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6, 2008

捍衛社會福利大聯盟

致:社福界同工
由:捍衛社會福利大聯盟 召集人 張國柱

事:大聯盟致函勞工及福利局局長(LSG獨立檢討委員會事宜)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於1月18日宣佈成立「整筆撥款」獨立檢討委員會,並公佈了委員會成員名單及職權範圍,「捍衛社會福利大聯盟」除了於1月18日當天向傳媒發出新聞稿外,大聯盟召集人張國柱並於1月23日致函張建宗詳細表達意見,函件重點包括:

我們擔心五位委員中沒有一位是有社會工作背景而致令檢討工作未能全面反映業界實況。我們建議增加一名具有社會工作背景、曾在非政府機構服務的獨立人士加入委員會。此外,基於委員會主席王英偉先生同時是「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主席而潛在角色衝突的原因,大聯盟建議王主席須公開表明將恪守持平原則,而委員會亦應以最高透明度的方式來運作。

對於委員會的職權祇列出「評估制度的整體效益及找出可改善的範疇」,我們擔心委員會祇會集中研究整筆撥款制度的正面效果,卻忽視制度所帶來的負面效果,故大聯盟建議修改為:「檢討整筆撥款,找出制度的限制和問題,評估制度的整體效益及找出可改善的範疇...」;同時,在委員會的職權亦明顯缺少了對員工這個持份者的關注,大聯盟提議加入一項:「檢討整筆撥款對員工的影響。」

ZESHAN FOUNDATION

ZESHAN FOUNDATION

Program Director

Job Description:
- Research, develop and manage programs that strategically meet the mandate and focus areas of this private charitable foundation;
- Identify, assess and select suitable partners and grantees that meet the criteria of the foundation for program delivery and implementation;
- Manage and monitor progress of programs funded to ensure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of partners and grantees;
- Evaluate completed programs to assess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Qualifications:
-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or qualifications;
- Over 10 years experience of which at least 5 years at senior management level working in NPO, NGO,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or private sector;
- Personal values and passion in philanthropy and helping people, knowledge or interest in the area of health, education or human social services would be useful.
- Hands on experience in managing complex projects, a self starter and able to work independently with minimal supervision;
- Proactive and strategic thinker, creative and flexible, and able to deal with various levels and types of people/organizations;
- Strong leadership, analytic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 Proficient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and Cantonese, knowledge of Putonghua preferable.

Interested parties please send full resume, present and expected salary to ZeShan Foundation, G.P.O. Box 8473, Hong Kong for attention of HR Department.

Data collected will be used for recruitment purpose only.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美國公信力研究中心

報告:布殊講大話誤導公眾 (10:44)
2008年1月23日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布殊及其高級官員在911恐怖襲擊後2年內,發表近千虛假言論,誤導國民要攻打伊拉克。

美國公信力研究中心發表該項報告,發現布殊政府在911後2年,透過演講、訪問及聲明等,一共發表了935個虛假言論,誤導公眾相信伊拉克有大殺傷武器及伊與蓋達組織有聯繫,事後均證明伊沒有大殺傷武器,而伊拉克亦沒有與蓋達有聯繫。

報告指出,布殊總統發表最多虛假言論,有259次,其中231次關於大殺傷武器,其次是前國務卿鮑威爾,有多達244次。

Monday, January 21, 2008

葉蔭聰﹕「保育潮」之後

葉蔭聰﹕「保育潮」之後
——駐台美軍宿舍與台灣公娼館保育

2008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曾熱鬧一時的所謂「保育潮」,最近似乎沉寂了不少。皇后碼頭被封鎖拆件,持續大半年的保衛運動被迫終結。去年底,利東街居民作最後努力保留唐樓,亦回天乏力。林鄭月娥上場,到處撲火,好像真的奏效,勉強有點討論的保育議題,幾乎只剩下景賢里,政府匆忙推出的「活化歷史建築物伙伴計劃」,亦掀不起什麼漣漪。

去年九月,景賢里業主僱用工人,在眾目睽睽下拆眦景賢里的瓦面、門窗、樑柱等,輿論及公眾嘩然,政府以「暫定古蹟」阻止業主清拆。現在,要把這私人物業轉為政府保管的古蹟,政府便要跟業主談補償方案,發展權的轉移方案如何,必定成為爭議。景賢里的土地價值不菲,豪宅市道暢旺,政府的補償必然巨大,表面的「保育」議題,成為空間利益分配的公義問題。

所以,現在回頭看一連串的爭議,所謂「保育」與「發展」的矛盾與平衡,其實是誤導與簡化的。就以景賢里為例,即使政府同意「保育」了,也涉及物業業主兼發展商的權力有多大,他可以有權要求多少發展利益分配,而另一端,就是市民可以接受讓給地產資本可以有多少話事權與多少利潤。事情還不止如此,將來景賢里成為公共歷史建築,需要再利用,該作什麼用途?是博物館?還是田北俊以前提議的咖啡店兼名牌店?它的「公共性」該如何?這類問題在中區警署的保育運動中已開始發酵。

換言之,不是保還是不保的問題。對具有歷史意義的城市空間及建築予以保留,在許多國家而言早已不是爭議重點,因為那是正當到不得了的基本要求。歷史保育背後更複雜的問題,是合乎公義的公共空間使用及分配,是令人反省歷史文化意義的可能。香港人對這些問題尚算陌生,不過,這類爭議在全世界早已展開。

上兩星期,筆者去台北參與一年一度的「文化研究年會」,與過去幾年一樣,「歷史文化保存」成為熱門話題,尤其是今年會議的開幕及閉幕主題。筆者最深印象的,便是陽明山的山仔后美軍宿舍、樂生療養院及文萌樓的保育。

保美軍舊宿舍 救「國家資產」

冷戰期間,駐台美軍軍官住在陽明山一角,那裏蓋起的美式平房,既有美軍祖國的市郊住宅特色,也有台灣本地元素。美軍撤走後,美國在台協會的人員入住,亦有一些人透過政府單位及後來的台灣銀行承租過來。最近兩年,保育問題出現,卻不是有人發思古之幽情那麼簡單,而是因為台灣銀行準備要出賣這區的土地及資產予房地產商!這跟近年台灣政府大量出售國家資產如出一轍,發起爭取保留該地成為文化及歷史地景的市民,就是為了阻止國家資產流失,同時,也是企圖阻止早已過度開發的陽明山進一步被房地產發展破壞。

歷史保育是一種契機,讓市民以「歷史」及「文化」名義,介入城市空間改造的過程,甚至是政府的土地及資產管理制度及政策。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與「文化」的意義一下子亦被搞動,每一位關心的市民也要回答,究竟要保留的歷史及文化是什麼?筆者參觀過這些美軍宿舍,的確很有冷戰特色,體現美軍文化高居臨下之勢;宿舍區中心有一直升機坪,方便美軍從這片台北最北的地方,迅速撤到當年的停泊軍艦的基隆港。前任的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廖咸浩曾提出一個問題:要保存的就是美國的權力象徵嗎?要市民記住台灣受過美國半殖民統治的歷史?還是為陽明山的旅遊及房地產開發火上加油?

保樂生院 保草根抗爭史

山仔后美軍宿舍區的保存運動,還需要摸索這些問題,在台北地區另外兩個歷史保存運動裏,則似乎慢慢找出答案。樂生療養院是一家日治時代留下來的麻風病(另稱「癩病」)院,是亞洲僅餘幾家病院之一。在國民黨威權統治年代,仍有麻風病人被強制及誘騙到這片遠離市區的地方被隔離;癩病患者多年來飽受社會歧視的同時,卻又把療養院視為自己的家園,甚至自行修建房舍及社區設施。幾年前,捷運公司要在那兒建大型機房,突然要把他們遷走;反對者以「歷史文化保存」之名跟病患者一起爭取保留該地,要保存的「歷史」,就是被放逐者的草根歷史,也是他們在主流社會一次又一次被壓迫下的掙扎及抗爭的歷史。

保公娼館 衝擊社會主流意見

差不多同一時間,也有組織爭取保留台北市大同區的文萌樓,它是建於上一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公娼館。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主力廢除公娼,引起性工作者及支持組織「日日春」的反抗,雖然爭取到緩衝期,但是,經過慘烈的抗爭後,台北公娼最終亦要走進歷史,運動積極分子官姐後來更自殺身亡。最近,「日日春」與一些規劃師及學者,努力爭取保留官姐工作過的文萌樓,並再利用成為性產業博物館。從社運組織角度看,這是一個以「文化歷史」名義為性工作者「正名化」的運動,它與樂生的文化歷史保育運動一樣,要衝擊主流社會的權勢及習見。

所謂「保育運動」,是一連串的城市運動,重新界定公共利益及文化是什麼,讓被排擠掉的群體、文化及歷史回到公眾的視野,是弱勢者參與政治的渠道,也是轉化權力關係的機會。

香港政府推出的「活化歷史建築物伙伴計劃」也許是一個機會,但是,如果沒有廣闊的城市運動視野,它很容易成為當權者吸納民間反叛力量的手段,「保育」成為小圈子式的分餅仔遊戲,令運動非政治化。簡單一句,如果景賢里將來只成為豪宅旁的點綴,這又怎算是運動的成功?

