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大澳文化工作室

各位Dear All,

Please help Madam Wong and Tai O Cultural Workshop

請盡量廣傳這呼籲和盡你所能損助大澳文化工作室的黃惠女士,幫助復修大澳文化工作室。大澳文化工作室是被名旅遊雜誌譽為世界七十間必定一遊的民間博物館之一。是大澳和大嶼山的文化icon和地標,工作室和黃惠女士一直為大澳區的生態和歷史文化工作默默為承傳耕云多年,但日前被「黑格比」帶來的大雨浸壞了,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忙復修大澳文化工作室。

Tai O Cultural Workshop, has been our internationally well known Lantau Cultural and Tourism icon in and the most tourist desiring destination in Tai O, which has been very seriously during the Typhoon on 23 Sept.and now she need money to repair her workshop. We will lose a lot of our local culture and heritage without Madam Wong and her museum. She now need your support to help her to rebuild Tai O Cultural Workshop. Please help as much as you can donate to Madam Wong (see below her personal bank account detail. Or place a visit to give her a hand if you can.

Name: Ms Wong wai king
Bank: HSBC
account nos:104-8-000879
her tel nos is:96269671


展覽室藏品盡毁 黃惠琼落淚
9月25日 星期四 05:05

【明報專訊】大澳除以海味及蝦醬馳名,不少遊人更會前往蒐集大澳文物的「大澳文化工作室」參觀,體會濃厚的地區文化,詎料「黑格比」一夜吹襲,幾乎把內裏所有文化財產全部摧毁浸濕。工作室負責人黃惠琼望着濕漉漉的「災場」大嘆﹕「數月前的『黑雨』已試過一次,元氣大傷,今次不打算再維修,太貴了……」

「因為我鍾意大澳!」如此單純的感覺,便令黃惠琼決意開辦一間集合大澳歷史文化的工作室,經她多年來四出向大澳街坊募集大澳珍品,終在2001年正式設立工作室,但工作室只靠售賣明信片及捐款營運,經營一直困難。

靠捐款運作 沒維修資金

前日深夜,黃惠琼接獲街坊通知指工作室因颱風致水浸及腰,遂與丈夫返回了解,驚見店內擺放的大澳舊照、酒埕等心愛珍藏已經濕透或損毁,猶幸懸吊在天花的「鎮店之寶」——8呎長的鯨魚顎骨——未有受損,但她亦表示因資金問題,未必會再花錢維修繼續經營。

Tuesday, September 23, 2008

黃碩紅﹕四問最低工資

黃碩紅﹕四問最低工資
2008年9月23日

【明報專訊】香港沒有最低工資,有近40萬工人日復日地胼手胝足工作,婦女佔六成半,人數超過25萬,長者佔近一成,人數逾2萬,他們縱使耗盡血汗也未能換取一家溫飽。面對以上情形,社會普遍出現一種既同情又保留的反應,下文嘗試解答4個針對最低工資最主要的疑問,希望有助推展更有建設的討論。

問一:最低工資是好心做壞事?

答:全球已有101個國家實行最低工資,當中包括中國內地和奉行自由市場的美國。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30個已發展國家中,有21個實行最低工資。一些實行最低工資多年的國家,如英國、新西蘭、愛爾蘭,最低工資不但沒有引致嚴重的失業,反而改善基層勞工的待遇。而外國經驗已總結出不少方法,可減低最低工資或會導致的負面影響,如稅務優惠、短期豁免員工人數較少的中小企實行最低工資,以及為生產水平較低人士制訂適切工資結構等。2007年,香港在職貧窮的人數已差不多達40萬,比1996年的約22.3萬大幅增加了約76%,佔整體勞動人口近12%。若實行最低工資,可即時令近40萬僱員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免於貧窮。

問二:最低工資會增加營運成本,拉低經濟競爭力,最後導致企業倒閉或撤離,反而令更多僱員失業?

答:人力成本佔中小企主要行業平均總開支的10%至38%(2004年統計處)。而會受最低工資影響的僱員,只是企業內最低薪的崗位,不是工資成本的主要部分。中小型企業經營困難,很大程度是因為市場上不同形式的壟斷,以食肆為例,燃料供應、舖位租賃、電力等,都面對各種形式的壟斷及價格操控。

2006 年的統計顯示,有七成在職貧窮人士是從事「批發、零售、進出口、飲食及酒店」及「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行業,如保安、清潔、清理垃圾、地盤工、酒樓工、快餐及家務助理等,工作性質多以地區為本,企業不容易撤離香港。再者,若僱員的薪酬提升,消費力也可增加,進一步刺激本地內部經濟的需求。而提高工資也有助推動企業提高生產力(包括提高僱員士氣及對僱員的培訓),這或可抵消增加了的成本。

問三:最低工資令原本由競爭能力較弱的社群擔任的職位,更容易被年輕人或新來港人士取代?

答:有大量低薪僱員從事的工作多是非技術或體力勞動的工作,如清潔、地盤工、雜工等。較有議價能力的年輕人一般不會選擇。對於年老的一群,我們有責任讓他們安享晚年,而不是鼓勵長者從事超低薪沒有尊嚴的工作來維生。社會更不應鼓勵僱員以接受剝削工資來增加受僱的機會,反而應鼓吹以更正面的措施(如就業津貼、稅務優惠及積極勞工政策等)來幫助他們就業。

問四:只為清潔保安兩個行業立法最低工資,有何問題?

答:超過七成低薪工人主要從事非技術性或體力勞動工作,如:清潔、地盤工、雜工等,遍佈各行各業,若只立法保障清潔及保安兩個行業,對其他低薪工友並不公道。

最低工資全面立法這議題討論多年,社會漸成共識,目前最重要的是制訂主體法例,能保障所有行業的僱員獲得基本工資,而執行機制應能包容社會各階層參與,包括僱主、僱員、政府、學者及其他受影響人士等。社會需作出道德抉擇,我們期望付出勞力的工人可得到基本生活保障,還是繼續容忍辛勞工作的人也無法養活自己甚至家庭?樂施會呼籲盡快設定最低工資,讓工人生活可得基本保障。

作者是樂施會香港項目倡議幹事

Sunday, September 21, 2008

告別「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二元迷思

從三聚氰胺到金融海嘯
告別「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二元迷思 文/許寶強

Ming Pao Daily News
P03,P04 周日話題 By 許寶強 2008-09-21

  表面看來,「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與毒害兒童的三聚氰胺,似乎沒有什麼聯繫,除了都反映了人類的貪婪。然而,人類貪婪並不始於今天,為什麼危機到了現在(而非更早)才爆發?這問題恐怕並非是「人性貪婪論」所能完全解釋。

  由問題次按與三聚氰胺引發的風波,從不同的面向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深層次矛盾」。有毒奶粉與金融危機,並非新生事物,但在「問題食品」上經驗豐富的中國政府和標榜市場萬能的美國經濟,這兩大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支柱,似乎都無法有效監測、發現、避免或徹底解決問題,讓危機一次又一次出現。真的只是個別壞人或無良企業就能引起這些「百年一遇」的危機?還是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運作的結構性困局?如果我們正在面對的問題真的是「百年一遇」,那麽要了解甚至徹底解決金融市場和三聚氰胺的危機,恐怕得首先回顧當代以至過去百年資本主義的歷史,以從中尋找答案。

何謂百年一遇?

