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30, 2007

中國百億元改善農村教育

中國百億元改善農村教育 (22:16)
2007年7月30日

中國教育部、國家發改委會議上指出,中國未來四年將投入一百億元改造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

教育部部長周濟指出,實施初中工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兩基”成果的重大舉措﹔是貫徹落實新的義務教育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意義非常重大。

他同時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明確責任,加強對工程實施的領導﹔主動協調配合,建立有效工作機制﹔落實優惠政策,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強化監督機制,建設陽光工程。

無國界醫生日

支持無國界醫生
稅局籌11萬政府之最

2007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今日是「無國界醫生日」,今年無國界醫生以「全城做義工捐一日人工」為口號,鼓勵市民捐出一天收入,支持無國界醫生的救援工作,至今活動已籌得超過400萬元,參與的公私營機構及政府部門共229個,包括16個政府及公營部門,參與人數最多的私人機構是新世界百貨公司及母公司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超過2000名員工捐款支持,共籌得52萬元。

1250員工捐款

至於參與人數最多的政府部門是稅務局!平日為打工仔評稅、收稅的稅務局員工極支持無國界醫生的工作,有1250名員工捐出約11.6萬元。

稅務局長劉麥懿明昨日在「無國界醫生日──為全城義工打氣」活動後,更猶如小fans般,與「無國界醫生日關懷大使」許志安及無國界醫生香港辦事處總幹事溫達德合照。

港九華仁合作籌款

破天荒合作籌款 港九華仁目標1億
2007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在香港傳統名校當中,華仁的作風一向較為平民化,雖然九龍華仁和香港華仁的名人校友輩出,但該校在耶穌會的辦學作風下,一向不走貴族路線,因而不會轉為直資。據聞,兩間華仁將會破天荒合作大規模籌款,初定籌1億元,以推行兩校的優質教育。

明眼人聽聞,幾名華仁舊生對母校的感情非同小可,例如月初辭任盈科保險主席的袁天凡,已表態願意捐出巨款。本身是「港華仔」的特首煲呔曾就會參加步行籌款,加入有力出力的行列。

推動小班教學

香港華仁書院校長譚兆炳表示,「兩華」預計籌1億元推動兩校的優質教育,包括推行小班教學。他說明天兩校會公布籌款詳情及哪些知名校友參與。

港華早前已決定推行初中小班教學,上學年試行至中二,今學年整個初中均會實行中、英文科小班教學,每班只20人。譚兆炳早前表示,由於政府今年為教師加薪,但學校發展津貼未有增加,故辦學團體要另外撥款150萬元,支持港華的初中小班教學。

港華及九華都有許多名人校友,如港華就盛產政界猛人,好似特首曾蔭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教育局長孫明揚等,商界名人則包括合和實業主席胡應湘等。至於九華方面亦名人輩出,畢業生包括民主黨李柱銘、公民黨梁家傑和九巴董事長陳祖澤等。

華仁一向堅持有教無類,不少校友出身於貧苦家庭,亦正因如此,不少華仁仔對母校都相當感激,正所謂「無華仁就無今日」,部分人已積極響應籌款活動,且看兩間華仁的舊生,在籌款方面哪間較出色。

母親的抉擇

母親的抉擇接12歲求助
倡小學教安全性行為

2007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較早前一名13歲的新移民少女被揭發未婚產子,令人關注未成年少女懷孕問題。「母親的抉擇」去年度接獲的2500個求助電話中,約25%求助者是16歲以下少女。該組織建議當局應將性教育推展至小學層面,教導他們安全性行為及未婚懷孕的後果。

「母親的抉擇」未婚懷孕服務主任黃澤珊說,該組織熱線在06/07年度接獲2500個求助電話,較05/06年度的2291個上升約9%。當中18歲以下的求助個案佔總求助人數的50%,16歲以下未成年少女則佔當中的一半。

電話求助16歲以下佔25%

「母親的抉擇」由1987年成立至今,已協助1.2萬名少女處理懷疑意外懷孕危機,黃澤珊表示,接受未婚懷孕輔導服務的平均年齡為15至19歲,最年輕的只有12歲。

12歲產子交人領養

未婚懷孕服務社工羅瑞雲表示,該名12歲女生求助時為小六生,男方是14歲初中生,兩人一次在女方家中溫書,在房間內情不自禁下發生性行為。

女方懷孕6個月後才向該會求助,但由於懷孕已超過24周,不能合法終止懷孕,決定生下胎兒後交由其他人士領養;男方由於未夠16歲,故不用負上刑責,最後在警司警誡下了事。女方來自單親家庭,事件被揭發後母親表現得非常震驚,亦自責管教不嚴。

羅瑞雲說,女童一時間轉變為母親身分,會面對一定壓力,事主覺得對不起母親,反省過後,最終亦決定與男友分手。

盼教導未婚懷孕後果

黃澤珊表示,由於現時未婚懷孕人士年齡漸趨年輕,當局應將性教育推展至小學層面,教導他們安全性行為及未婚懷孕後果。

去年度該組織協助的逾130個未婚懷孕婦女經輔導服務後,有16%選擇終止懷孕,33%選擇自行照顧。

公民社會團體領袖意見調查

新力量網絡公民社會團體領袖意見調查
【調查詳細資料見:http://www.synergynet.org.hk

陳智傑﹕「官本位」成性 政府難走入群眾
2007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新力量網絡政策研究員

自競選連任行政長官以來,曾蔭權不下數次公開表示政府要走入群眾:成功連任後,即指出其政府官員會更深入民心、聽取民意、由上而下制訂政策;其後更公開呼籲官員要放下精英心態,又說要建立官民伙伴關係。不過另一邊廂,繼拆卸天星鐘樓爭議後,民間又掀起「保皇」運動(保衛皇后碼頭,連影星周潤發也來「撐」場)、「撐港台」行動,公民社會彷彿仍是跟官方格格不入。

公民社會 不甘當政府順民

以上例子,是否只不過是少數人在「搞事」?新力量網絡最近發表一項調查數據,足見公民社會普遍認為政府並不重視民間聲音,「官本位」的作風並未因特首苦口婆心的呼籲(抑或只是公關辭令?)而改變:調查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703位公民社會團體領袖,發現當中有三成人覺得自己的組織,對政府施政完全無影響力,而以10分為滿分(滿分表示受訪者認為其組織對政府施政十分有影響力),受訪者的平均得分只有2.9分。

今次受訪者乃公民社會團體的領袖,其資源及社會地位已較一般市民為高,連他們也普遍自覺對政府施政無甚影響,普羅市民的無力感恐怕亦不言而喻。

但請政府官員也別以為,既然公民社會自覺對官方施政「軟弱無力」,那便可翹起二郎腿,舒舒服服地「當官癮」。調查亦顯示,只有26%的受訪公民社會團體領袖表示,當其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改善時,亦不會作出任何爭取行動,或表示不知道/沒有意見。數據清楚顯示出,逆來順受的公民社會朋友只是少數,大部分的公民社會團體朋友,並不會甘於當特區政府的順民,而會透過發動輿論、連繫其他團體進行聯合行動、展開游說工作、甚至上街、游說中央政府等手法,使特區政府處理他們關注的議題。

放下精英心態 別只說不做

正如多位學者及團體領袖早已指出,「官本位」的施政風格及諮詢,早已不合時宜;只有連結公民社會(Civic Engagement),汲取民間智慧,官民齊心,才能理順未來的施政。特首公開呼籲官員放下精英心態及建立官民伙伴,是好的開始,但改革政策醞釀的機制及諮詢架構、讓公民社會團體參與政策制定過程,而不再是政府官員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諮詢對象,才是對曾蔭權政府真正的考驗。

政府目前的施政風格,仍未讓公民社會團體充分參與,導致後者普遍對參與政府施政不存厚望。若政府因經濟大環境轉佳而「自我感覺良好」,忽視民間社會的質變及對參與施政的訴求,不好好檢視及改良政策醞釀的過程,那只怕未來5年,一眾官老爺仍會覺得香港「噪音」(noise)處處、「噓」聲四起,政府每一步的施政,都面對着公民社會的壓力,舉步維艱。

【調查詳細資料見新力量網絡網頁:http://www.synergynet.org.hk】

愛護物動協會

繁殖無止境 港日殺56貓狗
2007年7月30日

【明報專訊】2歲積羅素犬Terry,是個入世未深的「小孩」,被主人遺棄後患上抑鬱症,一雙眼睛盡是哀怨,一個月前被送到愛護物動協會後,經常病發失常咬噬自己,或在地板上神經質地竄來竄去,無論窗外灑進來的陽光多麼溫暖熾熱,牠照樣提不起勁。由於協會收容量有限,若拖久了沒人領養,那麼Terry日夜等待的,只會是一支令牠10秒內安然離世的毒針。事實是,全港每年約有2萬隻貓狗,永遠等不到黎明的降臨。