延伸閱讀

有興趣閱讀今年台灣「文化研究年會」會議文章,可瀏覽:
http://140.112.191.178/csa/CSA2008/agenda/agenda.htm

作者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

香港印傭聯合組織

禁擅轉代理 印傭團體轟條例削自由
2008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印尼總領事館今年1月悄悄推出影響逾10萬計印傭僱主的新規例,印傭轉換僱主時,僱主及印傭不能自行尋找合適僱傭代理,仍要由原代理負責處理所有手續,印傭團體及僱主批評有關措施剝削他們選擇代理的自由,亦擔心引發濫收費用問題。工會將去信行政長官、入境處及勞工處等多個部門,要求港府協助。

香港印傭聯合組織(The Hong Kong Coalition of 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s Organization)發言人Mia指出,香港印尼總領事館是在1月1日突然公布新例,規定印傭轉換僱主時,僱主及印傭不能如以往般自行尋找合適僱傭代理,要由原代理負責處理所有手續。

Mia批評新措施扼殺他們選擇代理的自由,而且由於外傭完成合約後只有兩星期留港尋找新僱主,但在外傭不能自行尋找新代理下,變相會令一些無良「原代理」開天索價,濫收服務費。

僱主恐致濫收代理費

出席記者會的僱主劉先生表示,代理濫收費用問題嚴重,由數千至1萬元不等,明顯違反本港法例規定不能多過傭工首月月薪10%,希望當局關注。

不止外傭,僱主亦是新例受害者。劉先生月初為外母尋找印傭,在朋友介紹下尋得合適人選,並到相熟代理辦理手續,但當時才知道已實施新例,要由原代理處理。

需原代理發「放棄」證明書

劉先生說,按新規定,若要由新代理處理手續,需由有原代理發出的「放棄」證明書信,但原代理為保生意,根本不會輕言「放棄」。其次,僱主及外傭亦要到領事館交代為何要換代理,劉先生質疑「難道明知原代理收費貴及服務差也要繼續光顧嗎?」,這亦會迫使僱主轉請菲傭。香港僱傭代理協會主席張結民表示,據他了解,法例只影響未完成兩年合約的傭工。但若是連已完成合約的傭工亦受規管,則值得商榷。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新來港婦女自助組織「同根社」

同根社
同根同心 婦女自強
同根社貧窮宴2008

各位友好:

還記得上年的貧窮宴,你們鼓掌支持補習班小朋友的表演,稱讚姊妹的廚藝了得,聚會在喜樂聲中結束。就算沒有出席支持的,我們也感謝你們的捐款。

同根社總算不負所望,繼續幫助新來港婦女解決疑難,並且凝聚婦女的力量,互相幫忙,並起來爭取應有權益。然而,我們怎樣說也是艱苦經營,經濟資源的確不足夠,活動費用就相當緊拙。所以,我們決定再舉行貧窮宴,藉此籌募經費維持今年運作。

我們計劃把籌集得到的費用用於應付日常開支,包括租金和電話費。部分費用將用作培訓婦女,包括認識地區資源、了解自身權益、以及英文和電腦學習等。

政府幾年前削減新來港人士的支援服務,同根社就肩負起支援新來港婦女的責任。這兩年同根社收到的電話求助個案和種類增加,由最簡單的地區資源查詢,到家庭糾紛,以至協助喪偶的雙程證母親尋求在港定居。這證明新來港家庭極需幫助,也道出政府投放在弱勢社群的資源不足。同根社需要您的支持,讓這個本地唯一新來港婦女自助組織生存下去,發揮「同根同心,婦女自強」精神!

同根社仝人謹啟
2008/01/08

請支持同根社籌募經費

同根社成立於2000年,是一個新來港婦女自助組織,宗旨是:倡導政府政策、協助新來港婦女解決困難、提昇婦女能力及自信。

本會將於2008年2 月24日舉行「同根社貧窮宴2008」,以籌募本社經費。現誠邀 閣下/貴機構出席並贊助本社經費。

我們十分需要您的回應及支持。

倘有垂詢,請致電6481 2551與本人聯絡,謝謝!

同根社主席
楊媚 謹啟

**********************************
「同根社貧窮宴2008」
活動內容:補習班小朋友表演、婦女短劇、婦女製作食物等

日期:2008年2月24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30-5:00
地點:頌恩堂 (旺角藝旺商業大廈2樓,豪華戲院對面)
報名:6481 2551楊媚 (請預早通知,以備份量,謝謝!)

廣東工人示威頻繁

韓東方:廣東工人示威頻繁 (16:47)
2008年1月16日

中國工運人士韓東方透露,珠江三角洲地區每天至少發生一宗上千人參與的罷工行動,以及多起小規模罷工事件。

正在美國宣傳新書「正義的吶喊:中國工人的聲音」的韓東方,接受美國「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現在國際社會對中國有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說中國經濟發展了,一切都會好起來,……其實不是這樣。經濟奇蹟的背後,犧牲人的健康,犧牲人的權力,國際社會應該了解這個事情。」

韓東方指出,中國今年起實施的「勞動合同法」規定工人可以選舉自己的代表與資方就合同進行談判。但中國各地政府往往因經濟考慮,不支持工人向資方爭取合理權益。

韓東方說,中國地方政府只有在事態鬧大時才介入,結果變相鼓勵工人採取激進行動,罷工是目前工人爭取權益的有效途徑。

珠江三角洲是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南部重要的生產基地,中國每年三分之一出口產品來自當地。許多歐美大公司都在此設立工廠,或從當地進貨。

珠三角地區的工人主要來自中國內陸省份,包括四川、貴州、湖北和湖南等地。隨著當地產業發展和工人數量增加,中國維權人士越來越關注珠三角地區的工人待遇。

去年,沃爾瑪、迪士尼以及戴爾等外資公司被披露接受涉嫌剝削工人的廠商供貨。而常見的剝削工人手法包括將工資水平壓低至廣東最低工資標準以下,強迫工人加班及使用童工等。

中國不承認獨立工會,希望透過中華全國總工會解決勞資問題,並致力在外資企業成立工會。

《會社(房產安全)條例》

男子無牌經營會社罰款3千 (14:40)
2008年1月16日

一名男子因無牌經營會社,在九龍城裁判法院被判觸犯《會社(房產安全)條例》,被判罰款三千元。

案情透露,民政事務署轄下牌照事務處人員去年八月喬裝顧客,前往旺角山東街一懷疑無牌會社惠顧飲品。牌照事務處人員發現處所入口有會社的招牌,並以會員制模式運作。

涉案男子為會社經營者。他承認處所以會員制模式運作。

善導會助釋囚提供應急錢乾糧

善導會協助釋囚
提供應急錢乾糧

2008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對於有釋囚因經濟問題到便利店偷飯盒,香港善導會總幹事吳宏增表示驚訝,因為現時坊間有各種為釋囚而設的支援服務,而一直為釋囚提供支援服務的善導會,亦會在金錢、住屋及找工等方面提供協助。

吳宏增表示,該會一直與懲教署合作,定期到各大小監獄舉行講座及宣傳,因此相信除了一些短刑期囚犯外,絕大部分釋囚應知道善導會的工作,當釋囚刑滿離開監獄後,可聯絡該會,他們會有社工提供協助。