  據Joseph Stiglitz(http://www.tnr.com/politics/story.html?id=947bf9e5-923b-409a- adac-579658c99ddf)指出,過去三十年間,全球共出現了超過一百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因此,如果我們仍然接受這次金融危機是「百年一遇」的說法, 隱含的意思, 是認為Stiglitz 所指的大大小小債務和股市危機,規模和影響力都遠比不上是次風暴。也許只有一九二○至三○年代的經濟大衰退,或一八七三至一八九六年的長期衰退,才可比擬。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論者把是次金融風暴與二十世紀初,甚或十九世紀末的金融危機相提並論。

  意裔美國社會學者阿銳基(GiovanniArrighi )去年出版的《阿當.斯密在北京——21世紀的譜系》(Adam Smith in Beijing——Lineag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Verso,2007),便嘗試從百年歷史的視野,尋找解開當代資本主義世界危機的鑰匙。

  阿銳基仔細比較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和一八七三至一八九六年的金融危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觀察。這兩次相差超過百年的金融衰退,同樣是在世界的貿易和生產膨脹、製造業利潤率下降,以及世界競爭加劇(十九世紀加入競爭的後進國家是美國,二十世紀的後進競爭者則是德國和日本)的社會脈絡下產生。不同的是,伴隨着十九世紀的金融危機是長期通縮,而二十世紀的金融危機則在世界性的通脹環境下發生。

  阿銳基認為,是次金融「海嘯」,除了由製造業利潤率下降和世界競爭加劇引發外,還與美國近年國際霸主地位的衰落有關,具體反映在其於中東戰爭的泥足深陷。與六十至七十年代的越戰相似,九十年代和911 以後的中東和阿富汗戰爭,使美元大量外流,財政負擔沉重,單是美國國會至二○○六年底通過與反恐和伊拉克戰爭直接相關的財政預算,便高達五千億美元。 Joseph Stiglitz 與Linda Bilmes 的新書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 WW. Norton, 2008更估算美國為伊拉克等反恐戰爭支付的真正成本(包括照顧回國的傷兵、現在仍需支付每天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軍事支出等等),其實高達三兆美元。

  從百年視野出發,阿銳基把當代美國這種規模和時間跨度的軍事支出,與十九世紀大英帝國時期比較。不同之處是,十九世紀英國能夠透過迫令其殖民地(印度)的子民當兵(例如到了一九二○年英國駐伊朗的軍隊當中,仍有百分之八十七是印度大兵),以及透過直接控制印度的外匯儲備以支付軍費。

  然而,今天的美國只能以不斷發行更多的美元來支付龐大的軍費,這種「無中生有」的印銀紙術,確實在短時段暫解美國龐大軍費支出的燃眉之急,卻同時進一步削弱了早於七十年代初已與黃金脫鈎的美元國際地位,也種下了當代世界性通脹的惡果,進一步迫使(或誘使)世界各地手持日益貶值美元資產的「投資者」,甘冒金融市場不斷上升的風險,義無反顧地參與這場世紀的大賭局。

經濟金融化效果

  阿銳基認同經濟史家Robert Brenner 的判斷,認為美國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已陷入經濟衰退,具體的表現是製造業的利潤率持續下降。不過,阿銳基認為,美國製造業利潤下降,並非僅僅由於戰後至六十年代期間的生產過剩,以及德、日等「後進」工業國的強大競爭,還建基於美國工運的持續抗爭,以及最重要的是美國在國際霸權位置上的衰落。

  面對危機,自七十年代末開始,美國列根政府推出了高利率政策,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壯大了美國的金融資本,產生了九十年代的短暫繁榮及日後的金融泡沫。

  阿銳基指出,這種把美國經濟「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的作法,在過去十多二十年造成的「財富效應」,刺激了消費的需求,產生房地產和金融投資的泡沫。

  所謂經濟金融化,是指金融部門(包括地產和保險業)佔經濟的比重不斷上升。

  在八十年代,美國的金融部門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差不多與製造業等同,而到了九十年代,金融部門佔國民生產總值的份額更超過了製造業。此外,經濟金融化還同時指製造業把資金移作金融投資(投機?),以補償企業日漸下跌的生產利潤。

  以沃爾瑪(Wal-Mart)取代通用汽車(G. M.)坐上美國經濟的龍頭位置作為案例,阿銳基嘗試說明美國在過去五十年間如何從一個生產大國,逐漸轉化成為一個主要依賴外國產品進口的消費經濟,以及一個以金融買賣圖利的全球金融轉口港。

  經濟的金融化所產生的效果,除了負面地影響物質財富的創造和積累外(美國新奧爾良水災的破壞至今仍未恢復,便是一例),政治上也使美國日益受其債權國左右,在社會上則激發經濟水平日益下降的低收入大眾不滿,甚至以種種抗爭來解決他們正面對的生存危機。

  儘管在生產利潤率不斷下跌的年代,經濟金融化確實能夠短暫地維持資本主義中心地區的投資回報,但這種並不建基於真正創造新的財富利潤, 只是一種零和(zero-sum)甚至負和(negative-sum)的賭博遊戲,早晚會無以為繼。

  經濟的金融化在短期內或許可透過日趨複雜的金融衍生工具來維持利潤,暫時穩定既有的經濟秩序,並實質地把財富從弱勢群體轉移往富豪手上(正如地理學者 David Harvey 指出,所謂的「新自由主義」,其實就是一套把財富再分配往富人手上的方法)。但長期來說,金融化也就等同令資金遠離實質創富的場域,進入投機與對賭。經濟金融化之所以能夠讓企業的投資回報不跌反升,歸根結柢依賴一種財富轉移的效果。正如阿銳基指出,一九八○年,美國的行政總裁(CEO)收入相對於製造業僱員的平均工資,是四十比一;二十年後,這比例上升至四百七十五比一。美國CEO 的收入比歐洲和日本的同行,高出二十至三十倍,儘管前者的勞動生產率並不比後者為高。美國的行政總裁之所以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合理化其超高收入,主要利用槓桿借貸,或透過企業合併和收購,甚至直接炒賣金融資產圖利,而非承擔其作為資產管理者的責任——把資金有效地分配到真正能創造財富的領域,以及為投資者管理好風險。

