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0, 2012

Apple Concedes Problems in Supply Chain at Last

Hong Kong, 30 March 2012

Apple Concedes Problems in Supply Chain at Last:

FLA Report Omits Work Stress and Forced Internship

Under intense public pressure, Apple has joined the Fair Labor Association (FLA) and subsequently opened its suppliers to for factory inspections. After the month-long investigation at Foxconn in Shenzhen and Chengdu, the FLA released the report on Thursday. In the report, FLA pointed out several pressing issues at Foxconn, including, working hours, health and safety, industrial relations, compensation and interns. Foxconn is notorious for its harsh management methods, which is one of the factors triggered the spate of suicides in the company in 2010. Yet, the problem of hash management and work pressure has been tactfully omitted in the report. And the gross violation of forced internship was not addressed at all.

Up to 61% workers expressed work stress

In the appendix of the FLA report, 61.3% of respondents told the researchers that they often suffered from work pressure. And only 26.4% of interviewees disagreed they had work pressure. Over the past 2 years, many Foxconn workers confided in SACOM that they felt like machines and were continually insulted by management. Workers reported that they were sometimes required to write confession letters and copy quotes from the Foxconn CEO as punishment. Workers at the new Foxconn factory in Chengdu were even forced to undergo “military training,”[1] Disappointedly, the FLA has not exposed inhumane treatment at Foxconn in the report.

43% workers experienced or witnessed accidents

Apple and Foxconn have been denying negligence in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The FLA report reveals systemic violations of work safety at Foxconn as over 40% of respondents experienced or witnessed accidents in the factories. Besides accidents, SACOM is disturbed by the threat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on the production lines of Foxconn. Throughout SACOM’s research in the past 2 years,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interviewees did not know what kind of chemicals that they were using. There should not be any tolerance in work hazards on the shop floor.

Play down the issue of forced internship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ajoring in subjects such as tourism, language and journalism often end up with “internships” at Foxconn for three to twelve months. The student interns are used as flexible labour at Foxconn in the peak season. Sometimes, punishment will be imposed if the students refused the irrelevant internship at Foxconn. The FLA described the problem of abusive use of student workers as “controversial”. Yet, it has never addressed the issue of forced and bogus internship. Meanwhile, it has stressed that Foxconn has been providing protection for the student interns. And in the FLA’s recommendation, it has not urged Foxconn to scrap the bogus internship. In this way, it allows Foxconn to continue to exploit the student workers.

Decrease overtime but increase production target

A few workers complained that their overall wage h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ven with the pay rise. Recently, Foxconn has decreased the overtime work which is a positive move. However, the basic salary is not high enough for workers to meet their basic needs. Even worse, the workers have to work faster to meet the new production target which also intensifies work pressure.

High turnover rate at Foxconn

Turnover rate is a key indicator of job satisfaction. The FLA report stated that one of the causes of excessive overtime is the high turnover rate at Foxconn. Nevertheless, the FLA has not revealed the figure on the turnover rate. In 2010, among 420,000 workers in Shenzhen, only 20,000 have seniority of 5 years. About half of the workforce, 220,000 workers, has only joined Foxconn for less than 6 months. The turnover rate is about 35% per year, according to the Shenzhe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2] The turnover rate is expected to be lower compares to the past 2 years, but it is still a concern raised by the FLA. Given that the turnover rate at Foxconn is high, SACOM considers it is because of the hardships in the factories which have not been addressed by the FLA report.

Democratic elections for unions

The FLA admitted that the existing unions at Foxconn are dominated by the management. It is evident that the unions do not aim to defend the interest of the workers but the image of the company. SACOM sincerely hopes that Apple and Foxconn can commit to facilitate democratic elections in the trade unions which will enable workers to monitor the working conditions by themselves. In the report, no specific timetable is given on the reform of the union. The remedial action should be launched as soon as possible.

Identifying problems at Foxconn and other Apple suppliers is only the first step. The real test of ethical labour practice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medial actions. SACOM strongly demands the workers and the public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know the remedial actions. Furthermore, there should be effective channels for workers to report the grievances to Apple directly.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un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out delay.


###

Contact Persons

CHAN Sze Wan, Debby
Project Officer
Email: debby@sacom.hk
Tel: +852 2392 5464 or +852 6756 8964

CHENG Yi Yi
Project Officer
Email: yycheng@sacom.hk
Tel: +852 2392 5464 or + 852 6012 0312



[1]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ees, new workers have to line up and follow commands from the supervisors to turn right, turn left, and chant slogans. Workers have to stand all day outdoors during the training. Some workers believe it is a measure to indoctrinate the idea of absolute obedience in the factory.

[2] Chen Yun and others, “Let Labourer Work with Dignity”, Xinhua Net, 6 June 2010.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06/c_12188361.htm (in Chinese).

大浪西灣關注組

躉船大浪西灣卸建築物料
關注組憂又興土木 漁署允跟進

【明報專訊】有「香港後花園」之稱的西貢大浪西灣屢遭破壞,有行山者發現,有躉船於本周一駛近大浪西灣岸邊,並卸下大量建築物料,約20人以「螞蟻搬家」方式,將一包包建築物料運到內陸,途經曾遭本港商人開發成私人後花園的土地,擔心當地又再大興土木。漁護署及地政總署均表示會跟進事件,漁護署表示,上月底有人在西貢東無牌駕駛小型運輸車,遭該署職員檢控,現正排期審訊。

上月有人駕運輸車遭控

大浪西灣關注組成員張文進批評政府執法不力,以致擁有國際級美景的大浪西灣屢遭破壞,擬於短期內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政府執法不力,「關注組早前又到政府總部請願,但有人無視市民訴求,更變本加厲,無視法律,明目張膽用躉船運輸建築物料到大浪西灣進行工程,完全不能接受」。

他又批評郊野公園的法例過時、罰則過輕,對違規者不能起阻嚇作用,要求修例加強罰則。漁護署表示,上月引用《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檢控無牌駕駛小型運輸車的人,最高罰款額2000元及入獄3個月。

運到內陸疑展開工程

張文進說,昨日有行山者向關注組反映,本周一行山時目睹有小型躉船駛近岸邊,當時約有20人接應,以「扯大纜」方式,將載有大量建築物料的浮台扯近岸邊,估計至少逾100包,之後以小型運輸車將一包包物料運到內陸,途經商人開發的私人後花園,懷疑展開工程。他要求政府徹查小型運輸車在沙灘上駛過有否申請,若發現違法,應即時執法。

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西貢地政處在最近實地視察時,發現大浪西灣有政府土地有未經批准的臨時構築物,該處已發信要求相關人等清除有關構築物,並會跟進事件。至於在大浪西灣進行的舊屋重建工程,地政總署已轉介屋宇署跟進。

寫在博群花落前——給沈祖堯校長的一封信

寫在博群花落前——給沈祖堯校長的一封信

沈祖堯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從沙士英雄到中大校長,從校長到學生的父親,相信我們每一位中大學生都以擁有人文關懷,對大學教育懷有抱負的沈袓堯校長為驕傲。中大曾忘記了當年創校的精神,只著眼國際排名,不重視教學,只著重計算畢業生的起薪點,而忽略同學人文關懷的培養。沈祖堯校長上任後力挽狂瀾,提倡博群精神,希望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懷和公民責任,肩負起把社會帶向完善公正的使命。

而近日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陳倩瑩同學,因去年參與遞補機制論壇抗議活動而被判監三星期,這是近十年來香港第一次有大學生因公民抗命而被定罪。陳倩瑩同學不為私利、敢於為社會不公義之事發聲,作出抗爭,正正是實踐著博群精神,肩負起大學生關心社會的責任,爭取公民應有之權利。

沈校長在履新前曾經說過這一番話——如有學生因為公義抗爭而被捕,將會效法當年北大校長蔡元培拯救學生。現時,中大同學為著社會公義而被判監,沈校長會否履行當時的承諾,救救孩子?

沈校長一直提倡的博群精神意指「博思明志,群育新民」。博思者,是指我們對世界、對人生要有廣博的反思,培育獨立思考,明辨是非對錯;群育者,便是希望通過社會參與,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並培養出民主社會應有的公民德性。大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公民美德和參與精神,進而推動社會進步。大學,有著帶領社會走向完善公正的責任。而同學在校內參與博群大講堂,享受思想的盛宴時,又有否關注我們身邊正在消失的公義和自由社會呢?

博群大講堂帶來的是對夢想,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的追求。「年輕,另一個名字叫勇敢。」眼見時下年青人選擇沉默,讓社會不斷沉淪,林懷民一直堅持「在水泥地上種花」,鼓勵我們要知行合一,對不公義發聲和行動。堅持著夢想,大學時期對社會問題有著「捨我其誰」的氣概和責任,交織出白先勇「永遠的青春夢」。抱著人文關懷,把社會上小眾聲音帶出來的許鞍華;還有李歐梵,挫而彌堅,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重要。梁文道和錢永祥討論社會公義與公民權利和責任。「與中國公民社會一起艱難成長」的梁曉燕,在六四學運時,陪伴學生留守到最後一刻。公民社會,無論在內地還是香港,成長都極為艱難,需要一個個具備獨立思考的公民,去用行動來實踐其公民權利和義務,參與公共事務。

而向不公義的遞補機制論壇進行示威抗議的五位香港市民(包括陳倩瑩同學),就正實踐了他們的公民權利和義務。他們指出制度之不義,對社會有真切關懷。陳倩瑩同學不為私利,敢於為社會公義發聲,希望以行動為社會帶來改變,與博群乃至公民社會的精神一致,卻因為「擾亂公眾秩序」罪名被判監。此判決意味著香港公民社會的收窄,香港人保衛自我權利的空間的壓縮。

這是十年來第一次有香港的大學生在行使公民權利時,被引用《公安條例》控告及判監。是次事件絕非特區政府第一次對履行公民責任、爭取民主和自由的人士作出政治打壓,限制公民表達意見的空間。2011年警方拘捕440名示威者,較前年劇增約7倍。無論是對於選擇性檢控的基礎欠缺合理解釋,還是某些法例解釋空間過大,為警方任意拘捕示威者大開方便之門,反映出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對表達言論自由及政治自由的打壓日趨嚴重。

今天政府沒有選擇檢控當日同樣牽涉肢體衝突的其他在場人仕,反而檢控兩位未有涉及暴力衝擊的大學生,那麼明天呢?香港的政治自由、言論自由將會如何被壓縮,你我難以想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陳同學被判刑對我們來說絕非無關痛癢,如果我們此刻選擇沉默,明天我們將會失去更多核心價值。於二次大戰前反對希特勒納粹主義的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曾經說過︰「我們選擇了沉默,我們當然不感到罪疚,但我一再反問自己,如果在一九三三或三四年間,全德國的一萬四千個牧師,把握每一個機會,挺身而出,捍衛真理,事情又會怎樣繼續下去?」作為大學生,眼見香港的公民力量正因政府的各種打壓而不斷萎縮,我們還要沉默到何時?

我們還要沉默到何時!?

作為提倡公民社會理念之學生團體,我們認為真正有利廣大民眾福祉的政策討論,有賴於每個公民透過自主、多元的公共領域進行對話和合作,而非由一眾小圈子的專政者獨攬話語權。公民社會旨在推動民主發展,使每個個體的權利俱被尊重,皆有尊嚴地生存。對於是次陳倩瑩同學及其餘四位行動者為社會公義付出,卻被政府粗暴地打壓一事,我們深表憤慨,同時對他們的付出深表敬佩。如果現時我們選擇冷漠和沉默,法理的天平只會一步步沉向既得利益者的一邊,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也會不斷被收窄和扼殺,整個社會將會走向專制,走向朽壞,走向腐敗,就此我們謹作出以下請求及呼籲︰

沈祖堯校長應兌現承諾,幫助因公義抗爭而被捕的學生。今天陳同學透過參與社會抗爭,實踐公民應有的權利去爭取社會公義,她的行動力展現了民主社會應有的公民德性,理應得到支持。我們謹此請求沈校長公開肯定陳同學公民抗爭之行為,並呼籲中大師生聯署支持陳同學,讓社會大眾明白培養大學生的公民意識乃大學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

同時,我們呼籲未表態的中大學生會代表會、各書院學生會、內地生學生會、各學系系會、各屬會及學生團體,以及每一位教授、老師及同學,一起聯署聲明支持陳倩瑩同學無私付出的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爭取公義,建立民主社會的道路從來也是艱鉅難行,願我們能携手一步步共建真正公平、公義、自由的公民社會。


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公民社會
(博群大講堂及博群花節支援團體)
謹上
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如果你們認同這封公開信,歡迎聯署及廣傳之。感謝!)