釋囚重投社會後,首要面對是經濟、住屋等問題。吳宏增表示,該會可為他們提供100至200元的即時應急金錢,同時亦會提供足夠乾糧;若求助者有住屋問題,該會亦可安排他向社署申請短期租金津貼,先解決首兩個月住屋問題。

吳宏增指出,懲教署現時已容許部分團體在監獄開設不同類型的培訓課程,例如清潔、滅蟲、美容、修甲等,讓囚犯因應興趣學習一技之長,為日後融入社會作好準備。該會亦有轉介工作服務,可為釋囚轉介不同類型工作。

彭博去年捐2億美元作慈善

彭博去年捐2億美元作慈善 (08:39)
2008年1月16日

億萬家財的紐約市長彭博在2007年總計捐出2.05億美元做為公益慈善事業,比前年增25%。

根據《公益紀事報》報道,彭博這項紀錄讓他高居全美第7大慈善捐贈者。統計指出,彭博透過個人慈善基金會捐出的款項,分散在1100個非牟利組織。 

猶太裔的彭博,竄起於華爾街、經營全球性彭博通訊社,其財產總額各方說法不一,有一說彭博的資產有50餘億美元,也有雜誌估計上達100億美元。 

在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如火如荼展開之際,目前是獨立人士的彭博一直是外界揣測的第三勢力候選人之一,其主要優勢之一既是擁有龐大財富,讓他不必煩惱競選經費。

彭博的幕僚曾透露,一旦彭博決定參選公職,可以馬上拿出10億美元做為競選經費。隨著任期即將結束,彭博曾對外聲稱,當他離開市長職務後,將專心在慈善事業。

Tuesday, January 15, 2008

畫家痛批美術成政治工具

畫家痛批美術成政治工具 (15:06)
2008年1月15日

年高89歲的中國畫家吳冠中近日痛批中國美術,指美術成了政治的工具,藝術活動就跟妓院一樣。

《南方周末》日前訪問了吳冠中,他說美術界大部分畫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們的作品情懷和境界上不來;美協和畫院就是一個衙門,養了許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術沒關係,他們靠國家的錢生存,再拿著這個牌子去抓錢。很多畫家千方百計地與美協官員拉關係,進入美協後努力獲得一個頭銜,把畫價炒上去。

吳冠中又痛斥,從中央到地方,養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雞;人事派別之爭導致數十年裏中國美術實際上沒有什麼發展和創見,美術成了政治的工具,藝術活動就跟妓院一樣;在這樣一個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環境裡,藝術家氾濫,空頭美術家、流氓美術家很多,好的藝術卻出不來了;現在的問題,不光是藝術教育,還有藝術場館、大賽評獎、市場,全方位都有問題,而問題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個體制問題。他更指中國當代美術水準落後於非洲。

吳冠中亦擔心藝術院學生的前途問題,他指現在的情況是,教育產業化,大學擴招,學藝術的學生大量增加,他們就是為考個大學,學校多收學生多賺錢,但將來學生畢業,社會容納不下這麼多搞藝術的,他們的出路在哪裏?他很擔心這個問題。

內地民工超時工作低工資

內地民工超時工作低工資 (09:23)
2008年1月15日

內地民工對自己生活感到滿意者不到8%,並且自認受到歧視、超時工作、低工資等不公平待遇。

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唐昊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內地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來,工資成長率最慢的一群。

上海復旦大學日前提出一份調查報告,針對民工待遇問題提出上述結論。就在復旦大學發表上述調查前一天,中國建設部等五部委也公布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的相關意見,首次要求將農民工居住問題,納入城市住房建設規劃。

復旦大學這份調查在中國各主要城市訪問了三萬名農民工,結果顯示,有68%受訪者自認城市居民沒有「完全接受」他們。

在生活方面,超過八成的農民工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55%以上每個月休息不到兩天,只有14.6%的受訪者,每個月可以有五天以上的休假日。

唐昊指出,一些如暫住證、戶籍等制度性的歧視,導致人群間的歧視,也造成了農民工的弱勢地位,政府應該消除這些制度性歧視,農民工也應組織起來,維護自身權益。

Monday, January 14, 2008

Mei Xiang Hits Hong Kong

(source: Blog of ViD)

1/6/07. Big news. The highly anticipated arrival of our Mei Xiang Yak Cheese into Hong Kong has finally come. The first batch of our aged cheese, Geza Gold, was successfully shipped into Hong Kong just in time for the opening of NaturoPlus Wholesome Food, a new organic food store and deli located in the up and coming Star Street area in Wan Chai.

Mei_xiang_cheese_plate

Visit Naturo+, at 6 Sun Street, to try our deliciously aged yak cheese today. Don't know where that is? Call 2865 0388, or download the map below for the exact location.

Pair our with one of Naturo+'s flavorful organic wines, and you have the perfect health snack for 2008.

Download nat_cardShop1.jpg

The First HK Summit on Social Enterprise

(source: Blog of ViD)

12/20/07. Ventures in Development was invited to speak at the first Hong Kong Summit on Social Enterprise, which aimed to bring together a wealth of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leaders, social enterprise practioners, CSR, media and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and concerned citizens. Kicked off with a speech by HK Chief Executive Donald Tsang,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then benefited from three key note speeches by leading industry practioners from The Young Foundation, The Hong Kong Home Affairs Bureau and The Ashoka Foundation. We then broke out into panel discussion sections, one of which featured Marie So, introducing Shokay as a model for soci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rom the Summit,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re is a lot of passion, interest and excit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K’s social enterprise sector.

During our panel sessions, people raised interesting questions such as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funding social enterprises, how to raise solve social issues in an innovative manner, and how can individuals learn how to start up and run these organizations, to name a few. Much follow up needs to be done by both the Home Affairs Bureau and individual organizations to engage current and future leaders to continue this important dialogue. We are very excited to be a part of the leadership driving the burgeoning social enterprise scene in HK. Thank you to the Home Affairs Bureau, we hope to see a Second SE Summit in 2008!


Sunday, January 13, 2008

女教師協會

73%受訪者12歲前已接觸淫褻物品 (星島)
01月 13日 星期日 11:45AM

一項調查發現,七成三受訪者表示,在未滿十二歲時,已開始接觸淫褻物品。女教師協會在上月訪問了五千多名中小學生,當中近七成三表示,在未滿十二歲時,已開始接觸淫褻物品,主要是透過互聯網、漫畫、報刊及影碟接觸淫褻物品。一成三學生誤以為未滿十八歲,參與售賣淫褻物品並不違法。過半數人認為,政府未能有效監管淫穢及不雅物品。只有一半受訪者知道,淫穢物品審裁處是負責評級的官方機構。女教師協會建議,有關部門應該針對學生較多接觸色情物品的媒介和地點進行打擊,及要多向年輕人解釋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

伙伴倡自強計劃

社企自強計劃批出50多份申請 (星島)
01月 13日 星期日 10:55AM

推動社會企業的伙伴倡自強計劃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表示,該計劃在過去一年半批出五十多份申請,涉及五千萬元,製造過千個就業機會。張仁良指出,社會企業的目的是為弱勢社群提供求職的中途站

,長遠而言要自力更生,不過,近年經濟好轉,部份社企要面對人才流失及租金上升等壓力,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援。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業界成立「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

環保署辦電腦回收計劃 (17:39)
2008年1月12日

環保署與二十間本地及國際電腦產品供應商舉辦全港性「電腦回收計劃」。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在主持揭幕禮致辭時表示:「這項計劃是繼充電池回收計劃後第二個自願性『生產者責任計劃』。除了體現了生產者責任的精神外,計劃更有助舊電腦產品的回收及循環再造,從而減少浪費,實踐綠色生活。」

電腦產品回收種類包括桌上型或手提式電腦、顯示器、掃描器及其他電腦配件(包括硬碟機、滑鼠和USB外置儲存器等)。計劃推行首兩年的目標是每年回收五萬件電腦產品,其中大約一成較好質素的電腦產品會透過慈善團體轉贈予有需要人士,其他則會被循環再造。

為肩負環保責任及有效管理「電腦回收計劃」,電腦業界成立了一個非牟利組織「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

邱騰華對業界的做法表示歡迎,並指出電腦業界對環保的承擔,為其他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為進一步加強向公眾推廣舊電腦和電器的回收,環保署將於下星期六及日(一月十九及二十日)舉行全港「舊電腦及電器回收日」。屆時,環保署將在全港設立超過六十個的公眾回收點(其中包括在社區中心、學校及大型屋苑設立多個回收點)。此外,約四百個屋苑亦積極響應,已報名參加該維期兩天的回收日,協助收集屋苑住戶的舊電腦和電器產品。今次透過回收日所收集的舊電腦,將一併交由「電腦回收計劃」統籌處理,以便轉贈予有需要人士或循環再造。

日後,市民亦可將舊電腦產品交到於二月底投入服務的十四個指定公眾回收點。為進一步方便市民參與,「電腦回收計劃」所聘用的回收商會在三月起,按分區時間表為參與計劃的大廈及屋苑提供定期收集服務。目前已有六百多個私人及公共屋苑,以及工商業大廈登記參加。

Li Ka-shing leads growing philanthropic trend

Li Ka-shing leads growing philanthropic trend among rich Chinese

Asia's richest man and chairman of Hong Kong conglomerate Hutchison Whampoa Ltd, Li Ka-shing announced plans last year to give a third of his fortune,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30 billion, to his foundations, which fund philanthropic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The donation will give the Li Ka-shing Foundation an endowment that rivals that of the Ford Foundation.

