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11

環團批評千億跑道諮詢不公

千億跑道最快明年拍板
環團批評︰諮詢不公 問題具導向性

2011年12月30日

【本報訊】歷來最貴基建項目、價值 1,362億元的第三條跑道最快明年拍板興建,機場管理局昨公佈公眾諮詢結果,稱逾七成市民贊成興建第三條跑道。但多個團體批評,整個公眾諮詢不公平,問題具導向性,應暫緩決定,交由政府委託獨立機構再作另一輪諮詢。記者:高淑嫻、梁德倫

機管局昨公佈諮詢結果,指 73%市民者贊成建第三條跑道,八成人認為須盡早擴建機場跑道。機管局行政總裁許漢忠已向政府遞交報告,建議當局興建第三條跑道。他表示,機管局一定會跟足法例作環境評估,又稱諮詢前已掌握第三條跑道對環境、空氣及水質等影響,推行環評有助機管局進一步了解影響和研究紓緩措施,預計環評涉及資金超過一億元。

促推行第二輪公眾諮詢

許漢忠強調,將繼續與環保團體溝通,在環保問題上抱「減少、避免、補償」原則,至於如何補償受影響人士,要留待日後逐步研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政府會謹慎考慮建議,預計明年首季作決定,隨即啟動下一階段工作包括環評、工程設計和融資方案等,預料環評需時 18個月。她強調,若環評結果受司法覆核挑戰,會視乎入稟理據,但強調司法覆核是市民的權利。

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主任蔡家民批評,機管局整個諮詢過程存在不公平,其諮詢問卷明顯具誘導性和前設立場,例如只詢問市民是否支持機場要繼續發展、又指跑道容量將會飽和是否同意機場要擴建等,「你咁問人一定個個都話支持經濟發展、贊成起第三條跑道,誘導性太明顯」。

蔡又批評,整個公眾諮詢文件無詳細提及環境成本和健康成本,「要去到後期俾人逼先肯公開個技術文件,成件事都好唔公平」。他指各環團正研究聯合聘請獨立研究團隊,詢問公眾是否知悉興建第三條跑道的環境成本,「如果大家對環境成本係一頭霧水,證明之前個公眾諮詢根本係無效嘅」。

機場發展關注網絡成員巫堃泰直斥,機管局只推出了一次「假諮詢」,「佢哋將跑道容量問題放大,根本無提到空域、環境等問題,根本唔係一個符合社會科學標準嘅問卷」。

蔡家民也指,政府應主動負起責任推行第二輪公眾諮詢,讓市民清楚真正的成本和效益後才作選擇,而非急於一時。他說,大嶼山西北未來將有多項大型發展,屆時區內的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必定惡化,若更新空氣質素指標,區內必定不能再容納任何大型發展,「到底政府有冇考慮到日後嘅情況呢?」

天恩愛心義工隊

開工坐輪椅 收工步如飛
籌款黨呃盡同情心

2011年12月30日

【本報訊】傷殘人士熱心公益值得讚賞,籌款時市民亦特別疏爽。《蘋果》記者追查發現,天水圍一個三年內涉及 24宗無牌籌款投訴、且曾被揭發撬錢箱而遭仁濟醫院終止合作的義工隊,經常在各區擺義賣檔籌款,義工全部坐輪椅,但收檔後部份輪椅義工卻健步如飛。負責人解釋,安排殘疾義工坐輪椅義賣純為不想他們辛苦,絕非「博同情」。記者:陳達浩、黃偉民、歐文瀚

吾係博同情 輪椅係造型

於 05年 12月成立的「天恩愛心義工隊」, 09年註冊成為慈善團體,除經常替大型慈善機構籌募外,亦為傷殘人士及老人提供服務,包括舉辦長者生日會、上門輪椅維修等。
天恩專找傷殘人士義賣籌款,早惹市民懷疑。記者本月 6日到佐敦四海大廈對開觀察義工隊擺檔,當時四人坐輪椅義賣,收檔時,身穿義工隊制服的梁先生操控電動輪椅,協助把物資搬回客貨車,就在此時「奇蹟」出現,只見梁突然站起,協助將物資搬上客貨車,他曉行曉走,還與司機合力把他那張重幾十磅的電動輪椅搬上車。記者追蹤一行人回到天水圍天恩邨恩福樓後,見梁獨自步行用手推車分兩轉搬運六大箱物資回大廈互委會。

稱只收車馬費及伙食錢

翌日早上,記者再到上水新都廣場門外觀察義工隊開檔,梁站着負責「監場」,另七名男女坐輪椅(五部電動、兩部手動),部份人在膝上放有義賣物品、餘下的就只拿錢箱。

目前在公眾地方義賣只須向食環署申請,不涉貨品賣買的公開籌款則必須獲社署審批。記者發現某些途人捐款後會獲派一張寫上祝福字句的紅色字條,但不少人甚麼也沒收到,有非法籌款之嫌。記者觀察輪椅義工頗受歡迎,不少路過學生主動解囊,而只捐款的途人明顯較買物的多。

當日收檔時,記者發現身材瘦弱的女義工阿君(化名)突然從輪椅站起,她走路雖有少許一拐一拐,但健步如飛,把坐過的輪椅放回貨車後,獨自到附近商場逛街,之後再乘港鐵回深水埗,途中一直站着閱報,記者上前問她為何有位不坐,她說:「坐咗成日好攰。」

15日,義工隊轉到天水圍天瑞邨擺檔,記者見阿君早上步行到來,拿錢箱坐上輪椅便開工,相當賣力,而梁最初四處走動打點,開檔後即坐回輪椅參與義賣。

收檔後,記者假稱慈善團體成員,與放好輪椅準備離開的阿君交談,她說工作不算辛苦,「兩年嚟都係做三四次咁大把」,又稱自己只收車馬費及伙食錢。記者表示希望能找義工協助籌款、希望詢問價錢,阿君指行情價格是秘密,「呢啲嘢個個都唔會講」。

由於記者曾見她不坐輪椅到處走,問她坐輪椅籌款會否傷害自尊心,她說:「唔會,響屋企做家務做到攰都會坐輪椅休息㗎啦,我真係傷殘㗎。」她承認坐輪椅籌款確容易得多,「一個坐輪椅一個健全人,一定捐畀坐輪椅嗰個……好易打動到人」。

天恩過去曾協助多家大型慈善機構籌款,其中仁濟醫院發言人指出,該義工隊於 06年曾協助他們的「慈善雙周」活動,籌得 13萬元,事後發現該義工隊的籌款錢箱有明顯被破壞痕迹,且箱中紙幣排列得異常整齊,故仁濟方面至今已無再與該義工隊合作,「將來亦不會」。

社署從未發籌款許可證

根據食環署網上紀錄,天恩領有本月共八天分別在佐敦及大埔開檔義賣的臨時小販牌照,販賣包括「愛心米」、絲巾、文具等,但記者所見天恩於 7日在上水新都廣場、 8日在荃灣福來邨及 15日在天瑞邨的義賣活動均未向食環署申請。

社署發言人則稱,從未發出公開籌款許可證予天恩愛心義工隊;而自 08年 12月至今,已接獲 24宗有關天恩涉及無牌籌款的投訴,全部已轉介警方跟進。

前員工爆
日薪$220聘「義工」

2011年12月30日

因出生時腦缺氧致行動不便及口齒不清的阿占(化名),曾在天恩擔任全職員工數年,至今年中離任。記者經中間人聯絡阿占,假稱是某機構欲聘請他協助籌款,相約見面。

健全籌二百 傷殘籌過千

阿占透露,為大機構籌款往往是「落格」的好機會,「邊個唔掠水吖?我以前要親自推錢箱上去佢(某人)屋企,都有成幾百次啦,你話推上去做乜?」他其後拿着茶餐廳的砂糖罌示範如何打開上鎖的錢箱蓋,就是用小棒把蓋鉸的芯慢慢推出,這樣不需鎖匙都能偷錢。他又說,好些義工會翻轉錢箱將錢倒出、甚至用間尺黏雙面膠紙塞進去,將鈔票黏出,「個個都係咁」。根據天恩網頁資料,直至去年中,天恩邨恩福樓互委會主席何立生與周金鳳同為義工隊主席,但阿占聲稱何只是「掛牌主席」。何立生於 07年因被揭發吸冰毒,被法庭罰款 5,000元,他並於去年 11月辭去主席一職。

阿占又說, 09年 12月,該會曾有人私自拿走某慈善機構的籌款箱到屯門「籌款」,有途人感可疑而報警;去年義工隊在粉嶺義賣無申請,「搞到要上差館」。

法例上「義賣」與「籌款」不同,但阿占說:「其實義賣咪一樣可以籌款,人哋入錢落錢箱之後,你畀番支牙籤佢都得㗎喇。」他還說可藉報細數掠水,「(市民)捐咗一千蚊,你報五百就得啦」。

阿占坦言隊內「義工」很多是綜援人士,他們其實是以日薪 220元「聘請」回來。他自誇坐輪椅「博同情」的籌款手法是其「發明」,又稱自己肢體健全的妻子,也曾扮傷殘參與義賣,「唔坐輪椅嘅話,一日最多得二三百蚊,坐嘅話好容易就過千」。他最後不斷向記者推銷自己,更建議:「有冇興趣一齊搞番間?」

《蘋果》記者

Monday, December 26, 2011

都江堰「愛心奇異果」

上海札記﹕「愛心奇異果」的隱憂
【明報專訊】3年前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上海的一位退休女教師沈翠英拍賣了自己的住房,用所得的45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受災的都江堰建造了一所小學,被尊稱為「上海奶奶」。隨後,沈奶奶為幫助災區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又將名下另一套住房抵押,貸款400萬成立一家公司,專營都江堰特產「紅心奇異果」。

由於都江堰奇異果在上海知名度低、銷售不佳,加上水果難以保存,導致很多奇異果爛掉,沈奶奶的公司出現虧損。據報道,她3年銷售奇異果已虧損數百萬元。為減輕損失,沈奶奶不久前又在其實名微博上叫賣,吸引微博粉絲們前來捧場。

災民收入穩定 風險轉嫁善長

對於災區及災民的救助,就好像是治療一個大量失血的病人,首先是要為他輸血,隨後幫助他恢復自身造血功能,擺脫生病的狀態。沈奶奶原意是想為災區「造血」,其行為令筆者也深感欽佩,但目前災區人只需把奇異果銷售給沈奶奶,就可獲穩定收入;隨後所有的風險都轉嫁到沈奶奶頭上,這種類似於體外造血,然後再輸入,其本質仍然是慈善救濟。

授人以魚 不如授人以漁

不是說慈善有錯,而是這種慈善的運作模式,並不能真正解決災民的生計。沈奶奶的做法說明她已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但始終病人要想痊癒,只有自身機能恢復,與健康人在公平環境下平等生活,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痊癒。

所以沈奶奶也應考慮怎樣讓災區人民自己來運作奇異果的生意,或至少用更加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讓他們忘記自己災民的身份標籤,協助他們逐步進入市場與其他人公平地競爭,依靠自己實現價值。要相信災區人民有能力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有能力像普通人一樣在市場上立足,而不能僅僅依靠好心人的善舉。

高健

團體憂纏擾法另有目的

團體憂纏擾法另有目的
【明報專訊】政府正就纏擾行為刑事化諮詢,即使婦女組織及學者贊成訂纏擾法保護受虐及被跟蹤婦女,但亦擔心影響新聞及示威自由,更質疑政府把纏擾行為受害人「擺上台」,促分開處理保障受虐婦女及新聞採訪。

港台《城市論壇》討論政府建議規管纏擾行為,港台曾邀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官員出席,但該局未能安排。

婦女中心協會總幹事廖珮珊表示,早已爭取就纏擾行為立法,因被跟蹤或電話騷擾的婦女,以至家暴受害人都需要受保護,但她擔心公眾集體訴求,如到禮賓府表達訴求,會變成集體騷擾。

學者斥擺受害人上

性別及婦女研究學者李偉儀亦質疑,立法建議內容不足以保障受虐婦女,質疑政府背後有政治目的,把受害人「擺上台」,製造社會分化及白色恐怖,打壓示威和新聞採訪,日後追蹤區議會種票者這類新聞可能受阻。

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認為,現時新聞自由和言論空間已漸收窄,纏擾刑事化後更難追訪官員和重要人物,即使該會不贊成娛樂新聞的狗仔隊侵擾他人,但狗仔隊亦可追訪高官,纏擾法例必然影響新聞自由。

即使政府指新聞界有「合理行為」作辯解,但麥燕庭指這不是免責辯護,當事人覺得記者滋擾,雖可報警阻礙採訪,但記者要到法庭才可引用「合理行為」抗辯。她舉例,近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過身,大批記者湧到朝鮮領事館採訪,該領事館報警勸記者離開,日後可能引用纏擾法例阻採訪。

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亦稱,英國纏擾行為法例,已被批評打壓新聞和示威自由,故擔心政府今次立法別有目的。

社聯﹕三個長者一個貧

社聯﹕三個長者一個貧
無法受惠最低工資

【明報專訊】統計處最新數據顯示,長者貧窮人數有所增加,由2010年的27.7萬,攀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9萬,約每3名長者便有1人生活於貧窮戶。社聯指5月1日實施最低工資後,基層市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已退休的長者未能受惠於最低工資,卻同樣面對通脹,情令人擔憂。

社聯業務總監蔡海偉促請政府,盡快改善現時的退休保障制度,並建議政府設立第二安全網,如膳食及租金津貼,為在職貧窮戶提供支援。

社聯將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的住戶列作貧窮戶。社聯按統計處數據分析,指去年上半年貧窮人口120.4萬,貧窮率較2010年微跌0.1%,為17.8%。不過,隨一人及二人家庭數目上升,貧窮戶的數目由2010年45.1萬戶,增加至45.8萬戶,為10年來最高。

貧窮長者29萬 升幅最多

社聯分析亦發現,貧窮戶增幅最大的為長者,在今年上半年新增的1.15萬戶一人及二人貧窮戶中,獨居及二老長者佔了約六成即7200戶。另外,上半年22.7萬戶獨居或二老長者中,約半數即11萬戶為貧窮戶。

長者貧窮情嚴重,今年上半年已達29萬人,貧窮率33.4%,去年長者貧窮率為32.5%。中年貧窮人口情亦令人關注,45至64歲貧窮人口由去年的33.9萬增至34.4萬人。

蔡海偉表示,長者的收入雖然沒有減少,但由於通脹嚴重,相比其他工資獲提升的群組,基層長者生活更苦。

蔡指出,如按統計處人口推算,至2039年,全港長者達249萬,若按現時貧窮率計算,貧窮長者將增至83萬。

最基層收入顯著上升

另外,若將全職工作者按收入高低分為十等份,2011年第二季,收入最低的兩個組群的工資中位數,由5500元及7000元,顯著上升至6000元及7500元,其他等份則普遍維持不變。

Sunday, December 25, 2011

香港導盲犬協會

港首隻導盲犬爆爭奪戰
訓犬導師稱擁有 協會擬興訟取回

【明報專訊】香港首隻導盲犬Google還未全面投入服務,便率先引發爭奪戰,事情甚至可能鬧上法庭。負責訓練Google、全港唯一一名導盲犬導師張偉民,日前以「理念不同」為由提出請辭,同時又指Google屬他個人所有,從寄養家庭帶走Google。香港導盲犬協會副會長曾建平表示,已與律師商討,不排除透過法律途徑取回Google,或會報警處理。

導師稱有資料證明屬個人所有

張偉民昨日表示,有充分資料證明Google屬他個人所有,相信今次事件會鬧上法庭。

曾建平表示,張偉民於12月20日從寄養人手上帶走Google後,向協會表示因「理念不同」提出請辭,並表示Google屬他個人所有。事後董事會已經聯絡律師,律師初步認為事件可能涉及偷竊,他們目前仍未決定以何種方法追討Google。

曾建平承認,台灣導盲犬協會年初送出Google時,並無任何文件紀錄,過程中亦主要由張負責接洽。但當日台灣導盲犬協會已清楚表明,是把Google送予香港導盲犬協會而不是張個人。

記者翻看當日台灣導盲犬協會的新聞稿,內容亦寫明「台灣導盲犬協會特別捐贈一隻導盲幼犬Google(公)給香港導盲犬協會,透過航空公司安排,在1/17的下午順利抵達香港國際機場。」

台贈港協會 導師接洽

Google今年1月抵港,當時只有4個月大,台灣方面後來再送出另一頭導盲犬Iris。曾建平說,Google和Iris均具有導盲犬血統,都由張偉民負責訓練,Google的正式訓練約在一個月前才開始,預計要進行9個月至兩年。他承認,目前全香港只有張一人為合資格導盲犬導師,相信要從外國聘請另一名導師並不困難。導盲犬接受訓練和跟視障人士「配對」後,才能正式投入服務。根據政府2008年統計,香港約有12萬名視障人士,導盲犬協會早前估計,全香港約需要200隻導盲犬。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練乙錚:三看烏坎 三問港人

練乙錚:三看烏坎 三問港人
【信報轉載】廣東陸豐市烏坎村的群眾運動有特殊意義,香港人尤其有責關注。筆者今天試提供分析此運動的三個參照點,並膽敢向有關港人提出三問。

全文1
全文2

香港單車聯會

單車聯會:司機嫌單車阻路
【明報專訊】香港單車聯會執行委員陳志強認為,即使靠路邊行駛,也容易發生意外,因為很多司機沒有把單車看成道路使用者,但以香港道路擠塞的情來看,單車在中線行駛還未可行。

陳志強說,他習慣距離路邊1米踏單車,也曾出現驚險情:「紅色小巴由快線切3條線在路邊上客,幾乎撞倒單車。」

他形容很多司機對單車是零容忍,若單車在馬路中間行駛,司機甚至覺得他們「阻住晒」而生氣。他建議道路安全議會多向司機灌輸「單車也是道路一員」的信息。至於如何確保騎單車人士在路上的安全,他認為要視乎環境而定,最重要是單車和汽車互相遷就,一般來說靠邊駕駛仍較中線駕駛安全。

香港單車同盟

馬路中央踏單車
單車同盟主席獲撤控

【明報專訊】香港單車同盟主席Turner Martin John Staufert今年6月在北角渣華道馬路中央踏單車,被控違反《道路使用者守則》,昨日獲撤控罪。

被告:太貼行人路更易被撞

辯方在庭上引述有多年踏單車經驗的專家指出,在道路中央踏單車,絕大部分時間均屬安全。49歲的Turner Martin在庭外解釋,本港道路雖繁忙,但車輛行駛速度不高,單車在路中央行駛,反而可讓各道路使用者清楚看見單車的存在,更能保障大家安全。但現時本港規定,騎單車者僅能離行人路半米行駛,單車在如此狹窄的位置,更容易會被撞倒。

他指在美國、澳洲等地,30多年來亦建議騎單車者可在馬路中央行駛,雖然他指出本港相關法例及守則無問題,但執行上猶有不足,如未有將單車視為正式交通工具,僅當作休憩用途;另外,有關部門亦缺乏宣傳和教育,讓大眾注意在馬路上踏單車的安全。他透露運輸署現正修訂有關法例,他亦將給予意見。

他本來被控於今年6月12日下午5時許,在渣華道馬路上不小心踏單車,控方考慮案情及證據後,決定撤銷控罪。辯方則指案件3度提訊,其中兩次均有聘用代表律師,辯方亦準備傳召專家證人等,故希望申請3萬元訟費。但控方認為費用過高,裁判官押後處理。

【案件編號﹕ESS29766/11】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新福事工協會

露宿3分鐘 體驗無家苦
【明報專訊】「原來紙皮屋一吹就散,而且無被蓋,好凍。」6歲半的葉信謙昨日在銅鑼灣鬧市用紙皮作被鋪,體驗3分鐘的露宿生活。紙皮旁邊是一間約4乘3米的「板間房」,擠滿一家四口的雜物,板間房門口,正是人來人往的港鐵站出口。

讓路人住「板間房」

新福事工協會旗下的關懷貧窮學校昨午於銅鑼灣東角道一帶行人專用區舉行關懷貧窮嘉年華,設下7個攤位,讓市民了解貧困生活。要體會露宿者的苦,參加者要限時搭好紙皮屋,信謙說﹕「原來搭屋好麻煩,一吹就散。」至於板間房攤位則佈滿雜物,四口之家的衣、食、住都在這裏,由市民扮演其中一名家人。被迫蜷縮在摺做功課的「姐姐」布小姐說:「希望政府教育好下一代,不要讓貧窮成為惡性循環。」

除了住屋體驗,還有工作體驗。9歲的羅芷韻推手推車,車上的紙皮比她還高,用力推過木板等障礙物到達終點,卻只得23元。芷韻坦言:「好辛苦,以後見到人推車都會幫手。」「關懷貧窮學校」校長葉漢浩說,希望在鬧市中為窮人發聲,喚醒大家的關懷之心。

工黨成立

工黨成立﹕團結99%反壟斷
【明報專訊】多名泛民獨立議員組成的新政黨「工黨」昨日成立,該黨承認與社民連路線相似,但強調會採取溫和及非暴力抗爭模式。創黨主席由職工盟李卓人出任,口號是「全民起動,天下為工」,主打團結、民主、公義及永續四大主張,希望團結社會上的99%,打破財團壟斷。

李卓人任主席 「80後」任副主席

醞釀一年多後,工黨昨由131名創黨成員選出20名執行委員,李卓人在無競爭下當選主席;公民起動何秀蘭、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及從事慈善基金工作的「80後」楊可欣擔任副主席;退出民協的社福界議員張國柱則出任紀律委員會主席。

20名執委包括不少工會中人及學者,包括職工盟及街工成員,亦有4名「80後」。新巴公司職工會、九巴員工協會、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職工總會及公民起動則以團體身分加入。

李卓人直言,現時社會的資源被1%的財團壟斷,工黨成立旨在團結其餘的99%市民,打破壟斷制度、改變社會。他強調,工黨不止代表打工基層,亦代表弱勢、青年、婦女及中小企等受制度壓迫的群組,希望工黨能成為民間團體發聲的平台,未來將努力落區宣傳理念。

李卓人在區選失利,工黨暫無成員合資格在明年立法會選舉問鼎「超級區議會」議員,形勢較「對家」工聯會「輸蝕」。李卓人稱,議會外的群眾力量才是工黨的最大籌碼,「有民意支持,結合議會內外的力量,政府也要『跪低』」。

稱以溫和模式抗爭

工黨主張社會民主主義,外務副主席張超雄承認,工黨與社民連的路線相對接近,但強調該黨會採溫和非暴力的社運模式抗爭,「我們不是要革誰的命」;工黨目前亦無計劃向其他政黨挖角或合併。

針對下屆特首選舉,工黨的選委成員將提名泛民候選人入局,但在選舉時會投下廢票,以示對小圈子選舉的不滿。工黨明晚將「打頭炮」,在旺角登打士街遊行至亞皆老街中電總部,手持燭光抗議兩電加價。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

無理挑剔隨處小便
半數員工忍無理客

【明報專訊】一項調查發現,服務業員工認為「非常客人」有三大特徵,分別是無理要求、大聲罵人及諸多挑剔。遇上麻煩客,有五成受訪者會「忍無可忍還須忍」,有61%受訪者遇麻煩時希望上司主動施予援手。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於10月起在街頭訪問了500名工作上要與顧客接觸的在職者。結果顯示,受訪者視「要求無理」、「大聲說話或罵人」及「諸多挑剔」為麻煩客人的主要特徵,亦透露不少煩客的駭人行徑例如在公眾地方小便等;另超過八成受訪者指女客比男性麻煩。

客人無理滋擾4月 電話響客服員手震

該機構引述一名任職公營機構化名阿Paul的顧客服務員經歷,曾有客致電要求即日補發單據,Paul解釋需時3個工作天,被客人認為敷衍了事。其後4個月,該客人不時致電阿Paul進行「非常服務測試」,令Paul飽受滋擾。阿Paul因此出現初期焦慮症徵狀,每當電話響起便手震,及後更需轉介心理輔導。

盈力僱員服務顧問管理顧問孫立民表示,許多前線員工需要依規矩辦事而拒絕顧客要求,但上司卻大多盡量滿足顧客,建議當顧客「死纏爛打」與職員吵架時,上司應主動提供協助。

北京「良心人物」頒獎

救小悅悅拾荒婦獲良心獎
10個平凡人 10個不平凡故事

【明報專訊】北京昨日給10名「良心人物」頒獎,希望喚醒國人良知。「2011平凡的良心」頒獎禮在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獲獎的包括救助小悅悅的佛山拾荒婦陳賢妹。陳賢妹助人舉動成為內地民眾的焦點話題,也為其帶來了壓力與煩惱。但她指「良心」就是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心,堅持幫人總是對的。有內地網民在對得獎者表達欽佩的同時,也對社會現實表達不滿,指摘政府稅收政策很積極,福利保障政策卻少作為。

回老家避採訪 丟飯碗孫輟學

陳賢妹成為名人後,每天都有大批記者輪番採訪,即便她逃離佛山,回到清遠陽山縣的老家,依然避免不了記者的採訪。她前日在北京領獎後接受搜狐網專訪時表示,因為出了名,她失去了鐘點工的工作,又被房東威脅搬出,原本上幼兒園的小孫子也被迫輟學跟她返回鄉下。村裏許多人都認為她成了富婆,銀行存款「超過了一百萬」,許多人都來找她借錢。

「窮得有良心 幫人總沒錯」

「幫助人在我們鄉下是件很輕鬆的事情,看到了就做了,不會考慮太多,沒想到這個事情影響會這麼大。」陳賢妹說,她做的事情很平常,很微不足道,很多人都會這麼做的。她指,「良心」就是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心。「窮也要窮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雖然事情為她帶來不少的麻煩,不過陳賢妹表示,「幫人總是沒錯的,救人一命值千金。」她希望「過了今年,就沒有媒體找我了,我能回到原來的生活,該幹什麼幹什麼,每天能接送孫子上學。」

