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07, 2010

香港社企行

香港社企行 by pidank
http://pidank.blogbus.com/logs/67545104.html


  • 香港社企行(上)真知灼见

    • 2010-06-30

      本月带10家深圳的NGO一行人参观了三家香港社会企业。行程之后,同伴们分享了各自的感受。最大的感受,一是在“黑暗中对话”里让人耳目一新的体验,二是对社会企业经营理念更深刻的认识。


      黑暗中对话


      “黑暗中对话”(Dialogue in the Dark, DiD)是一个起源自德国的社会企业,至今已扩展至全球各地。’DiD’这个短语,如今既代表一种极具启发性的体验,通过创造黑暗环境,让公众与视障人士能相遇相知,彼此了解;又代表一家成功的全球特许经营社会企业,为逾6000视障人士提供体面工作,以创新的经营模式与人本的核心竞争力而独具魅力;还代表一场致力于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创新运动。


      这些信息,都在富创意的黑暗活动中传递给我们的同伴。在没有光、只能通过声音沟通的环境里完成过桥、乘船、过马路、打电话、购买饮品等任务,对我们而言是陌生,是困难,甚至是恐惧;富有经验的向导——几位视障的朋友,当然,在黑暗里他们与我们一样——引导我们完成这一切,带我们聆听,帮我们克服,让我们安 心,我们像依赖最信任的人那样依赖他们;在走出黑暗之后,我们的“对话”远远没有结束,DiD的执行总裁张瑞霖先生与我们分享了黑暗中的领悟。


      在黑暗中,每个人有不同的即时感受。走出黑暗后,当我们反思这趟体验,同伴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几点——张瑞霖说,这些正是DiD存在的目的。


      首先我们的直觉是“感恩”。在那个陌生环境中,对向导的依赖和感激是无以言表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弱点,都会遭遇难以应付的局面,这时有人帮你一把,不论他是谁,我们都会感激。


      而后我们思考“变故”。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这75分钟就仿佛经历了人生的一种未知,我们从未想象过没有光,只能聆听、触摸和想象的世界,在这里,这一切变成现实,但是最后我们发现并不需要绝望,我们的向导就是应对生活变故的巨人。


      继而我们开始换位思考“他者”。有一些人离主流的世界很远,他们只是与大多数人有些“不一样”,但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不一样,都有优点和缺点,方便和不 便。走进他们的世界让我们比平日更强烈地认识“人的尊严”,我们中的许多人平时不可避免地为视障人士感到不幸与遗憾,这是主流价值观引导所致,但DiD让我们找到改变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由,他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对他者的世界应保持尊重。


      最后,“社会企业”。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说明:社会企业不是一个神话般的东西。它能够通过盈利来维持生存,是因为它创造了价值,我们每天都在交换价 值;它依赖完善的运营管理,但无论营利与非营利机构,都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它由改变社会苦难与不公的使命感推动,由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打理,而这个 社会的进步一向都寄望于高瞻远瞩的实干家。张瑞霖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社会创业者。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现在是爱创家(Ashoka)中华区代表,并在香港创立DiD,他与我们分享他用商业智慧运营DiD的 立场:首先它是通过资本的运作来达致目标;其次它依赖人才;最后,它不同于慈善自上而下的给予,它是通过自身的事业改变社会观念。这一切都要求社会企业与 主流的合作,不论是吸引资本、招揽人才还是维持事业,社会企业的价值惟有通过直面社会、进入主流才能体现。创造神话、打造自己的王国,都不是社会企业的题 中之义。其间张瑞霖先生的一句话让同伴们印象深刻:我们是创造价值,不是贩卖同情。


