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爭取檢討整筆撥款進展

爭取檢討整筆撥款
最新進展

1. 立法會特別會議上的討論

立法會剛於十月復會。我以本年度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召開第一次特別會議,討論檢討整筆撥款制度。會上,社署署長只一再重申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於九月會議上達成的所謂「三點共識」,並強調整筆撥款初見成效。從政府的頑固取態看來,我預料將於本周五(11月2日)再次召開的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並不可能出現任何重大突破。

2. 三會一方的「兩點共識」

不過,在這次公開會議幕後,三會一方達成「兩點共識」。就此,我們聯同其他機構工會在會議後召開記者會,向外交待統一立場 –

(a)要求政府向機構發還六億撥款,回復真正的撥款基準

(b)立即就整筆撥款進行獨立和全面的檢討,並必須於明年3月前完成,以便在下一個財政年度落實新撥款安排

3. 署長回應機構處理4.62%補薪撥款手法


昨日我再參與職工盟和一班前線員工工會與署長就整筆撥款的進一步討論。會上署長回應機構在處理4.62%補薪撥款時的手法 –

(a)有機構拒絕向於落實新撥款前離職、或正於長期病假期間的同工發放補薪;署長表示此等做法並不符合署方立場,並將由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處理

(b)有機構的非專業職級同工不獲發放補薪,署長亦明言做法不符合署方立場,並將由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處理

(c)我們要求機構發放補薪的安排必須透明,並保證撥款全數用於調整同工薪酬;署長回應願意在增加透明度方面配合,署方將公佈將撥款全數用於加薪的機構數目

(d)雖然署方承諾公開有關機構數目,我和李卓人議員仍會透過立法會,向署方索取更詳盡資料,藉此構成對機構的壓力

呼籲


** 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將於本周五(11月2日)再次舉行會議,同工務必留意最新進展!

** 總工會發動在該會議前靜坐/露宿50小時,行動於今天下午三時起在會議場地胡忠大廈平台大堂展開(10月31日,星期三),直至會議當日5時結束。我今天和會議結束當天亦會到場支持,希望同工也能抽空到場打氣!

** 若同工所屬機構在處理4.62%補薪上有任何「異動」,歡迎同工隨時「報料」!

──────────────
立法會張超雄議員辦事處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亞洲肝炎會

慢性乙肝小資料﹕56萬
2007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所謂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若免疫系統半年內無法消除病毒,便界定為慢性乙肝帶菌者,患者有25至40%機率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慢性乙肝可能毫無病徵,香港約有8%人口,即56萬名慢性乙型肝炎帶原者,其中約有25%因肝硬化及肝癌病逝。

在亞洲區,母嬰傳染是最常見的乙肝感染途徑,其他途徑為血液或體液接觸,如不安全性行為、注射或輸血,穿耳孔及紋身等。由於乙肝病毒在人體外可生存7天以上,家庭成員共用牙刷或剃鬚刀亦可傳播。

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可透過血液測試發現,若病人成為終生帶菌者,須定期接受檢查以監察病情,減低患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此外,接種疫苗可預防慢性乙肝,成效達95%。

資料來源﹕亞洲肝炎會
乙肝傳播途徑 病人亦懵然
2007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目前全球四分三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居於亞太區,香港亦有一成人口患上此病。但一項針對亞太區患者的調查發現,即使是已染病或正接受治療的受訪者,近九成表示自己對慢性乙肝只有「很少或不多」的認識,不少人誤以為進食受感染食物亦是染病途徑之一。

該調查由一間藥廠委託獨立市場研究公司Synovate進行。調查員在今年3至5月訪問1500名經醫生或患者介紹的慢性乙肝患者,受訪者年齡介乎25至64歲,來自10個亞洲國家及地區,包括中港台、星馬泰、菲律賓、印尼、越南及南韓。

印尼受訪者答對比率最低

結果顯示,大部分國家或地區只有不足一半受訪患者能正確指出乙肝的主要傳播途徑,馬來西亞、越南及新加坡均有較多受訪者答對,其次是香港,印尼受訪者的答對比率最低。同時近四成受訪者不知道自己從什麼途徑受感染。

44%人指長期疲倦為最嚴重病徵

此外,大部分受訪患者不認為慢性乙肝對日常生活、事業及人際關係有太大影響,以10分為滿分,受訪患者對以上三方面影響的評分中位數多不超過5分。44%受訪患者認為「長期疲倦」是慢性乙肝最嚴重的病徵,遠高於其他選擇如黃疸病、食慾不振、惡心等。

亞洲肝炎會創會主席梁慧儀認為,調查結果顯示不少患者缺乏處理病症的意識,連正接受治療的患者也不察覺慢性乙肝的嚴重程度,建議患者主動向醫生了解治療進展,及時控制病情惡化;另一方面對公眾及患者的教育活動亦十分重要,應提高公眾對乙肝嚴重性的認識,鼓勵其進行定期檢驗及尋求適當治療。

陳清僑﹕西九文化大白象

西九:文化政策機制?190億大白象?
2007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十大建設」之一的西九文化區計劃,相對於推倒重來以前的方案有所進步。政府顯示了一些誠意,要將西九從地產項目變成文化項目。社會上最大的批評和憂慮,是當局未能提出具視野的文化發展遠景和方向,以確保西九能夠真正成為香港文化發展的動力,於未來二三十年間在本地社會和社區締造多元開放的創作環境、培植具豐富養分的文化土壤和人才,以利全體市民在文化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持續發展和全面提升,為香港成功變身為「文化都會」的願景作好周詳和長遠的準備。

民間兩個擔心

施政報告重視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指定由政務司長統領這項工程,此舉值得肯定。政府當局願意為文化設施的硬件一擲千金,承諾向日後的西九管理局注資190億,在回應某些專門藝術組別當下需求之同時,卻未能讓公眾釋疑,因為民間社會根本的想法,和市民最大的擔心一樣,都有兩種:

1. 倘若文化都會的建設才是我們的共同目標,那麼,西九的城市規劃及文化規劃,將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文化精神和民主理念,為全香港社會和社區注入文化發展的動力,締造大家能共同擁有的實質的、活生生的,而非虛張聲勢的城市文化?

2. 在缺乏有效的痩策機制,缺乏有民意基礎的發展策略,缺乏具明確方針的軟件開拓和配套計劃之下,當局如何確保西九文化區最終將不會演變成豪宅區、遊客區,或者淪為另一種大白象?

在「民主」的論述和訴求日漸忙亂的今天,政府已不能光向市民說「你信我啦!」而不去認真面對政策製訂過程中的問責問題。雖然特首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承認軟件發展的重要,但在目前缺乏清晰理路的文化政策製訂機制的情下,香港要孕育各種文化藝術創作及專業管理人才,加強各層面觀眾的培養和教育,推行文化跟社區的連結、互動和相向發展,都是目標不清、方向模糊且困難重重的。

管理局不理文化軟件 令人失望

因此,要策劃及推行西九的具體計劃時,文化界與關心文化發展的民間社會都極度關注「西九管理局」在各個階段的職權、組成、代表性及有效運作。令人失望的是,根據諮詢委員會的建議,未來「西九管理局」的職權,並不包括發展文化軟件,或制定發展文化軟件的策略(見《西九報告書》8.2.1-8.2.5)。從有效的文化發展和管治的角度來說,「西九管理局」並不適宜以一般大型建設的營運模式運作(如機管局),因為這樣它與民間的智慧和需求之間將會拉遠距離,難以在文化規劃及創意發展方面起帶頭作用,促進民間多元互動的文化創意行為。

回歸10年以來,我們的文化發展長期處於一種混沌不明的困局與悶局之中。結果是,社會上的不同聲音和價值未能得到適當闡述、論辯和整合,政府當局亦未能充分發揮促進及協調的角色;因此,相關的公帑及社會資源未能有效運用,發揮最佳效益,具體和長遠的文化發展目標亦難以達到。譬如說,藝術教育究竟要達到什麼具體目的?觀眾的培養和發展又應該以什麼為目標?另一方面,場地的營運應該怎樣推行才對軟件的有效發展最為有利?而我們又該怎樣去「拓展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呢(《西九報告書》5.2.1)?以上,社會都欠缺討論,沒有共識。

西九的發展正好促使政府和民間共同探索,理解香港文化政策的不足和可能之處。西九是個難得的契機:它會讓大家都明白,文化藝術的具體事業,並非單一思維或線性發展所能概括,更不是簡單的高尚玩意或唯市場論的創意工業所能包含。要落實文化都會的計劃,我們必須設立一個有效的系統及機制,去梳理種種複雜的矛盾和問題。這樣的文化計劃必須啟動,城市生活有機發展的目標才會清楚,策略才會有效,效果才會彰顯。

因此,政府應牽頭促成一個高層次、有廣泛代表性、結合民間社會為主導的「文化發展委員會」或「文化發展局」,目的是統籌各個不同範圍的相關工作,集思廣益,使文化發展的工作更能對社會整體產生積極效果。這樣的全港跨階層跨界別的新組織,具體的目標有二:

1. 使社會上的不同聲音和價值得到論辯、協調和整合,有利梳理相關的文化理念和政策機制,為制定發展文化軟件的策略訂下方向和準則;

2. 使公帑及社會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運用,以期政策的推行與落實,可逐步邁向大家所認同的共同目標。

組織成員應具視野、識見和認受性,並有官方、專業界、教育界、商界、民間社會,以及各層面的社區代表,達到真正以民間為主體,為香港文化的長遠發展按部就班地籌備和規劃。

陳清僑﹕作者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

討論一筆過撥款制度

社署署長改口風
願討論撥款督委會改組

2007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社福界代表一直批評已實施7年的一筆過撥款制度存有漏洞,要求成立獨立的「整筆撥款資助制度檢討委員會」,直接向政務司長負責,全面檢討機制,並於明年3月底前完成。社會福利署長余志穩最初回應表示,撥款制度初見成效,又指現行督導委員會有各方代表,運作良好,但其後轉口風說會可討論是否要改組督導委員會。

社福界促設獨立檢討委員會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昨討論一筆過撥款制度問題,多個社福機構均認為制度有漏洞,令機構不可跟隨經濟好轉而加薪請人,令服務面臨崩潰。代表又認為,目前的督導委員會由社署主導,已預設關卡,政府只打算就撥款增加比例與團體討價還價,而非全面檢討機制,故要求政府成立獨立「整筆撥款資助制度檢討委員會」,直接向政務司長唐英年負責,全面檢討制度,並於明年3月底前完成。代表同時要求政府向非政府機構增撥6億元經常資助,改善員工薪酬。

余志穩認為,撥款制度已初見成效,只是服務需求增加,加上經濟好,外界薪酬提升,令社福機構落實安排時遇到困難,故不同意推翻制度。他初時又說,督導委員會包括來自工會、機構、服務使用者等代表,目前運作良好;後期他轉口風表示,願意討論督導委員會是否需要改組等。而督導委員會本周五將再開會討論,社福團體均表示,現階段等待政府回應,暫無打算進一步行動。

窮孩子電腦每部二百美元

窮孩子電腦每部二百美元 (10:03)
2007年10月30日

美國為貧窮國家兒童製造手提電腦訂價,如屬捐贈,每部電腦售200美元,較原先計劃貴了1倍。

「每名孩子一部手提電腦」計劃訂出,如捐出10000部電腦,售價為每部200美元。組織負責人表示,每部電腦的成本為188美元,較原先計劃的100美元為高。

該組織亦提出,如顧客為自己孩子買一部手提電腦,亦要向貧窮國家的兒童捐贈一部電腦,即約要出資400美元。

社總對整筆撥款資助制度意見書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對
整筆撥款資助制度意見書

自2001年1月開始推行「整筆撥款」,整個業界的生態漸趨惡劣,從新舊同事的同工不同酬,到資深同事成為機構的負資產,員工士氣大跌;從社會福利步向商業化,到巧立明目的增加收費,最基層的弱勢社群可能會是被社福服務放棄的一群。

服務增收費 貧窮者免問
當停止「過渡期補貼」和「特別一次過撥款」後,機構財政不穩定情況便會出現。現時有很多服務已經開始收費,這個趨勢將會持續而且漫延至惡化程度,貧困弱勢的一群將會被摒棄於服務系統以外,這並非香港社會福利服務的原意。

專業出斷層 質素明下降
機構面對未來財政的支出,最保險的做法是先處理定影員工的合約,即設強迫性的自願離職計劃,然後用其薪級的中位薪酬(即「整筆撥款」的津助額)聘回;而有些無良機構則用不同方式逼走年資高有經驗的同工;就算是一些沒有影響的同工則因為身兼多職而壓力大增,這幾年實是走了很多有經驗的同工,出現專業斷層,服務明顯是下降了。

合約工過半 員工士氣差
自實行「整筆撥款」制度後,業界的合約員工數字由最初的20%到超過60%,今天有超過20,000人是以合約制聘任。本來合約制並非壞事,但員工每次簽約時是面對減薪或沒有增薪點,又或是續約機會不明朗,相信員工的投入一定有保留,士氣亦會下跌,這亦是直接影響服務的質素。