今年10月13日,兩歲女童小悅悅在佛山連遭兩車輾過,18名路人經過卻未施援手,最後是拾荒的陳賢妹好心將女童救起。事件在內地掀起「冷漠中國人」的爭議,北京今次的「平凡良心」頒獎,就是為表彰那些「堅守底線」的「良心」人物,希望可以喚醒國人冷漠的心。

網民問:感動完了呢

一同獲獎的還有另外9人(見表),他們都被指為道德榜樣。不過網民在對得獎者表示敬佩的同時,也對社會現實表達不滿,網民「江北第一杉」表示,不能靠感動活,得靠理性,每次看評十大感動人物,「我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悲哀。黨和政府現在在哪裏?他們天天忙,難道不應該首要想辦法解決這類涉及百姓生存的問題嗎?建立稅收政策很積極,福利政策卻少見動靜。」網友「王利芬」亦質疑,支撐時代的是制度,良心也好,人性也好,解決不了問題,「感動完了呢?」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烏坎抗暴

烏坎改寫抗爭史

烏坎改寫抗爭史
【明報專訊】先是若干次小規模上訪和示威,政府除了一如既往派出警察圍堵之外,沒有打開更多的溝通渠道,終於釀成一次大規模示威活動。

規模雖然盛大,但秩序井然,理性克制,在高呼「反對獨裁」、「還我人權」、「懲治腐敗」的同時,也打出「擁護共產黨」的標語。由於仍然只有盾牌,警棍和催淚彈代表政府,衝突勢在必然。

一直躲閃的政府突然冒了出來,不無亢奮地為這次示威活動定性,稱其僅有少數人參與,動機雖然良好,但被別有用心的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同時,宣布民眾自己成立的自治組織為非法組織,對為首者進行抓捕。事關切身利益,能夠獨立思考,發自內心請願的民眾,深感訴求被忽視,人格被羞辱,同時看到了「秋後算帳」的伏筆,於是爆發更大規模和更長時間的示威遊行。

宣布非法更受擁戴

代表政府工作的機構陷入癱瘓狀態。自治組織被宣布非法之後,更加受到民眾擁戴和珍惜,能夠高效組織抗議活動,而且成功倡導理性克制,自治範圍之內,社會秩序良好,不僅沒有動亂,連小偷都改邪歸正。同時,為了保護自治,他們與警察形成對峙,僵持數月之久。

在此期間,民眾代表一直呼籲與政府對話,期待更高層領導出來傾聽呼聲,體察下情。境內外媒體從不同立場廣泛報道,種種傳言帶給他們希望。這些傳言包括﹕最高層受到欺騙,尚不知情,或者知情之後也意見分歧,正在權鬥之中,只要我們堅持和平請願,最終會有好的結果。

這不是在描述二十二年前的天安門事件,而是眼下發生在廣東陸豐烏坎村的抗爭運動。但是它們如此相似,恍若時光倒流。烏坎村勇敢的「非法組織」,激情澎湃的遊行和靜坐,四處飄揚的旗幟和標語,都會讓二十二年前的青年錯把村委會當做天安門。同時,大批軍警的武裝待命,政府基層的癱瘓,高層的沉默,都讓人深感不安,解決之道似曾相識。

聯想起天安門事件

事實上也並非烏坎抗爭和天安門事件之間有什麼特別的聯繫,它不過是中國社會民間抗議的一個普通範例。極權之下,大多和平克制的抗議活動都與此相似。在很大程度上,歷史只是在或多或少地重複。六年之前,汕尾就發生過相似的農民抗爭運動,以軍警的無情鎮壓收場。

我仍然努力去發現變化,從中窺伺結局改變的可能。首先看到的,卻是大規模抗議活動之後,政府採取偽裝和欺騙手段,抓捕了村民代表薛錦波等人。村民們再次遊行示威,要求政府放人,政府卻通知薛家前去認領屍體。政府宣布薛錦波被秘密抓捕兩天之後,發生心源性猝死,卻牢牢控制住屍體。薛家在僅有一次的目睹親人遺體之後,看見其滿身傷痕,相信他是遭受酷刑而死。

同時傳出政府願意出一千萬元買斷薛錦波遺體處置權的消息。不經過任何監督程序,政府隨意動員納稅人的錢來買納稅人的命,這種荒謬的事情,是經濟發展之後的一個新趨勢。

無論薛錦波的死因如何,通過近年來野蠻的房屋強制拆遷,非人的上訪者黑監獄等事情,民眾早已了解,至少基層政府在對待民眾抗議時,比二十二年前更加胡作非為。放在一個較長時期來看,這些作為都是高層縱容甚至授意的結果。但在具體的事件中,它讓高層的沉默更多地顯出其冷漠和失職,而不是對希望的幻想。隨覑屍體的一天天腐爛,政府解決問題的時間也愈來愈少。

權利意識更多覺醒

另一方面,烏坎村的自治組織和抗爭運動,也與二十二年前以學生為主體的天安門事件有了很大的不同。村民們有覑停止土地盜賣,公開村務帳目,懲治貪污腐敗等具體利益訴求,通過簡單的全民普選,選舉出村民臨時代表理事會,還成立了婦女聯合代表會,而且以熱血青年為先鋒,以宗族老人的傳統道義為後盾。既有舊式的血淚呼喊,也有最新的網絡媒體宣傳。透過媒體報道,可以看見民眾普遍的權利意識有了更多的覺醒。

同時,由於維穩體系的利益複雜化,村民自治組織不僅先前得到政府認可,代表們從政府領到每月上千元的薪水,而且在被宣布為非法組織之後,仍然與政府官員保持覑頻繁的溝通。目前還無法判斷,這會在多大程度上增加新的解決之道的可能性。

正如六年前的汕尾農民悲劇一樣,這二十多年來發生的種種抗爭活動,歷史都有可能完全或部分重演。但烏坎的故事讓人相信,政府的鎮壓將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從這個意義上說,烏坎人已經改寫了歷史。

註﹕作者為資深時評人,《陽光時務》總編輯

文 長平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慈善團體憂明年捐款減

慈善團體憂明年捐款減
【明報專訊】分析預料明年本港經濟轉弱,加上通脹及各類公共服務加價,如近日兩電上調電費等,市民百上加斤,恐令慈善捐款大減。無國界義工行政總監黃進光表示,其組織指定捐款額每年皆有增長,佔整體捐款九成,不過其他捐款則呈跌勢,「如去年捐10萬元,今年只有3、4萬元」,關注明年這方面的捐款或會減少,尤其對缺乏資源宣傳的團體則影響更大。他又認同經濟低迷,市民為減開支,捐款或率先成「止血」對象。

公益金發言人表示,今年度籌款目標為2.45億元,至本月中已籌得逾1.6億元,對達標審慎樂觀,但亦憂慮受經濟影響,明年捐輸會下跌,惟有需要時仍可動用儲備。

目前不論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向認可機構捐款,均可扣稅,最多為應課稅金額的35%。兩組織均贊同政府提高捐款免稅額,以鼓勵市民捐輸。

宣明會助養捐款「加價」

宣明會助養捐款「加價」
不敵通脹 籲每月多付20元

【明報專訊】通脹猛於虎,國際慈善團體也難獨善其身,世界宣明會日前向捐款人發信,呼籲14萬名助養兒童者每月多捐20元,加幅達9.09%。組織表示,內地和第三世界國家通脹嚴重,有需要調整捐款;專門扶助內地兒童的無國界義工,亦在通脹和人民幣升值雙重夾擊下,把每月捐款額由140元上調至150元。

相關即時新聞
安理會解除利比亞銀行制裁(10:08)

宣明會向逾14萬名助養者發信,指美元疲弱,通脹嚴重,受助者的購買能力大減,呼籲「每月多捐20元,維持孩子基本需要」,本月起會把「助養兒童計劃」每月捐款額由220元上調至240元。

宣明會:與行政費無關

組織於2005年以加強預防愛滋病等工作為由,宣布每月捐款由200元增加一成至220元,一度因單方面調整金額惹來批評。世界宣明會昨接受查詢表示,會先徵求助養者同意,如希望維持現有捐款會尊重其決定,但不諱言若大多數助養者反對,會影響社區發展工作,需重新調配項目及工作規模,以維持相關工作,暫時反應正面。

歐債危機導致歐元和美元匯率下跌,加劇非洲國家通脹壓力,烏干達10月通脹率便高達30.5%。世界宣明會引述世界銀行報告,指今年9月的整體糧食價格已較去年升三成,如非洲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的粟米價格按年升一倍。

世界宣明會強調,加幅與行政費無直接關係,以去年度為例,總收入的94.2%直接用於慈善工作上。

人民幣走勢強勁,亦影響針對內地救助工作的團體。目前幫助逾3000名內地兒童的無國界義工,年初把「中國助養兒童計劃」捐款額由140元上調至150元,加幅為7.14%,行政總監黃進光不諱言受通脹和人民幣匯率高企雙重影響。

匯率壓力 無國界義工加10元

他舉例說,內地一斤大米價錢由2009年初的1.1元人民幣,升至今年的1.8元人民幣,加幅達63.6%,尚未計算匯率差距。而近年人民幣不斷升值,捐款額已由2004年計劃初的120元,逐步增至150元,增幅達25%,預料往後仍要持續面對匯價壓力。黃說目前調整只針對新捐助人,但不排除日後會劃一推行,若捐助人拒絕加碼,組織便要補貼,如三分之一反對,一個月便要補貼1萬元,屆時只好讓捐助人終止捐助。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同樣設每月捐款計劃,捐款額由250元至1300元,發言人指計劃沿用多年,不會因通脹而調整,而他們的物資透過全球採購,通脹影響相對輕微。無國界醫生發言人稱,與市民同樣面對通脹,但不會因而呼籲市民提高捐助額。

明報記者 吳光熙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明試行八達通買旗

每次拍卡捐5元
買旗可嘟八達通明首試行

【明報專訊】明天開始巿民買旗捐款多一個方法,只要用八達通「嘟一嘟」,就可做善事。社聯與八達通推出的電子賣旗計劃明天面世,並先由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試行,其中100名義工將帶同便攜式八達通讀寫器,於11個港鐵站外出現,讓市民初嘗電子賣旗滋味。社聯表示,至今已有20個機構申請計劃,並於試行期後檢討成效。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表示,截至明年3月底的賣旗日,已接受20個機構申請,其中5個機構分別於明天、明年1月21日及2月4日試行(見表),社聯將不作收費。至於其餘在明年2至3月登記電子賣旗的機構,社聯則會以每部八達通讀寫器收取35元行政費。

再捐款須待1分鐘拍卡

方敏生稱,暫時滿意電子賣旗的反應,各大小機構都有意嘗試。電子賣旗試行期間,每次定價5元,如要再次捐款就要等1分鐘再拍卡,她指出,試行後會檢討考慮會否優化等候時間,更改定價或減少行政費用,「但周三及周六都有賣旗日,社聯要發放及收回讀卡器,同時要即日跟八達通公司對數,所以有行政程序考慮」。

強調捐款不涉個人私隱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將於明天派出4000名義工賣旗,當中200名義工會「行孖咇」,1人手持傳統旗袋,另一人手持便攜式八達通讀寫器,供市民選擇。八達通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張耀堂表示會派出10多名義工協助,又強調賣旗過程不會涉及個人私隱資料問題,「社聯及賣旗機構只會知道各讀卡器的善款總數,不會知道由誰捐款」。

工黨周日出世

工黨黨徽一撇綠倡環保
周日出世 黨綱逾3萬字

【明報專訊】醞釀多時工黨終於緊禮拜日出世,該黨籌委百般滋味在心頭。據聞一班籌委過去年幾時間中,足足寫3.4萬字黨綱,除主打勞工議題,城市規劃、保育及綠色工業方面都有唔少墨,所以黨徽會有「一撇綠」,代表環保咁話。

工黨約有130名創黨黨員,職工盟屬下新巴、九巴同物業管理工會以及公民起動,都會以團體形式加入。據了解,工黨黨綱會有好大篇幅談及歷史保育同舊區重建等城規議題,中港人口政策亦會獨立成章,全城熱話「地產霸權」走唔甩,文化議題方面搵到本身係公民起動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席操刀。

工黨頭炮將會主打下年2月財政預算案,提倡設立股息稅,目標對象係每年錄得超過25萬股息收入人士,另一方面就要求減利得稅,幫輕基層同中產,希望做到財富再分配效果。預料當選成為工黨創黨主席李卓人就話,工黨雖然叫工黨,但唔係只關注基層,「香港中產同基層一樣都係制度受害者,失業就冇保障,其實我係代表全港99%」。

講咁耐,禮拜日成立典禮又有咩搞作呢?據聞選完主席同執委後,佢就會象徵式切蛋糕慶祝。

唔切燒豬免惹遐想

有工黨中人笑言,本來諗住切燒豬,但家陣「豬狼對決」鬧得熱烘烘,怕會惹人遐想喎。工黨成員、港大通識教育部領袖培育課程副主任梁啟智都係日生日,切蛋糕晒啦。

蒲窩轉型保育

蒲窩轉型保育 藝術搖籃去向未明
資深音樂人:如自行拆旗

【明報專訊】成立近廿載、孕育無數音樂人及舞者的藝術搖籃蒲窩青少年中心,近日收到資助機構和富社會企業通知,因架構及資源重組,將改變發展方向包括主辦文物古蹟導賞團,而中心大量藝術發展活動,包括樂隊比賽、塗鴉及街舞等,在新一年去向未明。一眾在蒲窩成長的青年,慨嘆蒲窩轉型猶如失去了家。明天他們將在蒲窩舉行最後一場音樂會,記念在此經歷過的青歲月。

和富:有效運用資源非結業

不少本地樂隊如農夫、PixelToy及my little airport,都是在蒲窩「發」,有本地資深音樂人認為,蒲窩向來是音樂搖籃,如今暫停所有藝術活動,「等於將支旗拆掉」。不過,資助蒲窩的和富社會企業強調,蒲窩並非結業,只為有效運用資源而轉型,消息本星期初公開後引起迴響,故考慮保留部分藝術活動,但同時在這幢二級歷史建築,加入文化保育活動。(另見稿)

「如果當年不是到蒲窩學跳舞,可能我一早已經學壞!」現年24歲的Don直言,當年讀初中於校內是「破壞王」無心向學,直至中四那年,眼見街頭文化興起,覺得跳舞很「型」,於是便走進蒲窩學霹靂舞(Break Dance),找到興趣,亦重拾人生方向。

舞者:不知哪裏教學生

「當年跳舞導師、社工跟我講,如果不讀書就做不到任何事,日後投身社會,起步總會較人慢。」一言驚醒,令他重新做人,跳舞出色之餘,也使他努力向學,修畢高級文憑課程後,Don現為地產經紀,還在蒲窩將一身舞技傳授予中學生。

原定舞蹈匯演受影響

蒲窩突然傳出轉型消息,最令Don擔心「之後都不知道去哪裏教學生!」蒲窩原定在明年5月於上環文娛中心舉行大型舞蹈匯演,但亦受暫停藝術發展計劃影響,「打算自己有一個大型B-Boy Drama的表演機會都沒有了,所以很可惜。」

他認為,街舞、塗鴉等青年文化,雖然在港未算普及,「少了蒲窩,就如沒有了第二個家,等於將此類文化滅絕,贊助人不應因為活動打不響名氣而取消,更應保留幫青年人。」

相對Don在中心「蒲」足8年,19歲的阿世卻是蒲窩的Band友新手,雖然在中心玩音樂只有兩年,每周至少三晚到蒲窩「夾Band」,已視之為「半個家」,說到蒲窩暫停樂隊活動,他不禁唏噓,「寫的第一首歌、第一個表演、第一次比賽,統統都是在蒲窩。」

阿世憶起,去年參加蒲窩青少年樂隊比賽緊張失準,原打算於明年2月的表演捲土重來。對於蒲窩發展方向仍是未知之數,他慨嘆理想或成遺憾。阿世在蒲窩發表第一首個人創作《理想》,意指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有人理想為「搵錢」,有人理想為名氣。他與一眾蒲窩音樂人,就是在此尋找理想。這份追尋理想的信念,希望可傳到有心人,繼續讓蒲窩發展藝術。

明報記者陳家俊

家計會首推輔導未婚爸爸

家計會首推輔導未婚爸爸
【明報專訊】本港大部分機構提供的非牟利未婚懷孕輔導服務,多以女性為對象;家計會去年10月起,首次推出向未婚懷孕女性的男伴提供輔導,至今200多個男伴同受輔導的個案流失率,較只輔導女性求助者低4%至5%。

家計會資料顯示,旗下的青少年保健中心過去6年每年有約2000名26歲以下未婚女性申請終止懷孕服務。社工發現女方男伴的情緒亦同樣需要關注,曾有個案男士於女伴接受終止懷孕手術的病房外情緒激動,亦有男士情緒受困主動求助。

稱男性抑壓 易生誤會

前線社工、輔導督導主任張惠儀表示,男性受傳統觀念影響,為怕影響女伴情緒而故意抑壓,且缺乏紓緩渠道,令雙方誤會,例如誤以為對方希望墮胎,甚至非法墮胎、棄嬰,或因處理不當導致嬰兒死亡。

張惠儀說,有女事主單獨面談時表示,家人朋友不知自己懷孕,期望男方分憂,對方卻經常制止她哭,又囑她決定墮胎後便不應想太多,覺得男伴不了解其心情而失望。其後男方與女伴一同接受輔導,輔導員令男方抒發情緒,令女方知道男方為放棄骨肉亦感痛心與內心爭扎。

她指出,雙方坦誠有助往後理性商量終止懷孕的利弊,以及互相扶持。最後事主雙方決定終止懷孕,亦一同告知親人。

從事相關輔導工作10年的高威頓表示,與女士單獨求助相比,男方參與可推動女方更積極回應社工跟進,減低失去聯絡造成的風險。

家計會表示,男士支援先導計劃為期2年,目標服務400名男士。過去一年,中心已輔導238名男士,其中約一半為20歲以下。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浸信會愛社企餐廳

社企餐廳:料需加價一成抵消
【明報專訊】政府內部評估是次兩電加電費,會間接推高通脹率0.1至0.2個百分點,當中包括加電費令經營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連鎖反應。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劉達邦相信,需要長開空調及燈飾、煮食工具用電多的酒樓,以及售賣電器燈飾的中小企將首當其衝,長遠或會加價。有社企餐廳嘆稱也許要將成本轉嫁基層。

兩電取消工商業客戶的累退收費結構,高用量用電戶亦首當其衝,其中港鐵、渠務署、醫管局便是兩電的大客,其電費成本勢增加。社企餐廳亦叫苦連天,估計加價後電費加幅達一成,需以加價抵消。

加價兼劃一收費 電費增一成

浸信會愛社會服務處在灣仔及葵涌各經營一間社企餐廳,除了餐廳電燈,大部分煮食用具亦已由用煤氣改為用電。位於葵涌的「百合屋餐廳」,供電商為中電,11月用電量約2.5萬度,首5000度每度電0.887元,其後在「累退收費結構」下享優惠,每度電為0.878元,現時每月電費約2.19萬元。加價及劃一電量收費後,每月電費將增至2.42萬元,加幅約一成。

愛總幹事曾永強表示,現時百合屋電費約佔營運成本4.2%,雖然加價增幅不算太高,但百合屋食品定價本身較同區連鎖餐廳便宜約一成,晚市一一飯一湯配飲品套餐約35元至38元,經營僅為賺取成本及留有儲備作福利發展,瘋狂加價令餐廳營運百上加斤,無可避免要加價。

港鐵:票價無分拆電費

本身經營西餐廳的劉達邦說,業界正逐步轉用慳電膽及調低空調,但部分燈飾始終無法以慳電膽取代,笑稱或要轉用蠟燭才能省電。

港鐵全年水電費用為10.67億元。港鐵表示,港鐵鐵路業務主要靠電力運作,增加電費必然對業務成本構成壓力,但票價是根據票價調整計算方程式每年檢討一次,票價中並無分拆電費一項。另醫管局說,旗下所有醫院每年電費涉及7億元。

香港肌健協會

多發性硬化症損認知
乙型干擾素紓病情

【明報專訊】港大一項研究顯示,在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中,患病少於10年的有33%,當中有八成年齡在50歲以下,但認知能力受損,顯示年輕病人受到一定程度的認知力損害,影響和阻礙學習、工作、社交及自我照顧能力。

每月費用8000 逾半患者難應付

負責研究的港大內科學系腦內科臨助理教授陳灌豪醫生表示,今次研究共有60名病人參與,其中57%有不同程度的認知能力損害。陳灌豪表示,多發性硬化症無法根治,但及早接受合適治療可有效延緩病情造成的損害,而乙型干擾素有保護神經及減低炎症的作用,減少復發次數三分一及減少五成復發率,病人症狀得以緩解,可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

香港肌健協會早前的調查發現,逾半患者因未能應付每月約8000元的乙型干擾素費用,或不符合撒瑪利亞基金的申請條件,而被逼停止使用乙型干擾素。鍾先生的女兒Elaine是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她向撒瑪利亞基金申請藥費資助,卻因未能符合病人行走100米的要求,申請最後被拒,要靠服食止痛藥和鬆筋藥來減輕痛楚。另一名病人陳先生於10年前開始發病,影響工作能力最終失業,由於其妻子月入3萬元,入息限額高過撒瑪利亞基金之規定,故申請亦被拒。

協會希望政府當局能重新審視藥物資助計劃,或進一步放寬撒瑪利亞基金的申請條件,令更多患者有機會使用乙型干擾素,重過正常人的生活。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海洋守護者協會

美反捕鯨團體繼續阻日捕鯨 (17:55)
共同社稱,美國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正在進行最後準備工作,以妨礙日本的科研捕鯨活動。

雖然日本已在日前向美國聯邦地方法院起訴,要求該團體停止妨礙行為,但因涉嫌傷害罪正被國際通緝的該協會負責人沃森12日接受共同社電話訪問時稱,並不擔心,抗議船本周內將出港。目前,該協會的3艘抗議船正在澳洲各地準備出港。

(共同社)

創業學堂

各位親愛朋友:

創業學堂是一協助低收入人士自力更生的政府註冊慈善團體 (編號: 91/10865),每年均為低收入婦女開辦創業培訓課程,學員有機會學習及實踐購貨、銷售及財務等營商技巧。現誠邀各位出席她們的畢業展銷實習。詳情如下:

項目: 聖誕節慈善賣物會 (創路工作坊畢業展銷實習)
日期及時間: 2011年12月17日下午2時至5時
2011年12月18日上午11時30分至下2時30分
地點: 荃灣沙咀道305號眾​安大廈2樓A2座荃灣​眾安浸信會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中國紅會今年籌款42億元

中國紅會今年籌款42億元 (15:55)
中國內地各級紅十字會2011年共募集款物41.98億元人民幣,但個人捐款很少。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紅十字會第九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上介紹了資金募集管理情況。

她表示,個人捐款減少主要原因是,今年自然災害「局部性」和6月20日後出現的網絡事件。關於個人捐款減少的具體數據和分布區域,趙白鴿說,數據正在整理之中,出來後紅會將進行分析。

提到今年募集資金情況時,趙白鴿說,41.98億元中總會募集10.49億元,省級紅十字會募集10.28億元,省級以下紅十字會募集21.21億元。

關於這些錢的去向,會方資料顯示,各級紅十字會投入備災救災和災後重建款物21.94億元,投入人道主義救助款物17.55億元。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稱,這兩者佔紅會投入救助款物的90%以上。

(中新社)

綠色和平抽查兒童用品

抽查兒童用品兩成含重金屬 (13:07)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在本港抽查的100個兒童用品樣本,有23件含有害重金屬,當中6件的含鉛量超出美加標準。

綠色和平在本港及內地4個城市抽驗500件兒童玩具,發現逾30%的樣本含有害重金屬,包括含鉛及水銀。

在本港抽查的100個樣本中,檢到23件含有害重金屬,當中6件的含鉛量超出美加標準,綠色和平要求政府收緊玩具成分標準,以保障兒童健康。

(即時新聞)

無國界記者

長平未獲簽證 無國界記者關注
【明報專訊】「無國界記者」昨發出公開信給特首曾蔭權,指關注到內地《南都周刊》前副總編輯兼著名時事評論員長平,透過「輸入人才計劃」向入境處申請來本港的陽光衛視工作,但逾8個月仍無音信。無國界記者稱,憂慮不尋常的特長申請延誤背後,可能是北京政府對特區作直接政治干預,故促請特首行使其權力,盡快批出長平的來港工作簽證,勿再延誤。

憂受北京干預

無國界記者秘書長Julliard表示,「輸入人才計劃」一般申請的審批僅需4星期,故入境處花了逾8個月仍未回覆究竟批准或不批准長平的申請,亦沒有解釋理由,事態並不尋常。無國界記者又指出,今年3月決定聘請長平來港工作的陽光衛視,2009年起已被中國政府禁止透過有線電視在內地廣播其節目,令人不禁懷疑長平不獲簽證來港與此有關。

焚化爐環評 環團被指變河蟹

焚化爐環評 環團被指變河蟹
委員反駁:只屬重審 3月早達共識

【明報專訊】環境諮詢委員會環評小組前日僅用了不足3小時,便通過廢物焚化爐的環評報告,有資深委員透露,會上只得個別環團反對 、「孤掌難鳴」;一些有環團背景的委員罕有地無積極發言,有被政府「河蟹」之嫌。但有委員反駁,焚化爐報告於今年3月已獲小組通過,後來因港珠澳大橋官司而被迫撤回,昨再提交小組重審,委員之間事前達成共識,才不重複提問。

