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11

培育不安份的小眾

培育不安份的小眾
譚穎茜

信報 2011年10月31日
社企民間高峰會文章系列之十六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是優秀的創新者,更是出色的革命家。Macintosh是個人電腦的先驅;IPod與ITunes改變音樂行業;IPhone、IPad更是革新了大眾的溝通與互動的模式。或許喬布斯從沒以「社會企業家」自居,蘋果公司亦未曾想過以推動社會變革為己任。可是,他針對社會需要、洞悉大眾對資訊以及人際互動的渴求。他沒有想過,卻已在實踐一種特殊的社會變革精神。

這種不安於現狀、勇於推展社會變革的價值觀,並不獨有於天才縱橫的人物如喬布斯。小人物也有能力將之化為行動,小行動也能改變社會,這正是社會企業精神的信念。

社企精神是一種態度

社企是一種企業模式,社企精神則是一種態度。目前有關社企論述的盲點,在於大眾拘泥於社企的模式與僵化的定位。將社企放置於「『賺』與『蝕』、「『社福』與『商界』」、「『受資助』與『自資』」。這些二分的框框,確實無利於社企發展。目前流行於坊間的論述,例如社工是否專業的社企經營者、社企是否與中小企競爭、社企是否濫用社會的資源等等,往往皆因這些二分引起。

姑勿論以上討論是否全無意義,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分析視野。

社企精神是一種價值的可持續追求,它回應社會訴求,推動社會的正面變革。走到現在,我們不應再滿足於社企數目的多寡,更應是社企精神的滲透與實踐。

化社會意識為變革力量

要將社企精神植根並滲透於社會層面,有社會意識(social consciousness)的「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甚為重要。

近年,社群之間的不滿與指責此起彼落。老師抱怨學生一代不如一代、沒有學習動機之餘又對社會漠不關心;官員不滿八十後越來越反叛、行動過激之餘又不懂妥協;議員斥責政府不夠承擔、政策傾斜之餘又欠缺為人民某求福祉的決心;商家投訴基建進行太慢讓他們錯失圖利商機。

從負面的角度來看,社群之間的分歧代表著存在於階級、群體之間的價值衝突;有云這些爭拗使社會內部分化,構成內耗。可是從正面來看,這些爭端反映市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莫論誰是誰非,社群對於自身的權利與義務之反思、對於社會核心價值之重視,以及對社會的覺察(social awareness)確實漸漸提高。

對於貧富懸殊感到不公、對於弱勢人士被歧視感到不忿、對於社會發展失衡感到不安……這些意識的提高,若拿捏得當,將會是推展社會變革的重要催化劑。

不安分的小眾起革命

這些變革並不一定由大人物領導,很多時由一些不安分的小眾所孵生。

在新界東北有一個以社區經濟模式經營的有機農場(馬寶寶社區農場),由一群關注本港土地發展的青年人營辦。農場於社區內出售有機蔬菜,亦於農場內舉辦音樂會等活動,宣揚綠色生活理念。農場吸引不少鄰近的居民光顧。

驟眼看來,這有機農場並無特別之處。事實上,創辦人視農場作政策倡議的平台,爭取村民的土地權益與倡議農業的永續發展。創辦人深信,土地有其自身的價值,房地產急速無節制的發展,使土地的自身價值不能好好被利用,而農民靠耕種為生的自主生活,亦無奈地被剝削。這群年青人透過推動有機耕作起動革命,希望帶來社會變革。如前所述,若將這有場農場放置於「是否社企」、「是否由專業的商界人士營運」、「是否收支平衡」這些的框框內討論,很可能會埋沒了其背後重大的倡議價值。

社會公民:日常生活的實踐

不安分的小眾可以燎原。近年我們可見一些普羅大眾,為社企的社會理念所吸引,漸漸加入推動變革的行列,成為「關鍵多數」的一員。

責任消費(responsible consumption)是一例。社會意識日增,社會上越來越多消費者重視生產者的公平待遇,公平貿易的產品因此流行。責任消費者亦關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有機、綠色產品趨之若鶩。這些擁有高度社會意識的消費者,正在透過他們日常的消費行為靜悄悄地起革命。責任消費者漸次提高的力量,慢慢迫使一些傳統企業改變生產模式以及改善對員工的待遇。

現時我們面對的困難,是如何培育這一群「不安分的小眾」,又如何倡議社會議題,提高大眾的社會意識?

社會上有不少民間組織正在進行播種的工作,舉例,社聯推行了一個名為「ACT Social Awareness Network」的社企項目 ,為學校、團體與企業安排「社會認知活動」(social awareness building programme),通過社區考察、探訪等經驗式活動,提升參加者的社會認知。參加者親身接觸社會問題,與弱勢群體對話與交流,從而理解受訪對象的生活現況和價值觀。

這些播種的工作正在默默地培育「不安分的小眾」,讓他們反思社會問題,以行動改變社會。

「因為他,世界無限美好。」這話不僅適用於才華橫溢的喬布斯。對於平庸如你我,只要抱著實踐的信念與對願景的持守,小人物也可以改變世界。

作者為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高級經理

香港社會企業總會

我的故事 我的夢 --- 香港社會企業總會
郁德芬

信報 2011年10月24日
社企民間高峰會文章系列之十四

一年多前筆者到上海考察,探訪了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雖說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是協助公益組織的成長,但公益組織主要是以社企營運手法,於一段時段內需達至自負盈虧。當時對上海當局撥出一整幢建築物,讓新成立的社企在無需支付昂貴租金「拼搏求存」的情況下先站穩腳的做法,好生羨慕。心想,這不正是香港社企總會的夢想嗎﹖

今年三月到韓國考察當地社企時,其中一個重點探訪是政府資助的一幢五層高建築物,由青年組織負責營運,在這裡辦公的社企有「Travellers' Map」, Noridan, Organization Yori, Haritan UP Cycling 等,皆由一群朝氣勃勃的青年人剛剛組成。他們充滿熱誠地分享各自的願景,講述如何克服困難,展開營運的第一步。「很感謝韓國政府暫免租金兩年,讓我們在這裡辦公。兩年之後?我們該有能力支付一些租金﹔搬離這裡,讓其他新成立的社企可以得到培育成長的機會!」

社企總會的SE Hub

同年六月,香港社會企業總會在觀塘開展了香港第一間社企中心(SE Hub),目的是孕育新成立的社企和年青社企人;為的是讓香港分散各地的社企有一個「中心」展示產品,增加凝聚力,交流並改善營運、加強市民對社企的認識和支持,把社企發展得更活更好。

社企中心有7,000呎,除了為四至五間社企提供辦公室和服務營運場所外,亦有會議室和十間社企的產品展示場所。你想像不到的是「港青」竟可以在「新來港、低學歷、低技術」的婦女協助下,把一塊荒廢的土地變成有機耕種地。你嘗一口從田中摘來的蔬菜,就可以想像到一片綠油油的菜田、夾著九里香、千層塔的香草園和不同時令在温室的三色車厘茄。汗流浹背的農夫,他們從心底發出的笑容,帶來的成就感,也感染了來這裡買菜、悠閒耕種的城市人。

明途,從一間每年營業額只有數十萬的、毫不起眼的便利店,在短短幾年間發展迅速。為什麼?就是因為整個業務核心價值和營運宗旨是基於︰以方便病人為本。環繞著這份關懷,整個團隊從領導層至前線人員,發揮無窮的創意,既方便幫助了病人和其家人,更擴展了一系列的服務。挑戰?競爭?當然不少。租金就是其一。所以明途選擇了把辦公室搬到社企中心。大家互惠的安心發展。

感人的故事

在社企中心的展館中,我們看到不少感人的故事。你一定聽過「豐盛」如何透過汽車修理、髮廊,以基督的愛、以一種職業技能,扶持曾經誤入歧途的年青人,讓他們重獲生命。豐盛社企,是一個目標鮮明、社會回報率極高的社企,董事們都是富營商經驗的基督徒。我相信不單是商業頭腦和手法使「豐盛」成功,更是他們的一種使命的承擔,是心──heart,三者同在,讓他們把社企的精神和價值活現出來。

社企是一個促使人和企業不斷思索成長的運動。今日我們絕大多數的社企,無論在財力、人力、競爭力仍是弱勢的。面對多方挑戰,香港社企總會和支持社企運動的倡導人,我們聯合一致,在多方面努力發展。

社企經營之道

首先,社企要開拓市場、了解市場的新需求,以人為本。社企要不斷提升產品(包括服務)的素質、發展相連的產品,清晰表達產品的多重價值(包括社會價值)。社會不斷轉變,我們必須從人的需要,無論是老人、社區的需要出發,提供方便滿足他們的產品,才能有營銷業績,贏取支持。近期便有些社企與國內已建立的品牌合作,取得一定的成績。

在第二方面,我們要有效地運用母會或其他企業投資者的資金,甚至政府的資助。接受企業以外的資金作營運和發展,這根本是營商的合理行為,別人認同你的企業、目標和對你信任,才會把資本交給你投資。只要善用,用得其所、用得有意義,並能把它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生產更合宜的產品,推廣社會的價值,能解決社會問題或困境,發揮企業的正能量,不就值得讚賞嗎?所以,社企不需介懷無建設性的指責,反之,只要是把融資增值達至持續營運,不造成依賴,是合情合理的。

政府的角色

社會上不少人認為政府若為社企提供或制訂一些措施就是不公平地優惠了社企。事實是,政府為大企業和中小企都提供了不少優惠或支援政策和優惠推進其營運,籍以保持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亦負責任地資助福利機構(公益機構)為弱勢社群提供服務,解決個人或家庭困難,促進社會和諧;社企以商業模式提供產品服務,且大部分社企是非牟利的,帶來社會正面的效果,為什麼就不該有政府基本的支持或贊助?尤其在香港租金極其昂貴,政府在營運場地提供或租金減免是可以促進社企穩步發展的。

此外,亦可考慮其他國家社會的政府的購買行為,例如規定政府的5%服務需購自社企。政府亦宜注資成立社會投資基金,鼓勵更具創意的社企人投身這運動。因為現時的「伙伴倡自強」計劃,無論目標和資助模式均較保守,不夠靈活。政府實宜主導設立多方注資的社會投資基金,激發更多社企人和社企夢!

