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1, 2012

余志穩掌樂施會

余志穩掌樂施會 冀推動扶貧工作
【明報專訊】社署前署長余志穩在任時贏盡社福界口碑,2009年退休後一直做全職義工,今年9月他將接受新挑戰,出任香港樂施會總裁,負責中港台工作。余志穩說香港雖然富裕,但也有貧窮問題,這與社會制度不無關係,故希望未來能在新工作中,研究香港貧窮議題,做好政策倡議工作。

62歲的余志穩(Stephen Fisher),1980年加入港府出任政務官,曾任民政事務局副秘書長、社署署長等,2009年8月退休。他將成為香港樂施會第6任總裁,負責中港台工作,同時支援其他東南亞地區項目,該職位前稱「總幹事」,莊陳有亦曾任此職,此職自2006年起由英國的施日莊(John Sayer)出任。

多做研究 提供政策意見

余志穩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獲聘,現時擔任的多項義務工作如融樂會副主席、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委員、理大活齡學院客席教授等,須於稍後辭去,但期望繼續義務到院校講課。他表示,今年9月便過政府官員離職「冷河期」,可再投入全職工作,他對過去2年於融樂會的工作尤其不捨,故起初亦曾拒絕新工作,但終被樂施會對扶貧的理念吸引。

余志穩曾任前扶貧委員會秘書長,他表示港府現正重新成立扶貧委員會,樂施會可多做研究提供意見。「香港社會相對算已發展、較富裕,但仍有很多貧窮問題,希望香港可做到扶貧、滅貧。」他表示,樂施會為政策倡議機構,會提出有利扶貧的建議,協助游說政府,預料「爭拗點相信會有,但激烈性抗爭行動就不會」,又期望能將香港扶貧經驗帶入內地。

香港樂施會發言人表示,今年初展開全球招聘,余志穩是其中一名應徵者。余將於9月履新,任期3年。樂施會董事會副主席陳智思表示,余在眾應徵者中最全面,相信他的經驗可勝任新工作。

融樂會失副主席﹕犧牲小我

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高度讚賞余志穩過去2年協助少數族裔的工作,曾就該會擬就少數族裔教育問題控告政府提供意見,及協助政治游說等。雖然余離職對融樂會是一大損失,王坦言唯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希望日後再有合作機會。

明報記者 袁柏恩 何曉勤

親切

親切將設攤位於「第20屆國際嬰兒、兒童用品博覽會」 趣味益智兼備

親切將參與「第20屆國際嬰兒、兒童用品博覽」並設置慈善攤位。屆時將有慈善義賣、互動創意的親子小手工製作及慈善幸運輪,希望大家到場支持!

博覽當日,親切將會熱賣「親親.融融」童書系列。「親親.融融」童書系列是一套精美繪本故事書,適合3-6歲兒童閱讀。故事簡單易懂,讓孩子認識尊重、學會接納及懂得欣賞別人。

在互動創意的親子小手工環節,只要捐款港幣20元予親切,便可即場揀選物料製作,以小小心思表現大大大創意,創造獨一無二的作品!精選材料包括迷你T-shirt、小扇子、小手偶、拼圖、心意咭。

是次活動所籌得的善款將用作推動本地兒童共融服務,希望大家踴躍支持!


博覽會之日期及開放時間: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下午3:00 – 下午 9:00 (只限VIP預購門票進場)
2012年8月3及4日(星期五及六) 上午10:00 – 下午 9:00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上午10:00 – 下午 7:3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1

親切的攤位編號:Y23 (近遊戲區)

博覽會入場費及講座等詳情,請瀏覽: http://www.eugenegroup.com.hk/expo

Saturday, July 28, 2012

政府學校教師協會

官校教師反對即上馬
指硬推只會「滑鐵盧」 促重新諮詢

【明報專訊】社會各界反對教育局9月推行國民教育科的浪潮愈趨浩大,繼家長、社工組織及多個泛民政黨正籌備明日的反國教科遊行外,成員約500名官校教師的政府學校教師協會,昨罕有加入反對行列,發表暫緩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聲明,炮轟課程諮詢不足,硬推只會「慘遭滑鐵盧」,要求政府重做諮詢。協會主席黃漢金透露,部分官小校管會強行通過9月推行,教師卻感培訓、教材均不足,協會因此發聲明反對。