當市場和政府同時失效

  正如Joseph Stiglitz 指出,金融市場就像經濟體的大腦,指揮資金的流向,管理交易的風險。然而,當代金融市場這大腦的才華,似乎更多用於逃避規管,而非努力把資金分配到最能創富的領域;或更願意「進取」求利,而非做好風險管理。金融市場之所以沒有「做好份工」,恐怕與資金管理人員只是使用「他人的金錢」進行豪賭,而且失敗的代價甚低有關。這與內地企業和政府就算對問題食品監察不力,付出的代價也極之有限,其實十分類似。

  缺乏有效迫使或誘導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真正「做好份工」的獎懲制度,空談要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只會令人莫名其妙。如果主宰金融市場的CEO的獎金花紅,仍然建基於極短期的財務業績,而非企業或投資者的長期回報;如果負責金融產品和食品安全的企業主管和政府官員,未能盡忠職守,失去的仍然僅是他們現有職位,而無需向受害人負責;又如果出了問題以後,社會仍願意或被迫接受「由於出事的企業過於龐大,因此要不顧一切挽救」的邏輯,那麼,正如三聚氰胺與「百年一遇」的危機所顯示,不論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恐怕都無濟於事。

  三聚氰胺與「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反映的,其實是歷史資本主義體系的結構性問題,當經濟周期陷入衰退,企業往往把資金逃往最後的投領地——金融市場,以對賭的方式維持其日益降低的利潤。經濟金融化所產生的效果是財富再分配,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位於經濟下游的工人、農民,相對於流動於全球的金融力量,討價還價的能力不斷下降。金融投資(機)本把生產利潤下降的負擔,以外判等方式轉移往低收入地區的低收入戶口,面對通脹和大企業壓價的壓力,一些低收入戶甚至以非法的手段,例如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以爭取較高的收入;正如金融市場操作中,投資銀行也會想方設法在法律範圍內外尋找致富之道。

  問題是,「自由的」金融(和食品)市場並未能像經濟教科書所指般能夠有效地分配資金(和商品),以達致社會生產的最優狀態,同時也未能有效地管理風險;與此同時,負責監管金融市場和食品市場的政府,亦遲遲無法發現以致改正市場的失效(market failure),結果還是要由納稅人負擔這些危機所導致的各種代價。

  從三聚氰胺到「百年一遇」,我們大概應很清楚抽象的「自由市場」和「政府干預」論述的虛妄,也能認識到完全沒有必要接受在自由市場或國家干預二選其一的陳腔濫調。正如長期研究金融危機歷史的已故經濟史家金德爾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所說,「認為政府應當一直干預經濟或認為政府永遠不能干預經濟的說法都是錯誤的」(《瘋狂、驚恐和崩潰:金融危機史》,朱隽、葉翔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頁 2)。真正的問題是:怎樣的國家干預、怎樣的市場規則,才真正有效地分配資源、做好風險管理,從而令各種市場產品(包括金融和食品)適合市民和投資者安全地消費?


意裔美國社會學者阿銳基去年出版的《阿當.斯密在北京——21 世紀的譜系》(Adam Smithin Beijing——Lineagesof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Verso, 2007)

Joseph Stiglitz 與Linda Bilmes 的新書The Three Trillion Dollar War: The True Cost of the Iraq Conflict, WW. Norton, 2008

經濟史家金德爾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所著的《瘋狂、驚恐和崩潰: 金融危機史》(朱隽、葉翔譯,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義安工商總會

向氏第二代 涉足娛樂圈
2008年9月20日

【明報專訊】向氏家族由向前到第二代「華」字輩,以至第三代「展」字輩均為人所熟悉。向前為廣東陸豐人,曾任中華民國少將,戰後在港創立義安工商總會,於50 年代被政府指控參與三合會活動,遭遞解出境,遷居台灣。至於第二代「華」字輩向華強、向華勝和向華波等則涉足娛樂圈,是電影公司中國星的「話事人」。

除了中國星外,本案申請人向華炎曾被警方指控為黑社會龍頭,1987年被判監7年,至89年上訴得直獲釋。另外,向華榮於98年與西貢鄰居黃夏蕙因佔地問題而對簿公堂,他其後勝訴並向黃追討律師費。至於向家的第三代,除了向展偉是負責本案的律師,同輩的向展棠、向展暦和向佐曾因藏毒被定罪。

Friday, September 19, 2008

「施比受協會」誤導市民

警斥施比受協會誤導市民
2008年9月19日

【明報專訊】捲入雲南孤兒院狎童案的「施比受協會」主席李╳華,在協會網站和博客的醒目位置貼出標示,聲稱該會「在香港警務處根據『社團條例』註冊成為非牟利慈善團體」,並以此招徠發起網上募捐,要求有心人將捐款存入其私人戶口。警方發言人昨直斥李的說法「誤導市民」,又聲明「『非牟利慈善團體』的註冊,從來不屬警方的處理範疇」。

要求捐款存入私人戶口

律師鄧達明指出,如果以錯誤的註冊資訊誤導公眾捐款,可能涉嫌詐騙罪,若查明捐款果真用作慈善,警方一般不會控告,但如果有人中飽私囊,一旦經法庭定罪,肯定會被重判,最高刑期達14年。

鄧達明表示,『非牟利慈善團體』的註冊既不是警方監管,也不歸社署負責。「任何只要交出年度計劃書,陳明所籌辦的公益活動不涉及牟利成分,便可以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向稅務局提出申請『豁免繳稅』,至於向該團體捐錢的人,亦可為捐款申請免稅」。鄧說,這類機構一般被視為非牟利團體。稅務局資料顯示,施比受協會於2006年2月成功申請「豁免繳稅」。故警方強調,施比受協會聲稱「在香港警務處根據『社團條例』註冊成為非牟利慈善團體」是誤導公眾。

網上募捐無監管成漏洞

立法會社福界候任議員張國柱稱,李某以非牟利慈善團體為名募捐,呼籲市民把錢存入其私人戶口,此做法不符一般慣例,「如果係我,我就肯定不會捐!」社署發言人指出,任何團體如果在公眾地方募捐前必須向署方申請,但從沒收到施比受協會的申請,至於該會的網上募捐行為,則不在監管之列。律師批評,有關法例有明顯漏洞,有必要修改,以加強監管網上募捐,防止不法之徒渾水摸魚。

    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灣仔月內引入公私營活化

    灣仔月內引入公私營活化
    2008年9月17日

    【明報專訊】一級歷史建築的藍屋、南固臺、和昌大押、灣仔街市……灣仔歷史建築處處,但很多皆非政府物業。由發展局、市建局、區議員等成立的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月內將邀請發展商、物主、非政府或私營機構,以公私營模式活化區內有逾50年樓齡的歷史建築,委員會主席吳錦津形容,此乃試驗計劃,將主動聯絡區內歷史建築的業主,希望以組群形式活化整個灣仔區。