環諮會以往審議大型基建的「重量級」環評報告,不少「開足全日」,如去年9月審議港珠澳大橋相關工程,包括大橋連接路、香港口岸及屯門至赤角連接路,特別安排上午開會,以便有足夠時間向官員提問及商議。2008年9月審議具爭議的豐樂圍項目,亦提早於上午開會。

罕有不足3小時通過方案

前日焚化爐會議以即場轉播方式進行,現場所見大部分委員均有出席,包括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大埔環保會主席邱榮光、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等環團代表,長春社理事兼委員何小芳據了解因利益衝突避席,另一大會委員、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副會長捷成漢,由於本身並非屬小組成員,因此未有在場。

會議分兩部分,首部分由小組成員向項目倡議人,即環保署官員就空氣、噪音、生態及景觀等範疇提問,記者現場計算,約2小時便結束,當中以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最踴躍,發問了多條問題,其他委員只有2、3人曾發問,其餘沒有發言,然後進入第二部分閉門商議,1小時後便通過環評。

涉大幅填海 影響生態漁業

地球之友總幹事劉祉鋒接受查詢時慨嘆「孤掌難鳴」,對其他環團沒有把握機會向政府質詢感到奇怪,情與過去審議環評報告迥異。他透露,開會前曾收到環境局官員來電,查詢對焚化爐項目的關注,擔心委員遭「河蟹」。他不點名批評有關注海洋生態的團體代表未有主動要求列席,認為石鼓洲大幅填海,勢必影響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看不到有理由缺席會議。

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於會議上半部沒有發言,他昨表示,主席曾錦林於開會前提出,半年前審議該份環評報告時已充分討論,只需集中審議政府提交的新資料。

他強調沒提問不代表不關注項目對環境影響,他於閉門商議時亦有提問,監測焚化爐排放設施的位置,是否足以如實反映焚化爐對空氣質素的影響。

Tuesday, December 06, 2011

十大政團

十大政團排名街工排第一 (15:48)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發表十大政團排名調查,街工上升兩位排名第一。

有關調查發現,街工上升兩位排名第一,工聯會下跌一位排名第二,民協上升兩位排名第三,職工盟下跌兩位排名第四,民主黨及自由黨分別上升三位及兩位排名第五和七,公民黨下跌兩位排名第八,而其他連續上榜政團的排名則變化不大。

另外,調查亦發現在區議會選舉過後,人民力量首次躋身十大政團,填補支聯會的空間。

論支持度評分,對比三個月前,「十大政團」中有六個評分上升,當中升幅超過誤差的有民主黨、民協、民建聯及街工,分別上升3.5、2.7、2.7和2.4分,社民連的評分則明顯下跌6.8分,而人民力量,就對比上次未躋身「十大」時的評分明顯下跌6.6分。

「十大政團」中就只有街工和工聯會的得分超過50,而公民黨及社民連的評分則分別跌至各自新低,應該與區選結果有關。

新工黨

新工黨開源靠蹨心口
【明報專訊】由職工盟李卓人、前公民黨成員張超雄、立法會議員何秀蘭等組成鮋新工黨,將會鰠18日鰠上環文娛中心誕生,不過呢個新工黨注定唔會係含住金匙羹出世,事關直到鶽家為止,新工黨鮋準備金都只係得幾萬蚊,要請個總幹事都未必夠錢,將來當選執委鮋人預鰦要畀人「蹨心口」。

如無意外會當選為黨主席鮋李卓人話,會廉價租用現有工會鮋會址,開會時亦可以借用職工盟鮋地方,慳得幾多得幾多。當然,最緊要係落街籌款啦。

借地方開會節流

何秀蘭話,睇怕得籌款牌照,都已經差唔多係時候為立法會選舉籌款,所以創黨初期鮋開支,都係要大家蹨心口捱義氣。何秀蘭又同Emily講,呢個新工黨章程製作嚴謹,參考鰦英國工黨同歐盟鮋章程模式,等細團體會員聲音被重視,而大團體會員又唔使揹太大鮋責任。

iProA

政制局函iProA 促查選民資格
【明報專訊】有報道稱,互聯網專業人員協會(iProA)多名會員,3年來無交會費,但卻以iProA會員身分,獲得選委會選民資格。署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黃靜文昨表示,已去信iProA及其他選委會界別組成團體,要求核實會員資料,又呼籲不合選民資格的人士切勿在下周日選委會選舉投票,否則屬犯法。不過,iProA總幹事趙鈺銘昨日強調,指從沒有會員因欠交會費而被取消資格。

iProA:沒會員因欠會費撤資格

報道又稱,iProA曾開會討論是否按會章規定,撤銷沒交會費的會員資格,趙鈺銘否認這說法。互聯網協會會長莫乃光認為政府應主動調查事件,並翻看iProA的會議紀錄,和翻看iProA的帳目等。

黃靜文昨特別對記者表示,已去信要求iProA核查選民資格,並在一星期內答覆。她又呼籲不符資格者,不要在周日的選委會選舉中投票,並指選舉事務處若已知悉有些會員已喪失資格,便會在選民登記冊上於其姓名旁加上記號。若這些人在本周日到投票站投票,票站人員亦會提醒他們不要投票,否則會涉及刑事罪行。

黃靜文籲不符資格者勿投票

iProA昨日發表聲明,指他們的會員需要4年以上的資訊科技工作經驗;成為會員後,亦要自行登記,不會自動獲得選民資格。趙鈺銘表示,今年協會收到200宗查詢,當中有大概80個會員經覆核後登記為選民,至於另外120人,就因為種種原因,如入會未夠4年或沒持有學位等,不合乎選舉資格。

趙鈺銘又說,協會已將已更新的會員名單回覆給政府。他指iProA是專業團體,政府應自行覆核名單,不應將責任放在他們身上。對於被指種票,趙鈺銘就認為是「誣告」,並指會向有關傳媒發律師信。莫乃光批評趙鈺銘指iProA沒責任覆核名單的講法是「匪夷所思」,因為普通人是擁有iProA成員的身分,才會成為資訊科技界會員,iProA有責任向政府確認會員身分。

Monday, December 05, 2011

北京社區義工考公務員優先

北京社區義工考公務員優先 (15:56)
北京市當局指出,社區志願者在公務員招錄中,具有優先權。

據悉,凡是能夠如實出具參加社區志願服務及表彰情況證明的志願者,在公務員等公開招考時,可作為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的重要依據。

5日是第26個國際志願者日,北京市社區志願者大會指出,優先權利還將體現在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人員、社會工作崗位選聘和社區工作者的招考中,相關證明也將作為學生思想道德評價、社會實踐評定、獎學金評定、評優的重要依據。

北京市民政局長吳世民表示,北京將堅持組織招募和社會招募並舉、普通招募和定向招募共進、常態招募和應急招募結合,鼓勵依法登記或備案的志願者組織自主開展志願者招募工作;同時,按照「居民所需,志願者所能」的原則,突出社區重點服務對象和重點服務領域,滿足民生服務需求。

據透露,考慮到社區志願服務組織當前自身造血功能還不強,各級政府和民政部門將在場地、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對社區志願者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有關服務態度、服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妥善解決社區志願者服務期間的保險、交通補貼、誤餐補貼等問題,維護社區志願者的正當權益。

截至今年11月底,北京市社區志願者隊伍已達1.64萬支,登記註冊人數達到了75萬餘名,湧現出了「京城活雷鋒」孫茂芳、「指路大王」謝亮等享譽全國的優秀代表。「十二五」期末,北京市的社區志願者註冊率將力爭達到居民總數的10%。

(新華社)

Sunday, December 04, 2011

良心消費聯盟

33小商戶禮物清單抗財團
九龍城書節今設攤檔

【明報專訊】聖誕將至,不少市民都到商場及連鎖店購買聖誕禮物;民間團體「良心消費聯盟」則發起「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活動,挑選33款小商戶及社企製作的聖誕禮物清單,如傳統繡花鞋、自家製曲奇及海豚飾物等,今年首度設有公眾攤檔售貨,呼籲市民支持小商戶,對抗霸權。

今年初,專賣傳統繡花拖鞋、開業逾半世紀的先達商店,因業主拒絕續租,被迫遷出連鎖店林立的彌敦道。事隔接近一年,現年84歲的老闆鍾球,將一生心血搬到佐敦寶靈商場,地舖變成1樓商場舖,面積大了1倍,舖租由3000多元增至7000元。鍾伯嘆謂,生客少了,難得的是熟客依然捧場。

良心消費聯盟發起

鍾伯老拍檔的第二代王景華,與長輩遷舖後並肩作戰,為收復地理位置的失利,都要仿效連鎖店般轉攻網絡宣傳,在拍賣網、facebook推廣,吸引不少年輕顧客;但通脹高企,製作繡花鞋的皮革、塑膠物料成本增加15%,王表示不敢大幅加價,維持50至300元的水平,面對大財團壟斷消費市場,王感到無奈,「現時政府無監管,小商戶只得自己想辦法求存,所以都希望政府盡快為《競爭法》立法」。

繡花鞋店也要上網宣傳

為抵抗大財團霸權,先達與另外32間小商戶及社企參與由「良心消費聯盟」、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及香港基督徒學會合辦的「唔幫襯地產商的聖誕」活動。主辦單位今年除挑選出聖誕禮物清單(部分見表),供市民參考支持小商戶,告別地產商、連鎖店消費模式,同時亦於本月內,分別在九龍城書節(今日)、上海街活化廳(18日)、佔領中環(24日)設置攤檔,方便市民購物。曾聲言「一年唔幫襯地產商」、以單車代步的「良心消費聯盟」發起人龐一鳴表示,今年首次設置攤檔,目的希望市民購物時,告訴他們每個商戶背後的故事,令他們更重視對抗霸權宗旨。

明報記者 陳家俊

烏都鄰舍中心

夫婦服務印巴裔獲最佳義工
【明報專訊】「我多次夢見三、四十個包頭的女人,(我相信)她們就是我要服務的對象。」嚴紅玉和丈夫許清文,在2009年在土瓜灣自資成立烏都鄰舍中心,服務當區的印巴裔人士,獲選為獲選為「2010年最佳家庭義工」之一。說到當年決定創立中心,原來是由一連串相同的夢開始。

棄花店成立鄰舍中心

嚴紅玉說,2007年間,一年多以來多次發夢見一群包頭的女人及小朋友,篤信基督教的她深信那是「異象」,和丈夫決定放棄經營6年的花店,於09年在土瓜灣自資成立了烏都鄰舍中心,更因此放棄了換樓的計劃。現時該中心服務過百巴印裔人士,提供功課輔導、中文班等服務,「見到小朋友的中文由0分升到70分,婦女又多了笑容,就是我們繼續的動力」。但她強調現在所做的其實只是皮毛,「仍未影響他們的心靈」。

同樣獲選為「最佳家庭義工」的還有吳惠娟和丈夫王炳城。王氏夫婦均為退休人士,除了積極參與長者探訪活動,亦為社區中心擔當資訊組義工,吳即使曾因退化性關節炎而要坐輪椅兩年多,亦未有妨礙她拿攝錄機製作短片,又教其他長者多媒體知識,讓身邊人感受到被關懷。

除了4人之外,於昨日的義工嘉許禮上,獲嘉許的還包括另外7支家庭義工隊及68名服務超過20年的義工等。

地區組織統戰

社團領導
常與本地教育界搞內地團

2011年12月04日

黃春平當年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期間,負責統戰地區組織與民間團體,並與本地教育界有頻密接觸。香港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稱,當年舉辦內地交流團,均透過黃與內地機構聯繫,黃約於 10年前被調返內地,之後兩人在一次國慶酒會碰面時,對方已經成為了本地社團領導。

張民炳憶述,黃春平在回歸前 90年代中,至 00年代初,在新華社香港分社與中聯辦工作,是中層官員,能操流利廣東話,常與本地教育團體接觸。當年張每次搞內地交流團,也透過黃聯絡內地對口單位,「佢份人好落力,每次跟埋我哋一齊去,好幫得手」。
疑密謀進軍立會

他稱黃春平於 00年代初被調返內地後,兩人便沒有聯絡。直至 03、 04年一個國慶酒會上,兩人才重逢,但當時黃已不是中聯辦官員身份,而是成了愛國愛港的社團領袖,「冇諗到佢今屆參選區議會,做埋區議員」。

中聯辦官員欲在港參政的狐狸尾巴其實早已露出。 08年中聯辦研究部長曹二寶發表名為《一國兩制條件下香港的管治力量》文章,明言香港在回歸後有兩支管治隊伍,一支是特區政府,另一支就是「中央、內地從事香港工作的幹部隊伍」。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中聯辦派人參選,不排除是為數年後進軍立法會鋪路。《蘋果》記者

Saturday, December 03, 2011

廣東省紅會擬公開財務資料

廣東省紅會擬公開財務資料 (08:21)
廣東省擬要求群眾組織和紅十字會、慈善會以及各類公益組織、公募基金會公開財務資訊。

廣東省編制辦公室主任李志紅表示,要加快當前各項改革步伐,現在到年底僅剩下一個月的時間裏,推廣順德經驗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個別未完成的單位要抓緊,簡政強鎮事權改革要加快推進和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年底未完成的,務必于明年第一季度完成。

在培育社會組織、創新社區管理方面,會議強調要在省直及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積極開展法定機構試點改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法定機構承擔有關政府職責,優化社會服務和管理。

(新快報)

Friday, December 02, 2011

香港愛心基金會

反目兒子設愛心基金 認同共產黨
【明報專訊】李德義與兩任妻子共有6名子女,其中李建勤的弟弟李建斌,在案件審訊期間時常有到庭旁廳,又特意於散庭後,走到另一樓層與數名同伴在會議室內密談。記者問他到庭所為何事,李就語焉不詳稱﹕「我唔講啦,遲你會知。」李建斌與李建勤雖然長得相像,但二人的行為迥異,後者生活揮霍,但前者則在年前成立「香港愛心基金會」,並認同共產黨思想,更在其網頁上表示要在2020年前達到「新香港16個目標」。

李德義曾在庭上透露,與負責打理英國房地產生意的兒子李建斌曾因財失義。記者翻查公司註冊處紀錄,在李德義名下的公司中,李建斌都無擔任董事。相反,他在兩年前以有限公司模式設香港愛心基金會,後來其姊李建儀亦加入擔任董事。

要達「新香港16個目標」

李建斌為基金會的會長,基金會在網頁上表示,要在2020年前達到「新香港16個目標」,包括「每個香港人都很開心」、「每對夫婦和後代都很有能力做奉獻」、「每個人愛護地球,支持發展太空」等。記者昨午前往基金會尖沙嘴的辦事處,發現裏面只有簡單擺設。記者後來致電查詢,一名自稱「愛心電視」記者黃小姐表示,數日前曾見過李建斌,但指李的秘書亦不悉其現時行蹤。

稱助大眾戰勝負能量

李建斌在網站自我介紹稱,自己出生於一個「很富有」的大家族,在英國及美國讀畢中學及大學,其後在美國三藩市工作,至1995年返內地從商。他聲稱從商時認識共產黨員,感到黨的偉大,因此願意將此「感動的思想體系」奉獻給「香港兄弟姐妹」。網站稱,不少香港人存在不少「負能量」,基金會稱他們為「LULU怪」,基金會致力協助大眾戰勝心中「LULU怪」,但未有解釋為何會叫「LULU」。

香港愛心基金會
http://www.hongkonglove.org/

Thursday, December 01, 2011

中國發表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中國發表農村扶貧開發綱要 (20:06)
中國周四發表未來十年(2011至202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提高扶貧標準。

這份未來十年中國扶貧開發事業的綱領性文件提出,中國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投入力度,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把穩定解決扶貧對象溫飽、盡快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

這是中國政府歷史上第三次針對扶貧制訂的國家級規劃。此前,中國相繼在1994年和2000年公佈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

1978年時中國尚有2.5億貧困人口,經過多年努力,到2010年底,按1274元的扶貧標準計算,全國貧困人口數量下降到2688萬人,並率先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的目標。

(新華社)

後事會

後事會首辦講座 殯儀知識大晒冷
http://www.byebye.com.hk/byebye-club-first-talk

「後事網」(byebye.com.hk)
http://www.byebye.com.hk/about-us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

90義工巡山保護東北虎 (15:34)
保護野生東北虎活動今日在哈爾濱啟動,中國90名志願者將赴黑龍江林區巡山清除獵套,保護野生東北虎。

「拯救行動-2012巡山清套保護野生東北虎」活動即日起在哈爾濱啟動,主辦方將從全國報名的護虎熱心人士中遴選出90名志願者,於2012年1月赴黑龍江省內有野生東北虎出沒的6個林區,參加巡山清套活動。

據了解,本次公益活動由哈爾濱日報、黑龍江省林業廳、黑龍江省森林工業總局和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主辦,志願者將於2012年1月7日至14日分赴黑龍江省內綏陽、穆棱、東方紅、迎春、東寧和饒河6個有野生東北虎出沒的林區。

「10月份密山出現死老虎事件之後,我覺得繼續參加這個活動很必要,這種巡山清套的活動必須得堅持下去。」

首屆「巡山清套保護野生東北虎」活動的志願者——黑龍江工程學院學生石大雷說。

2011年1月,「拯救行動-2011巡山清套保護野生東北虎」活動,由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及志願者組成的百人團隊兵分四路,深入綏陽、穆棱、東方紅、迎春等林場的深山密林中,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在為期一周的行動中清除獵套共計304個。

在此基礎上,「拯救行動-2012巡山清套保護野生東北虎」活動再次啟動。此前,一隻野生東北虎因誤中獵套,暴屍黑龍江密山青年水庫邊的事件,給社會帶來很大的觸動。

「黑龍江省擬在省內建設兩處野生東北虎自然保護區,是對野生東北虎保護的極大支持和推動。」

本次活動的領隊王琳說,「保護野生東北虎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希望更多熱心人士加入到這個集體,大家一同為中國乃至世界野生東北虎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據悉,主辦方之一的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還將派出專家和志願者隨隊參與到此次活動。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中國項目主任解焱表示,相比10年前,中國對野生東北虎的保護和重視程度已經大大提高了,但問題還是存在。

解焱說,「我們發現最近幾年有蹄類生物的密度在下降,野生東北虎的食物供應受到影響,生存狀況面臨威脅,獵套是首要的問題,所以清套活動應該積極參與。」

野生東北虎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位於中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及吉林省。

俄羅斯野生東北虎數量近500隻,中國野生東北虎數量在20隻左右。目前,中國已經建立琿春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東北虎,黑龍江省也擬建設兩處野生東北虎自然保護區。

(新華社)

新疆估計6萬人感染愛滋病

新疆估計6萬人感染愛滋病 (14:36)
新疆衛生廳1日對外稱,估計全新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超過6萬人。

截至今年9月底,新疆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35398例,其中愛滋病病人6897例,死亡4777例,全疆估計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累計已超過6萬人。

新疆衛生廳資料表明,新疆愛滋病疫情分佈於14個地州市的94個縣市區,其中伊犁州直、烏魯木齊市、喀什地區等六個地區佔全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總數的91%,傳播方式以性傳播和共用針具注射毒品為主。

為了減少愛滋病的蔓延,今年新疆在43個縣市區開展抗病毒治療工作,累計治療愛滋病病人數較去年增加了38.9%。針對孕產婦「逢孕必檢」工作已全面鋪開,91.7%的孕產婦接受了愛滋病抗體檢測。對男男性行為人群干預範圍擴大至24個縣市區。

新疆衛生廳表示,目前新疆已建立愛滋病篩查實驗室251家,確證實驗室15家,確證中心實驗室1家,36個實驗室具備了CD4細胞檢測能力,5個疫情嚴重地區可以自行開展病毒載量檢測。

近年來,新疆愛滋病疫情報告數逐年上升,愛滋病病人及因愛滋病死亡人數上升明顯。

據統計,截至2010年9月底,新疆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2523人,位居全國第五。其中,愛滋病病人報告5651人,死亡報告3824例,均位居全國第六。

(中新社)

公益機構「天下公」

萬人撐愛滋患者就業
促撤公務員錄用禁令

【明報專訊】今天是世界愛滋病日,但愛滋患者在工作及生活上往往受到社會歧視。內地有公益機構已在網上收集來自各地的1.2萬張「支持HIV帶菌者平等就業」照片,呼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修例,令愛滋帶菌者能平等從事公務員、教師等職業。在重慶,有村民就集體支持愛滋病患者優先就業。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世衛組織和衛生部專家組評估,截至2011年底,中國登記還在世的HIV帶菌者和病人有34.6萬,估算總病患人數達到78萬,即還有大約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或未作檢驗確診。

56%感染者未確診不自知

不過,內地有很多愛滋病帶菌者和病人難於就業,不能申請政府或學校等公共機構職位,公益機構「天下公」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寄送他們徵集到的1.2萬多張照片,呼籲修改現時體檢標準,行動得到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支持,並在其網站上稱,「(中國政府)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不能成為國家公務員的規定,應立即予以廢除。」

而據《重慶晨報》報道,41歲的楊升是重慶興隆鎮村民,18年前到河南南陽賣血,血被抽出後經一台機器取出白蛋白後再輸回人體。2004年,楊升被確診患愛滋病。當時他和妻子開的食品店一下子變得冷清,「他們都躲我」,後來政府組織專家向村民講愛滋病的傳染方式是吸毒、性接觸和母嬰傳播,「只要不出血,沒得事!」他的妻子和孩子最後證實也沒有感染,村民才慢慢重新接納楊升一家。

官員幫襯愛滋病患餐館

楊升說,現時鄰居和他打牌、做生意都無障礙,政府有提供免費藥物,「現在我的各項指標都在正常值內,跟健康的人差不多。」他還兼職做小型工程,「興隆鎮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同等條件下,愛滋病患者可優先選擇工作。」興隆鎮紀委副書記駱尚華說,鎮上新街要擴建,就特別將工程判給楊升做。

駱尚華說,鎮上一名愛滋病患者許金要開飯店,「鎮長、村長不僅自己去吃,還帶客人去吃,照顧他的生意。」飯店的廚師有健康證,許金只負責收銀,不會進入廚房,衛生監督所亦會進行監管。「生活好了,心情舒暢,這兩年,鎮上的愛滋病患者不再『死亡』。」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1

《中國農民狀發展報告》

逾半農民感「低人一等」
【明報專訊】中國農民不僅「沒錢」,也「沒面子」,首份《中國農民狀發展報告》前日在北京發布,逾半受訪農民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沒有尊嚴,而收入較高者則相對覺得較有尊嚴。此外,報告還揭露農村民主參與程度低,但對國家前途有信心。

《南方日報》報道,該報告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調查了31個省區直轄市的270個村莊、4794戶農戶,現已呈送中央。報告指出,農民自認是社會弱勢群體,在與有錢人、政府官員、醫護等專業人員交往中,感覺低人一等。其中年長者的尊嚴感優於年輕人,收入較高者亦優於收入較低者。

此外,農民對村和鄉鎮2級幹部的滿意率分別為57.8%和43.9%,並認為村官選舉中賄選、爭權奪利現象時有發生,農民政治參與度低。不過,89.7%的受訪農民對國家發展「很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鄧大才說,中國的主體是農村,中國人的主體是農民,現在農民的心態還比較理性,但如果今後貧富差距拉大、損害農民的權益等問題不能解決,心態就會變化。

扶貧範圍擴大 窮人破億

扶貧範圍擴大 窮人破億
胡總提目標﹕2020年不愁吃穿

【明報專訊】中國昨宣布大幅擴大扶貧範圍,將貧困線上調至接近世界銀行2008年時「每天1美元」的標準,令貧困人口從現時的2688萬人急增至1.28億人,接近全國人口一成,相當於日本總人口。國家主席胡錦濤說,到2020年要令貧困人口不愁吃穿、並有醫療教育和住房保障。有專家認為標準仍然偏低,應保障受助者能公平獲益。

新華社報道,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昨在北京開幕,宣布扶貧標準線從2010年的農民人均年純收入1274元升至2300元(人民幣,下同),上升80.5%,令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2688萬人增至1.28億人,相當於原貧困人口的5.57倍,佔農村總人口13.4%。

與3年前國際標準相若

經過今次調整,中國貧困標準線大致相當於世界銀行2008年以前的「每天消費1美元」國際標準,但世界銀行現已將國際貧困標準提高至每天1.25美元。根據中國的農村低保政策,貧困人士每月救濟金額為扶貧標準與其實際收入的差額,即令每人年收入都達到2300元,對於家中有老人、小孩或殘疾人者,補助金額會略為提高。

中國連續3年調整扶貧線,2008年是1067元,2009年升至1196元,2010年再升至1274元,以今次的調整幅度最大。與此同時,城市的低保(綜援)標準亦在不斷提升。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扶貧會議中指出,到2020年的扶貧目標是: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令貧困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以扭轉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

新華社:距富國標準甚遠

不過有分析指出,在1985年時中國貧困線為200元,是當時農民全年人均純收入的50%,但2010年的標準僅相當於人均收入的38%,貧富差距實質上是在擴大。新華社亦稱,1.28億貧困人口意味中國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距離富裕國家的標準仍然甚遠。

「騙低保」頻仍 學者促增透明度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說,年收入2300元只能夠購買最基本的糧油維持生活,仍然非常貧困。不過,現時基層農村有村官「騙低保」(呃綜援),他認為要保證真正貧困者公平地享有低保,實行公開透明的救助制度更加重要。

Tuesday, November 29, 2011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放棄引入白鯨
保育團體﹕如贏了大仗

【明報專訊】海洋公園明年中開幕的景區「冰極天地」,曾考慮引入野外和圈養白鯨,但在保育團體反對下,主席盛智文昨日終答應放棄計劃。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形容,經過長時間爭取,如勝了大仗,未來會繼續關注園區引入的其他海洋生物。

盛智文:4企鵝死屬自然

今年8月,海洋公園在保育團體反對下,宣布新的景區不會從野外引入白鯨,但會繼續探討引入圈養白鯨的可行性。事隔3個月,盛智文昨日宣布,圈養白鯨引入計劃亦會擱置,他說,是平衡動物權益和保育後作的決定,日後園內亦會有人工繁殖的斑海豹和企鵝供遊客觀賞,而園方會繼續支持白鯨的保育研究。

盛智文又說,自去年引入60多隻企鵝後,數月間有4隻企鵝死亡,是自然現象,「就好像醫院內每日也有人生,亦有人死」,強調園內有專業人員照顧動物,而企鵝目前亦正不斷繁殖,明年開幕前估計會有約百隻企鵝。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對海洋公園的決定表示高興,認為園方改為引入其他動物是「從善如流」的決定。他說,白鯨是高智慧和對生活環境有要求的動物,在人工環境的繁殖率和壽命均低,故把白鯨放在非自然環境內絕對不行。

海豚學會續監察動物健康

他說,了解園內部分設施已建成,放棄引入白鯨是個困難決定,讚揚盛智文負責任。

對於景點會繼續引入企鵝和斑海豹,洪認為這些動物全屬人工飼養繁殖,亦明白園方要保育和教育,故認為目前可以接受,但他指保育團體會繼續監察動物健康。

McKinsey Quarterly on Social Innovation






What Matters: Can fresh thinking solve the world’s most intractable problems?