      虽然社会企业不是神话,但也绝不简单。对上午的全新体验还意犹未尽的我们,下午更像是进入了现实世界,进入到社会创业的细枝末节中。

      香港社企行(下)三头六臂

      http://pidank.blogbus.com/logs/67805396.html


  • 明途与平安钟


    这一天参观学习的主题为“走近香港社会企业”,同伴们都从近距离的体验、交流和讨论中获得了新的社企资讯。有的同伴对从NGO转为社企跃跃欲试——在上周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中,就又看到三家机构的身影;但是深入的讨论也带来另一面的效果,有的同伴明白了运营社企并不是自己的长处,或者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认识到国内大环境的局限,因此与社企“走远”了。这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下午我们分别与明途联系有限公司的杨建霞女士和长者安居服务协会的马锦华先生交流。明途联系有限公司通过经营便利店、复康用品专卖店等服务,致力于为精神复 康人士创造就业机会,所得盈利全部投放于企业的发展。由于没有到商店里参观,我们不能获得“弱势社群提供服务”的直观印象,在明途的经历更像是参观一家成 功的零售企业,这家企业成熟、专业、高效,以“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为营运基础,管理得当,服务创新,去年营业收入三千万。这么看来,运营香港第二大 的社企也并非什么“神话”,似乎有经营背景的人按市场规律去操作就行了。然而当明途的总经理杨建霞女士向我们介绍他们在员工身上的投入时,明途不但展现出 其巨大社会价值,也传达了运营社企与传统企业的巨大不同。87%的 明途员工是精神复康者,公司给他们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度身设计的轮班制度、工作培训和全面的关怀。在明途及其母机构香港心理卫生会的努力下,员工们工作 得力,无论是工作技巧、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个人内心的发展都获得了明显的满足及进步。“你们是怎么做到盈利的?”“你们是怎么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你们 是怎么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同伴们的疑惑也正道出运营社企最大的压力:在生存压力之上,还要经受它最根本存在目的的拷问,在做生意时绝不能牺牲原则、以目标群体的利益换取生存的空间,才是社企比普通企业“难搞”的原因。


    橄榄树残友互助中心的创始人于黎一直致力于为残疾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明途的经营模式让她深受启发。于黎总结了三点:第一,做社会企业要选对行,找到自己 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第二,社企的发展需要调动各方资源,例如融资渠道、营商环境、有远见和经验的人才。由于社企需要同时达到盈利及社会目的,因此 无论是商界专才或其它资源都应是广泛的,明途积极结合官、商、民三方面的资源,联系各方商机,是其成功的基础;第三,开办社企并非易事,有大量失败的例 子,只有小数成功的经验。于黎说,她已经做好坚持的准备。


    长者安居服务协会目前是香港最大、盈收最佳的社会企业。协会以“一线通平安钟服务”及“耆安铃”长者热线服务为基础,因应长者需要开拓面向长者的服务,全面回应长者在生活上的各项需要。一向以来香港政府在社区支援长者的服务存在着极大的缺陷,而运营至今已超过16年 的长者安居服务协会则找到了一条“整合资源”的解决之道。从协会总干事马锦华先生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平安钟”最基本的服务只是将一些现有的紧急求助服务 整合起来,如警务、消防、医院、电讯、电力、房屋、社区等,但“它所建立的不单单是一个紧急救援的通讯网络,而更重要的,是透过平安钟服务所建设起来一个 为长者服务的新社区网络。”(香港城市大学阮耀启)即由一个服务平台,编织起一个“关怀网络”。这是一个社企不断融入社会主流的过程,同时也最充分地证明 社会企业只有与整个社会连在一起,才可以达到最好的发展。对平安钟而言,所有在社区为老人提供服务的组织都是它的合作伙伴,通过搭建服务网络,“经济与社 会社会资源得以重新整合,并能有效达到社会价值创造。” (香港城大阮耀启)这么看来,香港最大的社企也并非“神话”,它只是把中介的角色做到最好,把服务做到最全最细,把社区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


    这无疑让人看到社区背后蕴含的能量,但事后的讨论中同伴们纷纷将“完善的香港社区服务”列为平安钟成功的原因之一。温馨社工服务社的方芳说,平安钟是一项非 常好的创新,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的成功关键是和各方面资源的良好联动。但是目前在大陆,这一点非常困难,医院、救护车、110、街道……都无法联动。社区平台的搭建,固然需要这些社区力量,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力介入,或有大型通讯运营商的强力配合,在大陆恐怕很难实施下去。在这样的讨论中,我们深入了社企运营的多个条件,分析社会环境及自己的动力与实力,有人受到鼓舞,有人感到疑惑。


    其实,下午参观的两家社企是截然不同的模式的代表。明途的员工是它所关怀的目标群体;平安钟的顾客才是它所关怀的目标群体。明途在现存市场中将弱势群体引入 到工作流程,凭借具备商业竞争力的方式营运企业,为被边缘化的员工提供进入主流的机会;平安钟将现存的服务和社会资源联结,用优秀的平台服务于弱势群体, 为被边缘化的消费者创造一个主流市场。


    但它们也有太多的相同之处,负责任的社会使命,创始人的激情,坚持不懈的毅力,与社会主流融合进而改变社会主流价值的进路,调动资源的强大能力,都是让我们的同伴难忘的东西。


    鸣谢:方芳,于黎,颜家睦


    香港社企行(上)真知灼见

    http://pidank.blogbus.com/logs/67545104.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