    投標者與政府分擔財政

    今年3月成立的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下稱委員會)認為,透過公私營合作,可提高各發展項目地點的可達性及行人流通程度,亦可推廣文化旅遊。因此,委員會建議非政府機構、業主、發展商等皆可就活化區內樓齡逾50年或戰前樓宇、具建築特色的地點等(見表),提交競投興趣表達書,由委員會根據項目對公眾的整體利益、可行性等甄選,再交由區議會和發展局通過,委員會將與發展局一起監察項目的設計及進度。

    至於財政安排,申請者與政府的財政分擔(包括來自區議會、市建局及政府部門的撥款)亦是甄選準則之一。發展局發言人說,活化計劃的工程不應涉及任何批地,但可考慮在未撥用的政府土地作短期租約,工程亦需盡量在現行規劃框架下實行,「一般毋須經城規會審批,但有需要時會諮詢城規會及古物古蹟辦事處」。

    改善修頓活化藍屋優先

    委員會認為,改善修頓球場、活化藍屋附近街景,以及改善船街和適安街公園,皆可優先透過試驗計劃進行公私營活化。

    此外,委員會計劃把區內的歷史建築連結成「灣仔歷史文物徑」,初步已於和昌大押及船街18號設置3塊牌匾,介紹其歷史及建築特色,牌匾將延至洪望古廟及望海觀音廟。

    明報記者 何嘉敏

    Friday, September 12, 2008

    社企成本增 殘疾憂失業

    社企成本增 殘疾憂失業
    2008年9月12日

    【明報專訊】設立最低工資的目的,是保障低薪工人有基本工資,但對弱勢社群及殘疾人士而言,這卻是「雙刃刀」,若處理不好,反而會增加企業成本,令弱勢人士失去工作機會。近年積極發展社會企業的神託會雖贊成立法制定最低工資,但新近開業的菜檔亦因要支付較高的「最低工資」水平,面對成本壓力問題。

    神託會發展社會企業聘請了不少弱勢社群及智障人士,該會服務發展及新聞主任孔敏婷強調,該會贊成最低工資,內部亦設有「最低工資」水平,但認為應按僱員能力給予工資,否則會令社企有經營壓力。

    以最近在大埔墟街市開設有機菜檔「綠之選」為例,便聘有13名精神病康復者及失業婦女,因受政府資助,故要按市場平均價給予殘疾人士工資,時薪分別為19元 (殘疾人士)及28元,但這已較該會內部所定的16元及25元最低工資為高,成本因而增加,菜檔唯有從其他途徑節省成本。

    孔敏婷表示,曾有非政府機構轉介部分求助者見工,但對方強調最低工資應為時薪35元,他們根本負擔不起。

    豁免部分機構或涉歧視條例

    香港復康聯盟主席張健輝表示,已向政府反映殘疾人士的憂慮,例如讓部分機構申請豁免,可免支付最低工資,但這可能會觸犯殘疾歧視條例,因部分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並不亞於健全人士,不應只取得最低工資。

    張健輝指出,當局可為殘疾人士試行能力評估,按其能力制定應得工資水平。勞顧會將會在下周與殘疾人士團體會面,討論有關問題,勞方委員會葉偉明表示,贊成推行能力評估,這可保障殘疾人士就業。

    樂施會在本月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給貧窮畫上句號」運動,要求就最低工資全面立法,該會總監何渭枝指出,香港貧富懸殊,不單保安及清潔工屬低薪一族,不少行業的情更劣,政府應全面立法保障低薪工人。

    「給貧窮畫上句號」運動邀請了不少名人拍攝海報,象徵各界關注本港貧窮問題,樂施會亦會同時約見各商會及政府官員,以及舉行不同運動爭取全面立法。

    最低工資研全面推行

    最低工資研全面推行
    薪金水平 豁免與否 政府深入研究

    2008年9月12日

    【明報專訊】隨覑實施近兩年的工資保障運動將於下月作終極檢討,政府正為是否立法制定最低工資作最後準備。由於新一屆立法會形勢有變,各大政黨在競選過程中多已表明支持制定最低工資,因此政府也很難再不立法。據了解,政府現正積極考慮一旦落實最低工資立法時,應否一如早前推行工資保障運動時,只局限於保安與清潔兩個行業,還是一如部分商會所言,改為全面推動最低工資,覆蓋所有工種。

    據悉,政府高層正針對推行最低工資立法必須先解決的三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這包括局部還是全面推行最低工資;如何訂定執行細節,例如應把最低工資定在什麼水平;工作能力不及常人的工人應否有豁免。

    時薪30元 政府有保留

    消息人士指出,工會開出要把最低工資定於目前工資中位數的60%水平,政府對此甚有保留,因為這等於規定最低工資的時薪為30元以上,不單遠高於現時相關工種的時薪,也會對香港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以英國為例,最低工資的立法只影響到約4%的工人,涉及的工資僅佔全國工資的0.5%。

    但政府也意識到最低工資水平不能低於綜援金,否則只會等於鼓勵低工資工人放棄工作,改而領取綜援。候任立法會議員、勞顧會勞方委員葉偉明強調,最低工資水平會是其中一個最具爭議的地方,若政府所定的最低工資低於綜援水平,政府要同時有為低收入人士提供支援措施。

    立會新局 政黨多支持立法

    至於對弱勢社群的影響,由於不少傷殘人士也有工作,若訂立最低工資後他們沒有任何豁免,便會等同鼓勵僱主用同一筆錢去僱用一名健全人士,結果將是傷殘人士大規模失業。但應如何訂定豁免?據了解,政府初步認為澳洲的一套太過複雜,而且行政費用很高,因此要跟本地的傷健團體再研究。

    不論政府構思如何,隨覑立法會60席出現了新政治形勢,政府意識到最低工資的議題已不能再拖,特別是一向反對最低工資的自由黨如今已「失勢」了。事實上,在剛結束的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工聯會、民主黨、公民黨、社民連、職工盟、民協等皆表明支持最低工資,亦即等於在60名議員之中,最少有33人支持立法規定最低工資。

    然而,不同政黨對一些立法細節有不同意見,例如民主黨「原則上贊成立法及推行最低工資,但最低工資不應一刀切推行」;民建聯則主張政府要盡快為保安及清潔行業訂立最低工資,然後才「積極研究將保障範圍擴至其他行業」。

    由於政黨有不同看法,外界正靜待政府會如何推動此事。在勞顧會層面上,勞顧會12名委員中,勞方絕對支持全面立法,亦即在各行各業實行最低工資;資方委員,如何世柱、尹德勝及部分資方代表也贊同,若要立法,一定要覆蓋所有行業。