Social innovators are bringing bold new approaches to the difficult problems that plague the world, from poverty and famine to climate change and disease eradication. To uncover the best ideas, What Matters has convened change mak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share their stories and their strategies.


Explore essays and interviews on the What Matters site,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Doug Ulman of LIVESTRONG describes how a simple band of yellow silicone democratized philanthropy and united a global community behind a common cause.

Sesame Workshop (the nonprofit behind Sesame Street) updates its cast of puppets to meet the changing needs of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And as CEO Melvin Ming explains, these days the Sesame characters aren’t found only on TV.

Ian Craig, CEO of Kenya’s Northern Rangelands Trust, broke the “conservationists versus local community” impasse by involving the community and creating jobs.

Without significant funds or staff, neonatologist Armida Fernandez cut infant-mortality rates at a Mumbai hospital serving the city’s poorest almost in half. Her secret? A series of commonsense innovations.

Tim Brown, CEO of IDEO, says design thinking, which involves viewing problems from the end user’s perspective, could be an important tool for social innovators.

McKinsey’s Steve Davis calls on social innovators to search out solutions that can scale, calling it the social sector’s biggest challenge. Colleague Jonathan Bays says acquiring and analyzing big data is a strategy that can help them do so.

Judith Rodin, president of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describes how recombinant innovation helped create a new strain of rice that can survive weeks underwater—helping to stave off famine in flood-prone regions.

The next disruptive force in social innovation will involve a new, more rigorous approach that funnels resources to where they can do the most good, according to Jamie Cooper-Hohn, CEO of the Children’s Investment Fund Foundation.

Serge Raicher, chairman of the European Venture Philanthropy Association, describes new ways of funding social innovation that combine the discipline of the market with the societal goals of philanthropy.

Michael Joseph, a fellow at the World Bank and former CEO of Safaricom, describes how a mobile-money service brought financial inclusion to Kenya’s unbanked.

Join the conversation today on What Matters, and watch for additional essays over the coming weeks.

Friday, November 25, 2011

社福界選委會選舉

社福搶位政治牌鬥業界牌
3獨立名單委任議員領軍

【明報專訊】社福界向來是泛民選委會的大票倉,這界別的戰將對泛民特首參選人能否入局起關鍵作用。今屆至少有9路人馬、共164人搶攻60席,雖然非泛民的名單皆報稱獨立,並以「爭取同工待遇」為旗號力爭支持,但當中有3張名單均由委任區議員領軍,與建制關係密切。派出73人出擊的泛民將大打「政治牌」,期望突顯候選人的民主「Q嘜認證」,「再談業界議題,只會有利假獨立隊伍魚目混珠」。

社福界共164人參選,較上屆增加65人。不計泛民,今屆選舉吸引至少5條獨立名單參選,全以爭取前線社工待遇為政綱,無獨有偶,有3張名單均由委任區議員牽頭。

由16名註冊社工組成的「社福同心」,由灣仔委任區議員、香港社會服務發展研究中心主席邱浩波帶隊。邱多年來積極爭取香港社工回內地工作,今次的政綱亦以爭取社福界CEPA為目標,被指與中聯辦關係密切。

被指「扮激」 「怒火七星」:盡快落實雙普選

另一支7人隊伍「關社聯盟」由沙田委任區議員、有傳是「唐營」的C18成員余秀珠領軍。關社聯盟早前要舉辦多場論壇,邀請特首人選出席,余強調仍未有「心水」,但坦言﹕「唐英年肯聽意見;梁振英喜歡說服人同意他的論點。」「社福動力」的副召集人則為油尖旺委任區議員黃萬成。

除了黃萬成表明該名單不會支持「有心參選但無心當選」的泛民特首候選人外,其他兩張名單都強調政治中立。

由7名年輕社工組成「怒火七星」,當中數人任職有建制派背景的「新家園協會」。對於外界質疑他們「扮激」、意圖冒充民主派爭票,成員之一陳萬聯應對此不作回應,強調他們亦支持盡快落實雙普選及取消功能組別,只是成員間對「平反六四」的立場未能達致共識。

泛民質疑對手忽然關心前線

有泛民中人直言,中聯辦積極在社福界動員參選,「場仗一定更難打」。他們憂慮社福界選民難以認清獨立候選人的「真面目」,將在政綱強調政治立場,希望突出泛民團隊的「Q嘜認證」:「選民要想清楚,為何他們(獨立名單)會忽然關心前線社工的權益?一筆過撥款實施多年了,我們絕食、喊破喉嚨的時候,他們在哪裏?」泛民3支團隊「民福60」、「進步社工」及「社總」原計劃舉行選舉論壇,期望將議題及旗幟「愈辯愈明」,但「怒火七星」已表明不會參與。

明報記者 林凱旻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社企倡設總匯點助營運

社企倡設總匯點助營運
【明報專訊】全港約有300間社企,民政事務局將舉辦社企聯展讓市民認識香港社企及其產品;社企諮詢委員會委員兼社企聯展小組召集人郁德芬認為,港府長遠應仿效韓國(南韓)設「社企總匯點」,讓社企集中,得以相對低廉成本營運,市民亦可一站式光顧社企營運的餐廳和商店。

本身是香港社企總會會長的郁德芬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社企一般需要4至6年才可自負盈虧,但香港社企現時主要靠「伙伴倡自強」獲取3年營運資助,未必能把社企扶上軌道。

郁德芬指出,社企普遍面對租金壓力及不擅宣傳等問題。她引用韓國例子,當地政府建設了數座社企中心,以相對廉宜價錢租予社企作辦公室及商店,又有社企營運的食肆,既能減輕社企營運壓力,亦廣受市民歡迎,公眾及公司欲購買社企服務或禮品時,毋須四出尋覓。因此,委員會曾向港府建議騰出空置工廈作類似營運,但暫未獲接納。社企總會遂在今年6月,改建觀塘工廈一層約7000平方呎,租予社企作辦公室及展銷產品。尋找合適地方工作仍繼續,盼至少在港九新界各設一個類似的迷你版「社企總匯點」。

覓工廈設辦公室兼商店

社企同時面對人手問題,郁德芬表示,香港約六成社企主要聘用弱勢社群,或因而需要更多人手完成工作。

韓國政府資助社企4年營運之餘,第5年起會以工資補貼協助社企,舉例聘請健全人士需8000元,但社企需花更多錢聘用兩名弱能人士完成工作,政府會補貼工資差額。郁又提到,社企需要不斷更新產品才能持續發展,故期望政府如資助一般中小企般,向社企提供相關技術及金錢支援。

社企聯展將於明日至周日在會展舉行,匯集逾60間社企展銷推廣,郁德芬期望能促進「愛心消費」,商界甚至可在日常營運中考慮是否引入社企的服務。她又期望港府長遠仿效台灣,規定政府部門每年購買的服務及產品中,須有一定比例向社企購買,以行動支持社企。

明報記者 袁柏恩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1

廁所協會:普遍管理差 常打回原形

廁所協會:普遍管理差 常打回原形
【明報專訊】本報記者昨午到大南街公廁觀察,發現公廁內設施頗為殘舊,人流稀少,有街坊表示,該公廁興建多年,由於衛生欠佳,所以甚少使用。香港廁所協會會長勞永樂表示,本港公廁管理問題多多,即使政府願意花大量公帑去翻新,很快便會打回原形。

大南街公廁 未有嚴重失修

記者昨午在大南街公廁所見,公廁共有3層,地下是垃圾站,2樓是男廁、女廁,各有10個廁格,男廁另有6個尿兜。另外2、3樓均設有公共浴室,地方寬敞,但設施明顯殘舊,例如地磚破爛及有積水,廁所液機全部不能運作,外牆紙皮石剝落,不過未有嚴重結構失修。

不時使用該公廁的街坊陳女士表示,該公廁設有兩名廁所事務員,衛生環境尚可接受。

倡用較佳地磚 免尿滲發臭

身兼香港廁所協會會長的傳染病科醫生勞永樂表示,政府投放大量公帑翻新公廁,應考慮採用質素較佳的建築物料如地磚,監工亦不能馬虎,「香港很多公廁有陣陣尿味,即使不斷清洗仍存在,是因為地磚鋪得不好或破爛沒維修,小便滲入去便散發異味」。

他又指不少人流極高的公廁,廁所事務員於晚上10時下班後「無王管」,廁所設施遭胡亂使用以致極速破壞,因此要不斷維修,浪費大量公帑。

團體斥無障礙設施有形無實

團體斥無障礙設施有形無實
【明報專訊】為達至傷健共融,本港多個社區加裝無障礙設施,但有團體發現,部分無障礙設施「有形無實」,有5大問題,如公共圖書館雖有盲人觸摸地圖,卻無盲人點字書。

學生:盲人無法自行購物點餐

8間學校,包括4間特殊學校共120名中學生,參與由非牟利組織「親切」舉辦的「青少年共融大使訓練計劃」,於上月底至本月初以3人一組,分別到觀塘、九龍灣、粉嶺及上水4個地區,觀察大街小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無障礙」情。

綜合觀察結果,發現有5大問題。「親切」副總監馮慧萍表示,有學生發現,粉嶺聯和墟街市對出的盲人引路徑不完整,只有一半;牛頭角公共圖書館雖有盲人觸摸地圖,卻找不到盲人點字書,「咁盲人點解要去圖書館?」另有學生到大型商場發現,幾乎所有商品價目牌及餐牌,都無點字或聆聽輔助系統,盲人若無人協助,根本不能自行購物或點餐。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中心主任盛李廉批評,政府興建無障礙設施只是「見步行步」。他建議,政府應成立委員會,由政務司長統籌,專責處理及協調各部門改善無障礙設施事宜,以加強效率。

康文署:點字書只供團體借閱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外借的盲人點字書,由於其獨特性及並非廣泛使用,只有團體借閱服務;現時圖書館的團體借閱圖書館資料計劃,為香港盲人輔導會提供共3700多項點字書和錄音資料,供有需要的讀者借用。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1

馬會創意中心加租

馬會創意中心加租 租戶轟設施未兌現
【明報專訊】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加租及管理安排,引起藝術家租戶不滿。中心董事局昨與租戶會面,有租戶稱,當日接到如「售樓書」般的介紹單張時,曾承諾有多個公共工作室及大型開放空間,但至今未有兌現,令藝術家難以與學校合作舉辦活動。董事局主席表示,有關加租及管治問題,將於12月底董事局會議上再討論及答覆租戶。

租戶過去多次批評意見未能反映至董事局層面,中心董事局主席梁永祥昨聯同4名成員與租戶會面。行政總裁侯婥琪在會上解釋,基於管理費及工資上漲等原因而加租。本身從事動畫創作的租戶黃麗明表示不接受,她認為中心成立目標,正是協助收入較不穩的藝術家,她認為中心應體恤租戶,而即使加租,亦應公開財政報告,列明每一項收入及開支以說服租戶。

會上亦翻出租戶對中心管理及安排的不滿,多名藝術家關注,不少創作如雕塑甚至舞台創作需要較大空間或能隔除噪音的空間,當日中心曾承諾興建「公共工作室」,但未兌現,令租戶被迫在狹窄的個人工作室進行活動。另外,不少藝術家欲向學校推廣雕塑藝術工作坊,亦因欠缺有關場地而告吹。侯婥琪稱,規劃時已說明公共雕塑及陶藝室須得到贊助方能設立。不過租戶吳家禧稱,不論是介紹單張抑或簽約後的租戶手冊,均從沒提及此點。

中心﹕須獲贊助方設立

雙方會面約1.5小時,董事局主席梁永祥形容對話過程真誠,董事局將於12月下旬舉行會議,屆時會再討論租戶提出的多項建議,包括租金調整及其他管理安排,並正式給予租戶答覆。

戲劇團體「劇團空間」

劇團冀中環街市辦劇場
【明報專訊】正當各大機構對活化景賢里「虎視眈眈」之際,有本港戲劇團體「劇團空間」則希望由小項目做起,申請將中環必列士街街市活化成黑盒劇場和劇場工作坊,讓本港劇團進駐表演。「劇團空間」創辦人余振球坦言,劇團「零資金」,會盡力籌組有心人申請,又坦言不怕提早披露計劃,「若有人抄橋也好,重要是最後港人有屬於自己的黑盒劇場」。

零資金 拋橋組有心人

昨日的工作坊上,活化項目如虎豹別墅和必列士街街市明顯較少人問津,但劇場空間創辦人之一的余振球表示,早於數年前已期望將街市活化成劇場,「當時新聞說這個街市空置率很高,會關閉,我們就想,能不能將它活化成劇場,設一些創作室、工作室等」。

他說,最希望將街市化身為黑盒劇場,因為現時業界自製的「黑盒劇場」,部分藏身於工廈亦屬違規,他們則想在中環邊界創立屬於市民的劇場,「最好能容納100個觀眾,而且本港不少藝術家均沒有自己的創作室」。不過,他承認現時先要籌集少許營運和申請資金。

舊樓法團

政府撥3800萬 助1200舊樓組法團
【明報專訊】現時本港約有7000幢無法團、無管理公司或無居民組織的「三無大廈」,為提升這些大廈的管理,民政事務局本月起擴展「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至全港,撥款3800萬元為1200幢舊樓成立法團或居民組織及提供管理意見,重點對象是油尖旺、九龍城及深水3個舊區。

民政局早前就計劃招標,最後由「瑞安」及「中海」2間物業管理公司中標,當局昨舉行簽署儀式。民政局常任秘書長楊立門表示,整項計劃為期28月,由本月起至2014年3月,預料可惠及1200幢舊樓合共1.8萬個單位。

須符4條件 提供6服務

他指出,受惠樓宇須符合30年樓齡或以上等4大條件(見附表),2間物管公司將會為該1200幢舊樓提供6方面服務,包括:聯絡業主協助成立法團、撰寫大廈公用部分管理檢核報告、提供專業意見及文書工作、協助法團申請各項維修及貸款計劃、為大廈購買第三者風險保險、以及為法團及業主提供大廈管理培訓。

重點九龍城油尖旺深水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表示,計劃將全港18區分為7個區域,當中舊樓問題較嚴重的地區,包括九龍城、油尖旺及深水,每區各有280個名額;整個港島佔210個;九龍東、新界西及新界東3個區域則分別各有50個。

楊立門稱,以3個舊區為例,合約列明2間物管公司在計劃期內,須最少為各區協助18幢「三無大廈」成立法團,以及為5幢已有法團但已停止運作的舊樓,恢復法團運作。

此外,民政事務總署昨日起推行「居民聯絡大使」計劃,招募年滿18歲、居於樓齡30年或以上三無大廈的業主或租客參與,以協助政府部門聯絡居民。楊立門表示,由於有部分舊樓完全沒可能成立法團,希望透過計劃找「義工」作為「聯絡點」,與政府部門一起商討和處理大廈日常管理工作。

Monday, November 14, 2011

無止橋慈善基金

無止行籌180萬 助內地窮鄉修橋
【明報專訊】內地不少窮鄉僻壤,只靠由破爛樹幹當作橋連繫被河流分隔之地,學童過河上學險象環生。為內地窮鄉建橋的「無止橋慈善基金」昨首次舉行慈善步行,約1600人響應活動,籌得180多萬元。有曾在甘肅、陝西等地協助建橋的少女憶述,協助築橋時,曾連續14日只靠黃泥水抹身,令她受到在港使用平坦道路的幸福,並非必然。

來自本港11所大專院校的師生及市民昨日在大潭水務文物徑參加「無止行2011」慈善步行活動。無止橋慈善基金行政總幹事周嘉旺表示,善款將用作協助每年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人民幣的內地村落建橋,並在不同村落建設示範項目,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

當地沒浴室 「黃泥水抹身」

參加昨日步行籌款的理工大學設計系畢業生林沚嬈,今年已是連續3年前往內地落後村落,由設計到「落手落腳」修橋築路。她憶述在2007年時首次前往甘肅及陝西村落時,當地衛生環境惡劣令她想立即回家:「當地沒有浴室,我連續14日只用河裏的黃泥水抹身、洗頭,好污糟。」不過,當時天氣只有十餘度,村民仍堅持在屋外搭建的帳篷睡覺,讓出房間予她休息,令她非常感動。她與20多名中港大學生,每日早上8時工作至下午6時,將沉甸甸的石塊、鐵枝搬到河邊,堆砌成紮實的「無止橋」。林沚嬈指3年的經歷使她學會知足,「香港人有平坦的道路,下雨時雙腳不用陷在泥濘已經很幸福,我們要珍惜」。

藝團買工廈防加租 難防收購

藝團買工廈防加租 難防收購
單位市值升 憂強拍重建

【明報專訊】過去3年施政報告均提出活化工廈,令工廈單位租金急升,有進駐的藝術家3年前快人一步,以78萬購入工廈單位抵禦加租潮。不過,附近單位長期被人收購和炒賣,其單位市值也升至逾200萬,他坦言「舖位價愈升愈不開心」,憂慮工廈將被強拍重建,就算當了業主也難敵收購。

78萬買入 現升至逾200萬

發展局推動活化工廈政策,主張工廈整幢改裝或重建,不鼓勵分層裝修迎合不同用途。自去年4月實施以來,城規會已處理21宗把工廈整幢改裝的規劃申請,其中14宗獲批,主要發展成酒店;今年更出現首宗工廈強拍申請,有大業主集齊工廈八成業權,要求餘下兩成業權的小業主拍賣物業,配合重建。

工廈藝術家關注組召集人周俊輝多年前進駐火炭,租用1200呎的單位,只需數千元。他後來為防加租,並預算利用單位長期作工作室,便索性買下「舖位」,成交價僅78萬。

「舖位價愈升愈不開心」

由於市場現鼓吹收購工廈重建,他的單位在3年間升值至200多萬,「一路看價錢在升,自己反而有點怕,即使在別的區找單位也很昂貴」。他坦言,當年的火炭藝術村,現在不少人已搬出,「我隔籬的單位,長期被人炒賣,其實心情不是很開心,藝術家因為租金而被拆散,很可惜」。

另一租用觀塘工廈的獨立音樂人黃津坦言,現在8層高的工廈裏租用「房」,與8組人分租4000呎單位,每月夾租約2000元。他指出,所在工廈的大業主已收購4層,只欠3層就能夠申請強拍,他憂慮大業主有權強行重建或改裝,令他們被逼遷。

黃津坦言,政府將商業發展蓋過藝術發展,支持強拍物業更令人擔心,「收夠八成業權他們就可以買起全幢,二人不禁稱﹕「萬一被逼遷,唯有搬到火炭,不過火炭現時也經歷轉營,香港可能快沒藝術家容身之所。」

明報記者 鄭穎瑩

享受便宜租金
藝術家「違規」聚集

【明報專訊】過去10年,藝術家早已自行在工廈地區如新蒲崗、觀塘和火炭漸漸集合起來,觀塘地下音樂人黃津坦言,藝術群在工廈雖是「違規」聚集發展,但大家享受租金便宜,聚集了不少創意工業,造肥皂、手製糖果等,這些群組,難以由政府「人工化」地組織出來。

難由政府人工化組織

踏進觀塘的大業街,全部也是1970、80年代的工廈,坐的升降機還需手動拉閘,走進任何一層,原來有不少有趣的格局佈置、獨立的音樂室,還有「勉強不錯」的隔音設備,都是出租給音樂人的藝術空間。不過,原來這些皆為政府規例中的「違規」發展。

自然聚集 「沒特別相約好」

黃津約10年前開始租借觀塘工廈單位,參與製作地下音樂,雖然曾經搬遷,但周邊離不開音樂人。自言相信「靈感會用盡」的他,現時只為非牟利團體或特別表演製作配樂,如特赦組織活動,收取的酬勞很少,甚至免費。他說,所有有心人均是經朋友介紹,慢慢聚集起來,「並沒有特別說相約好」,有些人做配樂、有些人夾band,「各自做喜歡的藝術,感覺很好」。

他笑言,正正因為做地下音樂的人「非主流」,往往崇尚草根,除了地下音樂外,其他賣樂器、維修樂器、表現場地等人士也不謀而合地租用工廈,「對於藝術年資淺的人相當重要,初起步時必須有便宜的工作室,這樣才可讓他們堅持理想」。因為關注觀塘發展,黃津更曾走訪附近工廈,了解內部運作,「有很多傳統工藝原來仍然存在,只是平時少發掘」。

環團促城規會否決南丫島豪宅計劃

南丫島擬建豪宅近海產卵地
環團促城規會否決

【明報專訊】城規會將於下月2日審議南丫島東澳灣興建遊艇會、酒店及住宅計劃申請。綠色力量、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於今年5至10月,委託專家實地潛水4次,調查東澳灣的生態價值,結果發現水域生態資源豐富,發展選址接近深灣,是瀕危綠海產卵地。調查亦發現香港新記錄的黃紋擬鱸,促請城規會否決計劃。

發展商:漁民代表支持

博寮港有限公司回覆本報稱,已委託專家環評,以確保捕魚區及海洋生態影響減至最低。發言人表示,項目擬建遊艇區涉及的結構是「上佳的人工魚礁」,對海洋生態有利,又指南丫島漁民代表支持計劃。

綠色力量保育及教育經理胡麗恩博士指出,南丫島東南部一帶的淺海區是綠海覓食及交配生境,包括東澳灣及石排灣,位於東澳灣的遊艇區將令海的生境永遠消失。由於綠海有回游出生地產卵的習性,任何改變其產卵環境或阻礙其洄游路線的發展,都有可能令本地的綠海族群滅絕。她擔心,發展項目範圍(見圖)與深灣太近,住宅及酒店晚上發出的燈光、噪音及人為活動,很有可能滋擾母海,令其放棄上岸產卵。

發展商雅居樂伙拍建旺集團斥資百億元,發展南丫島博寮港,計劃於東澳灣興建遊艇會、酒店及住宅綜合項目,提供500個遊艇泊位、900個豪宅單位及120間酒店房間,面積85公頃,相等於5個維園,當中遊艇停泊區面積43公頃。

負責潛水調查的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東澳灣的漁業資源豐富,除大量魚群、海膽及珊瑚之外,亦錄得近年在本港海域十分罕見的鸚鵡魚,亦首次在西面水域以外記錄到有馬蹄蟹出沒,認為漁護署應盡快落實把南丫島南面水域劃為海岸公園。

超市食物券

超市食物券推兩周 款多偏貴
百佳﹕已助印券 慈善組織﹕態度積極

【明報專訊】本港5間政府資助食物銀行早前與百佳及惠康達成協議,引入食物券讓基層市民購買新鮮食物,每人每周50元,其中百佳食物券機制兩周前開始運作。本報隨受助人到深水超巿及街巿商販買格價,發現超市選擇雖多,但蔬果價格偏貴。

有團體建議,長遠在食物券運用引入非大型連鎖店,既推動小店發展,引入競爭亦令基層加倍受惠;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則今日開會,商討施政報告額外向食物銀行撥款1億元,作食物援助及食物券計劃。

四口家一周獲260元

本身為家庭主婦的阿賢,與任散工的丈夫及分別13歲及1歲的女兒獲東華三院善膳堂的食物資助,除了米麵、雞蛋、罐頭外,幼女獲奶粉資助,而餘下3人每周可獲街市菜肉共90元,至兩周前每周額外獲得150元百佳食物券。

阿賢分別持兩款食物券,到大角嘴街市或荔枝角道的祥興食品購買生活所需,在取得百佳券後,會到百佳購買食油、調味料、包點等,有時亦會趁超市特價,購買便宜蔬菜或生果。

超市新鮮蔬果較貴

記者在區內超巿、小型連鎖店及街巿,試選9項常用新鮮疏果及糧油比較價格,結果發現6款食品在超巿偏貴,包括新鮮蔬果及花生油,如百佳甜橙要2.5元一個,較在祥興、佳寶及大角嘴的街巿檔2元至2.2元貴;而西蘭花及生抽王,則以百佳較便宜(見表)。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食物券金額雖不高,但憂慮推出超市食物券後,超巿會否乘機加價,「好像學券推出時那樣」,她期望更多非大型連鎖的商戶加入,長遠令小店生意增長,基層市民亦受惠。

百佳發言人表示,百佳在今次合作投放很多資源,包括印製食物券,期望協助更多有需要人士。善膳堂食物援助服務助理統籌劉劍雲認為,超市積極合作,雖然部分食物價格略貴,但受助人多了選擇,例如牛奶、麵包、海鮮等,一直是食物銀行難以供應及洽商到街市檔合作的項目。

她續稱,陸續有商店與食物銀行洽談合作,包括另一連鎖超市,期望更多商店加入,為受助人提供更多選擇。現時每張食物券均印上編號及簽收,且每次限用兩張,受助人亦需將購物單據交回食物銀行審查。

明報記者 袁柏恩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1

政府選傑出社企

政府選出八間傑出社企 (15:24)

民政事務局聯同社會企業諮詢委員會今日公布已選出八間2011傑出社企及三組2011傑出社企摯友。

2011傑出社企(排名不分先後)

●煮易

●黑暗中對話(香港)有限公司

●管家易家居服務

●豐盛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銀杏館

●愛烘焙麵包工房

●一線通平安鐘

●大角咀麥太

2011傑出社企摯友(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移動通訊有限公司

●iBakery Angels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

香港胸肺學會

17%人有慢阻肺病病徵 (13:01)
調查發現17%受訪者有慢阻肺病的初期病徵,而六成人表示不認識這個病。

香港胸肺學會今年7至9月,為約八百名40至93歲市民進行肺功能測試,結果發現17%出現慢阻肺病的初期病徵,而接受測試的市民,有六成人都不認識慢阻肺病。

會長何重文表示,慢阻肺病是香港第五號殺手,05年至今本港平均每年約有1800人死於慢阻肺病,即平均每天有5名患者死亡,其中40歲或以上吸煙人士屬高危一族,建議市民及早檢驗。

(即時新聞)

Monday, November 07, 2011

中國耕地重金屬超標

中國耕地重金屬超標 (23:03)
針對中國環保部官員透露全國約有10%的耕地面積重金屬超標,環保組織表示,這已經超越了環境污染問題。

在廣州召開的2011年中華環保民間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會上,中國國家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表示,根據今年上半年國家環保部組織的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結果,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灌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物堆存佔地200萬畝,合計約有10%的耕地面積重金屬超標問題突出。(英國廣播公司)

Saturday, November 05, 2011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

香港公平貿易動力(我們是誰?)