儲備十八億 員工受壓逼
「整筆撥款」制度容許機構有盈餘,並撥入機構儲備,不用每年回撥政府,今天業界最新的儲備總額約有18餘億。我們估計除了一些正常情況的盈餘外,大部份是利用裁員減薪的方式節省下來。這個做法大大影響了新舊員工薪酬及附帶福利,令管理層與前線員工雙方的矛盾激化,信任程度亦下降,嚴重打擊服務的質素。

數字容易達 質素難維持
「整筆撥款」制度與政府的外判政策的大原則完全符合,社會福利署批出撥款,機構到年終只交待合格的服務數字便完成合約的要求。社工為堅持專業的理想和服務操守,在眾多的壓力下仍以服務使用者和服務質素為依歸,可惜因為人手短缺和社會問題
的複雜性,而社會署每季都對數字有所要求,同工唯有先以服務數字為先,間接犧牲了服務的質素。

服務無編制 質素無保障
2000年前,每個服務單位是有標準的人力編制,以保障服務質素得以維持。可惜自「整筆撥款」制後,社會署說要「尊重」彈性而不會干擾機構輸入的人力,只是看服務輸出的數字。這個「默許」破壞了原有的人力編制,很多機構因而縮減人力,並以非專業員工代替專業社工,以節省資源。這大大的使服務質素沒有保障。

服務投標制 質素難維持
社福服務用公開競投形式分配,往往是價低者得的局面;雖然政府及後改用固定款額,只是考慮個別機構輸入的其他服務是否有更多增值,這亦涉及將機構內的其他資源輸進新服務內,變相用機構資源補貼政府服務。此外,基於成本的考慮,競投得的服務資源較少,相對的服務質素是會較難維持。

相信政府在考慮推出「整筆撥款」制度時,只顧考慮服務資助封頂,未必能預計對社會福利業界的影響這麼深,這麼廣。這個制度不單是影響員工的薪酬和福利,而是直接影響服務使用者,甚至會將一些不能付費的弱勢社群剔出服務系統以外。對一些願意負責任的非政府機構而言,當停止「過渡期補貼」和「特別一次過撥款」後,機構財政不穩定情況便會出現,裁員減薪和增加收費會是使用的方法。對一些無良機構而言,現在已經使用多種方法迫使資深員工離職,亦將合約員工的入職薪酬降低,簡直是社福業界的無良奸商。

「整筆撥款」制度推行了六年,其中出現了這麽多問題,對政府、管方、員方和服務質素有那麼多意見,我們實是要作一個詳細的檢討。我們認為檢討的目標應以保障及維持服務的質素為綱,並以穩定財政來源和提升員工士氣為嶺;而「整筆撥款檢討委員會」應獨立遞屬政務司司長,並立即進行檢討,趕及本年度完成。

本會現今在業界醞釀及討論一個解決「整筆撥款」引申出來的問題,亦同時是「四贏」的「PE大水塘」方案。簡單來說,社會署仍是以各職級薪酬中點計算撥款,祇是將PE(薪酬)與OC(其他支出)分開,OC仍是按服務單位計算發放給機構,PE則撥入一個中央户口,員工每月按其實際職級和年資支取薪酬。

根據幾年前前任署長林鄭月娥對業界解釋,業界知道所有資助員工的整體薪酬總和,都不會超出每年員工的中點薪酬預算。這樣,政府不用多付資助,員工取得其應有的合理薪酬,機構不用擔心財政的不穩定,服務使用者亦獲得合理和有質素的服務。「PE大水塘」方案仍在討論中,我們將會在檢討「整筆撥款」制度時向獨立委員會提出以上建議。

聯絡人:張國柱(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
電 話:9192 2095

Monday, October 29, 2007

「天恆社區網絡計劃」

過來人助人自助走出悲情
天水圍新移民婦組義工隊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銅鑼灣至天水圍的969線巴士,既是天水圍人出城的路徑,亦是「圍外人」進入天水圍的媒介。 本報昨天報道了969巴士車廂內的天水圍人故事,今天正式進入圍城,尋找天水圍人,了解他們在「圍內」的生活,尤其是被外界視為弱勢的一群,如何助人自助。

政府社工10年無改善

「姊妹們,準備,出發!」在陽光燦爛的下午,Rainbow率領一眾婦女洗樓,探訪天水圍的街坊,傾聽一個又一個心酸故事——新來港婦女被家姑嫌棄、申領綜援時遭社工歧視、來港多年從未離開天水圍區…… Rainbow用心細聽,彷彿看見自己的影子,腦海浮現出10年前的片段。「我10年前來香港時,跟她們面對同樣的問題,證明香港政府和社工在這10年來都無進步,新來港婦女的情沒有改善!」也許,新來港婦女唯有靠自己,團結互助,才能開創出路。

在天水圍天恆鸷,幾乎所有街坊都認識Rainbow,孩子們上過她的普通話補習班,婦女和長者接受過她的輔導服務,其他街坊亦參加過至少一次由她主持的嘉年華會。Rainbow的義工服務「周身刀、張張利」,源於她亦曾經歷新來港的慘痛洗禮。

初來香港 感受冷漠

九七回歸後,Rainbow來港跟丈夫和女兒團聚,當時仍未流行「新來港」一詞,Rainbow是名副其實的首批「新移民」。不少內地婦女都羨慕 Rainbow來港定居,事實上卻是啞子吃黃連,「初來香港時,覺得人多、空氣差、地方好迫、人人生活緊張,這個地方令我感到好困惑」。

Rainbow 憶述抵港初期,一家四口擠進荃灣一個狹小單位,人生路不熟,丈夫又要為口奔馳,唯有整天困在家,足足一個月不敢外出。本身在深圳從事金融工作的 Rainbow,來港初期不懂求職門路,每日靠讀3份報章來消磨時間,免跟社會脫節。政府致力推廣的新來港人士服務,Rainbow當年聞所未聞。「幾年來都沒有社工接觸我,亦看不到有宣傳,根本不知有這些服務。」

香港這片冷漠的土地,令Rainbow吃不消,取得香港身分證後,即與女兒返回深圳居住。至2003年,因為子女在港升學,Rainbow硬覑頭皮再度來港定居,今次由荃灣搬進天水圍,情更糟。「當時對天水圍好陌生,覺得是鄉下地方,之後看新聞才知道是『悲情城市』,更想盡快搬走。」

當年天水圍區內共有27名社工,間中會在商場宣傳,推廣家庭服務,Rainbow 形容不少社工儼如「機械人」,只管機械式派發小冊子和熱線電話號碼,沒有真心去關顧新來港人士,令婦女多次錯失尋求社區支援的機會。近年天水圍家庭暴力悲劇頻生,政府增撥社福資源,時至今日,天水圍區共有3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由48名社工負責照顧區內30萬人口。

免費補習 捐贈圖書

政府增撥資源,區內的家庭問題卻未見顯著改善,區議會遂自發推展多項關懷活動和家庭服務。Rainbow在一次活動中認識數名區議員,初嘗人間有情的滋味。在區議員的協助下,Rainbow逐步認識區內的社福機構和服務,亦結識了一眾同聲同氣的新來港婦女,眾人相逢恨晚,決心組織起義工服務,關心區內被遺棄的新來港婦女。

Rainbow加入了基督教服務處的「天恆社區網絡計劃」,定期上門探訪新來港婦女和長者,以過來人的經驗助她們紓解心結和精神壓力,又為學童開辦免費普通話補習班,捐贈圖書予區內的小型圖書館,為孩子們提供一個閱讀天地。

Rainbow 在深圳從事金融投資多年,英語和口才了得,所以經常負責主持大型嘉年華會,讓街坊與眾同樂,不諳中文的南亞裔居民亦喜歡與Rainbow傾談,分享生活點滴。該計劃現時有多達236名義工,當中33人已接受專門訓練,專責上門探訪,目標是全年成功探訪170戶居民。

具高學歷 不懂求職

Rainbow 坦言,不少新來港婦女均具大專學歷或專業資格,可惜不懂門路求職和回饋社區,她希望前線社工多了解新來港婦女,助她們發揮潛能,從受助角色走向自強。「在新來港人士中,我算是很幸運,來港多年後終能融入社區,但千萬不要忘記,仍有很多新來港婦女被困家中,尤其是學歷較低的一群,更不敢主動走進社區。」

社署發言人稱,今年已開展「家庭支援計劃」,各中心會招攬及培訓義工,包括曾經歷類似困難和危機的同路人,成為家庭支援者,在社區內建立互助網絡,藉家訪、電話聯絡、外展工作等,主動接觸有需要家庭,把他們連接到合適的支援服務,以防問題進一步惡化。社署亦將增撥資源,加強熱線服務人手,並簡化電話的處理流程,令有需要社工輔導的來電可盡快獲接聽。

明報記者 陸倩盈

公私營保育無進展

公私營保育有望明年落實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私人發展商伙拍環保團體,在高度生態價值地點的發展計劃,有望明年解凍。據了解,政府有意在早前接獲的6宗申請中,批出1至2份作為示範,供日後有意申請的團體或機構參考。

環境局長邱騰華上周一出席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公私營合作計劃涉及發展及土地轉移,審批程序複雜,需時研究。他強調,政府未有放棄以這種模式保育,又明確指出,政府接獲的6宗申請,不是全部都符合要求。

據了解,涉及大面積土地轉移、發展密度較高及吸引大量人流的申請,將不被接納,因為會對生態構成壓力。

政府消息指出,公私營合作計劃由環保署負責,但該署挑選的申請,不代表一定成事,必須按既定程序,如提交環諮會審批,以及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土地用途,因此最快到明年才有望落實發展。

政府於04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挑選12個具高度生態價值的地點作優先保育。

沙螺洞非法搭屋拍戲
保育地剷草 村長稱小意思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具高度生態價值的大埔沙螺洞,竟淪為非法建築物搭建場所!有環保人士日前到沙螺洞考察,赫然發現一片空地上新搭建一間鐵皮屋,屋外更開闢了一條逾 3米闊的行車路,本來綠草如茵的大片草原被剷平。沙螺洞村長承認將該地租予本港一間電影製作公司,用作短暫拍攝用途,並稱對生態影響有限。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上周三曾派員到場視察,發現鐵皮屋位置屬私人農地,該地範圍內建有非法搭建物。該搭建物未獲署方批准,懷疑違反批地條款,若證實確有其事,署方會採取執行契約條款行動。規劃署發言人表示,城規會亦未接獲在有關地點興建該鐵皮屋的申請,該署會調查,如有足夠證據確定該建築物屬「違例發展」,便會採取行動。

佔地3000呎 遍地垃圾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上周一到沙螺洞考察,在該處南面接近河流的空地上,赫然發現一間新落成的鐵皮屋,佔地至少3000平方呎。他曾向內窺探,發現屋內放滿雜物如木製桌椅等,屋頂吊有一些藤器,佈置恍如農村村屋。現場亦擺放了一些攝影器材,例如反光板及金屬支架,屋外道路遍地垃圾,衛生惡劣。

由於現場無人出入,故文志森未能肯定該鐵皮屋的用途。本報昨日向沙螺洞兩名村長查詢,其中一人李運財表示不知情,但另一名村長張華興承認,將該地租予一間本地小型製作公司,為美國電影公司拍攝香港的農村景色。他指曾就此事諮詢村民,與該公司簽訂了合約,短期租用作拍攝用途,完成後會清理場地。他強調事件「好小意思」,剷平草地有如「剪頭髮」,不會影響生態,但就不知道電影公司事先是否有就搭建物向政府申請。

公私營合作計劃無進展

文志森指出,沙螺洞是政府確認具保育價值的12幅土地之一,但政府自從04年底推出自然保育政策後,公私營合作計劃的審批工作一直未有進展,具保育價值的土地在缺乏管理下,不單生態價值下降,亦可能會遭惡意破壞。以今次事件為例,鐵皮屋位於河流旁邊,而河流是沙螺洞最具生態價值的地點,若被污染,後果不堪設想。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戶外平安鐘

戶外平安鐘 料明年初推出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近年不時發生長者失蹤或在街上暈倒送院的新聞,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正計劃與電訊公司合作,將平安鐘服務帶出家居,增設戶外平安鐘服務,希望可以為需要經常在戶外活動的長者提供多一重保障。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表示,該服務已構思5至6年,預計明年初可推出,希望長者或使用者當遇到意外或不適時,可透過隨身攜帶的平安鐘及通訊器材,通知協會工作人員,以便即時提供服務。

適合老人癡呆症病人

該會副總幹事吳家雯補充說,該服務亦適合老人癡呆症病人、長期病人或經常走失人士。她透露與合作的電訊公司CSL研究近一年,但她指出,原本希望當技術十全十美時方推出有關服務,但發現近年發生多宗長者在戶外失蹤或發生意外的新聞後,覺得要盡快推出有關服務。

吳家雯指出,有關技術有如以往的傳呼機服務,使用按下平安鐘後,會透過一個微型通訊器聯絡協會職員。她說,現時仍未有服務定價,但預計會較現時月費100元稍貴。

10萬人次使用
平安鐘用家最小7歲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平安鐘服務開展至今11年,大部分使用該服務的人士多為長者,但使用者正出現年輕化現象,年紀最小的用家只有7歲,另外,單身女子、獨居父母亦有使用這服務。

