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06, 2012

大亞灣民間監察會

陳曉蕾:退出[大亞灣民間監察會]因由
6th Mar 2012 | 綠是彩色

(綠是彩色 : http://hkgreen.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457945)

我決定退出「大亞灣民間監察會」。

一年前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災,綠色和平在三月底成立了這個監察組織,十三位成員除了我,還有立法會議員何秀蘭甘乃威涂謹申、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中大環境科學課程主任陳竟明、城市大學商管科學系副教授鍾兆偉、學者、長期反對大亞灣核電廠的馮智活牧師等等。

在當時,已經有批評為何不直接反對核電?民間監察,有可能嗎?

反核不如反煤?

面對氣候變化,好些國家和地區期望可以核電代替化石燃料,連香港政府在二零一零年底推出的氣候變化諮詢文件,亦建議將核電的比例,由現時佔發電燃料組合的23%,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50%。

核電會導致萬以百萬人傷亡,但繼續「燒碳」,死命人數可以十億計,《喚醒69億隻青蛙》作者李逆熵便支持在發展穩定的再生能源之前,接受核能作為過渡期的緩衝,呼籲把把十倍現時用於「反核」的精力,轉而投放在「反煤」和「反石油」的全球社會運動。如果此刻沒法把大亞灣核電廠關閉,我們應否嘗試監察? 香港一直沒有獨立組織監察大亞灣核電廠運作,核事故極其依賴大亞灣核電廠自行通報。現存的大亞灣核電站安全諮詢委員會,由大亞灣核電廠方委任,會議內容都不公開。

更大問題是安諮會成員與電力公司和核電廠,關係千絲萬縷:主席何鍾泰是中國建築國際獨立非執董,母公司中國建築集團與中廣核簽署戰略合作合約,母公司成立內地子公司中建二局,投資大亞灣、陽江、咸寧核電站;副主席李焯芬亦是保華建業獨立非執董,與中建二局合資成立中建保華,承辦大亞灣核電站辦公室大樓、陽江核電站一期、嶺澳核電站。

綠色和平期望成立民間監察會可以不斷挑出質詢,令市民明白大亞灣的黑箱作業和保安局的監管不力,同時在目前大亞灣繼續運作時,不斷施壓令其運行更加小心,降低大亞灣出錯的機會。

實地參觀被拒

然而我自己加入了民間監察會一年,無力感非常巨大。

第一次開會,大量環境監測數據聽得極其吃力,雖然綠色和平的幹事一再解釋,仍然聽得一知半解,那些核電廠資料雖然都在網上公開,但一般市民怎可能理解?

監察會求實地參觀大亞灣核電廠,特別是排水口、控制室、嶺澳和北龍廢料處理,當然不得要領,唯有發信保安局和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跟進一連串關心的問題,結果過去一年,監察會幾乎都在等回信。

如果大亞灣核電廠出事,誰決定要否發出事故通報?香港核電投資金司(港核投)的職員扮演什麼角色?萬一出事,核電廠有能力賠償受影響的香港人嗎?特區政府會否補助?……

監察便是等回信?

去年四月二十八日,監察會向保安局和港核投寫信提出一共十七條問題,除了核電站管理架構和賠償問題,當時還關注到核電廠改變了「液態氚」的排放限值,港核投在五月中回覆,保安局拖到六月九日。

可是這十七條問題,保安局只回答了七條,內容大多是重申現在己做的措施,例如強調天文台一直有化驗,對於進一步的核電站排放的細節,已經上載在港核投的網站,對於市民質疑的核電廠賠償能力,保安局亦僅僅回覆核事故索取賠償要在內地提出,索償人要向從事內地法律的律師諮詢法律意見。港核投肯透露的資料更少,十一條提問答了四條,翻翻覆覆都是「詳情請參考相關網頁」。

大亞灣核電站安全諮詢委員會(安諮會)態度最推塘,監察會由七月發信直等到九月,再三出電郵,主席何鍾泰才姍姍回覆,回信還不足五百字,第一段說已把提問轉達港核投,第二段指國家環保局及核安全局四月已派實地檢查,現正等當局報告,接著幾大段,簡介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核安全諮詢委員會,直接就從不知那份文件複製過來,連簡體字也沒轉繁體。

安諮會成員都由大亞灣核電廠方委任,到底多著緊核電廠對香港市民的影響?