    不過,工業總會一直堅拒立法推動最低工資。該會主席陳鎮仁表示,既然政府承諾10月才檢討工資保障運動的成效,現時就不應太快質疑該計劃成效不彰。他說,即使最後確定工資保障運動真的不濟,需要立法,「只做兩個行業是一定有問題的」。

    明報記者 梁偉健

    工資保障運動 大公司少參與
    2008年9月12日

    【明報專訊】將於10月終極檢討的「工資保障運動」已推行兩年,至今年7月31日共有1114間私人機構參與,涉及的保安及清潔工約有8萬人,佔全港18.9萬有關行業從業員的40%。

    參與機構逾千 被質疑「水分多」

    以今年6月底參加運動的機構名單與去年同期比較,整體只增加了200多間機構,當中不少更是教會團體及學校組織,如基督教播道會旗下有便有8間長者中心及學校參加,羅桂祥中學、油泺地天主教小學亦榜上有名。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權益主任吳慧儀質疑,參與機構名單「水分」多,除上述的教育機構外,甚少大型保安或清潔公司參加;部分公司更是同一集團的子公司。而且受惠者當中,不少是政府外判工人,未能顯示有較多私人公司參加,故希望政府可以盡快立法,全面制定最低工資。

    政府多次強調,很多沒有參加運動的機構已給予員工高於平均工資水平的薪酬,而統計處會在本月向勞福局提交最新統計報告,了解行內有多少人實際受惠,才評估計劃是否有成效,若確認為成效不彰,會立法制定最低工資。

    綠色和平﹕港空氣日日超標

    環團﹕世衛標準 港空氣日日超標
    2008年9月12日

    【明報專訊】綠色和平在過去兩月利用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監察本港空氣質素,發現電廠排放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幾乎日日超標,藍天白雲的日子並非空氣質素良好的真象,藉此向政府檢討空氣污染指標施壓。

    漸吹北風 藍天日子漸少

    另外,天文台表示夏季已過,偏南風逐漸被偏北風代替,而因風向轉變關係,過去兩個月常見的藍天日子將逐漸減少,預料今明兩日由懸浮粒子組成的煙霞會籠罩本港,令能見度下降至5公里以下。東涌的空氣監測站前日首度錄得129的「甚高」水平,環保署預料今日的空氣污染指數會上升至95的「偏高」水平。

    環保署資料顯示,今年7、8月的空氣污染指數超標時數,在一般及路邊監測站分別只錄得27及15小時「甚高」水平,超標率不足2%。

    限制超低硫柴油 下月生效

    綠色和平根據世衛去年提出更嚴謹的標準,監察本港「真正」的空氣質素,結果發現,過去兩個月二氧化硫濃度幾乎日日超標;懸浮粒子亦有44日超標,超標率達六成以上。該組織的資料顯示,環保署錄得污染程度較輕微的時間,實際上空氣質素並不合格。「空氣污染真相指數」在網上有實時公布結果 (www.airtruth.org)。

    環保署表示,為期18個月的檢討空氣質素指標研究將於今年內完成,之後會就研究結果和建議諮詢公眾,希望在明年落實新指標,以及所需的長遠空氣質素管理策略。

    為了減少排放二氧化硫,環保署除立法限制電廠排放,早前亦修例限制工商業使用超低硫柴油,將於10月1日生效,該署預料可有效減低工商業排放二氧化硫量99%,即等於2480公噸,佔06年全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3.4%。該署曾估計,業界增加的營運成本不足1%。

    Wednesday, September 10, 2008

    新醫療融資方案明年推出

    新醫療融資方案明年推出
    擬加入自願保險 即供即用

    2008年9月10日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長周一嶽表示,明年上半年將會推出全新的醫療融資方案。據本報了解,新方案亦將融合自願保險成分。周一嶽建議部分醫療供款購買保險,且即供即用,同時亦鼓勵有能力的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政府會提供部分資助。

    候任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反對政府提出強制醫療保險和醫療供款方案,並建議為市民的醫療開支可免稅,以優惠方法讓有能力負擔的公立醫院病人轉到私營醫療。候任立法會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贊成強制醫療保險和醫療供款方案,認為人多供款可令供款總額提高,擴闊受保範圍和種類。

    周一嶽昨接受亞洲電視專訪時表示,如果醫療供款不是立即可以用,市民便不會願意供款,如要做到供款後有病即可索償、即供即用,供款便要包含保險成分。他又說,為鼓勵有能力的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若市民使用私營醫療切除白內障手術,市民付部分費用,政府亦會提供部分資助。

    今年3月政府推出醫療融資改革方案,政府提出6個方案中,以強制醫療保險和醫療供款方案成為討論焦點,惟方案未能形成主流意見。政府消息透露,政府現正分析及整合首輪諮詢意見,明年上半年會推出全新的醫療融資方案,並會把自願保險成分融合。

    將試辦更多公私醫療合作

    消息指出,政府會試辦更多公私營醫療合作計劃,搞好電子病歷平台,進一步監管私營醫療務水平,為推行具保險成分的醫療融資新方案,提供更實際及有利推行的土壤和氣候。

    Tuesday, September 09, 2008

    扶持中國農家女

    扶持中國農家女
    2008-09-09 P33 經濟.企管 謝家駒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 2008-09-09
    P33| 經濟.企管| By 謝家駒

      上星期二(9月2日)《投資者日記》出現了下列文字:「今天到銀行為農家女職業訓練學校上二十四萬港元,作為資助四川大地震後孤兒入讀農家女學校一年學費兼食宿費之用(平均每人每月需1000元人民幣)……。另有一位元讀者來電話,佢個仔最近結婚,願意將自己快樂同人地分享,將佢結婚所收10萬元禮金,全數存入我老曹戶口,捐贈畀農家女學校。」讀者大多知道曹仁超先生樂善好施,經常捐獻公益事業,但何以會選擇農家女學校?

      以曹先生精於調查研究的習慣,想必是很值得支持的機構。剛巧筆者對農家女學校亦有點認識,並認為該學校的創辦人是內地傑出的社會創業者,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

    以創業精神實現社會使命

      農家女學校的兩位創辦人是《中國婦女報》副總編輯謝麗華,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吳青。她們有感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國民間的收入拉大了差距,貧富懸殊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其中最為突出和龐大的群體就是貧困地區的農民,而貧困農民中婦女又佔了大多數。

      造成農村婦女貧困的原因很多,除了缺乏就業機會外,還有封建的、不平等的社會性別角色定位,使貧困地區婦女基本權利難以保障,獲得教育、培訓和生產資源的機會極為有限。尤其是教育,中國現有文盲八千五百萬,其中農村婦女就佔70%,她們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讀不到簡單的信件、不會基本的加減乘除、不能計劃管理日常生產、不能對子女的學習和教育提供有效的幫助,她們很多甚至不敢離開家鄉半步,自卑的陰影和文化的障礙限制了她們的發展。