Nor is he a lone figure. According to the Hurun Report, which chronicles philanthropy in China, dozens of high-profile Chinese entrepreneurs are following his lead. Talk-show host Yang Lan has donated an estimated $72 million to set up a foundation that will work to promote cultural exchang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while Yu Pengnian, the head of the Shenzhen Pengnian Hotels empire, has donated close to $270 million – roughly 80 per cent of his net worth – to healthcare causes, including cataract operations for thousands in rural China. Whil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oncerned about growing wealth disparities in the country, has become more open than previously to private philanthropy, some administrative and cultural barriers remain. The government still requires that all donations be funnelled through it, and there is a traditional view that family money should remain within the family. Li believes that these barriers will be overcome. ‘In the US, philanthropic support from entrepreneurs is tightly integrated into the fabric of society,’ he said in an interview. ‘Now, slowly, China will know this.’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fconline.foundationcenter.org/pnd/10009670/story and www.hurun.net/listen61.aspx

Friday, January 11, 2008

社署研增撥款

社署研增撥款應付家暴獨留兒童問題
社聯盼每年經常撥款同加碼

2008年1月11日

【明報專訊】社福界近年多次要求政府增撥6億元,以彌補過去數年被削減的9.3%經常性開支。隨覑經濟改善,政府態度稍為改變,社會福利署長余志穩昨日表示,會在今年2月至3月研究將過去被削的部分金額撥回社福界,以應付近期上升的家庭暴力、獨留兒在家等問題。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歡迎政府就不同服務增加撥款,但強調希望政府可以增加機構的每年經常性撥款。

政府傾向個別撥款 恐連鎖反應

據了解,政府傾向就個別服務增加社福界撥款,並不願意增加經常撥款,因為當年是基於政府整體政策而削資,故擔心若政府全數將所扣金額補回給社福界,會引起連鎖反應,其他曾被削撥款的界別會陸續提出相同訴求。

余志穩昨日與傳媒茶聚時,未肯透露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中,在綜援金額及長者「生果金」方面會否推出新措施;但對於社福界一直向政府爭取,將過去數年因政府控制成本及資源增值而被減的9.3%經常性開支,政府會研究「加回」給社福界。

余志穩解釋,因應本港經濟好轉,薪金水平上升,不少社福機構員工流失率上升,但同時難以聘請員工。他續說,獨留兒童在家個案增加,加上家庭暴力及新來港人士問題亦備受關注,故當局會在二三月研究增撥社福機構資源。現時政府每年向社福機構撥款約68億至70億元。

將設獨立委員會研撥款制度

另一個社福界關注的是檢討整筆撥款制度問題。余志穩表示,早前宣布成立的獨立委員會,將會在未來一至兩個星期公布成員名單及正式成立。委員成員有4至5人,余強調有關委員將擁有社福界經驗或是社福機構的「掌舵人」。他指,委員會職能主要是檢討整筆撥款制度及研究設立獨立申訴機制,以處理有關整筆撥款的問題。但他強調,去年只收到5宗有關整筆撥款的投訴,數字較制度實行初期為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方敏生強調,社福界歡迎政府為社會有需要服務增加資源,但她強調當局不能將業界訴求及增加服務撥款兩者混淆。

方敏生解釋,因過去數年社福界被削的是每年經常性撥款,削減了9.3%,總數約6億元。現時社福界要求的是政府增加有關整體性經常性開支,讓機構全面受惠,而並不是增加個別服務的撥款。

內地設基金助大學生找工作

內地設基金助大學生找工作 (08:29)
2008年1月11日

從今年9月開始,「大學生科學就業與創業發展基金」或將提供貧困大學生到異地找工作的路費。

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生產力協會事業發展部部長王軍說:「我們計劃於今年9月1日設立大學生科學就業與創業發展基金,主要用於幫助大學生實現科學就業與創業,例如對於貧困的大學生,要到外地找工作,提供他們路費。」

該基金規模為資本金1000萬人民幣,風險基金規模1億人民幣,銀行貸款1億人民幣;大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小靈通編輯3906送出到106688886,或登陸大學生科學就業與創業網(www.dxskxjy.com)下載申報書。

在會議上,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資訊室副主任王文槿認為,目前大學生找工作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所學與所用的差距」,「世界銀行對中國大學生就業準備做了一個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問大學生對現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今後在工作中也能運用是否有信心,結果70%到80%的大學生的答案是沒有信心,而這一問題在新加坡的答案相反,70%到80%的學生是很有信心。教育部對國內的大學教師也做了一個調查,問老師們對自己教給學生的知識今後是否能在學生工作中用到,結果40%的老師回答不知道。」

王文槿認為,中國大學教育已經到了急需改革課程設置的時候。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廣州「善慈愛護小動物中心」

廣州組織為6萬流浪貓絕育 (14:09)
2008年1月10日

廣州市一個動物組織年內將以愛心為出發點,為市內六萬隻流浪貓展開「愛心絕育」。

《廣州日報》報道,今年內,廣州善慈愛護小動物中心將開展「善慈愛貓計畫」,對活動在廣州各個大院和小區的超過六萬隻流浪貓和野貓進行誘捕、絕育及必要的醫療和放歸。

對流浪貓進行絕育有三大理由,一是使流浪貓不再叫春,減少與居民衝突,少被虐待;二是貓隻發情三、四次都不交配,將會危害貓隻的健康;三是流浪貓繁殖能力強,容易攜帶病毒。

雖然中心只計畫為六萬隻貓絕育,但據估計,目前廣州的流浪貓超過三十萬隻。

廣州一些市民反對中心的做法。一位市民說,破除貓隻的本能,牠們的生命就不完整,可能會生不如死;而如果說虐待貓隻是不人道的話,為貓隻絕育也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再談社會創業家精神

再談社會創業家精神:
尋求社會效益擴大機制

(刊於〈SEE 季刊〉009號 OUR CITY-SMART BUSINESS)

阮耀啟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目前本港就社會企業的討論,通常只會將社企看成是提供就業的工具,就像是除此以外別無其他目的。若然明天本港的就業情況大幅改善,那麼我們的社會企業也可以通通關門大吉,相關的社福機構也可以做回它們的老本行,只繼續提供就業培訓,再也不用擔心如何既要賺錢又要達成社會目標。

這個想像若真的成為事實,最高興的當然是特區政府,因為主事的官員再也不需要為舉辦社會企業高峰會而大費周章,而大商家也不用被迫向社會企業進行「利益輸送」,官民商可以繼續賺錢的賺錢,做服務的做服務,大家都可以慢慢的把「社會企業」這個概念淡忘,就像現時已沒有多少人再提起幾年前熱烘烘的「本土經濟」及「創意工業」等概念一樣。