造成每年約2萬隻貓狗要人道毁滅的局面,除了因飼主棄養外,最主要是當局未能有效控制貓狗的繁殖數目,政府嚴格監管商業繁殖,卻任由牟利之徒轉以私人繁殖名義,繼續無止境地繁殖,加上大量不負責任的飼主,於是,在建築地盤、後巷、劏車場、荒山野嶺出現無數的流浪貓狗,這些狗當然沒有絕育,更沒人替牠們植入晶片,狗愈生愈多,過剩的狗隻被迫到處覓食,於是就成為到處亂竄的流浪狗兵團。

政府未監管私人繁殖

愛護物動協會公關及傳訊部經理顏綺苓指出,貓狗的繁殖能力超強,一對半歲大的貓咪便可以懷孕,一年懷4胎,每胎生6隻,一年就有24隻小生命降臨;狗的情况也差不多,若任由牠們在社區繁殖,情况隨時失控。她說,漁護署幾乎採取即捕即殺政策,去年消滅的各種貓狗達15,300隻,其餘9251隻交由愛護動物協會處理,其中逾5074隻仍難逃人道毁滅的厄運,即平均每日有約56隻貓狗被殺。她說,2000年開始,協會推行較人道的貓隻絕育計畫,每年為3000隻貓狗絕育,但政府諮詢之後還是諮詢,從來沒有採取實質行動配合。

於是,年老哀弱、患重病不能治癒、過於年幼無法獨自生活、具攻擊性不適合飼養等流浪狗被捉後難逃一死,成為堆田區的垃圾。「牠們沒有選擇,因為牠們是貓狗,但市民買寵物之前要想清楚,多些負責任的飼主領養貓狗,牠們的前路便不會只有死亡。」

明報記者 陳道明 覃純健

Sunday, July 29, 2007

民間愛滋病維權組織

愛滋研討會受壓取消
2007年7月29日

【明報專訊】內地一個關懷愛滋病患者的民間維權組織原定本周在廣州舉辦國際愛滋病法律研討會,但突然取消。有關組織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說,取消原因是當局施壓。

「惟謙愛滋法律援助中心」原定周四和周五(8月2至3日)在廣州珠江賓館召開研討會,邀請印度、美國等多名國內外關懷愛滋病的非政府組織代表和法律專家出席。

不過,上周四(26日),珠江賓館突然通知惟謙,指廣東省公安廳施壓,要求該酒店不能安排有關會議,而惟謙的工作人員亦受到北京市國安部門的壓力,導致會議最終被迫取消。

原定出席會議的中國血友病人自助團體「血友之家」負責人孔德麟說,會議的取消原因是臨近中共「十七大」,政府不希望這種可能透露內地愛滋病人黑暗面的會議在中國舉行。

本土行動保衛皇后碼頭運動

本土行動保衛皇后碼頭運動

It's today...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244454&group_id=122

本土行動由去年十二月底發起保衛皇后碼頭運動,轉眼已近七個月。由四月廿六日開始的廿四小時留守行動亦已持續了三個月。在這些堅持的日子裏,沒有一個官員正式來過皇后碼頭﹝拆碼頭的決定都是在辦公室作出的﹞,整個政府唯一一班來碼頭的公務員,就是負責監視抗爭者動向的警察。

新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皇后碼頭即將被圍板清拆前夕到碼頭與民間團體會面,公關色彩遮也遮不住。令其公關策略失效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對香港無節制的發展感到難過、對政府漠視歷史和保育感到憤怒和焦急的市民,七月廿九日兩點鐘一起來到皇后碼頭,大聲說明我們為何難過、為何憤怒、為何焦急。

日期:零七年七月廿九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一點四十五分至兩點──本土行動祈天儀式
下午兩點十五分至四點半──論壇
主要發言嘉賓:
一﹞文化傳承監察代表鄭敏華﹝see網絡總監﹞
二﹞本土行動成員朱凱迪
三﹞保育皇后碼頭古蹟專業關注組成員解端泰
四﹞規劃師龐婉儀﹝前規劃師學會副會長﹞
五﹞林鄭月娥局長
地點:中環皇后碼頭

Saturday, July 28, 2007

新移民服務協會

居港七年方有綜援
食物銀行助解困局

2007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這是最好的年代?當香港高唱「經濟好轉」之際,不少新來港人士卻連申領基本保障的資格都沒有。新移民服務協會幹事胡太表示,政府自04年起實施新政策,規定新居港7年人士才可申領綜援,該項「苛政」令不少新移民連基本食物都無覑落。

該會與聖雅各福群會設立「食物銀行」,向有需要人士發放最多半年的基本食糧,直接以米、麵和罐頭來「賑災」,現時每月有數百人受惠。胡太說自從實施新綜援政策後,該會的求助數字暴增兩成,她認為新移民願意留港捱窮,除了是渴望一家團聚,亦期望子女可在三數年後成才,令褪色的「居港夢」回復色彩。

胡太斥港府承擔不足,「社署盡量不想『破例』發綜援,最多轉介給民間機構,但我們資源有限,幫無可幫時唯有勸他們返內地」。胡太坦言,貧窮家庭問題叢生,食物中毒事小,爆發的家庭悲劇才教人心酸,故政府應主動找出貧窮線下的隱蔽家庭加以援助。

新移民服務協會求助熱線:2406 0070

「毅進音樂會」

社區學院邀歌星
辦毅進音樂會

2007年7月28日

【明報專訊】臨近會考放榜,社區學院宣傳毅進及副學士等課程的奇招百出。香港科技專上書院本周日舉辨「毅進音樂會」,邀請包括盧巧音、劉以達及陳柏宇等逾10名歌星及組合表演。主辦機構稱,音樂會為提升年輕人音樂創意,並非為招生。學友社社長謝劍明稱,社區學院以貼近年輕人的手法宣傳是大勢所趨,考生「只要有真金白銀,就會有書讀」。

校長稱演唱會不用成本

科技專上書院首年開辦毅進課程,每個單元2600元,課程需完成10個單元,共2.6萬元。書院本周日舉辦「我有創意、流行音樂創作啟發毅進音樂會」,不單請來眾多歌星,還派出免費專車,由屯門及元朗接送參加者往銅鑼灣會場。校長時美真表示,參與歌星都支持創作及學生進修,皆不收費,音樂會場地亦獲贊助,校方毋須花費;她說,由於據屯門、元朗區校長所說,區內較多綜援家庭,故設專車接送,減輕學生車費壓力。

指鼓勵創意非為招生

時美真又說,舉辦音樂會的原因是該校毅進課程包括音樂創作單元,希望透過音樂會鼓勵創作。她否認以音樂會宣傳招生,並指若想宣傳,舉辦嘉年華及開放日,效果會更明顯。該校又會跟隨毅進計劃的要求,音樂會當天不會招收全職毅進學生,至8月才正式招生。

學友社﹕宣傳趨商業化

謝劍明認為,大專社區書院林立,生源非常缺乏,競爭激烈會令愈來愈多學院以接近年輕人及商業化的方式宣傳,他說︰「只要不渲染不好的意識,可以接受。」他建議,學生選擇進修途徑時應考慮成績、興趣及家庭環境,又建議可循技能進修方式升學,一技之長可作謀生之用。

Friday, July 27, 2007

自然保育政策管理協議

環團誓保蝴蝶天堂
鄰近鳳園發展住宅項目

2007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鳳園是全港錄得最多蝴蝶種類的地點,至今累積紀錄高達180種,佔整體75%。鳳園旁的私人住宅發展項目最近取得進展,發展商長實上月透露,補地價即將完成,計劃興建低密度洋房。負責管理鳳園的大埔環保會,憂慮發展會令蝴蝶天堂受威脅,計劃向政府申請撥款,延續目前進行的管理協議計劃,為期兩年,包括加強園內基建設施,如灌溉系統及興建行人路,長遠為蝴蝶及其他生物提供「避難所」。

計劃費用較上次多兩成

大埔環保會於 05年加入管理協議計劃,獲撥款174萬元向村民租用土地,以主動方式保育,包括開墾土地,種植蝴蝶喜愛進食的植物,吸引蝴蝶聚居。該會主席邱榮光表示,正計劃申請第二輪撥款,進一步開發鳳園的基建設施,令蝴蝶天堂的保育價值得以維持,估計兩年計劃的費用較上次多出兩成。