作者為香港社企總會會長

評估社企的效益

以SIAT評估社企的效益
譚穎茜

社企民間高峰會文章系列之十一

社企發展多年,已越過起步階段,步入平穩時期。公眾對社企的認知日增,但對社企價值之理解仍處於啟蒙階段。對於社企的成敗得失、社企的實踐成效,公眾往往僅以「賺、蝕」為單一的評價準則。

社企最基本的核心價值是:營利目標和社會目標。要平衡這兩個看似自相矛盾的目標,實在不易,惟這正是營運社企的挑戰所在。

成功的社企能為受眾及社會帶來正面的變革,那我們應如何客觀地量度這些改變?

社會效益評估工具(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Tool – SIAT)

參考海外的經驗,有社企以「社會效益回報工具」(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量度。它們嘗試以「幣值」的回報將社會價值量化。亦有社企以「變革理論」(Theory of Change),評估社企為社會帶來的正面改變。

目前,本港並未有一套針對本地特色的社會效益評估工具。SROI及「變革理論」是否適用於本港社企,亦是未知。故此,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與麥肯錫公司(香港)於2008年共同編制全港首個「社會企業效益評估工具」(SIAT –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Tool),針對本港社企的特色與獨有背景,以六項綜合性指標量度社企的營運效能。

1. 就業機會(Employment)

根據社聯於2010年底進行的《社企狀況調查》,全港社企共聘用逾1,500名來自弱勢社群的員工,包括殘疾人士、少數族裔、長者等。

然而,單單統計每間社企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數字,並不足以反映社企的社會意義。社企為員工的培訓時數及技能提升課程、員工在加入社企後的工資水平的增長幅度、員工的晋升機會等亦應列入評估之列。

舉例,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的社企「我‧概念」(My Concept),自2007年開辦以來已創造超過200個就業職位,讓學歷不高、甚至失業失學的年青人有機會從事藝術表演的工作。經過數年的培訓,一些學員已晋升為舞蹈導師,收入大為提高。亦有學員成為社企的全職文職員工,發展另一門專業。此社企提供的職位雖多為兼職性質,卻是難得的平台,讓年青人發掘自己的興趣,所帶來的社會價值遠超於創造就業的數字。

2. 受惠者得著(Recipient Benefits)

社企為員工帶來的得益,亦遠多於工資與職銜。不少弱勢員工在加入社企後,不僅自我形象及自信心提升,溝通能力增強亦有助他們融入社會。

以明愛天糧為例,其聘用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為烘培員,為顧客製作健康麵包制品。天糧教導員工一般的烘培技巧外,亦教授他們溝通的技巧。天糧特意安排員工與訪客交流,甚至讓烘焙員擔任烘焙助教。天糧有不少員工本來性格內向、自信心亦不足。透過天糧社企這培訓平台,他們的自我形象大為提高,應對能力大增。

3. 再就業情況(Outplacement)

一般的企業視員工流失率(turnover rate)為忌,因穩定的人力資源對企業的持續發展甚為重要。有趣的是,本港有不少社企視此為社企的成功指標。社企以提昇弱勢員工的工作能力為己任。員工若學有所成,能夠投入公開就業市場(outplacement),社企不但不阻止,更大為支持。

這是值得注意的要點,社企為了員工的發展,往往寧願讓人才流失。這無疑影響到社企的營運與人力資源的穩定性,亦解釋為何社企比一般企業經營更為困難。有社企察覺此隱憂的存在,故增加內部晋升的機會,讓表現良好的員工能夠繼續在社企效力。

4. 社區參與及公眾認受(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社會價值」不只限於創造就業,亦包括對社會公義的倡議。有社企推廣公平貿易、有的倡議種族共融、亦有的以推動社區發展為目標。這些社企透過與消費者、社區人士以及民間團體之間的互動,宣揚它們所倡議的社會價值和文化。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的社企「愛服飾南亞創藝」、「翻譯通服務」不僅為南亞人士帶來自我實踐的機會,更是倡議並實踐種族共融的重要平台。有不少南亞裔人士居住於葵涌區,但礙於文化及各種原因,很多南亞婦女足不出戶,與社區隔離。該中心的社企讓南亞婦女參與社企產品的製作及銷售,使他們能與顧客及社區人士交流。

5. 義務工作(Volunteer Force)

這指標反映社企是否能有效倡議它們的社會價值。透過統計參與義工數目、貢獻時數及義工的投入程度,量度社企動員社會各階層參與的能力。目前有不少社企能夠動員理念一致的義工,為其展謀獻策。社企不僅扶助了弱勢員工,更改變了義工的想法,使他們認同社企的社會價值。

6. 財務的可持續性(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社企無異於一般企業,亦要達至收支平衡。此指標以社企的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利潤增長率及銷售額增長來量度。社聯的分析顯示,大部份社企的現金流量穩定性高,但在利潤增長率及銷售額的增長仍有進步空間。

以上是社聯分析過往社企數年的經驗,總結是本地社企於創造就業機會、推動再就業及受惠者得著等三方面表現比較理想。但社企在財務的可持續性的表現仍須努力。在社區參與及公眾認受這指標上,社企應能表現更佳。

社企的使命是為受眾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與變革。這些變革與改變,並不能單靠商業數字量化,而應從多角度思考,更必須將社會效益納入評估範疇。

作者為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高級經理

環團居民抗議中電建「屏風樓」

環團居民抗議中電建「屏風樓」
【明報專訊】城規會周五將討論中電總部重建規劃申請,附近怡安閣30多名居民及環保觸覺成員,昨於中電總部外示威抗議,指按早前中電提交城規會圖則,3座100米高住宅將完全相連,變成「屏風樓」,擔心新屏風樓會令亞皆老街一帶的汽車廢氣不能消散,亦影響景觀。居民又稱,中電從未就計劃主動徵詢他們,其申請文件只提及重建對窩打老道住宅「嘉多利豪園」和「聖佐治大廈」影響不大,但對地盤對面的怡安閣隻字不提,是避重就輕,刻意隱瞞。

中電發言人昨表示,3座住宅確是相連,但強調住宅未來會交錯排列,容許日照進入和自然通風,以減低對鄰近建築物的影響。而保留鐘樓後,建築物將提供寬闊通風廊。

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華懋:邀特首監管慈善基金

華懋:邀特首監管慈善基金
議員促公開架構 增透明度

【明報專訊】華懋千億爭產案糾纏4年,終審法院昨頒下書面判辭,為案件寫上句號。慈善基金昨稱,先按龔如心遺願,邀聯合國秘書長、中國總理和香港特首加入監管基金運作,有議員促基金盡快公開管理架構,增透明度確保資金流向。陳振聰則發聲明指不服裁決,強調自己「拚死」為公義發聲。

華懋慈善基金的代表律師何文基昨到終院領取判辭,解釋律師本周二向法庭登記知會備忘,強調只是一般程序,與律政司並非對立,並透露將會與律政司開會,商討下一步行動。至於華懋基金所花費的粗略估計2億元訟費,何律師稱要待下年5月,法庭為訟費評估後,才能向陳振聰追討。關於有報道指龔仁心曾向陳振聰建議和解,何指毫不知情。

何表示,現階段手執行2002年遺囑,第一步是尋找合適的特殊渠道,邀請聯合國秘書長、中國總理和香港特首加入基金的監察委員會;被問到如被對方拒絕的下一步行動,何表示沒有想過。

特首未接邀請 律政司代處理

據了解,特首暫未收到有關要求,若收到會交予律政司處理,以了解特首在當中有否任何角色可以參與。立法會議員兼資深大律師余若薇指出,律政司在法律是所有慈善組織的守護者,防止濫用善款,發現管理錯失時,可以原告人身分採取法律行動。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出,一般負責監察慈善基金運作的小組,並不會參與基金的日常運作,最多每年開會審閱有關報告;要確保善款用得其所,最重要是決定基金日常管理及流向的執行委員會。為善用款項及防止濫用,張國柱認為基金首要應盡快公開其管理架構,增加透明度,並訂立使命及界定資助範圍,讓社會各界清楚了解其運作詳情。

陳振聰﹕拚死為公義發聲

陳振聰昨透過公關發聲明,對裁決表示心感不服,認為律師多次指出證人口供不一並前後矛盾,仍不獲接納,甚至拒絕給予上訴機會,質疑警方、律政司或法官是否偏袒慈善基金,反問法庭是對道德的審判、還是講求法理的裁決。陳更堅持自己所做只為公義,稱「即使我們明知沒可能改變事實,CFA is Lord(即終審法院是上帝),我們仍不吐不快,拚死說出有疑團的地方」。

【案件編號︰FAMV20/11】

Friday, October 28, 2011

「原璞」公平貿易曲奇

聽障女受盡歧視 創品牌推廣公平貿易
製曲奇拾自信

2011年10月28日

活在無聲的世界,胡慧賢(Ella)找到出路。中學畢業後,她求職屢受挫折,試過被騙;失業數載,自閉在家。她自學烘焙有機曲奇,終獲得青睞,建立自家品牌,推廣公平貿易,重拾自信。這失聰少女咬一口曲奇,像細味人生;她的人生,一直充滿歧視。
記者:王家文