Hong Kong Social Enterprise Challenge (HKSEC)


Civil Education and Design Thinking Workshop

Soci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with HK Cases Studies
By Dr. Terence Yuen, Research Associate, Centre of Civil Society Studies, CUHK

http://www.hksec.hk/page/civil-education-and-design-thinking-workshop-video-all

Thursday, November 03, 2011

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经验

Unleashing Social Innovation for Social Economy:
Experience of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ugust 2011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7525098.2011.618446

Abstract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emergence and growth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Hong Kong via the theoretical lens of social innovation. Two distinct and yet complementary usages of the term in the fields of local/urban governance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re employed to make sen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he past decade.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f five local social enterprise cases, the twofold meanings of social innovation as new modalities of service governance and key components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re delineated, which are found applicable to the policy discourse in Hong Kong.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uggests that the idea of social innovation would lik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growth of the social economy.

释放社会创新推动社会经济:
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经验


本文以社会创新作为理论视角思考香港社会企业的起源与发展。社会创新这用词同时被「地方治理」与「社会创业精神」两个研究领域所引用,文章套用这两个相异但概念互补的词汇,以分析社会企业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通过观察五个本地社会企业个案的发展轨迹及组织实践,文章描述并确认社会创新所包含的双重意涵—包括服务治理的新范式以及作为社创精神实践的关键组成部分—皆有助我们了解香港的政策论述。社会企业的发展经验,显示社会创新这概念,极可能在社会经济的形成和持续发展上,担当重要的角色。

Key Words: social innovation; social enterprise; social economy; local governance; Hong Kong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完整版)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完整版)

2011年10月4日




一、前  言

我們正處於社會發展的十字路口。

自九七回歸,我們經歷多次金融風暴衝擊,香港實體經濟日益空洞化;土地和資本壟斷嚴重,自由市塲神話不再。現今,樓價高企,通脹持續,社會向上流動空間萎 縮,貧富差距懸殊,貧窮人口不斷增加。而特區政府仍舊實施守舊的放任傾斜政策,仍舊依靠外來資金及其所帶動的投機活動維持經濟增長,而希冀此舉惠及中下階 層的「涓滴經濟」已告失敗。自由經濟神話破滅,種種深層次社會矛盾激化,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均已達致危險的臨界點。

更令我 們擔心的是,面對嚴峻的社會挑戰,本港及珠江三角洲的政府仍沉迷於加強城市競爭力,繼續盲目追求更高的經濟增長,所制定的經濟政策均非真正以人為本。各地 區政府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仍奉單一發展主義為圭皋,盲目追求基建擴張。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卻指出,香港縱使是兩岸四地競爭 力排名最高的城市,社會不穩定因素卻不斷增加,香港人的幸福感指數更在兩岸城市中排名低至271位。香港富人更富,窮人卻更窮;港人不快樂,更談不上幸 福,這已清楚説明,特區政府的經濟政策與提高市民生活水準及質素的終極社會目標,明顯背道而馳。

我們認為,經濟發展要為人 民服務,必須立足社會,服務社群,而不是要市民大衆為大資本賺取暴利和不理性的經濟發展而犧牲。因此,我們提倡發展「社會經濟」,以凸顯當下市塲經濟的不 足,主張經濟發展不應完全依賴及交托給大企業與大資本,而應將經濟活動釋放、拉闊、盤活,重新以市民大衆的福祉作為依歸。

推行社會經濟,要旨應包括:一、以人為本:經濟為人人,人人做經濟。每一個人可得到有保障及尊嚴的生活,也可自主地參與經濟活動,免受高地價等不公競爭所制 約;二、立足社區、互助合作、民主參與:社會經濟提倡社群間互助合作及團結精神,反對當下市場經濟為追求大資本利益而犧牲社群生計,一面復原經濟活動的社 群元素,另一面讓經濟活動呈現多元、開放及創造性;三、我們重視人與土地的和諧共生,創造共同永續富裕,實行多元化的社群所有制。

一句話,經濟發展不是為了少數人的暴利,生產不是為了無謂的消費,而是為了解決民生,共同致富,締造尊嚴生活與理想社會。

二、「社會經濟」的基本特徵

社會經濟,或稱為「團結式經濟」,是主流市場以外的一種新經濟實踐。社會經濟歡迎所有市民參與成為生產者、銷售者、分配者或使用者,透過持續不斷的經濟實踐達致自我提昇,是一塲要求眾參與者透過民主參與、互助合作,推動個人和社群經濟生活模式改變的社會運動。

有別於主流市場的運作模式,社會經濟運動極度重視隱藏於經濟活動背後的各種社群關係,提倡社群之間的互助合作及團結精神,反對經濟活動與發展只著眼於狹隘的個人利益和利潤的追求。

我們認為,社會經濟包括生產、交換、使用、分配、和創造價值這五個經濟範疇,這五個範疇應該充分為不同的社群提供新經濟實踐的場地,讓不同的群體根據不同的專長和需要,參與和體驗真實的經濟生活,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提升個人的生活內涵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運動是多元、開放、而又有著統一的目標:不同的社會經濟項目一方面有著多元的目標社群和運作模式,同時又秉持共同價值觀,並最終以「互助合作」及 「共同參與」作為運動的基礎理念。在這個意義上,社會經濟所依附的不是一個單一的共同願景,而是通過各式各樣及多種的經濟生活實踐,建構一個以參與者為主體,共同建立新的社會經濟制度,最終創造理想社會的過程。

三、社會經濟運作原則

整體而言,社會經濟運動的參與者均認同以下的價值觀:
 i) 重視個體與社會的發展:讓大眾共同參與發展經濟,反對經濟活動只爲個人利潤及資本累積服務
ii) 經濟公義與社會平等:終結各種社會及經濟不公義的行為
iii) 注重合作及互惠互補:以互助合作的精神替代放任競爭
iv) 生態及環境的保護:對大自然生態系統的敬畏與尊重
v) 參與者的民主管理和監督:民主參與須落實於不同社會階層及經濟組織之中
vi) 多元發展及多樣性:發展並非只能遵循單一管道,而是可以選擇眾多不同的路徑,而這些路徑必須由市民大眾作為主體,本著團結互助及民主參與的精神開創出來

依據歐洲社會經濟聯盟(Social Economy Europe)所倡議的《社會經濟原則憲章》(Charter of Principles of the Social Economy),社會經濟運動的內部守則包括以下七點:
- 重視個人及社會目標高於資本與利潤
- 成員的參與必須是開放而自願的
- 重視社會持份者的參與、由成員民主管理
- 業務的營運不單照顧組織成員和服務使用者的利益,並同時關顧公眾利益
- 維護並著力實踐社群之間的團結精神及相互守責的基本原則
- 獨立於公營部門,實行自主管理
- 盈餘的分配大部份用於維持永續發展的目標,除服務成員的利益外,同時照顧公眾利益

社會經濟運動的參與者必須重視以上原則,然而由於不同的社群特點以及在地情況的差異,在具體的經濟實踐中,有可能需要在不同的價值範疇作出取捨;面對此種情況,社會經濟的實踐者須持續地透過集體參與及討論,以求在不同的社會及經濟價值之中取得平衡。

這個民主參與及決策過程,是社會經濟運動實踐的重要一環,透過經濟民主的體現,參與者得以自我提昇,民主參與,互助合作,漸漸改善個人的經濟生活模式,最終達到改造社會的目的。

四、與政府及市塲的關係

我們認為,特區政府在制定以人為本的經濟政策時,最重要的不應是單一地去考量如何促進經濟增長,或只著眼於增加個別階層或社群的經濟收入,而是要在不同界別 及不同的範疇大力推動社會經濟,實現經濟民主,即無論是私人企業或政府,都應當在最大程度上讓社群參與,監督經濟活動的規劃與運作。

我們建議,不論是廣大市民又或是社會經濟的實踐者,都應在各個範疇更積極地參與經濟事務的制訂、討論、實踐及監督,以多元方式釋放、拉闊及盤活經濟生活,並通過下列路徑改變市場的壟斷行為:

1. 參與監督政府經濟功能
讓社群以公民的身份參與和監督政府於資源運用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經濟功能,例如由公民團體共同參與起草預算案,及共同管理公共服務等措施。

2. 參與監督商界及企業
由社群以不同持份者的身份監督企業的運作,同時透過影響政府的施政,監督一切對民生有影響的企業運作和市塲經濟活動。

3. 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制訂社會經濟政策,通過大力推廣社會經濟運動於不同經濟範疇的發展,讓廣大市民直接參與社會經濟實踐,創造城市空間,改善社會。

在公共政策方面,我們促請政府確切認識及接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並在不同層面及政策範疇促進社會經濟項目的發展。聯合國大會於2009年12月18 日通過64/136號決議,高度肯定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我們建議特區政府進行一次整體性的政策掃描(a comprehensive policy scan),以全面瞭解目前各項施政是否有利於本港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區政府更可通過進行政策掃描進一步瞭解目前的社會狀況,從而制定出更貼近民心、真正 以人為本的社會經濟政策。

五、跨境連結及區域發展的想像

社會經濟運動提倡互助合作,它著重發展本土經濟及社區經濟,但並不排斥跨境經濟合作及區域經濟發展。要推動發展社會經濟,我們不能忽視與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合作發展的可能。

香港是珠三角地區的重要一員,要持續推動本港社會經濟發展,我們需要考量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另類經濟發展空間,在恪守社會經濟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尋找加強跨境連結的可能,並探索如何促進各地城市及城鄉之間互惠互補等問題。

從理論層次來看,社會經濟是一個全球性、跨區域、跨階層的社會運動,只要是認同運動的價值觀及基本理念,全球人民都會應邀參與其中。我們認為,要探討跨境連 結及城鄉合作等問題,我們首先要摒棄主流經濟論述只著眼於生產分工、成本轉移、競爭優勢等狹隘經濟思想,而是要從社會經濟運動的價值理念去思考區域發展的 可能。

回歸以來,本地輿論不時爭論中港應否加強融合以及融合的速度是否過快等問題。對於跨境連結以及如何在香港及整個珠三 角地區推動社會經濟運動,我們認為,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的社會及經濟長久以來都是連繫在一起的:大戰前後南下來港的中國移民向國內親友的匯款,間接支持各地 經濟的發展;其後本港工業逐漸遷移至珠三角地區,産業調整雖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但兩地的製造業工人卻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兩地的社會及工人造成深 遠的影響。

由此可見,跨境連結在歷史及地理上已是不容否定的事實,而應否融合其實並不是問題的核心;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探 討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真的能做到以人為本,經濟連結又是否能做到照顧及提升兩地民眾的社會關係,而不是要於區內將生產成本轉移和進行剝削。從社會經濟 的角度出發,我們要考慮的,是要尋找那些能培育兩地社群發展及保護社會關係的區域性經濟活動,並大力推展,而對於破壞社會關係的掠奪性跨境經濟活動,我們 必須予以修正、阻止或改造。

社會經濟並不以生產分工或競爭優勢作為簡單的分析框架或決定因素去選擇經濟的發展模式。在推動 社會經濟及互助合作的大前提下,城市之間的互動及城鄉的合作並不是要做到將成本轉移並以此增加競爭優勢,而是要重新審視隱藏於經濟活動背後的多層社會關 係,重建社群之間的信任及經濟公義,以擴濶經濟活動的發展空間。

我們認為,只有推動整個運動在區內的發展,才能給予本土社 會經濟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樣地,城市發展的可能性其實亦是建基於農村的經濟發展。我們生活在香港這個都市,在大資本的操控及主流市塲的運作邏輯底下,發展 社會經濟的想像其實有著多重的限制;要超越本身的局限,我們需要認真去探討城鄉連結及區域發展的可能,以期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的想像空間。

六、總結:團結力量推動社會經濟

社會經濟運動,是一個人人有份、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參與運動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個人,無論是作為生產者、消費者、銷售者、持份者、生活者……都能在自己的位 置上可以互相連結,在本港、內地以至全球各地進行新經濟實踐,重新建立經濟生活中的社會關係,使積極參與者能夠互相學習,完成自我提升,成為全球的「經濟 公民」。

社會經濟以團結的力量取代競爭的力量,創造多元經濟生活的實踐空間,於不同地域及經濟範疇實現經濟公義。透過與不 同社群的互動合作,社會經濟的參與者一方面著力擴闊社會經濟活動的版圖,另一方面嘗試改造主流市塲及公營部門的經濟運作模式;只有當更多的市民大衆都能身 體力行參與新經濟實踐,社會經濟運動才有希望扭轉目前主流市塲的壟斷模式,重新建立並孕育良性、健康的生產及消費關係。

目前,社會經濟運動已於全球各地展開,在大部份歐洲國家、南美洲、非洲、亞洲、美國、加拿大,以至澳、紐等地,都可以找到推展社會經濟運動的團體及由它們組成的網絡組織,而2012年更是國際合作社年,我們準備《香港社會經濟宣言》,就是爲了迎接國際合作社年的到來。

我們人人都是社會經濟的參與者,都有著共同的信念和願景,即反對以經濟發展的名義來製造不公義的社會。我們倡議人人都能參與到社會經濟的實踐當中,人人都能 推動包括生產者合作社、消費者合作社、公平貿易、社會企業、社區貨幣、良心消費、集體購買、社區支援農業、社區內生性經濟、內置金融和社會所有制等經濟活 動,團結最廣泛的社會進步力量,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關愛6.8億捐款 停滯半年

關愛6.8億捐款 停滯半年
【明報專訊】已成立一年的關愛基金,目標由政府及商界各出資50億元組成,但成立至今商界只承諾捐出18億元。政府今年5月曾在立法會表示,當時商界捐款實收6.8億元,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昨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披露,截至昨日政府收到的商界捐款額維持不變,換言之籌款半年來停滯不前。

曾德成昨日向立法會議員提供的書面回應指出,商界承諾的18億元捐款,部分會以3年分期形式交付,至今已收到捐款約6.8億元。這說法與今年5月政府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50億元公帑撥款時完全無異,即實收商界捐款半年來無顯著增長。他說,會繼續爭取各界人士認同基金運作,並接受各界捐款。

推12援助項目 8項已落實

對於公開捐款者名單,曾德成表示要考慮相關人士意願後才能適時公布。另外,政府注資50億元已交金融管理局,以賺取投資回報,今年回報率達6%,其餘款項則作銀行存款滾存利息。他表示,推行項目資金和其他流動資金,主要靠投資回報及利息收入。

關愛基金至今先後推出12個援助項目,截至上月底,其中8個項目已落實推行,預料有30多萬人受惠,全年預算開支達7.6億元。另外,今年7月基金獲立法會財委會額外注資15億元,向約23萬名合資格新來港人士派發6000元。

Reality Check

Reality Check
John Sayer

John Sayer believes it doesn't really matter if the demands of the 'occupy' protesters are not neatly defined. Their revolt against greed and an increasing, unacceptable level of inequality in the world is perfectly clear

Nov 03, 2011

Around the world, groups of protesters have gathered in response to an initial demonstration near Wall Street. Some are in our own city, camping out in Central District, writing posters and playing music.

It is easy to suggest they have unclear or diverse demands, and to criticise protesters in some cities who may damage property as part of their anger. But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have an exact prescription of the way forward or perfect conduct, we must give them credit for succeeding where many others, including politicians,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and the media have singularly failed - they have renewed public attention on some unfinished business.

They have succeeded in refocusing attention on the fact that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world's people are suffering as a result of the economic crash: millions of people face unemployment, cutbacks in essential social services, homelessness, reduced standards of living, hunger and poverty.

A small group of people who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creating the problem in several of the world's leading financial organisations have received staggering amounts of taxpayers' money to help their institutions recover, as well as massive salaries and bonuses. Yet they have failed to provide the services that the bailout was supposed to include: loans to small businesses and others to rekindle the economy.

Governments, whose job it is to creat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for their citizens, seem unable or unwilling to take the structural measures to reduce the chances of similar financial disasters occurring in future, so busy are they with treating the immediate symptoms and dealing with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spending cuts and austerity packages.

Oxfam Hong Kong is concerned with these social and financial issues because all shocks and uncertainty - whether financial or naturally occurring - and all uncertainties - financial or climate change - hit poor people first and usually the hardest. Poor people pay the price of their own vulnerability. The powerless pay for the mistakes of the powerful.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began to accelerate at the end of the 1970s, after three decades of market-driven growth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Since then, the top 1 per cent of the population has amassed a larger share of the wealth than the majority, and the gap has widened to an alarming degree. This was unrelated to the rate of growth, which slowed as distribution became more unequal.

We know that we need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t the highest level to reduce shocks, uncertainties and inequalities. Governments talk unconvincingly about reintroducing regulations to stop the creation of financial behemoths that are "too big to fail" and therefore governed neither by elected governments nor by market forces. But there has been little action.

One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could be the introduction of a financial transaction tax, the so-called Robin Hood tax. This could reduce risky financial speculation while creating funds to be used to ensure that poor people have more equal access to productive opportunities.

Those with vested interests will claim that such a tax will hurt growth, and thereby stall economic recovery. Yet, the proposal is for a 0.05 per cent tax - a tiny sum in relation to the figures that define the financial sector. People with privileges to protect often rail against any controls over the free rein of business, but history has always shown that business is more resilient than its self-interested defenders are willing to admit.

Advocates of the status quo have tried to instil fear that social reforms will cause the collapse or flight of business. Citing such fears in the past, they opposed the abolition of slavery, an end to child labour, the eight-hour day, statutory holidays, equal pay for women, the Mandatory Provident Fund, progressive income tax, the minimum wage,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more.

But of course, business has survived, and people have benefited, sustainably, from the fairness of these initiatives.

Those who argue that structural reforms will hurt growth should remember what 2008 taught us about certain types of growth. We don't want the reckless, unbalanced and unsustainable pursuit of growth for growth's sake, making the wealthiest 1 per cent of the world's people even more absurdly rich while others travel along the path to poverty.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the 99 per cent, want growth of a kind that creates a fair and sustainable society.

Protesters remind us that there is work to be done fixing a very imperfect economic system. Let us not ignore their timely call.

John Sayer is director general of Oxfam Hong Kong

Monday, October 31, 2011

培育不安份的小眾

培育不安份的小眾
譚穎茜

信報 2011年10月31日
社企民間高峰會文章系列之十六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是優秀的創新者,更是出色的革命家。Macintosh是個人電腦的先驅;IPod與ITunes改變音樂行業;IPhone、IPad更是革新了大眾的溝通與互動的模式。或許喬布斯從沒以「社會企業家」自居,蘋果公司亦未曾想過以推動社會變革為己任。可是,他針對社會需要、洞悉大眾對資訊以及人際互動的渴求。他沒有想過,卻已在實踐一種特殊的社會變革精神。

這種不安於現狀、勇於推展社會變革的價值觀,並不獨有於天才縱橫的人物如喬布斯。小人物也有能力將之化為行動,小行動也能改變社會,這正是社會企業精神的信念。

社企精神是一種態度

社企是一種企業模式,社企精神則是一種態度。目前有關社企論述的盲點,在於大眾拘泥於社企的模式與僵化的定位。將社企放置於「『賺』與『蝕』、「『社福』與『商界』」、「『受資助』與『自資』」。這些二分的框框,確實無利於社企發展。目前流行於坊間的論述,例如社工是否專業的社企經營者、社企是否與中小企競爭、社企是否濫用社會的資源等等,往往皆因這些二分引起。

姑勿論以上討論是否全無意義,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個全新的分析視野。

社企精神是一種價值的可持續追求,它回應社會訴求,推動社會的正面變革。走到現在,我們不應再滿足於社企數目的多寡,更應是社企精神的滲透與實踐。

化社會意識為變革力量

要將社企精神植根並滲透於社會層面,有社會意識(social consciousness)的「關鍵多數」(critical mass)甚為重要。

近年,社群之間的不滿與指責此起彼落。老師抱怨學生一代不如一代、沒有學習動機之餘又對社會漠不關心;官員不滿八十後越來越反叛、行動過激之餘又不懂妥協;議員斥責政府不夠承擔、政策傾斜之餘又欠缺為人民某求福祉的決心;商家投訴基建進行太慢讓他們錯失圖利商機。

從負面的角度來看,社群之間的分歧代表著存在於階級、群體之間的價值衝突;有云這些爭拗使社會內部分化,構成內耗。可是從正面來看,這些爭端反映市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莫論誰是誰非,社群對於自身的權利與義務之反思、對於社會核心價值之重視,以及對社會的覺察(social awareness)確實漸漸提高。

對於貧富懸殊感到不公、對於弱勢人士被歧視感到不忿、對於社會發展失衡感到不安……這些意識的提高,若拿捏得當,將會是推展社會變革的重要催化劑。

不安分的小眾起革命

這些變革並不一定由大人物領導,很多時由一些不安分的小眾所孵生。

在新界東北有一個以社區經濟模式經營的有機農場(馬寶寶社區農場),由一群關注本港土地發展的青年人營辦。農場於社區內出售有機蔬菜,亦於農場內舉辦音樂會等活動,宣揚綠色生活理念。農場吸引不少鄰近的居民光顧。

驟眼看來,這有機農場並無特別之處。事實上,創辦人視農場作政策倡議的平台,爭取村民的土地權益與倡議農業的永續發展。創辦人深信,土地有其自身的價值,房地產急速無節制的發展,使土地的自身價值不能好好被利用,而農民靠耕種為生的自主生活,亦無奈地被剝削。這群年青人透過推動有機耕作起動革命,希望帶來社會變革。如前所述,若將這有場農場放置於「是否社企」、「是否由專業的商界人士營運」、「是否收支平衡」這些的框框內討論,很可能會埋沒了其背後重大的倡議價值。

社會公民:日常生活的實踐

不安分的小眾可以燎原。近年我們可見一些普羅大眾,為社企的社會理念所吸引,漸漸加入推動變革的行列,成為「關鍵多數」的一員。

責任消費(responsible consumption)是一例。社會意識日增,社會上越來越多消費者重視生產者的公平待遇,公平貿易的產品因此流行。責任消費者亦關注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有機、綠色產品趨之若鶩。這些擁有高度社會意識的消費者,正在透過他們日常的消費行為靜悄悄地起革命。責任消費者漸次提高的力量,慢慢迫使一些傳統企業改變生產模式以及改善對員工的待遇。

現時我們面對的困難,是如何培育這一群「不安分的小眾」,又如何倡議社會議題,提高大眾的社會意識?