社會效益最大化:尋求擴效機制

作為具創見的公民社會組織及關心社會發展的公民,必須要清楚理解以「社會創業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解決社會問題及推動社會創新的重要性。 在這裡必須要先說明,「社會企業」與「社創精神」這兩個概念其實並無任何必然的關係。現時很多社會企業其實都缺乏社創精神,而一些具備社創精神的個人或團體,亦不一定要成立社會企業去追求他們的社會目標,所以我們在討論社創精神和社企發展時,必須要分清楚「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家」和「社會企業家精神」(註一) 這三個中文譯名看似差不多的用語。「社會企業」是一種組織的形式或形態,它同時包含著營利機構及社會團體的某些特質,但這尷尬的身份卻令到人們很難理解其概念及清楚說明其優越性。同樣地,若然我們將「社會企業家」看成是創辦或經營社會企業的個人,我們將很難去了解成功的社會企業家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在這三個概念當中,確切認識「社創精神」所包含的元素和意涵,應當是最能幫助我們去了解如何運用社企及社創精神去推動社會創新。

簡單而言,我們可以將社會創新看成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可以分成三個階段:(1)洞悉機遇;(2)揉合資源;及(3)實現擴效。要成功運用「社創精神」達致社會創新,創意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傑出的社會企業家,不單需要具備創意,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將一些獨特的創意及創新元素應用於社創過程當中的每一個階段,使之最終能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並改變社會現況。在香港,社福界需要協助解決失業及貧窮問題,自願或被迫一窩蜂成立很多缺乏社創精神的社會企業,這其實是無可厚非;但作為一般公民社會組織,在各自的服務領域內面對著許多極難解決的問題,是否也可以通過發揮社創精神,嘗試去改變社會上各種不理想的狀況呢?要發揮社創精神,傑出的社會企業家就是要發掘出一般人無法看到的潛藏機遇,透過富創意的方法揉合社會及經濟資源,再尋找適當的「擴效機制」(scaling-up mechanism)將社會效益最大化,並達致改變社會的目標。

以上的三個步驟,可說是缺一不可,而當中最困難的可能是尋找適當的擴效機制。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市場已成為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擴效機制,所以成立「社企」並通過市場機制尋求達致社會效益最大化,已成為很多社會企業家追尋社會目標的方法。(註二)但另一方面,市場作為一種擴效機制,是有其本身的局限,而我們絕對可以想像,市場以外其實還存在著其他機制,是可以達到擴大社會目標的效果(註三),所以目前主流論述將社創精神說成是公民社會組織需要「想辦法做生意賺錢」,其實是另一個極大的謬誤,是將其意涵完全貶低,這跟將社會企業單單看成是提供就業的工具同樣是無知和短視。

尋找「擴效機制」的困難與挑戰

若能運用得宜,市場作為擴效機制當然能夠帶來甚多好處,例如透過大量生產就可以減低成本,以令世界上最貧窮的人口都能夠得到更多的服務選項,而一些社會目標如推動使用再生能源和公平貿易更是必須利用市場機制改變主流消費市場的面貌。對於很多人一直以來對公民社會市場化的憂慮,我們亦應該可以認同,爭取經濟利益是為求達致終極社會目標的一種手段。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反而是社會企業家在嘗試運用市場機制以提昇目標果效的同時,是否有可能對其原有的社會目標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呢?這個問題是有別於一般「服務市場化」的爭論,是有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運用市場作為擴效機制,是有需要面對所謂replicability (能否複製)及singularity(唯一性)的問題。有別於一般的扶貧和環保議題,有一些社會目標是並不適宜大量複製,因為有一些事物在複製的過程中是會失卻原來的社會意義。譬如在文化藝術的領域,市場的動力是可以引導更多的群眾接觸某類型的藝術,以及避免一些傳統或部族文化息微和沒落,但就算一些社會企業家能夠解決藝術平庸化及商品化的問題,他們可能仍然會無法以市場作為擴效機制,以達致推廣或保存文化藝術的效果,當中的原因就是一些文化藝術所擁有的唯一性的本質,是會令到很多「作品」是無法脫離它們的文化根源並以市場方式進行複製,結果市場機制只製造了一些藝術項目和產品,並很可能達到不錯的經濟效果,但是文化和藝術的本質卻在複製過程中被消滅。(註四) 歸根究底,原來社會企業家需要尋找的擴效機制,並不一定是要追求大量複製某種特定的生產或服務模式,而是要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標(maximizing social outcome),於是「擴大」規模並不一定等同於「擴效」,而這亦是社創精神要融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所需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

社創精神是歷久不衰

有別於「本土經濟」及「創意工業」等因時而興的用語,「社創精神」作為推動社會創新的原動力是不會因時代轉變而變得沒有意義。社會企業和社創精神其實並非任何新事物,推動社會創新的國際組織Ashoka早於七十年代已專門尋找及支援世界各地出色的社會企業家,並協助他們達致社會創新及迎擊社會挑戰(註五);只要我們能適當理解「社創精神」的意涵,筆者相信其社會意義將會是歷久不衰。

註一:這三個用語的英文分別是social enterprise、 social entrepreneur 及 social entrepreneurship;本文選擇將social entrepreneurship翻譯成「社會創業家精神」及「社創精神」。
註二:這裡「市場機制」是指主流的經濟市場,而並非社會科學上更廣義的市場機制。
註三:讀者如有興趣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社會企業家如何以不同的擴效機制成功改變社會狀況,可參閱文字記者David Bornstein的著作 How to Change the World: Soc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wer of New Ideas, 2004。中文版《如何改變世界》(吳士宏譯)可向阿麥書房查詢購買。
註四:印度著明藝評家Anmol Vellani就曾對此題目作出了精僻的分析,並為理想的art entrepreneurship提出定義及列舉一些極具參考價值的例子;可參考:Anmol Vellani,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Arts: The Indian Challenge, 2006
註五:關於Ashoka 及世界上很多社會企業家的資料,可參考以下網站: www.changemakers.net 及 www.ashoka.org

Wednesday, January 09, 2008

環團「創建香港」

環團倡中環沿海土地改用途
規劃署反對

2008年1月9日

【明報專訊】皇后碼頭、天星鐘樓、中環灣仔繞道等的設計和位置於去年廣受社會關注,城市規劃委員會後天(周五)會討論「創建香港」提交的規劃申請,包括原址保留皇后碼頭及天星鐘樓、把軍事碼頭外遷,以及把多段沿海道路改劃為休憩用地,規劃署認為申請無足夠理據,又會嚴重影響交通,遂不支持通過申請。

「創建香港」早於去年5月提交規劃申請,更改中環沿海多塊土地用途,包括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北面土地、皇后像廣場及大會堂北面部分土地、擬議的軍事碼頭及3段沿海道路改劃為休憩用地,並於部分用地設22至50米的高度限制及50%的地盤覆蓋率。

申請人又強調,要原址保留皇后碼頭,並以地下通道連接中環港鐵站和海濱,以維持舊天星鐘樓的位置。「創建香港」又建議刪除計劃興建的150米長軍事碼頭,改於離岸20米重建一個T字形的軍事碼頭,以維持海濱長廊的景觀。

規劃署指出,擬建的軍事碼頭位置早於1994年的軍事用地協議中決定,其後經過公眾諮詢,亦獲立法會通過撥款興建,是最適合的位置,外移碼頭並不實際。

署方又指出,申請人對海濱的要求包括景觀、直達海濱的行人通道等皆可於現時的中環分區計劃大綱圖達到。署方將於3月展開《中環新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第二段公眾參與。

深圳成立首家農民工學校

深圳成立首家農民工學校 (11:04)
2008年1月9日

深圳市總工會農民工學校日前掛牌成立,這是廣東省首家納入市政府整體教育規劃的農民工學校。

深圳是全國吸納農民工最多的城市,現有700多萬名農民工,其中約7成只有初中以下文化。他們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80年後代畢業的打工者,離開校門不久,有著強烈的讀書願望。為了讓農民工獲得再上學的機會,深圳市總工會於去年10月30日掛牌成立了農民工學校,為農民工免費提供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

38清潔合約供社企競投

38清潔合約供社企競投
2008年1月8日

【明報專訊】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表示,為扶助社會企業,政府將會讓社企入標38份辦公室清潔合約,當中18份合約來自民政事務總署,涉及合共300個職位。

陳甘美華稱,有關合約最快在今年4月1日開始,政府會聯絡相關社企,讓他們入標。政府相信,這些社企入標的價錢會較以往的私人公司稍貴,但作為支持社企發展,仍算值得。根據政府外判的指引,這些外判合約的工資,不能低於市場同類工種的平均水平。