---------------------------------------------------------
各位同學及校友,這是沈祖堯校長的回信:

各位同事、各位同學、各位校友:

就政治與行政學系陳倩瑩同學被判監一事,有同學向沈祖堯校長發公開信表達意見, 以下為沈校長致同學的回應。

支持陳倩瑩同學

各位同學:

自上星期得悉陳倩瑩同學被法庭判監三周後,我和大家一樣,十分關心此事。惟我過去幾天一直在外國講學, 前天才回來,所以遲了回應大家的公開信。

我相信,維護學術自由、捍衛個人權利和追求社會公義,是大學的基本價值。我更見到,過去多年來, 一代又一代中大師生站在社會前線,為弱勢社群發聲。我和大家一樣,深為中大這個傳統而驕傲。

我初步了解過事件,也讀了倩瑩的文章,相信她的行動,絕對不是為了個人私利, 而是出於對香港的關心及對民主人權的追求。我很明白倩瑩現在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很想給她一些支持。在有需要時, 我會以個人名義為她的訴訟提供經濟援助。我也會叮囑政政系老師及大學輔導長,和倩瑩保持聯絡,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明白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時,有時可能會採取一些較激烈的行動。我在此誠懇呼籲, 希望大家能在和平非暴力及尊重法治的原則下,表達訴求,努力爭取社會公義。

沈祖堯

陳倩瑩: 寫在特首選舉後

世紀.上街世代﹕我示威,我被捕,我繼續靜坐
寫在特首選舉後 2012年3月28日 (三)

文 . 陳 倩 瑩

【 明 報 專 訊 】 3 月 24 日 晚 , 是 個 多 麼 美 好 的 晚 上 。 數 以 百 計 的 年 輕 陌 生 面 孔 , 在 中 環 廣 場 昏 黃 的 燈 光 下 搖 晃 覑 手 中 的 七 彩 熒 光 棒 , 腦 海 中 想 覑 共 同 的 信 念 : 民 主 星 火 不 滅 。 雖 然 廣 場 上 的 每 一 人 都 知 道 十 多 小 時 後 , 在 會 展 將 上 演 一 場 侮 辱 民 主 和 大 家 的 小 圈 子 選 舉 , 但 此 時 此 刻 , 大 家 都 以 最 原 始 的 聲 音 , 發 出 最 莊 嚴 的 怒 哮 : 拆 走 小 圈 子 , 立 即 真 普 選 !

沒 錯 , 雖 然 明 知 小 圈 子 特 首 選 舉 的 結 果 完 全 不 受 我 們 左 右 , 民 間 組 織 仍 努 力 醞 釀 回 應 特 首 選 舉 的 行 動 。 選 舉 前 , 絕 望 的 情 緒 在 身 邊 朋 友 和 圈 子 中 蔓 延 , 人 亦 顯 得 特 別 無 力 。 我 們 一 群 年 輕 人 , 就 想 在 遊 行 和 抗 爭 間 帶 來 一 些 希 望 和 積 極 的 信 息 , 所 以 便 「 膽 粗 粗 」 在 選 舉 前 一 晚 搞 了 個 公 眾 晚 會 , 望 能 捲 入 更 多 志 同 道 合 的 朋 友 壯 大 民 運 力 量 。 當 搞 晚 會 的 意 念 萌 生 後 , 大 家 便 興 高 采 烈 地 提 議 晚 會 後 以 紮 營 留 守 的 方 式 去 迎 接 第 二 天 的 特 首 選 舉 抗 議 行 動 。 紮 營 留 守 本 身 就 帶 有 延 續 性 , 這 種 延 續 性 能 使 晚 會 不 止 於 情 緒 的 宣 泄 , 更 能 轉 化 晚 會 的 能 量 , 為 次 日 爭 取 民 主 的 抗 爭 作 好 準 備 。

晚 會 前 兩 天 , 我 對 其 他 成 員 憂 心 忡 忡 , 緊 張 情 緒 甚 至 遠 高 於 自 己 當 初 被 判 刑 的 那 一 刻 。 我 們 在 計 劃 晚 會 時 , 已 決 定 絕 不 刻 意 挑 動 國 家 機 器 的 神 經 , 但 畢 竟 學 聯 一 直 堅 持 集 會 遊 行 乃 天 賦 平 等 政 治 權 利 , 反 對 行 使 公 民 權 需 政 權 批 准 。 故 此 , 在 堅 持 不 申 請 「 不 反 對 通 知 書 」 的 大 前 提 下 , 舉 辦 這 個 晚 會 亦 有 一 定 的 風 險 。 再 加 上 我 們 已 有 被 《 公 安 條 例 》 入 罪 的 經 驗 , 我 是 很 擔 心 警 方 會 借 機 行 使 武 力 阻 撓 晚 會 的 舉 行 或 拘 捕 和 檢 控 學 聯 的 其 他 成 員 。

早 晨 , 胡 椒 噴 霧
晚 會 中 邀 了 與 我 們 有 共 同 理 念 的 選 委 來 作 討 論 分 享 , 目 的 為 了 呼 籲 選 委 們 不 要 進 場 投 票 , 而 以 一 種 拒 絕 的 姿 態 來 面 對 這 個 本 身 充 滿 污 垢 的 特 權 選 舉 。 會 上 不 少 人 都 提 到 香 港 的 民 主 運 動 以 及 各 種 社 會 改 革 力 量 的 背 後 , 群 眾 的 參 與 才 是 最 堅 實 的 力 量 , 就 是 這 些 一 點 點 的 力 量 累 積 起 來 才 能 真 正 對 社 會 產 生 改 變 。 可 是 , 人 們 又 很 多 時 以 為 我 們 一 少 撮 的 精 英 代 言 人 , 才 有 能 力 為 我 們 作 出 決 定 , 以 至 慢 慢 將 自 主 權 交 給 了 他 們 。 但 經 過 近 月 唐 梁 兩 營 的 互 相 攻 訐 , 正 正 顯 示 出 這 些 精 英 背 後 所 代 表 的 , 根 本 就 不 是 普 羅 大 眾 的 利 益 , 而 是 與 之 對 立 的 各 金 融 地 產 財 閥 。 在 這 格 局 下 , 即 使 是 誰 參 與 這 種 富 豪 小 圈 子 選 舉 絕 不 會 改 變 結 果 , 亦 不 能 從 過 程 中 令 人 民 增 添 多 分 力 量 。 與 其 如 此 , 不 如 採 取 主 動 , 重 奪 我 們 的 主 體 性 , 邀 請 各 位 自 稱 代 表 人 民 的 選 委 們 , 回 來 站 在 普 羅 的 一 邊 , 與 那 些 權 貴 們 劃 清 界 線 。 晚 會 上 200 多 人 的 參 與 是 一 個 驚 喜 , 而 且 我 們 還 得 知 在 台 北 101 大 樓 下 有 約 十 名 香 港 學 生 與 我 們 同 步 通 宵 靜 坐 !

星 期 日 中 午 公 布 選 舉 結 果 後 , 大 家 自 然 就 是 憤 慨 。 唐 梁 自 然 都 不 是 我 們 認 受 的 候 選 人 , 梁 的 當 選 就 更 令 人 聯 想 起 廿 三 條 與 高 壓 統 治 。 我 們 絕 不 希 望 這 就 是 我 們 的 未 來 。 上 千 名 市 民 扶 老 攜 幼 , 抱 覑 不 同 的 基 層 、 婦 女 、 貧 富 懸 殊 的 議 題 , 都 在 憤 慨 下 隨 覑 群 眾 湧 上 會 展 門 前 , 希 望 可 以 直 接 推 倒 這 個 選 舉 。

當 然 , 政 府 是 絕 不 容 許 這 些 可 能 性 存 在 , 即 使 是 不 具 威 脅 性 的 行 動 , 警 方 也 要 將 之 壓 下 去 , 很 快 便 以 胡 椒 噴 霧 來 對 付 群 眾 。 我 有 不 少 朋 友 在 示 威 中 被 胡 椒 噴 霧 對 付 。 其 中 一 位 這 樣 跟 我 說 : 「 我 是 站 在 人 群 的 第 二 排 的 。 通 常 站 在 第 二 排 是 不 會 中 招 的 。 今 次 警 方 根 本 沒 有 向 我 們 警 告 會 使 用 胡 椒 噴 霧 , 而 我 怎 也 料 不 到 我 站 在 第 二 排 也 會 中 招 。 」 這 就 是 梁 上 台 給 香 港 市 民 的 第 一 件 禮 物 。

的 確 , 我 早 已 不 相 信 警 察 , 甚 至 覺 得 法 律 已 被 當 作 政 治 工 具 所 使 用 。 今 次 選 舉 結 果 , 加 上 去 年 警 隊 鷹 派 的 上 場 , 又 有 最 近 劉 銳 紹 《 成 報 》 專 欄 文 章 被 改 的 事 件 , 一 連 串 的 事 件 使 我 更 覺 未 來 公 民 社 會 必 定 會 面 對 更 大 的 政 治 打 壓 , 集 會 和 言 論 自 由 必 然 會 受 到 新 一 輪 的 收 緊 。 基 層 僅 有 的 社 會 參 與 空 間 也 被 收 窄 , 我 們 的 生 活 只 會 更 嚴 峻 。

晚 安 , 香 港 前 途
香 港 人 覑 實 可 悲 , 在 我 們 仍 無 法 選 舉 我 們 的 管 治 者 的 時 候 , 我 們 被 剝 奪 了 選 舉 權 和 被 選 舉 權 ; 在 我 們 仍 要 為 捍 衛 將 被 剝 奪 的 權 利 時 , 我 們 眼 巴 巴 的 看 覑 小 圈 子 操 縱 選 舉 的 利 益 鬥 爭 ; 在 我 們 無 力 到 極 仍 要 堅 持 進 行 民 間 特 首 選 舉 而 得 出 超 過 五 成 白 票 時 , 我 們 的 特 首 候 選 人 挾 覑 「 特 低 」 民 意 支 持 而 當 選 。 我 們 的 世 界 , 低 處 未 算 低 。 但 是 , 如 果 連 我 們 自 身 的 權 利 我 們 也 不 出 來 捍 衛 和 爭 取 的 話 , 又 能 依 靠 誰 ? 最 可 怕 的 是 , 我 們 放 棄 堅 守 我 們 的 價 值 , 然 後 麻 木 接 受 這 不 合 理 的 對 待 , 自 顧 自 的 以 為 能 安 全 的 活 在 自 己 的 世 界 裏 , 卻 不 知 世 界 已 被 扭 曲 得 早 已 脫 離 我 們 所 認 識 的 世 界 。

縱 使 如 此 , 我 們 還 是 不 應 感 到 心 灰 意 冷 。 如 周 保 松 老 師 所 言 : 「 民 主 的 訴 求 , 浩 浩 蕩 蕩 , 誰 也 擋 不 住 的 。 不 必 悲 觀 。 只 要 更 多 的 人 站 起 來 , 變 化 就 會 跟 覑 來 ! 要 做 的 事 , 應 做 的 事 , 繼 續 做 好 了 。 」 沒 錯 , 路 , 縱 然 何 等 迂 迴 , 還 是 要 繼 續 走 下 去 的 。 終 有 一 天 , 歷 史 會 走 到 我 們 這 一 方 。

曾 聽 說 「 孤 單 又 如 何 ? 爭 取 民 主 的 路 從 來 就 是 孤 單 的 」 。 真 的 嗎 ? 難 道 晚 會 數 以 百 計 的 年 輕 陌 生 面 孔 不 就 是 最 好 的 反 證 嗎 ? 我 始 終 深 信 香 港 的 民 主 路 只 會 有 更 多 青 年 人 加 入 。 我 和 我 的 朋 友 絕 不 會 孤 單 。 我 們 能 夠 於 人 海 中 找 到 戰 友 、 在 憤 怒 中 找 到 理 想 、 在 黑 暗 中 找 到 光 明 , this city never dies 。

還 記 得 , 晚 會 過 後 , 一 群 浸 大 同 學 留 下 過 夜 , 在 黑 夜 中 彈 唱 著 Beyond 的 歌 曲 , 當 中 的 《 長 城 》 仍 餘 音 裊 裊 , 不 絕 如 縷 : 「 圍 著 老 去 的 國 度 / 圍 著 事 實 的 真 相 / 圍 著 浩 瀚 的 歲 月 / 圍 著 欲 望 與 理 想 叫 嚷 … … 」 或 許 , 這 便 是 我 們 這 一 代 年 輕 人 該 做 的 事 吧 !

( 標 題 為 編 輯 所 擬 )

Wednesday, March 28, 2012

陳倩瑩:一代又一代努力付出才換到自由

陳倩瑩:一代又一代努力付出才換到自由
明報 2012 年 3 月 25 日

從小到大,在家人的培養下,都有看新聞的習慣。可是,接收資訊和感受到真正的觸動,卻是完全兩碼子的事。記得中五時,會考過後整天在家,想起小時媽媽跟我說過我出生後的那一年,在北京發生了軍隊屠殺人民、學生的事情,便無聊在網上搜尋相關資料。那天晚上在電腦前,看覑那些新聞和照片,整個人震撼得呆掉了。看覑、聽覑那些子彈聲、廣場熄燈的畫面、維園燭光晚會短片和歌曲,我哭得崩潰了。早前看電影《昂山素姬》,看到那軍隊射殺學生的環節,整個人低泣抽搐得喘不過氣來……那夜之後,在每次社會行動中,我總會不期然想起《絕食書》的文句,在內心深處不斷呼喊覑那些未竟的理想和目標。今天,我會不斷問﹕...為什麼愛這個國家會愛得這麼苦?為什麼中國人不值得擁有更人性和平等的生活?