社會上有不少民間組織正在進行播種的工作,舉例,社聯推行了一個名為「ACT Social Awareness Network」的社企項目 ,為學校、團體與企業安排「社會認知活動」(social awareness building programme),通過社區考察、探訪等經驗式活動,提升參加者的社會認知。參加者親身接觸社會問題,與弱勢群體對話與交流,從而理解受訪對象的生活現況和價值觀。

這些播種的工作正在默默地培育「不安分的小眾」,讓他們反思社會問題,以行動改變社會。

「因為他,世界無限美好。」這話不僅適用於才華橫溢的喬布斯。對於平庸如你我,只要抱著實踐的信念與對願景的持守,小人物也可以改變世界。

作者為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高級經理

香港社會企業總會

我的故事 我的夢 --- 香港社會企業總會
郁德芬

信報 2011年10月24日
社企民間高峰會文章系列之十四

一年多前筆者到上海考察,探訪了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雖說恩派(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是協助公益組織的成長,但公益組織主要是以社企營運手法,於一段時段內需達至自負盈虧。當時對上海當局撥出一整幢建築物,讓新成立的社企在無需支付昂貴租金「拼搏求存」的情況下先站穩腳的做法,好生羨慕。心想,這不正是香港社企總會的夢想嗎﹖

今年三月到韓國考察當地社企時,其中一個重點探訪是政府資助的一幢五層高建築物,由青年組織負責營運,在這裡辦公的社企有「Travellers' Map」, Noridan, Organization Yori, Haritan UP Cycling 等,皆由一群朝氣勃勃的青年人剛剛組成。他們充滿熱誠地分享各自的願景,講述如何克服困難,展開營運的第一步。「很感謝韓國政府暫免租金兩年,讓我們在這裡辦公。兩年之後?我們該有能力支付一些租金﹔搬離這裡,讓其他新成立的社企可以得到培育成長的機會!」

社企總會的SE Hub

同年六月,香港社會企業總會在觀塘開展了香港第一間社企中心(SE Hub),目的是孕育新成立的社企和年青社企人;為的是讓香港分散各地的社企有一個「中心」展示產品,增加凝聚力,交流並改善營運、加強市民對社企的認識和支持,把社企發展得更活更好。

社企中心有7,000呎,除了為四至五間社企提供辦公室和服務營運場所外,亦有會議室和十間社企的產品展示場所。你想像不到的是「港青」竟可以在「新來港、低學歷、低技術」的婦女協助下,把一塊荒廢的土地變成有機耕種地。你嘗一口從田中摘來的蔬菜,就可以想像到一片綠油油的菜田、夾著九里香、千層塔的香草園和不同時令在温室的三色車厘茄。汗流浹背的農夫,他們從心底發出的笑容,帶來的成就感,也感染了來這裡買菜、悠閒耕種的城市人。

明途,從一間每年營業額只有數十萬的、毫不起眼的便利店,在短短幾年間發展迅速。為什麼?就是因為整個業務核心價值和營運宗旨是基於︰以方便病人為本。環繞著這份關懷,整個團隊從領導層至前線人員,發揮無窮的創意,既方便幫助了病人和其家人,更擴展了一系列的服務。挑戰?競爭?當然不少。租金就是其一。所以明途選擇了把辦公室搬到社企中心。大家互惠的安心發展。

感人的故事

在社企中心的展館中,我們看到不少感人的故事。你一定聽過「豐盛」如何透過汽車修理、髮廊,以基督的愛、以一種職業技能,扶持曾經誤入歧途的年青人,讓他們重獲生命。豐盛社企,是一個目標鮮明、社會回報率極高的社企,董事們都是富營商經驗的基督徒。我相信不單是商業頭腦和手法使「豐盛」成功,更是他們的一種使命的承擔,是心──heart,三者同在,讓他們把社企的精神和價值活現出來。

社企是一個促使人和企業不斷思索成長的運動。今日我們絕大多數的社企,無論在財力、人力、競爭力仍是弱勢的。面對多方挑戰,香港社企總會和支持社企運動的倡導人,我們聯合一致,在多方面努力發展。

社企經營之道

首先,社企要開拓市場、了解市場的新需求,以人為本。社企要不斷提升產品(包括服務)的素質、發展相連的產品,清晰表達產品的多重價值(包括社會價值)。社會不斷轉變,我們必須從人的需要,無論是老人、社區的需要出發,提供方便滿足他們的產品,才能有營銷業績,贏取支持。近期便有些社企與國內已建立的品牌合作,取得一定的成績。

在第二方面,我們要有效地運用母會或其他企業投資者的資金,甚至政府的資助。接受企業以外的資金作營運和發展,這根本是營商的合理行為,別人認同你的企業、目標和對你信任,才會把資本交給你投資。只要善用,用得其所、用得有意義,並能把它製造更多就業機會,生產更合宜的產品,推廣社會的價值,能解決社會問題或困境,發揮企業的正能量,不就值得讚賞嗎?所以,社企不需介懷無建設性的指責,反之,只要是把融資增值達至持續營運,不造成依賴,是合情合理的。

政府的角色

社會上不少人認為政府若為社企提供或制訂一些措施就是不公平地優惠了社企。事實是,政府為大企業和中小企都提供了不少優惠或支援政策和優惠推進其營運,籍以保持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亦負責任地資助福利機構(公益機構)為弱勢社群提供服務,解決個人或家庭困難,促進社會和諧;社企以商業模式提供產品服務,且大部分社企是非牟利的,帶來社會正面的效果,為什麼就不該有政府基本的支持或贊助?尤其在香港租金極其昂貴,政府在營運場地提供或租金減免是可以促進社企穩步發展的。

此外,亦可考慮其他國家社會的政府的購買行為,例如規定政府的5%服務需購自社企。政府亦宜注資成立社會投資基金,鼓勵更具創意的社企人投身這運動。因為現時的「伙伴倡自強」計劃,無論目標和資助模式均較保守,不夠靈活。政府實宜主導設立多方注資的社會投資基金,激發更多社企人和社企夢!

作者為香港社企總會會長

評估社企的效益

以SIAT評估社企的效益
譚穎茜

社企民間高峰會文章系列之十一

社企發展多年,已越過起步階段,步入平穩時期。公眾對社企的認知日增,但對社企價值之理解仍處於啟蒙階段。對於社企的成敗得失、社企的實踐成效,公眾往往僅以「賺、蝕」為單一的評價準則。

社企最基本的核心價值是:營利目標和社會目標。要平衡這兩個看似自相矛盾的目標,實在不易,惟這正是營運社企的挑戰所在。

成功的社企能為受眾及社會帶來正面的變革,那我們應如何客觀地量度這些改變?

社會效益評估工具(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Tool – SIAT)

參考海外的經驗,有社企以「社會效益回報工具」(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量度。它們嘗試以「幣值」的回報將社會價值量化。亦有社企以「變革理論」(Theory of Change),評估社企為社會帶來的正面改變。

目前,本港並未有一套針對本地特色的社會效益評估工具。SROI及「變革理論」是否適用於本港社企,亦是未知。故此,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與麥肯錫公司(香港)於2008年共同編制全港首個「社會企業效益評估工具」(SIAT –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Tool),針對本港社企的特色與獨有背景,以六項綜合性指標量度社企的營運效能。

1. 就業機會(Employment)

根據社聯於2010年底進行的《社企狀況調查》,全港社企共聘用逾1,500名來自弱勢社群的員工,包括殘疾人士、少數族裔、長者等。

然而,單單統計每間社企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數字,並不足以反映社企的社會意義。社企為員工的培訓時數及技能提升課程、員工在加入社企後的工資水平的增長幅度、員工的晋升機會等亦應列入評估之列。

舉例,基督教協基會社會服務部的社企「我‧概念」(My Concept),自2007年開辦以來已創造超過200個就業職位,讓學歷不高、甚至失業失學的年青人有機會從事藝術表演的工作。經過數年的培訓,一些學員已晋升為舞蹈導師,收入大為提高。亦有學員成為社企的全職文職員工,發展另一門專業。此社企提供的職位雖多為兼職性質,卻是難得的平台,讓年青人發掘自己的興趣,所帶來的社會價值遠超於創造就業的數字。

2. 受惠者得著(Recipient Benefits)

社企為員工帶來的得益,亦遠多於工資與職銜。不少弱勢員工在加入社企後,不僅自我形象及自信心提升,溝通能力增強亦有助他們融入社會。

以明愛天糧為例,其聘用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為烘培員,為顧客製作健康麵包制品。天糧教導員工一般的烘培技巧外,亦教授他們溝通的技巧。天糧特意安排員工與訪客交流,甚至讓烘焙員擔任烘焙助教。天糧有不少員工本來性格內向、自信心亦不足。透過天糧社企這培訓平台,他們的自我形象大為提高,應對能力大增。

3. 再就業情況(Outplacement)

一般的企業視員工流失率(turnover rate)為忌,因穩定的人力資源對企業的持續發展甚為重要。有趣的是,本港有不少社企視此為社企的成功指標。社企以提昇弱勢員工的工作能力為己任。員工若學有所成,能夠投入公開就業市場(outplacement),社企不但不阻止,更大為支持。

這是值得注意的要點,社企為了員工的發展,往往寧願讓人才流失。這無疑影響到社企的營運與人力資源的穩定性,亦解釋為何社企比一般企業經營更為困難。有社企察覺此隱憂的存在,故增加內部晋升的機會,讓表現良好的員工能夠繼續在社企效力。

4. 社區參與及公眾認受(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Social Recognition)

「社會價值」不只限於創造就業,亦包括對社會公義的倡議。有社企推廣公平貿易、有的倡議種族共融、亦有的以推動社區發展為目標。這些社企透過與消費者、社區人士以及民間團體之間的互動,宣揚它們所倡議的社會價值和文化。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的社企「愛服飾南亞創藝」、「翻譯通服務」不僅為南亞人士帶來自我實踐的機會,更是倡議並實踐種族共融的重要平台。有不少南亞裔人士居住於葵涌區,但礙於文化及各種原因,很多南亞婦女足不出戶,與社區隔離。該中心的社企讓南亞婦女參與社企產品的製作及銷售,使他們能與顧客及社區人士交流。

5. 義務工作(Volunteer Force)

這指標反映社企是否能有效倡議它們的社會價值。透過統計參與義工數目、貢獻時數及義工的投入程度,量度社企動員社會各階層參與的能力。目前有不少社企能夠動員理念一致的義工,為其展謀獻策。社企不僅扶助了弱勢員工,更改變了義工的想法,使他們認同社企的社會價值。

6. 財務的可持續性(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社企無異於一般企業,亦要達至收支平衡。此指標以社企的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利潤增長率及銷售額增長來量度。社聯的分析顯示,大部份社企的現金流量穩定性高,但在利潤增長率及銷售額的增長仍有進步空間。

以上是社聯分析過往社企數年的經驗,總結是本地社企於創造就業機會、推動再就業及受惠者得著等三方面表現比較理想。但社企在財務的可持續性的表現仍須努力。在社區參與及公眾認受這指標上,社企應能表現更佳。

社企的使命是為受眾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與變革。這些變革與改變,並不能單靠商業數字量化,而應從多角度思考,更必須將社會效益納入評估範疇。

作者為社聯-滙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高級經理

環團居民抗議中電建「屏風樓」

環團居民抗議中電建「屏風樓」
【明報專訊】城規會周五將討論中電總部重建規劃申請,附近怡安閣30多名居民及環保觸覺成員,昨於中電總部外示威抗議,指按早前中電提交城規會圖則,3座100米高住宅將完全相連,變成「屏風樓」,擔心新屏風樓會令亞皆老街一帶的汽車廢氣不能消散,亦影響景觀。居民又稱,中電從未就計劃主動徵詢他們,其申請文件只提及重建對窩打老道住宅「嘉多利豪園」和「聖佐治大廈」影響不大,但對地盤對面的怡安閣隻字不提,是避重就輕,刻意隱瞞。

中電發言人昨表示,3座住宅確是相連,但強調住宅未來會交錯排列,容許日照進入和自然通風,以減低對鄰近建築物的影響。而保留鐘樓後,建築物將提供寬闊通風廊。

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華懋:邀特首監管慈善基金

華懋:邀特首監管慈善基金
議員促公開架構 增透明度

【明報專訊】華懋千億爭產案糾纏4年,終審法院昨頒下書面判辭,為案件寫上句號。慈善基金昨稱,先按龔如心遺願,邀聯合國秘書長、中國總理和香港特首加入監管基金運作,有議員促基金盡快公開管理架構,增透明度確保資金流向。陳振聰則發聲明指不服裁決,強調自己「拚死」為公義發聲。

華懋慈善基金的代表律師何文基昨到終院領取判辭,解釋律師本周二向法庭登記知會備忘,強調只是一般程序,與律政司並非對立,並透露將會與律政司開會,商討下一步行動。至於華懋基金所花費的粗略估計2億元訟費,何律師稱要待下年5月,法庭為訟費評估後,才能向陳振聰追討。關於有報道指龔仁心曾向陳振聰建議和解,何指毫不知情。

何表示,現階段手執行2002年遺囑,第一步是尋找合適的特殊渠道,邀請聯合國秘書長、中國總理和香港特首加入基金的監察委員會;被問到如被對方拒絕的下一步行動,何表示沒有想過。

特首未接邀請 律政司代處理

據了解,特首暫未收到有關要求,若收到會交予律政司處理,以了解特首在當中有否任何角色可以參與。立法會議員兼資深大律師余若薇指出,律政司在法律是所有慈善組織的守護者,防止濫用善款,發現管理錯失時,可以原告人身分採取法律行動。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指出,一般負責監察慈善基金運作的小組,並不會參與基金的日常運作,最多每年開會審閱有關報告;要確保善款用得其所,最重要是決定基金日常管理及流向的執行委員會。為善用款項及防止濫用,張國柱認為基金首要應盡快公開其管理架構,增加透明度,並訂立使命及界定資助範圍,讓社會各界清楚了解其運作詳情。

陳振聰﹕拚死為公義發聲

陳振聰昨透過公關發聲明,對裁決表示心感不服,認為律師多次指出證人口供不一並前後矛盾,仍不獲接納,甚至拒絕給予上訴機會,質疑警方、律政司或法官是否偏袒慈善基金,反問法庭是對道德的審判、還是講求法理的裁決。陳更堅持自己所做只為公義,稱「即使我們明知沒可能改變事實,CFA is Lord(即終審法院是上帝),我們仍不吐不快,拚死說出有疑團的地方」。

【案件編號︰FAMV20/11】

Friday, October 28, 2011

「原璞」公平貿易曲奇

聽障女受盡歧視 創品牌推廣公平貿易
製曲奇拾自信

2011年10月28日

活在無聲的世界,胡慧賢(Ella)找到出路。中學畢業後,她求職屢受挫折,試過被騙;失業數載,自閉在家。她自學烘焙有機曲奇,終獲得青睞,建立自家品牌,推廣公平貿易,重拾自信。這失聰少女咬一口曲奇,像細味人生;她的人生,一直充滿歧視。
記者:王家文

「原璞」是 Ella創立的曲奇品牌,原始、反璞歸真,她用上有機麪粉、香油和腰果等材料,由買料、烘焙到包裝,一人包辦。她最喜歡的一款曲奇叫「啖忘憂」,用肉桂製成,中醫角度具除冷、止痛作用;她形容吃後盡除煩憂,「聽障人士常遇上逆境,時刻要樂觀面對」。

Ella 小時候很怕去飲宴,「跟親戚無法溝通,感到很孤獨」。她透過手語繙譯說,戴助聽器上街也會被取笑。最近,她去酒樓飲茶,跟哥哥用唇語溝通,說話很慢,動作很大,同枱有男童瞪大眼望着二人,他父母沒阻止,還一起指手畫腳,「氣得我要轉枱避開」。多年來,社會歧視未減。

找工作常碰釘被壓價

一場麻疹引發的高燒, Ella自始與聲音隔絕,那時她只有六個月大。失聰問題至兩、三歲才被發現。有次母親弄跌碗碟,她沒被嚇驚,「我完全聽不見」。母親知道不妙,在她面前再拿起碗碟擲在地上,「她見我還在看電視,傷心哭了」。醫生診斷她失聰,喪失說話能力,母親帶她返大陸針灸一年,「頭、耳、喉嚨都試過,徒勞無功」。

小學到中學, Ella念真鐸啟暗特殊學校,「身邊同學都是聽障,大家柴娃娃,沒有歧視。」那些年,她活得最開心。中五畢業後,她找工常碰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全職資料輸入工作,卻被壓價,每周工作六天,只得 3,000元。後來在街上遇上推銷員,對方明知她失聰,仍游說她當美容師。 Ella沒機心,想自食其力,繳付數萬元上堂,最終開班不成,也當不了美容師。

Ella曾向議員、平機會、消委會投訴,求助無門,多年來承受的痛苦壓力,至今仍會落淚,「不想再記起」。當時她常掟蛋糕發洩,「做了廿個蛋糕,一個一個掟爛」。洩憤過後,她躲在家製作蛋糕西餅,友人嚐過後大讚,鼓勵她創業。她認為蛋糕只可充飢,不及曲奇般具質感,咬嚼起來可慢慢細味,於是鑽研曲奇。

獲餅店聘用卻遭白眼

兩年前 Ella學有所成,獲聘到一間餅店工作,卻遭同事白眼,她不敢提意見,怕加深成見,終因裁員被辭退,促使她創業。年多前創立「原璞」曲奇,雖是網上訂購生意,也贏得口碑,有公司一口氣訂購 72包曲奇;也有餐廳讓她寄賣。

Ella坦言,採用有機食材成本貴,賺錢不多。她表示,像她這樣的殘疾人士,社會上有很多機構幫忙;保護自然環境的,反而不多。她雖然不能聽、不能講,但還有一雙手,可推動保育和公平貿易。

「原璞」網址:
http://ellaws.com

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中國與蓋茨合作開發農作物

中國與蓋茨合作開發農作物 (10:28)
中國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合作開發質優價廉的農作物、藥物及疫苗等產品。

中國科學技術部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26日在美國西雅圖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

雙方計劃在現代農業和全球健康領域開展合作,開發質優價廉的作物和動物品種、生物藥物及疫苗等產品,在中國及資源稀缺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

備忘錄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簽署。

根據備忘錄,中國科技部與蓋茨基金會將本著相互尊重、優勢互補等原則,通過建立聯合工作委員會和合作基金機制的戰略合作方式,推動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與成果轉化。

雙方將共同投入財力、人力等資源,探索合作項目庫等新型模式,提高項目管理水準和技術開發效率。

研發的成果將應用於包括中國、南亞和非洲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旨在減少全球貧困和疾病,促進人類發展和共同進步。

張來武指出,這是中國科技部首次在全球健康和農業領域與國際非政府組織開展大規模戰略合作。

他表示,科技部「願意積極探索政府、非營利部門和商業部門全面協作的創新模式,積極推動中國的高科技及其研發產品直接服務於世界,從而為減少全球貧困和疾病、加強資源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力量作出貢獻」。

蓋茨說:「我們的合作伙伴關係表明,在推動創新以減少饑餓和貧困方面,像中國這樣迅速崛起的國家可以發揮關鍵作用。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中國將其超群的實力和能力用於全球衛生和農業的科研與生產,這樣的支持堪稱雪中送炭。」

中國科技部有關官員、中國駐美使館和三藩市總領館外交官以及蓋茨基金會相關項目官員出席了簽字儀式。

(新華社)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智LIKE」捐獻社交平台

網站不收費 籲人人捐60元
2011-10-23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派六千元予市民金額即將到手,民間監察慈善機構捐款用途的網站「明施慎選」新增一站式捐獻社交平台,公開二十間慈善團體審核報告,任市民一按「LIKE」可即時網上捐款及留言評價,該平台並不收取費用,呼籲全港市民收到六千元後,可將百分之一即六十元捐出。

「明施慎選」已新增「智LIKE」捐獻社交平台,獲授權的慈善機構會在平台上公開過去兩至三年籌款金額及開支,任市民瀏覽,更可即時連結到所選機構網頁進行網上捐款。

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指,現已有近二十間慈善機構願意將其網站、審核報告及籌款支出等,於「智LIKE」平台公開;另與中國民政部轄下中國公益慈善網合作,有兩間內地慈善機構捐款資料也一併披露。

她強調,市民經平台連結到機構網頁捐款時,明施慎選絕不收取一分一毫,亦不設手續費,只提供一個參考平台;「智LIKE」平台可讓市民捐款後留言、評價。明施慎選至今已為二百三十多間機構運作、捐款評級,她將聯絡更多機構,望可鼓勵他們將資料放到平台提高透明度。

政府即將向已登記市民派發六千元,溫澤君呼籲市民將部分金錢捐出。她曾統計去年有大型基金會邀請慈善機構申請撥款,有三百間機構擬共籌募七千二百萬元,她推算全港市民只須每人捐出十二元,便相當於七千多萬元。她建議今次派錢六千元,如每人慷慨捐出六十元,令有需要的人受惠。

理大應用社會學系講師張超雄指,至今仍有很多慈善機構、基金會籌款目標、高級人員行政開支、捐款去向「不明不白」,造就更多機構以群帶式關係籌款,他希望隨公眾討論慈善組織諮詢文件,加深對團體捐款及行政開支認識,不要盲目捐款。

另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提醒市民,「$6,000計畫」今日開始,接受一九八二至一九九三年出生的香港市民登記。至於一九八一年或之前出生而尚未登記的合資格人士,仍可進行登記。

「$6,000計畫」於八月二十八日啟動至今,截至十月二十日,當局已收到超過三百一十五萬份登記表格。

亞洲移居人士聯盟

外傭團體歡迎高院拒暫緩令 (13:35)
高院拒絕政府要求暫緩執行《入境條例》就外傭居權案違憲裁決的申請,外傭團體歡迎裁決。

亞洲移居人士聯盟發言人歡迎法庭裁決,指外傭居港滿7年便有權申請居留,但團體不會呼籲合資格的外傭到入境處提交申請,外傭應自行決定是否申請。

社企高峰會 下月舉行

社企高峰會 下月舉行
【明報專訊】過往「社企」常與「蝕本」畫上等號,但社會創業論壇主席謝家駒表示,近年愈來愈多青年人及退休人士加入創業,以新思維營運社企,已有不少成功例子。第4屆社企民間高峰會定於11月24至27日在會展中心舉行,為商界及非政府機構提供交流平台。

高峰會重點之一,包括由社企與商界分享成功的合作經驗,另有「社企點子推銷」環節,讓社企與商界有機會配對。高峰會邀得多名成功社企家分享經驗,包括被譽為「社企界聖經」的《如何改變世界﹕社會企業家與新思想的威力》作者大衛柏恩斯坦(David Bornstein)。高峰會期間,民政局亦會舉辦社會企業聯展,約80個攤檔將售賣社企產品。高峰會部分活動正接受報名,詳情可瀏覽http://social-enterprise.org.hk。

社企辦高級餐廳支援「語障童」

社企辦高級餐廳支援「語障童」
【明報專訊】吃一頓飯、買一盒朱古力,都有機會為語言障礙兒童出一分力。黃家寧夫婦的兒子庭恩,不幸患有唐氏綜合症及語言障礙,兒子短暫的生命結束後,夫婦二人毅然殺入餐飲業,繼經營名牌朱古力專門店Leonidas後,今年再於上環開設高級法國及日本餐廳,不為賺錢自己享用,只因看準走高檔路線才能財源滾滾,賺取最多盈利撥捐夫婦成立的「庭恩兒童中心」。中心至今已協助逾900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語言障礙兒童,食客大飽口福之餘,亦能造福兒童。

黃庭恩6歲時因併發症及遇上意外離世,黃家寧憶述,庭恩小時候因言語不清,與同齡兒童溝通不來,每次上playgroup便哭,「他不懂說,表達不到情緒,便會很」。但他接受言語治療短短半年便進步神速,「還會跟我們駁嘴!效果很明顯。」

失去愛子 夫婦辦庭恩兒童中心

庭恩離世後,黃家寧決定協助更多如庭恩般患有語言障礙的低收入家庭兒童。事實上,智障、自閉症、腦麻痺等兒童,常常出現語言障礙。現時殘疾兒童(包括語言障礙兒童)雖可輪候社署的學前康復服務,但輪候時間較長,庭恩當年便獲告知要等候一年半。如透過私人治療,每45分鐘一般收費約650至1000元。「我們負擔得來,但很多家庭無法負擔,有些孩子3歲來求助,連『爸爸』發音都不清。」黃太道。

中心04年成立後,定期為280名兒童提供服務,其中七成費用全免,三成收取半價,至今輪候冊上仍有約200名兒童。「辦這類(免費)言語治療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是很漫長的路。」

三成盈利作儲備 餘款撥中心

目前中心每年營運費約500萬元,當年為開辦中心,黃家寧於2002年接手營運比利時名牌朱古力店Leonidas,目前共有5間分店,全數盈利撥捐中心,但並不足夠,要靠各類撥款及籌款維持,中心11月6日亦會舉行步行籌款。為此,黃家寧02年開了一間法國餐廳La Parole,今年租約期滿後轉攻上環,並再開了一間日本高級餐廳尚善,扣除三成盈利作儲備後,全數撥給中心。「其實現時(盈利)仍未夠供給中心。」他解釋,他們明年初將於沙田開辦新中心,增加60至80個服務名額,料每年所需營運成本再添300萬。「我們走的路線,是要米芝蓮餐廳,Leonidas也是高價的、高檔的社企。不停擴張,是想生意更穩固。」黃太補充,二人都是商界出身,深明要先成功打造系列品牌,才有機會賺更多錢。「一定要有把握賺錢!我們當然想賺多些錢,才能給中心更多。」二人的目標,是未來數年擴至有7至10間朱古力分店,餐廳再多開兩間。

明報記者 袁柏恩

彩虹行動

反社工歧視同性戀
2011年10月26日

【本報訊】社署今年 6月中邀請精神科醫生康貴華為社工舉辦講座,被同性戀團體踢爆講座內容推銷「拗直」治療,引起同志不滿,全球更有逾兩萬名同志抗議社署教唆社工歧視同性戀者。彩虹行動昨到社工註冊局遞交補充資料,矛頭直指今次講座的總負責人、社署總社工李張一慧違反社工操守,須為事件負責。

彩虹行動早前已向社工註冊局投訴李張一慧,昨應局方要求遞交補充資料,包括講座當日的講義等。成員 Tommy表示,拗直治療已被廣泛認為對同性戀者造成精神損害,但社署仍邀請支持拗直治療的康貴華主辦講座,變相鼓吹社署社工為同志「拗直」,是不負責任做法,總負責人李張一慧更要負全責。