平安鐘服務1996年正式推出,在本月累積使用者超過10萬人次。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昨日特別安排第10萬名服務使用者甘婆婆及一班長者與協會工作人員見面,及舉行簡單慶祝儀式。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表示,在10萬累積使用人次中,因部分人可能已入院或已過世,故活躍使用者約5.4萬。

馬錦華指出,不是只有長者才可使用有關服務,現時使用平安鐘的人士由最小7歲至最大109歲,近年亦發現使用者年輕化,60歲以下非長者佔總使用者比例,便由5年前的3%至5%,增加至最新的12%。

該名年紀最細、7歲的使用者為一名長期病人,患有哮喘及癲癇症,是其父母為他申請平安鐘服務。使用服務兩年來,該小朋友曾按鐘兩次,但主要是向協會工作人員報平安。

獨居女性使用者近年增

馬錦華說,非長者使用者多為長期病人;亦有一些子女因移民或經常外出工作,故亦為年紀不太大的父母申請平安鐘;近年亦多了獨居女性使用平安鐘,由於女性每個月「可能有一兩天不舒服」,故平安鐘可即時為她們尋求到合適支援服務。

協會近年積極擴展不同服務,馬錦華指出,不少使用者致電入來是報平安或傾訴心事,有需要時工作人員可為他們轉介輔導服務、醫療甚至社署服務,故不單是提供緊急救援服務。

自行支付費用 申請資格不限

現時若申請人是自行支付費用,資格不限,租機連服務費每月100元,安裝時需預繳首3個月費用;若是綜援人士,規定要65歲或以上並獨居,可向社署申請特別津貼,可選擇一次清付2500元買機或每月繳付100元租機費。

Sunday, October 28, 2007

團體籲長者用平安鐘

團體籲長者用平安鐘
2007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八旬蘇婆婆家門失火,她行動不便無力逃生,又無法求助,終賠上性命。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發言人指,平安鐘服務既開放給任何人使用,也有不少團體資助,人生禍福難料,縱使健康的長者也應該使用平安鐘。

區議員﹕長者為省錢棄用石油氣

發言人又指,平安鐘的服務多樣化,天氣轉冷時長者可事先或緊急請求支援,當他們心情煩悶時也可及時找人傾訴,甚至當長者忘記重要的電話號碼時,接線的職員也能予以支援。若長者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支付低廉的服務費,坊間有很多團體均可資助。

西貢區議員溫悅球表示,西貢區有小部分長者在年輕時於內地過慣燒柴生活,年邁以後又太過節省,不捨得用石油氣,仍用柴火煮食,造成潛在危險,但情並不普遍。

西貢舊墟社工缺資源人手

西貢明愛安老服務中心社工表示,偌大的西貢舊墟只有明愛設有一隊綜合家居服務隊,為長者提供外展上門服務,包括送飯、陪診、洗澡等,但隊員同時要兼顧區內傷殘人士,加上有不少長者居住在偏僻的村落,隊員接觸個案頗為困難,資源及人手均顯不足。

小童群益會「童夢再生」計劃

童夢承父志 苦讀盼出頭
2007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新移民」,在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眼中,都是為尋夢而來、為團聚而來、為掙錢而來……理由千千萬萬,但不知從哪天開始,這個身分逐漸被貼上標籤,甚至一廂情願地聯想到小城悲哀。

橋哥,在內地當教書先生,7年前懷覑滿肚墨水,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投奔香港,幾經轉折最終成為靠血汗打拼的勞動階級,勉強討個安定生活;琦琦,橋哥的13歲長女,從父親身上明白移民路難行,懷覑不太天真的童夢,夢想有天可做「月入幾萬」的優差,於是每晚挑燈夜讀,成績名列前茅,縱使前程如何只有天知,但至少為父親帶來欣喜和驕傲。

《維基百科》對「新移民」的定義有這樣的注解:「部分新移民本身的謀生技能及適應能力不及本地人士,令不少新移民停留在社會較低階層。」百科全書不是標準答案,或許琦琦的故事,正好可將「新移民」重新詮釋:不一定是延綿的愁傷,卻可以是跨代的夢想。

內地學歷不獲承認 爸爸賣勞力掙錢

訪問當天,琦琦亮出上學年的成績表,記者社工都「嘩」的叫了出來,在大串耀目的「A+」前目瞪口呆。才來港2年多,這個13歲念小學六年級的女孩,以實力證明自己是優秀的,坐在旁邊的橋哥不禁沾沾自喜。

橋哥才38歲,頭髮灰中帶白,皮膚粗糙黝黑,一副勞動階層的模樣,要不是說話溫文爾雅,很難想像他是知識分子,在內地中學執過教鞭。他7年前隻身來港尋夢,卻落得學歷不被承認,加上英語欠佳,白領漂成藍領。幸好橋哥來港前先考取了車牌,掙兩餐溫飽不成問題:「大公司都要看文憑,在香港有學識可以薪酬高些,沒有學識只能出賣勞力,但薪水低得多。」

先後在餅房、停車場打工的橋哥,現時在將軍澳堆填區做維修工作,好不容易才安定了生活,於是把妻子、琦琦和現年6歲的幼女申請來港。團聚後卻沒啥餘錢,只好寄住在親戚家裏,10人擠在300平方呎的小屋,擠得連呼吸都是侷促的。琦琦有幸獨佔上格的單人脇,3呎闊的脇邊放滿雜物,夢中連轉身都有難度。

初來港不懂英文 要「叻畀人睇」考第一

「付出差不多的努力,回報卻有很大差距。」琦琦把父親經歷的起跌看在眼裏,早知道「新移民」這條路注定不好走。記得兩年多前甫抵港找學校便遭遇挫折,「數學有好多英文名詞,在內地只會用中文,初來港找學校時要考試,英文字一個都不懂」,那所學校當然沒取錄她。後來終於入學了,英文老師偶爾不以為然說:「這些文法,2、3年級應該學過了。」但琦琦和其他新移民一樣,在內地三年級才學曉ABC,怎能一時三刻便搞得清楚?

「我要叻畀人睇!」琦琦遺傳父親的性格,堅強、適應力強,她英文稍遜,便咬緊牙關努力學習,除請教老師同學幫助,還把英文作文重新謄寫,很快便追上進度,連昔日把她難倒的名詞,如今「明晒」!說時樣子有點「招積」,也難怪,因為她是全級第一名。

家貧不能學彈琴 團體資助圓夢想

琦琦說,「有知識有學問的人,每月收入有幾萬元,沒有知識的人,只有幾千元」,今天在書本上所下的苦功,為的就是未來的回報。萌芽自父輩的信念,如今化作琦琦的童夢。

然而,琦琦畢竟還是小女孩,「賺大錢」的成年夢終究遙遠,但近在眼前心願仍難以抓緊,「自小愛聽音樂,一直很想學琴,希望可以完整彈奏喜歡的流行曲」。這種夢才夠單純,可是父親月入僅1萬元,扣除生活開支,又要儲錢作他日搬遷之用,已沒能力支付昂貴的學琴費,「同學放學可以去上興趣班,自己沒錢,沒機會」。直至參加了小童群益會的「童夢再生」計劃,夢想實現了。

童夢計劃除了讓琦琦進修中英文外,更提供2000元現金資助,參加者可報讀自選活動。終於,琦琦可以坐到鋼琴前,十指在黑白琴鍵活潑飛舞。這天,琦琦就在練琴室內對覑父母彈奏出台灣歌手光良的流行曲《童話》,雖然動作不太靈巧,但父母首次聽到女兒彈奏,一家人笑得像童話裏的幸福主角。

雖然鋼琴老師願意減費,但有限的資助金在數月後就會用光,琦琦亦明白機會可一未必可再,「將來一定要賺錢再學琴,因為不達到中級,永遠都只是初級」,早熟的童夢也許如此。

課程顧問屬同路人 成才回饋社會

琦琦與72位「童夢再生」的參加者,身上都閃爍覑未來的光芒,義務為該計劃英文課程擔任顧問的教育學院英文系助理教授徐志長博士,在光芒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我也是在內地小城市長大,小學沒英文課,雖然覺得學英文很時髦,也是接觸外國知識的渠道,可惜苦無途徑」。70年代末,中央電視台播出首個學英語節目《Follow Me》,在全國掀起英語熱,小城為之震動,那時才7、8歲的徐志長,心頭那團求知的火燒得熾熱。

「書局的教科書都賣光了。沒書在手,看覑黑白的電視畫面,一句都聽不懂。」徐志長把儲了多時的兩塊錢(約一倍書價),連同一封「求書信」寄往中央電視台,要求製作人協助買書。「兩星期後,電視台把書連同兩塊錢寄回來給我,他們可能見我很有熱誠,連錢都不收了。」後來他遠赴澳洲留學,其後更成為英語教師,不忘有心人的協助,決心把知識回饋社會。

徐志長有一個8歲女兒,經常接觸背景優秀的富孩子;早前「童夢再生」在教育學院舉辦英語日,他與窮孩子近距離對話,發現只要肯擁抱知識,原來貧富的美夢如一:「開始時窮孩子或許信心不足,但後來就敢公開講英語了,那是很大的進步。」一步一腳印,累積下來就足以通往成功之路。

「童夢再生」計劃資料
主辦機構﹕香港小童群益會
贊助機構﹕精美集團、攜手扶弱基金
計劃主任﹕楊可欣
查詢電話﹕2343 3554(油塘中心)
參加辦法﹕學校轉介或親臨分區中心報名
招募日期(第二屆)﹕2008年3至5月
推行地區﹕馬鞍山、長沙灣、油塘、將軍澳、南區、樂民
名額﹕72人(每區12人)
參加資格﹕1. 小四至小五學生2. 家庭收入低於入息中位數的一半,包括綜援戶及新移民

文﹕吳淑義、何裕恒

Saturday, October 27, 2007

Fundraising Consultant

PARETO FUNDRAISING
Wanted: the best brains in the industry
[from today's Classified Post]

Pareto Fundraising exists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We use our passion and experience as world-wide experts in data-led fundraising and communications to ensure the not-for-profit sector can help as many beneficiaries as possible.

We're looking for brilliant people to ensure we can deliver fantastic results. Working at Pareto you will get some of the best fundraising training in the world and you will have a constant buzz from producing world-changing, award-winning campaigns.

Regional Director

We need a Regional Director, based in Hong Kong.

Whether you want to work for charities, or whether you want to hone your direct marketing skills, working for Pareto is a brilliant career move. Just ask our staff:

If you're passionate about helping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please visit www.paretofundraising.com and check out the 'We're hiring' section, or contact Christiana Stergiou +852 2295 2691.

integrity * experience * passion
sydney * melbourne * brisbane * hong kong * new zealand

www.paretofundraising.com

Wednesday, October 24, 2007

沒有企業社會責任這回事!

沒有企業社會責任這回事!
--葉蔭聰


賴希(Robert Bernard Reich)是克林頓當總統時期的勞工部長,他現在加州大學柏克來分校的高文公共政策學院當教授。他在新著《超級資本主義:商業、民主及日常生活的轉變》 (Knopf, 2007)中,反對倡議企業社會責任,他認為,這種概念轉移了大眾視線,造成幻象,同樣,他認為企業收入稅對財富分配沒有作用(他建議向股東收稅),而企 業的罪行責任也是一種謬誤。他的觀點很簡單,就是要把責任追究到個人身上。

「企 業不能懷有犯罪意圖,因為它們不像人類,有能力產生意圖。Arthur Andersen(一家全球性會計公司)像一個人名,但是,會計公司只是一個法律上的虛構物... ...在任何情形下,陪審員如何知道企業「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企業無法分辨對錯,無法知道任何事情,甚至無法採取行動,只有人才能分辨對錯,只有人 才行動,這是民主的基本信條。」賴希說。

順著他的想法,他倡議企業的憲法權要一併取消,除了一紙合約中的條文外,企業不應有其他憲法權利,包括言論自由,也不應在民主制度中有代表。

賴 希認為,現在的資本主義競爭很激烈,我們一方面要求極低價的產品(Walmart是個好例子),以及追求高的投資回報;同時,另一方面,我們作為公民的身 份正在萎縮,受到企業對政府的影響,我們的權益日漸萎縮,我們甚至不相信可以要求政府對私人企業行為作出合理限制,我們不再相信會有好的政府政策,我們反 而希望企業有好的政策,所以,我們會有「企業社會責任」這種說法,還讚賞企業做了好事。賴希稱此為「被轉移的政治」(politics diverted)。 

賴希認為,應重建一個免除企業影響的公共領域,讓合理的政策可以被討論、制定與執行。

賴希在九月/十月號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有一篇名為<資本主義殺害民主>,內月不少這本新書的觀點。

Source: 獨立媒體

Survey by Community Bussiness

Bosses get wake-up call in work-life balance survey
By Scarlett Chiang 2007-10-24

英文虎報
P04 | Top News

Long working hours and insufficient time for families may force many workers to look for a better work- life balance outside Hong Kong, a survey shows.