中學選學生會初嘗民主

一切都在中六時開始。那年陰差陽錯下,被同班同學拉雜成軍,跑去選學生會,初嘗民主選舉的滋味。那時候認識到一個剛畢業回來助選的「老鬼」,被告知許許多多社會事件﹕反世貿、天星、皇后等——每件社會運動都刺激覑我,驅使我反思和觸動不同的價值。學生在社會中可以參與的事件和方式太多、影響社會的能力亦很大。自此,我便立定心志,決意上大學後加入學生會和學聯,在前人未走完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放榜後,入讀中大政政系已成不可能的事,但我仍堅持把它放做第一位,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當然,我的如意算盤並沒有打響,最後在失魂落魄下,跑了去念城大副學士。這兩年,即使我如何努力的讀書,亦擺脫不了自卑感。社會對副學士的負面標籤很大,亦影響到家人對副學士的看法。家人雖不至冷嘲熱諷,但總是把我跟他人比較,帶來無法言喻的壓力。同時,這兩年學費不菲,家人至今仍有微言。故此,我不敢花時間在社會運動上,只能專注讀書向家人負責。副學士的兩年,雖然在「大學」環境中度過,但如果說這是大學生活,卻是徹頭徹尾的謊話。副學士,的確是教育八萬五!這亦使我其後在學聯討論教育議題時,總有異常痛恨教育商品化的感覺。如果政府願意加開大學學額而非經市場提供,我根本就不需要多花兩年時間和金錢!

還記得當初面試時,負責收生的嶽爺(馬嶽副教授)問我﹕為什麼想讀中大?這條問題,我在事前想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答法。最後,我還是選擇說了在面試前一晚,在網上看到的「國粹派」、「社會派」、中文運動、金禧事件等東西。當年的學生運動,不單捍衛了人權和生活尊嚴,更改變了政府政策、改變了社會。學生運動能產生社會影響,不是因為學生是「社會良心」或頭上有什麼神聖的光環,而是學生能說出心底話、直接了當做心中所想,使公眾在相對平等的空間去反思和改變。任何運動如果不能喚醒社會普羅大眾和突破主流論述和規限,它就不能進步地推使社會改進。驀然回首,當初收生時,不知教授除了準備好錄取通知書外,還有沒有做了替我寫聲明的心理準備呢?(在此亦感謝政政系老師對我的關愛!)

這幾年,發生了很多事﹕反高鐵、5區公投、遞補機制等。感受很深的是社會壓迫感愈來愈令人窒息。官商一體下的高地價政策、市區重建,都迫使人的居住地方和生活尊嚴愈來愈少、生活成本愈來愈高;那些被迫遷的人、被強拍的人愈來愈多。住在籠屋、板間房、ṃ房的貧窮人口被政府長期無視、跨代貧窮的小孩一開始便輸在起跑線上、每年賺盡盈利的大財團仍舊裁員、專利權下的企業仍用盡方式加價……即使我們如何吶喊、向政府交意見書、遊行,在功能組別「數夠票就通過」下,我們被制度一次又一次暴力蹂躪。如果我們能夠把不合格的從政者趕下台,我們現在的生活可以有更多選擇吧!偏偏,我們被迫吃下有毒的政改方案,小圈子選舉仍舊為我們選出垃圾管治「精英」。

韓國台灣人民代價很大

漸漸,我開始了解到很多地方的民主進程,其實絕不平坦。韓國的工人和學生,到底在光州事件付出了多少,才換得到今天的民主?台灣的人民,在二二八、美麗島等事件中,又付出了多少,才換到台灣的民主來?香港太舒適了,使人都忘卻民主的寶貴在於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付出才能夠換它回來,甚至誤以為民主能夠從中央手中乞到。遞補機制剝奪我們的政治權利、公民權被暴力壓縮。我們即使盡力煞止,亦沒有喚來更多的民主、平等和自由。但我們偏偏就正面對一個如此不堪的處境﹕連原來擁有的東西也要被打壓和奪去。在這垂死的時刻,行動的確刻不容緩!

可是,即使我們組織青年聯席遊行、寫意見書給政府、七一上街表達反對,政府還是視民意如浮雲,強推遞補機制,行動完全沒有結果。政府還要開兩場做秀式的諮詢會,安排支持者進場贊成政府方案!這教我們如何能不挺身而出?為公義而抗爭,其實是主流泛民建立多年來的道統所犧牲的價值。就這樣,我們便被標籤成暴徒。在「法治」、「和平」、「理性」等符號下,警方的任意拘捕、律政署的政治檢控便成了維持社會「公義」的產物。若果是次法庭不是作50多年來第一次如此重的判刑、而被重判的不是學生,我很難想像大眾會突然爆發出對遞補機制和政治檢控的怒氣。畢竟,多年來社運朋友被判刑而得不到反應已司空見慣。但是,每一樣不公都有它的爆發點和啟蒙點,而我是多麼相信香港人能夠從中學習、堅持對公義的執著,繼而採取行動來改變社會。我城的生死,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付出才能改變,決不是個人朝夕所能得到。希望這3星期的判刑,能喚醒更多沉睡的人,去爭取解放,讓所有人能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Friday, March 16, 2012

婦女兵團開超市 挑戰霸權

婦女兵團開超市 挑戰霸權
2012年03月16日

【記者呂焯均報道】一班婦女組成的沙田婦女會開辦小型超市,以低價挑戰超市霸權,貨品平均平足一成。但開業近三年蝕足兩年多,近半年才開始微利,月賺僅一千至六千元。婦女們不介意無錢賺,「我哋宗旨係要益街坊,唔可以貴,就算要蝕少少都冇所謂」。

小超市顧名思義「家家好」,位於馬鞍山耀安邨耀和樓地下,舖位 2,100方呎,月租 2.61萬元。婦女兵團向政府社會企業的相關基金申請 120萬元開辦費,自負盈虧,蝕入肉就要執笠,賺錢則要重投小超市內。

開辦宗旨為街坊

沙田婦女會理事長黃戊娣說,開辦宗旨是要為街坊,故採價廉方針,成本則要盡量節省,聘人手優先是欠缺工作經驗的區內居民,還有志願機構轉介來的康復人士,時薪約 30元。女主管月薪也只 1.5萬元。全店員工合共六人。

打理全店的經理鄧潔美訂出五招經營策略,首先比大超市平均平一成。平得最多是地捫茄膏,是 7.5元與 12.5元之別。針對街坊至愛同樣重要,她發現該邨年長者較多,成人尿片、米、罐頭、廁紙都熱賣。紫菜更被學生上網稱讚是全港最平最抵食。

鄧潔美每日一定走一趟區內百佳、惠康和雜貨店,留意每一種貨品價錢,然後回店便更改自己的價錢牌,立即應變。但她也因此成為區內大型超市不受歡迎顧客,「有次百佳個經理走埋我身邊,面黑黑對住我,我惟有離開先」。她又不斷尋找新供應商,專向二、三線批發商入手,有時價錢較大批發商還低。她會要求批發商安排滯銷貨品退貨或換貨,「有個供應商一向唔畀人哋退貨,都為我哋開先例」。

做生意一定要維護良好商譽,日本海嘯和電廠核災事件,當時很多市民搶鹽、搶豉油和米,全港超市和雜貨店都即時大幅加價,家家好都沒有加過價,也沒有限制每人的購買量。黃戊娣希望續有利潤,可向員工分花紅,「佢哋人工畀外面可能低啲,分少少花紅希望當做鼓勵」。


特稿: 放棄高薪厚職服務社企
2012年03月16日

鄧潔美做家家好經理月薪約 1.5萬,比十年前她擔任化妝品連鎖店經理還少一半,她輾轉任職過三間志願機構,捨棄高薪,寧選一份又一份辛苦又低薪的工作,她不追求富裕,但善理財令家家好上軌道,「做人總應該做番啲有意義嘅嘢,唔係淨係為錢」。

她初出道時進入一間深水埗細小的化妝品店,由店員開始,幾年間公司發展為上市公司,她也晉升至經理級,管理 12間店,當時月薪已逾 3萬元。但她決定放下名利,轉投志願機構,包括唐氏綜合症協會、復康會和救世軍,當中有參予社企業務,她覺得自己開心很多。

店員轉工反感安慰

她承認這份工作特別辛苦,因為聘請的員工都沒有經驗,有些是由志願機構轉介過來的康復人士,需要邊做邊教。更甚的是,當他們累積經驗後,自然會轉工到較高薪的地方,她試過全店六名員工差不多同一時間轉工。但她反而感到安慰,「佢哋轉到工,即係話佢哋可以適應番社會」。

《蘋果》記者

Thursday, March 15, 2012

广东乌坎事件舆情研究报告

(Source: http://www.yu-qing.com/yuqing/baogao/103.html)

事件综述
     2011年 9月21日与11月21日,广东汕尾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民,因土地问题、基层选举、财务问题等先后两次组织集体性上访,并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12月 初,村民代表薛锦波被刑拘后在看守所死亡,导致村民与当地政府的对抗态势进一步升级,此后,广东省高层迅速介入,将当地政府原来定性的境外势力干扰,修改 为村内利益纠纷,12月21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领工作组进驻乌坎,事件走向出现好的转机。该事件的舆情自发生到正面妥善应对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 在此时间段内,信息实现了由曲解、过度解读到公开透明的过程。
从新闻媒体关注度走 势中我们看到,自“9·21集体上访”事件发生后,在前段时间传统新闻媒体对此类群体性事件保持一惯的沉默和低调,乌坎村民只有在微博、论坛和博客等自媒 体上发帖诉求,但相关事件即便发表出来,也很快会删除或屏蔽。在事件处理后半期,政府的公开应对和表态促进了新闻媒体关注度的突飞猛进,在传播中把握了信 息主动权,自事件发生境外媒体始终跟踪报道。
根据擎盾舆情系统信息归纳,我们可将本事件按着舆情传播趋势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舆情开始阶段:9月、10月,村民上访、网络发帖诉求;第二舆情发展阶段:11月份,暴力升级、网络诉求提升;第三舆情爆发阶段:12月上旬,答复事件处理、薛锦波之死;第四舆情回落阶段:12月下旬,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成立工作组。
从舆情应对角度分析,无论是在事中的应急处理,还是事后的正面应对,都反映了当地党政部门有错即纠的政治勇气和善于担当的政治智慧,有利于维护和谐、维护稳定。

态势分析本 事件的舆情传播9月到11月处于平缓上升的态势,11月21日出现了第一次舆情峰值,这是基于11月21日乌坎村民再次大规模上访,第一个峰值过后舆情略 有回落,12月20日由中纪委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队的省工作组进驻汕尾陆丰,调查处置乌坎事件,从而使舆情来到第二次峰值。工作组的成立有效缓 解了舆情,主流媒体的报道还在平缓增加,但微博自媒体的传播处于明显下降的趋势。

舆情分析自媒体在整个事件的传播中始终比较活跃,特别是微博舆论呈现井喷之势,12月随着政府的公开应对和表态才促进新闻媒体关注度的突飞猛进,主流新闻媒体的传播才把握了信息主动权。随着事件的公开,舆论也逐渐向纵深发展。
根据擎盾舆情系统信息归纳,根据舆情传播的舆情趋势我们可将本事件分为四个个阶段,即:

第一阶段:
9月、10月,村民上访、网络发帖诉求,舆情开始阶段
9月 21日上午,乌坎村400多名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干部不满,到陆丰市政府非正常上访,当日,访民打砸村委会、派出所。9月22日,部 分村民组织阻挠、打砸进村维持秩序的民警和警车,6辆警车被砸坏。汕尾派出工作组到陆丰督导,陆丰市、东海镇组成工作组进村做工作、回应诉求、维持秩序。 9月23日,乌坎村内恢复了正常秩序。
截至2011年10月31日,经擎盾舆情系统监测发现,涉及本事件的新闻3篇、论坛帖12条、博客2条和微博有235条。从 新闻媒体关注度走势中我们看到,此阶段相对于自媒体关注度略微爬升的幅度,新闻媒体报道量一直处于零左右,只有三篇。相关事件在微博、论坛和博客等自媒体 上的传播,引起部分网民的关注。相对于自媒体的舆情诉求传播,但新闻媒体只有零星还是正面的报道,9月22日汕尾党政信息网上把这一事件被通报为《广东陆 丰发生村民聚集围堵打砸工业园工地事件》、9月24日,南方网报道称《陆丰921乌坎事件基本平息村民代表终获满意答复》、9月26日,广东新闻网报道 《广东陆丰乌坎事件基本平息无村民死亡》。在此阶段舆情态势处于平缓上升的态势。
第二阶段: 11月份,暴力升级、网络诉求提升,舆情发展阶段
经 过了相对平淡的10月,11月中旬,在工作组正在调查、解决诉求过程中,少数村民在网上贴出《“乌坎村村民临时代表理事会”计划组织村民于11月21日游 行上访,并请中外记者报道》的帖子,致使事件出现反复。11月21日,又有400名左右的乌坎村民聚集到陆丰市政府门口非正常上访,打出“打倒贪官”“还 我耕地”等标语。至11时26分,上访村民自行离去。当天下午及第二天,在组织者策划下,发生几次数百人在村内聚集活动。
截至2011年11月30日,经擎盾舆情系统监测发现,涉及本事件信息的新闻6篇、论坛帖22条、博客12条、微博546条和境外媒体3篇。在 此阶段自媒体的舆情传播发挥了重大作用,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这个时候不只是乌坎村民自己在战斗,众多的网民加入了事件的传播。新闻媒体只是有选择性的 零星报道,11月21日,财新网报道称《广东陆丰近4千村民流行抗议村委会违规卖地》,该报道被新浪等网站转载,但该网页在短时间内即被屏蔽。同一天,南 方网的报道为《陆丰市乌坎数百村民聚集市政府上访》。
第三阶段:12月上旬,答复事件处理、薛锦波之死,舆情爆发阶段
12月 9日,汕尾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陆丰市处置“9·21”事件作情况通报。公安部门已经抓获“9?21”事件中打砸为首分子庄烈宏、曾昭亮、薛锦波 等人,并将继续追捕事件其余犯罪在逃人员,加紧推进取缔非法组织的工作。发布会称“有境外势力对今次事件推波助澜”。12月11日被刑拘的村民代表薛锦波 在看守所死亡。
截至2011年12月15日,经擎盾舆情系统监测发现,涉及本事件信息的新闻233条、、论坛帖312篇、博客55条、微博1735条和境外媒体32篇。
潜 藏的危机终于爆发, 薛锦波之死再次引爆了事件的冲突。虽然在网络上早已屏蔽“乌坎”的关键词,但网友常用“wukan”、“鸟坎”等符号来替代这个村庄的名字,一时间网络上 哗声一片哀鸿遍野,特别是图文并茂的微博传播的最为广泛,每一条微博都被转载上千乃至上万次,论他平台的点击和回复也在持续的上涨。虽然发表的新帖很快就 被删除或屏蔽,但终究网民的力量无可限量,网民创新发表新帖的速度远大于删除的速度。
相 对于前段时间,这个时候部分主流的新闻媒体开始关注了该事件,12月9日,中国新闻网称《广东回应陆丰群体性事件:村民诉求基本解决》,10日报道中提到 了更多的处理结果,比如称“有境外势力牵扯在内”、“5村民涉嫌犯罪被刑拘”、“公安机关开展清障行动推进乌坎维稳工作”等,事情看似已经基本解决。此次 事件受到了境内外媒体的普遍关注。不少境外媒体派记者进驻村内,其中包括BBC、每日电讯报、NHK、纽约时报、台湾东森电视与香港多家电视台与报纸等
第四阶段:12月下旬,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成立工作组,舆情回落阶段
12月20日,由中纪委委员、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带队的省工作组进驻汕尾陆丰,调查处置乌坎事件,尽快恢复乌坎法治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截至2011年12月31日,经擎盾舆情系统监测发现,涉及本事件信息的新闻613篇、论坛帖432条、博客67条、微博1935条和境外媒体54篇。
这 个时候政府的公开应对和表态促进了新闻媒体关注度的突飞猛进,在传播中把握了信息主动权。新闻媒体加入了事件的报道,使事件传播到更为广泛,12月22 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新闻,引起了新闻媒体转载320条。微博、论坛和博客等自媒体的传播,日增加了明显的减少,舆情的态 势总体处于回落的状态。

媒体评论
《人民日报》:“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
直接诱发乌坎事件的 土地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鲜见,这些问题交织着个别利益和公共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使“偶然性”冲突背后存在着“必然性”动因。有利益博弈并不 可怕。有了这样的博弈,才能更好地平衡利益、协调关系,让整个社会处于动态稳定之中。回顾近年来的诸多群体性事件,究其实质,大多源于群众利益诉求得不到 纾解和满足。这提示我们,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甚至是矛盾冲突,地方政府要有高度的大局意识。一方面,要看到“群众利益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着力解决好人 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最大的政治;另一方面,要扫除面对群众的“对手思维”,真正像中央领导要求的,把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检验干部 群众观念、宗旨意识、领导能力的试金石”。列宁曾说,利益触动每个人的神经。“乌坎转机”告诉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的触点、降低燃点,必须将社会管理摆在 更重要的位置,解决好群众利益问题。
《新京报》:“法律至上”就没有迈不过的“乌坎”
乌坎事件确实经过了 一个矛盾长期累积、且未能依法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国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一些地方,矛盾甚至还十分尖锐,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群体性事 件。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也形成了围观的维权民众,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这些新情况,可能让当事的地方政府面临着没有预料到的压力,甚至在这种压力面前,进 退失据。想强调的是,既然承认矛盾存在,首先没必要对此类事件“反应过激”,继而采取非理性的解决措施,反而可能激化矛盾。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讲法 治”“讲公正”。地方政府“法治至上”,民众自然也会“理性至上”。因为这些事件的性质并不复杂,民众主要表达的都是利益诉求,并渴望实现公正。回忆此前 的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可以发现相似的处理逻辑,就是只要尊重民意、坚持法治、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犯罪,复杂的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如今的乌坎事 件,正在按照这样的逻辑在进行,那么事件的圆满处理便值得期待。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其他地方从中应有所借鉴。
《中华工商时报》:过了一道“坎”还有几道梁?
实事求是地说,乌坎 村是过了一道“坎”,但是,从肯定村民利益到承认博弈的存在,再到平等谈判解决问题的广东乌坎事件处理模式,是否真正能够就此树立起来,成为中国社会管理 改革的一个醒目路标?因为,面对转型期的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博弈,公权力的介入、政府的管理方向不仅不清晰,而且只有封堵、压制等强硬手段的重复。也就是 说,过了一道“坎”还有一道道梁,没有扎实的改革推进,想要进入平等、法制的和谐社会,仅靠强硬手段是无法绕行通过的。
《香港东方日报》:乌 坎村事件,原本只是村民要求法办贪官并追索征地款的案件,要求合理合法处理,当局做法却倒行逆施,借口“ 境外敌对势力介入”,不惩贪官反而镇压百姓,以派出上千军警封堵乌坎村,断粮、断水、断电的手段逼迫村民就范,令广东省形象一再蒙羞,连累省委书记汪洋在 18大的政治行情。
《台湾联合报》: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将采取惩贪或镇压的处理方式,乌坎村事件的处置或许可视为改革契机,借此整顿吏治、严惩腐败,解决长期土地被盗卖的问题,自然可使民怨平息;反之不仅影响其政绩,也会被解读成中共高层因十八大前的大位之争。
《纽约时报》:中国至少还有62万个“乌坎村”
在中国,像乌坎村这种居民遭地方政府欺压的村落,至少有62万5000个,而这 种贪腐的地方政府,由于利益纠结,很难根除。报导说,表面看,乌坎抗议事件根本不可能发生,因为中国的村里干部是透过选举产生的,应该足以代表村民的意 见,而且政府也建立村里行政体系的安全机制,确保资金合理运用。但这个被北京当局称为半自治体制,也被许多外国学者视为中国民主实验室的村里自治,因为很 容易操弄选举,民选本来只是个幌子。村里的实际运作问题更大。村里行政单位必须提供包括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等各项服务,但却无法向村民课税或收费,任何需 要额外经费的计划,都需要向上级单位打申请。
 
学者评论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执行委员、社会学研究所助理教授陈明祺:
乌坎事件和海门镇事件显 示,中国基层政府官员良莠不齐,造成民怨长期积累。乌坎村官员很久没改选,引发弊端,中国政治虽引进基层民主选举,但仍无法解决草根治理问题。另外,中国 很多地方政府倚靠出让土地,做为财政收入,但过程不透明,加上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使得地方政权不仅腐化还黑社会化。
铭传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杨开煌:
广东省近期处理乌 坎村、海门镇等群众抗争事件,显示出广东省委记汪洋等中国新一代地方领导人已经体认到,稳定来自和谐,而非压制;应该沟通而非封锁。这也可能成为中国地方 官员处理民众抗争事件的模式。所以乌坎村、海门镇群众抗争事件,对汪洋而言危机就是转机,处理得好,不仅可转危为安,甚至还有加分效果。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中国专家傅礼门:
土地销售是大钱,所有阶层都看到上层怎么从中弄到钱,所以每个人也都想跟着搞,以便过上好日子。这样的体制让各级官员认为,唯有跟着享有财富才算公平。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东亚研究博士王超华:
   乌 坎事件还显示出,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基层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府反应方面,村民上访经年,完全没有效果,反倒在今年秋季发现新的土地圈售问 题。而一旦公开抗争,一旦某级政府开始调动警力,则不出三天,不管多么基层的问题,马上都会被解读为“北京”的意旨,令村民立即处于政治上的守势,难以得 到国家政权政治话语的直接支持。
 
网民评论
图3 网民舆情倾向分布
1. 愤怒社会 35%
2. 支持村民 33%
3. 斥责官员 19%
4. 质疑事件 8%^
5. 其他 5%
 
舆情点评
在 乌坎危机中,公众看到的是村民与地方政府的冲突,官方对于冲突事件原因及性质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件的走向。而原来冲突趋于激烈,正是缘于汕尾及陆 丰把事件归结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炒作、利用、煽动”以及“境外势力推波助澜”,12月20日之后事件的转机也正是因为广东省委认为此事之原因在于乌坎 村民维权的利益诉求未得到满足,是在“长期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的矛盾积累的结果”。而且即便是发表出来,也很快会被。
乌 坎事件由于境外媒体的介入迅速升级为“敏感事件”。在政治化该事件的过程中,乌坎村民敏锐把握了这一危险的趋势,喊出了“拥护中央”“维护权益”的口号, 实现了乌坎事件的“去标签化”。这说明广大民众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已经逐渐趋向理性,开始学会把握舆论的走向,在此环境下则要求党政部门顺应“市民社会” “法治社会”的发展趋势,善对民意、顺应民意、润滑矛盾,促进事件的解决。
复 杂的环境要求党政部门巧对舆论。乌坎事件作为2011年年底又一重大舆情事件,综合了微博这一新媒体蓬勃发展一年来的种种舆情特点。在解决群众问题中的一 些“常规套路”已经无法面对新形势,无法解决新问题。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应该巧用新闻媒体、打通“两个舆论场”,在舆情应对过程中保持话语的权威性。
相对传统媒介,新媒体舆论传播更为快捷,舆论构成更为繁杂,自媒体获得了更多的爆料机会。此次事件影响之大,主流媒体传播被掐断后,而自媒体成为了事件的麦克风,这一系列新状况给政府舆情应对带来了新的考验。
从舆情应对的角度 看,该事件的处理亮点在事发后,广东省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去解决合理诉求,反映了有错即纠的政治勇气和善于担当的政治智慧,有利于维护和谐、 维护稳定。可见,在利益日益多元化、群众诉求日益复杂化的时代,社会上出现利益冲突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党政部门对此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清醒的判断。
 
附录:
国内媒体:
1、人民网:“乌坎转机”提示我们什么
2、新京报:“法律至上”就没有迈不过的“乌坎”
3中华工商时报:过了一道“坎”还有几道梁?
4中国国土资源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再次证明——由“乌坎事件”引发的思考
521世纪网:“乌坎转机”中的遗憾
6凤凰网:达朱明国讲话 声称乌坎挑头者再闹必追究
7南方网:陆丰乌坎9.21事件续:检察机关介入犯罪嫌疑人薛锦波死因调查
8、腾讯网:广东陆丰群体事件续:警方成功清障 缴获刀具
9经济观察网:乌坎日记
10经济观察网:乌坎土地风波走向良性互动
境外媒体:
1、苹果日报:中国广东乌崁村,面临解放军镇压
2、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汕尾市参与解决乌坎危机,村民筹划大游行
3、 BBC中文网:存粮有限广东乌坎村警民继续对峙
4、中国茉莉花革命: 就陆丰乌坎事件告解放军全军官兵书【
5、中国茉莉花革命: 广东乌坎村维权运动正演变成农村民主起义(图) 【
6、国际财经日报:广东陆丰乌坎村集体抗议遭封锁2万人被困其中
8、加拿大家园网:英媒突破严密封锁混进乌坎中国示威全球曝光
9、多维新闻网:广东陆丰乌坎违纪村官被“双规”
10、华尔街日报:中国将严厉打击乌坎事件为首人员
11、华尔街日报:广东省委做出让步乌坎事件暂时平息
12、加拿大加易中文网:各国记者不断涌入广东乌坎村顿成国际新闻热点   