全港共有2000名官校教師,協會會員佔四分之一,黃漢金昨晚接受查詢時說,官校通常率先執行政府政策,但個別會員反映,有官小校管會已通過9月會推行國教科,協會憂慮現時準備不足,影響日後施教。他稱,以往官校執行政府政策前均會與官校溝通,但今次政府與官校欠溝通,他們認為政府要重做諮詢。

不滿部分官小校管會強推

官校教師協會的聲明指出,現時對國教科意見紛亂,課程「事必不成」,現時各界加入反對,可見有必要再做深入廣泛的諮詢。聲明又說,局方資助的《中國模式》教學手冊,吳克儉亦指內容偏頗,若課程硬要9月上馬,時間倉卒下要開發一套符合指引的教材實非易事,盼教局勿輕率行事。

協會要求教育局暫緩9月在小學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另應立即準備軟硬件配套,在先導學校試行後檢討,完成後才全面推行,否則「慘遭滑鐵盧,指日可待」,「盼局方以學子福祉為重,務須懸崖勒馬、三思為要!」

倡即備配套 先試行後檢討

雖然反對聲音日漸壯大,教育局仍於明日遊行前夕作出最後努力,爭取民意及家長支持。局長吳克儉答允今日上午與發起遊行的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代表見面,關注組發起人陳惜姿昨中午表示,政府前日建議安排教育局、關注組和家校會三方各派三人參加今日會面。關注組認為此舉安排欠尊重,要求單獨會面,關注組可派10名代表與吳會面至少1小時。她坦言對會面成果已沒有期望,重申要求撤回國教科再諮詢。

遊行前夕 吳克儉允見關注組代表

到昨日下午,教育局回應關注組,接納3點要求,吳克儉接受鳳凰衛視訪問時表示,若國民教育科教材有洗腦成分,「他會自己譴責自己」,又表示尊重周日遊行,稱遊行有小朋友參與,體現港人表達意見自由,呼籲要和平。不過,本報獲悉,教育局安排與關注組會面時,昨傍晚同步急召政府資助的18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及官方委任的家校會代表等,緊接於關注組之後見面,爭取建制內的家長會公開撐場,以示支持民意。

本報昨致電18區家教會代表了解會面安排,發現家長會意見分歧(見表),其中,深水區家教聯會主席黎玉玲稱,昨傍晚約6時收到當局通知,「因周日有團體遊行」,表示希望盡快與各區代表面談。她相信當局欲平衡持反對聲音的家長聲音,她正收集區內家長意見,原計劃下周五(8月3日)與吳克儉於定好的會面時才匯報,不料會面突提前,擔心意義不大。油尖旺區家教聯會主席劉李偲嫣稱,政府今次約見安排過於倉卒,應先撤回課程再諮詢。東區家教聯會主席趙明和觀塘區家教聯會主席奚炳松則認為可如期推行,再作檢討。

教局急召今撐場 18區家教會分裂

另一官方諮詢組織、家校會主席徐聯安今日亦會與吳克儉會面,家校會委員李月蓮表示,去年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曾向家校會作15分鐘簡介,「當時覺得課程包羅萬有」,沒有特別提出意見。她個人認為,國民教育應「平衡、客觀、多角度」,擔心課程與現有德育和公民教育科重疊,政府可延遲落實再作諮詢研究。

有份發起遊行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批評,政府此舉希望淡家長反對聲音,「反映政府視諮詢民意如做show」,只會激發更多人不滿遊行。

明報記者

Thursday, July 26, 2012

「反洗腦運動」教協示弱

「反洗腦運動」教協示弱馮偉華退選內外交困
信報財經新聞 | 2012-07-26
A13| 獨眼香江| 獨眼香江| By 紀曉風

“教協在7 月似乎陷入內憂與外患的交戰!在內,已報名參選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的教協會長馮偉華,因疑似患上前列腺癌而無奈在昨天宣布退選,改由教協理事葉建源出戰,雖然議席仍十拿九穩,如無意外不會落入建制派之手,但由於馮偉華是教協近年刻意栽培的接班人,臨陣易將,對教協未來發展勢帶來一定的影響。