「原璞」是 Ella創立的曲奇品牌,原始、反璞歸真,她用上有機麪粉、香油和腰果等材料,由買料、烘焙到包裝,一人包辦。她最喜歡的一款曲奇叫「啖忘憂」,用肉桂製成,中醫角度具除冷、止痛作用;她形容吃後盡除煩憂,「聽障人士常遇上逆境,時刻要樂觀面對」。

Ella 小時候很怕去飲宴,「跟親戚無法溝通,感到很孤獨」。她透過手語繙譯說,戴助聽器上街也會被取笑。最近,她去酒樓飲茶,跟哥哥用唇語溝通,說話很慢,動作很大,同枱有男童瞪大眼望着二人,他父母沒阻止,還一起指手畫腳,「氣得我要轉枱避開」。多年來,社會歧視未減。

找工作常碰釘被壓價

一場麻疹引發的高燒, Ella自始與聲音隔絕,那時她只有六個月大。失聰問題至兩、三歲才被發現。有次母親弄跌碗碟,她沒被嚇驚,「我完全聽不見」。母親知道不妙,在她面前再拿起碗碟擲在地上,「她見我還在看電視,傷心哭了」。醫生診斷她失聰,喪失說話能力,母親帶她返大陸針灸一年,「頭、耳、喉嚨都試過,徒勞無功」。

小學到中學, Ella念真鐸啟暗特殊學校,「身邊同學都是聽障,大家柴娃娃,沒有歧視。」那些年,她活得最開心。中五畢業後,她找工常碰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全職資料輸入工作,卻被壓價,每周工作六天,只得 3,000元。後來在街上遇上推銷員,對方明知她失聰,仍游說她當美容師。 Ella沒機心,想自食其力,繳付數萬元上堂,最終開班不成,也當不了美容師。

Ella曾向議員、平機會、消委會投訴,求助無門,多年來承受的痛苦壓力,至今仍會落淚,「不想再記起」。當時她常掟蛋糕發洩,「做了廿個蛋糕,一個一個掟爛」。洩憤過後,她躲在家製作蛋糕西餅,友人嚐過後大讚,鼓勵她創業。她認為蛋糕只可充飢,不及曲奇般具質感,咬嚼起來可慢慢細味,於是鑽研曲奇。

獲餅店聘用卻遭白眼

兩年前 Ella學有所成,獲聘到一間餅店工作,卻遭同事白眼,她不敢提意見,怕加深成見,終因裁員被辭退,促使她創業。年多前創立「原璞」曲奇,雖是網上訂購生意,也贏得口碑,有公司一口氣訂購 72包曲奇;也有餐廳讓她寄賣。

Ella坦言,採用有機食材成本貴,賺錢不多。她表示,像她這樣的殘疾人士,社會上有很多機構幫忙;保護自然環境的,反而不多。她雖然不能聽、不能講,但還有一雙手,可推動保育和公平貿易。

「原璞」網址:
http://ellaws.com

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中國與蓋茨合作開發農作物

中國與蓋茨合作開發農作物 (10:28)
中國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合作開發質優價廉的農作物、藥物及疫苗等產品。

中國科學技術部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26日在美國西雅圖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

雙方計劃在現代農業和全球健康領域開展合作,開發質優價廉的作物和動物品種、生物藥物及疫苗等產品,在中國及資源稀缺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

備忘錄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簽署。

根據備忘錄,中國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將本著相互尊重、優勢互補等原則,通過建立聯合工作委員會和合作基金機制的戰略合作方式,推動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與成果轉化。

雙方將共同投入財力、人力等資源,探索合作項目庫等新型模式,提高項目管理水準和技術開發效率。

研發的成果將應用於包括中國、南亞和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旨在減少全球貧困和疾病,促進人類發展和共同進步。

張來武指出,這是中國科技部首次在全球健康和農業領域與國際非政府組織開展大規模戰略合作。

他表示,科技部「願意積極探索政府、非營利部門和商業部門全面協作的創新模式,積極推動中國的高科技及其研發產品直接服務於世界,從而為減少全球貧困和疾病、加強資源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力量作出貢獻」。

蓋茨說:「我們的合作伙伴關係表明,在推動創新以減少饑餓和貧困方面,像中國這樣迅速崛起的國家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將其超群的實力和能力用於全球衛生和農業的科研與生產,這樣的支持堪稱雪中送炭。」

中國科技部有關官員、中國駐美使館和三藩市總領館外交官以及蓋茨基金會相關項目官員出席了簽字儀式。

(新華社)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智LIKE」捐獻社交平台

網站不收費 籲人人捐60元
2011-10-2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派六千元予市民金額即將到手,民間監察慈善機構捐款用途的網站「明施慎選」新增一站式捐獻社交平台,公開二十間慈善團體審核報告,任市民一按「LIKE」可即時網上捐款及留言評價,該平台並不收取費用,呼籲全港市民收到六千元後,可將百分之一即六十元捐出。

「明施慎選」已新增「智LIKE」捐獻社交平台,獲授權的慈善機構會在平台上公開過去兩至三年籌款金額及開支,任市民瀏覽,更可即時連結到所選機構網頁進行網上捐款。

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指,現已有近二十間慈善機構願意將其網站、審核報告及籌款支出等,於「智LIKE」平台公開;另與中國民政部轄下中國公益慈善網合作,有兩間內地慈善機構捐款資料也一併披露。

她強調,市民經平台連結到機構網頁捐款時,明施慎選絕不收取一分一毫,亦不設手續費,只提供一個參考平台;「智LIKE」平台可讓市民捐款後留言、評價。明施慎選至今已為二百三十多間機構運作、捐款評級,她將聯絡更多機構,望可鼓勵他們將資料放到平台提高透明度。

政府即將向已登記市民派發六千元,溫澤君呼籲市民將部分金錢捐出。她曾統計去年有大型基金會邀請慈善機構申請撥款,有三百間機構擬共籌募七千二百萬元,她推算全港市民只須每人捐出十二元,便相當於七千多萬元。她建議今次派錢六千元,如每人慷慨捐出六十元,令有需要的人受惠。

理大應用社會學系講師張超雄指,至今仍有很多慈善機構、基金會籌款目標、高級人員行政開支、捐款去向「不明不白」,造就更多機構以群帶式關係籌款,他希望隨公眾討論慈善組織諮詢文件,加深對團體捐款及行政開支認識,不要盲目捐款。

另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提醒市民,「$6,000計畫」今日開始,接受一九八二至一九九三年出生的香港市民登記。至於一九八一年或之前出生而尚未登記的合資格人士,仍可進行登記。

「$6,000計畫」於八月二十八日啟動至今,截至十月二十日,當局已收到超過三百一十五萬份登記表格。

亞洲移居人士聯盟

外傭團體歡迎高院拒暫緩令 (13:35)
高院拒絕政府要求暫緩執行《入境條例》就外傭居權案違憲裁決的申請,外傭團體歡迎裁決。

亞洲移居人士聯盟發言人歡迎法庭裁決,指外傭居港滿7年便有權申請居留,但團體不會呼籲合資格的外傭到入境處提交申請,外傭應自行決定是否申請。

社企高峰會 下月舉行

社企高峰會 下月舉行
【明報專訊】過往「社企」常與「蝕本」畫上等號,但社會創業論壇主席謝家駒表示,近年愈來愈多青年人及退休人士加入創業,以新思維營運社企,已有不少成功例子。第4屆社企民間高峰會定於11月24至27日在會展中心舉行,為商界及非政府機構提供交流平台。

高峰會重點之一,包括由社企與商界分享成功的合作經驗,另有「社企點子推銷」環節,讓社企與商界有機會配對。高峰會邀得多名成功社企家分享經驗,包括被譽為「社企界聖經」的《如何改變世界﹕社會企業家與新思想的威力》作者大衛柏恩斯坦(David Bornstein)。高峰會期間,民政局亦會舉辦社會企業聯展,約80個攤檔將售賣社企產品。高峰會部分活動正接受報名,詳情可瀏覽http://social-enterprise.org.hk。

社企辦高級餐廳支援「語障童」

社企辦高級餐廳支援「語障童」
【明報專訊】吃一頓飯、買一盒朱古力,都有機會為語言障礙兒童出一分力。黃家寧夫婦的兒子庭恩,不幸患有唐氏綜合症及語言障礙,兒子短暫的生命結束後,夫婦二人毅然殺入餐飲業,繼經營名牌朱古力專門店Leonidas後,今年再於上環開設高級法國及日本餐廳,不為賺錢自己享用,只因看準走高檔路線才能財源滾滾,賺取最多盈利撥捐夫婦成立的「庭恩兒童中心」。中心至今已協助逾900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語言障礙兒童,食客大飽口福之餘,亦能造福兒童。

黃庭恩6歲時因併發症及遇上意外離世,黃家寧憶述,庭恩小時候因言語不清,與同齡兒童溝通不來,每次上playgroup便哭,「他不懂說,表達不到情緒,便會很」。但他接受言語治療短短半年便進步神速,「還會跟我們駁嘴!效果很明顯。」

