

她創辦融樂會之初沒有支薪,「別人說我有精神病,又話我係富家女有從政野心。」其實她窮到,用爛紙片自製卡片、到垃圾房執辦公桌。她每天瘋狂去信各個政府部門,04年跟教統局說:「如果再不開放學位,我會引用人權法告你們。」最終成功迫使政府修訂政策,解決南亞青年失學問題。

王惠芬要做的還有很多,余志穩的出現為她打下強心針:「希望更多高官,好似余志穩一樣個心出來幫助弱勢。」

余志穩9月加入融樂會

脫下官服為南亞裔請命
社署前署長余志穩9月加入融樂會
【明報專訊】大角嘴一幢工廠大廈,近日有個瘦削身影經常進出,穿恤衫西褲拿公事包像個「Sales」,看真點,原來是退休一年的社會福利署前署長余志穩。聸H余志穩穿過昏暗走廊推門進入的,是專門協助少數族裔機構——融樂會。脫下官紗的余志穩,9月將義務加入融樂會執行委員會,重點工作將是「掉轉槍頭」跟他的繼任官員講數,消除南亞裔居民的搵工障礙。他有感公務員會考中英文必須及格的入職門檻,會令南亞青年求職更難,遂建議政府帶頭放寬部分低技術工種的語文要求,例如即使會考中文科不及格,也可獲聘為郵差、司機、搬運工人等。

過去30年是中環常客,如今走到大角嘴,只因余志穩對少數族裔議題深感興趣。「我的曾祖父是英國人,來港做官時娶了中國籍老婆。」他的英文名是Stephen Fisher,「我唔知點解姓余,可能Fisher和魚、魚又跟余有關?」後來他到加拿大讀博士,論文研究當地華僑組織如何融合主流,結果發現開餐館的老華僑,下一代可以是醫生律師,只因兩個字:教育。

一手草擬《種族歧視條例》

1980年他回港入職政務官,至02年出任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一手草擬《種族歧視條例》,為立法工作跟不同膚色的香港人會面,深入接觸本港少數族裔。他記得有個巴基斯坦青年說:「我在香港出生成長,但香港唔係我屋企。」青年後來到巴基斯坦,以為回到真正故鄉,卻發現土地陌生荒涼。

他的腦海於是浮起少年時游走加拿大唐人街畫面:「中國青年濫藥、入幫會,都因為讀書唔成。」香港的南亞裔青年,同樣失學、失業,在灰色的社會角落吸毒、打架、犯罪,「南亞裔後代人數愈來愈多,如何令他們視香港為家?」

促政府放寬入職語文門檻

離開官場,余志穩暢所欲言分析,南亞裔青年按現行教育政策,學習兩文三語實有很大困難,「他們在家講故鄉方言,中文識聽識講唔識寫,英文要好努力學先識。」余志穩記得為官時,約6年前從巴基斯坦領事館取得數字顯示,105名參加會考青年當中,少於10人獲得14分及格成績,「多種語言是學習障礙。」

會考肥佬令求職路崎嶇,余志穩建議政府帶頭放寬公務員入職語文門檻,紓緩南亞青年失業問題:「郵差、司機、搬運等體力勞動工種,識睇識講中英文便可,沒必要將語文要求訂得太高吧?」他建議政府彈性為一些初級工種設定入職語文要求,而非一刀切式要中英文及格,以協助低下階層就業。「現時很多南亞裔青年當修路苦力、日曬雨淋,都是香港人不願做的工作。」

恐最低工資裁員 尋南亞裔開刀

余志穩又關注最低工資立法後,一旦觸發機構裁員,南亞裔會成為僱主開刀的頭號目標,求職亦有困難,希望政府能關注最弱勢,「如果有良好制度,最低工資長遠有助紓解貧困。」統計處2006年數字顯示,本港南亞裔人口達26萬,佔總人口3.8%。

明報記者 盧曼思

Thursday, July 22, 2010

家務助理總工會

4成家傭怨僱主裝監察器 (16:04)
家務助理總工會6月至4月期間,訪問65名家務助理和陪月員,4成受訪者指僱主在家中安裝監察器。

監察器主要安裝在廚房、客廳和主人房,當中超過6成表示,僱主無知會她們。部分受訪者是工作期間,包括在工人房換衫時,發現監察器。

調查亦顯示,6成受訪者認為僱主安裝監察器,是侵犯私隱,有人曾經向平機會和私隱專員公署投訴,但平機會指缺乏實質證據,終止調查。

工會促請平機會和公署詳細調查投訴個案,及改善調解方法。

(即時新聞)

Wednesday, July 21, 2010

環團批政府卸責「超廢」

環團批政府卸責
不滿邱騰華沒提解決方案
【明報專訊】大浪西灣約1公頃林地遭剷平事件揭發多日,面對公眾提出保育訴求,政府仍束手無策,環境局長邱騰華昨繼續「出口術」,表示不希望業權人「先斬後奏」,先破壞、後申請大興土木。發展局長林鄭月娥表明,政府不會以公帑收購相關土地。長春社炮轟政策局互相卸責,擔心事件向新界地主傳遞錯誤信息,以為可以先破壞後建設,會有更多具生態價值土地遭殃。

網民轟政府「超廢」

截至昨晚,facebook強烈譴責大浪西灣挖掘工程的群組已突破5萬人,不少網民批評政府向財團低頭,又有人指政府處理今次事件的態度「超廢」。由網民組成的西貢大浪西灣關注組分別於本周六、日分別舉行活動,包括周六到漁護署請願,以及周日步行前往大浪西灣,以行動要求保育這片港人至愛的後花園,至昨晚已有接近400名熱愛大自然的市民響應。

9個環保團體昨到環境局總部與邱騰華舉行半小時會議,並向邱遞交聯署信。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於會後表示,不滿局長未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亦未有表態會否透過規劃方式,管制土地不會被進一步破壞,「政府應把握機會,與發展商鬥快,如不夠快,港人的後花園就會變成私人後花園」。

林鄭:政府不收購

林鄭月娥昨出席另一場合時表示,今次事件涉及土地面積太大,以公帑收購土地不可行。該局常任秘書長周達明說,現階段才為大浪西灣制訂發展審批地區圖,土地擁有人會爭相建立「現有用途」以逃避規管,換言之會有更多土地遭破壞,令將來難以執法。