對外,社會上反對國民教育的聲音愈鬧愈響,但教協在整場運動中卻幾乎絕,更甚是運動竟由一群仍未成年的中學生自行領軍,因而令人質疑一眾為人師表者,是否有盡其責任去保護香港的下一代免被洗腦教育荼毒。

教協是工會組織,但同時也是教育團體、社會團體及民間團體,曾多次在社會出現大是大非議題時,以行動積極回應,例如保釣魚台、反對日本軍國主義、抗議修訂公安條例等,甚至在反對大亞灣核電廠上也曾有過教協身影;然而,當香港滿布陰霾,國民教育在張牙舞爪,教協反似失去影蹤,似乎正突顯教協近年在組織定位上全面進退失據的困境。”本已篤定出選9 月立法會選舉的教協會長馮偉華,昨午在一眾教協理事陪同下,宣布退選的決定,馮偉華全程眉頭緊皺,透露自己在報名前已感到身體有異常,但因不想辜負期望,經掙扎後仍決定去馬,然而近日收到身體檢查報告,發現癌症指數並無改善,故雖然未確認患上癌症,仍決定退選,同時向教協請假半年休養。

由於有教協「護航」,故教育界別一直是泛民在功能組別中最十拿九穩的議席,陣前易將相信對選情影響不大,而教協就改派另一理事葉建源臨危受命出選。至於早前已宣布「退位讓賢」的張文光,就稱現時是教協新陳代謝時期,他不可能重新出選,而他只會署任教協內務副會長一職。

事實上,不成文的傳統,過去一直是由教協會長代表教協出選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界別,1985 年時,當年立法局增設教育界議席,即由時任會長的司徒華參選並當選,他再於1988 年連任;1991 年立法局首次直選,司徒華改循九龍東選區出戰,教育界議席就改由在前一年接任會長的張文光出戰;至於馮偉華,他在2010 年時接任成為會長,明顯是被栽培作未來接班人,但現時卻因病情阻礙出選,似乎也對教協的「新陳代謝」過程產生一定影響。

教協是泛民中的「橋頭堡」,由於是由大學、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各級學校教師組成的工會,故擁有逾8 萬會員,是全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且路線一直親泛民,組織定位除是工會外,同時還是教育團體、社會團體及民間團體,所以過去在社會上出現具爭議的議題時,教協不單會積極參與,甚至「挺身而出」走在最前線。

根據教協網頁,該會表明教協除推動香港教育改革及爭取教師合理權益外,也在社會事務方面,力求表達教師的意見,藉此影響決策,當中包括香港前途、政制發展及民運學運的事件,教協更形容「人說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教協會是按良知辦事的團體,要得到社會對教師行業的尊敬,便得在維護教育專業外,也應以行動關心社會,尤其是為社會上弱勢的社群謀求福祉;爭取民主的政制,為下一代可以活在自由、法治的環境中,正是有識者的良知所為」。如此的一番話,實是擲地有聲。

翻查歷史,教協確又真的有身體力行,其中80 年代更是參與高峰期。80 年代初, 通貨膨脹令物價飛升, 教協就在1983 年與多個關注民生的團體於維園舉辦大型的「保障民生遏止加風大會」,就公共事業機構大幅加價增重市民負擔提出抗議;及後,內地在大亞灣興建核電廠,引來港人恐慌,教協就在1986 年時就爭取停建發動全港學校簽名運動,短短一個月內收集到超過50 萬個簽名,教協亦加入聯席會議,成為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的成員團體。

翌年,港府企圖收緊遊行、集會、出版規定,提出修訂「公安條例」,教協就視取締惡法是爭取民主人權的法律依據,因而積極參與反對活動;此外,在爭取88 直選及反對臨時立法會等事件上,也同樣有教協的旗幟。