Tuesday, January 08, 2008

社會企業「新生農社」

抑鬱漢社企重拾新生
2008年1月8日

【明報專訊】社會企業「新生農社」有機食品店昨日在風和日麗的愉景灣開幕,店內鮮綠的蔬菜有如海風清新,身穿橙色制服的售貨員黃志輝忙覑招呼特首曾蔭權的光臨。臉上掛覑陽光笑容的阿輝,細心將特首伉儷選購的100多元香蕉、麥片、無花果包好,不說的話,大家大概猜想不到年屆40的他,曾身陷破產低谷。

生活本無憂 破產失妻兒

人人將「社會企業」掛在口邊,7年前經歷破產的阿輝,全靠在社企工作才能脫離精神病魔掌。「我年輕時做製衣生意,生活無憂,卻敵不過金融風暴,在2000年破產。」妻兒離他而去,失去事業和親人的阿輝情緒崩潰,患上抑鬱症。患病後,他曾打工賣快餐用品、做手機批發,但受不了老闆和同事的冷言冷語。

半年前,阿輝加入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旗下「新生農社」當售貨員,眼見身邊同事和他走覑同樣坎坷的路,他才體會到自己的經歷原來低處未算低。「有同事受不了幻聽幻覺的纏繞,終日自言自語,工作時會突然『元神出竅』,想集中也不行。」阿輝慶幸自己如今的病情穩定,不用再食藥。

他的客人也包括精神病人﹕「有一位婆婆總在我們開店前一小時來排隊,不斷拍打鐵閘大叫『快開舖呀!』」婆婆入店後不斷挑剔貨品,結帳時更拿覑大堆毫子慢慢數算。「婆婆真的很麻煩,但我知道她和我們同病相憐,便學會包容笑對。」

阿輝說,坊間有社會企業以慈善作賣點,但有豐富從商經驗的他認為,社企要成功就必須打正做生意搵錢的旗號,「不是要別人來接濟,我們一班精神病康復者和普通人一樣,都可以提供出色貨品和服務」。

阿輝目前月薪5000元﹕「其實不太足夠,因我要供養兒子,所以正考慮找一份人工較好的。」阿輝感激社企賦予他勇氣再向前出發,重新融入社會。

特首千萬選舉餘款捐社福機構

「新生農社」去年獲曾蔭權選舉辦事處捐款50萬元,部分用於昨日開幕的愉景灣新店裝修。新生會會長何世柱被問到為何獲得捐款時笑言﹕「應該與許雄是我們的副會長有關,許雄今年初任曾蔭權競選辦秘書長。」曾蔭權早前宣布,將今年選舉經費的1000萬元餘款捐給20間社福機構。

新生會行政總裁溫麗友表示,「新生農社」5間分店共聘用了8名精神病康復者,共有73人接受訓練,去年總營業額達570萬元,可自負盈虧。新生會目前共營運19間社企,當中3間錄得虧蝕。

Friday, January 04, 2008

環團﹕未能杜絕屏風樓

環團﹕樓宇闊度沒設限 仍可建屏風樓
2008年1月4日

【明報專訊】作為港島最大面積的沿海住宅地皮,為免被詬病興建「屏風樓」,規劃署為前北角鸷地皮設下多項發展限制,但環保觸覺認為方案仍未滿分,建議於分區計劃大綱圖或賣地章程進一步限制樓宇的闊度和樓宇佈局,才能徹底杜絕屏風效應。

倡同時限制樓宇高闊度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形容,當局為前北角鸷設下多個發展關卡,屬一大進步,「值85分」,但他認為當局於現時的書局街和琴行街設10米的觀景廊並不足夠,「10米其實很少,數步就走完了,而且除這10米外,發展商可在剩餘的地方興建一字排開的屏風樓」。

他又批評,規劃署只要求於進行空氣評估後才考慮會否限制樓宇佈局,未能杜絕屏風效應,建議署方於分區計劃大綱圖或賣地章程中清晰限制樓宇的闊度和樓宇的佈局,「現時即使有高度限制,發展商仍可興建很闊的樓,即使有兩條觀景廊也沒用,我們建議從高空看,樓頂的長和闊度比例不得多於1比1.5,樓宇間距離亦不應少於15米」。

但城規會委員黃澤恩指出,若同時限制樓宇高度和闊度,發展商根本無空間設計樓宇,「規劃署建議的方案有廣場和休憩空間,令顧問公司有空間透過評估設計不影響通風的樓宇佈局」。

他認為政府的建議已回應公眾對屏風樓的關注,但坦言要進行空氣評估後,才能徹底解決屏風樓問題。

Thursday, January 03, 2008

專業界、文化界與學界就利東街的呼籲

Source: http://leetung.no-ip.org/zh-tw

【行動呼籲】:專業界、文化界與學界就利東街的呼籲


要對話、不要對抗;立即停止清拆利東街;就「姻園」主
題商場方案作公眾諮詢;徹底檢討《市區重建策略》

「保存地方特色」、「保存區內居民的社區網絡」、「改
善市區居民的生活質素」是市建局成立的理據,但到目前
為止,還是停留在名不副實的口號層次,完全談不上市建
局新主席張震遠說的「協助舊區居民『脫苦海』」。實際
上,市建局以《收回土地條例》強收物業、只談賠償的僵
化作風,不單強奪居民的可留可走「選擇權」,又拒絕任
何溝通,絕對不是「以人為本」的做法。如果客氣的說,
市建局是「好人做壞事」;不客氣的說,市建局是比地產
商更冷酷無情的地皮炒家。

市建局這種大型推土機的重建方式,西方國家在70代己經
停用,因為它造成社會嚴重分化,窮居民被驅離到偏遠地
區,原區則高級化變成豪宅區,變相「劫貧濟富」。進步
的做法是推動包括居民參與的小型重建,逐步更新舊區,
這樣才能真正保留社區網絡,同時改善生活環境。

利東街的社區保存運動就是要停止這種拒絕溝通、沒有選
擇的推土機式重建。街坊在四年裏竭盡全力爭取與市建局
及其他政府部門合作、主動提出了獲規劃師學會嘉許的替
代方案﹝啞鈴方案﹞,希望「活化保存」結合了製造、零
售及居住用途的中段唐樓。這些努力完全被拒絕。另一邊
廂,不受街坊歡迎的市建局發展方案﹝在公眾諮詢期間,
196份申述,當中192份反對市建局方案﹞卻輕易獲城規會
通過。更令人不解的是,街坊重新提出的「折衷方案」已
排期於2008年1月11日在城規會討論,市建局卻繼續漠視,
並加速在聖誕期間拆毀利東街,試圖像去年天星碼頭事件
一樣,以「既成事實」抹殺溝通的可能。這正是為利東街
東奔西跑足足十年的葉美容女士憤然絕食抗議的原因。

我們專業界、文化界與學界就利東街重建工作提出以下呼籲:

在城規會未討論新的「折衷方案」前,市建局應拿出誠意
跟街坊對話,馬上停止清拆利東街唐樓。

市建局所提「姻園」主題商場的建議,概念不清,充滿爭
議性,亦未能符合文化保育及活化社區的目標,必須先通
過公眾諮詢程序才能定案。

市建局僵化過時、處處漏洞的《市區重建策略》,正不停
地消滅有活力、有特色的街道文化,殘害扎根於地區的本
土創意產業及守望相助的社區網絡。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
社會分化,應馬上徹底檢討《市區重建策略》。

發起人:杜立基﹝規劃師﹞、張昭雄﹝立法會議員﹞、陳
家洛﹝浸會大學副教授﹞、董啟章﹝作家,文學界﹞、陳
智德﹝學者﹞、廖偉棠﹝作家﹞、梁文道﹝評論人﹞、馬
家輝﹝文化評論人﹞、陳偉群﹝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
﹞、黎廣德﹝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陳清僑﹝嶺大
文化研究系教授﹞、熊永達﹝理大建設及地政學院副教授﹞
、曾德平﹝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鄭敏華﹝See
網絡總監﹞、莫昭如﹝民眾劇場與社區文化工作者﹞、李
小良﹝嶺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蔡寶瓊﹝中大教育行政
與政策學系教授﹞、Joseph Cheng﹝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CityU﹞、黃英琦﹝教育與專業界﹞、
司徒薇﹝港大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陳允中﹝科大社會
科學部助理教授﹞、麥海珊﹝藝術家、香港中文大學文化
及宗教研究系導師﹞、陳順馨﹝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Yau Ching﹝Associate Professor,Cultural
Studies,Lingnan U﹞、歐贊年﹝文化傳承監察發言人﹞、
文晶瑩﹝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導師﹞、金佩瑋﹝文化
界﹞、何秀蘭﹝公民起動﹞、鄭威鵬﹝小西、劇評人及文
化評論人﹞、Miss Y.P. Ho﹝Conservationist﹞、蔡芷筠
﹝藝術教育工作者﹞、邵家臻﹝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潘國靈﹝作家,文化評論人﹞、謝至德﹝攝影師﹞

發起團體: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灣仔h15關注組、
中西區關注組、灣仔市集關注組、自治八樓、影行者、一
代人公社、社區文化關注、SEE網絡、深水埗重建關注組、
本土行動、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人民@民主戰車、habitus
、環保觸覺、文化傳承監察

請按此加入聯署: http://leetung.no-ip.org/zh-tw

合作社運動與工人運動

總結香港社會論壇2007之一
--合作社運動與工人運動

[夏菽]

Original Article: http:...

