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03, 2008

專業界、文化界與學界就利東街的呼籲

Source: http://leetung.no-ip.org/zh-tw

【行動呼籲】:專業界、文化界與學界就利東街的呼籲


要對話、不要對抗;立即停止清拆利東街;就「姻園」主
題商場方案作公眾諮詢;徹底檢討《市區重建策略》

「保存地方特色」、「保存區內居民的社區網絡」、「改
善市區居民的生活質素」是市建局成立的理據,但到目前
為止,還是停留在名不副實的口號層次,完全談不上市建
局新主席張震遠說的「協助舊區居民『脫苦海』」。實際
上,市建局以《收回土地條例》強收物業、只談賠償的僵
化作風,不單強奪居民的可留可走「選擇權」,又拒絕任
何溝通,絕對不是「以人為本」的做法。如果客氣的說,
市建局是「好人做壞事」;不客氣的說,市建局是比地產
商更冷酷無情的地皮炒家。

市建局這種大型推土機的重建方式,西方國家在70代己經
停用,因為它造成社會嚴重分化,窮居民被驅離到偏遠地
區,原區則高級化變成豪宅區,變相「劫貧濟富」。進步
的做法是推動包括居民參與的小型重建,逐步更新舊區,
這樣才能真正保留社區網絡,同時改善生活環境。

利東街的社區保存運動就是要停止這種拒絕溝通、沒有選
擇的推土機式重建。街坊在四年裏竭盡全力爭取與市建局
及其他政府部門合作、主動提出了獲規劃師學會嘉許的替
代方案﹝啞鈴方案﹞,希望「活化保存」結合了製造、零
售及居住用途的中段唐樓。這些努力完全被拒絕。另一邊
廂,不受街坊歡迎的市建局發展方案﹝在公眾諮詢期間,
196份申述,當中192份反對市建局方案﹞卻輕易獲城規會
通過。更令人不解的是,街坊重新提出的「折衷方案」已
排期於2008年1月11日在城規會討論,市建局卻繼續漠視,
並加速在聖誕期間拆毀利東街,試圖像去年天星碼頭事件
一樣,以「既成事實」抹殺溝通的可能。這正是為利東街
東奔西跑足足十年的葉美容女士憤然絕食抗議的原因。

我們專業界、文化界與學界就利東街重建工作提出以下呼籲:

在城規會未討論新的「折衷方案」前,市建局應拿出誠意
跟街坊對話,馬上停止清拆利東街唐樓。

市建局所提「姻園」主題商場的建議,概念不清,充滿爭
議性,亦未能符合文化保育及活化社區的目標,必須先通
過公眾諮詢程序才能定案。

市建局僵化過時、處處漏洞的《市區重建策略》,正不停
地消滅有活力、有特色的街道文化,殘害扎根於地區的本
土創意產業及守望相助的社區網絡。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
社會分化,應馬上徹底檢討《市區重建策略》。

發起人:杜立基﹝規劃師﹞、張昭雄﹝立法會議員﹞、陳
家洛﹝浸會大學副教授﹞、董啟章﹝作家,文學界﹞、陳
智德﹝學者﹞、廖偉棠﹝作家﹞、梁文道﹝評論人﹞、馬
家輝﹝文化評論人﹞、陳偉群﹝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
﹞、黎廣德﹝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陳清僑﹝嶺大
文化研究系教授﹞、熊永達﹝理大建設及地政學院副教授﹞
、曾德平﹝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鄭敏華﹝See
網絡總監﹞、莫昭如﹝民眾劇場與社區文化工作者﹞、李
小良﹝嶺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蔡寶瓊﹝中大教育行政
與政策學系教授﹞、Joseph Cheng﹝Professor of
Political Science,CityU﹞、黃英琦﹝教育與專業界﹞、
司徒薇﹝港大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陳允中﹝科大社會
科學部助理教授﹞、麥海珊﹝藝術家、香港中文大學文化
及宗教研究系導師﹞、陳順馨﹝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Yau Ching﹝Associate Professor,Cultural
Studies,Lingnan U﹞、歐贊年﹝文化傳承監察發言人﹞、
文晶瑩﹝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導師﹞、金佩瑋﹝文化
界﹞、何秀蘭﹝公民起動﹞、鄭威鵬﹝小西、劇評人及文
化評論人﹞、Miss Y.P. Ho﹝Conservationist﹞、蔡芷筠
﹝藝術教育工作者﹞、邵家臻﹝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潘國靈﹝作家,文化評論人﹞、謝至德﹝攝影師﹞

發起團體: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灣仔h15關注組、
中西區關注組、灣仔市集關注組、自治八樓、影行者、一
代人公社、社區文化關注、SEE網絡、深水埗重建關注組、
本土行動、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人民@民主戰車、habitus
、環保觸覺、文化傳承監察

請按此加入聯署: http://leetung.no-ip.org/zh-tw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