在本地以外,於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上教協旗幟更見鮮明!當中最積極的是反對日本篡改侵華史實,曾組織數千人在維園集會,反對日本政府篡改歷史教科書,又曾發動保釣魚台活動,甚至曾在回歸前後,發起少買日貨自覺運動。

然而,一切似盡皆成往事!當被視為洗腦教育的國民及德育科宣布於今年9 月正式在小學推行,城中反對聲音愈鬧愈大,甚至近日連家長都自發組織起來,刊登聯署向國民教育說不時,教協在整場運動中,角色卻一直似有若無,總之就一直沒有擔起帶頭的作用。

事實上,反國民教育運動中,中堅分子是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組織創辦人曾不諱言,學民思潮之所以出現,也是因為教協在國民教育已迫在眉睫時,卻仍然毫無動靜,令他們才不得不「自保」;教協監事戚本盛早前也曾撰文,提出「教協於國民教育爭議中為什麼這樣遲鈍」,文尾總結教協在事件中遠遠落後且遲鈍不堪,沒有義無反顧的氣魄。

其實,身為教協理事的前線教師張銳輝及方景樂等,在反國民教育上也擔當一定角色,但已無助挽回教協的失分表現。

有曾跟教協成員就國民教育議題「交手」的老友透露,教協在事件中其實並不是堅持反對,只認為如果能引入更多親泛民的老師參與編寫教材,以及讓教師把關,便認為推行國民教育問題不大,但有關立場明顯跟學民思潮一眾小子的堅持相距甚遠,同時迴避了最核心問題,正是在沒有全面民主下,教材先天上必然偏頗,終歸仍是會出現洗腦結局。

教協立場未敢「企硬」,或許跟其角色問題有關,老紀在上文就曾指出,教協本身是一個工會,如果推行國民教育,意味新增學科,對教師、教材等資源需求必然提高,近年出生率低而出現殺校潮,教協雖一直爭取全面實施小班教學,但當局至今仍未落實政策,國民教育的出現,在教師人手問題上確帶來契機,如以工會角度出發,恐怕絕不為過,只是教協是否有就此作出考慮,老紀就不得而知。

教協過去勇於就大是大非議題表態,很大原因是跟華叔有關,他是教協首任會長,由1974年做到1990年,而他同時又身兼支聯會主席(教協九龍會所也一直是支聯會會址),華叔更是民主派元老級人馬,有份成立民主黨的前身港同盟,故對民主、公義事件自然特別敏感;至於接班人張文光,他也是資深民主黨人及支聯會成員,及至馮偉華,他本來不具有任何政黨黨籍,至去年才正式加盟民主黨,而現時以教協之名出選的葉建源,昨日就表明會遲一步才考慮是否加入政黨,或許這個便是為何教協定位進退失據的底因。

Wednesday, July 25, 2012

「領匯監察」要求政府回購領匯

團體要求政府回購領匯 (12:12)
領匯今早舉行股東周年大會,社民連及「領匯監察」等數十人在場外抗議,批評領匯加租,要求政府回購領匯。

該批示威人士批評領匯旗下的商場及停車場,不斷加租,扼殺小商舖的生存空間,並提高通脹,他們要求政府回購領匯。

抗議人士不斷叫口號,一度企圖衝入舉行股東周年大會的酒店,但被保安阻止,社民連一名成員其後取得股東授權書,獲准進入會場。

(即時新聞)

Tuesday, July 24, 2012

澳門善明會

善明會
http://www.sinmeng.org/sinmengabout.php

善明會是一個非牟利的慈善團體,於2002年5月2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成立。由1996年起陳美儀女士已經聯同一群好友每年多次以個人名義或自發性組織參與慈善活動,如在節日期間探訪老人院,聯同群聲曲藝會舉辦曲藝敬老晚會,為單親兒童舉辦聖誕聯歡,捐贈禮物給各慈善社團及參與慈善機構舉辦之活動等等。 由於有感每次活動只屬個人參與,缺乏群體功能,但看到各成員都熱衷於慈善工作,社會亦有所需要,而青少年成長問題更需關注,故陳美儀女士遂創辦善明會,以「關心社會,濟弱扶貧」為宗旨,務求達至眾志成城的效果,共同努力推動慈善工作。