地政總署長譚贛蘭表示,會再去信業主跟進對方有否非法挖掘或佔用政府土地的事宜,並作取證的工作。至於業主鏟走樹木,譚贛蘭坦言若屬私人農地的話,便沒法律禁止。本報昨日未能接觸魯連城的發言人,未知魯氏對政府及市民要求有何回應。

Tuesday, July 20, 2010

團體報警告漁署

捉流浪狗「見血」
團體報警告漁署
【明報專訊】「放鰦佢啦,箍死佢喇……你放鬆鱓啦,佢真係流晒血喇!」漁護署職員前晚在天水圍捉狗時,未理市民勸阻,以套索緊箍兩頭唐狗,令牠們即場吐血的場面,被人即場拍下並上載至互聯網,惹來網民狂轟署方帶頭虐畜,兩個愛護動物團體今日更會到灣仔警署報案,指控漁護署知法犯法虐待狗隻。

愛護動物協會指不涉虐待

動物團體「貓狗朋友」及「動物地球」指摘漁護署「濫用職權殘暴虐狗」,指有片為證、證據確鑿,署方作為反虐畜部門公然知法犯法。然而,愛護動物協會則指捕捉流浪犬有時候或要使用適當武力,他們看過有關片段後,並不認為相關漁護署人員有虐待狗隻。

漁護署發言人解釋,兩頭唐犬被捕時欲掙脫,令下巴和嘴部有「少少擦傷」,因而發腫及流血,牠們被帶返上水狗房後經獸醫檢查,傷勢並無大礙。

一段長1分24秒的「香港政府漁護處公然虐狗致吐血。現場留下一條血痕!」短片,昨凌晨被市民上載到YouTube後,至昨晚共有3390人次觀看,並錄得391篇回應,成為昨日該網站(香港區)「最多評論短片」。

現場留血路 片段網上熱播

上載片段的「TheMythUnit」留言稱,他們在前晚9時許於天水圍銀座廣場對開,發現漁護署人員眼見兩隻唐狗已全無反抗,仍故意將套索扯緊,令狗隻不停「吐血」,並在路上遺下一條血舻。當時現場有數十人見證事件,有市民更不停大聲喝止,但漁護署人員不理會。及後有市民報警求助,警員到場後先與漁護署人員打招呼,沒向報案人錄取口供便離去。

不少市民看過片段後均批評漁護署人員捕狗手法殘暴,有人更在網上發起名為「聲討漁護署虐待狗隻」的群組,召集網民下周日到上水狗房靜坐抗議。

漁護署發言人則表示,他們是在7月17日傍晚收到投訴,指天水圍嘉湖銀座一期的餐廳對開,有兩隻懷疑流浪犬走來走去及打架,擔心令市民受傷,故翌日晚上派員前往捉狗。他們以「套索」捕捉流浪狗的方法已沿用逾十年,多在人煙稠密的地方使用,並不會將流浪狗箍至窒息。

漁署﹕套索沿用多年 不致窒息

捕獲兩頭唐狗均屬成年,但並無晶片,署方昨日接獲電話,有人聲稱是狗主欲領回兩狗,但該市民至傍晚仍未露面。署方指狗主如沒遵照法例為狗隻領取牌照植入晶片,可被罰款1萬元。

西貢大浪灣關注組

大浪西灣續挖地 政府發信禁建屋
邱騰華率多部門巡視
【明報專訊】港人至愛的「後花園」大浪西灣,部分土地被剷平,政府連日束手無策,環境局長邱騰華昨日率領多個部門人員巡視土地的破壞狀,其後政府發聲明表示,挖掘工程位於私人土地,根據地契規定不能建屋,西貢地政處已向土地擁有人發信,提醒不要在農地上構建任何建築物,在屋地上進行重建工程,亦必須先取得批准。

地主﹕建公眾水池 非商業用途

至目前為止,西貢地政處未收到任何有關在農地上建屋,或在屋地上重建的申請。該農地的業主是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其發言人昨重申,大浪西灣項目用作有機耕種及設置供公眾使用的水池,並非作商業用途,工程會繼續。

大浪西灣近海灘的約1公頃林地進行挖掘工程,激起民憤,有人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起群組強烈譴責工程,響應人數在短短4日增至3.4萬人,群組昨晚首次開會,逾30多名保育團體代表、學生及市民參加,並成立了西貢大浪灣關注組,初步決定本周六到漁護署總部請願,要求政府介入阻止工程,並要求土地擁有人復修土地。長春社、綠色力量等多個環保團體今日中午會向環境局長邱騰華遞交請願信。

Facebook 逾3萬人譴責 環團擬請願

多名立法會議員昨表明跟進事件,立法會打擊非法棄置廢物小組委員會本月28日開會,委員會主席李永達表明會新增議程討論大浪西灣事件。公民黨陳淑莊已去信要求召開發展及環境事務委員會聯合會議。

記者昨到大浪西灣工地觀察,整個地盤有數個足球場般大,共有3輛挖泥車及1輛運輸草皮的工程車正動工,地盤中央已挖了兩個各有足球場大小的水池。

西灣村村長黎恩表示,過去一年透過地產公司與Vision Values Holdings Limited主席魯連城商討買賣條件,他指該地由20多戶村民擁有,最終以呎價約75元,即共2000萬至3000萬元成交。

村長﹕地盤兩邊建高球場泳池

他表示,曾與地產公司開4至5次會,對方以口頭承諾,不會在該地建豪宅、會所及丁屋,只會把該地的6至7間約400方呎、一層高的「祖屋」復修或重建,作私人度假屋或居所。地盤兩邊分別興建高爾夫球場及泳池,最近地產公司提出會考慮建直升機坪。

另外,他又披露漁護署早前已就地盤內較有價值的十多棵樹加上記號,禁止砍伐,其餘樹木若影響工程的話,可移除但要補種。

未納《地區圖》 違例發展難執法

規劃署發言人表示,大浪西灣有關地盤無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或《發展審批地區圖》等法定圖則,署方無權規管該地的違例發展。現時本港有64個地區只受《分區大綱圖》規管,並無設《地區圖》,例如南丫島、長洲、東北大嶼山等鄉郊地區,即使有違例發展,署方亦無法執法,只能以地契或《建築物條例》規管。