About 27 percent of 1,000 workers questioned in a poll conducted by Hong Kong University's Public Opinion Program in July said they would consider such a move. Community Business, 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group that commissioned the poll, said the findings are a wake-up call for employers.

``As economies around the globe compete for talent, a work-life balance for employees must become a key component of Hong Kong's competitive advantage,'' chief executive Shalini Mahtani said.

Program director Robert Chung Ting-yiu said the poll results did not mean that all 27 percent would leave the SAR, but it showed an alarming number of people were inclined to do so.

Many employees are working 49 hours a week - a drop from 51 in 2006 - but still higher than the 40 hours set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

Chung said although work hours has fallen,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nsidered ``their work and private life are balanced'' had dropped from 44 percent last year to 41 percent this year.

``As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job mobility go up, more people may have to adapt to new working environments,'' he said. ``Along with rising expectations on work-life balance, it seems there'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Hong Kong can have a happy and balanced workforce.''

The poll found 27 percent felt a five-day work week would help them achieve a work-life balance.

Mahtani said firms should encourage employees to take annual leave as stated in contracts, and warned that those who fail to give workers a minimum of seven days' paid leave a year are breaking the law.

Benjamin Hung Pi-cheng of Standard Chartered (2888) said he believed Hong Kong would be more attractive to international talent if the issue of work- life balance is addressed. He said the bank had benefited after it introduced a five-day work week last year and advised staff to leave the office before 7pm.

scarlett.chiang@singtaonewscorp.com

文章編號: 200710244480037

豪富得着太多應盡額外義務

豪富得着太多應盡額外義務
林行止 2007-10-24

信報財經新聞
P12 | 時事評論 | 林行止專欄

一、  有學問且關心社會事務的友人(亦為本報作者)對筆者去周〈企業多顯人性 共造和諧社會〉一文的觀點,表示「有點意外」;在那篇拙文,筆者一反「常態」,主張香港企業應盡多點「社會責任」。這種想法,乖離了筆者數十年來奉為圭臬的自由學派經濟學家認為企業的唯一目標在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的原則。友人「有點意外」,可以理解。

  英國文豪蕭伯納「好像」(一時找不到出處)說過這樣一句話:「二十歲左右的人若不是社會主義分子,是蠢材;三十歲前後仍是社會主義分子,是無可救藥的蠢材!」筆者顯然不能「對號入座」,因為年輕時是盲目相信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這些年來,耳濡目染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平、乏公義、資本家用盡辦法「勾結」專業人士逃稅避稅以至為本身利益不惜「干政」之後,年歲愈長便愈覺得引進一點社會主義的公平原則,有利締造和諧社會,因此成為蕭翁口中的大蠢材。筆者認為在享受了世界最低稅率和最簡單、最寬鬆的稅制後,香港資本家應在「扶貧」上多作捐獻,幫助社會競爭力不足的社群,不管是從根本入手,在教育、再培訓上投下資金、心血或直接援助有需要的人提高物質水平,是經常於有意無意間炫耀財富者應盡的一點公民義務─也許是額外的公民義務!

  筆者知道,「嬌養」競爭力不足者會養成他們依賴、不長進的習慣,最終妨礙社會進步,但書本上無懈可擊的理論,情況特殊的香港不應照單全收;形成主流經濟學理論的背景是高稅多稅凡有交易便徵稅及有種種法例條例規範資本家必須依照公平原則進行市場活動的西方社會,在這種前提下,強調資本家完稅後不必再盡「社會責任」及捐款作政府認可的慈善用途可獲扣稅優惠的制度,因此可以接受。但香港的情況完全不同,這裏不但是稅務甚至是避稅天堂,現在連遺產稅亦取消了(對於吸引資金,那是大大好事,唯一的隱患是留給後代的財富愈多愈普及,未來世代不事生產、對社會進步沒有貢獻的「二世祖」亦相應增多;長遠來說,沒有遺產稅有消極的一面,不過,正如凱恩斯所說……,長期的事誰管得),加上長期在放任自由及吸引資金的大纛下,「官商一體」,「政策向資本家傾斜」,資本階級佔盡便宜;另一方面,香港有世上最善利用土地的建築師,更有通曉一加一等於三(呎)絕藝的世上獨一無二的物業發展商……。香港資本家得天獨厚,賺錢能力世界第一,在內地政府致力建設國家富強、社會小康和諧,實際上必然走「不容許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涵)的大環境下,香港資本階級若不對社會作更多貢獻,在社會公義上,香港將成為展示資本主義醜惡面、多金而不可愛的物質過剩、精神貧乏的落後社會。

二、  貧富兩極化日趨嚴重,積極地看,在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暢通無阻的社會,這確有鼓勵窮者取法乎上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在社會梯階爬升的作用。可是,一來現在的社會流動性並不那麼順暢(教育制度和經濟結構從工業及貿易轉型後年輕人的出路愈來愈少),二來財富高度集中已引起新的「階級問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這種情緒對資本家的害處並不明顯,但對社會安定肯定無助;數年前翻閱(八百三十多頁,怎麼讀?)老洛克菲勒傳記《巨神》(Ron Chernow:《Titan》),Vintage,一九九九),了解洛克菲勒所以大做善事,成立慈善基金及創辦芝加哥大學,出發點並非「行善」而是為了平息民憤,因為時人認為他漠視工人福祉才能賺大錢,是「喪失人性的資本家」(The Monster of Capitalism),一九一四年七月十七日紐約的「無政府主義者」甚至試圖炸死他。自此以後,老洛克菲勒才大澈大悟、「大散銀紙」……。

  洛克菲勒的慈善事業代代相傳,可是,隨着時代變化(不一定是「進步」),豪富對醫院、大學、文化藝術事業的捐獻已被視為為身後名及為了使後代持續享有他們在生時的社會地位的投資─可獲無形回報的投資;新一代的慈善家(如微軟的蓋茨)是以社會上(以蓋茨的財力,是「世界上」)不幸一群為對象,事實上這樣做對社會貢獻最大。當相對貧困的人日多而政府尤其是低稅的香港政府「愛莫能助」時,慈悲為懷的香港財主對「下流」而非「上流」社會多作捐輸,才具時代意義!

文章編號: 200710243910115

政府活化龍圃提3方案

接受業主「捐獻」
政府活化龍圃提3方案

2007年10月24日

【明報專訊】政府昨日正式向深井歷史大宅「龍圃」的業主李韶夫婦提交活化方案,表示接受業主以「捐獻」方式移交建築,由政府承擔龍圃的維修及管理工作,並闢設紀念館,展示龍圃興建者李耀祥的生平和「龍圃」歷史源起。政府提出「龍圃」未來可作為公眾公園、由政府挑選非牟利機構管理或由業主自行挑選管理人等3項活化構思,由業主詳細考慮,暫時未有決定。

發展局長林鄭月娥上周在電台節目中透露,正與龍圃大宅業主李韶夫婦共同研究活化方案。據了解,林鄭月娥昨日親自與李韶夫婦會面,簡介最新研究進展。

政府承擔維修管理費用

消息人士說,林鄭月娥向李韶夫婦表明接納龍圃捐獻,由政府承擔日後建築維修,及龍圃背後的斜坡保養開支,即使未來建築交由其他非牟利機構管理,只需就日常營運達至自負盈虧。

此外,林太又承諾,可在建築內闢設一座建築作為李耀祥紀念館,介紹其先父的生平事蹟,及李耀祥當年興建龍圃的源起,讓公眾深入了解龍圃歷史。

消息指出,昨日會議屬雙方第三次會面,發展局經研究後,向李韶夫婦介紹3個可行管理模式﹕

■第一是將建築交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翻新成一個公眾公園對外開放,由康文署全權營運。

■第二方案是將龍圃加入剛公布的歷史建築活化伙伴計劃中,由非牟利機構申請,交由政府挑選最終營運者。

■第三方案是由李韶夫婦自行物色心儀的牟利機構,負責活化建築計劃。

消息人士說,會上雙方就3個方案交流,但未有最後定案,需再作商討。

長春社主席何小芳表示,因龍圃位置較偏遠,若改建為康文署管理的公園,將無法吸引人流前往欣賞,建議雙方磋商交由非牟利機構提交全面活化構思,研究一些展覽活動主動吸引參觀者。

龍圃大宅位於深井青龍頭,1948年由「西餅王后」李曾超群的已故家翁李耀祥所建,建築上充滿清宮皇廷特色,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槍客》和李小龍的《龍爭虎鬥》等電影曾在此取景。現時龍圃由李耀祥之子李韶持有,是全港僅餘的4間中式大宅古蹟之一,去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明報記者

Saturday, October 20, 2007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政府將活化7棟歷史建築物 (16:27)
2007年10月20日

發展局長林鄭月娥表示,將通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選取7棟歷史建築,進行保育活化。

林鄭月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政府將通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選取7棟歷史建築,讓非政府機構以非牟利方式進行活化,並資助前兩年的營運費用。林鄭月娥透露,正考慮將灣仔藍屋、及深井龍圃大宅列入計劃之內。

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的一級歷史建築物「藍屋」,現在為市建局負責的項目﹔而深井的二級歷史建築物龍圃大宅則為一個私人家族擁有。林鄭月娥說,特區政府將建議該私人家族成立非牟利基金,以運營龍圃大宅。

據了解,為平衡發展與保護,特區政府預留10億港元,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非政府機構可申請1次沒有上限的撥款,活化歷史建築物。政府將補貼頭兩年的營運赤字,第3年起機構須自負盈虧。計劃現正進行公眾諮詢,有望於明年初正式接受申請。

林鄭月娥表示,政府會以7幢歷史建築作為先導計劃,包括舊大埔警署、雷生春、北九龍裁判法院等,分別將其改變為青年旅舍、展覽中心、中藥零售店、精品酒店等。

Wednesday, October 17, 2007

「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指數

中國新聞自由排全球尾四 (14:12)
2007年10月17日

「無國界記者」公布07年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國在169個國家中名列第163,是新聞自由指數最低國家之一。

無國界記者周二公布有關指數,前10名國家均為歐洲國家,依序是冰島、挪威、愛沙尼亞、斯洛伐克、比利時、芬蘭、瑞典、丹麥、愛爾蘭與葡萄牙,而中國今年仍維持去年排名水準,位居163名。台灣的名次則推進11名,從去年的第43名,上升至今年的第32名,是亞洲中排名最高的地區。新聞自由度最差的是厄立特里亞,其他榜末的國家包括北韓、土庫曼、伊朗、古巴及緬甸。美國則排名第48位。

該組織特別對緬甸的新聞自由感到不安,並遺憾中國的新聞自由排名停滯不前,指現在離2008年北京奧運還有不到1年,但中國對推行改革和釋放被囚禁記者的承諾,看起來只是空洞的希望。報告又指,除了記者,網上博客成為高壓政府打壓對象,在中國,就有50人因為在網上張貼的文章而被監禁。

「自由亞洲電台」周二引述無國界記者研究部主任朱利亞表示,有關指數的排名準則,包括一個國家遭到殺害的記者的人數,遭到囚禁、逮捕、恐嚇和毆打的記者的人數,官方審查以及自我檢查的程度,對網絡自由的箝制程度,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媒體在經濟上承受的壓力。

朱利亞說,「如果記者感到有些問題一旦報導出去就會遭到不測,比如被捕,因此就不敢報道,那就是自我檢查了。中國許多記者都有自我檢查的經歷。」

文物保育政策公眾論壇

發展局舉辦文物保育政策公眾論壇
***************

  發展局將於十月二十日(星期六)舉辦公眾論壇,向市民介紹一系列新的文物保育措施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並聽取他們意見。

  行政長官在二○○七至○八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了多項新的文物保育措施,以回應市民對保育歷史建築的關注,並承諾在未來五年全力推動文物保育工作。

  其中一項工作是推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以創新的方法活化再用政府歷史建築物,使它們融入社區,與社區互動,從而帶來社會及經濟效益。

  政府會積極推動公眾參與訂定這些措施的細節,以確保這些計劃都能充分考慮市民和關注團體的意願,並取得他們的共識。發展局將會在論壇向市民及非政府機構、環保團體、非牟利組織詳盡解說各項計劃的內容,並聽取他們的意見。

  公眾論壇的詳情如下:

日期: 十月二十日(星期六)
時間: 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 九龍尖沙咀海防道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

  公眾論壇以廣東話舉行,會場會提供即時傳譯服務。

  有關論壇的詳情,可致電2848 6233查詢,或可瀏覽網址:http://www.devb.gov.hk。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7時19分

Government organises public forum 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Policy

***********************************************************

The Development Bureau will organise a public forum on October 20 (Saturday) to elaborate on a series of new measures 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he "Revitali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 and to seek the views of the community on these measures.

The Chief Executive announced in the 2007-08 Policy Address a number of new measures on heritage conservation to response to the public's aspirations on preserving historic buildings. He also pledged to press ahead with these initiatives in the next 5 years.

One of the measures is "Revitali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 Heritage". The scheme seeks to revitalise Government historic buildings in an innovative way in order that they may become an integral and lively part of the local community, which in turn will generate wid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

The government would actively engage the public in mapping out the details of th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finalised proposal could fully reflect the view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concern groups, and that a consensus could be reached with them. The Development Bureau would explain the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details to the public,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green groups and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attending the forum, and listen to their views.