本港第二個濕地公園

斥公帑塱原收農地 建第二個濕地公園
【明報專訊】發展局昨日就新界東北發展諮詢環保團體,首次披露擬動用公帑收回塱原37公頃的私人農地,興建天水圍以外本港第二個公眾享用的濕地公園,並設訪客區和訪客中心,和供候鳥棲息的保育區域等。有環團認為,政府建濕地公園建議可取,但希望可擴大範圍及釐清公園規劃,平衡生態影響。

37公頃料涉40億

政府早前提出會以特惠津貼賠償受影響農戶,本報粗略推算,若政府全數收購塱原37公頃(約398萬呎,面積近兩個維園大小)農地,並以1000元一呎的特惠津貼賠償,相等需要39.8億元,未計造價。相對天水圍濕地公園,由於不涉收地,總建造價約4.2億元,佔地61公頃。

劃4區域 管制人流

政府就新界東北展開的第三階段諮詢,剔除原來由私人發展商參與塱原保育的建議,改為將面積達37公頃的塱原濕地劃作「其他指定用途(自然公園)」,並建議由漁護署或環團負責管理,打造成本港第二個濕地公園。

多個環團包括長春社、綠色力量及綠色和平等,昨日與規劃署和土木工程拓展署開會。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主任吳希文引述會上政府顧問指出,暫建議將新公園分成四部分,除訪客自由出入的訪客中心及訪客區,亦設保育限制較多、有人流管制的公眾進入區,該區與現時塱原的「管理協議」模式相似,會種植不同濕地農作物,確保重點保育的物種受保護,並有一定人流管制。

建議保留農耕特色

另外,濕地公園亦有最高保護的「限制進入區」,包括大型濕地生境,重點保育易受騷擾的水鳥,如一些只會在較寧靜時段停留在塱原的鷺鳥、水鴨。政府顧問指有關安排只是概念階段,各區域的實際面積暫未能提供。

吳希文說,由於擬建的濕地公園大部分面積已是塱原保育的核心帶,如在內標明設立「公眾進入區」,擔心變相鼓勵更多人流,未能保護生態區的完整性,而「限制進入區」內,目前建議是純生態管理,未有農業元素在內,長春社認為,在規劃上應考慮保存當地農耕特色。

環團倡擴大保育範圍

團體又希望政府同時考慮保育塱原以北、約15公頃的農地,因當中的農地及魚塘均有中至高生態價值,亦是珍貴雀鳥的飛行路線。

Monday, July 23, 2012

黃英琦:文化債——藝發局不能再被矮化

黃英琦:文化債——藝發局不能再被矮化
明報 23-7-2012

編按:早前,不少文化人就成立文化局發表意見,並提供各種可行的建議。今天,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黃英琦,觀察1995年成立的香港藝術發展局(下稱「藝發局」)歷來各種動向,撰文為藝發局的前路把脈。

藝發局早前宣布與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合作,由M+總監李立偉擔任明年的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策展人,並由藝術家李傑代表香港。此決定令不少前線藝術工作者憤怒並發起聯署。他們質疑藝發局黑箱作業,擅自更改以「公開徵集計劃書」甄選藝術家代表香港的遊戲規則。

近200位聯署者要求藝發局解釋是次合作的性質,及與M+之間的關係:這是一次過的合作還是長遠安排?聯署者強調,「公營機構的辦事原則要合符公眾利益……也必須尊重及支持獨立策展以及香港藝術的專業發展,不能有脫離大眾及持份者的精英主義」。

藝發局一直視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為最「威水」的主導項目,為何要拱手相讓「主場」給「還未真正誕生」的M+?藝發局行政總裁周勇平說,原因之一是可動用雙倍資源(藝發局與M+各出資500萬元),之二是可解決藝發局策展力不足的問題,利用李立偉在國際間的知名度,提升香港的展覽效果。

在威尼斯雙年展設香港館真要1000萬元?為何藝發局17年來都未能提升香港的策展能力,以至今天要「找外援」?