至於當局何時會為鄉郊擬備《地區圖》,發言人指規劃署會根據有關地區的保育價值、所受發展壓力等,檢討擬備法定圖則的優先次序和進度。

Sunday, July 18, 2010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大學生上山下海學保育
基金贊助 打造大專版《國家地理》
【明報專訊】保育大自然似是人人懂得的口號,但親身參與才有說服力。海洋公園保育基金(OPCF)年度「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今年贊助27名保育熱血大學生,變身野外生物考察隊成員,到荒山野嶺及深海汪洋探I,把經驗帶回石屎森林香港,教育同儕保育大自然。基金預計吸納更多大學生,以多媒體記錄生態,打造大專版《國家地理雜誌》。

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每年由海洋公園捐助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營運,用約500萬港元資助亞洲地區約30項野外保育工作,由鄰近的內地大熊貓、遠至保育斯里蘭卡的海。

27學生菲律賓印度內地考察

OPCF副總監吳守堅說,基金自1993年成立以來,發現需要新血加入保育行列,遂於2005年開展「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計劃至今共資助111名大學生上深山、下汪洋。

今年OPCF選取四大院校共27名精英學生,他們來自生物、化學等學系,每人獲基金支持約1.5萬元到野外隨科學家考察兩星期,學生分別兩人一隊,往菲律賓、印度、中國大陸等地了解保育工作。

餵飼印度恆河鱷

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系三年級生劉特銓和麥智鋒,2月到印度昌巴爾河參加保育印度國家級恆河鱷項目。劉和麥於Madras鱷魚保育中心負責監察水質、餵飼鱷魚等。本身喜歡兩棲動物的劉特銓說﹕「鱷魚很厲害的,牠們於恐龍時期已存在,即使近親繁殖也沒問題,不過07、08年兩次大量死亡,令恆河鱷數量急降,見到恆河鱷被印度人的捕魚網纏嘴巴,感到無奈。」快將畢業的劉希望深造後投身保育行列,在野外做生物科研。

青蛙大如 野地徒手捉

另外,中大生物系三年級生黃智健今次往浙江省保育安吉小鯢和秉螈,同時也研究青蛙品種。黃說,浙江居民不大了解安吉小鯢,以為牠們是壁虎,隨意拍死牠們,其實安吉小鯢屬兩棲類生物,是娃娃魚同類,現時存在的範圍約佔一個足球場,是極罕有品種。

最難忘的經驗是在野地捕捉青蛙帶回實驗室觀察,體型如大般的青蛙突然「走佬」,黃智健說﹕「我們4人在車上,除了司機外,3人一齊捕蛙,又急又好笑,最後由我徒手捉住牠,全程有青蛙心跳聲共鳴。」

明報記者 彭美芳

香港手語文化聯盟

聾人機構統一港鐵站手語
【明報專訊】有沒有想過港鐵各站名的手語是怎樣的?別以為聾人使用的手語都一致,單是「屯門」的手語便有9種。多個聾人機構有見及此,推出「港鐵手語站名推廣計劃」,自製光碟示範每個站名的「官方語言」,統一手語溝通之餘,方便海外聾人來港旅遊。

香港手語文化聯盟由9個聾人機構如香港聾人會和聾之友等組成,聯盟成員王繼鋒表示,聾人之間使用的手語因應成長背景而異,特殊學校教授的只是口語,並非手語,因此一直未有統一的手語,尤其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港鐵站名。港鐵是全港最大的公共交通樞紐,王繼鋒希望透過統一站名的手語,減少聾人溝通誤會。

港鐵拒資助計劃

王繼鋒曾於2月向港鐵提出手語站名推廣計劃,希望港鐵斥資3萬元製作500隻光碟和小冊子,並提供人手於光碟中示範「官方語言」,支持手語推廣。港鐵車務經理回覆表示,站名是由政府所定,統一手語用法並非他們的責任。王遂與其他機構代表自資逾5000元製作300隻光碟,以「簡單」為原則,制定9條港鐵線路站名的手語,聯盟下一步將向政府提交光碟,希望獲政府支持計劃。

中國貧困人口30年減少逾2億

中國貧困人口減少逾2億 (19:06)
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表示,中國農村貧困人口30年來減少超過2億,但未來消除貧困的工作相當艱巨。

中新社報道,他在昆明開幕的亞洲政黨扶貧專題會議上表示,根據中國政府的扶貧標準,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5億下降到2009年的3597萬,佔農村居民總人口的比重從30.7%下降到3.6%。

回良玉表示,1978年到200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226美元提高到3700美元,城鄉居民年收入增長7%左右。中國以佔世界6%的淡水資源和9%的耕地,解決了佔世界20%人口的吃飯問題。

他指出,除發展經濟外,中國還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開發式扶貧方針,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發展能力;推動社會參與扶貧開發事業,形成減貧的強大合力;堅持國際合作,擴大減貧經驗交流共享,支持亞洲和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中國已經明確提出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目標。」回良玉說,雖然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減貧事業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還不高,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相當突出,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程度較深、致貧因素很多,消除貧困的任務仍相當艱巨。

(中央社)

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

本地有機西瓜節今舉行 (19:30)
「本地有機西瓜節」今日在屯門農墟舉行,超過20位本地農友展示和銷售他們栽種的有機西瓜和其他優質蔬果。

有機西瓜節由漁護署及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合辦,旨在支持本地有機耕作。

漁護署向農友提供技術支援及農場指導,讓他們試種兩個有機小西瓜新品種「超甜黑美人168」及「紅妃」,預計今夏約有8,000個有機西瓜供應市場。農友亦在農墟售賣其他新鮮有機蔬果,包括葉菜、網紋瓜、瓜類、豆類和時令水果等。

錯過了今日活動的市民仍有機會選購小西瓜和有機蔬果,屯門農墟逢星期六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在屯門青山公路2號國際十字路會(黃金海岸1期對面)舉行。該農墟自去年11月成立,已成為區內市民購買有機蔬果的熱點。

菜聯社在大埔設立的有機農墟亦有售賣小西瓜,大埔農墟位於大埔太和路(消防局側),逢星期日早上9時至下午5時開放。

(即時新聞)