他說,鳳園過去一直是蝴蝶天堂,該會兩年前接手管理,發現不少農田在棄耕後缺乏管理,生態價值亦隨之下降。目前鳳園的核心地帶佔地約3萬平方呎,有系統地把土地分為不同品種的蝴蝶區,兩年來蝴蝶品種及數量均錄得上升。該組織目前正開發旁邊佔地約12萬平方呎的果園,例如以荔枝及龍眼樹吸引灰蝶、橙及西柚樹吸引鳳蝶等。

新一輪保育基金申請展開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新自然保育政策下的管理協議試驗計劃於2005年底展開,3個非政府組織共獲批撥款462萬元,於鳳園及塱原推行3個管理協議試驗項目。計劃自開展以來進展良好,現時在超過100萬平方呎土地進行自然保育工作。發言人指出,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同意撥款繼續資助推行管理協議項目。新一輪的申請期已開展,歡迎非政府組織提交申請。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家族教育基金

羅太寧波搞教育
接手家族基金

2007年7月27日

【明報專訊】在教院風波中倉皇辭廟的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在調查報告發表後,有感香港政治的畸形而離開政府。不過,這名被形容為近年最投入教育事業的官員,人走了,心卻仍然繫於教育,將在內地放手再搞教育事業。

據聞,離開政府的羅太,現正忙於處理在家鄉的教育事業。原來,范家設有一個教育基金,支持在寧波的教育,而且頗為成功,近期更拓展高中部分,無官一身輕的羅太,自然是接手這項家族工作的最佳人選。

全情投入 無意加入大企業

羅太在寧波再續教育前緣,其來自有因。一來羅太本人曾經修讀教育碩士課程,對教育改革和學制,以至課程編訂都非常熟悉,二來羅太對教育的興趣一向十分濃烈,即使沒有官方身分在身,仍然有志於發揮所長。

據聞,羅太近期曾到內地參觀國際學校的情,由此可見,她對教育的熱誠,的確源自內心。

有港府中人透露,羅太在離開政府前,心情一度相當低落,對本港的政治頗為失望,但她近期已收拾心情,全情投入義務工作,亦無意加入大企業工作。這種澄明的心境,對羅太來說,也許更為健康也未定呢。

明眼人

Thursday, July 26, 2007

Fair Trade Forum 2007

Fair Trade Forum 2007

Dear friends,

After the Fair Trade Fair on 12 May,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fair trade and its certification policy. Here is a great chance, DON'T
MISS IT!

Please scroll down for more details OR go to
http://www.maketradefair.org.hk/mail/2007seminar
for register. Thanks~

Hope to see you there.

Fair Trade Forum 2007
Date: 5 August, 2007, Sunday
Time: 2:30-5:00pm
Venue: Room 103, Duke of Windsor Social Service Building, 15 Hennessy
Road, Wanchai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103室

FAIRTASTE
www.fairtaste.org
Tel: +852 6625-2996
Email: info@fairtaste.org
order@fairtaste.org

Wednesday, July 25, 2007

張炳良﹕公民參與建基於互信共責

張炳良﹕公民參與建基於互信共責
2007年7月25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行政會議成員、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系教授

儘管港人自回歸以來一直不滿特區的管治表現,但是一些國際評估卻比本土正面得多。例如﹕基於綜合多個國際調查及評估數據而得出的世界銀行「管治指標」,自 1996年起持續就政治穩定、政府能力、規管質素、法治及控貪等方面給予香港高於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數的分數,評價很高。香港唯一落後之處,在於「發聲與負責」(voice & accountability),但近年有所改善,由2005年的52.2分(100分為滿分)增至去年的64.9分。相信這方面的不足,與政制民主化滯後及官民互信脆弱有關。

撇開政制,其實香港從港英統治時間繼承了一個頗為完備的諮詢政治硬件——幾百個法定及諮詢組織、有程有序的公共諮詢過程,以至政策建議評估(包括對環境、人權及公眾反應影響的評估)。殖民地年代,作為對民主政制的替代品,港英實行所謂「討論式政治」 (government by discussion);自80年代設立區議會及其後發展代議政制與立法局引入直選後,理論上區議會乃匯聚社區意見與參與的平台,而立法會及轄下各政策事務委員會更處處質詢各部門施政表現,向政府強力問責。

在體制途徑外,公眾也可訴諸媒體、非政府組織活動、示威遊行抗議等,以達嗆聲之效。03年SARS一役便看到,媒體(及民意)的威力,驅使政府加速行動,回應民情。以上一切正規及非正規的公眾參與方式與機制,不能說毫無作用,但關鍵不在於硬件,而在於軟件——亦即心態與價值。

殖民地時代搞諮詢政治,乃為了由上而下的「行政吸納」,仍是官意為本的修修補補。進入特區時代,若講求以民為本的管治,便需根本的範式轉移。可是,回歸幾年來,進展緩慢,如前特首董建華在02年連任曾承諾全面檢討及改革法定和諮詢組織,可是最後還是啟動不了質的變化,只是突出所謂「6+6」原則而已(每人最多出任6個組織成員,在每一組織任職最多6年)。而區議會的有限檢討,也未使它們走出「雞肋」的死胡同。

少些陰謀理論與零和假設

近年公民社會倡議參與和充權,而無論是國際上或本土都不乏改革的模式與創意,問題是有否意志去試行落實而已。04年政府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在時任政務司長曾蔭權的主持下,為制定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策略,便曾採納頗受好評的五階段「參與」(engagement)過程——先在決策程序之初向各持份者及社會徵求點子,然後發表「徵求意見與回應」文件,跟覑才以此為基礎進行下階段的社會參與,及擬定「參與過程報告」(engagement process report),最後才制訂政府報告書,詳列政策考慮與具體建議。

05年平等機會委員會獨立調查委員會報告建議公共組織採用《巴黎原則》宣示的核心價值,當中包括﹕自主、多元、開放、透明、溝通、負責等。同年,民間智庫新力量網絡倡議政府效法英國,制訂公共諮詢守則。至最近,智經基金研究中心委託香港大學進行的研究報告,也建議政府發展一套全面的公民參與框架──內含公共參與守則和規定所有政策建議文件均須列出有關公民參與的評估。報告書又主張政府效法英加等國,與公民社會締結合作契約。

公共(或公民社會)參與,制訂機制平台容易,但要做出成果,卻一點不易,當中涉及兩大問題﹕

1. 耗用高成本費用,要求政府及各社會持份者付出大量時間、專注力、資源與機構精力,並配合以耐性與承擔,否則無論設計如何動人,也會淪為徒具形式的吹水平台。

2. 政府官員與公民社會活躍分子,均須摒棄傳統的互相猜疑心態。以往,官僚處處視公民社會組織為壓力團體,旨在挑戰否定政府政策,故以防衛心態處理不同意見;曾特首在今年4月《香港家書》中也承認,從前官員閉門定決策,向公眾說﹕我們已為你們作了至佳選擇。如此懷疑與傲慢,應成歷史過去。

同樣,民間組織也得放棄事事不信政府的抗爭心態。現代管治,強調政府與社會及政府與企業之間和衷合作,共責共治;唯有少些彼此的陰謀理論與零和假設,才可營造多些新的參與文化,透過互動辯論去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雖然公民參與備受推崇,但是它不能取代政治及政黨的作用。民選政治及政治人(包括政黨)的要務是進行議價談判,在紛雜多元的利益中尋求妥協。公民社會團體往往以單一議題的理想型組織定位,其目的在於提升社會意識及價值轉向多於尋求不同利益之間的協調(如在保衛天星皇后運動中冒起的眾多行動團體),故公民參與應視為對代議政治的補充與豐富,而非一廂情願的替代平台。

社福界爭同工同酬

爭同工同酬 社聯促增撥6億
2007年7月25日

【明報專訊】社福界要求整筆撥款及爭取同工同酬訴求持續升溫,社會服務聯會旗下逾80間資助機構早前向政府發出聯署信,要求增撥資源,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表示,當局至少要增撥6億元方可滿足各界要求。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將在下月3日首次與全港非政府機構管理層會面,討論整筆撥款制度所衍生的問題。

勞工及福利局發言人表示,張建宗屆時會聆聽他們的意見。對社聯增撥6億元的要求,發言人表示,當局會繼續與社聯及資助機構對話。

現時180多間資助機構每年獲政府撥款65億元,但方敏生指出,近年政府已扣減了資助機構9.3%撥款,故政府雖為配合公務員加薪,較早前決定撥款3.2億元予資助機構作調高員工薪酬之用,但這是以「已扣減」撥款基數計算,資助機構社工加幅會較政府社工為低,「同工不同酬」仍然存在。