      謝麗華說:「她們就像是一座沒有開採過的礦山,只要給予適當的機會和扶持,就會成為非常寶貴的人力資源,對下一代影響深遠。」

    北京農家女學校

      農家女學校的全名是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是2001年成立的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的前身之一。最早是1993年創刊的《農家女》雜誌,1996年創辦打工妹之家,1998年創辦農家女學校,發展中心還開創及統管多項其他服務。最新一項是三年內要創建一百家農家女書社。

      兩位創辦人可說是內地社會創業的佼佼者。她們借助一些半官方機構的力量(例如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北京慈善總會),跳出傳統扶貧的觀念及做法,開創出切中時弊而具創意的嶄新服務,充分發揮了創業精神。

    「打工妹之家」維護打工妹權益  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是一個以促進農村婦女發展為總目標的非政府組織,運用參與式的組織手法,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和活動,現已發展成為一個集「扶貧與發展、傳媒與出版、研究與推廣」於一體的非營利性機構。

      謝麗華主編的《農家女》雜誌,是中國唯一一本面向農村婦女的月刊,一直通過文字及其他活動,為農村貧窮婦女創造自我賦權(empowerment)與發展的機會,堅持「貼近、真實、實用、好看」的辦刊原則,深受廣大農村婦女歡迎。謝麗華更榮獲「2007國際婦女年度領導力獎」,在美國華盛頓甘迺迪藝術中心接受獎項。

      成立於1996年的打工妹之家,是中國第一個為農村走進城市尋找工作的打工妹提供服務的組織。

      隨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城鄉差別的擴大,大量的農民進城打工,為城市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但她們的合法權益卻經常被侵害,特別是女性打工者,權益受侵害的情況更為嚴重。打工妹之家經常遇到前來求助的打工妹,她們有的受到了強暴和性侵犯,有的被僱主虐待甚至毆打,有的被剋扣工資或無故解僱。她們遠離家鄉及親人,遇到這些緊急的困難時無依無靠,生存受到威脅。

      打工妹之家的成立,就是為了維護打工妹的合法權益,改善打工妹群體的生活質素,增強打工妹的發展能力。打工妹之家是打工妹管理打工妹,打工妹服務打工妹,而大部分員工都是打工妹出身。

      2002年,打工妹之家成立了打工妹維權小組,設有專職的維權幹事,擁有二十多名志願律師及來自高校法律系的眾多大學生志願者,為外地農村入城打工的女性提供法律援助。又成立打工妹緊急救助基金,給遇到突發疾病、工傷、人身安全受到侵害、無故解僱等緊急情況的打工妹提供援助。此基金除了獲得中國婦女發展基金資助外,還向社會公開募捐。

    改變農村婦女人生路

      農家女學校是一所民辦公益性學校,主要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十六至二十歲未婚少女,為她們免費提供一至三個月的職業技能短期培訓,同時進行公民意識和性別意識教育,讓她們克服自卑,增強自信,發展潛能,更好地立足現代社會、融入現代社會。

      學校位於北京近郊,佔地七千多方米,除了教室外,還建有學生宿舍、圖書館、食堂、浴室、多功能教學廳等。學校自創辦以來,一直實行免費培訓,學員來自全國。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摸索,創造了三種比較成功的培訓模式:大齡輟學女童全額資助培訓班,農村社區婦女骨幹培訓班,以及先培訓後交費的勤工助學培訓班。學校亦因此連續四年被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十年來,農家女學校一共培訓了七千多名學員,大部分人通過培訓和就業,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改變了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

      今年春節期間,農家女學校十位同事利用三天假期,參加了香港苗圃行動在北京舉辦的五十公里新春助學行,路線由長城到鳥巢,二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她們一路走來,感慨良多。她們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能像香港朋友那樣,把慈善募捐活動搞得如此生動?既鍛練身體,又可結交朋友,還能奉獻愛心。

      剛巧今年是農家女學校創辦十周年紀念,又遇到5.12地震災害,於是她們參考苗圃行動的籌款方式,將會在2008年10月19日舉辦「關愛災區婦女,城鄉牽手一日行」步行籌款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報名參加,一方面慶祝創校十周年,另一方面為災區婦女籌款。

    農家女書社

      除了短期(如培訓)及遠距離(雜誌、網站等)接觸形式,針對農村婦女看書難、買書難、資訊管道不暢通、文化活動貧乏等現象,發展中心設計了一個嶄新的服務平台—農家女書社,為農村婦女提供應精神食糧。書社不單是個圖書館,還開展多方面的活動,用她們自己的話:以書社為載體,開展各種讀書、培訓、講座、諮詢、文娛活動,把婦女組織起來,開發自己的潛能,自我賦權,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現在的目標,是在2009年2月前建立五十家農家女書社,以後每年建五十家,差不多每星期就建一家。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作為關注農村婦女發展的NGO組織,多年來始終堅持為農村婦女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它所堅持的平等、務實、公開、透明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廣大農村婦女的信任和支持,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2006年2月被《中國新聞週刊》評選為「最具責任感NGO」。

      在內地,社會創業方興未艾,農家女學校的創辦和發展,正好反映這個令人興奮的趨勢,值得我們的關注及支持。

      希望讀者亦會以曹先生為榜樣,慷慨支持,大家更可以參加10月19日在北京舉辦的「關愛災區婦女,城鄉牽手一日行」步行籌款活動,捐款及參加詳情,請參閱農家女網站http://www.nongjianv.org

    作者為「社會創業論壇」召集人

    曾蔭權﹕社會企業有發展空間

    曾蔭權﹕社會企業有發展空間
    會大學生諮詢施政報告

    2008年9月9日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昨日到科大會見約300名學生,聽取他們對10月施政報告的意見;他承認,香港在社會企業的發展上仍有空間,並會研究是否為最低工資立法,但要考慮到立法下弱勢社群如傷健人士,會否因措施而失去工作,亦會考慮會否令社會過分依賴。

    民望低鞭策改善

    至於近月曾蔭權的民望處於低位,有學生問他會否步上董建華的後塵;曾蔭權表示,感謝各機構繼續為他做民調,但他真正擔心的不是個人民望,而是低民望背後,是否反映政府的政策有失誤,因此,民望對他有鞭策和鼓勵的作用。

    同學關心的其他議題包括教育制度﹑優才計劃﹑貧富懸殊﹑和大學出路等,曾蔭權都一一詳細解答。

    他又勉勵同學在大學期間,多接觸新事件以發掘將來發展的路向。

    明年一月開始推出醫療券

    明年一月開始推出醫療券 (11:05)
    2008年9月9日

    政府決定,明年一月一日開始推出長者醫療券計劃,為期3年至2011年底再檢討,預料會有66萬人受惠。

    衛生署副署長譚麗芬說,計劃會為70歲以上的長者,每年提供5張面額50元的醫療券,長者毋須登記,可以憑身分證,到已向政府登記的服務提供者處行使醫療券享用私營醫療服務。