Tuesday, July 13, 2010

香港義工廣東開農莊扶貧

香港義工廣東開農莊扶貧 (18:27)
香港義工陳海明7年前到廣東懷集,與村民合伙辦扶貧開發農莊,搞環保生態養殖,令農民收入增加。

懷集縣有「中國燕都」的美譽,是廣東農業大縣之一。今年60多歲的陳海明在香港一直從事國際義工工作,2005年他到懷集縣詩洞鎮開展義務推廣環保鴨稻種植項目後,去年他又採取「農莊+村委會+貧困戶」的模式,在雙龍村創辦了綜合養殖農莊,總投資45萬元。其中,當地掛單位扶持資金10萬元,貧困戶籌措3.8萬元,陳海明等支助26萬元,雙龍村委會以土地入股。

據了解,農莊佔地面積200多畝,主要養殖貴妃雞、本地土雞和肉鴨,並引種有機黑皮花生、有機白花油茶和晚秋黃梨優質新品種,還發展了養魚、種植禾筍水稻等。

「放著香港大城市的福不享,到山區幫助貧困戶,我們感激他。」在農莊務工的貧困戶老梁這樣評價陳海明。

山裏基礎設施落後,信息也比較閉塞。陳海明告訴記者,他希望把自己身上的一些觀念、一些試驗帶到這裏,改變人們的一些傳統觀念。

陳海明說,目前山區農村的農業都是被動農業,不是主動農業。他認為,主動農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生產生態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做好環保生態牌,能取得更大農業效益。

山裏農民家庭經濟落後、貧困,觀念上更落後。陳海明稱,農民耕種都使用化肥農藥,很少利用農家肥,其實在農村農家肥隨處都有。他要引導農民使用安全環保生態的種養方式、方法,生產優質安全的高價值農產品。

村裏人說,起初不理解香港人的做法,現在開始接受了。陳海明感慨,改變村民們的思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農莊,陳海明引進飼養優質貴妃雞和本地土雞,並把在其農莊飼養的雞稱作「開心雞」。山上引種了有機黑皮花生、有機白花油茶和晚秋黃梨等優質新品種。山下的魚塘放養肉鴨,水田不用噴施農藥,推廣使用太陽能除蟲瑩光燈和放養肉鴨除草除蟲,引導當地農民科學積肥用肥,利用農村的豬牛糞和稻草樹葉等材料,經發酵廣積農家有機肥料並推廣應用。  

實實在在的利益,讓村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雙龍村8戶貧困戶,平均每人月工資700多元。預計農莊年純收入30多萬元,農戶紛紛提出與農莊合作養殖。村民表示,在農莊的帶動下,全村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900元,貧困戶實現當年脫貧目標。

(中新社)

Monday, July 12, 2010

北京斥資億元購社會服務

北京斥資億元購社會服務 (19:35)
今年,北京市政府將出資上億元人民幣,購買約300個社會組織的公益服務項目。

北京副市長丁向陽表示,此舉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同時也能填補政府公共福利服務的不足。

遴選的300項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項目,涉及扶貧救助、扶老助殘、醫療衛生、文體科普、婦幼保護、服務三農、法律援助、支教助學、生態環境、促進就業共十大類民生領域。

目前,北京市登記社會組織共6953個,從業人員11.6萬人,年度公益活動支出10.4億元,受益人達2055萬人次。

據悉,北京市政府將邀請專家對社會組織申報項目進行調查研究。

(新華社)

「自主生活運動」

紅 Cult:菜園村革命生活 
齊耕田做 麪包

2010年07月08日

菜園村大限將至,今年 10月就得搬村,新菜園村可能是香港第一條生態村,因為一場可能影響深遠的「自主生活運動」已經醞釀多時。「菜園村生活館」提出的革命是耕一塊有機田和做出好味又健康環保的麪包的生態革命,「我們不是一個只懂聲嘶力竭的憤青!」

記者:馮敏兒
攝影:梁細權、馮敏兒、曾德平


在生活裏搞社運

在革命已經壽終正寢的時代,一場本土「生活自主運動」才是新生活的「政改真方案」,在那兒政治就是食飯和如廁。「菜園村生活館」前身是一個養豬場,一群當日義助菜園村反高鐵的年輕人,利用村民的剩餘物資和借出的土地,把荒田變成肥田,建造了一所新生活價值的實驗場。被戲稱為「菜園村生活館館長」的 Jenny李俊妮笑言:「我們不是一個只懂聲嘶力竭的憤青!」熱心參與的理大設計系講師曾德平:「我們是在生活裏做社會運動,因為政府現在是斷絕了我們自給自足的循環。」

衝擊立法會,只為抱不平,但政治鬥爭,甚麼議員,從來不是他們那杯茶。當日教政府非常頭痛、政客出醜的 80後,今天投身的是勞動,心手合一思考城市與鄉村的關係。 Jenny承認了自己作為城市人的無知,「改變世界就要改變自己,學習耕作是切入點,土地不一定用來搞地產,自種菜讓人進可攻退可守,更可反攻城市!城市是一個連食物都不能自主,生活總被分割的地方!現在我們集合了那麼多人,是大好機會。」

後現代上山下鄉

與蛇共舞,齊拔野草,無畏惡臭的魚肥,更樂見很多蟲蟲為有機耕作「服務」,這些都是被戲稱為「生活館總監」的袁易天教出來的品性。在袁易天不在的時候,文化研究講師周思中頂上,指導工作坊成員落田和做麪包,但其實他只學了一個多月的做麪包。有機耕種也是 3月底才跟袁易天學的,「我們老師是一個好像無所不識的神秘人,他久不久搓一塊粉,就把我們全部人都迷倒了!」之後每個人都發現原來自己都可以做出比市場靚十倍的麪包,種出最環保健康的有機菜。袁易天是一個對有機耕作和生態環保技術都有深刻認識的人:「反高鐵令我確定問題的根源是體制,我們是被分隔的,根據現有系統,我們注定失敗,直至我看見保護菜園村的群眾和網絡,現在就讓我們開始一個夢想吧!」

牛屎包對抗空虛包

Jenny:「菜好靚,但問題是不懂煮……我們想做私房菜,你有了這些咁新鮮的菜,你亂煮會對不起那些菜,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去找書、嘗試,發現很多東西其實可以自己做。耕種是第一步,引伸到做自己 handmade的麪包,連 pasta都自己做,就發現以前食的麪包是垃圾。」是嗎阿 Ger?「是啊!好難食呀,是空麪包虛麪包。我們現在不要空虛麪包,要實在咬口的『潮』麪包!」他們戲稱這裏是牛屎包工作坊,因為做出來的包總是千奇百怪得似足牛屎,好玩得來有時硬得足以「掟死狗」!「久而久之我們就發現很多事是應該自己來做……你突然間好想做一些事,好想做 pasta意大利麪,好想做醬,慢慢發現生活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時候,你繼續生活下去的力量又大了很多。不同的人去做自己的果醬,例如蘋果薑果 jam,用田裏有的九層塔去做香料汁配意大利粉、有鹹有甜的番茄醬,幾乎已經包攬了生活所需。早前我們又去學做肥皂、潤唇膏,曾德平又學做清潔用品,你想想,我們是不是可以放棄香港政府?哈哈哈!」 Jenny說。