神託會社會服務總監陳紹勤表示,整筆撥款制度對「勤力的機構是一種懲罰」,機構若積極拓展政府資助以外的服務,整體開支定會增加,以該會為例,每年獲政府3000萬元資助,但實質開支高達6000萬元。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表示,陸續收到消息指有資助機構未必會悉數把加薪撥款用於調整員工薪酬,部分可能改為平均分配或花紅制,甚至不整調員工薪酬。工會會密切留意,並計劃在網上公開有問題機構名字。

明報記者 梁偉健

Tuesday, July 24, 2007

整筆撥款捱轟

資助機構員工 流失率達15%
社聯批未增撥足夠資源

2007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指出,自政府推行整筆過撥款後,由於政府未有增撥足夠資源,令資助機構員工流失率大增,去年資助機構社工流失率便高達15.5%,大大高過社署社工的2.5%流失率。

政府整筆過撥款捱轟

昨日舉行《關注整筆撥款對服務質素影響的研討會》,由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主辦,200多名資助機構員工及受助者出席。他們大多批評政府推行整筆過撥款後,不少社會服務質素下降,而部分機構亦巧立名目,向服務使用者增收不必要的服務收費。

社署指可彈性提供服務

出席研討會的社會福利署長余志穩說,整筆撥款不是為了削減資源,而是希望受資助機構可以更有彈性提供服務。

余志穩強調,為配合公務員加薪,立法會亦通過撥款3.2億元予資助機構調整員工薪酬,8月召開的整筆過撥款督導委員會,會了解資助機構在調整員工薪酬時存在什麼困難。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要求當局全面檢討整筆撥款制度,因為不少機構為了節省開支,紛紛削減有經驗員工,改為聘請低薪的合約員工。

方敏生補充說,在經濟好轉下,資助機構員工流失情况嚴重,希望當局增撥資源,以增聘足夠人手。

校工書記爭同工同酬

另外,大約10名學校書記及校工昨到教育局請願,要求同工同酬。他們不滿意在整筆過撥款下,部分學校不但凍結員工薪酬,同時加長工作時數,因此要求當局取消整筆過撥款制度,並且訂立標準薪金及超時津貼。

Sunday, July 22, 2007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Teen AIDS)

以愛滋為名數被逼遷
2007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作為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Teen AIDS)創辦人,程翠雲由1995年開始從事性教育工作;她說,要打正旗號在商業大廈運作,單是門牌上「愛滋」這兩個字,已嚇怕不少業主;早些年,機構地址搬了又搬,「儼如過街老鼠」。

「機構初時位於『蒲窩』(青少年中心),後來因白蟻(蛀蝕)事件,我們在2000年搬到中環荷李活道。一年後機構搬往灣仔,當時租戶表明,我們在大堂指示牌上只可寫『Teen AIDS』,不可寫中文名。」說時程翠雲一臉凝重。

減少歧視做好性教育

她表示,過了5年「有實無名的」日子,去年終於在上環找到合適地方,業主亦准許機構在大堂、門前貼上中英文名,令程感到意外﹕「我當時再三詢問業主,是否可以中英文名並列?他竟然沒反對!」

程翠雲相信,如果社會減少對愛滋的歧視,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因勢利導,青少年性教育工作做得好,愛滋病數字一定能大幅減少。

300社工會余志穩

300社工會余志穩促同工同酬
社署下月開督委會檢討一筆過撥款

2007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約300名社福機構社工昨日與新上任社會福利署長余志穩會面,要求當局增加撥款改善現時行內同工不同酬問題,以及檢討現行整筆過撥款制度;但會議未有結果,社署只會在8月重開整筆過撥款督導委員會,探討如何更有效使用撥款的問題。社福界爭取同工同酬大聯盟批評政府缺乏監管,資助機構在獲撥款後,亦未必悉數用於調整員工薪酬。

論壇是由大聯盟舉行,余志穩被邀出席,與近300名社福機構社工討論與要求同工同酬及檢討整筆過撥款制度問題。與會者帶同橫額及高叫口號,要求同工同酬。

社福機構薪酬少政府三成

立法會較早前已通過撥款3.2億元,用於加薪及調整2000年後入職社工的薪酬。但大聯盟發言人張國柱指出,社福機構社工與政府社工薪酬水平相差達30%,政府較早前增加公務員薪酬,已將薪酬差距拉闊,形成嚴重「同工不同酬」問題,打擊員工士氣。

大聯盟亦希望當局全面檢討實施逾6年的整筆過撥款制度,因為資助機構獲撥款後,當局根本沒有監管資助機構有否調整員工薪酬,不少員工甚至被剝削。張國柱表示,會繼續爭取同工同酬及要求當局檢討整筆過撥款制度,並不排除會發起工業行動。

余:機構可自由決定撥款用法

余志穩會後強調,署方已去信各受資助機構,通知其撥款會相應增加,信中亦明確表示,期望機構把額外撥款全數用於調整員工薪酬上。但他亦強調,整筆過撥款制度具靈活性,機構可自由決定如何使用撥款。而8月重開的整筆過撥款督導委員會,會處理資助機構在調整薪酬是否有問題,主要了解機構有否任何困難。

Thursday, July 19, 2007

中國紅十字會呼籲募捐

中國紅十字會呼籲募捐 (22:38)
2007年7月19日

中國紅十字會今日通過國內媒體向全國緊急呼籲,積極捐款捐物,幫助洪澇災區民眾渡過難關。

目前災區急需糧食、衣被、環境和飲用水消毒劑、藥品及生活用品等,災後重建需求也十分巨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已向十五個受災嚴重的省份提供直接救助款物價值一千多萬元。同時,總會已向湖北、四川、重慶、湖南、雲南、安徽等省派出多支救災工作組,考察災情,慰問災民。

Tuesday, July 17, 2007

《無窮》季刊: 探索社會企業的發展

樂施會《無窮》季刊

盈利+社會目標 =? 探索社會企業的發展 (2007年6月)
p1-9, p10-21, p22-32, p33-40

Monday, July 16, 2007

Online Survey (Your Help Needed)

Web-link of Online Survey (Charitable Giving Behaviour)

Web-link of Online Survey (Charitable Giving Behaviour): http://user.ahasurvey.net/survey.php?formid=78

This is to help a researcher to complete his study of the above subject.

Just click on the web-link to select language of English or Chinese, you will find a cover letter with purpose of survey and date of return and follows with the screening questions on your charitable giving background. This is quite user-friendly by just using your mouse and please remember to click "submit" after completing all answers.

Sunday, July 15, 2007

政府推動公眾參與(public engagement)

政府如意算盤 公民團體為我所用
2007年7月15日 (日)

【明報專訊】本月5日,曾蔭權就任第三屆特首之後,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會,開宗明義說未來特區政府要「走入群眾」,並認為傳統的公眾諮詢方式,已經不合時宜,他要推動公眾參與(public engagement),改善政府決策過程。接著,各個局長初步闡述施政大綱時,也是眾口一詞,提到走入群眾、公眾參與,因此,可以確信,「走入群眾、公眾參與」將是曾蔭權的施政主軸,問題是如何開展落實而已。

當日曾蔭權只是悤調「『公眾參與』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政府與民間社會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政府官員需要走入群眾,而民間社會也要自行組織起來,收集民意,系統地向政府反映。這才是一個真真正正互相溝通的最好方法,這亦是長期的工作,需要雙方用心用力經營,才會有成效」。曾蔭權並無提及用什麼方法落實,與他關係密切的民間智庫智經研究中心日前發表研究報告,為曾蔭權補充了這一頁空白。政府對智經的報告雖然只是說會詳細研究,暫時未有決定,但從事態之來龍去脈,人們有理由相信智經是替政府鳴鑼開道,有關建議得到政府接納的可能性很大。

智經的建議稱為「公民參與」(曾蔭權對此稱為公眾參與),有8項具體建議,基本上把公民參與納入政府決策過程的一部分,例如建議制訂一套公民參與守則,列明推行公民參與的標準程序與表現指引,讓所有參與決策的部門及機構有所依循;政府架構方面,建議在特首辦或政務司長辦公室之下設立秘書處,監察公民參與架構的運作,若諮詢組織工作涉及不同政策局,應由一位更高層次的官員負責協調統籌。另外,智經建議政府借調公務員(特別是政務主任,即 AO)到公民社會團體(以下簡稱公團)工作一段時間,安排公民社會人士借調至各諮詢委員會秘書處工作。

上述這些建議,假若政府照單全收,公眾參與日後的政府決策過程,不但會成為常規機制,而且位階甚高,這樣的改變,對本港日後的管治模式和政治生態有著深遠影響。智經又建議政府協助培育並善用「政策企劃人」及「政策中介人」,拉近政府與公民社會的想法及期望,從而為政策轉變創造條件,政府若接納推行,香港將出現政治掮客,游說政治也會因而興起。