石頭搾不出血

民間監察會期後在七月、十二月都有繼續向保安局、港核投、安諮會發信。

監察會每三個月開一次會,每次主要由綠色和平簡介大亞灣核電廠在網上的公布、跟進日本福島核災事件、簡略介紹一些核電安全研究報告,然後大家討論對於大亞灣核電廠,需要監察的事項。

過去一年,監察會就著大亞灣應急計劃、安全檢查、賠償問題、出事後除污能力……一共關注了三十七個範疇的問題。只是呢,各方的回信也就愈來愈遲,也沒有更多內容。

例如十二月的去信,保安局到二月初才回覆,回答提問的範疇,一半都沒有,並且大多都未能令人滿意,例如只是重複核電廠大型演練仍是在計劃階段,一切細節都欠奉。港核投在二月中回覆,勉強答了四條,基本上都是重覆首次回信的答案。安諮會在三月的回覆,回信開首便道「閣下提出有關大亞灣核電站的問題,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向本人提供以下資料:」然後差不多把港核投較早前的回應,搬字過紙。

若然用力擠,會擠出牙膏,也值得繼續用力,只是石頭根本擠不出血。申請實地參觀,不批,頻頻發信,對方也就慢慢慢慢地搬出官腔的答覆。這一年的所謂「監察」,非常無力。

如果真的出事。。。。

而最後令我決定退出的,是一項民意調查。

大亞灣民間監察會進行過一項民意調查,結果發現相對最認識核電廠應變計劃的市民,卻是最對政府最沒有信心。

調查超過1, 200名被訪者,當中有48%知道有應變計劃,53%不相信特區政府有能力去應變,而40-49歲受訪者中,知道和不相信的比例,都超過六成。這一群人,可能忘記1980年尚在求學階段,報紙率先披露香港和內地有可能合作興建核電廠,但應當都記得1986年社會一片反核:5月前蘇聯切爾諾貝爾發生核災難,7月104萬名香港人簽名反對在大亞灣興建核電廠,然而9月,核電項目仍然正式開始。

不知道、不相信特區政府的應變計劃,並不意外,但叫我不安的,是民意調查其一條問題:真的出事,你會怎樣?

超過兩成想離開香港,兩成人只想回家,留意媒體消息、上網找資料、還有搶購糧食、拋售股票、致電親友、報警……其中71人回答:「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形形色色的答案,在腦海中轉換成畫面,非常無助──大亞灣核電廠一旦出事,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

尤其看見福島市民,如此鎮定,卻是如此無力。

注力其他可能

一年前我加入民間監察會,是因為關注減碳,希望了解監察核電有多可行;一年來,卻了解到監察會只能被動地等候有關方面的回信,根本談不上監察。面對核災影響如此巨大,就連專家也掌握不了,香港是否還要繼續發展核電,甚至成為將來亞洲最大的核能城市?

氣候變化諮詢文件建議將核電的比例,由現時佔發電燃料組合的23%,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50%,現時日本核電佔總發電量30%,韓國39%,台灣2025年目標30%。

香港減碳而不發展核電,仍然有其方向可以努力。
發展再生能源,不是不可能:機電工程署在2002年一份有關本港境內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只要積極解決相關的政策配套問題,如電網開放、電力價格等,本港境內的風力及太陽能合共可以滿足全港21%的耗電量,理論上可以代替現時使用的核電。

政府一直預計香港電力需要持續增加,可是在全球減排的趨勢下,亞洲地區如台灣韓國都致力節約能源,以現時空調燈光等的節能科技,減少三成電力並不很難。政府在規劃重建或發展大型項目時,認真參考香港都市氣候圖(urban climate map),立法監管建築物對環境的影響,需要的空調用電量,亦會隨之減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