潮農的快樂抗爭

「史上最靚的麪包將會面世喇!新生活萬歲!快樂抗爭,新生活萬歲!」口號喊得最響的阿 Ger:「我要立志做一個『潮農』,這件衫可以防蚊,雖然它是 see-through,但無蚊咬我。你看日本都有些辣妹去耕田,她們將農耕年輕化,我覺得這條橋有得諗!」曾德平更發現工作坊有不少型仔型女,「我們要將生活館的經驗寫一本書,正構思有甚麼要放進去……哈,就加一個耕作服裝版!」阿 Ger說:「你知道快樂抗爭是甚麼一回事?其實我們在這裏就做着快樂抗爭,用自己的生活實踐,令自己生活得開心點,我認為是最根本的。」例如那個「污水處理廠」:「我們這裏掘了兩個洞,一個用來淨化污水,洗碗水會先流入這兒,讓泥土淨化一下才流出大海。我們在上面放了些石板,讓細箘可以依附,也來幫手淨化。另一個洞用來儲存屎尿,經過壓縮後便可以用來堆肥。」

本周日:跳蚤市場 + 音樂會

7月11日本周日,菜園村生活館將舉行「菜園新生活.跳蚤市場+音樂會」。村民和外來年輕人到時會搬來各式舊珍藏、新創作擺地攤,未知林一峰上次捐出的舊衫賣完沒有?不過阿 June以生活館有機出品做出來的蘋果薑味、南瓜橙皮、九層塔腰果果醬將會以籌款價出售,每瓶$100。還有曾德平的果皮清潔劑,甚至出爐麪包、有機菜沙律,到時菜園村村民例牌糕點小菜全程恭候。

當天還有逢星期日舉辦的「石崗菜園村導賞團」(3:00pm-5:30pm),每位$40,路線:錦上路蓮花地村→嘉道理豬場→白橋村農舍→露天貨倉地帶廢車場→石崗軍營→菜園村→石崗菜站(中途有茶點招待)。

團體不滿海洋公園引入白鯨

養殖白鯨短命 環團反對海洋公園引入
【明報專訊】海洋公園正計劃在新建的「冰極天地」引入白鯨,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指出,按外地經驗,人工養殖白鯨的壽命不過20歲,只及野生白鯨的一半,即使屬世界級的台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先後引入10條白鯨,已有6條死亡。他要求海洋公園擱置引入白鯨、海象等極地野生動物。

不適應水溫 台灣10條死6條

洪家耀指出,野生白鯨居於水溫接近0℃的水域,但人工水池水溫根本不可能降至0℃水平,即使世界級的台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也只能把水溫降至16℃左右。他說,野外白鯨壽命一般可達40至50歲,人工養殖一般不過20歲;美國等多個國家曾嘗試人工養殖,但繁殖成功率和存活率相當低,溫哥華人工繁殖出生的白鯨更在一歲多便夭折。

洪家耀續稱,台灣自2002年開始兩次引入共10條白鯨,其中6條死亡,兩條更在到達台灣不久即死亡。此外捕捉白鯨或海豚手法殘忍,從捕獲後保存至運送到目的地(尤其是到熱帶地區),鯨豚其間很容易喪命。

洪家耀批評海洋公園引入白鯨等生物的做法,與全球水族館的趨勢背道而馳,像歐洲多間水族館因為不再引入海豚而要關閉;墨西哥曾因在所羅門群島捕海豚回國,引來廣泛批評,政府最終承諾不再入口海豚,「現在國際的趨勢是用虛擬現實或3D技術,毋須有實物都可以展現海豚」。他要求海洋公園擱置引入白鯨、海象等極地野生動物,並承諾永久不再捕捉野生海豚回園,並逐步停止園內海豚的「馬戲團式」表演。

海洋公園發言人表示,引進新物種時必先尋求透過其他機構,包括拯救、繁殖借用協議、動物交換甚至購買的途徑,在野外收集一般屬最後考慮,大前提是必須經獨立科學研究證明在該區族群中移除有限數目動物後,仍可維持其可持續性。

Friday, July 09, 2010

咖啡店綠色聯盟

環保署6咖啡店建綠色聯盟 (14:23)
環保署與6間連鎖咖啡店,將於11日成立綠色咖啡聯盟,以支持減廢行動和鼓勵市民善用資源。

環保署聯同本港六間大型連鎖咖啡店:包括agns b. Cafe L.P.G.、Caffe HABITU、香港麥當勞McCafe、Pacific Coffee、Pret A Manger和香港星巴克咖啡,成立綠色咖啡聯盟,以支持減廢行動及鼓勵市民善用資源。

綠色咖啡聯盟成立儀式將於星期日(7月11日)下午舉行,環保署會由助理署長鄧智良代表出席。

是次活動是繼五月「少棄置‧多珍惜」減廢大行動啟動禮後的頭炮項目,參與聯盟的六間連鎖咖啡店會在顧客消費時,提醒他們減少浪費,不要拿取非必要的即棄餐具,又會提供在咖啡店內其他綠色消費貼士,積極鼓勵市民從生活不同層面手減廢,支持綠色生活。

(即時新聞)

Wednesday, July 07, 2010

香港社企行

香港社企行 by pidank
http://pidank.blogbus.com/logs/67545104.html


  • 香港社企行(上)真知灼见

    • 2010-06-30

      本月带10家深圳的NGO一行人参观了三家香港社会企业。行程之后,同伴们分享了各自的感受。最大的感受,一是在“黑暗中对话”里让人耳目一新的体验,二是对社会企业经营理念更深刻的认识。


      黑暗中对话


      “黑暗中对话”(Dialogue in the Dark, DiD)是一个起源自德国的社会企业,至今已扩展至全球各地。’DiD’这个短语,如今既代表一种极具启发性的体验,通过创造黑暗环境,让公众与视障人士能相遇相知,彼此了解;又代表一家成功的全球特许经营社会企业,为逾6000视障人士提供体面工作,以创新的经营模式与人本的核心竞争力而独具魅力;还代表一场致力于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创新运动。