智經的建議能否有助特區政府的管治,目前難下斷語,若落實推行,我們認為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情況﹕第一,政府為了與政黨搶民意,以政府機器的絕大優勢,爭取公團為政府所用,以免他們與政黨合流而加重對政府的壓力;政府這樣做,官員工作量肯定大增,在民意爭奪戰中,政黨也不會束手待斃,因此政府可能同時面對兩條戰線,所形成三角關係的複雜程度,或許較目前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政府、官員是否有足夠能力同時駕馭政黨和公團,值得注意。

第二,政府搶奪民意,公團的角色及分量吃重,影響力大增,必然加速和壯大公團的發展,會吸引有志之士從政,甚至一向對政治冷感的工商界,也要積極介入或是培養代理人來爭取或捍衛本身利益,這樣的話,香港社會政治化的熱度會陡地升溫。事實上,前日曾俊華以財政司長身分首次公開演說時,講題是《從專業人士到專業政治》,他大力鼓勵專業人士擺脫「政治是邪惡」的反政治心態,揚棄「專業傲慢」的政治盲點,把握政府即將進一步擴闊問責制,增設副局長和助理局長等機會,考慮走「專業從政」之路。政府推動公眾參與,鼓勵專業人士參政,客觀上給香港社會走向政治化吹響號角。事態發展,值得注意。

第三,公團成員大多數是專業人士,一般被視為社會精英,對於社會大眾起覑領導作用,他們對社會事態觸角敏銳、有活力,敢於衝擊傳統,挑戰權威。假如真的如智經所建議,政府借調政務官到公團工作一段時間,另外又安排公民社會人士借調至各諮詢委員會秘書處工作,此舉難免予人政府希望經過人員交流,彼此「學習」之後,公團能夠「更有組織和系統地為政府所用」的印象。不過,公團經過這樣的改造之後,會否被政府同化?當公團的思維方式與行事作風都與政府趨同,公團還有什麼作用,是否會淪為只是替政府政策背書的角色,值得留意。

政府以民意為基礎來制訂政策,不再閉門造車,當是好事,現在走入群眾,讓公眾參與,是在聆聽民意的基礎上邁出一大步,運作上已經涉及政府介入並塑造民意了,因此而調動起來的整體社會參政熱潮,也將使香港社會出現另一番局面和境況,是好是壞,視乎整體社會能否正確調適。不過,無論如何,政府的施政主軸改變了,社會各界都要作出回應,特別是工商界不能再視政治與己無關。香港距離告別「政治免費午餐」的日子,更接近了。

Saturday, July 14, 2007

「100美元手提電腦」計劃

英特爾加盟百元手提電腦計劃 (17:11)
2007年7月14日

英特爾公司與非盈利機構──「每個孩子一台手提電腦」計劃組織(OLPC)握手言和。

英特爾將加入OLPC董事會,並為後者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

英特爾與OLPC合作後將加盟由後者發起的「100美元手提電腦」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提供廉價手提電腦,幫助發展中國家兒童享受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據悉,OLPC推出的XO電腦將於今年秋季運抵一些發展中國家,售價大約175美元。

此前,英特爾一直是「100美元手提電腦」計劃面臨的重要障礙。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克雷格﹒巴雷特曾嘲諷該計劃為「小玩意」,同時英特爾主要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的低端手提電腦「學生PC」則是XO電腦面臨的一大競爭對手。

不過,在開展合作之後,英特爾和OLPC可能會尋求將雙方的低端電腦打包銷售。例如,需要插電的英特爾「學生PC」可能更適合城市學校,而OLPC的XO電腦功耗較低,且可以手動發電,因而更適合農村學校。

《從諮詢到公民參與》研究報告

智經倡借調公僕走入群眾
批傳統諮詢未反映民意 建議強化公民參與

2007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去年底政府清拆天星碼頭,觸發逾200名示威者與警方爆發衝突,事件揭示官民對保育議題存有重大分歧,政府官員、傳統諮詢組織和立法會主要政黨事先都沒有料到。與特首關係密切的民間智庫智經研究中心昨日發表報告,直指傳統的公眾諮詢模式已經失效,無法捕捉民意趨勢,建議政府在構思政策初期便引進「公民參與」,借調公務員到公民社會團體工作,以及由日後增設的副局長負責統籌公民參與的工作。

政府下半年訂副局長職能

政府發言人表示,會詳細研究報告書,並在將來進行公眾參與程序時採納最合適的方法。政府亦會進一步研究本地和海外在公眾參與政策制訂的實際情,加強公務員在有關方面的培訓。發言人續稱,將於下半年處理設立副局長及局長助理職位的計劃,屆時會就其職能作詳細建議。

智經委託香港大學進行公民社會研究,昨日發表《從諮詢到公民參與—優化香港政府決策及管治之道》報告,稱傳統的公眾諮詢模式已失效,政府沿用的一套諮詢委員會制度及公眾諮詢方法,已無法滿足公眾期望,「目前政府官員與公民社會成員之間,普遍缺乏互信及體諒」。報告指出,近年公民社會團體透過遊行示威等行動,成功營造足夠的社會壓力,觸發天星碼頭抗爭,又令政府不得不暫緩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等。

倡訂官員「公民參與」守則

報告提出多項強化公民參與的建議,包括借調公務員(特別是政務主任)到公民社會團體工作一段時間,並安排公民社會人士借調至不同諮詢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促進雙方了解;又建議政府制訂一套公民參與守則,讓官員有所依循(詳見下表)。

智經公民參與研究小組召集人林煥光表示,本港的公民社會意識逐漸提高,政府在制訂政策的過程中須作出根本性的改變:「不可以再拘泥於過去的一套,全部做好晒,整好晒個餅,問你鍾唔鍾意食,這種是被動式的諮詢做法!」他說政府建議增設的副局長,可負責落實公民參與的工作。

社協:借調工作增互信

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認為,部分政府官員對扶貧工作過於抽離,欠人性關懷,他歡迎報告建議借調公務員到民間團體工作,增進官員對前線的了解:「政府常覺得一些團體有陰謀理論,其實我們做事有根有據,並非每事批評,他們(公務員)來工作可以增加互信。」

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成員兼基督教女青年會總幹事陳麗歡表示,本港有太多諮詢委員會,令市民低估諮詢委員會的重要性,她促請政府減少諮詢委員會的數目,就重要議題作重點諮詢,激發市民參與。

報告可於智經研究中心網站下載:http://www.bauhinia.org

政府撞板多 新法尋出路
2007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上周四,特首曾蔭權在立法會答問大會的開場白,這樣說覑﹕「『公眾參與』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政府與民間社會都有自己的角色扮演,政府官員需要走入群眾,而民間社會也要自行組織起來,收集民意,有系統向政府反映。」

昨早,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在立法會上說﹕「民政事務局的工作既是一貫面向社區、面向基層,有責任掌握社情民意,就應該更加重視『走入群眾』,真正服務好社區民生。」

再看智經研究中心昨日發表的「公民社會研究報告」內容,可謂與曾蔭權政府的未來施政方向一脈相承。

智經推報告先探反應

有知情者形容,智經這份報告絕對是為特區政府服務,找出政府「搶民意」之道。

近幾年,政府在推行維港填海、遷拆灣仔「喜帖街」、清拆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時,就遇過社會人士的激烈反對,令有關工程一再被拖延。不過,在政府眼中,推行有關工程時,當局卻是依足既定的諮詢及法定程序,但每每臨近「埋牙」階段,卻出現民意反覆。

一次如是,兩次如是,政府心知不妙,覺得要檢討日後推行重大政策時的諮詢過程,但究竟如何爭取民意、了解民情,如何具體改進公眾諮詢的模式?知情人士說,政府在「無計」之下,便希望智經透過學術機構,協助他們研究出路。有關報告建議又可先由智經發表,探探坊間的反應,然後再觀乎情,決定哪些可上馬。

明報記者

扶貧委員分歧大
公民參與成效小

2007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智經研究中心的報告點名批評扶貧委員會的「公民參與」成效不彰,直指委員之間存有重大意識形態分歧。智經公民參與研究小組召集人林煥光認為扶貧委員會有一定成效,但處理的政策範疇太廣,扶貧工作本身亦高度複雜,建議政府日後處理同樣複雜的議題時,應斬件討論以提升成效。

張建宗指評論欠公允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卻指有關評論有欠公允,強調扶貧委員會在過去兩年多舉辦多項公眾參與活動,出席者包括基層代表和貧窮人士。他說,委員會推出的多項措施,包括交通費支援計劃及兒童發展基金等,均是經過與持份者深入討論、凝聚共識的成果。負責推動社會企業的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表示,未詳閱整份報告內容,但認為報告對扶貧委員會有點偏頗。