失去愛子 夫婦辦庭恩兒童中心

庭恩離世後,黃家寧決定協助更多如庭恩般患有語言障礙的低收入家庭兒童。事實上,智障、自閉症、腦麻痺等兒童,常常出現語言障礙。現時殘疾兒童(包括語言障礙兒童)雖可輪候社署的學前康復服務,但輪候時間較長,庭恩當年便獲告知要等候一年半。如透過私人治療,每45分鐘一般收費約650至1000元。「我們負擔得來,但很多家庭無法負擔,有些孩子3歲來求助,連『爸爸』發音都不清。」黃太道。

中心04年成立後,定期為280名兒童提供服務,其中七成費用全免,三成收取半價,至今輪候冊上仍有約200名兒童。「辦這類(免費)言語治療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是很漫長的路。」

三成盈利作儲備 餘款撥中心

目前中心每年營運費約500萬元,當年為開辦中心,黃家寧於2002年接手營運比利時名牌朱古力店Leonidas,目前共有5間分店,全數盈利撥捐中心,但並不足夠,要靠各類撥款及籌款維持,中心11月6日亦會舉行步行籌款。為此,黃家寧02年開了一間法國餐廳La Parole,今年租約期滿後轉攻上環,並再開了一間日本高級餐廳尚善,扣除三成盈利作儲備後,全數撥給中心。「其實現時(盈利)仍未夠供給中心。」他解釋,他們明年初將於沙田開辦新中心,增加60至80個服務名額,料每年所需營運成本再添300萬。「我們走的路線,是要米芝蓮餐廳,Leonidas也是高價的、高檔的社企。不停擴張,是想生意更穩固。」黃太補充,二人都是商界出身,深明要先成功打造系列品牌,才有機會賺更多錢。「一定要有把握賺錢!我們當然想賺多些錢,才能給中心更多。」二人的目標,是未來數年擴至有7至10間朱古力分店,餐廳再多開兩間。

明報記者 袁柏恩

彩虹行動

反社工歧視同性戀
2011年10月26日

【本報訊】社署今年 6月中邀請精神科醫生康貴華為社工舉辦講座,被同性戀團體踢爆講座內容推銷「拗直」治療,引起同志不滿,全球更有逾兩萬名同志抗議社署教唆社工歧視同性戀者。彩虹行動昨到社工註冊局遞交補充資料,矛頭直指今次講座的總負責人、社署總社工李張一慧違反社工操守,須為事件負責。

彩虹行動早前已向社工註冊局投訴李張一慧,昨應局方要求遞交補充資料,包括講座當日的講義等。成員 Tommy表示,拗直治療已被廣泛認為對同性戀者造成精神損害,但社署仍邀請支持拗直治療的康貴華主辦講座,變相鼓吹社署社工為同志「拗直」,是不負責任做法,總負責人李張一慧更要負全責。

該團體又希望社工註冊申明拗直治療是不科學,並認為有責任向社工界釐清將同性戀病態化是歧視。成員昨在註冊局叫口號及遞交資料。

Friday, October 21, 2011

政府不考慮社企醫院

稱外界反應佳 不考慮社企醫院
【明報專訊】政府提出設立自願醫保,將病人推向私人市場,期望私家醫院能提供透明度高的「套餐收費」,配合醫保計劃,但私家醫院一直反應冷淡。周一嶽說,要應付此問題,政府曾考慮可以牽頭成立一間非牟利的社企醫院,提供收費具透明度的病供買了保險的人使用,但由於外界對4幅私院用地反應好,現時不會再考慮此方案。

學者﹕社企醫院助提高競爭力

理工大學專業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贊成由政府牽頭成立一間非牟利社企醫院,相信可以突破目前只得醫管局、傳統私家醫院或新私家醫院3種的運作模式,一來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二來可以試行一些新的治療模式。

郭家麒批鼓勵只做產科

關懷香港發言人郭家麒則批評,政府不監管傳統私院收費,只會鼓勵私院只做年賺逾億元的產科,但其他專科的病人仍然一難求。他認為政府有責任監管現時私院收費,同時繼續興建私院。郭亦認同開辦社企醫院的提議,相信可以平衡私院囂張手段。至於醫生人手,他指目前私家醫生不存在人手之慮,只有不夠病之憂。

另外,在昨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多名議員都關注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民主黨張文光說,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是「重症」、「死症」。他解釋,除了公立醫院醫生流失嚴重,招聘私家醫生做兼職的反應不佳,而海外醫生在港執業又困難,擔心增加醫科生名額亦是遠水難以救近火。周一嶽回應稱,醫生的問題不是「死症」,只是「慢性病」,強調會增加人手供應及培訓,並提高服務質素。

宗教團體捐款

聖公會﹕牧師生活不靠捐款
【明報專訊】除了天主教外,聖公會、佛教等宗教團體表示,一般市民或機構捐款,對象主要是教會或廟宇,較少機會捐予牧師或法師等。

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表示,基督教與天主教不同,給予牧師的每月生活津貼過萬元,故牧師生活不會倚賴捐款,他印象中沒聽過有牧師收到逾百萬元個人捐款。管浩鳴表示,如果是捐給聖公會的款項,會有制度處理,如對方沒有指定用途,則會用於會務。

本報記者致電香港佛教聯合會及香港道教聯合會,前者昨日未有回覆,後者表示由於如何處理捐款涉及內部行政運作,不會公開交代。寶蓮禪寺的職員陳先生昨表示,通常善長捐錢,主要是捐給寺廟,部分甚至講明捐款用途,「法師好少(個別接受捐款),最多也是車馬費,不會好多錢」。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陳日君個人名義收捐款

陳日君認個人名義收黎捐款
明報明報 – 5分前

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承認曾接受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捐款,款項全用在教會事業。

陳日君今日就校本條例終審教區敗訴一事召開記者會,會後主動談到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捐款的問題。

陳日君承認曾接受黎智英的捐款,而百分之百的捐款都是捐給他個人,不是捐給教區;捐款跟任何政治也沒有關係,而黎智英從來沒有過問這筆款項的用途,而他也從沒有向黎智英交代,也沒有說過「多謝」。他承認首次收到300萬元支票捐款時,自己也有點愕然。

對於黎智英及從其他途徑得到的捐款數目,他稱沒有作過很詳細的統計,但用途十分廣泛,包括捐款給不同的慈善機構;每年多次到外國包括羅馬教廷的商務客位機票開支;給予神父修女到負笈羅馬的助學金,包括到當地探望他們時飲宴和利市錢開支;在港舉行主要供小朋友參加的活動,包括旅行和聯歡會;購買月餅送囚犯;送贈聖像予學校;翻譯外文書籍;也捐款予外國,包括受天災橫禍影響地區的主教、外國教區等。

陳日君指,天主教香港教區其實不是很富有,所以他也很少向教區「伸手」。至於收到的捐款,他強調全用在教會事業上,沒有作個人用途。

(即時新聞)

政黨捐款

每年收逾7000萬
四黨對立法有保留

【明報專訊】若不是Foxy找出黎智英的「帳簿」,大家也不會知道民主黨、公民黨過去5年疑分別接受黎智英的過千萬捐款,他一人的捐款,已佔兩黨全年總收入約三至五成;由於香港沒有《政黨法》,所以坐收逾4800萬捐款的民建聯,也毋須披露捐款來源。有學者贊成設立政黨法,令到政黨須披露政治捐款來源,以增加透明度。不過,無論泛民或建制派,均對立法有保留。

民建聯曾年收4800萬

本報翻查公司註冊紀錄發現,本港四大政黨之中,以民建聯的捐款收入最高,在2009/10年度,它收到4837萬元捐款,較自由黨多2.5倍,較公民黨及民主黨(約600萬)更高約7倍。不過,四黨的財務報告紀錄,都未有披露大額捐款者的身分。

學者憂黨政策傾斜

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表示,若政黨收取個別人士太多捐款而沒有披露,會惹人擔心政黨政策會否受影響,因此他贊成本港仿效外國立法,要求政黨披露捐款來源。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未經捐款人同意,是不會公開他們的身分,但他指黎智英一直與民主黨是朋友,有聯絡亦有意見交流。何俊仁表示,民主黨平日亦有舉行籌款、獎券等其他收入,絕不會出現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單一捐款者的情。

不同黨派﹕非單一捐款

民主黨劉慧卿稱,可以研究立法,增加捐款的透明度,但她憂慮公開捐款資料,會令共產黨向支持泛民者秋後算帳。公民黨湯家驊亦認為,要有真正民主才能訂立政黨法,否則法例會淪為「政黨23條」。他承認,若政黨過分依賴個別人士捐款不是好事,但「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建制派一年盈餘比我們的開支還多」。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說,該黨每年捐款來自多方面,捐款人沒有左右政黨的政策及附帶條件。至於是否需要設立政黨法,公開捐款人資料,譚耀宗認為,目前本港的政黨仍屬初階,如有太多規管,將窒礙政黨發展及影響募捐工作。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亦認為香港暫時毋須訂立政黨法,因若披露捐款資料,恐怕會令捐款者卻步,「肯定令政黨的收入縮水」。

獻金者身分金額無法例管 落後歐美
【明報專訊】本港現時沒有《政黨法》,任何人向政黨捐多少錢都可以,身分亦毋須公開,令外界無從監管政黨政策會否因政治獻金而傾斜,透明度遠落後於英、美、德、法等國。舉例說,在美國,個人捐款者若向某選舉候選人捐款逾1560港元,捐款者姓名等資料便需公開。

美國及法國亦規定,國民向個別候選人的政治捐獻金額設有上限,美國規定每年捐獻上限為2500美元(約19500港元),法國約為48900港元。另外,英美德法四國都對「外國干預」極敏感,因此英美兩國規定,候選人不得接受國外人士(非國民)捐獻;德國則規定,候選人不得接受非歐盟人士捐助逾10636元。