    計劃會在3年後檢討,以決定未來的方向。其間,計劃展開2年後不排除會有中期檢討。

    醫療券會透過一個電子平台發放,政府呼籲包括中醫、西醫、牙醫、脊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9個行業的人士登記。登記了的醫生,可以透過電子平台,為求醫的長者支取醫療券,政府會將醫療券的數額,透過電子平台轉入醫生的賬戶內。

    Saturday, September 06, 2008

    爭取子女親屬居港權兩大組織

    另一居權領袖稱被要脅
    2008年9月6日

    【明報專訊】爭取子女親屬居港權的家長主要分兩大組織,一個是家庭團聚互助會,一個是爭取居港權家長協會,前者與民建聯關係密切,後者則與建制派疏離。爭取居港權家長協會主席林道成昨回應本報查詢時透露,有家長最近代人傳話,覑他組織家長支持民建聯曾鈺成和葉劉淑儀這兩張名單,否則將來他回內地時會被扣留回鄉證。他表明不會理會。林說沒收到任何人施壓或電話,但聽到不少家長向他投訴,有人逐家逐戶打電話要求他們去家庭團聚互助會「填表」及介紹鄉里支持個別候選人,又說介紹愈多鄉里可愈快申請到家人來港。

    居權團體被指違例拉票
    200成員包圍《蘋果》

    2008年9月6日

    【明報專訊】家庭團聚互助會被指向爭取內地子女居港權的選民游說,要求他們投票支持民建聯、工聯會候選人或匯賢智庫葉劉淑儀,聲稱只需按指示投票,便可「插隊」申請居港權,公民黨和民主黨已去信特首和向廉政公署舉報,要求徹查事件有否涉及向選民作虛假陳述。家庭團聚互助會的職員說有關指控是「生安白造」。

    在家庭團聚互助會九龍分會內,貼滿參選九龍西民建聯李慧垰和九龍東民建聯陳鑑林的海報,昨日約有30名較年長的人在會址裏不斷填寫「單程證個案求助登記表」,表上早已印上登記人姓名和聯絡電話,在會內逗留的大多數是福建人。該會職員拒回應所有提問,包括該會是否要求申請人需指示投票,以換取加快辦理單程證,職員只說:「一切也是生安白造。」

    希望申請30多歲女兒來港的蔡太昨日來到互助會,她說同樣來自家鄉福建的街坊向她說,只要上來填表和在投票日投民建聯李慧垰或者陳鑑林的名單,便可成功申請單程證。她說女兒申請來港已十多年,故希望上來看看如何辦理,但當她看過昨天報章報道和聽過記者解釋後,她填表後離開時稱,現對這個互助會「打了一個大問號」。

    團體斥指控「生安白造」

    互助會觀塘分區中心負責人鄧應超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這些是「污衊」、「生安白造」,但沒正面回應有否要求爭居權家長提供親人朋友的資料作拉票之用。昨有近200名爭取子女居港權的市民到報道事件的《蘋果日報》門外抗議,指該報的報道失實,抹黑互助會和他們,要求該報道歉和登報澄清,否則拒絕罷休,事件擾釀3小時,警方其後增援,該報最後派職員接收抗議信。

    民建聯曾鈺成說,過去一直有跟家庭團聚互助會合作,因為他們是「比較理性爭取居港權人士權益」,但他說民建聯沒要求這個會幫他們拉票,亦沒可能承諾若投票給民建聯,便可加快單程證申請。排曾鈺成名單第二的蔡素玉則表示,沒有跟該會合作過,亦不知道有這些拉票情。

    民主黨廉署舉報 公民黨去信特首

    民主黨中常委林子健說,互助會要求市民投票給葉劉淑儀和民建聯,「是變相勒索」,故昨日向廉政公署舉報。公民黨去信曾蔭權,表示極度關注事件,要求他在投票日前發嚴正聲明,並徹查事件。

    票站調查機構名單公布

    票站調查機構名單公布
    2008年9月6日

    【明報專訊】距離周日(7日)立法會選舉投票開始前約36小時,選舉事務處才把6間將作票站調查的機構資料,包括機構名稱和調查員姓名上載到網站,供公眾查閱。今屆選舉全港共設532個票站,其中一間機構香港研究協會將派員在198個票站調查,涵蓋面達三分之一。其次為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將於130個票站調查。兩間機構的部分調查員名字,與部分左派中學的學生姓名完全相同。

    4機構只調查部分選區

    票站調查去年開始掀起政治爭議,部分機構被指為建制派候選人做調查作配票之用。6間調查機構中,只有香港研究協會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會在全港五大選區作票站調查,其餘機構會集中在某些地區調查,如香港社區研究中心會及社區研究協會主力在新界東、西。最突出的是,香港社區研究中心會在新界西內111個的票站派員調查。

    本報昨晚嘗試按照網頁上的聯絡電話,接觸港大民研計劃以外其餘5個機構的負責人,但全部都沒有人接聽。本報同時翻查去年區議會選舉的票站調查機構資料,發現去年部分機構今次不在名單上,但當中一些調查員卻「過檔」至今年的機構。

    本報把「香港社區研究中心」和「香港研究協會」元朗調查員的名字,放在搜尋網站搜尋,發現部分如「呂雪楠、陳雯薏、李觀洛、伍柏灝、吳芷明、張倚雯」等名字,全都在左派學校天水圍香島中學的網頁中出現。

    人權組織斥太遲公布

    一直關注票站調查的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批評,選舉事務處這麼遲才公布機構資料,明顯是行政失當,根本沒足夠時間讓公眾了解這些機構的背景。

    羅沃啟又說,網頁上只列出機構和負責人名稱並不足夠,至少要清楚交代機構進行票站調查之目的,讓公眾判別是否回應他們的調查。他再次呼籲選民,一旦遇到不尋常的調查訪問,應把情記錄下來,以作跟進。

    Friday, September 05, 2008

    維護公共空間 建設公民社會

    李雅瑜﹕「好戲量」佔用行人專區事件
    ——維護公共空間 建設公民社會

    2008年9月5日

    【明報專訊】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個古人叫倉頡,有一天他發明了文字,然後旱天雷響,鬼哭神號。不久,畢昇和老外古騰堡又發明了活版印刷,平民百姓終於嘗到曾經專屬藍血貴族的資訊的甜美。不久之前,World Wide Web也被發明了,資訊傳遞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到了Web2.0的時代,人人都可在同一平台發表意見。