      这些信息,都在富创意的黑暗活动中传递给我们的同伴。在没有光、只能通过声音沟通的环境里完成过桥、乘船、过马路、打电话、购买饮品等任务,对我们而言是陌生,是困难,甚至是恐惧;富有经验的向导——几位视障的朋友,当然,在黑暗里他们与我们一样——引导我们完成这一切,带我们聆听,帮我们克服,让我们安 心,我们像依赖最信任的人那样依赖他们;在走出黑暗之后,我们的“对话”远远没有结束,DiD的执行总裁张瑞霖先生与我们分享了黑暗中的领悟。


      在黑暗中,每个人有不同的即时感受。走出黑暗后,当我们反思这趟体验,同伴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几点——张瑞霖说,这些正是DiD存在的目的。


      首先我们的直觉是“感恩”。在那个陌生环境中,对向导的依赖和感激是无以言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都会遭遇难以应付的局面,这时有人帮你一把,不论他是谁,我们都会感激。


      而后我们思考“变故”。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这75分钟就仿佛经历了人生的一种未知,我们从未想象过没有光,只能聆听、触摸和想象的世界,在这里,这一切变成现实,但是最后我们发现并不需要绝望,我们的向导就是应对生活变故的巨人。


      继而我们开始换位思考“他者”。有一些人离主流的世界很远,他们只是与大多数人有些“不一样”,但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都有优点和缺点,方便和不 便。走进他们的世界让我们比平日更强烈地认识“人的尊严”,我们中的许多人平时不可避免地为视障人士感到不幸与遗憾,这是主流价值观引导所致,但DiD让我们找到改变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由,他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他者的世界应保持尊重。


      最后,“社会企业”。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说明:社会企业不是一个神话般的东西。它能够通过盈利来维持生存,是因为它创造了价值,我们每天都在交换价 值;它依赖完善的运营管理,但无论营利与非营利机构,都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它由改变社会苦难与不公的使命感推动,由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打理,而这个 社会的进步一向都寄望于高瞻远瞩的实干家。张瑞霖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社会创业者。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现在是爱创家(Ashoka)中华区代表,并在香港创立DiD,他与我们分享他用商业智慧运营DiD的 立场:首先它是通过资本的运作来达致目标;其次它依赖人才;最后,它不同于慈善自上而下的给予,它是通过自身的事业改变社会观念。这一切都要求社会企业与 主流的合作,不论是吸引资本、招揽人才还是维持事业,社会企业的价值惟有通过直面社会、进入主流才能体现。创造神话、打造自己的王国,都不是社会企业的题 中之义。其间张瑞霖先生的一句话让同伴们印象深刻:我们是创造价值,不是贩卖同情。


      虽然社会企业不是神话,但也绝不简单。对上午的全新体验还意犹未尽的我们,下午更像是进入了现实世界,进入到社会创业的细枝末节中。

      香港社企行(下)三头六臂

      http://pidank.blogbus.com/logs/67805396.html


  • 明途与平安钟


    这一天参观学习的主题为“走近香港社会企业”,同伴们都从近距离的体验、交流和讨论中获得了新的社企资讯。有的同伴对从NGO转为社企跃跃欲试——在上周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中,就又看到三家机构的身影;但是深入的讨论也带来另一面的效果,有的同伴明白了运营社企并不是自己的长处,或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认识到国内大环境的局限,因此与社企“走远”了。这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下午我们分别与明途联系有限公司的杨建霞女士和长者安居服务协会的马锦华先生交流。明途联系有限公司通过经营便利店、复康用品专卖店等服务,致力于为精神复 康人士创造就业机会,所得盈利全部投放于企业的发展。由于没有到商店里参观,我们不能获得“弱势社群提供服务”的直观印象,在明途的经历更像是参观一家成 功的零售企业,这家企业成熟、专业、高效,以“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为营运基础,管理得当,服务创新,去年营业收入三千万。这么看来,运营香港第二大 的社企也并非什么“神话”,似乎有经营背景的人按市场规律去操作就行了。然而当明途的总经理杨建霞女士向我们介绍他们在员工身上的投入时,明途不但展现出 其巨大社会价值,也传达了运营社企与传统企业的巨大不同。87%的 明途员工是精神复康者,公司给他们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度身设计的轮班制度、工作培训和全面的关怀。在明途及其母机构香港心理卫生会的努力下,员工们工作 得力,无论是工作技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个人内心的发展都获得了明显的满足及进步。“你们是怎么做到盈利的?”“你们是怎么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你们 是怎么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同伴们的疑惑也正道出运营社企最大的压力:在生存压力之上,还要经受它最根本存在目的的拷问,在做生意时绝不能牺牲原则、以目标群体的利益换取生存的空间,才是社企比普通企业“难搞”的原因。


    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的创始人于黎一直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明途的经营模式让她深受启发。于黎总结了三点:第一,做社会企业要选对行,找到自己 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第二,社企的发展需要调动各方资源,例如融资渠道、营商环境、有远见和经验的人才。由于社企需要同时达到盈利及社会目的,因此 无论是商界专才或其它资源都应是广泛的,明途积极结合官、商、民三方面的资源,联系各方商机,是其成功的基础;第三,开办社企并非易事,有大量失败的例 子,只有小数成功的经验。于黎说,她已经做好坚持的准备。


    长者安居服务协会目前是香港最大、盈收最佳的社会企业。协会以“一线通平安钟服务”及“耆安铃”长者热线服务为基础,因应长者需要开拓面向长者的服务,全面回应长者在生活上的各项需要。一向以来香港政府在社区支援长者的服务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而运营至今已超过16年 的长者安居服务协会则找到了一条“整合资源”的解决之道。从协会总干事马锦华先生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平安钟”最基本的服务只是将一些现有的紧急求助服务 整合起来,如警务、消防、医院、电讯、电力、房屋、社区等,但“它所建立的不单单是一个紧急救援的通讯网络,而更重要的,是透过平安钟服务所建设起来一个 为长者服务的新社区网络。”(香港城市大学阮耀启)即由一个服务平台,编织起一个“关怀网络”。这是一个社企不断融入社会主流的过程,同时也最充分地证明 社会企业只有与整个社会连在一起,才可以达到最好的发展。对平安钟而言,所有在社区为老人提供服务的组织都是它的合作伙伴,通过搭建服务网络,“经济与社 会社会资源得以重新整合,并能有效达到社会价值创造。” (香港城大阮耀启)这么看来,香港最大的社企也并非“神话”,它只是把中介的角色做到最好,把服务做到最全最细,把社区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