Details of the public forum are as follow:

Date: October 20, 2007 (Saturday)
Time: 3pm – 5pm
Venue: Hong Kong Heritage Discovery Centre, Kowloon Park, Haiphong Road, Tsim Sha Tsui, Kowloon.

The public forum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ervice will be provided.

For details of the forum, please call 2848 6233, or visit www.devb.gov.hk.

Ends/Tuesday, October 16, 2007
Issued at HKT 20:26

NNNN

非政府機構「精神健康」協作服務

政府6000萬推服務
盡快找出精神有異人士

2007年10月17日

【明報專訊】精神問題是不少家庭悲劇的「計時炸彈」,為盡快找出懷疑精神健康出問題的人,並提供及時支援,政府耗資6000萬元在本月展開為期3年的社區精神健康協作服務,由社署、醫管局及8個非政府機構,在全港各區為15歲或以上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提供輔導及轉介工作,預計首年會有1300至1500人受惠。

首年1500人受惠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日說,善導會已在天水圍天華鸷率先推出有關協作服務,會以外展方式接觸區內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有需要時會轉介醫管局跟進。

社署發言人指出,該計劃為期3年,每年開支約2000萬元,預計首年可為1300至1500人提供服務。發言人表示,共有8間機構參加計劃,在社署轄下全港11個分區設立服務隊,每隊由4名社工組成。

服務對象出現的精神健康問題,主要包括人際關係欠佳、長期情緒低落、焦慮、有自殺傾向或自殘行為等。服務隊主要接受由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所轉介的個案,提供的服務包括家訪、教育活動、支援或發展小組及轉介至醫管局接受臨脇評估或治療。

社署、服務隊及醫管局轄下7個聯網社區精神科小組會定期開會,確保協作服務運作暢順。發言人補充,服務隊亦會加強區內宣傳工作,以便尋找隱蔽精神健康有問題的人。

天水圍精神健康問題較嚴重

善導會在元朗區和「九龍城及油尖旺」兩區提供服務。該會總幹事吳宏增表示,元朗天水圍區較多新移民、綜援人士及低收入人士等,故區內社會及家庭問題較複雜,他們主要面對嚴重經濟壓力,在職人士往往要早出晚歸,故區內人士的精神健康問題會較其他地區嚴重。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天恆社區網絡計劃」

師奶義工探街坊及時拆彈
天水圍鄰里互助概念起重要作用

2007年10月17日

【明報專訊】周日傳出天水圍天耀鸷三母子墮樓消息後,在天恆鸷當了兩年多義工的李太心急如焚,「弊啦弊啦,會不會是她呢?」原來,李太口中的「她」,是一名同樣有情緒問題的太太,丈夫同樣是長期住院、同樣要獨力照顧兩個孩子。

唯一不同的是,「她」去年透過天恆鸷的「街坊互助網」認識李太,遇到煩惱會致電李太傾訴。「她視我如好友,情緒問題近來已逐漸減少。其實,街坊互助,有時比社工或熱線服務來得更直接有效。」李太說。

政府將協調天水圍區82互委會

政府消息稱,在六七十年代,市民一樣經歷過生活艱苦的日子,一樣出現過不少家庭問題,當年社會服務沒今天好,但鄰里互助對化解家庭危機起了重要作用。天水圍再發生家庭慘劇後,政府雖有決心解決種種社區問題,但增撥資源並不足夠,更要積極引入「社區互助」的概念。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昨日亦說,因應三母子墮樓慘案,會加強推廣鄰里支援網絡,例如協調天水圍區82個屋鸷互助委員會的工作,令其發揮更積極的功能。

天恆鸷「街坊互助網」 借出耳朵

其實,鄰里互助的概念早在天水圍萌芽成長。家住天恆鸷的李太,兩年多前參加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舉辦的「天恆社區網絡計劃」。該計劃包括由28名婦女義工組成的「街坊互助網」,定期在鸷內家訪,每星期還到商場附近擺設攤位,向街坊宣揚家庭和諧及情緒控制信息,義工與街坊傾談間,若發現有人面對家庭問題,會緊密接觸對方給予關懷;若發現對方需要求助,便交社工處理。

李太覺得活動很有意義,遂報名成為義工,還與另一名義工陳太成為好拍檔,不時結伴四出探訪街坊。李太說﹕「我們都是5年前搬來,人生路不熟,朋友又不多,做義工可以識到朋友,亦幫到人,有機會我也會邀請子女朋友的家長參加活動。」

資源所限鸷外街坊未受惠

李太與陳太說,聽到周日發生的慘案均感震撼,因身邊有朋友正面對類似問題,幸好及時被發現跟進。李太說﹕「去年夏天,我發現這位太太缺席學校家長活動,便與陳太到訪她家,誰知對方一開門,便見她臉色蒼白,不斷說『死啦死啦……我呼吸困難呀』,原來她要獨力照顧兩名女兒,丈夫因精神病長期住院,令她承受巨大壓力,久而久之患上輕度抑鬱。」

二人說,過去一年積極跟進這位太太的情,常邀她出席活動散心,與她分擔照顧女兒的壓力,現在對方的情緒問題已得到紓緩。負責計劃的社工彭雅珠說,天恆鸷有 5760戶、約兩萬多名居民,來自天水圍其他屋鸷的婦女,知道他們會定期舉辦活動也希望參與,但可惜資源有限,故計劃目前只能為天恆鸷居民服務,鸷外街坊未能受惠,希望類似計劃在天水圍能夠全面展開。

明報記者 彭碧珊

Tuesday, October 16, 2007

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

精神病人擅停藥 醫院少跟進
2007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引爆倫常慘劇的兩孩之母麥福泰曾在青山醫院留醫,親友指她一直抗拒服藥,未知是否因此未能控制病情,釀成慘劇。

副作用大 九成出院者停藥

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社工Annie指出,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會認為自己並無問題,加上「藥物副作用大,輕則令人癡肥,重則抽筋、作嘔、流口水、肌肉不協調,帶覑這些徵狀出街,難逃歧視眼光」,於是九成出院的精神病康復者,曾自行停止服藥,甚至拒絕到醫院覆診,任由病情不受控制,病發風險大增,而發作後病情勢更嚴重,用藥量亦增加,因此,愈嚴重患者愈抗拒覆診。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永堅說,現時醫院有一套覆診機制,精神病人出院後兩星期便要回醫院覆診。青山醫院發言人則指出,如門診病人未能如期覆診,院方會因應病人的性質,由社工或職員致電提醒,或由社康護士家訪跟進。

「三級制」高危才家訪

但Annie及社區組織協會病人權益主任彭鴻昌均指出,醫管局曾向他們表示,醫院內部將出院的精神病康復者以「三級制」劃分。彭說,當他們不肯覆診時,第一級的患者由於情較輕微,院方不會即時處理,第二級則會致電或寄信提醒病人覆診,有暴力傾向或獨居的第三級高危者才會有社康護士家訪,約佔總患者人數兩成,其餘八成人若自行停止服藥,院方或會毫不知情。

Friday, October 12, 2007

聯合國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

戈爾獲諾貝爾和平獎捐獎金 (23:14)
2007年10月12日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與聯合國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一同分享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2007年的和平獎平分給戈爾及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因他們不斷建構及分發有關人類改變天氣的知識,為對抗氣候變下奠下基礎。

委員會表示,地球未來氣候變化的現象,需要大家用最認真的態度處理,全面氣候改變將威脅人類的生存,可能導致大量移民,而資源競爭加劇,將令到沒有能力國家受到最大威脅,甚至增加爆發衝突及戰爭的可能性。

59歲的戈爾在獲知得獎後表示,獲獎深感榮幸,他會捐出所有獎金給有關的環保組織。評審委員的取向,亦反映暖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最關注的事項。

美國總統布殊的發言人表示,對戈爾獲獎當然感到高興。有分析指出,戈爾獲獎是對布殊的環境政策及出兵伊拉克的否定,摑了他「兩巴掌」。

戈爾自2001年總統競選落敗後,不斷巡迴各國宣揚環保意念,他更因拍攝《絕望真相》,成為全球矚目的「環保之星」,他更推動主辦環球音樂會Live Earth,呼籲世人關注暖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是1988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環境規划署(UNEP)聯合成立的,其主要工作是為國際社會就氣候變化問題提供科學咨詢。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卡內基基金會指華貪污嚴重

卡內基基金會指華貪污嚴重 (15:00)
2007年10月11日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中國貪污每年造成耗,高於教育經費,是危害中國穩定的其中一項因素。

裴敏欣在報告中指出,由於中國共產黨看來不會進行政治改革,貪污問題會持續下去。至今貪污問題未有危害中國的經濟增長、引發革命或令西方投資者卻步,但若然說中國可以無限量抵消貪污的成本則是愚不可及的。

裴敏欣表示,大約一成的政府開支、合同或交易是用來交易中的回佣、賄賂。

「陪老員」服務

2億資助長者裝修 試行「陪老」服務
2007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除了資助年老長者醫療費,動員社區關懷弱老亦是施政報告的扶老精神,政府會帶頭一次過撥出2億元,在未來5年內協助長者復修家居或添置必需家具用品改善環境;動用9600萬元為病癒出院的長者提供「一條龍」家居復康護理支援服務;又在3區試行「陪老」關顧服務,並增加外展社工「尋找」隱閉長者施以援助。

對於中產長者,房協「長者安居樂」將擴展到港島區,於北角丹拿山建長者屋,因有關地盤早已平整,只要有設計藍圖便可動工,最快30個月後可建成,最多可供應1000個單位。

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特別提及,港人必須強化家人互相扶持關係,令老有所依,政府亦會帶頭推動以社區為本的離院長者一條龍復康、家居照顧及護老者支援服務試驗計劃,當局明年初會跟聯合醫院合作,在觀塘展開計劃,預計有3000名60歲以上長者及1000名長者家人受益,稍後會在其餘兩個地區包括新界舊區試行,涉及金額9600萬元。

政府亦會10月開始跟地區志願組織合作,在東區灣仔、黃大仙、西貢、九龍城油尖旺訓練「陪老員」,目前已有11個培訓項目獲批各5萬元的「種籽基金」,希望成功受訓的陪老員可以義工形式多照顧社區長者。

針對部分貧區長者因缺乏家庭支援,居住環境較破舊,生活質素欠佳,政府亦會帶頭一次過撥出一筆2億元的款項,在未來5年內協助他們改善家居環境,包括小型裝修,添置風扇、暖風機等基本家具用品,或裝設扶手等,每名受助長者或家庭最多可獲5000元資助,主要針對私樓長者,但要作簡單入息審查。

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10億活化7歷史建築
2007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由天星鐘樓、皇后碼頭,以至景賢里,社會對保育訴求不絕。為顯示保育文物的決心,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撥款10億元活化7幢歷史建築物,明年初接受非牟利機構申請以社會企業形式使用該等建築,其中「雷生春」可能會用作中藥店舖,石硤尾鸷美荷樓可能變為青年旅舍。

社會企業形式 明年可申請

另外,政府又宣布短期的3項保育決定,包括香港賽馬會以18億元活化中區警署、把前中央書院遺址剔出勾地表一年,以及美化灣仔露天市集,並強調以活化為保育文物的方向。

行政長官曾蔭權認為,文物保育不限於保存歷史建築物,而是活化及利用建築物,令文物融合社會。他說,政府已選擇7幢大小適中和結構較良好的歷史建築,作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試點,包括討論多時的「雷生春」、舊大埔警署、北九龍裁判法院等(見圖)。政府將撥出10億元,為建築物結構性翻新和大型維修。

承擔首兩年赤字日常維修保養

非牟利機構明年初可就該7幢建築的用途提交建議書,當局將成立由政府和非政府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以保育為原則來審批建議書。各建築物的日常維修費、保養費及首兩年赤字,皆由政府承擔,但負責機構需支付經營成本,確保開業初期後自負盈虧。

為促進保育成效,政府又宣布短期的3項保育決定,包括把前中央書院遺址,即前鴨巴甸街警察宿舍用地剔出勾地表,為期一年。古物古蹟辦事處會盡快把考古報告呈交古物諮詢委員會,發展局亦已安排會見關注組織,並邀請各界提出活化方案。

另外,馬會主動撥出18億元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政府亦承諾會進一步美化灣仔露天市集,展示本土特色。發展局將聯同市區重建局,以地區為本,整體考慮灣仔舊區發展和活化方式。

針對私人擁有的文物歷史建築,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只要業主願意有條件開放建築物予公眾參觀,政府將提供無上限的維修資助。「並非只是景賢里這類古老大宅,擁有戰前唐樓的私人業主,亦可透過建築師提交申請維修資助的建議書。」古蹟辦將為業主提供專家意見,確保能保育歷史建築。

設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統籌長遠政策

長遠保育工作方面,政府將設立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由D2級的專員負責統籌長遠的文物政策。與專門考古及保育的古蹟辦不同,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將直接向發展局負責。此外,所有公共工程項目必須進行文物影響評估,使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早於工程籌劃階段已得到保育關注。