報告臚列共建維港委員會、民政事務局表演藝術委員會及環保署廢物管理設施諮詢小組等組織在公民參與方面的成效,當中,已解散的扶貧委員會被指成效不彰,工作未有實質進展,歸咎於委員之間存有重大意識形態分歧,「委員會會議不僅無助縮窄分歧,徒添各方之間的不信任及失望」。扶貧委員會成員馮檢基表示,委員會對部分重要範疇如貧窮定義和貧窮指標,的確缺乏討論和諮詢。
社會各界持份者
2007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祖為表示,「公民參與」(Civic engagement)泛指政府制訂政策時,邀請各界參與討論,包括商討解決方法、雙方價值觀及優先次序等;他強調,「公民參與」的過程必須有計劃,團體須獲充分資料,與政府作反覆的理性討論,有別於傳統的諮詢論壇和社區訪問。

「公民社會成員」則是公民社會的持份者,來自社會各界。陳祖為舉例稱,環保界的綠色力量和長春社、宗教界的天主教香港教區、社福界的保良局和聖雅各福群會、勞工界的工聯會、爭取保衛皇后碼頭的「本土行動」,以至地區層面的街坊福利會,均屬「公民社會成員」。

「三十會」青年專業人士參政論壇

曾俊華﹕從專業人士到專業政治
2007年7月14日

【明報專訊】投身政治問責官員行列才10多天的財政司長曾俊華,大力鼓勵本港的專業人士擺脫過去「政治是邪惡」的反政治心態、心存「專業傲慢」的政治盲點,把握政府即將進一步擴闊問責副局長職位等機會,考慮走「專業從政」之路。

曾俊華昨晚出席由年輕專業人士組成的「三十會」舉辦的青年專業人士參政論壇,以「從專業人士到專業政治」為題發表演說。

專業人士從政兩難關

他指出,現時不少專業人士只是「業餘政治人」,並非「專業從政」,其實專業人士擁有高學歷水平、專門知識、社會認可的地位,也有專業團體作從政的踏腳石,一般較易叩開從政之門,但專業人士容易有一些「政治盲點」尚待克服,他們要克服兩大難關﹕「專業的傲慢」和「反政治心態」。

專業從政機會大增

曾俊華由政務官投身問責官員行列,他相信,未來香港有三大發展,可增加專業人士從政的機會﹕

其一,政府未來會進一步擴大問責制,增設副局長和政務助理的職位;

其二是新一屆政府的施政作風是要「走入群眾」,吸納社會人士共同參與政策制訂的工作,在這過程中,專業人士參與專業團體、政黨、智庫組織和論政團體,會有更多機會跟政府決策者互動。

第三個新趨勢是香港青年專業人士的轉變,他指出,80年代的年青專業人士有一個流行稱呼叫「優皮士」,以品味消費、不斷掙錢及個人主義為特色,但新一代中產及專業人士多關心社會,熱愛香港文化及生活方式,這趨勢會進一步推動青年專業人士投身政治。

Internet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If you cannot read this message, please click here.
Hong Kong ICT Awards 2007:
Best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ward
Call for Entries NOW!!!

Friday, July 13, 2007

「一個都不能少」嘉許計劃(2)

「有學返工程」助輟學少年
2007年7月13日

【明報專訊】「第一,要幫他們重建自己形象……第二,要幫他們取回身邊的人的信任。」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協調主任應鳳秀說,幫助輟學數年的學生有以上要注意的地方。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有學返工程」是「一個都不能少」嘉許計劃的其中一個得獎計劃,學生是15至19歲中三或以前已開始輟學的年輕人。由於他們多生活欠缺規律,未能即時適應正規學校生活,「有學返工程」以模擬校園的形式,讓學生過正規學校生活前接受兩個月的準備課程。

應鳳秀表示,由於人手短缺,負責是項計劃的4名老師要身兼數職;加上制度上亦未能配合,完成該計劃的學生,回到學校繼續學業仍十分困難,只有小部分學校願意付出額外時間及資源,協助一些曾經輟學的學生重過校園生活。

應鳳秀舉例說,有一個女孩子的成績不錯,但完成計劃後三星期仍找不到學位回校讀書。終於有一間學校願意取錄,但她在回答問題時,誠實地將自己曾患抑鬱症的紀錄說出來,學校卻以「未有適合的配套措施」為由拒絕取錄,最後是那個女孩子得不到重返校園的機會。

「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嘉許計劃(1)

8團體有教無類獲獎
助情緒病學生問題少年

2007年7月13日

【明報專訊】當一個患有焦慮症的學生站在門外,同學們紛紛從她身旁經過走進課室,只有她因為害怕上課而無言獨自落淚,遇上這情學校可以做些什麼?雖然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只佔全校少數,但真光女書院2002年起投放人手及資源協助她們康復,更因此成為第二屆「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嘉許計劃中的獲獎學校之一。

真光女書院(油麻地)於2002年開始推行「支援的社區—學校」計劃,針對如抑鬱、焦慮及強迫症等情緒病的學生。學校社工劉美娟說,患情緒病的學生都很無助,「有學生患有焦慮症,完全不能入課室,只站在門外哭……又有學生很害怕考試,在臨考試前一分鐘哭覑跟老師說不想考試」。

劉美娟表示,有些學校認為治療這些學生是醫生的責任,但學生可能一星期見醫生兩至三次,其餘大部時間留在學校,所以學校也有責任助學生復康,「對於一些害怕入課室的同學,我們會安排他們到圖書館,讓他們看書或寫讀書報告。至於那些不能考試的,會嘗試用第一個學期的分數來重新評核」。她又說﹕「其實用正常標準去評估有情緒病的學生是很不公平的。」

獲「一個學生都不能少」計劃獎

除了真光女書院,還有兩間小學、兩間中學及三間社會服務機構,於第二屆「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嘉許計劃中獲獎。這個計劃目的,是為了表揚協助有輟學危機及失學青年的團體。

香港遊樂場協會舉辦的「非常學堂」是獲獎計劃其中之一,服務主任張若蝶表示︰「我們收的學生都是離校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都是『四低』﹕低學歷、低經驗、低年齡、低技能。」她說,該計劃希望學生能投入自己的生活,不過,要喚起他們的上學動機也是件難事。

明愛沙田馬登基金中學是獲獎學校之一,校長李志成稱,學校有九成學生是band 3;學生裏有四成來自綜援家庭,三成來自單親家庭,他指這是一個「命」的組合。該校由2004年開始推行各項活動,幫助學生重建自我形象,李志成說﹕「其實他們是缺乏被愛」。計劃推行了逾3年,該校學生不但勇於參加英文朗誦比賽,更於全港傑出學生比賽中進入準決賽。

明報記者 周倩炘

籌款逼爆街

社福機構怨善款「分薄」
籌款逼爆街 義工「搶手」

星島日報, 13/7/07

一筆過撥款實施後,除了令機構面對資源不足,還背負籌款壓力,以致賣旗活動逼爆街,在僧多粥少下,有機構表示善款下跌,有機構則「度橋」出動長者或親子團,以健康形象招徠善款。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超雄認同,撥款制度改變後,令社福機構多了財政壓力,加上不同名目的街頭籌款活動眾多,令有心透過街頭籌款的機構倍感頭痛。他指現時賣獎券、賣旗及義賣物品均要向不同部門申請,令申請機構容易混淆,有關慈善團體的定義亦過於寬鬆,「早於兩個月前,我已在立法會上討論有關問題,希望政府早日收緊慈善團體的定義及籌款的審批制度,以免這類籌款活動被濫用。」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

《炎黃春秋》敢言見稱
2007年7月13日

【明報專訊】《炎黃春秋》月刊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辦,以刊載古今中外的歷史評論文章為主,標榜「還原歷史真相」,撰文者以中共元老、作家與學者為主,在內地以言論大膽及敢於刊登敏感文章而著稱。

撰文者多中共元老

該刊04年第8期所載的退休的前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的訪問記裏,對鄧小平改革的不足提出批評。

刊胡耀邦專題遭查禁

05年11月胡耀邦誕辰90周年,該刊刊載了「我們心中的胡耀邦」專題,請田紀雲、李銳、胡耀邦秘書曹治雄等多位黨內元老發表評價文章,一度遭中宣部查禁。

今年第2期發表了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亦引起內地理論界震撼。

《炎黃春秋》於1991年創刊,編輯部設在北京,社長為已退休的國家新聞出版署前署長杜導正、副社長則包括退休的新華社前高級記者楊繼繩、全國記協《橋》雜誌社原副社長吳思等人。吳思任執行主編。