此外,美、法、德三國的候選人,一般不得接受慈善團體捐獻,其中以德國的做法最嚴格,連工會、專業團體或政府組織亦不得捐款給候選人,以免干預選舉。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智行基金

文學的社會事件簿/修菩薩行
【聯合報╱白先勇/文】

2011.10.14 04:28 am

──杜聰與河南愛滋孤兒的故事

聯合報原文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650714.shtml

他在度那些孩子,攜領一萬二千個孤兒脫離苦厄,那些孩子也在度他,給他一個機會,完成他人生最莊嚴的「救孤」悲願……

十年獻身,杜聰走在崎嶇而莊嚴的道路上,攜領一萬二千個孤兒脫離苦厄,那些孩子也在度他。

白先勇/圖片提供

他在度那些孩子,攜領一萬二千個孤兒脫離苦厄,那些孩子也在度他,給他一個機會,完成他人生最莊嚴的「救孤」悲願……


民主黨公民黨不披露捐款人

民主黨公民黨不披露捐款人 (11:29)
據傳獲壹傳媒黎智英捐款的民主黨和公民黨,異口同聲稱不接受任何有條件的捐款,也拒絕透露捐款者身分。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稱,民主黨捐款有兩原則,一是不接受任何有條件捐獻,因此不存在影響及操控民主黨的情形;二是不披露捐款者的身分,緊守捐款的保密原則。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回應是稱,自創黨以來不斷向各界募捐經費,而一切捐款也建基於沒前設沒條件的情況。對於個別捐款者,公民黨為保障他們的私隱,不會向外界透露。

(即時新聞)

慈善機構Charitable Choice

籌款新猷送卡兼行善
【明報專訊】大家日後會有多一個渠道做善事喇,Emily知道,最近成立慈善機構Charitable Choice,就設立慈善禮物卡服務網上平台。究竟點運作呢?假設Emily想幫朋友捐款行善,就可以先呢個平台購買指定金額慈善禮物卡(可選電子賀卡或郵遞再造紙賀卡);收禮人收到卡後,更可以平台上揀選有簽約受惠機構,將錢捐出去。既送禮又行善,一舉兩得。

不過大家留意,平台扣除5%行政費同信用卡處理費用後,餘下善款才捐贈至慈善機構。目前為止已有20多家機構參與計劃,如保良局、長春社、社協、長者安居協會等。

Emily問過社協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佢話社協都係參與合作慈善機構之一,係由信和太子女黃敏華介紹而接觸到呢個機構有心人,因此決定簽約。

Emily認為,公司之間年年送禮物籃,日後可以考慮送慈善禮物卡,表達心意之餘又可做善事呢。

耆康會長者招聘會

長者招聘會空缺增
耆康會明舉辦 平均月薪1萬

【明報專訊】低失業率下,耆康會明日舉行的長者就業博覽會,仍覓得23個機構共提供逾850個職位空缺,較今年4月增加四成,平均月薪1萬至1.2萬元。不過,主辦機構表示,自最低工資5月實施後,部分受影響行業如茶餐廳、遊戲機中心等需開源節流,故相關招聘空缺亦減少。

最低工資下 中年勞動人口增

最低工資吸引中年人重投職場,今年5至7月份50至59歲勞動人口,較2至4月份增加2.36萬人,60歲或以上亦增加逾8000人。至於50歲或以上的總就業人數,亦較前一季度增加約3萬。

耆康會今年4月曾舉行長者就業博覽,當時有21間參展機構提供約600個職位空缺。該會「友待長者就業計劃」高級計劃主任戴鷺穎表示,鑑於中年就業需求持續增加,故相隔半年再辦博覽會,參展機構增至23個,包括迪士尼、賽馬會、九倉等,共提供逾850個職位空缺,如保安、顧客服務、飲食、護理及文職等。

職位空缺月薪平均達1萬至1.2萬元,最高薪職位為物理治療師,月入達3.4萬元。博覽提供的兼職崗位時薪亦達28元起,符合最低工資水平。

茶餐廳機舖空缺減

戴鷺穎稱,雖然職位空缺增加,但隨最低工資實施,部分行業如茶餐廳、遊戲機中心等,過去提供5個職位空缺,現減至3個;亦有公司採取謹慎招聘態度,提供職位空缺亦減少兩至三成。

耆康會2008年起推出的「友待長者就業計劃」,協助55歲或以上、達中五學歷的退休人士重新就業,為他們提供就業能力提升課程,並於去年起展開工作配對服務,截至今年9月,284名畢業學員中,有192人成功就業,就業率達68%。該會亦將推出長者求職網站,方便長者在家搵工。

Friday, October 14, 2011

中國紅會「逼」學生入會

中國紅會「逼」學生入會 (13:50)
中國多地中小學生「被迫」加入紅十字會,繳納5元人民幣的會費,引發輿論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質疑。

中國中央廣播電台近日接到來自瀋陽、濟南、西安等地的聽眾來電,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被學校要求加入紅十字,並需繳納2元至5元不等的會費。讓尚無經濟能力的中小學生交費加入紅十字會,此舉的正當性引發質疑。有媒體直指學校有「強制」之嫌,並提出這些會費的最終去向的疑問。

《人民日報》14日刊發署名時評稱,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學校,可以號召、鼓勵、引導慈善,但是不能將慈善作為一種「義務」去推廣。硬性攤派不是慈善,運用權力手段搜集慈善資源必然會破壞慈善生態。把慈善這一社會性的分配機制變成行政攤派、權力統籌,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無形中銷蝕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這篇文章指出,「郭美美事件」之後,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公眾的慈善熱情,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人們對於慈善的關注程度則有了極大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前一些司空見慣的「慈善模式」正在被重新打量,比如對動用權力募捐的反思,比如對善款去向的關切。

另有媒體指出,由學校出面,讓尚在讀小學的孩子交費加入紅十字會,未必具有無可指摘的正當性。「強制小學生入會繳費令慈善變味」。

在2009年公布的《中國紅十字會會費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十條規定,「在校學生加入紅十字會的是青少年會員,青少年會員是特殊的個人會員,其會費數額不限,按自願原則交納,由學校紅十字會收繳。」

「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是中國《紅十字法》規定的內容,山東、陜西等地的紅十字會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在學校建立紅十字組織是當地紅十字青少年工作的一部分。但這種向「特殊的個人會員」收取會費的做法是來自學校還是基層紅十字會,會費中是否有部分上繳紅十字總會?關於此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總會尚沒有明確回應。

(中新社)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社區組織協會狠批施政報告

社區組織協會狠批施政報告 (18:28)
社區組織協會特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草草收場,尤其是繼續漠視最赤貧的一群所謂N無人士的需要。

該組織認為施政報告對基層市民住屋需要的關注卻乏善可陳,雖承諾維持三年公屋編配輪候時間,但未有及時增加公屋供應量。反觀現時公屋輪候冊申請已急增至近16萬宗(當中包括32萬多人),在今年四月開始房委會放寬公屋申請人的資產及入息限額後,相信其後新增申請數目必進一步大增。

聲明又稱,特區政府明顯漠視10多萬蝸居於私樓房、板間房、棺材房以至工廠大廈的基層居民的住屋需要。另外,政府的 一次性寬免措施,繼續遺漏「N無」人士需要;貧富懸殊無對策 ,讓貧窮戶自生自滅;在經濟結構轉型下,只提發展六大經濟產業的舊調,未有積極制訂扶助基層的長遠經濟發展政策。

該組織要求當局:

增加公屋供應量至每年35,000個,並為居於私樓而輪候時間超過三年的公屋輪候冊家庭提供租金津貼;

重設扶貧委員會,制訂長遠扶貧政策;

制訂本土經濟政策,創造低下階層就業機會;

檢視現行各項公共政策,將各項扶貧政策納入政府經常性開支中;立即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即時新聞)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5星級」生態地 恐變豪宅群

「5星級」生態地 恐變豪宅群
【經濟日報專訊】政府加快規管郊野公園私人土地,但發展商無懼「金剛箍」,繼續收地謀發展,最新曝光的是西貢「五星級」生態價值地黃竹洋,政府雖已納入法定規管,發展商去年卻向海外村民力銷發展150間豪宅大計,已成功奪得最少7成地權,其中8成都處於受保護的綠化地帶。

有環團擔心發展商蠢蠢欲動要闖關在綠化地帶建屋,稀有的高原濕地變成富豪私人花園,事件亦揭示新界丁地已淪為地產項目。

向海外村民力銷 擬建150幢

黃竹洋位處西貢十四鄉,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沿途經麥理浩徑入村,可飽覽牛尾海和果洲群島。

不過,這條有350年歷史、曾是西貢四大最富裕的村落,如今已落入發展商手上。

綠色力量、西貢之友,聯同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調查發現,黃竹洋自09年起有土地買賣,去年更見頻繁。

根據土地註冊紀錄,黃竹洋最少7成私人地已被廣美發展及通威投資兩間公司收購,兩間公司都由陳廣盛出任董事,報稱的地址都在西貢菠蘿輋新村。

9成村民賣地 8成綠化地

有移居海外的李姓村民爆料,指有9成村民都已賣地。該村民更提供專責香港住宅物業投資的IP Global,向海外村民推銷豪宅大計的規劃及設計圖,每間獨立屋採用落地玻璃,及擁有前後花園及泳池等。IP Global聲稱會建150間豪宅。