Sunday, March 11, 2012

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Organization Intersex International (Chinese)

不做男不做女 雙性人尋回自我
【明報專訊】丘愛芝,一個女性化的名字,身分證上標註性別為「女」。她平胸、沒月經,卻骨架粗壯、長鬍子和喉核。國中三年級時,他捧病歷按醫生潦草的英文名詞逐一查證,首次讀到這個字──「Hermaphrodite」──中文譯作「雌雄同體」。「我不要當怪物,但有什麼辦法?」他驚慌迷失,無法辨識自己是雄是雌,把自己愈藏愈深。直到遇上其他陰陽人,終於領悟﹕不做男子也不做女子,「做自己」。

「曾搞不清自己是誰」

丘愛芝天生生殖器官外露長得如陰莖,醫生把其肚皮開,卻發覺子宮、卵巢齊全,父母當下按醫生建議作決定﹕孩子是女的。6歲時他接受性別矯正手術切除陰莖。愛芝不知道這段往事,還當肚皮下的疤痕是割盲腸的痕。

愛芝讀國中時感到自己怪怪的。當女同學胸脯發育、月經來臨,他卻長出鬍子和喉核。那時他從病歷中讀到自己有異,但父母隱晦不語,令他覺得這是不能觸及的秘密。「於是我一直等待,等待成為一個真正的女人。」

女友嫌太似男人離棄

他所期待的並沒有來臨,「我不能生育,沒有長成女生的樣子,沒有傲人雙」。自覺是「不完整的女生」,曾憧憬愛情的他,從此不再讀愛情小說,「無法在裏面找到自己,該代入男生還是女生的角色?搞不清自己是誰」。

他試過穿女裝、留長髮,「卻像男扮女生」。最尷尬是進女廁被當作「扮女人」,又不能上男廁。心態上,「我跟女生相處被指較像男生,跟男生相處又比較像女生」,左右為難,不知所措。

他後來選擇當女同志,相愛10年後分手,對方狠狠說﹕「因為你太像男生了﹗」他深受打擊,驚覺自己「連做TB(Tomboy,即男性化女生)也沒資格﹗找不到自己位置。」

創「中文版」陰陽人組織

38歲,他跑回校園研究所念生命學,繼續問「我是誰?」在非男非女路上跌撞,終在研究所內碰上「同路人」──講述陰陽人的電影《我是女生,也是男生》(英文名稱XXY)。「我不是自己一個人﹗不是怪物哦﹗」他幾乎驚呼,受到啟發,「我不要選擇一個性別,為什麼不做回自己?」此後他接觸國際陰陽人組織,「有些雙性人可以很陽光的過活,有些很憂鬱的過,我決定要挑陽光的﹗」他深明陰陽人要接納自己最難,於是創辦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今天他會在香港性文化節分享,只望協助更多同路人找到對方。「要多聊、了解自己,性別有很多種形態,不是只有男和女兩種。不要害怕自己。不愛自己,別人不會愛你﹗」

Organization Intersex International - Chinese:
http://sites.google.com/site/oiichinese/

Friday, March 09, 2012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團體促加強對婦女支援
津貼照顧嬰兒 提供暫託服務

成報 2012-03-09

昨日為國際婦女節,多個支援婦女的團體促請政府加強對婦女的支援。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建議政府為照顧者提供津貼,並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暫託服務,而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亦要求增加幼兒託管服務。 本報靜態組報道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舉行拼貼畫作活動,計劃送往政府總部,表達訴求。該會總幹事廖珮珊表示,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近九成八照顧家庭的人都是女性,政府現行社會政策,卻對這群照顧者的支援嚴重缺乏。協會建議政府為照顧者提供津貼,以及開設社區照顧員職位,聘請有經驗婦女為有需要家庭提供暫託服務。

民建聯倡政府增資源

此外,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一批成員到添馬艦政府總部請願,要求增加幼兒託管服務。委員會主席葛珮帆表示,不少婦女為照顧嬰兒,被迫放棄工作。她建議,政府應增加資源,改善幼兒託管服務,包括增加託管名額,及提供彈性時間的託管服務,紓緩婦女的壓力。

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麥美娟聯同劉桂容、劉美璐、譚美普區議員與二十多名婦女義工,亦趁三八婦女節向勞工及福利局遞信要求「標準工時」盡快立法,並於社區增撥資源,為在職媽媽增加託兒服務,以保障婦女的權益。

林瑞麟肯定團體支持

另外,婦女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酒會,與本港婦女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一同慶祝2012年國際婦女節,婦委會並且舉辦「香港婦女團體及婦女服務」巡迴展覽,婦委會主席劉靳麗娟與其他主禮嘉賓在酒會上為展覽揭開序幕。主禮嘉賓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在致辭時亦表示香港婦女的福祉得以不斷提升、社會地位得以持續改善,實在有賴婦委會和各個婦女團體的鼎力支持,「特區政府會繼續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使香港婦女能夠在各界別不斷發光發熱。」

劉靳麗娟在儀式中致歡迎辭時表示,婦女團體為推動本地婦女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Thursday, March 08, 2012

香港社會發展指數

公屋輪候人數
社聯房屋指數新低

【明報專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每兩年一度公布的「香港社會發展指數」顯示,本港經濟發展指數急速上升,由2008年的170上升至2010年的188,但房屋指數跌至歷史新低-5,是該項分類首次錄得負數。社聯分析,2010年公屋輪候人數升三成,但兒童、青年及低收入人士的發展指數均下滑,反映香港資源分配偏差,基層未能分享經濟成果。

社聯昨日公布2010年的社會發展指數中,合共有14項的分類指數,其中環境質素、公民社會力量、教育等均錄得升幅,只有房屋及治安錄得跌幅。在房屋指數方面,由2008年的86下跌至最近的-5。

治安亦錄跌幅

公屋輪候是量度指標之一,輪候人數自2005年開始上升,由08年11.08萬增至2011年中的15.5萬。30歲以下單身人士輪候人數,由08年的7000增至2010年的1.1萬;在同期居住開支佔住戶總開支百分比,亦由30.6%增至32.8%。

虐兒單親童升 兒童指標-324

兒童、青年、低收入3個社群的社會指數持續下跌,兒童及低收入人士更為負數,分別是-324及-30,包括受到虐兒及單親家庭兒童上升、低收入住戶在住屋及食品開支上升等影響。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指出,香港缺乏長遠社會政策規劃,指數已對社會發展響起警號。她促請來屆政府不要再只重經濟忽略社會基建,應設立高層次社會及經濟發展委員會,並制定時間表解決各項服務輪候問題,包括增建公屋及宿舍。

Tuesday, March 06, 2012

大亞灣民間監察會

陳曉蕾:退出[大亞灣民間監察會]因由
6th Mar 2012 | 綠是彩色

(綠是彩色 : http://hkgreen.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457945)

我決定退出「大亞灣民間監察會」。

一年前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災,綠色和平在三月底成立了這個監察組織,十三位成員除了我,還有立法會議員何秀蘭甘乃威涂謹申、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中大環境科學課程主任陳竟明、城市大學商管科學系副教授鍾兆偉、學者、長期反對大亞灣核電廠的馮智活牧師等等。

在當時,已經有批評為何不直接反對核電?民間監察,有可能嗎?

反核不如反煤?

面對氣候變化,好些國家和地區期望可以核電代替化石燃料,連香港政府在二零一零年底推出的氣候變化諮詢文件,亦建議將核電的比例,由現時佔發電燃料組合的23%,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50%。

核電會導致萬以百萬人傷亡,但繼續「燒碳」,死命人數可以十億計,《喚醒69億隻青蛙》作者李逆熵便支持在發展穩定的再生能源之前,接受核能作為過渡期的緩衝,呼籲把把十倍現時用於「反核」的精力,轉而投放在「反煤」和「反石油」的全球社會運動。如果此刻沒法把大亞灣核電廠關閉,我們應否嘗試監察? 香港一直沒有獨立組織監察大亞灣核電廠運作,核事故極其依賴大亞灣核電廠自行通報。現存的大亞灣核電站安全諮詢委員會,由大亞灣核電廠方委任,會議內容都不公開。

更大問題是安諮會成員與電力公司和核電廠,關係千絲萬縷:主席何鍾泰是中國建築國際獨立非執董,母公司中國建築集團與中廣核簽署戰略合作合約,母公司成立內地子公司中建二局,投資大亞灣、陽江、咸寧核電站;副主席李焯芬亦是保華建業獨立非執董,與中建二局合資成立中建保華,承辦大亞灣核電站辦公室大樓、陽江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

綠色和平期望成立民間監察會可以不斷挑出質詢,令市民明白大亞灣的黑箱作業和保安局的監管不力,同時在目前大亞灣繼續運作時,不斷施壓令其運行更加小心,降低大亞灣出錯的機會。

實地參觀被拒

然而我自己加入了民間監察會一年,無力感非常巨大。

第一次開會,大量環境監測數據聽得極其吃力,雖然綠色和平的幹事一再解釋,仍然聽得一知半解,那些核電廠資料雖然都在網上公開,但一般市民怎可能理解?

監察會求實地參觀大亞灣核電廠,特別是排水口、控制室、嶺澳和北龍廢料處理,當然不得要領,唯有發信保安局和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跟進一連串關心的問題,結果過去一年,監察會幾乎都在等回信。

如果大亞灣核電廠出事,誰決定要否發出事故通報?香港核電投資金司(港核投)的職員扮演什麼角色?萬一出事,核電廠有能力賠償受影響的香港人嗎?特區政府會否補助?……

監察便是等回信?

去年四月二十八日,監察會向保安局和港核投寫信提出一共十七條問題,除了核電站管理架構和賠償問題,當時還關注到核電廠改變了「液態氚」的排放限值,港核投在五月中回覆,保安局拖到六月九日。

可是這十七條問題,保安局只回答了七條,內容大多是重申現在己做的措施,例如強調天文台一直有化驗,對於進一步的核電站排放的細節,已經上載在港核投的網站,對於市民質疑的核電廠賠償能力,保安局亦僅僅回覆核事故索取賠償要在內地提出,索償人要向從事內地法律的律師諮詢法律意見。港核投肯透露的資料更少,十一條提問答了四條,翻翻覆覆都是「詳情請參考相關網頁」。

大亞灣核電站安全諮詢委員會(安諮會)態度最推塘,監察會由七月發信直等到九月,再三出電郵,主席何鍾泰才姍姍回覆,回信還不足五百字,第一段說已把提問轉達港核投,第二段指國家環保局及核安全局四月已派實地檢查,現正等當局報告,接著幾大段,簡介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核安全諮詢委員會,直接就從不知那份文件複製過來,連簡體字也沒轉繁體。

安諮會成員都由大亞灣核電廠方委任,到底多著緊核電廠對香港市民的影響?

石頭搾不出血

民間監察會期後在七月、十二月都有繼續向保安局、港核投、安諮會發信。

監察會每三個月開一次會,每次主要由綠色和平簡介大亞灣核電廠在網上的公布、跟進日本福島核災事件、簡略介紹一些核電安全研究報告,然後大家討論對於大亞灣核電廠,需要監察的事項。

過去一年,監察會就著大亞灣應急計劃、安全檢查、賠償問題、出事後除污能力……一共關注了三十七個範疇的問題。只是呢,各方的回信也就愈來愈遲,也沒有更多內容。

例如十二月的去信,保安局到二月初才回覆,回答提問的範疇,一半都沒有,並且大多都未能令人滿意,例如只是重複核電廠大型演練仍是在計劃階段,一切細節都欠奉。港核投在二月中回覆,勉強答了四條,基本上都是重覆首次回信的答案。安諮會在三月的回覆,回信開首便道「閣下提出有關大亞灣核電站的問題,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向本人提供以下資料:」然後差不多把港核投較早前的回應,搬字過紙。

若然用力擠,會擠出牙膏,也值得繼續用力,只是石頭根本擠不出血。申請實地參觀,不批,頻頻發信,對方也就慢慢慢慢地搬出官腔的答覆。這一年的所謂「監察」,非常無力。

如果真的出事。。。。

而最後令我決定退出的,是一項民意調查。

大亞灣民間監察會進行過一項民意調查,結果發現相對最認識核電廠應變計劃的市民,卻是最對政府最沒有信心。

調查超過1, 200名被訪者,當中有48%知道有應變計劃,53%不相信特區政府有能力去應變,而40-49歲受訪者中,知道和不相信的比例,都超過六成。這一群人,可能忘記1980年尚在求學階段,報紙率先披露香港和內地有可能合作興建核電廠,但應當都記得1986年社會一片反核:5月前蘇聯切爾諾貝爾發生核災難,7月104萬名香港人簽名反對在大亞灣興建核電廠,然而9月,核電項目仍然正式開始。

不知道、不相信特區政府的應變計劃,並不意外,但叫我不安的,是民意調查其一條問題:真的出事,你會怎樣?