    我不能代別人說,但公民社會是我所期盼及嚮往的。我亦知道公民社會並不奉旨出現,它是由公民建立的。所以說公民社會之前,我先說公民。廣東俗語說「精人出口,笨人出手」說得有其道理。很多時躲在人群中隨口附和,不用思考,方便之餘又不用負責任,像蜥蜴一樣一被抓到尾巴就斷尾而逃,正式「精到甩尾」。但J.奧斯汀發現「出口」其實等於「出手」(Speech Act),傅柯再加把嘴指出一種無形的控制叫語言權(Discursive Power)。建立公民社會的公民都是獨立個體,有能力作理性思辯。在Web2.0人民愈來愈有能力行使話語權。能力愈大責任愈大,即使我們不是蜘蛛俠,人民(當然包括網民)有權表達意見,也有義務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回應方秋林

    說道公共空間,有一點一定要清楚:空間不屬於任何人,使用者也不應有主、客之分。Facebook那個群組叫「將好戲量踢出旺角」,以「主」人家身分把「客」好戲量踢走,與「拉犯人出去斬」一樣沒有討論餘地。暴力之餘也正正反映了對公共空間的不理解。方秋林似乎跳過了這個核心問題了(編按:方秋林的文章刊於8月30日《明報》觀點版)。

    方君指出,好戲量的支持者「佔據藝術創作的道德高地」來「合理化好戲量的問題行為」。一件作品的藝術價值,很多受個人主觀感受與品味或社會潮流影響,就如安東尼.亞陶的殘酷劇場及梵谷的抽象畫也曾經為世所不容。他們沒有23條,我們也沒有,創作者在創作時不會進行自我審查。

    另外,似乎文中方君又沒有再解釋他所指的「好戲量的問題行為」是什麼。就這樣所見,方秋林似乎合理化了好戲量的行為為有問題了。更遺憾的,是方其後的討論(如有討論)都全建基於這個沒有解釋的論點之上。

    如果勉強要找,可能方君直接由「將好戲量踢出旺角」群組剪貼出來的幾點,就是他認為「好戲量的問題行為」了。不過,在8月24日旺角街頭舉行的討論會中已澄清了那幾點其實只是誤會。把自己的腦袋遺失在盲點裏,令人惋惜。

    雖然邊閱邊抓頭,方君的其中一點我是十分認同的。他說「真正企在前線、創意澎湃的劇團絕不能忍受自己5年來原地踏步毫無寸進」。如果將「劇團」換成「個體」、「公民」、「《明報》」、「社會科學碩士」等,也不會忍受自己毫無寸進。所以好戲量在「將好戲量踢出旺角」群組成立後即日便發起以「如何善用旺角行人專用區」為題的討論會,希望直接面對網民;在討論會後更積極與願意放下成見的網民繼續溝通;好戲量成員也直接聯絡群組管理員,進行持續理性討論,加強了雙方之間的理解。8月31日,群組管理員發現網上大量留言涉及抹黑及誹謗,歪曲了該群組成立原意,故把該群轉為私人群組,以防有人趁火打劫,騎劫討論。

    「將好戲量踢出旺角」群組正式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公民社會不會一天建成,問題亦不會一天解決,最重要的是從經驗中學習,build on top,不要開倒車。

    這件事已被記下,寫在歷史裏。香港獨立媒體記8‧24好戲量西洋菜街街頭表演論壇為「公民社會的開端」,我衷心希望大家能藉覑今次事件,從網中退下來冷靜看清楚整件事,從而正面追求我們理想的公共空間,達到和而不同,令香港百花齊放,真正建立有活力的公民社會。

    作者是好戲量成員及戲劇製作碩士

    Thursday, September 04, 2008

    中山大學「公民社會中心」("ICS")

    《紐時》專欄讚汪洋具創意
    《世界是平的》作者訪廣東

    2008年9月4日

    【明報專訊】曾三次獲得普立茲獎的美國《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湯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近日參觀廣東,並與身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會晤。弗里德曼日前在《紐時》專欄文章中,盛讚這位中國政壇的明日之星。翌日,《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立即轉載了中文摘譯,並附加英文原文。

    弗里德曼在8月31日發表的專欄中引述汪洋的話說,其目標是要建立一個「低碳經濟(碳排放更低的經濟)」。他又引述不具名的中國官員說,「對於中國來說唯一向前發展的道路是逐步開發更加清潔的、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型或金融型經濟,從『中國製造』向『中國設計』和『中國構想』方面轉變。」汪洋曾讀過弗里德曼的一本關於全球化的著名書籍《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他向弗里德曼說:「請在您的專欄裏寫上,汪洋歡迎(西方)清潔能源技術公司來廣東省」。

    汪洋歡迎西方投資清潔能源

    今年53歲的汪洋去年12月起主政廣東,今年初發表要求廣東省「解放思想」、「殺出條血路」等言論,讓人刮目相看。外界看好汪洋仕途,認為他是下屆國務院副總理的熱門人選。

    弗里德曼是應汪洋邀請,在京奧後再到廣東參觀。其間,他參觀了珠海一家風力發電廠,看到中國大學生組織抵制一家掠奪中國森林的印尼紙業公司,並留意到中山大學一個「公民社會中心悄然開放」。

    「中共的思考使人吃驚」

    弗里德曼的文章形容汪洋是「被認為是當今中國領導層中最具創新意識的思想者之一」;中共對許多問題的思考使他「吃了一驚」。這些問題包括「如果不授權公民,使之成為監督者,並允許他們起訴當地造成污染的企業和政府,中國就不會有一個更加環保的社會;如果沒有更加自由的資訊流和實驗,就不會有更加知識密集型的創新社會。」

    弗里德曼指汪洋提倡「解放思想」講話,提供了試驗的空間,主要作用是「改變中國官場文化」。他認為,中國沿海省份,都需要「思想運動」才能發展到下一個階段。

    NY Times article:
    http://www.nytimes.com/2008/08/31/opinion/31friedman.html?_r=1&oref=slogin

    Monday, September 01, 2008

    8大專院校招生耗紙多

    8大專院校招生耗紙多 (17:29)
    2008年9月1日

    環保團體的調查發現,8間大專院校在招生期間,耗紙量122公噸,等同於砍伐近3000棵12米高的樹木。

    該團體公布8間大專院校在招生及課程宣傳時用紙情況的調查,發現8間大學在7月中至8月底的耗紙量為122公噸,等同砍伐近3000棵12米高的樹木。

    調查結果發現,派發給新生的入學注冊文件及單張等重量,中文大學連續第3年稱冠,注冊文件重1.7千克。最輕的是科技大學。

    另外,團體又訪問了240名大學生,8成受訪者表示會拿取注冊文件及課程宣傳的單張,但當中48%並無閱讀,直接將物品棄置或當廢紙回收,亦有73%人認為,有關文件及單張完全無用。

    團體呼籲8間大專院校節約用紙,多利用互聯網及電子化服務來進行宣傳及辦理注冊入學手續,將資料上載互聯網,如需印刷就按不同學系分科編印,減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