    这无疑让人看到社区背后蕴含的能量,但事后的讨论中同伴们纷纷将“完善的香港社区服务”列为平安钟成功的原因之一。温馨社工服务社的方芳说,平安钟是一项非 常好的创新,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的成功关键是和各方面资源的良好联动。但是目前在大陆,这一点非常困难,医院、救护车、110、街道……都无法联动。社区平台的搭建,固然需要这些社区力量,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介入,或有大型通讯运营商的强力配合,在大陆恐怕很难实施下去。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深入了社企运营的多个条件,分析社会环境及自己的动力与实力,有人受到鼓舞,有人感到疑惑。


    其实,下午参观的两家社企是截然不同的模式的代表。明途的员工是它所关怀的目标群体;平安钟的顾客才是它所关怀的目标群体。明途在现存市场中将弱势群体引入 到工作流程,凭借具备商业竞争力的方式营运企业,为被边缘化的员工提供进入主流的机会;平安钟将现存的服务和社会资源联结,用优秀的平台服务于弱势群体, 为被边缘化的消费者创造一个主流市场。


    但它们也有太多的相同之处,负责任的社会使命,创始人的激情,坚持不懈的毅力,与社会主流融合进而改变社会主流价值的进路,调动资源的强大能力,都是让我们的同伴难忘的东西。


    鸣谢:方芳,于黎,颜家睦


    香港社企行(上)真知灼见

    http://pidank.blogbus.com/logs/67545104.html

Monday, July 05, 2010

記協指摘政府控制傳媒

記協指摘政府
借吹風控制傳媒
【明報專訊】記協最新一期《香港言論自由年報》指出,政府對不同聲音的包容度愈來愈低,如早前沒收民主女神像,以及警方今年1月處理反高鐵示威時,向示威者使用胡椒噴霧及拘捕和平集會的示威者等,便是十分嚴重的衝突事件。記協指出,在今年3至5月間,政府共召開22次公開記者會,不具名的「吹風會」多達12次,認為政府不提高資訊的透明度,令人擔心政府把資訊當作令傳媒「聽話」的工具。

政府:尊重和平集會表達意見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是亞洲區內最自由地區之一,現時有40多份日報和600多份期刊,亦有不少國際通訊社等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辦事處。發言人稱,警方一向尊重市民和平集會及發表意見權利,警方亦有責任確保公眾安全和維持治安。

發表年報指中央對港影響漸大

記協昨日發表題為〈唸起緊箍咒 香港言論自由受壓〉的年報,臚列多項香港言論自由受威脅的事件,例如政府2008年把內地異見人士周勇軍交予中央政府後,今年1月周被指涉及商業詐騙罪,被判入獄9年一事,反映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影響漸大,政府亦趨向聽從中央意見。

即使是最近的政改方案爭議,記協指最終由中聯辦官員和民主黨領導層決定,反映中央政府對香港於2012年後政制發展的影響定必日漸加強。

3個月22次記者會12次吹風

另一方面,麥燕庭擔心政府把資訊當作令傳媒「聽話」的工具。她指出,今年3月至5月期間,政府開了22次公開的記者會,但不具名發放消息的吹風會便有12次,部分如活化居屋二手市場、「9招12式」等重要消息更只於吹風會發放。有傳媒表示,吹風會數量之多,幾乎能取代一般記者會。

麥燕庭擔心,若傳媒不發放有利政府的消息,或會不被邀請出席其後的吹風會。對於政府某些重大決策及一些批評的意見,均以不具名方式發放,她認為不恰當,「政府應要面對公眾,作出批評時更應講明理據」。市民亦應有權查閱政府的資訊及文件。

同根社

同根社經費僅16萬
【明報專訊】同樣為新來港人士提供服務,成立近10年的同根社,可算是「艱苦經營」。一年運作經費只有16萬元,該會主席楊媚坦言,隨內地放寬自遊行,近年多了準來港人士持雙程證來港,令求助個案大增,當中多與家庭和經濟問題有關。

嫁患病港漢 雙程證婦求助

阿紅在數年前已開始申請單程證,現時多以雙程證來港照顧丈夫或兒子,來港後才發現丈夫有精神病及靠綜援過活,丈夫每月更把綜援金用於賭博,卻不給阿紅生活費。阿紅曾向社署求助,社署卻以阿紅為雙程證人士,不符領取綜援的資料。

阿儀是內地婦女,與丈夫為避開「超生」問題,在港生下第三名女兒,原本沒打算來港生活,但年多前因公安嚴打超生,發現有超生兒童便要罰20萬元,她唯有即時與女兒來港。來港後數萬元積蓄耗盡,她與女兒流落街頭,其後在庇護中心住了9個月。女兒雖擁有港人身分,但社署指她是兒童,不能獨立申請綜援,要有本港的綜援人士作擔保或監護人方可申請。阿儀其後雖找到有人願意作監護人,但由於要與監護人一併申請,領取綜援金額要與監護人一家合併計算,故女兒未能獲得一整份綜援金,母女兩人生計仍有問題。

楊媚表示,阿紅和阿儀的個案並非個別事件,她們日後也是香港人,故政府有責任照顧他們。

新家園協會

商家籌1億 服務新移民
成立新家園協會 設中港一條龍輔導
【明報專訊】專門協助新來港人士的「新家園協會」在上月中正式成立。這個慈善機構原來大有來頭,董事會成員多為全國政協及大企業老闆,包括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的兒子李家傑,並在短時間內籌得1億元作啟動基金。該會正計劃在香港和內地設立多個中心,為新來港及準來港人士提供不同服務。

新家園協會執行幹事陳義飛接受訪問時表示,該會正計劃在廣州、深圳和福建這些較多內地人士申請來港的省市設立3至4間中心;在香港,正計劃在觀塘、深水等較多新來港人士聚居地點成立中心,希望可為新來港人士提供一條龍服務。