超過兩成想離開香港,兩成人只想回家,留意媒體消息、上網找資料、還有搶購糧食、拋售股票、致電親友、報警……其中71人回答:「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形形色色的答案,在腦海中轉換成畫面,非常無助──大亞灣核電廠一旦出事,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

尤其看見福島市民,如此鎮定,卻是如此無力。

注力其他可能

一年前我加入民間監察會,是因為關注減碳,希望了解監察核電有多可行;一年來,卻了解到監察會只能被動地等候有關方面的回信,根本談不上監察。面對核災影響如此巨大,就連專家也掌握不了,香港是否還要繼續發展核電,甚至成為將來亞洲最大的核能城市?

氣候變化諮詢文件建議將核電的比例,由現時佔發電燃料組合的23%,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50%,現時日本核電佔總發電量30%,韓國39%,台灣2025年目標30%。

香港減碳而不發展核電,仍然有其方向可以努力。
發展再生能源,不是不可能:機電工程署在2002年一份有關本港境內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只要積極解決相關的政策配套問題,如電網開放、電力價格等,本港境內的風力及太陽能合共可以滿足全港21%的耗電量,理論上可以代替現時使用的核電。

政府一直預計香港電力需要持續增加,可是在全球減排的趨勢下,亞洲地區如台灣韓國都致力節約能源,以現時空調燈光等的節能科技,減少三成電力並不很難。政府在規劃重建或發展大型項目時,認真參考香港都市氣候圖(urban climate map),立法監管建築物對環境的影響,需要的空調用電量,亦會隨之減少。

第五屆香港性文化節

性文化節邀陰陽人談兩性
【明報專訊】本周六日舉行的第五屆香港性文化節,沒有爭議性的裸體素描,但開幕劇將探討一夫一妻以外的婚姻制度,上演人與機器、人與小魚兒等婚禮,希望啟發觀眾思考多元婚姻制度。大會亦會舉行6場論壇,邀請台灣「陰陽人」(同具男女性徵者)現身說兩性關係。

商場拒辦 兆基書院舉行

今年性文化節的主題為「色放‧釋放—社會、親密關係、性空間」。香港性教育會副主席吳敏倫說,現時香港討論「性」的空間非常缺乏,很多大商場一聽見活動主題與性有關便立即拒絕,所以找場地舉辦性教育活動遇到不少困難,幸得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支持,所以連續兩年在上址舉行性文化節。

2008年的性文化節,因為舉辦裸體人體素描,遭到不少社會人士反對,更一度停辦了4年。直至去年及今年復辦,但上述爭議項目卻不復見。被問到是否遭人反對而收緊尺度,吳敏倫坦言,多年來一直都有人反對他,但他不再舉辦同類活動,只是想通過不同的活動探討不同主題。

開幕劇探討「一夫一妻」以外婚姻

吳敏倫說,是次他和文化節法律顧問謝連忠律師,合力創作的開幕劇《婚禮幻想曲》探討多元婚姻,比裸體人體素描更開放。他指近年本港離婚率高企,據家計會4年前的調查,有逾半人不滿婚姻,故認為一夫一妻制不再適合本港。他希望用短劇推動社會反思現行婚姻制度的缺陷。

3月10至11日舉行的性文化節,將有18個團體設攤位,當中包括由台灣遠道而來的「國際陰陽人組織中文版」,創辦人丘愛芝將在攤位內現身說法,分享自小同時具有男女性徵對個人造成的困擾,以及丘愛芝為陰陽人爭取權益的經歷。6場論壇亦包括「大學的情慾空間」等,有興趣參與活動者,可致電5114 2253查詢。

Monday, March 05, 2012

咫尺核災 – 紀錄片及福島民眾分享會

Greenpeace China 绿色和平
咫尺核災 – 紀錄片及福島民眾分享會

日本311大地震除了帶來人命傷亡、家園破壞,亦引發核洩漏,當中引發的悲劇為當地人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仍然掙扎在核輻射的陰霾的日本民眾,形成強大的力量,積極投入社會運動。這些日本民眾不論老幼,時刻為作好準備走上街頭反對核電,追求無核家園的理想。

《Radioactivist》是由兩名德國女導演Julia Leser和Clarissa Seidel製作。她們在2011年4月尾至5月中紀錄當時的遊行和示威行動,並訪問了科學家、新聞工作者、社運人士及博客等,探討日本社會在福島核災後的示威文化。

我們亦邀請到來自福島的西片嘉奈子女士及她的兩名子女到場分享。核災之前,西片女士過著平常生活的單親母親。不過,當核輻射開始不時威脅著他們的生命,她為著孩子加入社會運動,成為「福島保護兒童免受輻射威脅網絡」成員。核災期間,她積極呼籲朋友及鄰居徹離,亦要求政府疏散受威脅的學校和社區。

展期: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七時半至九時半
地點:藝穗會 中環下亞厘畢道2號 (中環港鐵站D1出口)

西片嘉奈子女士今天與她的孩子離港,前往南韓繼續反核訪問之旅。西片女士十分感激各界人士關心及支持受核災影響的日本民眾,她衷心多謝大家。

當西片女士知道香港距離大亞灣核電廠這麼近,感到很驚訝。她特別寄語香港市民,別忽視身邊的核危機,福島就是一個悲痛的教訓,為了家園及下一代,我們必須站出來關注核問題,向核電說不。她更說,關注核問題不在於人數多寡,持續地用心關注才是最重要。

更多有關紀錄片的資料: http://radioactivists.org

婦團爭半邊天

婦團爭半邊天
東方日報 03月05日(一)

本港為國際都市,男女不平等的情況仍存在。不同的調查顯示,四成受訪婦女認為她們對社會的貢獻受忽視;另有三成六受訪市民更認為本港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況,包括晉升機會、社會地位不平等、男女同工不同酬等。平機會表示,部分男性仍將女性物件化,深信男尊女卑,認為本港男女平等方面仍有改進空間。多個婦女團體昨趁三八婦女節前夕,要求政府改善婦女待遇及肯定婦女的貢獻。

本周四是三八婦女節,職工盟十多名成員昨於旺角上演街頭劇,諷刺勞動婦女在職場受到同工不同酬對待,並向市民派發書籤呼籲爭取公平對待。另外,有商場訪問了約五百名男女,三成六認為「男女不平等」,主要出現於家庭、社會地位及工作晉升機會不平等,亦有男女同工不同酬情況。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亦訪問一千零八十九名婦女,有四成認為女性對社會的貢獻被忽視,五成八婦女希望在社會上可更上一層樓,擔任領導角色,但實際上只得兩成一人可如願以償。

性騷擾女性被合理化

平等機會委員會高級機構傳訊主任陳映熹指,女性仍面對工作場所的性騷擾、被社會定型需負責照顧家庭等不平等情況,較少女性認同現時男女平等。平機會過去接獲的性別歧視投訴中,逾半為懷孕歧視,約三分之一有關性騷擾,「部分男性將女性物件化,認為性騷擾女性係好合理」,加上不少廣告以女性身體為賣點,因此認為男女平等仍有改進空間。

女青年會婦女調查

六成婦女望當義工領袖
【明報專訊】3‧8婦女節(周四)將至,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早前以問卷訪問1089名18歲或以上女性,發現近六成希望在社會事務擔任領袖,但亦有六成擔心沒時間參與。女青認為,不少在職婦女因傳統觀念,須負照顧家庭重任無法參與社會事務,建議其他家庭員分擔家務,政府亦應延長託兒服務時間。

女青年會調查於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進行,結果顯示逾六成婦女過去一年曾做義工或參與社會事務,當中逾兩成人有10年或以上經驗,但約四成人認為她們的貢獻被忽視。調查又發現,近六成婦女希望在社會事務上擔任領袖,但同時亦有六成擔心沒時間或知識,亦沒有信心勝任。近七成人認為知識及實務技巧訓練能鼓勵她們參與,家人支持亦是重要因素之一。

當20年義工 未獲丈夫諒解

56歲的陳愛萍做義工20多年,過去身兼幼稚園教師及家庭主婦,仍會經常做義工,最高峰時曾擔任5個義工小組主席,可惜善心未獲當時丈夫諒解,反指「你成日出風頭!你想要乜威水史?」

愛萍明白不少婦女因家庭壓力放棄做義工,但她認為義工服務能加強子女溝通及提升自信,故建議婦女分配時間「踏出第一步」貢獻社會。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婦女事工部督導主任蘇艷芳認為,社會應打破只由婦女照顧家庭的觀念,其他家庭成員有責任分擔家務。政府則應延長託兒服務時間,並設立婦女義工嘉許制及領袖培訓計劃,鼓勵她們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不少社會政策涉及女性利益,若決策者以男性為主,容易忽略她們的需要。她建議夫婦平均分配家庭工作,讓女性有機會參與社會事務表達意見。

環團試種「正版」本地木瓜

本地木瓜四成基因改造
環團4村試種「正版」

【明報專訊】漁農自然護理署去年檢驗本地種植的木瓜,發現逾四成有基因改造。有環保團體以4條偏僻村落為試點,建議農戶砍伐現有木瓜,並派發相同數量的無基因改造樹苗以供重新種植,營造「乾淨環境」對抗「基因污染」。環團發言人稱,計劃已獲近七成農戶支持,首批有機木瓜料今年底收成。

近七成農戶支持 為期3年

名為「正版木瓜」的有機木瓜試點種植計劃,由嘉道理農場暨動物園、大埔環保會、綠田園基金及老農田有機農場合辦,自去年底開始,為期3年。嘉道理農場發言人王麗賢稱,計劃揀選新界4條偏僻村落,要求村內所有農戶砍伐現有木瓜樹,同時派發相同數量的木瓜樹苗,以「重建淨土」。她稱,現已有66%農戶支持計劃,承諾重新種植共635株木瓜樹。首批木瓜料今年10月有收成,屆時將冠以「正版木瓜」標籤,在中環碼頭的有機農墟等發售。

砍現有瓜樹 派「正版」樹苗

王麗賢指出,本地種植的木瓜受基因改造嚴重污染,有村落的污染率達九成。她解釋,木瓜樹的花粉容易傳播,而且農戶會將受污染的木瓜留種再種植。農場永續農業主任曾尚然表示,以粉嶺的鶴藪、新屋仔、獅頭嶺,以及大埔鳳園為試點,理由是該數處地方三面環山,人煙稀少,外來花粉亦不易傳播,有助營造「乾淨環境」。

老農田有機農場負責人葉子盛稱,木瓜屬粗生農產品,業餘農夫也懂種植,根本沒有必要改造基因。他指其農場引入的木瓜品種「紅妃」,成熟的樹約2米高,每株可收成30至40個重逾兩公斤的木瓜。另一農莊負責人郭先生亦表示,有機木瓜較健康,但基因污染普遍,只有整區共同種植,才能共存共榮。

「蕉拼日」慈善籌款賽跑

「香蕉」鬧市追逐 籌93萬
【明報專訊】渣打馬拉松係年度盛事,但原來香港仲有唔少中小型馬拉松鰠城中舉行,有鱓仲好鬼馬銏。噚日鰠尖東海濱長廊就有一條「蕉」向紅磡方向跑去,原來係參加鰦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香港分會每年一度鮋「蕉拼日」慈善籌款賽跑,為基金鮋防癌研究項目籌得超過93萬元。

特別受家庭組別同小朋友歡迎鮋3公里「開心賽」,由一名穿上香蕉戰衣鮋「大蕉選手」先起步(前),一眾香蕉跑手倒數10秒後,就鰠後面起勢追,一追到「大蕉選手」就拍拍佢,實行要"beat the banana"喎!但為癌症研究基金籌款,點解要扮蕉?主辦單位話,基金會一直提倡恆常運動同健康飲食對癌症預防鮋重要,所以決定用顏色健康又搶眼鮋香蕉,夾埋賽跑活動做噱頭!