西貢之友保育主任黃鳴指出,該村民拒出售地權,亦不滿其他村民出賣歷史悠久的祖地,親手毀村滅族(見另文——環團:保育靚地 「先下手為強」)。

黃指出,黃竹洋真正可建屋的丁屋地,極其量只可建15至30間豪宅,但如此發展規模不合乎效益,而投資公司推銷的亦是150間豪宅建屋大計,故有理由相信發展商是打綠化地帶的主意,而7成已收購的土地中,佔8成屬綠化地帶。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補充,發展商要將綠化地帶改變發展用途建住宅,必須向城規會申請,一旦已被破壞,有可能獲批,故存在風險。

黃鳴亦指,論黃竹洋的生態價值和受破壞的風險程度,都屬五粒星,故必須在任何破壞行動前事先張揚,密切監視。

黃強調,黃竹洋擬建的豪宅,有如現時西貢白沙灣的樓盤「溱喬」,「溱喬」呎價由1.3至1.9萬元,樓價由2,500至8,900萬元。

黃指,事件不純粹揭示郊野公園私人地問題,而是揭示發展商如何游說村民賣地,令丁屋淪為地產項目,而最荒謬的是在丁屋政策下,這些村民的後代都享有丁權,「只要生得出,都可申請在其他地方建屋,「世世代代」。

規劃署和大埔地政處回覆均指,至今沒收到有關黃竹洋的規劃申請。

關愛基金僅收數億捐款

關愛基金僅收數億捐款
滾存生息淪空談

【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關愛基金,目標由政府及商界各出資50億元組成。雖然政府已撥款50億元予基金,但商界方面只有18億元承諾捐款,據悉過去一年來基金只收到財團「幾億」元捐款,有關愛基金委員透露,從來不知道商界捐款名單,更指基金計劃的滾存生息的方案只是空談,「只有提過,沒有正式儀式(落實)」。

本報於上周二起向負責關愛基金運作的民政事務局查詢商界捐款情及現已收到的金額,但該局在直至昨日只表示「基金的財政狀,我們會在適當時候作出公布」。

商界承諾18億 委員不知名單

特首曾蔭權去年宣讀《施政報告》時曾經表示,會在任期內目標向商界籌50億元,但政府今年5月獲立法會財委會撥款50億元予關愛基金時,卻公布只獲商界承諾捐款18億元,並稱機構會分3年捐款,當時只實際收到6.8億元,政府更推翻說法,指關愛基金並不是政府與商界的配對基金,事後已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基金「爛尾」情。

有關愛基金委員近日透露,關愛基金仍未完全收到商界的18億元捐款,「收得幾億元,根本未收晒!」有委員亦稱,並不知悉商界捐款的名單,「見都未見過,所以都唔知有邊個(財團)有份捐」。

長實恒基稱已交部分款項

多個財團曾表態支持向關愛基金捐款,只有部分開始繳款。長實發言人表示,李嘉誠基金會及長和系各捐2.5億元,合共5億元捐款已開始繳款,但不透露細節。早前承諾捐款4億元的恒基地產,發言人稱部分已交予政府,但未有透露金額。

至於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承諾捐4億元,發言人只稱捐款額並無改變。新世界則不透露捐款額與進度;利豐表示捐款持續,未有披露實質承諾捐款額及已捐金額。信和、華人置業、九龍倉方面未有回覆。

另外,政府原計劃把50億元撥款交予金管局管理,預計每年有5至6厘回報,6年後有17億元,而商界捐款作定期存款收取利息。但有委員直言:「只是有傾過話會滾存,但無正式儀式(落實)。」令人質疑基金除開支外,並無滾存款項。民政事務局沒有回應有關利息收益。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表示,對基金滾存利息的說法原來只是空談感到「好得人驚」,事件反映政府當初公布基金運作有「誤導巿民」成分,認為政府應向公眾公布基金金額,如每半年公布一次。

明報記者 陳家俊

成立助漏網之魚 首輪未惠及「N無」
【明報專訊】關愛基金成立一年,首輪已推出10項涉及7.3億元的扶貧措施。此外,關愛基金向約23萬名新來港人士派發6000元,但涉及15億元的開支,則不是動用政府原有的50億元撥款,而是額外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

民政事務局發言人稱,餘下的項目將於未來數月陸續推出。關愛基金首輪的10項扶貧措施,包括資助清貧學生參加境外遊學團、少數族裔報考語文試、嚴重殘疾人士獲護理津貼等,低收入病人、長者、新移民及綜援受助人亦同時受惠,涉及30萬人。

政府成立關愛基金旨在協助福利網外的「漏網之魚」,但首輪措施卻未惠及居於板間房、並無領取綜援的「N無人士」。關愛基金正就次輪措施展開研究,向工廈及私樓受清拆影響的房戶發放搬遷津貼,另向居於私樓的非綜援獨居及雙居長者,提供為期半年每月1000元租金津貼,預料約6000人受惠。

另外,關愛基金轄下的福利小組委員會曾要求房屋署提供輪候公屋人數的數據,但仍要由房委會通過才可取得數字。關愛基金福利小組委員會主席周永新曾公開批評,政府一拖再拖,令委員會無法取得資料協助N無人士。

喬布斯病逝

林行止:看好黃金拒領車牌 濟世為懷絕少捐款

一、
十月五日,喬布斯(Steve Jobs, 1955-2011)病逝,轉眼一周、筆者是「電腦盲」,更不是什麼「果粉」(蘋果粉絲),然而,這數天來還讀了不少 — 當然不可能是大部分 — 有關喬布斯與蘋果的文章;作為電腦門外漢,筆者以為《時代周刊》及時推出由其前老總艾息遜(W. Isaacson)執筆的六頁特稿最有可觀;艾息遜為喬布斯「官式」傳記作者,該書因傳主棄世將提前於本月二十四日發行。另一篇「果粉」不應錯過的好文章是史密遜學社(Smithsonian.com)的〈喬布斯:偉大藝術家〉,不從發明家、企業家、推銷員的角度入手,令人對喬布斯有更全面的認識。

在鋪天蓋地的懷念、讚美聲中,筆者認為形容喬布斯為當代發明活字印刷的古騰堡(J. Gutenberg, 1398-1468),是最為恰當的評語。和古騰堡的印刷術一樣,喬布斯的發明開啟了知識傳播的新紀元。古騰堡之後,民智大開;現代資訊秒傳千里無遠弗屆深入民間以至無處不在,則由喬布斯啟其端!正因為如此,不少論者指出他的貢獻,比IBM的屈臣(T. Watson, 1874-1956)和微軟的蓋茨(B. Gates, 1955-)更大!

喬布斯所以全球擁戴,筆者打個切合香港現實的比喻,他是個成功的物業發展商,唯其興建的不是一般受薪階級望亦不敢望的世界級豪宅,而是大部分中產階級都能負擔得起的住宅,這類住宅不僅價格貼近人民的平均收入,而且盡善盡美、設備齊全,滿足了消費者想像得出的需求,而繼續推出的住宅無論在結構上配件上休閒空間上均勝從前,惟價格則不升反跌(在科技產品市場沒有通貨膨脹這回事),由是大受市場歡迎,這位發展商亦因此成為用家偶像。

二、
蘋果產品的售價極具市場競爭力,若干論者遂在蘋果—喬布斯與發展中國家的血汗工廠之間加上等號,去周六本報「獨眼新聞」引述一項調查,指「蘋果多家內地代工廠一直嚴重侵犯勞工權益」(蘋果獨佔個別產品六成〔百分之六十!〕利潤代工廠只分得百分之一利潤)。代工廠利潤微薄是眾所周知事實,惟與蘋果似無直接關係,因為以蘋果的i系列產品(i-Products)為例,其零件(microprocessors,微處理機)無一由其設計或製造,而是分由三星、Wolfson、松下及Infineon等公司供應(較早前的Apple II電腦亦如此),這等於說蘋果以「平靚正」的標準從市場採購這些零件。發展中國家以創造就業為目的而展開割喉式競爭,造就了蘋果產品功能廣泛、使用方便且售價持續下降(相對功能的提升而言)的優勢。血汗工廠的確存在,只是「罪」不在蘋果更與喬布斯本人無涉。

至於血汗工廠對一國經濟以至勞苦大眾的利弊,是從上世紀初期英國費邊(Fabian)社開始便爭論不休,可惜迄今仍無定論 — 血汗工廠的工人不是「人」,值得同情,但事實是他們吃得飽穿着暖且有瓦遮頭,如果沒有血汗工廠,這些人便是失業大軍的一員,可能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甚至倒斃街頭……。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干預市場」,比如制定「最低工資」 及諸種勞工福利(派發成本昂貴的「免費午餐」在所難免)。但所有種種,應以不會扼殺工商界的投資意欲為最高原則。

三、
和他的同齡人蓋茨不同,喬布斯對慈善性捐款,向來不大熱衷,可是,米賽斯學社網站(blog.mises.org)稱他為「世上最偉大的 Philanthropist」,原因是喬布斯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於把產品做到最好、取價最合理,令全人類受益匪淺;即使他沒有「炫耀性地捐款」,亦無損其「偉大」。

這裏岔開一筆,說點題外卻與文旨相關的事。幾乎所有的英漢字典都把Charity和Philanthropy譯為慈善事業,唯原文此兩字頗有分別,前者源自拉丁—古法文—古英文,有「基督徒愛世人」之意;後者源自希臘文,意為「愛世人」。一個有神一個無神,這兩個「同義字」真不知應怎樣譯才恰可了。以筆者的認知,Charity是有目的有對象如賑災如扶貧的慈善活動;Philanthropy的動機是「造福人群」,比較抽象,即以平常心達到普濟世人的目的。當然,兩者都有「慈善心」,只是前者顯露耀眼後者比較內斂而已。