藝發局在17年前成立,原意是擔當高層次的藝術統籌角色。它早年有一定的「威脅性」,間接刺激當年的市政局也要求變。1999年,兩市政局被取締﹐文化界本以為市政局的豐富資源和場地會被「釋放」出來再分配,讓藝發局也可嘗試管理文化場地,促進良性競爭。結果,市政局的文化康體事務由康文署通通接管,藝發局仍是弱勢。

「香港藝術發展局是一個擁有很大自主權的獨立法定機構,目標是為香港藝術界拓展一個更具活力及更加多元化的局面。」這是藝發局在1995年成立後向政府提交第一份「五年策略計劃」內的第一句話。17年後,藝發局不再有豪言壯語,也不再說「自主」,它只是民政局轄下的其中一個藝術撥款機構。

曾幾何時,文化界對藝發局寄予厚望;它是香港首個可由業界推選10名委員(再由特首委任)的法定機構,它應是藝術的倡議者和捍衛者;它有較民主的討論過程,願意諮詢,為藝術發聲。它既擁有「很大自主權」,藝術界期望政府會給予足夠經費,讓局方自主和專業的撥款,支持卓越,推動藝術界的專業發展,加強一向被忽略的藝術教育,讓藝術普及、為藝術辯護。

藝發局首份文件也沒有令人失望,在1996年發表的「五年策略計劃」,就是用了上述段落的字眼作為主要發展目標,並向政府提出所需經費,由1996年的1億元逐步遞增,至2011年的2.3億元。事與願違,17年後,藝發局在2011/12年度撥款,只有1.13億元,原地踏步,與1996年差不多,沒有增長。

為何一個有覑好開始和遠大理想的藝發局會變成今天的模樣?且由它的成立和演變說起。

在過渡期成立之後

藝發局的成立有覑濃厚的彭定康影子和過渡期最後五年那種急不及待做好組織建設(institutional building)的期盼,也有某種要制衡當年兩個市政局獨大的情緒。當時社會仍有「能做到」精神,在一兩年間可通過法例,成立籌委會;今天,這種can do精神已很陌生,官員畏首畏尾,不想藝發局做太多。

回歸後,董建華政府對有「民選」成分的藝發局感到不安,匆匆修改法例,把成員的人數增加至27名,也修訂了「選舉」的方法,被推選的業界成員從此不過半,廢了藝發局的武功。

何鴻卿是藝發局首任主席,他的一年任期雖然短暫,但他與榮念曾等幾位核心委員為藝發局開創了新局面,推動「五年策略計劃」。跟覑的周永成主席秉承藝發局作為倡議者的理念,主催藝術教育相關研究,令人眼前一亮。2000年6月,主席一職由何志平接任;自此,藝發局的倡議角色開始轉變為活動主導。同年,前特首董建華成立高層次「文化委員會」,全面檢討文化藝術政策。何志平在2002年7月成為民政事務局長,藝發局主席一職由陳達文、馬逢國和現任的王英偉相繼接任。

藝發局角色逐步被矮化始自前特首董建華。在2000年,他不選擇藝發局,反而成立了高層次的文化委員會制訂文化政策。文委會在2003年提交報告,當中第五章「資源調配與架構檢討」分析了藝發局角色,認同「藝發局自成立以來,對香港藝術的發展和推廣有顯著的貢獻……但其所獲資源只是康文署的百分之五,相對缺乏」。文委會建議政府理順藝發局和康文署的分工不清,藝發局可逐步成為「文化藝術基金會」,吸納部分康文署資源,讓撥款角色由一個具公信力的法定機構承擔。

這是文委會報告中最受爭議的一章,我至今相信這新架構可恢復藝發局的創局角色,也會更重視「民開主導」的原則。奈何文委會報告生不逢時,何志平局長對架構檢討模棱兩可,避重就輕,擱置了架構重組的討論。

不知不覺被「微調」

由2004年至今,民政局經歷兩位局長,他們都不約而同想避開有民選成員的藝發局,藝發局角色一步步被削弱,民政局本身的撥款角色卻反而被加強。

2005年10月,位於石硤尾的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開幕,這幢由舊工廈改建的藝術村由香港浸會大學管理。我一直不明白為何不由藝發局主導,讓它趁機會以新思維營運JCCAC,擴大影響力。唯一解釋,是民政局對藝發局仍有顧忌。