為解決私人業主清拆古蹟的問題,政府稍後會推出文物建築諮詢,為業主提供經濟誘因,鼓勵私人保護文物。發展局長林鄭月娥表示,暫不會把經濟誘因定為「地積轉移」,「每個建築有不同發展空間和潛力,會採取個案形式,與業主磋商,並會用公開、透明方法支持這項目」。

助非牟利機構發展推動文物教育

助非牟利機構發展推動文物教育
2007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長春社和古物諮詢委員會皆歡迎施政報告對文物保育工作的覑墨,認為政府不止口號式談保育,而是以行動支持。至於活化再利用古蹟會否破壞文物建築,長春社認為由古蹟辦把關已足夠,又指政府願承擔7幢建築物的維修費,能鼓勵地區組織活化建築物。

長春社主席何小芳表示,政府數年前曾邀請非牟利機構購買舊大澳警署,「因為太遠,而且維修費太高,我們負擔不起」。政府消息指單是伯大尼修院的維修費已高達7000萬元,故當局決定承擔7幢歷史建築的日常維修費。

何小芳形容此舉「一石多鳥」,既能保留建築物,又能協助規模較小的非牟利機構發展,亦可鼓勵地區組織舉辦本土旅遊,推動文物教育。她說,歷史建築的任何維修,皆須經古蹟辦通過,不擔心活化會破壞建築。

公共工程須評估文物影響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何承天極讚賞和支持施政報告覑重文物保育的部分,政府要求公共工程進行文物影響評估,又增設很多建築物活化再利用的項目,可見政府以行動支持文物保育工作。

身兼古諮會成員的香港城市設計專業議會發言人林雲峰則表示,設立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有助統籌文物保育工作,解決古蹟辦資源不足的問題。

長實新地籌辦社會企業

長實新地籌辦社會企業
2007年10月11日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亦提到,政府有意大力發展社會企業,邀請商界及非牟利團體一同開展計劃,並準備年底前召開社會企業高峰會。經政府初步接觸下,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皆會參與社會企業計劃。

曾蔭權表示,社會企業目標是使企業、非政府組織及個人找尋新的營業模式,增加就業,減少對綜援的依賴。但他指香港的社會企業只屬初期,未到成熟期,其他社會到成熟期時,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更加強,他強調﹕「我們現在有條件做,所以我們應該要做。」

新地發言人表示,公司計劃與某間NGO合作,協助失業人士成立清潔公司,由新地旗下公司派出有經驗員工,教授清潔工種的技術,例如滅蟲、垃圾處理、垃圾回收等;另會與香港盲人輔導會合作,安排視障人士在新地旗下屋苑會所,向住戶提供按摩服務。

長實則會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長實發言人指現與一個NGO合作籌備社會企業,在長實(包括和記黃埔)管理的酒店及屋苑會所,提供按摩服務,讓再培訓局的學員重投勞動市場。

新世界旗下新創建集團發言人則表示,公司正構思籌組社會企業,方向是為青少年提供就業機會。

基督教豐盛職業訓練中心董事紀治興強調,「社會企業不是做慈善,不能將它視為「庇護工場」。他指社企要自給自足,賺取利益才能有長遠發展。其中心在87年成立時資金僅400萬元,現時流動資金已達1000萬元,每年收入數百萬元。

Wednesday, October 10, 2007

施政報告: 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

71. 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是全球趨勢。當今世界,企業行政總裁與明星級運動員享有天文數字的收入,但不少人的收入卻停滯不前。我認為,生活富裕的人需要關懷弱勢社群,只有這樣,貧富差距才不會導致嚴重社會矛盾。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商界與專業人士應該積極並義務參與各類慈善公益活動,包括推動社會企業發展。香港人在行善助人方面一直表現卓越,內地水災、南亞海嘯的援助行動都反映港人有一顆善心。在這個新時代,香港要建立新的關懷文化,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社會企業家,通過企業家的思維,利用商業策略達至社會目標。

72. 我競選時提出大力發展社會企業,是要推動政府、民間、商界三方合作,大家拿出最大的誠意,推動社會企業及促進就業。成立及營運社會企業並不局限於非牟利機構,商界也肯定可以扮演重要角色。民間已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社會企業計劃,我們會邀請商界及非牟利團體一同開展這些計劃,並且準備今年年底前召開社企高峰會。

下載施政報告演辭全文 (PDF版本) (約96KB)

保育環保文化成施政新重點

保育環保文化成施政新重點 (13:38)
2007年10月10日

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以大篇幅確立保育的大計,又訂出改善空氣環境的措施,在支持文化藝術發展。

曾蔭權指,為了方便公眾參與及集中統籌各項行動,會在發展局之下開設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他又認為,歷史建築物不應單單保存,而是應該活化,發揮它們的經濟及社會效益,這樣才符合可持續保育概念。政府會推出一項新的計劃,讓非政府機構申請活化再利用這些歷史建築。計劃包括原則上接受香港賽馬會提出一項十八億元,活化荷李活道中區警署建築群。以及將前中央書院遺址從政府勾地表中剔出,邀請各界提出活化方案。又會為灣仔露天市集進行美化,展示其本土特色。

另外,政府又會研究為私人業主提供經濟誘因,同時會為私人擁有而獲評級的文物建築,提供維修的財政支援。

在保護環境方面,曾蔭權建議開展一項5年計劃,協助及鼓勵珠三角地區的港資工廠採取清潔生產技術及工序。而為進一步鼓勵粵港企業參與改善區內環境,他建議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九千三百萬元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開展一項五年計劃,協助及鼓勵珠三角地區的港資工廠採用清潔生產技術及工序。

曾蔭權又說,政府現時仍在與兩間電力公司磋商,會把電力公司的回報率與他們是否超越排放上限掛鹇,從而改善本地的空氣質素。同時,新的規管安排必須令電費下調,讓市民從中得益。

他又說,會致力引入更清潔的車輛燃料,提高工業及發電燃料的質素,務求減少廢氣排放。政府又建議立法規定,所有工商作業程序必須以超低硫柴油取代工業柴油;又會立法規定司機停車後必須關掉引擎,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研究所有港內輪船使用高質燃油,並重新研究應用高新科技推行汽車使用道路收費。

特首曾蔭權建議向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注入十億元,為環境、保育事宜的教育、研究和技術示範項目和活動提供支援。鼓勵團體在合適建築物的屋頂及平台進行綠化,以收實際和示範作用。

曾蔭權表示,開展在北大嶼山設立第24個郊野公園的相關法定程序,郊野公園的總面積增至440平方公里。

曾表示,在人煙稠密的市區,政府會積極推行綠化。除了已落實尖沙咀及中環的《綠化總綱圖》外,發展局會繼續為餘下的港島和九龍地區制訂和落實《綠化總綱圖》,並積極研究把制訂《綠化總綱圖》的工作擴展到新界。

特首曾蔭權表示,政府決定將油麻地戲院改建為戲曲活動中心,為粵劇團體提供固定表演場地。另外,政府將於明年年初向立法會提交成立西九管理局的法案,希望法案於年中通過。而政府會增撥資源,強化對大、中、小藝術團體的支援,開展一項全面文化藝術人才供求的研究,以利開展適當的人才培訓計劃;加強藝術教育和培養觀眾的計劃;進一步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改善文化藝術場地的管理;以及在社區內開拓更多的「文化藝術空間」,讓本地藝術工作者發揮創意,並讓市民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文化藝術。

增資源助藝術團體

曾:增資源助藝術團體 (11:27)
2007年10月10日

特首曾蔭權表示,政府將於明年年初向立法會提交成立西九管理局的法案,希望法案於年中通過。

曾蔭權表示,政府目前已就「西九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的建議,公開讓廣大市民參與發表意見,初步估計市民反應正面,普遍認為西九文化區應盡快興建。政府將於明年年初向立法會提交成立西九管理局的法案,希望法案於年中通過,西九管理局會盡早成立,政務司司長會統領這項工作。

他表示,政府會增撥資源,推行以下主要的措施,包括:強化對大、中、小藝術團體的支援,開展一項全面文化藝術人才供求的研究,以利開展適當的人才培訓計劃;加強藝術教育和培養觀眾的計劃;進一步促進文化交流和合作;改善文化藝術場地的管理;以及在社區內開拓更多的「文化藝術空間」,讓本地藝術工作者發揮創意,並讓市民大眾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文化藝術。

撥款二億助長者改善家居

撥款二億助長者改善家居 (12:15)
2007年10月10日

曾蔭權表示,會一筆過撥款二億元,在未來五年內協助他們改善家居環境。

曾蔭權說,部分長者生活在較貧困的社區,並缺乏家庭支援,他們的家居環境破舊,生活質素及家居安全都受到影響。為此,政府會一筆過撥款二億元,在未來五年內協助他們改善家居環境。勞工及福利局會與社會福利署研究推行這項支援措施的細節。希望這項計劃能進一步喚起社會對有需要長者的關懷,使關愛長者的文化能夠在社會上廣泛植根。

他又說,香港必須強化家人互相扶持的關係,並提升家庭照顧長者的能力。政府會加強護老培訓,為護老者提供更多護老的知識和安老服務的資訊,並透過長者地區中心加強對有需要長者的輔導工作。又會增加長者日間護理名額,並會在有需要的地區增加到戶照顧服務,讓家人在照顧家中體弱長者時得到更多的支援。首個為離院長者提供的一條龍復康、家居照顧及護老者支援服務試驗計劃,將於明年年初在觀塘區開展。

Discounting Social Capital

Discounting Social Capital

http://www.wheremostneeded.org/2007/09/discounting-soc.html

Robert Putnam's latest research begins to show the limits of the social capital concept, to put it kindly.

If you believe that rural South Dakota represents the American Dream and San Francisco is a nightmare, then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e recent research findings of Harvard professor Robert D. Putnam (of Bowling Alone fame). He found in survey results that included over 30,000 people in 41 communities throughout the US that various measures of trust in one's neighbor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what he calls social capital (a term he uses to mean social networking) decrease as ethnic diversity increases. These preliminary findings were reported in the journal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earlier this year.

The report certainly presents the statistical case that ethnic homogeneity is a good predictor of whether people express a great deal of trust in people of other races. We are told (but not provided the data) that this correlation extended to other factors like:

  • Lower confidence in local government, local leaders and the local news
  • Lower political efficacy – that is,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influence.
  • Lower frequency of registering to vote, but more interest and knowledge about politics and more participation in protest marches and social reform groups.
  • Less expectation that others will cooperate to solve dilemmas of collective action (e.g., voluntary conservation to ease a water or energy shortage).
  • Less likelihood of working on a community project.
  • Lower likelihood of giving to charity or volunteering.
  • Fewer close friends and confidants.
  • Less happiness and lower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 More time spent watching television and more agreement that ‘television is my most important form of entertainment’.

But it seems like something is missing in this analysis. Looking at the chart for the question about trusting one's neighbors (page 12 of the report, if you're reading along), the highest values are registered in rural South Dakota, Bismarck (North Dakota), York (central Pennsylvania), and Fremont (rural Michigan). The lowest values are in San Francisco, the East Bay (across from San Francisco), Boston, Los Angeles, and North Minneapolis. Montana and Central Oregon beat out San Diego and Silicon Valley in the trust rankings. Detroit and Cleveland are better than Chicago, Phoenix, or Denver.

The conclusion that I would draw is not that diversity depresses civic engagement: it might be unfair, but I think it shows that surface measures of civic engagement increase in places where there aren't better things to do. People get to know their neighbors (and thus trust them more) when they don't have other places to hang out.

When rural South Dakota tops the list for civic engagement and San Francisco ranks near the bottom, I am more likely to question the measurement tool rather than lament the condition of the City by the Bay. Why, I wonder, does social capital by these measures seem to b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real estate values?

The whole concept of social capital seems quite backwards to me. The question is not why social capital is declining, the question is why places that suffer from a lack of bowling leagues and fun events like neighborhood barbecues still seem to attract a disproportionate number of immigrants. It appears that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going on in these lonely, unhappy places that makes the whole world still want to live there. Prof. Putnam needs to find out what that is, rather than pine over the passing of outmoded means of political expression.

Another thought.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Prof. Putnam suggests that the US needs to take action to encourage more social networking in our newly diverse communities. One of his suggestions is to expand public support for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to help immigrants acculturate. More helpful, it seems to me, would be to accelerate the trend (already well advanced in some parts of the US) toward a completely bilingual US in English and Spanish. If Prof. Putnam could put aside his aversion to modern media, he might see that our shared experience watching telenovelas could replace bowling leagu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ringing us all together in civic harmony.