無論如何,喬布斯不是俗世眼光的「慈善家」, 他以產品而非捐款「愛世人」,因此遭以炫耀性捐款為樂事的「慈善家」尤其是慈善事業「寄生組織」(統籌慈善事業是「大工業」)的冷嘲熱諷;然而,他不僅不為所動,於重奪蘋果控制權後,還索性取消蘋果及他離開蘋果後創辦三數家公司的慈善部門。

喬布斯為何這樣不從俗做善長仁翁,可能他的傳記會闡明;不過,筆者猜度這與他不信任「建制」有關。另一方面,美國慈善事業若以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為對象(如蓋茨如端納),則有剝奪本國人民福祉之嫌,以慈善捐款可以扣稅,等於慈善捐款愈多政府稅入愈少,令政府只能在增加財赤或削減福利開支間作選擇,結果不利總體經濟且分薄窮困階級的福利。特立獨行的喬布斯有此種考量而不捐款,不足為奇。不作捐款之外,喬布斯對游說費的控制亦十分嚴格,而且是「無寶不落」,今年第一季,蘋果用於游說的資金五十六萬美元,不及谷歌及微軟的三分之一;蘋果大破慳囊的目的在使眾議院通過法案「保障蘋果合法地運送一種可能被定性為危險品而禁止運送的電池(Lithium batteries)」。

四、
喬布斯精於行銷之術,且善與傳媒打交道,一九七○年起在《華爾街日報》任職、現為該報個人科技專欄作者的莫思伯(W. Mossberg)在allthingsd.com寫〈我所知道的喬布斯〉,有不少「內幕」。其一指九七年喬布斯「回朝」後,每個周末都打電話給他,和他詳談蘋果新產品,這是作者從事新聞工作數十年未遇的「禮遇」,喬布斯如此「不恥下問」,目的彰彰明甚;其一是指喬布斯二○○九年「換肝」後他們在公園散步,喬布斯雖處復元期,仍堅持走完「全程」。喬布斯長年為惡疾所病,這令其忘我工作的精神,愈令人起敬。

喬布斯少為人知的身份是「金甲蟲元祖」(Orginal Gold bug),早在一九七九年,他便建議他任信託人的Grinnell書院購進黃金以實校產,這家以創辦人為名成立於一八四六年的艾俄華州名校,現有校產近十三億美元,未知與一早購金是否有關。喬布斯看好黃金,與他不信任「建制」進而賤視其所印的鈔票不無關係;他對「建制」的輕蔑態度,還表現在他從未為座駕領車牌上(相信他有駕駛執照吧),喬布斯的平治(2007 Merceder-Benz Sl55 AMG)不掛車牌,真是咄咄怪事;報道此事的EconomicPolicyjournal.com對喬布斯不領車牌的心理作了近十項揣測,惟只有看不起政府避免與官方有接觸之說較具說服力(有關「無牌汽車」種切,有興趣者還可上www.iphonesavior.com看個真章)。喬布斯的車沒有車牌,並非一時之象,而是「向來沒有」;該作者為此去交通部門查紀錄,未見喬布斯名下有汽車登記當然因此未見他被罰款(據加州法例,駕無牌車每次罰款二百五十美元)!

Monday, October 10, 2011

西九避重演命名風波

連納智﹕小心處理「李嘉誠」
避重演港大醫學院命名風波

【明報專訊】216億元是否足夠興建西九文化區,還是未知之數,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連納智表明有信心第一期可順利興建,但在融資方面,則希望吸引更多有錢人回饋文化區,就如他們回饋教育和醫療一樣。不過,對於命名權贊助方面,連納智坦言知道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引來的政治風波,因此「會小心處理李嘉誠的名字」,確保不會出現爭議;亦了解立法會不太支持命名權,或要另覓贊助方法。

唐英年辭去政務司長後,不再擔任西九管理局主席,對於哪人做特首對西九文化區最好,連納智接受訪問時強調自己新來香港工作,難以評論香港的政治,「我希望無論誰當特首,都會非常支持西九文化區。如果是唐英年,我相信他會很支持西九文化區,因為他過去對推動西九文化區表現得非常熱情」。

最快2015至17年在西九文化區出現的,除了公園和海濱長廊外,還有戲曲中心、中國式市集,以及三個分別可容納150、250和400名觀眾的小劇場,他特別提到這些小劇場可以吸引年輕人和創意藝術家使用。

至於大型表演場地,他稱如果找到合適方法融資如發債、貸款等,希望可以趕及在2015至17年落成,因為這個場所非常昂貴,在外國興建同類型規模場地,隨時要花近40億港元。

與小劇場一樣,連納智同樣寄望這個大型表演場地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西九文化區。

研命名權以外贊助方式

為確保有足夠資金興建文化區,連納智稱很多場館都會圍繞餐廳、商店和酒吧等,以商業收益來補貼營運和節目開支,西九管理局亦會確保設計比賽和招標快速進行,令發展成本更有確定性。

望有錢人回饋文化區

至於命名權贊助,連納智坦言知道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引來的政治風波,因此「會小心處理李嘉誠的名字」,確保不會出現爭議。他又說,如果公眾不接受命名權贊助,西九管理局會再研究新的方法。但他強調,雖然政府在資金上很支持西九文化區,他仍希望香港的有錢人想想如何支持這項目,回饋文化藝術發展。

連納智本周會與新任西九主席林瑞麟會面討論發展細節,他希望林瑞麟會確保西九文化區如期發展。

明報記者 周展鴻

團體倡年年驗眼

八成人出事方檢查
團體倡年年驗眼

【明報專訊】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等4個團體調查顯示,八成港人多於一年,或等到有問題才接受「綜合眼科視光檢查」(眼檢),又以為眼檢等如驗近視。4個團體認為,由母嬰健康院及衛生署為學童提供的視力檢查不全面,建議市民「年年驗眼」,及早發現潛藏疾病。

該項調查由護眼基金、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及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於9月合作進行,訪問了121位執業註冊眼科視光師(第一部分)。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鄭偉雄指出,現時由母嬰健康院及衛生署為學童提供的視力檢查並不全面,前者無色覺檢查、驗眼疾、屈光度數量度等,而後者無眼壓檢查、眼底檢查等。家長不應只靠這些結果評估子女眼睛是否健康。

驗眼可揭潛藏疾病

調查指出近八成半不定期眼檢人士,「以為看不清楚才需要檢查」,過半數人士因為「以為只是驗(近視)度數」及「不知道有綜合眼科視光檢查」。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會長伍孝仁認為,視覺問題是多種疾病的徵狀,如腦腫瘤可能會壓視覺神經,收窄患者視野。他指出,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眼科視光師曾在眼檢時發現求診者白內障及雙眼不協調徵狀,約五成曾發現求診者有高膽固醇、高血壓等徵狀,逾兩成半眼科視光師更發現求診者有腦腫瘤徵狀,但這些求診者事前都沒有發現這些徵狀。

大近視者應半年一驗

鄭偉雄建議,任何年齡人士必須每年至少眼檢一次,學童、帶隱形眼鏡以及度數超過600度的深近視者則至少每半年一次,並建議政府在《施政報告》加強護眼教育。

民間導賞團 傳中山精神

民間導賞團傳中山精神
沿史蹟徑以古喻今

【明報專訊】本港學生認識辛亥革命精神,往往限於教科書。有關注社區保育的民間團體,乘辛亥革命百周年舉辦中山史蹟徑民間導賞團,除了向中學生介紹與國父事相關的建築外,亦順道分享近年中上環的保育困難和樓價攀升等議題。導賞員兼社運人士葉寶琳希望藉此以古喻今,令學生反思今日社會環境。

位於中西區的中山史蹟徑,途經中上環多幢舊建築,其中不少與孫中山相關的地方,只餘下一塊指示牌,如「輔仁文社舊址」、「香港興中會總會」等,這些國父曾踏足過的地點,不敵時代變遷和市區重建,都變了珠寶店、其他商舖、住宅等形形色色的新建築。

學生參與後對革命更好奇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近年發起革命導賞團活動,用圖片加上導賞員的講解,向年輕人說故事,其中20多名佛教大雄中學的中四學生,早前便隨團參觀。有學生坦言不熟悉香港在辛亥革命裏的角色,只對「興中會」、「同盟會」、「武昌起義」等詞有概念,參與導賞團後反而對革命產生了好奇心。

時事例子 助理解革命真義

帶隊的社運人士葉寶琳,沿士丹利街、結志街和百子里等街道,逐一講解歷史。她舉例說,宣傳革命的《中國日報》報社原址在士丹利街,當年政府規限出版自由,禁止批評時政,革命黨公開籌款更會被捕。她借古喻今,指當年革命人士在港推動辛亥革命,情可想像為維權人士劉曉波和艾未未在國內推動民主,反映內地一邊表揚孫中山,一邊打壓維權人士。她續指,政府山將來或有機會變成商廈,勢影響日後中環面貌,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討論。她說﹕「在兩岸各地熱烈慶祝辛亥革命之時,不希望政府一方面神化革命人士,另一方面忘卻革命人士(行動)的核心,是反對腐敗的政府。」

