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September 17, 2008

灣仔月內引入公私營活化

灣仔月內引入公私營活化
2008年9月17日

【明報專訊】一級歷史建築的藍屋、南固臺、和昌大押、灣仔街市……灣仔歷史建築處處,但很多皆非政府物業。由發展局、市建局、區議員等成立的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月內將邀請發展商、物主、非政府或私營機構,以公私營模式活化區內有逾50年樓齡的歷史建築,委員會主席吳錦津形容,此乃試驗計劃,將主動聯絡區內歷史建築的業主,希望以組群形式活化整個灣仔區。

投標者與政府分擔財政

今年3月成立的活化灣仔舊區專責委員會(下稱委員會)認為,透過公私營合作,可提高各發展項目地點的可達性及行人流通程度,亦可推廣文化旅遊。因此,委員會建議非政府機構、業主、發展商等皆可就活化區內樓齡逾50年或戰前樓宇、具建築特色的地點等(見表),提交競投興趣表達書,由委員會根據項目對公眾的整體利益、可行性等甄選,再交由區議會和發展局通過,委員會將與發展局一起監察項目的設計及進度。

至於財政安排,申請者與政府的財政分擔(包括來自區議會、市建局及政府部門的撥款)亦是甄選準則之一。發展局發言人說,活化計劃的工程不應涉及任何批地,但可考慮在未撥用的政府土地作短期租約,工程亦需盡量在現行規劃框架下實行,「一般毋須經城規會審批,但有需要時會諮詢城規會及古物古蹟辦事處」。

改善修頓活化藍屋優先

委員會認為,改善修頓球場、活化藍屋附近街景,以及改善船街和適安街公園,皆可優先透過試驗計劃進行公私營活化。

此外,委員會計劃把區內的歷史建築連結成「灣仔歷史文物徑」,初步已於和昌大押及船街18號設置3塊牌匾,介紹其歷史及建築特色,牌匾將延至洪望古廟及望海觀音廟。

明報記者 何嘉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