一、前言

香港社會論壇2007由「監察全球化聯陣」(下稱「聯陣」)主辦,今年是第二屆。「聯陣」由「民間監察世貿聯盟」及「全球聯陣—勞工基層大聯盟」合併而成,前者統籌過2005年尾的香港反世貿運動,後者致力結連本地反新自由主義運動(具體訴求是反外判及反私營化,爭取工資工時及社會生活保障)。2006年底當「聯陣」首辦香港社會論壇時,主要受兩個意念引導,一是形式上,參考世界社會論壇(由非政府組織主辦,已舉辦數屆,與工業大國政府主導的世界經濟論壇唱對臺),以密集方式進行。故首屆香港社會論壇九天共辦八場論壇、一場文化晚會,及一個遊行;結果是吃不消。內容上,則延續2005香港反世貿運動的全球化視野,並著重推動本地反新自由主義討論;事後有意見認為議題過於分散及缺乏具體經驗交流(可參考基大電子報〈為期一周的香港社會論壇12月3日殺到黎!〉 http:... , 及聯陣網頁〈首屆香港社會論壇總結〉 http:...)。 汲取經驗,本屆香港社會論壇兩星期只舉辦四天(六場)討論(17/12-29/12),並將議題集中在本地社運的歷史經驗上。

二、合作社運動與工人運動—─水溝油還是糖黐豆

論壇一由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統籌,共邀請五位講者,有八十多人出席。主持是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的陳鳳儀。論壇構想是推動工會及婦女團體交流對合作社運動看法,建立共識,以抗拒由政府及商界聯手推出的社會企業方案(論壇安排在12月17日舉行,正是要回應20日由政府主辦的「社會企業高峯會」)。

職工盟鄧燕娥以「從工會角度分析合作社對工人運動影響」為題,指合作社的價值包括可解決工人的經濟需要、具另類經濟模式價值,及可支援工運及社運。工盟一直未有成立合作社,因資源不足,合作社缺政府支援,故寧將時間放在工運上。鄧燕娥曾參觀印度自僱女工協會的合作社,它發展很快,人數過百萬,是很成功的例子;但另方面,她也觀察到這些合作社過於重視經濟效益,活像私營企業,因此有所保留。對於社會企業,鄧燕娥說工盟也有辦業務,如推拿按摩中心,政府有邀請他們加入社會企業名單,但政府政策常變,又向大財團傾斜,社會企業在市場上難以生存。

勞資關係協進會林瑞含的題目是「女工合作社如何成為工人運動:女工合作社與社區經濟與工人運動的矛盾和互動」。林瑞含說勞協最初以協助工人轉業而成立合作社,故一直將合作社定位為工運;但當中不同是,合作社接觸的多是邊緣工人。後來辦二手店,接觸到許多低收入婦女,初時也有疑惑是工運還是社區運動,現在已很清淅,是從社區入手豐富工運。過去曾認為工人就是打工,現在想也不一定找到正正式式的工作,因此應從如何解決工人生計的角度組織工人。至於社會企業,現時來看是由上而下解決就業問題;合作社不同,不單是一份工,並且是當家作主。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胡美蓮合的題目是「合作社如何成為工人運動:女性/邊緣勞工/社區爭取勞動權益的方向」,她將合作社定位為「非資本主義市場化」實踐,並重申了幾個原則。管理方面,合作社並非不分工,只是不分級﹔決策方面,重視決策權力,強調集體而不是集中;利益效率方面,合作社將範圍擴大包括勞動力能否再生產、工人健康是否維持、家庭照顧責任能否兼顧、工人關係等。身份方面,不採用「既是老板又是工人」講法,而是從工人角度提供保障、以工人立場制訂生產過程。總結而言工會打擊剥削、組織工人、建立工人階級意識﹔合作社實踐生產民主化、工人參與管理和決策。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許寶強的題目是「拉闊合作社運動,反思香港社會運動」,他嘗試從前述三位發言中指出反思香港社運的幾個面向,包括對象的重構及文化在社運中的作用等。在他提交的文章中提到,香港社會企業討論只著重如何以企業形式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而未理會貧窮的社會脈絡;更有甚者,部份社會企業更以極低工資及惡劣工作條件聘用弱勢社群。許寶強應強調社會企業應遵行民主決策及持份者的積極参與,在分配方面,應像合作社一樣,不容過於不均。否則,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只淪為將劣質的企業文化擴大到社會層面(enterprising the social) 而矣。

基層大學蘇耀昌的題目是「工會、合作社、社會企業大混戰:三種不同的立場」,他指工會向來代表正規工人,合作社則代表邊緣勞工。自生產彈性化及新自由主義當道,邊緣勞工增加,工會也要組織她們,合作社與工會便有了共同話題。現在她們共同面對政府及商界推出的社會企業。蘇耀昌將社會企業劃分兩種,一種是擴大民間社會以平衡政府及市場的;一種是新自由主義式,借社會企業推動公營事業私營化。香港的社會企業正是後者。蘇耀昌指合作社具民主決策及公平分配原則,較社會企業進步,呼籲社工抵制機構以社會企業之名併吞合作社,及呼籲他們將社會企業合作社化。

論壇完結後,曾蔭權主持的「社會企業高峯會」如期舉行。除特首發言外,還邀得外國社會企業代表及本地香港總商會主席蔣麗莉博士發言。蔣女士除說些客套支持話外,還乘時要求政府支持中小企(會後商家向記者抱怨社會企業不需遵守最低工資,對商家不公平云云)。大會還播放短片,一個本地「成功」的社會企業負責人對著鏡頭說:「以前我們邀請了許多社工、學者給意見,結果賠本;後來找來有營商頭腦的人,才扭轉局面…」。所言可能非假(錯找一些社工及學者),但問題是,他是否認同自己已成為政府「重商」政策的代言人(像纎體產品的代言人一樣),來抑壓社福界?曾蔭權社會企業的宏業,正是削減社福開支、推行新自由主義政策的一環;但出席高峯會的絕大部份人(社福機構人士)卻甘之如飴。演說結束後分組討論,分組中有商界人士說:社會企業的精神在那,就是由你們社工發掘問題,由我們商界解決問題。天呀!社工的角色將完全改變,卻沒有社福界人士起來反駁。「合作社運動與工人運動」論壇的價值,因有「社會企業高峯會」舉行而變得耀眼。

社企下月可申活化歷史建築

社企下月可申活化歷史建築 資助加碼
2008年1月3日

【明報專訊】「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月接受非牟利機構申請,發展局長林鄭月娥昨日在民政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表示,會以社會企業形式活化7幢歷史建築,資助額上限由300萬元增加至500萬元,並預留了10億元作建築物的翻新及維修費用,亦會在下月1日向財委會申請1億元非經常開支。

林鄭月娥在會上透露,這7幢第一批納入計劃的建築物,租約期為3至6個月,是否延長視乎情而定,參與計劃的社企前期虧損將會由政府承擔。林太指今次只限非牟利組織申請,私人機構是否能以其他形式營運可再探討,但如發現有圖利情,政府會即時收回建築。