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

病人團體電郵問醫療
1200選委僅92人回覆

【明報專訊】特首選情激烈,近1200個選委唔知係咪忙於收風,對一鱓影響民生鮋政策就無咁關心喇。較早前「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電郵畀所有選委,想問纒佢懐對未來特首鮋醫療政策有乜№取向,但估唔到最後只得92個人回覆,連醫學界選委都只係得6個人回覆。

組織發言人話,個幾月前已經邀請3名特首候選人出席,除鰦何俊仁答應會鈬之外,唐英年好快就已經話唔得閒,梁振英就幾日前先覆話好想鈬,但時間配合唔到。仁哥乘機批評唐梁,話之前顯得好親民鮋特首候選人入鰦閘就冇晒影,估計肯定去鰦拉攏商家,好唔得閒。

何俊仁席間亦批評另外兩名特首候選人鮋醫療政綱避重就輕,具爭議問題都只係採維持現狀鮋形式,例如公私營醫院問題,一個話要雙軌制,一個就話要合作,講到尾即係乜№都唔變。

私立幼園學學券難定資助

學券私立幼園學費差倍 難定資助
15年免費教育勢推行

【明報專訊】特首選舉中,3名候選人均將15年免費教育納入政綱,政策勢在必行。據教育局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的文件顯示,5年來學券幼稚園和私立幼稚園的學費差距不斷擴大。其中最多家長選報的半日制幼稚園,2007年兩類幼稚園學費中位數只相差8500元,差距52%;但去年差距已擴闊至2萬元,差幅增至1倍。

日後推行 議員促訂3年過渡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數據反映本港幼稚園學費差距極大,政府制訂推行免費教育後學生單位成本時,應考慮有關數據及通脹等因素,訂定資助額將有困難。他解釋,若學校原本學費太高,校方減收學費需時;若學費太低則需分階段增加資助,故建議日後設立3年過渡期,讓學校逐步融入資助體系,估計最終全港將有八成幼稚園加入資助體系,餘下兩成則會是收費較高昂的「貴族幼稚園」。

現時全港有946間幼稚園,其中751間非牟利幼稚園參加學券計劃,佔總數79%,學生達12.9萬人,佔全港幼稚園學生82%。其餘195間沒有參加學券的學校中,93間屬私立幼稚園,同樣提供本地課程,但可自行釐定學費,有1.8萬名學生。

若政府推行15年免費教育,必須計算資助每名學生的單位成本。但自2007年政府推行幼稚園學券計劃至今,學券幼稚園和私立幼稚園的學費差距不斷擴大。

以半日制為例,2007年學券幼稚園學費中位數為1.63萬元,私校則為2.48萬元,兩者相差8500元,相當於52%。去年學券幼稚園學費中位數增加至1.95萬元,而私校學費中位數急升至3.96萬元,兩者差額擴大至逾2萬元,即私校學費比學券幼稚園學費高出1倍。數據同時反映過去5年,私校平均每年加學費11.9%,加幅遠超通脹。

私校學費年加逾一成 遠超通脹

即使以最低學費計算,兩類幼園學費差距亦逐漸擴大。2007年學券幼稚園最低只收8000元學費,而私校最低則收1.32萬元,相差65%。去年學券幼稚園最低學費上升25%至1萬元,同期私校最低收費增加四成至1.86萬元,兩者差距擴闊至86%。

7大學簽約章 不以利益換捐款

7大學簽約章 不以利益換捐款
【明報專訊】港大去年百周年校慶典禮中安排城中富豪坐前兩排,飽受外界抨擊。港大發言人表示,該校早於2001年,已簽署國際組織「高等教育促進及支援協會」(CASE)所頒布的約章,承諾遵守該會的籌款操守及運作守則,包括不會向外界提供利益換取對方捐款。本港現有22間大學或中小學加入該會;八大除嶺大外,其餘7間院校均是CASE的會員。

CASE於1974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非牟利教育組織之一,負責為教育界提供道德標準和籌款指引。組織成員來自全球74個國家逾3400所教育機構,總部設於美國華盛頓,並於新加坡設有亞太區辦事處。

港大發言人表示,該校已簽署CASE頒布的約章,承諾遵守該會的籌款指引,包括不會向外界提供利益換取對方捐款,亦不會向外界要求或接受會違反公眾利益的饋贈,而負責籌款者亦會保持專業操守,確保捐款用得其所。

發言人又稱,過去5年港大先後推行十多項小額籌款計劃,推動校友捐款,例如在2009年舉行「電話聯繫行動」,安排學生致電校友募捐,獲600名校友捐款400萬元;另外為興建百周年校園而舉辦的「一人一磚」籌款行動,每項磚瓦值1.8萬或3.8萬元,至今已有1200項磚獲應捐,為港大籌得3000萬元。

理大校友捐足30年

理大校友捐足30年
【明報專訊】雖然富豪的巨額捐贈成大學籌款主要來源,但也有長情老校友30年來默默捐款,答謝母校栽培之恩。理大校友會聯會會長樊紹基自八十年代起不時向理大捐款,每次數千至萬多元不等,認為捐款「講心不講金」,自己與富豪「各有各捐」,不問回報,最重要是支持母校發展。

樊紹基於1972年在理工學院結構工程高級文憑畢業,其後赴英進修工作,直至八十年代回流本港,現時擔任建築工程顧問,月入逾10萬元。他直言:「我的事業基礎來自理大。沒有理大,我不會有現今的事業和成就。」

建築工程顧問飲水思源

回流後,樊紹基以不同校友會、畢業班的名義,捐款給理大成立獎學金,金額由數千至過萬元不等。去年他參加理大的月捐計劃,每月捐款500元答謝母校。他說,校友集腋成裘也可支持大學發展:「捐款最緊要『講心』,外界不能單憑捐款銀碼,比較普通校友小額捐款與富豪巨款捐贈的重要性。」

理大過去5年共得到7.74億元捐款,過百萬的捐款佔約29%,即七成款項來自外界小額捐款。理大校友事務及拓展處拓展部主管陳雯慧表示,該校2006年推出的「與你同行」捐助計劃,捐款金額由5000至5萬元不等,例如捐款5000元可將名字刻在校內一塊銀磚,1萬元可命名劇院座位,5萬元或以上則可命名1棵樹。過去5年已有1300件物品獲認捐,為理大籌得逾1300萬元。她強調,大學對所有捐款人一視同仁,不會以金額計算捐款人對大學的貢獻。

嶺大九成籌款靠大額捐獻

嶺大九成籌款靠大額捐獻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在去年百周年校慶典禮中,安排多名曾作巨額捐獻的富豪安坐在嘉賓席最前兩行,惹人「獻媚」之感,憂慮大學籌款太倚賴富豪。本報翻查過去5年八大院校的籌款紀錄,統計各院校接獲一筆過「逾百萬捐款」的「富豪捐款」佔籌款比例,發現嶺大1.27億元總籌款之中,96%是來自富商的「百萬捐款」,比例屬八大之冠;港大的「百萬捐款」則佔總籌款六成,八大中排行第4。

理大中大比例最低 港大排第4

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出,政府將於7月推出第六輪大專院校配對補助金計劃,並涵蓋多間自資院校,擔心日後有更多院校過於依賴巨額籌款,校政受到影響。他期望院校籌募大額資助同時,亦開始建立校友捐款文化,為長遠籌募經費打下良好基礎。

港大早前發表818事件檢討報告,披露校慶當日,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徐詠璇因一眾富豪對港大有重大貢獻,才安排他們坐前排。報告指此舉令外界有獻媚的觀感,建議港大有必要檢討校友事務發展和籌款策略,以及制訂籌款守則。

然而,近年除港大收到不少富豪巨額捐獻外,其他大學也獲不少大額捐款,並要倚賴少數富裕機構捐獻作校園發展。本報翻查過去5年八大院校的年報和新聞稿,計算各院校收到超過100萬元的單一捐獻總值及佔總籌款比例,發現嶺大的大額捐款比例最高,5年來共獲8宗100萬元或以上捐款,總金額1.22億元,佔該校同期總籌款1.27億元的96%。

嶺大:恪守學術自主 捐款無附帶條件

嶺大發言人回應,該校以多元化籌款策略向外募捐,捐款金額不拘,又指嶺大規模細、校友不多,現時正積極爭取校友捐款。發言人續稱,嶺大每年舉辦步行籌款日、校友日等籌款活動,又強調嶺大恪守學術自主,接受的捐款均無附帶任何條件。

至於其餘7間院校,港大過去5年接獲26.18億元捐款,至少16.3億來自「百萬捐款」,佔總捐款額62%。大額捐款比例最低的是理大和中大,只佔該校總捐款額不足三成(見表)。

中大發言人指出,大額捐款須符合大學辦學目的和尊重學術自主,並須經校董會批准才可接受。教院發言人指出,不論捐款多寡,均為社會人士及善長對學校工作的認同、支持及饋贈。教院在2010年推出「樹人樹木‧雅座留芳」心意計劃,鼓勵校友、師生、職員捐獻,心意存於樹木或演講廳座椅,去年則推出月捐計劃。

明報記者 蕭輝浩

Sunday, March 04, 2012

深圳手牵手

深圳手牵手
shouqianshou2007@gmail.com

各位:

打个广告,请大力支持!欢迎广传。
=================

“女工的100个不爽”活动,是深圳手牵手义工组织举办的三八妇女节活动, 目的是透过收集女性的"不爽",包括不滿、无奈和压抑,让女性直接向社会发出声音,引起大众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该活动旨在令女工成为妇女节的主角,不管是来自工作场所、身体、婚嫁、生育、还是社会性别上面等等的压力,女工可以把自己的不爽一吐为快!

从2月18日到3月3号这大约半个月的时间,手牵手义工组织会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凤凰山工业园摆摊,收集女工们的“不爽”。在3月4日,活动主办方计划联系有兴趣的女工来举办讨论会。女工们将在讨论会上相互交流前一阶段收集到的“不爽”,经整理汇总后,“100个最令女工的不爽”将于三八妇女节当天对外公布。

大粵网"女工的100个不爽”活动专页:
http://gd.qq.com/zt2012/unhappy100/index.htm

=================

Thursday, March 01, 2012

天安門母親

天安門母親要求真相 (15:05)
「天安門母親」組織在網上發表公開信,要求「政治問題法律解決」,籲大陸重新調查六四事件真相。

「天安門母親」昨天在網上發表「致11屆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第5次會議的公開信」,信中表示,22年前的六四事件致使數以千計的家庭失去親人,數以萬計的民眾致傷、致殘,「這是中國百年來和平時期發生的最殘忍的暴行」。

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5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1屆全國委員會第5次會議將分別於5日和3日在北京召開。(中央社)

环球时报:美国1.5万NGO 成为“推动民主”工具

环球时报:美国1.5万NGO撒在全世界
成为“推动民主”工具

作者: | 来源:环球网
发布时间:2012-02-28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黄培昭 廖政军 丁大伟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柳玉鹏 刘左元

  “美国非政府组织(NGO)就是这些活动的‘幕后黑手’”。单凭这句话,你很难猜出它出自哪国政要之口———它不是叙利亚“独裁者”巴沙尔说的,也不是想“王车易位”的俄总理普京之言,而是被美国称为“最大民主国家”印度的总理辛格日前的公开表态。辛格公开抨击美国非政府组织“操纵印度民意”,给印度核电站建设制造障碍。实际上,在许多转型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这类有“外国背景”的NGO越来越活跃,而且热衷于掺和政治。在埃及引起巨大风波的美国NGO“自由之家”副总裁沃克日前又高调宣称,干涉俄罗斯事务是他们的责任。对于这样的倾向,英国《经济学家》称,尽管从“非政府组织”名词的表面含义看,NGO应该独立于政府,但只要看看它们的资金来源,就知道,这些机构几乎都是“特定政府的傀儡”。

  美国NGO被多国指责

  美国非政府组织这些天成为许多国家争议的焦点。印度亚洲新闻社26日称,印度总理日前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称,印度联邦政府在泰米尔纳德邦投入1.3万亿卢比兴建的库敦库拉姆核电站日前正受到示威抗议的骚扰,这些抗议目前已导致两座1000兆瓦核反应堆停止运转,而这些抗议的背后支持者正是“外国代理人”———这是美国NGO的代名词。辛格称,这些远在美国的NGO根本不懂印度人的需要,印度是个建设中的大国,能源对于印度发展至关重要,如今因为这些NGO支持和操纵的抗议,库敦库拉姆的核电站已陷入困境。

  对印度来说,美国NGO只是“小烦恼”,在刚刚庆祝过“革命”一周年的埃及,这个名词则是“烫手山芋”。 26日,埃及开始在开罗北部的一家法院审判43名非政府组织成员,其中包括19名美国人和8名其他国家的雇员。法新社称,即将受审的人当中,包括美国交通部长雷·拉胡德的儿子塞姆·拉胡德,他是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埃及办事处负责人。其他几个涉案的美国NGO也大有来头,“全国民主研究院”、“美国国际中心”和“自由之家”,它们的头脑多为前美国政要,这些组织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也由美国政府提供。

  在俄罗斯,随着总统大选的日益临近,各种非政府组织也越来越活跃,其中许多组织背后都有美国NGO的影子。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2011年8月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基金会已渗入俄罗斯全境。该基金会在俄资助了许多青年组织和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用以培养俄罗斯的青年反对派领导人。仅2010年一年就花费278.3万美元在全俄境内资助数十个项目。此次杜马选举期间,该基金会就直接资助一个名为“声音”的俄团体,专门搜集投票舞弊行为,并通过因特网对外发布舞弊线索和照片等。