Thursday, July 12, 2007

清新空氣基金會

政府被指改善空氣不力
基金會申覆核

2007年7月12日

【明報專訊】由一名外籍律師成立的清新空氣基金會,不滿政府未有履行責任盡力減少空氣污染,指政府違反《基本法》及《國際法》,興訟提出司法覆核,並於昨日向高院申請許可。不過,代表政府的律政司一方提出反對,指政策議題不應在法庭解決。

政府﹕政策不宜司法解決

法官聽罷雙方陳辭後押後宣判。申請人分別為律師行合伙人的原訴人高國峻(Gordon David Oldham),及其於本年初成立的清新空氣基金會。代表申請人的大律師說,《基本法》及《國際法》均列明政府要致力保障市民健康及生命,但特區政府未有履行法律責任,包括當《空氣污染管制條例》的空氣污染指數標準過時,未有禁制歐盟前期型號及一型引擎汽車,以及容許載客量少的巴士在晚上行駛等。

但政府一方回應指,改善空氣質素乃長遠政策問題,牽連各行業,加上未有涉及法律上的爭議,故不應以司法程序解決。不過,法官夏正民亦同意,本港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市民健康。

原訴人高李嚴律師行高級合伙人高國峻,熱愛多種戶外運動,他早前表示居港28年以來空氣日漸轉差,直接影響其體質。

【案件編號﹕HCAL35/07】

「中國發展簡報」勒令關閉

中國關閉英非政府組織刊物 (11:40)
2007年7月12日

「美國之音」報道,中國當局最近下令關閉一份英國非政府組織 (NGO)刊物「中國發展簡報」電子版。

報道引述「中國發展簡報」創刊人兼主編高揚說,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統計局的十幾名官員,上星期三到「中國發展簡報」辦公室勒令停止發行電子版每月通訊,理由是這份刊物未經中國政府批准就進行一些調查,觸犯了中國的統計法。

「中國發展簡報」是一份中英文刊物,主要關注中國國內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以及中國民間社會的發展動向,英文版一九九五年創刊。

高揚擁有英國籍,報道說,北京當局威脅將他驅逐出境,五年內不許進入中國。

高揚表示,英文版在報道中國社會問題時,採取了坦率但沒有攻擊性的態度,對中國政府沒有敵意。至於中文版,就更加注意對敏感問題的把握,而且中文版的讀者群並不大,只有五千名訂戶。

高揚還說,他一直對中國抱有樂觀和同情的態度,一直鼓勵外國人前往中國,並且試圖說服他們,中國並不向外國媒體說的那樣具有壓迫性。

此外,雖然「中國發展簡報」在過去幾年一直被中國的安全機構密切監視,但他採取了合作的回應態度,因此停刊決定讓他感到困惑和難過。

高揚將向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和亞洲發展銀行在內的國際捐贈機構提出呼籲,希望這些組織能夠動用它們與中國高層的關係介入此事。

《關注整筆撥款》研討會

《關注整筆撥款對服務質素影響》研討會
-- 整筆撥款有罪嗎?

整筆過撥款自2000年推行以來,加上服務競投及有時限性的短期計劃,機構前線員工及使用者均體會到社會福利界的轉變。我們很希望新上任的社會福利署署長能具體掌握現時情況及了解我們面對的困難。

特別就提供安老、復康服務的日間中心及院舍的服務質素,我們於本年5月已舉辦分享會,了解整筆撥款制度對機構服務質素的影響,會議上無論是使用者、前線員工或管理階層,均認為有需要檢討這個已運作超過七年的撥款制度。我們正在籌備下述研討會,誠意邀請復康、安老的日間中心及院舍的服務使用者與及前線員工參與,希望各位能集中討論政策發展及方向,就整筆撥款制度如何影響服務質素的問題,作深入的理性探討。

日 期:2007年7月23日(星期一)

時 間:上午11:00至12:30 (參加者請於10:45前到達辦理登記手續)

地 點:紅磡 香港理工大學 ST111室

對 象:復康、安老的日間中心及院舍的服務使用者與及前線員工

題 目:

整筆撥款對服務質素影響

講 者:

社會福利署署長余志穩太平紳士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方敏生女士
業界同工代表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張國柱先生
社區及院舍照顧員總工會謝換崧女士
服務使用者代表
家長張廣嗣先生

查 詢:2509 0133 賴小姐

報 名:請下載報名表格 http://www.cheungchiuhung.org/document/flyer.doc ,填妥後傳真(2332-1893)致本辦事處即可,截止日期:7月19日

備 註:地點所限,是次活動不設任何形式託管服務

-----------------------------------
www.cheungchiuhung.org
立法會張超雄議員辦事處

Tuesday, July 10, 2007

「風雨蘭」vs.「芷若園」

「風雨蘭」疑遭封殺 立會批社署手法
2007年7月10日

【明報專訊】多個社福團體昨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指受社署資助的新成立危機介入及支援中心「芷若園」性質似「炒雜錦」,同時服務性暴力、家暴及虐老受害者,而專門服務性暴力受害者的「風雨蘭」則遲遲得不到政府資助,批評社署形同封殺風雨蘭。社會福利署長余志穩否認封殺意圖,指若受害人指定要接受風雨蘭服務,社署亦會配合。

一站式服務惹爭議

風雨蘭受助人蕭小姐在會上指出,性暴力受害人情緒很不穩定,極需要安全感,擔心東華三院芷若園容許男女老少進出,未必切合受助人需要,她亦指出,風雨蘭的聯絡資料近日已在社署網頁內消失。風雨蘭輔導員亦表示,在醫院遇到一些受害人欲提供服務時,警員依然把受害人轉介給芷若園。

福群婦女權益會代表指出,芷若園的單張只集中宣傳性暴力受害者支援服務,質疑該機構的工作比重是否一致。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在會上指出,「風雨蘭」雖已累積多年寶貴經驗,但政府在該機構完成先導計劃後,一直拒絕撥款延續其服務,感到十分可惜。

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批評社署在資訊上不讓人找到風雨蘭,不止想令其邊緣化,該機構社工來到醫院亦未能協助受害者,可見社署是有意剷除這機構。

公民黨議員張超雄在會上表示,極度不滿社署打擊「風雨蘭」。福利事務委員會昨日通過張超雄提出的動議,不滿社署做法,指會減少性暴力受害人的選擇,以及令類似服務機構被邊緣化。

余志穩:容許受害人選擇服務

社署署長余志穩回應時否認封殺風雨蘭,或把類似團體邊緣化。他說,芷若園屬受資助機構,故建議受害人使用該服務。現時指引亦容許受害人選擇其他機構的同類服務,他們可從指引的附件中搜索得到有關資訊,而署方亦會檢討現時做法是否有不足。

公平貿易的市場潛力與挑戰

公平貿易的市場潛力與挑戰
Fair Trade in Hong Kong: Market Potentials and Challenges

3-4 August 2007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溫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
Duke of Windsor Social Service Building, 15 Hennessy Road, Wanchai

公平貿易市場正在不斷增長。一個由香港樂施會委託ACNielsen做的一份市場調查發現,公平貿易產品在香港具有不少發展潛力。07年5月,香港共十個團體合辦的「公平貿易嘉年華」反應熱烈。香港市場亦已緊貼公平貿易的世界潮流-不但越來越多公平貿易產品於市面發售,而且亦有不少公司及個人查詢公平貿易產品市場。究竟如何抓緊公平貿易市場機會,令貧窮人得益?要發展公平貿易有何難關及挑戰?我們如何支持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茶聚
3 Aug (Fri) 6:30pm – 8:30pm
Ø 「公平貿易」簡介 – 發展與影響
The Basics of Fair Trade – history and impact
Ø 國際公平貿易市場 最新資訊
Global Fair Trade Market Update

「公平貿易」研討會
4 Aug (Sat) 9:30am – 5:30pm
Ø 「公平貿易」市場潛力與挑戰
Latest Fair Trade market developments – potentials and opportunities
Ø 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 國際公平貿易組織聯盟 (IFAT) 「 公平貿易」標準、監察及認証系統
Fair Trade Standards, Monitoring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 – FLO and IFAT
Ø 個案分享
Case Studies
Ø 對香港公平貿易市場的啟示
What are the implications for Fair Trade business in Hong Kong?