明報記者 鄭穎瑩

環團批中電總部重建過高

環團批中電總部重建過高
中電﹕現高度已減

【明報專訊】中電計劃將亞老街總部重建為3幢25層高的豪宅,向城規會遞交申請興建約100米樓宇,並興建4層停車場為175戶提供137個車位。環保觸覺認為放寬20米高度限制要求不合理,質疑中電利用豁免條款漏洞,申請停車場樓面豁免。中電發言人回應稱,在保留鐘樓的同時,已將項目高度由2001的獲批的156米減至100米。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中電重建項目距離旺角東鐵站僅10分鐘腳程,但每兩戶就最少有一個車位,和政府計劃減少私人樓宇的車位數目大方向有牴觸。另申請放寬20米的高度限制亦不合理,因過去5年政府批出的放寬全都少於10米,如中電獲批將立下極壞的先例。

譚凱邦指出,根據今年4月1日生效的新豁免樓面面積建議,地面的停車場只可獲豁免50%樓面面積,但位於街道水平不一的地皮可向建築事務監督申請為地下停車場,獲豁免100%樓面面積。根據中電交予城規會的申請,發現地皮位於一高一低的嘉道理道及亞皆老街間(水平高度相距約15米),重建項目的4層停車場剛好是15米高,第4層正好和較高的嘉道理道相接。他質疑中電是想利用有關「漏洞」申請特殊豁免,故肆意興建停車場。

中電發言人說,中電早於2001年已獲屋宇署批准重建一幢156米高的住宅大廈,至今已將高度大幅減至少於100米,並保存及活化鐘樓建築;但並無正面回應是否就已停車場申請全面豁免樓面面積,只回應車位數目已考慮項目與附近的公共交通設施的關係。

廣華醫院100周年

廣華百周年 步行籌款
【明報專訊】廣華醫院今年100周年,近千名在廣華出生的市民昨齊集欣澳參加慈善步行,創下「最多人於同一間醫院出生共聚」健力士世界紀錄,為廣華醫院籌得200萬元經費。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出席主持起步儀式,東華三院主席暨廣華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張佐華表示,希望政府盡快批撥款協助廣華重建。參加步行的廣華出生者,年紀最大是今年65歲的林婆婆,她與4名男孫同在廣華醫院出生。林婆婆昨抱4個月大的男孫參加慈善步行,她說十分感激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令孫兒快高長大。

融樂會批唐梁冷對少數族裔

融樂會批唐梁冷對少數族裔
【明報專訊】對競逐特首態度曖昧的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日落區與少數族裔對話,聽取他們訴求,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公開表達不滿前行會召集人梁振英拒絕應邀與少數族裔對話,又批評唐英年出任政務司長期間「一點也不關心少數族裔」,期望有意競逐下任特首的人士「放下身段」,了解社會不同階層所需。

唐營:不評論 梁營:不清楚事件

唐英年的公關稱,不評論個別團體的批評,但表示唐英年未來會繼續會見包括少數族裔在內的團體。梁振英助理則回應稱現不清楚事件,暫未能回應。

王惠芬稱,過去數年曾多次去信行政會議及唐英年,要求政府加強支援少數族裔學習中文,惟每次都石沉大海。她於2008年獲頒「優秀社工」,有機會與唐英年會面,「會面十幾分鐘,我講到少數族裔遇到的問題,但唐英年沒出聲,只拋出一句『難怪特首不鍾意社工,因為怕你們搞搞震』」。她又稱融樂會亦曾兩度邀請另一特首熱門人選梁振英與少數族裔對談,但都被拒絕。

王惠芬讚揚昨日應邀到訪的范太有心,亦在事前閱讀有關少數族裔教育問題的文件,冀有意競逐特首人士,認真傾聽各界聲音。

范太昨與近20名少數族裔對話逾一小時,她會後表示,得悉居港的少數族裔在學習中文及找工作有困難,未來會積極跟進。

范太:盼獨立民調拿捏支持度

她重申,仍視唐英年為「可接受的特首人選」,又指自己亦有「個人缺失」,「年紀大、身體曾患病等,我都沒有辦法,但我仍可了解多些經濟及少數族裔等問題,令自己有多些信心」。范太強調,她只會在有民意支持下才會參選,期望透過逾千人的獨立民意調查,準確拿港人對她的支持度。

「愛護香港力量 」

市民上街斥公民黨損港
否認政黨組織 數百人坐旅巴到

【明報專訊】當逾2000人由銅鑼灣遊行至新政府總部抗議林瑞麟出任政務司長的同時,另有約2000人(警方數字)聲稱響應網上呼籲,遊行至天后的公民黨總部外,抗議公民黨成員為外傭爭取居港權,又借街坊就港珠澳大橋環評申請司法覆核致增加工程成本,損害港人利益。他們不約而同否認有政黨組織,但有參與者承認一行人乘旅遊巴到場,亦有街坊稱在區議員呼籲下出席。

梁家傑:致力護法治公義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回應稱,會致力維護法治公義,又稱近日區選候選人在街站宣傳時,有團體在附近派傳單誤導該黨令外傭有居港權,會考慮向選管會投訴。

遊行由「愛護香港力量 」在網上發起,有主婦和學生參與,大部分是長者。隊伍下午2時半由北角電照街遊樂場出發,起步時遇到約10名社會主義行動成員抗議,雙方爆發口角,需由警方以鐵馬分隔。最後遊行隊伍順利步行至屈臣道,即公民黨總部對出。

記者沿途未見政黨旗海,只有九龍西潮人聯會、香港島各界聯合會、香港氣功太極社、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等多個居民組織打的反公民黨旗號。

遊行人士高叫「反對外傭居港權,全港市民保家園」、「踢走禍國政黨」等口號,其中與九龍西潮人聯會街坊一同出席的邱太稱﹕「(居港權)會世世代代影響香港人,沒理由讓外傭成包袱。」她3次重申「我們是自發到場,沒有組織」,但自言和一眾街坊乘旅遊巴到場,「我們有數百人,坐幾車旅遊巴來」。

年逾七旬的黃太透露,在區議員呼籲下自發以私人身分出席,但拒透露是哪名區議員,她擔心大量外傭家庭來港,剝削港人福利;其丈夫指在信箱收到傳單,故到場支持,批評公民黨助打官司,浪費公帑。

約下午4時,遊行人士到達公民黨總部外,齊齊將黑色氣球弄破,諷刺對方是官司幕後黑手。10名代表到該黨總部遞交請願信,職員「回贈」一本《基本法》,希望對方尊重。

警稱2000人參加

行動召集人王智東聲稱有逾萬人遊行,警方則表示約有2000人。王對公民黨蠶食市民利益看不過眼,故發起遊行,對出席遊行人數感滿意。對於有市民稱是乘旅遊巴到場,他強調組織角色為召集者,難以控制參與者到場方式,堅稱與任何政黨無關,所有經費均在網上募集,籌得2萬元登報章廣告,餘款由匿名人士「找數」。

Thursday, October 06, 2011

環團要求WWF退出豐樂圍合作項目

豐樂圍發展明闖關
WWF允要求長實評估屈翅螢影響

【明報專訊】長實的元朗豐樂圍住宅發展項目將於明日到城規會闖關。新界西北研究組及土地正義聯盟昨發起豐樂圍公眾導賞團,向市民講解豐樂圍長逾20年的發展史,並要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退出與發展商的合作計劃。基金會料今日會回應環保團體的批評,承諾會要求長實就當地出沒的米埔屈翅螢作影響評估。

環團要求WWF退出合作

環保觸覺、香港昆蟲學會等多個團體,聯手要求基金會發揮影響力,促請發展商延期闖關。基金會回應稱,已要求長實進行補充研究,評估項目對米埔屈翅螢的潛在影響,以及採最佳的緩解措施保育品種。

對於有團體要求基金會退出,該會表示決定參與該項目的主因是相信方案可保育和管理該片后海灣濕地,並認為若不採取任何行動,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長實:不發展不等如保育

而長實於上周亦發聲明強調,不發展不等如保育,因豐樂圍的淡水養魚業已在被淘汰邊緣,魚塘荒廢窒礙魚類存活,間接減少候鳥糧食。發展部分只佔整幅土地的5%,餘下的95%會被劃為保育區,魚塘會被優化,又會投入資源保育,反可提高生態價值並繼續運作。長實又強調計劃沒有先破壞後建設(見表)。

城規會收逾300意見書 八成反對

長實向城規會申請於米埔濕地邊緣豐樂圍,興建近2000個豪宅單位,最快明日有結果,若獲批准,意味工程開綠燈。城規會共收到377封意見書,約八成反對。

新界西北研究組等組織昨趁重陽舉辦導賞團,約30名市民登上豐樂圍以南的山丘,遠眺連綿不絕的魚塘及米埔,出席活動市民均表示不能接受於米埔濕地邊緣建豪宅。

組織成員陳榮尉於豐樂圍毗鄰的村屋居住,見證過去10多年的環境變遷。他指「香港已很少連綿不斷的魚塘,這些資源很寶貴,實在沒理由犧牲環境去起樓。」

Sunday, October 02, 2011

樂施會促資助貧窮家庭膳食

樂施會促資助貧窮家庭膳食 (11:38)
樂施會的研究發現,在職貧窮人士無足夠錢購買每日所需的基本營養膳食,建議政府資助低收入家庭膳食。

研究指出,6至12歲兒童,平均每日需要47.5元購買基本營養食物;而成人則需要66.6元,但他們發現,在職貧窮家庭平均每人每日開支只有30元。

樂施會根據衛生署提供的食物金字塔,再到19區街市格價,發現石塘嘴以及天水圍頌富街市的食物價格最高;深水北河街以及北角渲華道街市的價格最低。

團體擔心情況持續,會有更多低收入市民,未能享用足夠營養食物。

樂施會要求政府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每人每日15元的膳食津貼,並建議關愛基金援助貧窮家庭小學生每月220元的膳食津貼,增加至每用380多元,及將計劃擴展至中學生。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