該團體又希望社工註冊申明拗直治療是不科學,並認為有責任向社工界釐清將同性戀病態化是歧視。成員昨在註冊局叫口號及遞交資料。

Friday, October 21, 2011

政府不考慮社企醫院

稱外界反應佳 不考慮社企醫院
【明報專訊】政府提出設立自願醫保,將病人推向私人市場,期望私家醫院能提供透明度高的「套餐收費」,配合醫保計劃,但私家醫院一直反應冷淡。周一嶽說,要應付此問題,政府曾考慮可以牽頭成立一間非牟利的社企醫院,提供收費具透明度的病供買了保險的人使用,但由於外界對4幅私院用地反應好,現時不會再考慮此方案。

學者﹕社企醫院助提高競爭力

理工大學專業持續教育學院院長阮博文表示,贊成由政府牽頭成立一間非牟利社企醫院,相信可以突破目前只得醫管局、傳統私家醫院或新私家醫院3種的運作模式,一來可以提高市場競爭力,二來可以試行一些新的治療模式。

郭家麒批鼓勵只做產科

關懷香港發言人郭家麒則批評,政府不監管傳統私院收費,只會鼓勵私院只做年賺逾億元的產科,但其他專科的病人仍然一難求。他認為政府有責任監管現時私院收費,同時繼續興建私院。郭亦認同開辦社企醫院的提議,相信可以平衡私院囂張手段。至於醫生人手,他指目前私家醫生不存在人手之慮,只有不夠病之憂。

另外,在昨日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上,多名議員都關注公立醫院人手不足問題。民主黨張文光說,醫護人手不足問題是「重症」、「死症」。他解釋,除了公立醫院醫生流失嚴重,招聘私家醫生做兼職的反應不佳,而海外醫生在港執業又困難,擔心增加醫科生名額亦是遠水難以救近火。周一嶽回應稱,醫生的問題不是「死症」,只是「慢性病」,強調會增加人手供應及培訓,並提高服務質素。

宗教團體捐款

聖公會﹕牧師生活不靠捐款
【明報專訊】除了天主教外,聖公會、佛教等宗教團體表示,一般市民或機構捐款,對象主要是教會或廟宇,較少機會捐予牧師或法師等。

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牧師表示,基督教與天主教不同,給予牧師的每月生活津貼過萬元,故牧師生活不會倚賴捐款,他印象中沒聽過有牧師收到逾百萬元個人捐款。管浩鳴表示,如果是捐給聖公會的款項,會有制度處理,如對方沒有指定用途,則會用於會務。

本報記者致電香港佛教聯合會及香港道教聯合會,前者昨日未有回覆,後者表示由於如何處理捐款涉及內部行政運作,不會公開交代。寶蓮禪寺的職員陳先生昨表示,通常善長捐錢,主要是捐給寺廟,部分甚至講明捐款用途,「法師好少(個別接受捐款),最多也是車馬費,不會好多錢」。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陳日君個人名義收捐款

陳日君認個人名義收黎捐款
明報明報 – 5分前

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承認曾接受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捐款,款項全用在教會事業。

陳日君今日就校本條例終審教區敗訴一事召開記者會,會後主動談到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捐款的問題。

陳日君承認曾接受黎智英的捐款,而百分之百的捐款都是捐給他個人,不是捐給教區;捐款跟任何政治也沒有關係,而黎智英從來沒有過問這筆款項的用途,而他也從沒有向黎智英交代,也沒有說過「多謝」。他承認首次收到300萬元支票捐款時,自己也有點愕然。

對於黎智英及從其他途徑得到的捐款數目,他稱沒有作過很詳細的統計,但用途十分廣泛,包括捐款給不同的慈善機構;每年多次到外國包括羅馬教廷的商務客位機票開支;給予神父修女到負笈羅馬的助學金,包括到當地探望他們時飲宴和利市錢開支;在港舉行主要供小朋友參加的活動,包括旅行和聯歡會;購買月餅送囚犯;送贈聖像予學校;翻譯外文書籍;也捐款予外國,包括受天災橫禍影響地區的主教、外國教區等。

陳日君指,天主教香港教區其實不是很富有,所以他也很少向教區「伸手」。至於收到的捐款,他強調全用在教會事業上,沒有作個人用途。

(即時新聞)

政黨捐款

每年收逾7000萬
四黨對立法有保留

【明報專訊】若不是Foxy找出黎智英的「帳簿」,大家也不會知道民主黨、公民黨過去5年疑分別接受黎智英的過千萬捐款,他一人的捐款,已佔兩黨全年總收入約三至五成;由於香港沒有《政黨法》,所以坐收逾4800萬捐款的民建聯,也毋須披露捐款來源。有學者贊成設立政黨法,令到政黨須披露政治捐款來源,以增加透明度。不過,無論泛民或建制派,均對立法有保留。

民建聯曾年收4800萬

本報翻查公司註冊紀錄發現,本港四大政黨之中,以民建聯的捐款收入最高,在2009/10年度,它收到4837萬元捐款,較自由黨多2.5倍,較公民黨及民主黨(約600萬)更高約7倍。不過,四黨的財務報告紀錄,都未有披露大額捐款者的身分。

學者憂黨政策傾斜

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表示,若政黨收取個別人士太多捐款而沒有披露,會惹人擔心政黨政策會否受影響,因此他贊成本港仿效外國立法,要求政黨披露捐款來源。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未經捐款人同意,是不會公開他們的身分,但他指黎智英一直與民主黨是朋友,有聯絡亦有意見交流。何俊仁表示,民主黨平日亦有舉行籌款、獎券等其他收入,絕不會出現收入絕大部分來自單一捐款者的情。

不同黨派﹕非單一捐款

民主黨劉慧卿稱,可以研究立法,增加捐款的透明度,但她憂慮公開捐款資料,會令共產黨向支持泛民者秋後算帳。公民黨湯家驊亦認為,要有真正民主才能訂立政黨法,否則法例會淪為「政黨23條」。他承認,若政黨過分依賴個別人士捐款不是好事,但「有頭髮邊個想做癩痢,建制派一年盈餘比我們的開支還多」。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則說,該黨每年捐款來自多方面,捐款人沒有左右政黨的政策及附帶條件。至於是否需要設立政黨法,公開捐款人資料,譚耀宗認為,目前本港的政黨仍屬初階,如有太多規管,將窒礙政黨發展及影響募捐工作。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亦認為香港暫時毋須訂立政黨法,因若披露捐款資料,恐怕會令捐款者卻步,「肯定令政黨的收入縮水」。

獻金者身分金額無法例管 落後歐美
【明報專訊】本港現時沒有《政黨法》,任何人向政黨捐多少錢都可以,身分亦毋須公開,令外界無從監管政黨政策會否因政治獻金而傾斜,透明度遠落後於英、美、德、法等國。舉例說,在美國,個人捐款者若向某選舉候選人捐款逾1560港元,捐款者姓名等資料便需公開。

美國及法國亦規定,國民向個別候選人的政治捐獻金額設有上限,美國規定每年捐獻上限為2500美元(約19500港元),法國約為48900港元。另外,英美德法四國都對「外國干預」極敏感,因此英美兩國規定,候選人不得接受國外人士(非國民)捐獻;德國則規定,候選人不得接受非歐盟人士捐助逾10636元。

此外,美、法、德三國的候選人,一般不得接受慈善團體捐獻,其中以德國的做法最嚴格,連工會、專業團體或政府組織亦不得捐款給候選人,以免干預選舉。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智行基金

文學的社會事件簿/修菩薩行
【聯合報╱白先勇/文】

2011.10.14 04:28 am

──杜聰與河南愛滋孤兒的故事

聯合報原文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650714.shtml

他在度那些孩子,攜領一萬二千個孤兒脫離苦厄,那些孩子也在度他,給他一個機會,完成他人生最莊嚴的「救孤」悲願……

十年獻身,杜聰走在崎嶇而莊嚴的道路上,攜領一萬二千個孤兒脫離苦厄,那些孩子也在度他。

白先勇/圖片提供

他在度那些孩子,攜領一萬二千個孤兒脫離苦厄,那些孩子也在度他,給他一個機會,完成他人生最莊嚴的「救孤」悲願……


民主黨公民黨不披露捐款人

民主黨公民黨不披露捐款人 (11:29)
據傳獲壹傳媒黎智英捐款的民主黨和公民黨,異口同聲稱不接受任何有條件的捐款,也拒絕透露捐款者身分。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稱,民主黨捐款有兩原則,一是不接受任何有條件捐獻,因此不存在影響及操控民主黨的情形;二是不披露捐款者的身分,緊守捐款的保密原則。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回應是稱,自創黨以來不斷向各界募捐經費,而一切捐款也建基於沒前設沒條件的情況。對於個別捐款者,公民黨為保障他們的私隱,不會向外界透露。

(即時新聞)

慈善機構Charitable Choice

籌款新猷送卡兼行善
【明報專訊】大家日後會有多一個渠道做善事喇,Emily知道,最近成立慈善機構Charitable Choice,就設立慈善禮物卡服務網上平台。究竟點運作呢?假設Emily想幫朋友捐款行善,就可以先呢個平台購買指定金額慈善禮物卡(可選電子賀卡或郵遞再造紙賀卡);收禮人收到卡後,更可以平台上揀選有簽約受惠機構,將錢捐出去。既送禮又行善,一舉兩得。

不過大家留意,平台扣除5%行政費同信用卡處理費用後,餘下善款才捐贈至慈善機構。目前為止已有20多家機構參與計劃,如保良局、長春社、社協、長者安居協會等。

Emily問過社協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佢話社協都係參與合作慈善機構之一,係由信和太子女黃敏華介紹而接觸到呢個機構有心人,因此決定簽約。

Emily認為,公司之間年年送禮物籃,日後可以考慮送慈善禮物卡,表達心意之餘又可做善事呢。

耆康會長者招聘會

長者招聘會空缺增
耆康會明舉辦 平均月薪1萬

【明報專訊】低失業率下,耆康會明日舉行的長者就業博覽會,仍覓得23個機構共提供逾850個職位空缺,較今年4月增加四成,平均月薪1萬至1.2萬元。不過,主辦機構表示,自最低工資5月實施後,部分受影響行業如茶餐廳、遊戲機中心等需開源節流,故相關招聘空缺亦減少。

最低工資下 中年勞動人口增

最低工資吸引中年人重投職場,今年5至7月份50至59歲勞動人口,較2至4月份增加2.36萬人,60歲或以上亦增加逾8000人。至於50歲或以上的總就業人數,亦較前一季度增加約3萬。

耆康會今年4月曾舉行長者就業博覽,當時有21間參展機構提供約600個職位空缺。該會「友待長者就業計劃」高級計劃主任戴鷺穎表示,鑑於中年就業需求持續增加,故相隔半年再辦博覽會,參展機構增至23個,包括迪士尼、賽馬會、九倉等,共提供逾850個職位空缺,如保安、顧客服務、飲食、護理及文職等。

職位空缺月薪平均達1萬至1.2萬元,最高薪職位為物理治療師,月入達3.4萬元。博覽提供的兼職崗位時薪亦達28元起,符合最低工資水平。

茶餐廳機舖空缺減

戴鷺穎稱,雖然職位空缺增加,但隨最低工資實施,部分行業如茶餐廳、遊戲機中心等,過去提供5個職位空缺,現減至3個;亦有公司採取謹慎招聘態度,提供職位空缺亦減少兩至三成。

耆康會2008年起推出的「友待長者就業計劃」,協助55歲或以上、達中五學歷的退休人士重新就業,為他們提供就業能力提升課程,並於去年起展開工作配對服務,截至今年9月,284名畢業學員中,有192人成功就業,就業率達68%。該會亦將推出長者求職網站,方便長者在家搵工。

Friday, October 14, 2011

中國紅會「逼」學生入會

中國紅會「逼」學生入會 (13:50)
中國多地中小學生「被迫」加入紅十字會,繳納5元人民幣的會費,引發輿論對中國紅十字會的質疑。

中國中央廣播電台近日接到來自瀋陽、濟南、西安等地的聽眾來電,有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被學校要求加入紅十字,並需繳納2元至5元不等的會費。讓尚無經濟能力的中小學生交費加入紅十字會,此舉的正當性引發質疑。有媒體直指學校有「強制」之嫌,並提出這些會費的最終去向的疑問。

《人民日報》14日刊發署名時評稱,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學校,可以號召、鼓勵、引導慈善,但是不能將慈善作為一種「義務」去推廣。硬性攤派不是慈善,運用權力手段搜集慈善資源必然會破壞慈善生態。把慈善這一社會性的分配機制變成行政攤派、權力統籌,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無形中銷蝕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這篇文章指出,「郭美美事件」之後,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公眾的慈善熱情,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此同時,人們對於慈善的關注程度則有了極大提升。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前一些司空見慣的「慈善模式」正在被重新打量,比如對動用權力募捐的反思,比如對善款去向的關切。

另有媒體指出,由學校出面,讓尚在讀小學的孩子交費加入紅十字會,未必具有無可指摘的正當性。「強制小學生入會繳費令慈善變味」。

在2009年公布的《中國紅十字會會費管理辦法》第二章第十條規定,「在校學生加入紅十字會的是青少年會員,青少年會員是特殊的個人會員,其會費數額不限,按自願原則交納,由學校紅十字會收繳。」

「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是中國《紅十字法》規定的內容,山東、陜西等地的紅十字會在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在學校建立紅十字組織是當地紅十字青少年工作的一部分。但這種向「特殊的個人會員」收取會費的做法是來自學校還是基層紅十字會,會費中是否有部分上繳紅十字總會?關於此事,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總會尚沒有明確回應。

(中新社)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社區組織協會狠批施政報告

社區組織協會狠批施政報告 (18:28)
社區組織協會特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草草收場,尤其是繼續漠視最赤貧的一群所謂N無人士的需要。

該組織認為施政報告對基層市民住屋需要的關注卻乏善可陳,雖承諾維持三年公屋編配輪候時間,但未有及時增加公屋供應量。反觀現時公屋輪候冊申請已急增至近16萬宗(當中包括32萬多人),在今年四月開始房委會放寬公屋申請人的資產及入息限額後,相信其後新增申請數目必進一步大增。

聲明又稱,特區政府明顯漠視10多萬蝸居於私樓房、板間房、棺材房以至工廠大廈的基層居民的住屋需要。另外,政府的 一次性寬免措施,繼續遺漏「N無」人士需要;貧富懸殊無對策 ,讓貧窮戶自生自滅;在經濟結構轉型下,只提發展六大經濟產業的舊調,未有積極制訂扶助基層的長遠經濟發展政策。

該組織要求當局:

增加公屋供應量至每年35,000個,並為居於私樓而輪候時間超過三年的公屋輪候冊家庭提供租金津貼;

重設扶貧委員會,制訂長遠扶貧政策;

制訂本土經濟政策,創造低下階層就業機會;

檢視現行各項公共政策,將各項扶貧政策納入政府經常性開支中;立即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即時新聞)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5星級」生態地 恐變豪宅群

「5星級」生態地 恐變豪宅群
【經濟日報專訊】政府加快規管郊野公園私人土地,但發展商無懼「金剛箍」,繼續收地謀發展,最新曝光的是西貢「五星級」生態價值地黃竹洋,政府雖已納入法定規管,發展商去年卻向海外村民力銷發展150間豪宅大計,已成功奪得最少7成地權,其中8成都處於受保護的綠化地帶。

有環團擔心發展商蠢蠢欲動要闖關在綠化地帶建屋,稀有的高原濕地變成富豪私人花園,事件亦揭示新界丁地已淪為地產項目。

向海外村民力銷 擬建150幢

黃竹洋位處西貢十四鄉,被馬鞍山郊野公園包圍,沿途經麥理浩徑入村,可飽覽牛尾海和果洲群島。

不過,這條有350年歷史、曾是西貢四大最富裕的村落,如今已落入發展商手上。

綠色力量、西貢之友,聯同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調查發現,黃竹洋自09年起有土地買賣,去年更見頻繁。

根據土地註冊紀錄,黃竹洋最少7成私人地已被廣美發展及通威投資兩間公司收購,兩間公司都由陳廣盛出任董事,報稱的地址都在西貢菠蘿輋新村。

9成村民賣地 8成綠化地

有移居海外的李姓村民爆料,指有9成村民都已賣地。該村民更提供專責香港住宅物業投資的IP Global,向海外村民推銷豪宅大計的規劃及設計圖,每間獨立屋採用落地玻璃,及擁有前後花園及泳池等。IP Global聲稱會建150間豪宅。

西貢之友保育主任黃鳴指出,該村民拒出售地權,亦不滿其他村民出賣歷史悠久的祖地,親手毀村滅族(見另文——環團:保育靚地 「先下手為強」)。

黃指出,黃竹洋真正可建屋的丁屋地,極其量只可建15至30間豪宅,但如此發展規模不合乎效益,而投資公司推銷的亦是150間豪宅建屋大計,故有理由相信發展商是打綠化地帶的主意,而7成已收購的土地中,佔8成屬綠化地帶。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補充,發展商要將綠化地帶改變發展用途建住宅,必須向城規會申請,一旦已被破壞,有可能獲批,故存在風險。

黃鳴亦指,論黃竹洋的生態價值和受破壞的風險程度,都屬五粒星,故必須在任何破壞行動前事先張揚,密切監視。

黃強調,黃竹洋擬建的豪宅,有如現時西貢白沙灣的樓盤「溱喬」,「溱喬」呎價由1.3至1.9萬元,樓價由2,500至8,900萬元。

黃指,事件不純粹揭示郊野公園私人地問題,而是揭示發展商如何游說村民賣地,令丁屋淪為地產項目,而最荒謬的是在丁屋政策下,這些村民的後代都享有丁權,「只要生得出,都可申請在其他地方建屋,「世世代代」。

規劃署和大埔地政處回覆均指,至今沒收到有關黃竹洋的規劃申請。

關愛基金僅收數億捐款

關愛基金僅收數億捐款
滾存生息淪空談

【明報專訊】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關愛基金,目標由政府及商界各出資50億元組成。雖然政府已撥款50億元予基金,但商界方面只有18億元承諾捐款,據悉過去一年來基金只收到財團「幾億」元捐款,有關愛基金委員透露,從來不知道商界捐款名單,更指基金計劃的滾存生息的方案只是空談,「只有提過,沒有正式儀式(落實)」。

本報於上周二起向負責關愛基金運作的民政事務局查詢商界捐款情及現已收到的金額,但該局在直至昨日只表示「基金的財政狀,我們會在適當時候作出公布」。

商界承諾18億 委員不知名單

特首曾蔭權去年宣讀《施政報告》時曾經表示,會在任期內目標向商界籌50億元,但政府今年5月獲立法會財委會撥款50億元予關愛基金時,卻公布只獲商界承諾捐款18億元,並稱機構會分3年捐款,當時只實際收到6.8億元,政府更推翻說法,指關愛基金並不是政府與商界的配對基金,事後已有立法會議員關注基金「爛尾」情。

有關愛基金委員近日透露,關愛基金仍未完全收到商界的18億元捐款,「收得幾億元,根本未收晒!」有委員亦稱,並不知悉商界捐款的名單,「見都未見過,所以都唔知有邊個(財團)有份捐」。

長實恒基稱已交部分款項

多個財團曾表態支持向關愛基金捐款,只有部分開始繳款。長實發言人表示,李嘉誠基金會及長和系各捐2.5億元,合共5億元捐款已開始繳款,但不透露細節。早前承諾捐款4億元的恒基地產,發言人稱部分已交予政府,但未有透露金額。

至於新鴻基地產郭氏基金承諾捐4億元,發言人只稱捐款額並無改變。新世界則不透露捐款額與進度;利豐表示捐款持續,未有披露實質承諾捐款額及已捐金額。信和、華人置業、九龍倉方面未有回覆。

另外,政府原計劃把50億元撥款交予金管局管理,預計每年有5至6厘回報,6年後有17億元,而商界捐款作定期存款收取利息。但有委員直言:「只是有傾過話會滾存,但無正式儀式(落實)。」令人質疑基金除開支外,並無滾存款項。民政事務局沒有回應有關利息收益。

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表示,對基金滾存利息的說法原來只是空談感到「好得人驚」,事件反映政府當初公布基金運作有「誤導巿民」成分,認為政府應向公眾公布基金金額,如每半年公布一次。

明報記者 陳家俊

成立助漏網之魚 首輪未惠及「N無」
【明報專訊】關愛基金成立一年,首輪已推出10項涉及7.3億元的扶貧措施。此外,關愛基金向約23萬名新來港人士派發6000元,但涉及15億元的開支,則不是動用政府原有的50億元撥款,而是額外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

民政事務局發言人稱,餘下的項目將於未來數月陸續推出。關愛基金首輪的10項扶貧措施,包括資助清貧學生參加境外遊學團、少數族裔報考語文試、嚴重殘疾人士獲護理津貼等,低收入病人、長者、新移民及綜援受助人亦同時受惠,涉及30萬人。

政府成立關愛基金旨在協助福利網外的「漏網之魚」,但首輪措施卻未惠及居於板間房、並無領取綜援的「N無人士」。關愛基金正就次輪措施展開研究,向工廈及私樓受清拆影響的房戶發放搬遷津貼,另向居於私樓的非綜援獨居及雙居長者,提供為期半年每月1000元租金津貼,預料約6000人受惠。

另外,關愛基金轄下的福利小組委員會曾要求房屋署提供輪候公屋人數的數據,但仍要由房委會通過才可取得數字。關愛基金福利小組委員會主席周永新曾公開批評,政府一拖再拖,令委員會無法取得資料協助N無人士。

喬布斯病逝

林行止:看好黃金拒領車牌 濟世為懷絕少捐款

一、
十月五日,喬布斯(Steve Jobs, 1955-2011)病逝,轉眼一周、筆者是「電腦盲」,更不是什麼「果粉」(蘋果粉絲),然而,這數天來還讀了不少 — 當然不可能是大部分 — 有關喬布斯與蘋果的文章;作為電腦門外漢,筆者以為《時代周刊》及時推出由其前老總艾息遜(W. Isaacson)執筆的六頁特稿最有可觀;艾息遜為喬布斯「官式」傳記作者,該書因傳主棄世將提前於本月二十四日發行。另一篇「果粉」不應錯過的好文章是史密遜學社(Smithsonian.com)的〈喬布斯:偉大藝術家〉,不從發明家、企業家、推銷員的角度入手,令人對喬布斯有更全面的認識。

在鋪天蓋地的懷念、讚美聲中,筆者認為形容喬布斯為當代發明活字印刷的古騰堡(J. Gutenberg, 1398-1468),是最為恰當的評語。和古騰堡的印刷術一樣,喬布斯的發明開啟了知識傳播的新紀元。古騰堡之後,民智大開;現代資訊秒傳千里無遠弗屆深入民間以至無處不在,則由喬布斯啟其端!正因為如此,不少論者指出他的貢獻,比IBM的屈臣(T. Watson, 1874-1956)和微軟的蓋茨(B. Gates, 1955-)更大!