取得申單程證人士資料

該會不單可在內地成立中心,有需要時,內地有關部門亦可為他們提供已申請單程證來港定居的準來港人士資料。陳義飛表示,不少已申請來港人士對香港有錯誤期望,若在他們未正式移居香港前盡早提供輔導服務,讓他們多了解香港環境,有助他們更適應香港生活。

該會社工范國輝表示,部分婦女不清楚香港情或誤信丈夫,往往來港後方知現實與期望不符,日後造成不少社會問題。

對於何以能向內地部門索取準來港人士資料,陳義飛解釋,協會董事會部分成員是全國政協委員,有助服務的發展。董事會9名成員中,4人為全國政協委員,包括會長世茂集團主席許榮茂、副會長為恒基兆業副主席李家傑、恒大地產主席許家印和中洲集團董事長黃光苗。該會猛人雲集,在短時間內籌得一億元,成為該會的啟動基金。

服務在港讀書工作內地人

該會首要為3類人士提供服務,包括從內地來港未滿7年香港居民、已申請來港定居人士及持合法證件來港讀書或工作內地人士,每年服務對像有7萬至10萬人。

范國輝表示,該會提供的服務包括評估、熱線諮詢、緊急救助基金、香港一日遊適應活動等,甚至有獎學金及會員與福利計劃。他指出,針對在本港沒有親人的持雙程人士,他們可能需要不時來港辦理手續,協會甚至計劃為他們提供便宜和短期的住宿服務。

明報記者 梁偉健

Sunday, July 04, 2010

綠領行動

市民濫用平口袋情況惡化 (12:16)
膠袋徵費實施接近一年,環保組織綠領行動的調查發現,市民濫用平口保鮮袋情況有惡化趨勢。

綠領行動進行的調查指出,超市顧客的膠袋使用量,在徵費後減少超過9成,但濫用平口保鮮袋的情況則有惡化。

組織在膠袋徵費實施後,每個月抽1日,在繁忙時間,到全港18間超市觀察一小時。發現在今年年初,顧客領取平口保鮮袋的總數量,有200多個,但到上月就增加到400多個。

組織建議政府考慮就平口保鮮袋徵費,而超市則改由收銀員派發平口保鮮袋。

調查又指,超過8成市民贊成擴大膠袋徵費的範圍,建議政府將所有乾貨零售商店納入徵費範圍,將收到的徵費,撥入環保基金或庫房。

(即時新聞)

Saturday, July 03, 2010

梅夫人婦女會

梅夫人婦女會突鎖地
百年花店申逆權侵佔
【明報專訊】開業逾百年、坐落中環花園道達46年的李永記花園花店,近日與毗鄰的梅夫人婦女會發生業權糾紛,花店一直用以放置盆栽的地方突然被對方上鎖,花店日前入稟高院,引用《時效條例》申請逆權侵佔,要求取回該地業權。

花店1880年代創立

原訴人李滿弟(譯音)經營的李永記,1880年代由李氏的親人創立,現在經營花店的李氏夫妻,乃退休後接管老父的花店,屬第三代傳人。

李妻昨向記者透露,涉及爭議的是他們一直用以放盆栽的地方,但近日突遭毗鄰的梅夫人婦女會鎖上,不准他們使用,故引用《時效條例》指該地屬他們所有,要求法庭頒令拒絕對方再進入或鎖上該地。梅夫人婦女會昨拒回應事件。

據早年李滿弟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花店一直與梅夫人婦女會有淵源,他指50年代設於梅夫人婦女會的舞蹈學校,該校校長結婚時用上李永記的花球,後來校長的兒女結婚,也是用李永記的花球,客人也是代代相傳。

梅夫人婦女會中的「梅夫人」,是第15任港督梅含理的夫人,其父是19世紀末的英軍駐港司令伯加少將。她有感當時來港工作或短暫停留的單身歐美婦女找不到廉價安全的地方居住,故於1916年創立此組織,並得到慈善家捐獻,在現址興建宿舍兼會所大樓。大樓建築古典優雅,早於1993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案件編號﹕HCA983/10】

文化葫蘆老區再造計劃

文化葫蘆老區再造計劃
獲可持續發展基金撥款
【明報專訊】「很多人以為可持續發展只有環保,其實不是!」可持續發展基金教育及宣傳工作小組賴錦璋說,今年基金在60多項申請中挑選5個項目共獲逾500萬元撥款,亦考慮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而基金亦資助「文化葫蘆」在油麻地老街老店間推動的創意產業,將於明年再辦每周兩次的導賞團,說明文化保育與可持續發展毫無衝突。

資助116萬 每周辦兩導賞團

政府常說要平衡發展和保育,但文化葫蘆的「油麻地老區再造計劃」中,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是可相輔相成的。這個為期兩年的計劃,獲可持續發展基金撥款約116萬元,策劃人霍天雯指將於今年底再設計文物徑,於明年10月至2012年6月每周舉辦兩次導賞團,亦會培訓文化大使作導賞員,「除了建築,還有老街和老店,都集中在油麻地,如上海街內有賣佛像、鏡等不同行業,是非常獨有的香港風貌」。

介紹油麻地老店傳統手工藝

文化葫蘆將籌辦比賽和課程,鼓勵青少年為老店設計廣告、以油麻地為題設計產品,亦會就油麻地傳統手工藝如打鐵及木工等設工藝體驗坊,「油麻地鄰近西九,所推動的創意藝墟、文化產業日後可和文化區互動」。

賴錦璋說,新一輪撥款以可持續社區、可持續生活方式及為業界設可持續量度標準為主題,最終收到60多項申請,歷年最多,「很多人以為可持續發展只有環保,其實不是」,以往較多環團或非政府機構申請,但今年較多中小企。

基金收60多申請 中小企為主

其中製衣業訓練局就獲批67萬元制訂「成衣業優質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手冊——中小企業版」,生產紗線及牛仔布的香港中央紡織有限公司董事吳柏年,去年根據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為公司完成可持續報告,屬亞洲首間製衣公司的相關報告,從經濟、環保及社會責任三方面匯報公司表現,包括循環再用生產用剩的「落地布」、與員工的溝通等。

「完成報告後,突然收到一個來自以色列的電話,他是一個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非政府組織……覺得這些經驗可幫到以色列的製衣業。」他指希望透過製衣局的可持續發展匯報框架,由業界主動匯報在經濟、環保及社會責任的表現,「現時再以鬥便宜作策略只是死路,反而以可持續發展,國際企業會欣賞,更能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