Monday, July 09, 2007

公民團體對施政表現調查

公民團體最滿意特區與中央關係
2007年7月9日

【明報專訊】香港回歸10年,有政團調查發現,公民團體對特區政府的施政表現,最滿意項目依次為特區與中央關係、法治、個人權利與自由等,但在環保、民主政制發展及社會資源分配等範疇,則最令人不滿。團體促請政府在未來5年應優先處理這些項目。

新力量網絡委託社會服務聯會及港大政策21有限公司,訪問703個公民社會團體,查詢他們對香港回歸10年來政府的施政表現。

環保政制較不滿意

結果,成績最好的是處理「特區與中央關係」,有88%受訪者表示感到滿意,其次為法治(84%)、經濟增長(79%)、新聞自由(77%)等;但不滿意度較高的施政範疇,則是環境保護、民主政制發展及社會資源分配。

新力量網絡認為,上述指標反映受訪機構認為政府以經濟增長為主調的發展策略,不能惠及各階層,經濟條件改善,亦未必可以達至社會和諧。

至於特首曾蔭權上場後的表現評價,評分最高的範疇是處理特區與中央關係及政府行政效率等;評分較低的施政項目則是民主政制發展及環保,分別有30%受訪機構認為出現「嚴重倒退」。

Sunday, July 08, 2007

香港的社會企業(水療坊和水陸墟)

special thanks to Houghton...
天恩纖體美容水療坊

水療坊位於屯門新墟,擁有七間美容房,其中兩間為雙人房,其他設施尚包括水療按摩室及多用途實習課室。至於服務方面,除一般皮膚護理外,該美容坊還提供美甲服務。水療坊除為屯門區客戶提供價格合理的優質美容服務外,亦會藉著製造較低的行業門檻,令屯門區婦女較易入行,獲取一技之長,自力更生,逐步提升生活質素。為實踐該項社會企業之理念,該美容水療坊會為弱勢婦女、單親婦女及有志投身美容業的婦女,提供較多兼職工作機會,透過彈性工作時間,讓她們兼顧家庭及工作,同時投入社區,促進和諧。
http://www.tm-women.org.hk/Glory.htm

大埔海濱休閒生態水陸墟

水陸墟擁有十分有利的地理優勢,位於眾人皆知的大埔海濱長廊盡頭處的公眾碼頭。自然景觀優美,從東南面一帶可以看到馬鞍山新市鎮的發展,東北面可由吐露港遠眺至赤門海峽、大鵬灣一帶的海域。水陸墟主要分為「水墟」與「陸墟」兩個部分,並集合文化表演於一身的一站式多元化休閒景點。水墟上設置了獨特的搖橹花船,坐上搖橹花船,與船夫一起,邂逅吐露港內海的美景,眼前是藍天動漫,眼下是碧波蕩漾,還有清水中魚兒的家,大海裡漁夫的船,大自然偉大的藝術,生態平衡的見證。一趟大自然的親密體會,那麼的美麗!還順道體驗一下幾乎遺忘了的本土文化-漁民生活的印記。這便是水陸墟其中的一個「水上生態遊」的概念。
http://slmtp.ntascs.org/

Saturday, July 07, 2007

兩岸三地工人行動樂團匯演

【活動推介】:草根情結
--兩岸三地工人行動樂團匯演

噪音合作社+迷你噪音〈香港〉、打工青年藝術團〈北京〉、
黑手那卡西〈台灣〉

三個樂團都是以為基層歌唱而聞名於當地。[…]

雖然是來自三個不同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環境,三個樂團在其
演出的音樂和歌詞中,都同樣地展現了當地基層民眾的深切
呼喊和行動能量。他們音樂中描寫的真實個體故事和群體處
境,也許有著點點差異,但那從艱難中磨鍊出來的基層生命
情感和意志,卻竟是如此相近![…]

他們的音樂,對不認識基層民眾的人來說,是一種展現;但
同時,對行動中的基層民眾而言,這音樂則是凝聚和力量之
泉。

7月20和21日兩場
晚上7:30–10:00
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香港小童群益會禮堂
入場每位港幣50元(即場購票,全場企位,企滿為止)
查詢:(852)92704471(老B)/mininoise@yahoo.com.hk

【基進視覺】:「社會企業」

【基進視覺】:今期流行---「社會企業」
(撮自「大專基層關注組」〈七一特刊〉)

〈轉載自基層大學電子報第252期〉

曾蔭權曾在一次公開場合指,政府推出社會企業是希望能扶助
弱勢,而社會企業的定位是應先發掘市場上的商機 […] 這種
商機決定論的先「企業」而後「社會」式的社會企業,是否真
達到滅貧扶弱之效呢?

觀乎現時眼下所見的社會企業中,大都面對著不是走向極端市
場化就是辛苦經驗至岌岌可危的問題。不少機構在經營困難、
外判價低者得、市場上大財團壟斷等困局下,被迫壓縮成本、
向員工開刀,最後令從事社企的工人也被迫面對低工資、缺乏
就業保障的情況。在以上的情況下,社企 […] 變相制造出一
個又一個的貧窮勞工。[…]。

合作社 […] 與社會企業的最大分別是,合作社是先有社會目
的,而後才有經濟部份,換句話說,就是以「經濟」作為方法
去實踐出當中的社會目標。而當中的經濟元素,亦以尊重勞動
力、鼓勵勞動者(即從事合作社的成員)當家自主、並參與合
作社內的運作及決策中,而反對剝削的合作社,更強調參與的
社員能有合理的回報。除了內部運作外,合作社亦以社區作為
其服務及回饋對象,決不以牟利作為合作社的發展主幹。

合作社是否能提供合適的土壤孕育出基層集體意識、建立集體
力量?是否真能由個人的民主實踐延伸至關心、抵抗社會上不
公義的結構問題?而合作社與社會企業之間是敵是友?以上問
題,將在學習組中一同討論、發掘。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This is one of the three Samaritan suicide prevention organizations in Hong Kong. What a joke!!

撒瑪利亞會去年數逾萬求助 (12:29)
2007年7月7日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去年收到1萬2千多宗的求助個案,當中9300多宗來自情緒受困擾人士。

受困擾的求助電話,較前年減少一千個。近八成求助者年齡介乎20至44歲,3受困擾的原因主要為情緒、職業、愛情和家庭問題。

求助者中1300宗自殺個案,較05年增加三成。求助者以女性較多;長者求助個案亦增加。

去年死因庭共審理1187宗自殺死亡個案,較05年增加兩成。

Wednesday, July 04, 2007

《整筆撥款有罪?》研討會

《整筆撥款有罪嗎?》/ 張超雄

多年來,香港的社會福利界一直被政府欺壓;近月公務員薪酬調整成為界別爆發的藥引,為社會福利署與非政府機構之間、管理階層與前線員工之間、長期僱僱員與合約員工之間、甚至社工與非社工之間製造了更深層矛盾。歸究整筆撥款的推行,讓社會福利界淪陷至如斯境地!

教育界與醫療界兩大福利組別,均「企硬」不容整筆撥款長驅直進,同工們,你能容社會福利界別被任意屠宰嗎?

今天,我們不能再被欺壓下去!我一直要求政府落實檢討「整筆撥款」,局方和署方均不屑一顧。獲悉公務員薪酬調整一事,我立即去信福利事務委員會及衛生事務委員會要求商議。立法會秘書處按我們所提供的名單邀請各資助機構員工代表出席2007年6月11日的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表達2006年入職薪酬調查結果對受資助社會福利界的影響,當日,我對周一嶽局長不能出席表達強烈不滿,並提出「遺憾動議」,要求局長必須出席2007年6月25 日的衛生事務委員會與福利事務委員會的聯合事務會議。

2007年6月25日,得到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香港社會工作人員協會、香港社會工作學生聯會,社會福利署及各資助機構的職工會再次出席相關事務委員會,我感到非常高興。除了是見到社會福利界再次團結爭取,我更高興聽到各代表均同意需要督促政府檢討「整筆撥款」。同時,我的四項動議獲得出席議員一致通過:

一. 規管非政府機構(NGO)必須將有關撥款全數應用於員工調整薪酬。

二. 應有計劃地實現同工同酬,包括在非政府機構(NGO)與政府之間的同工不同酬情況應得以改善。

三. 全面檢討整筆過撥款,亦需檢討競投外判之制度。

四. 立即遵守實行整筆過撥款之承諾,將基準回復於2000年3月31日之中位數水平。

我相信多年來製造社福機構的困境,罪魁禍首乃是「整筆撥款」,因此在目前階段,我們正聯絡各立法會議員進行聯署,要求行政長官曾蔭權指令官員及行政機關執行監察,及對「整筆撥款」進行檢討。

另外,為社會福利界爭取更合理的資助,以獲得更良善的人手投放及津助制度,我已與未來的社會福利署署長聯絡,於本年7月23日早上11時舉行《整筆撥款有罪?》研討會,務請踴躍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