議員恐景賢里事件重演

多名議員批評政府保育政策空泛,沒有足夠法例保護不屬法定古蹟但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要求當局修例及增加撥款。民主黨涂謹申批評,現時法例只保護門檻高的法定古蹟。醫學界代表郭家麒則擔心景賢里被損壞的事件會重演,他認為應及早效法外國成立文物保育信託基金。工聯會陳婉嫻形容,現時的政策只是人治。

不過,林太反駁指議員批評有欠公允,她強調法例不能貿然修改,要尊重政府的財政及私有產權,否則會引起更多爭拗和訴訟。

她指當局對成立基金持開放態度,但要按部就班,先評級及建立成功的活化例子,今年內會完成1400多幢具歷史價值建築物的評級。

設文物保育專員 年薪140萬

委員會又通過開設文物保育專員,掌管新設的專責文物保育辦事處,職位等同首長級丙級的政務官,年薪開支約為140萬元。

陳清僑﹕建構西九夢

陳清僑﹕建構西九夢
——「香港文化都會發展局」芻議

2008年1月3日

【明報專訊】回歸十年,香港的公民文化有了相當發展,可惜,許多公共政策的理念和制度,仍無法追上21世紀國際社會的文化價值和普遍原則。我們是一個最珍惜人力資源的國際城市,更要努力培育各種人才,發展創意及文化產業。但面對根本人文價值的衝擊時,政府便顯得盲目被動,漠不關心,得過且過。有賴西九,政府「忽然文化」,片刻又美言保育,趁歲晚推土重來,思之令人心寒。

去年9月,政府再度推出西九文化區計劃,望能重新上馬。硬件趕建不難,但軟件承載的文化政策和精神內涵,要做好實在不易。9月22日我們開設「西九民間論壇I」,請各文化、藝術、規劃等民間團體講述對西九的看法,參加者近百人 (包括政府代表)。總結觀點後,「西九聯席」10月23日在立法會發表了初步立場(見www.ppwk.org)。官方諮詢期結束後,為鼓勵民間繼續發表意見,我們在12月15日與「公共專業聯盟」合辦「西九民間論壇II」,希望在最後關頭,再以民間的立場為香港文化的進路發一點聲。

因為:文化的權利屬於每一個人,文化政策和文化事業涉及全民,影響深遠。而今大家期待,政府在二度「諮詢」後回應民間的建議和訴求,改善計劃。立法會西九小組委員會正要討論未來管理西九的法定機構功能及組成,在1月4日舉行一場重要的公聽會。社會對西九的期望十分高,管理局的運作將決定香港在公共政策民主化的過程中,能否樹立良好典範。

管理局首務:建以民為本文化都會

眼前,管理局的設立是焦點所在。西九肩負願景,是香港人整體文化發展的關鍵,其計劃屬全體香港市民的前瞻性投資。「西九聯席」已多次指出,年內將成立的法定組織:

1. 首要任務應是:透過西九「建設以民為本的文化都會」;

2. 它更有責任就具體的文化發展計劃,向社會交代和問責,而不得淪為冷漠的物業及場館管理公司。

民政事務局07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了《成立法定機構擬議法例的主要範疇》文件。魔鬼都在細節:就管理局的總體宗旨、目標及有關組成的條文,我有四項具體建議,願拋磚引玉,如下述。

1. 草擬原文C項:「推動及提供文化藝術的欣賞及參與,豐富文化生活及滿足本地社區的需要。」

建議修正C項,使目標更清晰具體:

「推動文化藝術的欣賞和參與,提供各種配套,積極在本地社群及社區中孕育創意,發展多元文化,在民間開拓相關文化藝術潛能,以豐富香港人的文化生活。」

2. 草擬原文E項:「鞏固香港作為優越旅遊勝地的地位。」

建議修正E項,使方向更明確實在:

「透過有效措施,維護孕育本土特色的文化環境,促進在地文化認同的成長,藉此加強香港作為優越旅遊勝地的地位。」

3. 草擬中的法定組織,應有廣泛的民間代表和堅實的民意基礎。在香港這個蝸牛民主的體制前,它的組成更千萬不能沿襲既有的、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百分百委任模式。參考一些國際最佳慣例(如澳洲),在管理局的20席董事中,應設法確保其中15%以上即最少3名委員,是據有法定地位在董事會代表社群經驗和社區觀點參與文化的規劃和建設。

我一直想,香港絕對有條件成為區內獨特的文化都會和樞紐,但這必須建基於本土豐富多元的社會文化資源及歷史演變的綿密肌理之上。據此,尊重本土,覑力於社群和社區的持續發展,則更能培養跟國家及國際互動和接軌的文化主體,也更有助我們置身於當代中國文化變遷和全球文化發展的脈絡之中求變。

4. 這個主導西九以至全港文化發展的法定機構,應正名為「香港文化都會發展局」(The Hong Kong Cultural Metropolis Development Council),這樣,社會才可明確地賦予使命,責成它為我們的下一代籌劃有長遠目標的文化都會藍圖。

忌僅覑眼面積大小營運成本

西九要綜合發展,要公共空間,要人才培育。香港城市更需要創意思維、也要創意產業和創意文化都會的發展。主責有關計劃的「大腦」,不能將西九的建設成本及營運費用,只視作政府補貼文化的支出,而應看到社會大眾對文化建設的遠大投資。在評估西九設施為文化發展時,我們切忌僅覑眼於其面積大小和營運成本等,還需仔細考慮各項目的具體文化功能和發展階段,及其對整體受眾的影響,作用和效益。

要有關懷,要有期盼,文化都會才能想像,才能有前景。有那心境,有那懷抱,便知「西九社區‧在地文化‧人文都會」三為一體的政策方向,是清楚的出路。主宰未來西九的政策統籌機構,將有責任帶領社會向這樣的目標邁進。

年之伊始,忍完再忍的每個香港人,如何得以在此彈丸之地,有生之年,自求多福?平靜下來後,夢醒了:西九竟時刻讓人警覺,探頭測試那當然沮喪一刻的必將來臨……

在08年的文化/政治長路上,願共勉之。

作者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西九聯席」召集人

Wednesday, January 02, 2008

「伙伴倡自強」批出5100萬

經濟轉好 社企員工易流失
2008年1月2日

【明報專訊】獲撥款100萬元的社企餐廳「樂融融」,開業8個月,營業額每個月都有進步,至今已上升了60%。膳食服務經理黃祖捷透露,只是首個月生意額不達標,其後漸入佳境,剛過去的12月,營業額更高達8萬元,較開業時倍增。

「樂融融」現時聘請了6名全職員工及1名兼職員工,主要是區內的精神病康復者及失業人士。黃祖捷表示,餐廳工資雖與私人市場相近,但近月經濟轉好,廚師和主管級人員較易流失。

但他補充,餐廳較私人市場優勝的地方,是會接納一些新手員工,培訓和輔導他們,協助他們融入工作崗位。他期望餐廳可在兩年內做到財政自給自足,持續營運下去。

社企難經營 籲減租支援
2008年1月2日

【明報專訊】07年經濟向好,做生意的要面對租金上升及員工跳槽等經營困難,以扶助弱勢社群為目標的社會企業也面對同樣壓力。「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表示,暫時未有計劃調高300萬元的撥款上限,但呼籲商界及政府部門多支援社企,可仿效早前發展商新鴻基減租20%予社企的做法。

「伙伴倡自強」批出5100萬

「伙伴倡自強」計劃推行1年多,首兩期共批出55份申請書,涉及款額約5100萬元,主要包括家居服務、裝修、美容、餐飲等。獲批項目資助期最長兩年,其後須持續發展及財政自給。

張仁良表示,早前有社企經營者提及近日要面對租金上升及員工跳槽,更有商界及政府部門對社企有誤解,「試過有申請者跟地產商說是社企,反而被當作『肥豬肉』,掠得就掠,不過這些只屬個別情」。

張仁良表示,在上月政府舉辦的「社企高峰會」,高興見到長實、新世界及新鴻基等商界派代表參與。他更特別舉例,曾有從事餐飲業的社企在租舖位時,獲發展商新鴻基減租20%。

多個項目中,令張仁良最深刻的是名為協青社的非牟利組織,協青社幫助培訓一班喜歡跳舞的邊緣年輕人,更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早前百事可樂廣告的演出。

Tuesday, January 0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