「爭氣行動」旺角檢舉未熄匙車輛

環團巡旺角 檢舉未熄匙車輛
2007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汽車排放的廢氣是本港第二大空氣污染源,有環保團體針對本港不少司機停車不熄匙的惡習,昨日到旺角區「巡查」,向警方舉報涉嫌違反交通規例的車輛,以及司機離開車輛後未有熄匙的惡習,希望對司機起阻嚇及警惕作用。警方證實,旺角警署昨日接獲該等環保團體提交的72宗違例報告,已列作交通投訴個案跟進。不過,的士小巴業人士不滿該等團體,認為有關行動針對的士和小巴,對他們不公平。

旺角警方收72報告

「爭氣行動」成員Annelise Connell及清新空氣行動召集人伍婉婷,昨日由上午11時至下午5時,在旺角花園街一帶共發現99輛汽車違反《道路交通(交通管制)規例》,大部分是小巴,這些車輛主要是違例泊車,也有司機離開車輛後未有將引擎停止。他們將車輛的車牌抄下後,每小時向旺角警署提交一次報告。

警方發言人表示,旺角警署收到有關團體提交的72個報告,已列作交通投訴個案處理,警方會了解及跟進事件。

Annelise Connell表示,兩個組織共五六名成員,一年前開始到各區巡查,平均每周出動一次,勸喻公共交通工具的職業司機停車熄匙,但成效不顯著,故在6周前開始記錄違反交通規例的車輛,並向警方舉報,希望可提高司機遵守交通規例的意識,及減少不必要的廢氣排放。她希望政府日後可讓環保團體與警方合作,加強道路上的執法。

另外,「爭氣行動」和「清新空氣行動」成員昨日又在花園街量度空氣質素,發現在沒有停車熄匙的小巴附近範圍內,污染物含量比已熄匙小巴多出逾七成。他們認為,司機養成停車熄匙的習慣,有助減少汽車排放不必要的廢氣。

業界斥針對小巴的士

不過,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主席黎銘洪不滿「爭氣行動」只針對小巴和的士的做法,指他們並非執法人員,又不能交出真憑實據證明司機當場違例,做法對他們不公平。他又指,小巴、的士的燃油費,佔總成本兩成,故司機若非必要,都會自動熄匙。「如果環境可以容許司機熄匙,為了慳油都一定會熄,每個司機都想慳錢。」

政府不重視西九公聽會

西九公聽會無局長出席
議員批政府不重視團體

2007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立法會西九小組昨日首次為西九龍文娛藝術發展區舉行團體公聽會,政府只派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梁悅賢等4名官員出席,與上次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及各部門官員親自出席會議「撐場」的場面不同,引起議員不滿,批評政府不重視團體意見。

立法會西九小組在上周三的會議時,政府派出民政事務局、規劃署等14名官員,但昨日10多個團體代表參加會議時,政府只有4人出席,分別是梁悅賢、民政局2名首席助理秘書長及1名庫務會計師。

曾德成稱要開會 無暇出席

泛民主派議員郭家麒指規劃對西九發展十分重要,質疑為何連一名規劃署官員都沒有,對此感到遺憾,認為政府不重視團體意見。民政事務局稱,曾德成昨早有會議,未能出席立法會。

多名議員在會上要求政府盡快交代西九管理局的職能及問責性,梁悅賢回應稱,在3個月諮詢期後,局方會把管理局細節交立法會討論,預計明年初會以藍紙草案提交立法會通過,期望管理局可於明年中成立。

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主席陳永華指建議成立的管理局只擔當物業管理角色,應另設文化局來制定整個文化政策。本土行動朱凱迪希望西九少建一些豪宅,騰出公共空間予基層市民。

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

兩成理大副學士
升讀資助學士課程

2007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2006/07年香港專上學院約1200名畢業生中,約兩成學生、共260人升讀受政府資助大學學位課程。此外,約有一成半學生就業,受惠於經濟向好,今年畢業生的平均月薪為8000至9000元,較去年增加1000元。

成半就業 月薪增千元

香港專上學院調查全校1272名畢業生,有關畢業後的去向,獲逾八成畢業生回覆。院長梁德榮指出,有260名畢業生升讀受政府資助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學士課程,佔整體畢業生兩成,較去年微升1個百分點。四成學生則升讀本地自資、海外院校在港開辦的學士課程,亦有6人到海外升學。

此外,約一成半學生、近200人選擇就業,當中六成人取得兩份聘書,畢業生投入的行業包括金融、保險、社會服務、教育等。梁德榮指出,今年畢業生平均薪酬較去年上升逾一成,當中有學生月入2萬元。此外,約一成畢業生待業或尚未有去向。

Tuesday, October 09, 2007

青年就業培訓 4項目3項失敗

青年就業培訓 4項目3項失敗
2007年10月9日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在04年撥款5000萬元成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培育基金,希望為待業及待學青年(雙待青年)尋找出路。經過近3年運作後,本身為青少年持續發展及就業相關培訓專責小組主席的蔡元雲表示,隨覑經濟好轉,雙待青年數目已由3年前的11萬人大幅減少至今年5月的6萬人,但他承認為青年人尋找出路方面仍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礙。

6萬雙待青年 1.8萬患情緒病

一直關心青少年問題的蔡元雲表示,計劃運作3年,共推出25個不同培訓項目,共有4000至5000人受惠。委員會會在3個月內向政府提交報告。

蔡元雲透露,初步發現在6萬個雙待青年人,有1.8萬個是完全缺乏生活動機的隱閉青年,專家亦發現這類隱蔽青年中,不少有不同病態,例如學習障礙、讀寫障礙、不同情緒病和自閉等,需要特別處理。

委員會亦曾為青少年開辦不同類型的課程及培訓項目,主要分為4類,包括現代學徒、創意工業、體育事業和北上就業。但蔡元雲無奈說,除了現代學徒十分成功,餘下3個項目皆「失敗」,這與社會不重視及政府措施不配合有關。

卡通足球 無人報讀

蔡元雲解釋,現代學徒主要與商界合作,為青年提供不同的在職培訓,成效良好;相反,餘下3個項目所開辦的培訓課程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甚至青年人本身亦覺得沒有出路,最終失敗收場,例如卡通繪圖及足球訓練等課程,不止沒有人報讀,甚至是沒有人願意教授。蔡元雲無奈說﹕「有業界人士說自己也『搵唔到食』,如何教青年人。」委員會報告中會詳細交代有關問題及提出改善建議。

張超雄﹕社會企業 公關扶貧?

張超雄﹕社會企業 公關扶貧?
——看看英國與西班牙

2007年10月9日

【明報專訊】近期社會企業就像「概念股」,成了特首的炒作題材,繼年初競逐連任時一度熱捧,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社企也將再度炒熱,正式上場成為特首「以工代賑」的主要扶貧策略,但具體細節仍待落實,實質成效甚至可行性均成疑問。究竟發展社企的目標是解決貧窮,還是長遠作為促進社區共融的手段,是政府必須釐清的課題。

事實上,現時本港社企只有200多家,共聘用了千多人。這個數字不論相對360萬的勞動人口,還是16萬的失業人口,都是九牛一毛。即使政府能將之「翻十番」,規模仍與扶貧目標相距甚遠。何脫離公共或私人資助而自負盈虧的社企大多艱苦經營,能長遠經營的更只有鳳毛麟角。將以就業培訓和輔助收入為本的社企,提升至解決貧富不均的層次,只會將社企置於尷尬位置,反而掩蓋社企的真正社會效益。

筆者與數位立法會議員上月到訪西班牙和英國,考察當地社企發展。兩國經驗或可從側面說明本港要發展社企,將會是困難重重。

在西班牙和英國,社企均有悠長歷史。在西班牙,社企規模非常龐大,由上世紀30年代的合作社運動催生,對抗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的法西斯獨裁,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部分。

西班牙社企僱員佔勞動人口25%

時至今天,西班牙社企所聘僱員已佔整體勞動人口25%,經濟產值相等於國民生產總值7%,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更是無可比擬。其中蒙德拉貢 (Mondragon)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社企,聘用僱員逾8萬人,從事多元化業務,更自設教育中心,致力培訓社企人才。即使英國社企規模相對較小,但其佔國民生產總值仍達1%,聘用僱員達勞動人口的5%。

兩國發展社企能夠成功,政府充分投入和社會廣泛認同是必然因素。西班牙有所謂「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的概念,政府角色甚至明文載入憲法內。從這個概念出發,政府十分提倡非純市場的經濟活動,社企和其他資助計劃遍地開花,逾51%社企開業 5年後仍相當活躍。

從西班牙政府對社企的支持,我們實際可以看出社會對於弱勢社群的重視,這正正是本港缺少的主要條件。立法會訪問團曾往探訪當地盲人機構,這所盲人機構擁有過千服務單位,同時經營數十個社企項目。其中經營彩票賣買的社企聘用大量視障人士,獲政府特許經營,城中大街小巷均設落注點,全部收益撥歸機構。由於收益龐大,機構有充裕資金提升服務之餘,更可投資其他生意項目,令社企長遠維持強大生命力。政府將「明賺」項目讓出,供由社福機構的社企經營,足以證明政府對當地社福機構信心十足,亦說明社會整體對弱勢社群的無限支持。

英國社企擁明確法律地位

在英國,社企擁有明確的法律地位。針對社企在借貸和稅務等方面的特殊困難,政府修訂《公司法》,社企被統一稱為「社會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ies)。另一方面,此舉方便政府建立機制,加強社企的問責性,確保社企貫徹社會目標。英國大部分社企均以競投政府合約維持,政府採購人員因而必須對社企清楚認識。為此,英國政府致力培訓人員敏感度,甚至與社企簽訂約章,確立兩者伙伴關係。政府合約更有「社會條款」(social clause),確保競投合約的企業能實踐社會責任。

兩國社企有相當發展,全賴政府對社企的態度認真,絕非「忽然熱中」。英國政府設有部長級的專門部門,處理社企相關政策,直屬內閣辦公廳;西班牙政府以同樣規格處理社企政策,透過建立社企與商界、工會和政府的溝通平台,不但釋除工會認為社企削弱工人力量的疑慮,同時亦化解商界誤解,不會認為社企與民爭利,反而願意持續為社企發展提供專業意見。

反觀本港,過去政府雖向社企提供種子基金,但政府部門對社企認識不多,造成政策自相矛盾。政策局重組後,社企由福利轉移至涉獵甚廣的民政事務範疇,可見政府對社企根本未有清晰定位,民政事務局變相肩負「授魚不如授漁」的扶貧工作,亦顯得不倫不類。

社企經特首一番炒作,社會對社企充滿期望。但社企要發展至相當規模,方能發揮一定扶貧作用,期間過程必然漫長,政府亦不可能將自己定位為推動商界支持的純粹「促進者」,更應是切實的「參與者」。何別國根本不會以社企作為主要扶貧手段,因為要解決貧富不均,改革稅制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必然出路。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

Monday, October 08, 2007

「華仁一家基金會」

華仁基金盼籌1億辦分班教學
2007年10月8日

【明報專訊】匯集各界名人的「華仁一家基金會」2004年成立,聯繫香港華仁及九龍華仁書院的舊生,為兩間母校共同籌款,讓在學的中一至中三「師弟」實行中英數科分班教學,首階段籌款目標為1億元,目前已籌得近4000萬元。

基金會董事局成員全是華仁舊生,當中不乏政商名人,包括九倉副主席兼有線寬頻主席吳天海、港交所董事方俠及盈科亞洲拓展副主席袁天凡等。基金會將由基金界投資能手、在新加坡有管理對畄基金經驗的校友羅鼎威義務管理,他亦會協助將善款投資獲利。

兩間華仁書院過去數年運用政府一筆過的資助,局部在初中級實行語文課分班教學,校方將每個班別分成兩小班,在不同課室上語文課,兩校每年共需約680萬元經費。基金會善款主要用以支援此計劃,並讓教師持續進修。未來亦會舉辦其他籌款活動如高爾夫球日、電影首映、餐舞會及與創興銀行合作發行聯名信用卡。

香港華仁書院及九龍華仁書院,由首位在港開辦英文中學的華人徐仁壽分別於1919年及1924年創立,後交由耶穌會管理,兩校至今已有逾80年歷史。

Thursday, October 04, 2007

綠田園基金「農業旅遊導賞証書課程」

綠田園基金將於2007年11月至12月推出全新的「農業旅遊導賞証書課程」,本課程已加入持續進修基金「可獲發還款項課程」名單內。此課程適合旅遊及農業從業員、教師、社工等專業人仕,以及對農業,特別是對有機耕種有興趣、喜愛戶外活動的人仕。課程內容包括:

。 農業旅遊簡介
。 農業旅遊資源介紹(鄉村文化、農場生態、農業生產)
。 農業旅遊產品及活動(民俗活動、耕種及園藝活動、農村食物、農村藝術)
。 有機耕種介紹(理論、實踐、認證)
。 農場活動安排
。 導賞技巧及表達技巧
。 考察本地農業旅遊單位

日期:2007年11月8日至12月23日逢星期四(最後一課改在星期三)及星期日
資格:香港中學會考5科合格(或同等學歷)包括中或英文科,或具兩年或以上有關工作經驗。
學費:港幣5,200元
報名查詢:電話 26741190 網頁 www.producegreen.org.hk

綠田園基金

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

照顧癡呆老人 精神受壓埋計時炸彈
調查:過半照顧者長期疲累 四分一無法任全職工作

2007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油浸毛巾、鞋置雪櫃、到處大小便……這些不是惡作劇,而是老人癡呆症患者無意識的行為。調查發現,面對老人癡呆症病人千奇百怪的徵狀和行為,長期照顧患者的親屬疲於奔命,身心健康受損、無法正常上班而面對經濟困難,部分人更需接受精神科治療。