喬布斯所以全球擁戴,筆者打個切合香港現實的比喻,他是個成功的物業發展商,唯其興建的不是一般受薪階級望亦不敢望的世界級豪宅,而是大部分中產階級都能負擔得起的住宅,這類住宅不僅價格貼近人民的平均收入,而且盡善盡美、設備齊全,滿足了消費者想像得出的需求,而繼續推出的住宅無論在結構上配件上休閒空間上均勝從前,惟價格則不升反跌(在科技產品市場沒有通貨膨脹這回事),由是大受市場歡迎,這位發展商亦因此成為用家偶像。

二、
蘋果產品的售價極具市場競爭力,若干論者遂在蘋果—喬布斯與發展中國家的血汗工廠之間加上等號,去周六本報「獨眼新聞」引述一項調查,指「蘋果多家內地代工廠一直嚴重侵犯勞工權益」(蘋果獨佔個別產品六成〔百分之六十!〕利潤代工廠只分得百分之一利潤)。代工廠利潤微薄是眾所周知事實,惟與蘋果似無直接關係,因為以蘋果的i系列產品(i-Products)為例,其零件(microprocessors,微處理機)無一由其設計或製造,而是分由三星、Wolfson、松下及Infineon等公司供應(較早前的Apple II電腦亦如此),這等於說蘋果以「平靚正」的標準從市場採購這些零件。發展中國家以創造就業為目的而展開割喉式競爭,造就了蘋果產品功能廣泛、使用方便且售價持續下降(相對功能的提升而言)的優勢。血汗工廠的確存在,只是「罪」不在蘋果更與喬布斯本人無涉。

至於血汗工廠對一國經濟以至勞苦大眾的利弊,是從上世紀初期英國費邊(Fabian)社開始便爭論不休,可惜迄今仍無定論 — 血汗工廠的工人不是「人」,值得同情,但事實是他們吃得飽穿着暖且有瓦遮頭,如果沒有血汗工廠,這些人便是失業大軍的一員,可能流離失所、飢寒交迫甚至倒斃街頭……。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干預市場」,比如制定「最低工資」 及諸種勞工福利(派發成本昂貴的「免費午餐」在所難免)。但所有種種,應以不會扼殺工商界的投資意欲為最高原則。

三、
和他的同齡人蓋茨不同,喬布斯對慈善性捐款,向來不大熱衷,可是,米賽斯學社網站(blog.mises.org)稱他為「世上最偉大的 Philanthropist」,原因是喬布斯全神貫注、專心致志於把產品做到最好、取價最合理,令全人類受益匪淺;即使他沒有「炫耀性地捐款」,亦無損其「偉大」。

這裏岔開一筆,說點題外卻與文旨相關的事。幾乎所有的英漢字典都把Charity和Philanthropy譯為慈善事業,唯原文此兩字頗有分別,前者源自拉丁—古法文—古英文,有「基督徒愛世人」之意;後者源自希臘文,意為「愛世人」。一個有神一個無神,這兩個「同義字」真不知應怎樣譯才恰可了。以筆者的認知,Charity是有目的有對象如賑災如扶貧的慈善活動;Philanthropy的動機是「造福人群」,比較抽象,即以平常心達到普濟世人的目的。當然,兩者都有「慈善心」,只是前者顯露耀眼後者比較內斂而已。

無論如何,喬布斯不是俗世眼光的「慈善家」, 他以產品而非捐款「愛世人」,因此遭以炫耀性捐款為樂事的「慈善家」尤其是慈善事業「寄生組織」(統籌慈善事業是「大工業」)的冷嘲熱諷;然而,他不僅不為所動,於重奪蘋果控制權後,還索性取消蘋果及他離開蘋果後創辦三數家公司的慈善部門。

喬布斯為何這樣不從俗做善長仁翁,可能他的傳記會闡明;不過,筆者猜度這與他不信任「建制」有關。另一方面,美國慈善事業若以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為對象(如蓋茨如端納),則有剝奪本國人民福祉之嫌,以慈善捐款可以扣稅,等於慈善捐款愈多政府稅入愈少,令政府只能在增加財赤或削減福利開支間作選擇,結果不利總體經濟且分薄窮困階級的福利。特立獨行的喬布斯有此種考量而不捐款,不足為奇。不作捐款之外,喬布斯對游說費的控制亦十分嚴格,而且是「無寶不落」,今年第一季,蘋果用於游說的資金五十六萬美元,不及谷歌及微軟的三分之一;蘋果大破慳囊的目的在使眾議院通過法案「保障蘋果合法地運送一種可能被定性為危險品而禁止運送的電池(Lithium batteries)」。

四、
喬布斯精於行銷之術,且善與傳媒打交道,一九七○年起在《華爾街日報》任職、現為該報個人科技專欄作者的莫思伯(W. Mossberg)在allthingsd.com寫〈我所知道的喬布斯〉,有不少「內幕」。其一指九七年喬布斯「回朝」後,每個周末都打電話給他,和他詳談蘋果新產品,這是作者從事新聞工作數十年未遇的「禮遇」,喬布斯如此「不恥下問」,目的彰彰明甚;其一是指喬布斯二○○九年「換肝」後他們在公園散步,喬布斯雖處復元期,仍堅持走完「全程」。喬布斯長年為惡疾所病,這令其忘我工作的精神,愈令人起敬。

喬布斯少為人知的身份是「金甲蟲元祖」(Orginal Gold bug),早在一九七九年,他便建議他任信託人的Grinnell書院購進黃金以實校產,這家以創辦人為名成立於一八四六年的艾俄華州名校,現有校產近十三億美元,未知與一早購金是否有關。喬布斯看好黃金,與他不信任「建制」進而賤視其所印的鈔票不無關係;他對「建制」的輕蔑態度,還表現在他從未為座駕領車牌上(相信他有駕駛執照吧),喬布斯的平治(2007 Merceder-Benz Sl55 AMG)不掛車牌,真是咄咄怪事;報道此事的EconomicPolicyjournal.com對喬布斯不領車牌的心理作了近十項揣測,惟只有看不起政府避免與官方有接觸之說較具說服力(有關「無牌汽車」種切,有興趣者還可上www.iphonesavior.com看個真章)。喬布斯的車沒有車牌,並非一時之象,而是「向來沒有」;該作者為此去交通部門查紀錄,未見喬布斯名下有汽車登記當然因此未見他被罰款(據加州法例,駕無牌車每次罰款二百五十美元)!

Monday, October 10, 2011

西九避重演命名風波

連納智﹕小心處理「李嘉誠」
避重演港大醫學院命名風波

【明報專訊】216億元是否足夠興建西九文化區,還是未知之數,西九管理局行政總裁連納智表明有信心第一期可順利興建,但在融資方面,則希望吸引更多有錢人回饋文化區,就如他們回饋教育和醫療一樣。不過,對於命名權贊助方面,連納智坦言知道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引來的政治風波,因此「會小心處理李嘉誠的名字」,確保不會出現爭議;亦了解立法會不太支持命名權,或要另覓贊助方法。

唐英年辭去政務司長後,不再擔任西九管理局主席,對於哪人做特首對西九文化區最好,連納智接受訪問時強調自己新來香港工作,難以評論香港的政治,「我希望無論誰當特首,都會非常支持西九文化區。如果是唐英年,我相信他會很支持西九文化區,因為他過去對推動西九文化區表現得非常熱情」。

最快2015至17年在西九文化區出現的,除了公園和海濱長廊外,還有戲曲中心、中國式市集,以及三個分別可容納150、250和400名觀眾的小劇場,他特別提到這些小劇場可以吸引年輕人和創意藝術家使用。

至於大型表演場地,他稱如果找到合適方法融資如發債、貸款等,希望可以趕及在2015至17年落成,因為這個場所非常昂貴,在外國興建同類型規模場地,隨時要花近40億港元。

與小劇場一樣,連納智同樣寄望這個大型表演場地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西九文化區。

研命名權以外贊助方式

為確保有足夠資金興建文化區,連納智稱很多場館都會圍繞餐廳、商店和酒吧等,以商業收益來補貼營運和節目開支,西九管理局亦會確保設計比賽和招標快速進行,令發展成本更有確定性。

望有錢人回饋文化區

至於命名權贊助,連納智坦言知道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引來的政治風波,因此「會小心處理李嘉誠的名字」,確保不會出現爭議。他又說,如果公眾不接受命名權贊助,西九管理局會再研究新的方法。但他強調,雖然政府在資金上很支持西九文化區,他仍希望香港的有錢人想想如何支持這項目,回饋文化藝術發展。

連納智本周會與新任西九主席林瑞麟會面討論發展細節,他希望林瑞麟會確保西九文化區如期發展。

明報記者 周展鴻

團體倡年年驗眼

八成人出事方檢查
團體倡年年驗眼

【明報專訊】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等4個團體調查顯示,八成港人多於一年,或等到有問題才接受「綜合眼科視光檢查」(眼檢),又以為眼檢等如驗近視。4個團體認為,由母嬰健康院及衛生署為學童提供的視力檢查不全面,建議市民「年年驗眼」,及早發現潛藏疾病。

該項調查由護眼基金、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及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於9月合作進行,訪問了121位執業註冊眼科視光師(第一部分)。

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鄭偉雄指出,現時由母嬰健康院及衛生署為學童提供的視力檢查並不全面,前者無色覺檢查、驗眼疾、屈光度數量度等,而後者無眼壓檢查、眼底檢查等。家長不應只靠這些結果評估子女眼睛是否健康。

驗眼可揭潛藏疾病

調查指出近八成半不定期眼檢人士,「以為看不清楚才需要檢查」,過半數人士因為「以為只是驗(近視)度數」及「不知道有綜合眼科視光檢查」。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會長伍孝仁認為,視覺問題是多種疾病的徵狀,如腦腫瘤可能會壓視覺神經,收窄患者視野。他指出,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眼科視光師曾在眼檢時發現求診者白內障及雙眼不協調徵狀,約五成曾發現求診者有高膽固醇、高血壓等徵狀,逾兩成半眼科視光師更發現求診者有腦腫瘤徵狀,但這些求診者事前都沒有發現這些徵狀。

大近視者應半年一驗

鄭偉雄建議,任何年齡人士必須每年至少眼檢一次,學童、帶隱形眼鏡以及度數超過600度的深近視者則至少每半年一次,並建議政府在《施政報告》加強護眼教育。

民間導賞團 傳中山精神

民間導賞團傳中山精神
沿史蹟徑以古喻今

【明報專訊】本港學生認識辛亥革命精神,往往限於教科書。有關注社區保育的民間團體,乘辛亥革命百周年舉辦中山史蹟徑民間導賞團,除了向中學生介紹與國父事相關的建築外,亦順道分享近年中上環的保育困難和樓價攀升等議題。導賞員兼社運人士葉寶琳希望藉此以古喻今,令學生反思今日社會環境。

位於中西區的中山史蹟徑,途經中上環多幢舊建築,其中不少與孫中山相關的地方,只餘下一塊指示牌,如「輔仁文社舊址」、「香港興中會總會」等,這些國父曾踏足過的地點,不敵時代變遷和市區重建,都變了珠寶店、其他商舖、住宅等形形色色的新建築。

學生參與後對革命更好奇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近年發起革命導賞團活動,用圖片加上導賞員的講解,向年輕人說故事,其中20多名佛教大雄中學的中四學生,早前便隨團參觀。有學生坦言不熟悉香港在辛亥革命裏的角色,只對「興中會」、「同盟會」、「武昌起義」等詞有概念,參與導賞團後反而對革命產生了好奇心。

時事例子 助理解革命真義

帶隊的社運人士葉寶琳,沿士丹利街、結志街和百子里等街道,逐一講解歷史。她舉例說,宣傳革命的《中國日報》報社原址在士丹利街,當年政府規限出版自由,禁止批評時政,革命黨公開籌款更會被捕。她借古喻今,指當年革命人士在港推動辛亥革命,情可想像為維權人士劉曉波和艾未未在國內推動民主,反映內地一邊表揚孫中山,一邊打壓維權人士。她續指,政府山將來或有機會變成商廈,勢影響日後中環面貌,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討論。她說﹕「在兩岸各地熱烈慶祝辛亥革命之時,不希望政府一方面神化革命人士,另一方面忘卻革命人士(行動)的核心,是反對腐敗的政府。」

明報記者 鄭穎瑩

環團批中電總部重建過高

環團批中電總部重建過高
中電﹕現高度已減

【明報專訊】中電計劃將亞老街總部重建為3幢25層高的豪宅,向城規會遞交申請興建約100米樓宇,並興建4層停車場為175戶提供137個車位。環保觸覺認為放寬20米高度限制要求不合理,質疑中電利用豁免條款漏洞,申請停車場樓面豁免。中電發言人回應稱,在保留鐘樓的同時,已將項目高度由2001的獲批的156米減至100米。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中電重建項目距離旺角東鐵站僅10分鐘腳程,但每兩戶就最少有一個車位,和政府計劃減少私人樓宇的車位數目大方向有牴觸。另申請放寬20米的高度限制亦不合理,因過去5年政府批出的放寬全都少於10米,如中電獲批將立下極壞的先例。

譚凱邦指出,根據今年4月1日生效的新豁免樓面面積建議,地面的停車場只可獲豁免50%樓面面積,但位於街道水平不一的地皮可向建築事務監督申請為地下停車場,獲豁免100%樓面面積。根據中電交予城規會的申請,發現地皮位於一高一低的嘉道理道及亞皆老街間(水平高度相距約15米),重建項目的4層停車場剛好是15米高,第4層正好和較高的嘉道理道相接。他質疑中電是想利用有關「漏洞」申請特殊豁免,故肆意興建停車場。

中電發言人說,中電早於2001年已獲屋宇署批准重建一幢156米高的住宅大廈,至今已將高度大幅減至少於100米,並保存及活化鐘樓建築;但並無正面回應是否就已停車場申請全面豁免樓面面積,只回應車位數目已考慮項目與附近的公共交通設施的關係。

廣華醫院100周年

廣華百周年 步行籌款
【明報專訊】廣華醫院今年100周年,近千名在廣華出生的市民昨齊集欣澳參加慈善步行,創下「最多人於同一間醫院出生共聚」健力士世界紀錄,為廣華醫院籌得200萬元經費。財政司長曾俊華昨出席主持起步儀式,東華三院主席暨廣華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張佐華表示,希望政府盡快批撥款協助廣華重建。參加步行的廣華出生者,年紀最大是今年65歲的林婆婆,她與4名男孫同在廣華醫院出生。林婆婆昨抱4個月大的男孫參加慈善步行,她說十分感激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令孫兒快高長大。

融樂會批唐梁冷對少數族裔

融樂會批唐梁冷對少數族裔
【明報專訊】對競逐特首態度曖昧的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日落區與少數族裔對話,聽取他們訴求,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公開表達不滿前行會召集人梁振英拒絕應邀與少數族裔對話,又批評唐英年出任政務司長期間「一點也不關心少數族裔」,期望有意競逐下任特首的人士「放下身段」,了解社會不同階層所需。

唐營:不評論 梁營:不清楚事件

唐英年的公關稱,不評論個別團體的批評,但表示唐英年未來會繼續會見包括少數族裔在內的團體。梁振英助理則回應稱現不清楚事件,暫未能回應。

王惠芬稱,過去數年曾多次去信行政會議及唐英年,要求政府加強支援少數族裔學習中文,惟每次都石沉大海。她於2008年獲頒「優秀社工」,有機會與唐英年會面,「會面十幾分鐘,我講到少數族裔遇到的問題,但唐英年沒出聲,只拋出一句『難怪特首不鍾意社工,因為怕你們搞搞震』」。她又稱融樂會亦曾兩度邀請另一特首熱門人選梁振英與少數族裔對談,但都被拒絕。

王惠芬讚揚昨日應邀到訪的范太有心,亦在事前閱讀有關少數族裔教育問題的文件,冀有意競逐特首人士,認真傾聽各界聲音。

范太昨與近20名少數族裔對話逾一小時,她會後表示,得悉居港的少數族裔在學習中文及找工作有困難,未來會積極跟進。

范太:盼獨立民調拿捏支持度

她重申,仍視唐英年為「可接受的特首人選」,又指自己亦有「個人缺失」,「年紀大、身體曾患病等,我都沒有辦法,但我仍可了解多些經濟及少數族裔等問題,令自己有多些信心」。范太強調,她只會在有民意支持下才會參選,期望透過逾千人的獨立民意調查,準確拿港人對她的支持度。

「愛護香港力量 」

市民上街斥公民黨損港
否認政黨組織 數百人坐旅巴到

【明報專訊】當逾2000人由銅鑼灣遊行至新政府總部抗議林瑞麟出任政務司長的同時,另有約2000人(警方數字)聲稱響應網上呼籲,遊行至天后的公民黨總部外,抗議公民黨成員為外傭爭取居港權,又借街坊就港珠澳大橋環評申請司法覆核致增加工程成本,損害港人利益。他們不約而同否認有政黨組織,但有參與者承認一行人乘旅遊巴到場,亦有街坊稱在區議員呼籲下出席。

梁家傑:致力護法治公義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回應稱,會致力維護法治公義,又稱近日區選候選人在街站宣傳時,有團體在附近派傳單誤導該黨令外傭有居港權,會考慮向選管會投訴。

遊行由「愛護香港力量 」在網上發起,有主婦和學生參與,大部分是長者。隊伍下午2時半由北角電照街遊樂場出發,起步時遇到約10名社會主義行動成員抗議,雙方爆發口角,需由警方以鐵馬分隔。最後遊行隊伍順利步行至屈臣道,即公民黨總部對出。

記者沿途未見政黨旗海,只有九龍西潮人聯會、香港島各界聯合會、香港氣功太極社、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等多個居民組織打的反公民黨旗號。

遊行人士高叫「反對外傭居港權,全港市民保家園」、「踢走禍國政黨」等口號,其中與九龍西潮人聯會街坊一同出席的邱太稱﹕「(居港權)會世世代代影響香港人,沒理由讓外傭成包袱。」她3次重申「我們是自發到場,沒有組織」,但自言和一眾街坊乘旅遊巴到場,「我們有數百人,坐幾車旅遊巴來」。

年逾七旬的黃太透露,在區議員呼籲下自發以私人身分出席,但拒透露是哪名區議員,她擔心大量外傭家庭來港,剝削港人福利;其丈夫指在信箱收到傳單,故到場支持,批評公民黨助打官司,浪費公帑。

約下午4時,遊行人士到達公民黨總部外,齊齊將黑色氣球弄破,諷刺對方是官司幕後黑手。10名代表到該黨總部遞交請願信,職員「回贈」一本《基本法》,希望對方尊重。

警稱2000人參加

行動召集人王智東聲稱有逾萬人遊行,警方則表示約有2000人。王對公民黨蠶食市民利益看不過眼,故發起遊行,對出席遊行人數感滿意。對於有市民稱是乘旅遊巴到場,他強調組織角色為召集者,難以控制參與者到場方式,堅稱與任何政黨無關,所有經費均在網上募集,籌得2萬元登報章廣告,餘款由匿名人士「找數」。

Thursday, October 06, 2011

環團要求WWF退出豐樂圍合作項目

豐樂圍發展明闖關
WWF允要求長實評估屈翅螢影響

【明報專訊】長實的元朗豐樂圍住宅發展項目將於明日到城規會闖關。新界西北研究組及土地正義聯盟昨發起豐樂圍公眾導賞團,向市民講解豐樂圍長逾20年的發展史,並要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退出與發展商的合作計劃。基金會料今日會回應環保團體的批評,承諾會要求長實就當地出沒的米埔屈翅螢作影響評估。

環團要求WWF退出合作

環保觸覺、香港昆蟲學會等多個團體,聯手要求基金會發揮影響力,促請發展商延期闖關。基金會回應稱,已要求長實進行補充研究,評估項目對米埔屈翅螢的潛在影響,以及採最佳的緩解措施保育品種。

對於有團體要求基金會退出,該會表示決定參與該項目的主因是相信方案可保育和管理該片后海灣濕地,並認為若不採取任何行動,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長實:不發展不等如保育

而長實於上周亦發聲明強調,不發展不等如保育,因豐樂圍的淡水養魚業已在被淘汰邊緣,魚塘荒廢窒礙魚類存活,間接減少候鳥糧食。發展部分只佔整幅土地的5%,餘下的95%會被劃為保育區,魚塘會被優化,又會投入資源保育,反可提高生態價值並繼續運作。長實又強調計劃沒有先破壞後建設(見表)。

城規會收逾300意見書 八成反對

長實向城規會申請於米埔濕地邊緣豐樂圍,興建近2000個豪宅單位,最快明日有結果,若獲批准,意味工程開綠燈。城規會共收到377封意見書,約八成反對。

新界西北研究組等組織昨趁重陽舉辦導賞團,約30名市民登上豐樂圍以南的山丘,遠眺連綿不絕的魚塘及米埔,出席活動市民均表示不能接受於米埔濕地邊緣建豪宅。

組織成員陳榮尉於豐樂圍毗鄰的村屋居住,見證過去10多年的環境變遷。他指「香港已很少連綿不斷的魚塘,這些資源很寶貴,實在沒理由犧牲環境去起樓。」

Sunday, October 02, 2011

樂施會促資助貧窮家庭膳食

樂施會促資助貧窮家庭膳食 (11:38)
樂施會的研究發現,在職貧窮人士無足夠錢購買每日所需的基本營養膳食,建議政府資助低收入家庭膳食。

研究指出,6至12歲兒童,平均每日需要47.5元購買基本營養食物;而成人則需要66.6元,但他們發現,在職貧窮家庭平均每人每日開支只有30元。

樂施會根據衛生署提供的食物金字塔,再到19區街市格價,發現石塘嘴以及天水圍頌富街市的食物價格最高;深水北河街以及北角渲華道街市的價格最低。

團體擔心情況持續,會有更多低收入市民,未能享用足夠營養食物。

樂施會要求政府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每人每日15元的膳食津貼,並建議關愛基金援助貧窮家庭小學生每月220元的膳食津貼,增加至每用380多元,及將計劃擴展至中學生。

(即時新聞)

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中國環保組織指蘋果供應鏈監管缺失

蘋果被指監管缺失 中國環保組織或11月赴美談判
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2011-09-28

  隨著蘋果供應鏈污染問題的持續曝光,環保組織對蘋果掀起了更為猛烈的聲討運動。

  9月13日,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簡稱:NRDC)全球總裁弗朗西斯拜內剋女士發給蘋果公司新任CEOTimCook的一封信再次打破了蘋果的沉默。

  “蘋果近期將赴報告中提到的生産企業進行調查!”NRDC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TimCook收到拜內克信件之後,蘋果曾分別聯繫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NRDC。上述報告指的是IPE等環保組織此前出具的報告《蘋果的另一面2》。

  此前,一名自稱是蘋果公司負責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副總裁曾向IPE表示,蘋果公司會根據報告內容去了解相關供應商的環保情況,並提議通過電話會議的方式進行第一次溝通。

  昨日,記者獲悉,遠赴美國的IPE中心主任馬軍已于26日同蘋果公司的高管進行了技術性溝通,包括污染數據庫、蘋果對供應商的審核等問題,“我們正在尋求更為順暢的溝通方式,如果可能,11月初,中國環保組織將赴美與蘋果展開第一輪正式的談判。”馬軍對記者表示。

  NRDC四點訴求

  “我們敦促你,加強蘋果監督工廠在環保性能上的管理,希望此項作為你在蘋果公司的新任期的優先工作。”拜內克在信中對TimCook表示。

  長達4頁的信件中,拜內克強調了NRDC及合作夥伴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的4點重要訴求:1、要求蘋果使用中國國內公開的污染企業資訊數據庫,對其供應商進行檢索;2、要求蘋果的供應鏈審計必須超越一級供應商,深入涉及二、三級供應商;3、要求蘋果改變其採購政策,將環境污染行為列入“核心違反”之列;4、要求蘋果在評價其供應商的 “關鍵績效指標”(KPI)中加入環境表現指標。

  “蘋果公司如認同這些訴求,NRDC將願與蘋果公司一道,努力找到改善供應鏈管理、避免污染的最佳途徑。”拜內克表示。

  在拜內克看來,IPE的報告描述了蘋果産品供應鏈上存在的大量問題,而這些問題亟須解決,比如:10個或更多的工廠長期違反環保法規;工廠排放有毒金屬銅和鎳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工廠超規排放忽略街鄰的健康問題;工廠處置危險廢物的污染問題等。

  拜內克強調説,IPE的報告與蘋果審計結果是一致的,根據此前蘋果發佈的《2011年蘋果公司的供應商責任報告》,大量的供應商被發現有重大環境違法行為,其中129個工廠中的80個去年沒有存放或妥善處理危險化學品;41個不回收或處置危險廢物,而按照法律的要求都應該處理;37個工廠未能監測和控制廢氣排放,不止10個工廠有廢水問題;63個工廠沒有政府主管部門要求的許可證,沒有文件審批的環境影響評估。

  記者了解到,在蘋果既有的政策中,有一項是“核心違反”,一旦供應商屬於“核心違反”,就必須立即糾正,並設定一年的試用期,試用期後重新審核,以確保該問題已得到解決。然而,蘋果並沒有把環境問題視為“核心違反”,在2010年蘋果對127個供應商審計中,沒有一個“核心違反”源自對環境的污染。儘管調查結果認為,供應商在有害物質的管理,廢水管理,空氣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環境許可證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問題。“顯然,蘋果公司必須檢討和修改其‘核心違反’定義,把環境問題也列入‘核心違反’內容,才能糾正和保證IPE的報告中強調的環境問題。”拜內克表示。

蘋果産業鏈管理缺失

  “雖然我們明白蘋果公司承諾的,無論在哪生産蘋果産品,都會使用對環境負責的製造工藝。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儘管蘋果公司每年審計供應商的工廠增加數量,但環境問題在蘋果看來還不如勞工事務重要,這是蘋果最主要的不足之處。”拜內克表示。

  打開蘋果公司的官方網頁,其中名為“Apple與環境”的欄目詳細列出了蘋果對自己在供應鏈環境問題管控上的努力,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祛除有害物質等。蘋果《供應商行為準則》中,對有害物質、固體廢棄物、廢水和雨水、廢氣等環境影響也有詳細規定。

  然而這些規定,在NRDC看來,並不能防止蘋果供應商污染行為,由於蘋果對供應鏈污染管理的不作為,許多有污染嫌疑的供應商並沒有得到蘋果的有效懲處。NRDC認為,蘋果公司在授予産品供應商業務之前,沒有積極審查供應商的環保性能。但上述説法並沒得到蘋果方面的證實。

  “這些資訊是可以通過IPE污染地圖,以及省 級和地方的政府部門創建的數據查詢到。”馬軍認為,對於供應商嚴重的環境違法行為和影響,蘋果應立即審核,延遲甚至終止業務合同。

  據了解,截至目前,包括通用電氣、耐克等國際品牌都已經同IPE進行深度合作,將供應商環保性能的調查作為授予産品供應商業務的“必修課”。

  拜內克則提出,在蘋果公司的眾多政策中,一個非常重要和突出的弱點在於蘋果只重視第1層 (最後的組裝)供應商審計,“供應鏈的最後一級往往是密集的勞動,但卻不是供應鏈上造成最大環境污染的部分。”相反,第2層和3層供應商中 (零部件製造商),如印刷電路板的製造業,卻發現了大量的環境問題。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供應商表示,比如説iPhone和iPad中使用的高密度印刷電路板,就屬於高耗水高耗能的産品,需要用大量化學物質蝕刻覆銅板,併為後續排線做準備,這一過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廢水和廢氣,因此很容易産生污染。

  “從現有披露出來的資訊可以看出,蘋果公司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介入很深,完全具備把控2、3層供應商環保問題的能力。”馬軍指出,由於蘋果的關鍵績效指標只考慮社會責任,不考慮任何環境責任,因此大大削減了蘋果公司對供應商在環保方面的要求。

  “雖然蘋果已經表示近期將赴報告中提到的生産企業調查,但沒有對NRDC提出的上述訴求做任何正面答覆,也沒有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時間表。”NRDC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之前蘋果的沉默來説,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針對上述事件,蘋果方面對此表示,“Apple承諾致力於通過我們的供應鏈管理推動最高標準的社會責任。我們要求供應商在製造Apple産品的時候提供安全的工作條件,尊重和關注他們的員工,並採用環保的製造流程。”

  而對於進一步細節,蘋果方面表示,暫時沒有進一步資訊對外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