  俄“新大陆”网站2月24日称,美国“自由之家”副总裁沃克日前公开表示,干涉俄罗斯事务是他们的责任,而俄呼吁美国不要干涉俄内政是毫无意义的。他称,美将干涉俄罗斯大选进程,因为这是西方民主的责任。对此,俄罗斯政治家库普利科夫表示,这些非政府组织就是试图搅乱俄罗斯局势,在俄发动“颜色革命”。俄罗斯《观点报》称,目前美国有1.5万多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其他国家从事活动。许多间谍都是以这类机构作为掩护,干涉他国内政。

  美式NGO散发“国家情绪”

  在如今各国利益矛盾全球化浪潮中,谁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从各种峰会外戴着领导人面具的呐喊抗议的人群,到身穿“蝙蝠侠”服装偷偷爬上议会大厦顶端的“父权组织”示威者,这些遍及全球的非政府组织总能成为主角。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曾感慨地写道:这些人出现在各种峰会外没什么特别原因,他们就是为了抗议而抗议的。

  非政府组织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19世纪,美国等西方国家就出现这类团体。1945年,非政府组织一词在联合国宪章中正式使用。美国非政府组织大规模发展起来还是近30年。据联合国关于全球管理的一份报告统计,目前世界有接近2.9万个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各国国内的NGO更多。1946年美国大约有20万个非政府组织,进入21世纪后,登记免税的非营利组织就有160多万个,还有约100万没注册的非政府组织。俄罗斯据说有6.5万个NGO。肯尼亚一年也有240个非政府组织新成立。

  非政府组织在美国被称为“第三部门”。由于美国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理念,许多社会事务和社区服务工作、慈善等都由非政府组织提供。非政府组织通过社会捐助,而且活动处在公众直接监督下,降低了政府运作成本,可以较好地避免贪污。对内来说,这些非政府组织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被称为缓和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随着NGO力量越来越大,甚至成为全球化浪潮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组织也逐渐不满足于充当慈善机构。德国“全球视角”网站说,美国非政府组织在“9·11”事件后出现“大改变”。很多非政府组织越来越散发着“国家的情绪”,它们与CNN一样担负起更多的“美国责任”。该报道称,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政府化也导致它们缺乏全球正义的目标,成为人们指责的对象。

  NGO在世界各国越来越活跃,从表面原因来看,是因为非政府组织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影响到社会。从深层次角度来看,它们这样做的动机还是与背后的利益集团有关。《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对和国际大赦组织伦敦分部发言人的一次接触印象深刻。在伦敦的办公室,该机构公关负责人尼克尔原本因女权问题接受记者的访问,然而他得知记者来自中国后,似乎有话要说却欲言又止。直到采访完毕后,尼克尔终于忍不住说:“我们很愿意和中国记者谈谈对于西藏人权问题的看法,你有兴趣吗?”尽管记者称没有准备这方面的问题,但尼克尔还是拿出几盘光碟,称这些都是国际大赦组织多年来拍摄的有关中国人权的专题,观点可供参考。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中国人权问题呢。尼克尔说了一番大道理后,最后一句话是,他们从事的研究话题必须是资助机构感兴趣的。

  NGO正在成为超级组织

  “NGO,超级组织之路”,瑞士巴塞尔大学不久前公布了一份以此为题的报告。报告称,随着世界政治全球化,NGO在世界的力量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加大金钱渗透。1979年,西方国家政府补助在非政府组织的总收入不到5%,现在已约为50%。实际上,在许多转型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美国等西方大国NGO或明或暗,不但能在这些国家内部发起大规模行动,且可调动全球舆论的力量,影响其他国家的产业政策甚至政治机制,为美国NGO幕后的“金主”开道。《印度教徒报》称,印度库敦库拉姆核电站被“遥控封杀”是美国的“报复”,因为美国在印承建的两个核电项目迟迟未能动工,但俄罗斯承建的库敦库拉姆核电站却迅速建成。

  埃及《金字塔报》26日晒出美国NGO对埃及的一些主要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具体金额,如国际共和研究所2200万美元,全国民主研究院1800万美元,自由之家400万美元等。该报称,这些组织虽然美其名曰“非政府组织”,但是有深厚的政府背景的。它们都是由美国监督海外选举和促进外国民主的工具。美国“全国民主研究院”在埃及革命期间一直帮助埃及一些反对派起草政党纲领,制定选举战略以及为候选人编写训练手册等。该组织董事会主席是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在学术文献中,和NGO组织联系最多的两个词是“公民社会”和“跨国组织”,随着NGO在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在印度、越南、俄罗斯等国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对境外NGO进行规范化管理。越南政府还专门成立越南外国NGO事务委员会。莫斯科大学学者玛施金娜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跨国NGO组织是全球化的产物,美国作为文化强国,其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对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依靠NGO的活动,推广美国“公民社会”的价值理念,是美国“软实力”的体现。她说,许多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兴起的NGO组织具有相同的特征:试图影响社会观念、试图掌握话语权,但“没有什么组织是不带有政治色彩的。”

長者招聘服務平台「薦仁館」

社企推「筍工」平台
助退休長者復出

【明報專訊】由長者「一腳踢」主理的食肆銀杏館,負責營運的社企樂天集團推出另一長者服務平台「薦仁館」,為有意復出就業的退休長者提供中介求職服務。昨日集團首辦招聘會,共有逾70個空缺,吸引近百人申請,當中不乏時薪達229元的「超級長者筍工」,如指導孕婦產前產後餐膳安排的「阿B婆婆」,或擔任「神秘顧客」為餐廳評審食物等。

銀杏館市場策劃主任余廣志表示,雖然本港對社企的概念並不陌生,但中小型社企仍經常面對資源、網絡、財政上的不足,而部分商界人士或市民亦會標籤社企,例如認為社企質素不及商營機構,故有需要設立平台,撮合有意聘請長者的中小社企及有意就業的退休長者。

主辦者:保險貴三成 商界存芥蒂

銀杏館主席黎明輝表示,很多長者退休後仍老當益壯,願意重投就業市場,除部分為生活需要或擔心退休金隨通脹貶值,亦有不少是感到退休生活無聊,希望通過貢獻社會重建自我價值。

他指出,現時商界一般對聘請長者存有芥蒂,例如為長者僱員購買的勞工保險投保額,比一般僱員貴約三成。他以營運6年、逾八成員工皆為長者的銀杏館為例,指長者比餐廳的年輕僱員更「惜身」,多年來從未需要保險索償。

特意到場應徵「阿B婆婆」的64歲鄧女士表示,希望找一份兼職,繼續貢獻社會。她退休前曾任文職及於酒店工作,退休後自我進修,取得營養相關的專業證書,加上「湊孫」經驗,希望勝任該職位。

員工:望貢獻社會 較退休前滿足

負責面試的招聘員陳女士表示,半數應徵者為有經驗的退休人士,沒有工作經驗的家庭主婦亦佔一半。她稱,應徵長者普遍關心工作時數及上班地點,希望工作之餘可享受私人時間。但她提醒僅有「湊仔湊孫」經驗的女士未必符合資格成為「阿B婆婆」,因工作涉及專業的營養指導及餐單設計。

本身已退休7年的她,退休前是廣華醫院深切治療部的護士長,之後加入樂天集團旗下的安老院,雖然薪金低於市價三分之一,但她認為得到的滿足感比當年更大,亦學到更多。她又說現時護士短缺,退休護士十分搶手,「基本上不靠熟人介紹根本找不到」,她任職的院舍3名註冊護士便全為退休人士。

社區愛心商戶表揚計劃

社署推Q嘜表揚「隱形義工」
【明報專訊】只要有心,地區小商戶同樣可助人快樂。水電店店主郭喜福多年來為基層家庭免費維修電器,透過修理插蘇與單親媽媽對談,助後者走出陰霾;更換燈泡,讓基層長者重新感受明潔的家。另有雜貨店老闆以成本價向慈善機構供應糧油廁紙,助基層家庭抗衡超市霸權。

郭喜福與弟弟在鴨洲利東經營「達誠電業」近30年,約7年前在社福機構邀請下展開這富意義的工作,以一門手藝協助有需要居民。每次接到哪家電飯煲壞了、電箱「跳fuse(保險絲)」,郭喜福立刻放下手頭工作上門協助,檢查費、維修費統統豁免,僅收回零件成本價。

助隱蔽單親媽媽踏出家門

郭喜福最記得初任義務維修師傅時,「接call」協助剛搬到內的單親媽媽維修電器,「她起初不與街坊接觸,隱蔽一點」。這服務讓她感到暖暖人情,遂踏出家門,更當上義工。郭喜福見證單親媽媽走出陰霾,其子由小孩長成小伙子,這個媽媽有時經過商店,還會給他送奶茶、聊聊天。

郭喜福又不時替長者修理電器、換燈泡。郭說,不少長者不太願意求助,都是街坊通知他才懂找上門,有些長者家中壞了數個燈泡,卻一直未更換。「輔導我又做不到,但會通知老人中心。」他笑道。

另一邊廂,在華富開雜貨店逾30年的華富米行東主吳漢彬也是「隱形義工」。約7年前,他以成本價向社福機構供應米、豉油、清潔用品等,透過機構轉售有需要家庭。多年來他從無對外宣稱自己是供貨者,亦從未接觸受助者,「不需要(讓人知道)!」他斬釘截鐵道。

「超市價錢嚇死人 基層買不起」

其雜貨店附近有3間超市,「超市價錢嚇死人,(基層)根本消費不起!」他坦言生意一年比一年差,被問及這樣助人會否擔心蝕錢、結業,他統統不回應。「你坐車,讓座給人,自己也開心些,不會計較自己要多站一小時。」加租、加價,不阻其助人之路。

助人無分階層,社署推出「社區愛心商戶表揚計劃」,獲政府長期資助的社會服務機構,可推薦達誠電業、華富米行這一類地區愛心商戶參加,商戶經審批後可獲發「社區愛心商戶」標誌,於門口張貼一年,有如愛心「Q嘜」,傑出商戶更可競逐「傑出社區愛心商戶」殊榮,提名截止日期4月30日。

公務員團體

不滿升溫 3公僕會促曾講清楚
斥收利益表證足 不排除進一步行動

【明報專訊】特首曾蔭權雖然就接受款待和租屋退休事件向全港公務員發公開信,但未能「撲熄」公務員的怒火。三大公務員團體直斥曾蔭權收受利益的「表面證據」充足,打擊公務員團隊廉潔形象及威信,促曾蔭權今日在立法會的特別答問大會上清楚解釋每個細節,讓公眾判斷,「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三團體均指視乎今天曾蔭權的解畫,以考慮會否有進一步行動。

代表約1萬名初級公務員的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的總幹事梁籌庭,以及代表約2000名高級公務員的高級公務員協會的榮譽主席蘇平治,昨日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表示,曾蔭權做法已令政府尷尬,其致公務員的公開信並無認錯,亦無法釋除公務員疑慮,認為不能接受。

指公開信沒認錯 「大家都好憤怒」

梁籌庭其後接受本報查詢時續稱,曾蔭權事件成為會員間熱話,「大家都好憤怒」,香港公務員廉潔形象享譽國際,但他憂慮事件影響公務員形象,「市民對前線要求很高,現在你上司可以收受利益,會否上樑不正下樑歪?」他指按表面證據,曾蔭權「明知故犯」,期望曾氏今日在立法會如實道出一切有關細節。至於會否有進一步行動,他指需觀察特首今日的解釋後再討論。

蘇平治表示,昨日是應邀接受港台訪問,而工會內部暫未討論有否行動,但認為曾蔭權未有避嫌,「我們在大是大非時都要表態」,事件將影響公務員工作,作為公務員,市民會否包容你,威信很重要」。他促曾蔭權盡快解釋清楚以減低殺傷力,「認真交代事件,有關的人、何時發生、有沒有影響審批事件,要勇敢面對!」

倡徵詢行會 盼檢討委會堵漏洞

另外,代表約6萬名公務員的香港政府華員會,會長黃河今日在本報撰文評論曾蔭權事件(詳見A34版),建議特首可以就本人收受利益的問題徵詢行政會議意見。他接受查詢時稱,相信立法會和廉署會徹查事件,並期望曾蔭權成立的檢討委員會,訂定清晰規條堵塞現行收受利益的漏洞。紀律部隊評議會職方主席團成員倪錫水不願評論事件,強調作為紀律部隊,面對任何情均會廉潔執法、緊守崗位。

學者指曾蔭權盡公僕廉潔形象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和高級導師蔡子強均認為,公務員出身的曾蔭權將多年來公務員建立出來的廉潔高效形象和聲譽完全破壞,是令公務員團體最憤怒的原因,即使他已意識到管治危機,特別去信全港公務員,但已難再力挽狂瀾。

蔡子強更指出,本港面對的「死局」是不能靠曾蔭權重整政府威信,而下屆特首參選人中的唐英年和梁振英,在處理利益衝突關係上亦有問題,尤如同出自一攤泥漿,難寄予厚望。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