專家指,照顧者在長期壓力下恍如計時炸彈,若得不到適當幫助和抒發,更可能存在虐老危機;而照顧者缺乏對此病的認識亦易導致延誤治療或家居意外,呼籲政府及社會團體增加支援。

目前全港約有7萬名老人癡呆症患者,據醫療及社福業界估計,至2030年65歲以上長者將佔本港人口四分之一,當中7至10%會患上老人癡呆症。

為了解患者及照顧者的困擾與需要,聖雅各福群會就轄下的健智支援服務中心接收到的其中20個案作分析,發現超過半數受訪照顧者健康受到影響,主要是長期疲累和睡眠不足、消瘦、心臟病等;由於擔心不能自理的老人癡呆症病人隨時發生意外,全部受訪者均表示精神健康受損,出現焦慮、緊張、脾氣暴躁及情緒失控。此外受訪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亦受影響,約四分一受訪者因需時刻照顧患者而失業或轉為兼職,加上治療患者的費用,對他們構成沉重經濟負擔。

香港老年學會會長梁萬福醫生表示,不少照顧者缺乏對此症的認識,以致延誤治療及增加照顧上的困難。其實目前已有多種藥物可以改善及控制老人癡呆症病情,四成患者是因為甲狀腺分泌不足、維他命E失調、腦血管閉塞而非遺傳而患上此症,皆屬可以醫治。當發現長者的記憶力失常,如身處家樓下卻不懂找回自己的單位,不認得經常見面的近親等,便應及早求醫。

機構呼籲政府教育照顧者

聖雅各福群會健智支援服務中心專業服務經理呂幗英,呼籲僱主體諒照顧者,為他們安排彈性上班時間及在家工作。此外,目前社會上缺乏針對老人癡呆症的支援,政府的長期護理照顧服務統一評估,亦不利於沒有身體機能問題的老人癡呆症患者得到適切照顧,促請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及醫療服務機構為患者家屬提供照顧技巧教育、護理託管服務及情緒輔導以減輕他們的重擔。

明報記者 林茵

西九龍文娛藝術發展區

議員倡西九分期注資
反對管理局採委任制

2007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立法會西九小組昨日討論西九龍文娛藝術發展區,有議員擔心政府若一筆過注資190億元興建文化設施,立法會將難以監管,建議分3期批出款項。另外,對於建議成立的西九龍管理局,將仿效機管局以特首委任的模式運作,有議員認為這缺乏代表性,要求以推選方式選出成員。

指一筆過撥款難監察

在昨日舉行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小組委員會」會議上,民主黨李永達指政府要求立法會一次過向發展計劃批出190億元注資,令立法會難以監察,他說﹕「西九管理局2008年成立,直至2026年所有設施才啟用,一次過批出 18年的款項沒有監察可言。」他建議可以分3期,每隔6至7年才批款一次,以便監察文娛藝術區各階段的發展。民建聯陳鑑林則批評政府,沒有表明假如賣地收入不如理想將如何撥款。

另外,政府早前建議西九龍管理局會效法機管局的做法,由特首委任管理局的成員,但不少民主派議員質疑這做法是否有足夠的代表性,民主黨何俊仁建議由文化界、建築等界別互相推選成員,不能由特首全權委任。

質疑委任成員乏代表性

公民黨吳靄儀亦認為管理局應廣納各界人士,並先成立臨時西九管理局加快進程。前铫劉慧卿亦催促政府為西九管理局的組成定下時間表,讓立法會有足夠時間討論,避免倉卒通過草案。

政府:收入足應付50年虧損

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認為,分3期撥款的建議可交給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他又指希望可於年底向立法會提交草案。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梁悅賢說,政府已估算過,肯定了收入能應付50年的虧損。

此外,與會議員都批評政府沒有訂下長遠的文化政策,只有硬件,沒有軟件。梁悅賢指現時已有相關政策,政府亦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智經倡創意都會搞文化保育

智經倡創意都會搞文化保育
以區為本 中區警署蘭桂坊藝穗會一併發展

2007年10月4日

【明報專訊】因應近期皇后碼頭及景賢里事件,特首曾蔭權在下周三施政報告中將交代保育新政策,被視為特首「御用智囊」的智經研究中心,昨日提出發展創意經濟,將香港轉型為「創意都會」的建議,包括以區為本作歷史文化保育,例如把過百年歷史的中區警署、鄰近的藝穗會和蘭桂坊一併發展,打造成保育、旅遊及文化的消費區。

在政界眼中,智經研究中心是曾蔭權的重要智囊機構,經常作長遠發展藍圖的研究,例如近期的醫療融資建議報告,以及港深經濟融合報告等,有政界人士更形容,智經是為特首將推行的政策先「試水溫」。今年政府發展西九龍文化區,而文化保育議題亦備受重視,智經在7月開始以3個月時間完成《創意都在香港》研究報告,把文化軟件、創意產業及歷史保育的元素融入其中。

智經主席胡定旭表示,今年所做的香港競爭力報告中發現,香港在創意經濟方面仍有不足,落後於其他國家,要加把勁迎頭趕上。

報告認為,為發展創意經濟,香港應引入「文化為本」的城市發展,並採用以區、市為本位的保育政策,不止保存一座建築物,而是把附近的建築群、街道等都一併保育發展,可以中環、上環、灣仔、油麻地、旺角、石硤尾和觀塘等地區作實驗計劃。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中區警署建築群,報告認為可以與鄰近的藝穗會、蘭桂坊等一併發展,吸引遊客和鼓勵文化消費。

規定部分建築成本用作購藝術品

為使私營機構和地產發展商協助文化發展,報告建議提供誘因,鼓勵他們在發展項目時加入文化元素,甚至立法規定新建築物的建築成本某個百分比用作購置藝術品,並向個人和團體提供稅務和捐助誘因,鼓勵社會人士對文化項目作更大投資。

負責研究的智經理事伍穎梅形容﹕「現在的發展商愈來愈重視保育、文化等議題,相信他們肯用一些資源,放在文化藝術方面。」

倡商用建築物劃公共空間

現時日本六本木、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銅鑼灣時代廣場等,都提供一些空間讓團體或個人作藝術展覽、表演用途,報告建議政府就個別發展項目,提供誘因和加入法定條款,讓公眾能進入這些商業建築物的公共空間。

建議政府成立高層次文化單位

報告又提到,現時政府內部應釐清政策分工,例如民政事務局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在創意行業推動上的分工,政府亦應成立高層次單位決定政策路向。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說,會仔細研究智經報告中的建議,並重申特首委派了該局考慮及統籌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Wednesday, October 03, 2007

智經發表文化保育報告

智經發表文化保育報告 (17:00)
2007年10月3日

智經研究中心發表報告,建議政府進行以區為本位的文化保育,並在中環灣仔、旺角、觀塘等作試點。

在施政報告下周出爐前,被視為特首智庫的智經研究中心發表報告,建議政府進行以區為本的文化保育,在中環、灣仔、旺角、觀塘等作試點,例如將中區警署與藝穗會、蘭桂芳等一併保育發展,又可學習日本六本木或匯豐總行,鼓勵提供空間文藝者搞活動,並向地產商提供誘因,如稅務優惠,鼓勵他們在發展項目中加入文化元素。

政府研究智經創意都會報告 (17:01)
2007年10月3日

就智經研究中心發表有關推動香港成為創意都會的報告,政府表示,會詳細研究報告的建議。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表示,已知悉智經研究中心在探討如何推動香港成為創意都會方面的工作。政府會仔細研究報告中的建議。

行政長官在其競選宣言,強調創意產業的重要性,並委派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考慮及統籌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中國「和解智庫」

中國智庫建議邀異見者返國 (13:53)
2007年10月3日

中國「和解智庫」向中國政府提出建議,邀請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回中國觀摩奧運。

「美國之音」報道,這項建議已經寄送給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和全國人大辦公廳。建議提出,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邀請流亡海外的異見人士回中國觀摩奧運會,並認為中國應該以這種方式「給世界一個驚喜」。

建議書說,假如海外異議人士能夠應邀回中國,這將是中國共產黨從專政黨向執政黨轉型的明顯標誌。

建議書認為,目前世界的潮流是「和平取代暴力,文明取代野蠻,對話取代對抗。」建議書呼籲所有中國人要習慣於在和平的政治博弈中實現妥協,在圓桌上解決政治觀點的紛爭。

「美國之音」記者採訪中國和解智庫成員、北京獨立學者王天成,他表示,這是一種善意的表達,但從目前情況看,中國政府不大可能這樣做。中國政府不會邀請海外的異議人士回國。

王天成認為,「和解智庫」的倡議可能更多的是向中國政府和國際社會表達一種願望。

Tuesday, October 02, 2007

華仁百萬行 猛人鬥籌款

華仁百萬行 猛人鬥籌款
2007年10月2日

【明報專訊】這個星期天(10月7日)早上特首曾蔭權又要再跟梁家傑鬥一番。這回兩人相遇,不再是站在競選台上,而是要鬥一鬥誰能為母校「華仁」籌款最多。Emily得悉這次「華仁一家百萬行」有很多猛人回饋母校,估計會有多達3000人參加。

昨日主辦單位放話,當日天氣放晴的話,有信心會有二、三千人參加。至於當日的「超級猛人名單」,Emily有幸先睹為快,赫然發現除了曾特首作主禮嘉賓行足全程外(九龍華仁行去香港華仁),主要官員還有教育局長孫明揚、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

民間猛人則更多,計有證監會主席方正、前交易所主席李業廣、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有線主席吳天海、合和聯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長實執行董事葉德銓等。由於早年華仁「盛產」醫生、律師及工程師,所以當日的「百萬行」人缌中必然有很多名醫和大狀。

不過,話得說回來,雖然猛人多,但由於今次籌款目標訂得很高﹕一億元,所以這個環節能否一擊即中,還要下回分解。

「曙光裝修工程」

社企教裝修安排工程
綜援漢重拾工作信心

2007年10月2日

【明報專訊】為舊樓居民翻新單位,同時助弱勢社群在事業上「翻身」!社區組織協會獲「伙伴倡自強」撥款110萬元,創辦社會企業「曙光裝修工程」,為失業者提供技能培訓,安排他們承辦裝修工程,自力更生。綜援受助人王亨利(圖)早年從事零售和保安工作,因只得中三學歷,去年被裁員後一直失業,直至透過社工介紹加入「曙光裝修工程」,學習裝修技能,現時每月掙取2000多元收入,有望逐步脫離綜援網。

「曙光」業務包括裝修、室內設計、搬運服務和清潔維修,並以低價為區內長者翻新單位,助他們改善居住環境。王亨利以過來人身分說,長期失業令人失去重新工作的動力,希望社會企業協助更多弱勢社群重新就業,重拾信心。

學者質疑社會企業成效

學者質疑社會企業成效
2007年10月2日

【明報專訊】據悉,政府為貫徹「助人自助,以工代賑」的扶貧原則,施政報告擬提出大力推動社會企業,建議主要以3種模式扶助弱勢社群就業,包括在政府部分合約加入扶弱條款、推動社區特色的社會企業,以及呼籲商界為社企提供訓練。不過,有學者認為社會企業所創造的就業職位相當有限。

社會企業泛指以商業營運方式兼能實踐社會價值的企業,並將所賺取的盈餘回饋社會,現時主要由社福機構牽頭成立,例如長者安居服務協會創辦的「平安鐘」、僱用大量殘疾人士的餐廳及英國的「公平咖啡」等。

建議3種模式推社企

由於社會企業在港未成氣候,據悉,施政報告建議用3種模式去推動:

1)在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外判合約中加入新條款,便利社會企業參與競投。如外判一項大型活動合約時,規定投標企業須聘用一定數量的待學待業青年和單親家長擔任活動助理;

2)推動商界扶助社會企業,包括由商界向社福機構教授營商之道,其間社會企業在成立後3年內做到收支平衡,並安排社會企業進駐商場旺舖;

3)集中於觀塘、東涌和天水圍等地區,發展具保育元素和地區特色的社會企業,例如在天水圍濕地公園經營手工藝和戶外繪畫班、在觀塘經營廢紙回收等。

特首曾蔭權今年初競逐連任時,已提出「創造就業助扶貧」的競選承諾,民政事務總署亦早於去年推出「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為社會企業提供起步資金。據悉,政府官員意識到社會企業的成效有限,但已經「洗濕個頭」,唯有「頂硬上」,另再盡快落實基建工程去創造職位。

缺乏營商知識 多3年內結業

研究社會企業的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何順文說,「伙伴倡自強」計劃至今批出3800萬元予41個項目,預計只可創造750個職位,距離扶貧目標甚遠,他批評政府以社會企業解決失業乃「誤導市民」。何順文又引述外國經驗指出,絕大部分社企都在3年內結業,因營辦社會企業的社工或社福機構缺乏營商知識,不敵市場競爭。「社會企業搞便利店、回收店、開餐廳,全都不是社福機構的專長,很冒險!」

何順文建議政府,若社會企業「事在必行」,應集中透過社會企業培訓弱勢社群的工作技能,讓他們長遠能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