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9, 2007

戶外平安鐘

戶外平安鐘 料明年初推出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近年不時發生長者失蹤或在街上暈倒送院的新聞,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正計劃與電訊公司合作,將平安鐘服務帶出家居,增設戶外平安鐘服務,希望可以為需要經常在戶外活動的長者提供多一重保障。

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表示,該服務已構思5至6年,預計明年初可推出,希望長者或使用者當遇到意外或不適時,可透過隨身攜帶的平安鐘及通訊器材,通知協會工作人員,以便即時提供服務。

適合老人癡呆症病人

該會副總幹事吳家雯補充說,該服務亦適合老人癡呆症病人、長期病人或經常走失人士。她透露與合作的電訊公司CSL研究近一年,但她指出,原本希望當技術十全十美時方推出有關服務,但發現近年發生多宗長者在戶外失蹤或發生意外的新聞後,覺得要盡快推出有關服務。

吳家雯指出,有關技術有如以往的傳呼機服務,使用按下平安鐘後,會透過一個微型通訊器聯絡協會職員。她說,現時仍未有服務定價,但預計會較現時月費100元稍貴。

10萬人次使用
平安鐘用家最小7歲

2007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平安鐘服務開展至今11年,大部分使用該服務的人士多為長者,但使用者正出現年輕化現象,年紀最小的用家只有7歲,另外,單身女子、獨居父母亦有使用這服務。

平安鐘服務1996年正式推出,在本月累積使用者超過10萬人次。長者安居服務協會昨日特別安排第10萬名服務使用者甘婆婆及一班長者與協會工作人員見面,及舉行簡單慶祝儀式。協會總幹事馬錦華表示,在10萬累積使用人次中,因部分人可能已入院或已過世,故活躍使用者約5.4萬。

馬錦華指出,不是只有長者才可使用有關服務,現時使用平安鐘的人士由最小7歲至最大109歲,近年亦發現使用者年輕化,60歲以下非長者佔總使用者比例,便由5年前的3%至5%,增加至最新的12%。

該名年紀最細、7歲的使用者為一名長期病人,患有哮喘及癲癇症,是其父母為他申請平安鐘服務。使用服務兩年來,該小朋友曾按鐘兩次,但主要是向協會工作人員報平安。

獨居女性使用者近年增

馬錦華說,非長者使用者多為長期病人;亦有一些子女因移民或經常外出工作,故亦為年紀不太大的父母申請平安鐘;近年亦多了獨居女性使用平安鐘,由於女性每個月「可能有一兩天不舒服」,故平安鐘可即時為她們尋求到合適支援服務。

協會近年積極擴展不同服務,馬錦華指出,不少使用者致電入來是報平安或傾訴心事,有需要時工作人員可為他們轉介輔導服務、醫療甚至社署服務,故不單是提供緊急救援服務。

自行支付費用 申請資格不限

現時若申請人是自行支付費用,資格不限,租機連服務費每月100元,安裝時需預繳首3個月費用;若是綜援人士,規定要65歲或以上並獨居,可向社署申請特別津貼,可選擇一次清付2500元買機或每月繳付100元租機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