2007年,民政局決定把6個原是藝發局「三年資助」的藝團抽離藝發局架構,與另外4個大型藝團以「主要演藝團體」的名稱改由民政局直接資助(「十大」在詹瑞文不再需要撥款後變為「九大」)。在2011/12年度,民政局資助「九大」共2.64億元,是藝發局資助額1.13億元的兩倍多。這舉動美其名是強化藝發局在推動中小藝團的角色,事實卻是九大旗艦藝團與其背後的龐大資源都不再受藝發局監管和控制,影響力繼續減弱。

此外,民政局在過去數年「政出多門」,自行催生各種名目的撥款。在獲撥15億元種子基金後,民政局決定每年撥出6000萬元,一半給藝發局,另一半則以新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出現,以配對形式支持有潛質的藝術家和中小型藝團。真奇怪,不是說中小藝團是藝發局的培育範疇嗎?

民政局也在2010/11年度向粵劇發展基金注資近7000萬,由「粵劇發展基金顧問委員會」制訂撥款機制。民政局亦支持藝團的海外文化交流,藝術界可向「藝術發展基金」申請資助。在2011/12年度,該基金撥出共316萬元以支持46個文化交流項目。由2009年開始,康文署於轄下11個演藝場地推行場地伙伴計劃(VPS),讓署方與藝團共建場地的藝術特色。首屆VPS在操作和建立信任方面有改善的空間,但能讓藝團的發展願景與社區聯繫,是可喜的新嘗試。但藝發局在VPS沒有角色。

為了補救其弱勢,藝發局這幾年不斷舉辦大型活動,每年以400多萬元辦「香港藝術發展獎」,以200多萬元辦「校園藝術大使計劃」,但藝發局卻未有強化其倡議功能,主催研究的質與量都少了。

其實,藝發局可以不用劃地為牢,不接納自我矮化,主動思考一套發展策略,例如加強與民間藝術機構的合作,形成在康文署以外的中小型場地網絡。香港藝術中心、香港兆基創意書院、JCCAC、香港演藝學院,甚至牛棚藝術村等,都有靈活的中小型場地,藝發局可資助其部分營運開支,委約新作品,促進以往受忽略的香港本土文化發展,推動藝術進入社區。藝發局可批判地回應民政局和康文署過往較支持抽空了文化歷史政治內涵的「文娛康樂」活動,資源可策略性的傾斜於誘發深層思考的演藝、文學和視藝作品,鼓勵香港社會接納多元文化。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委任制度,就會出現怎樣的公營機構;藝發局在過去多年未能跳出局限的其中原因,是歷任主席和委員未能堅持。

藝發局還可以做什麼

今天,儘管藝發局在表面上仍是重要的文化公營機構,但影響力和資源與其他公營機構懸殊,在每年花20多億元公帑的「巨人」康文署前,藝發局的感覺是「矮子」。另一個巨人也出現了,這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擁有216億元撥款,是未來十年的文化焦點。

康文署一向不放藝發局在眼內,也一直與西九暗較量。藝發局選擇在威尼斯雙年展與西九合作,是希望日後能夠雙劍合璧,一起對付「巨人」?這場戲才剛上演,讓我們拭目以待。

若文化局仍會成立,它成立後的考驗之一,是重新確認藝發局的角色,釐清「三大板塊」(康文署、藝發局、西九管理局)現時的混淆關係和分工。究竟政府會繼續顧忌藝發局的民選成分,還是可以有氣度的提升藝發局的角色,大幅增加其資源,委任具承擔的主席和委員,讓它成為真正具影響力、能推動藝術發展的公營架構?

我當然是期望後者。畢竟,在這三大板塊中,藝發局是唯一擁有「很大自主權」的文化單位,文化局不應讓其角色泡沫化,藝發局同仁也要堅持,不能自貶,不能輕言放棄。

作者簡介: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前市政局議員、前文化委員會成員

國民教育中心

國民教育中心料獲教局續約 (14:49)
出版被指內容偏頗國情手冊的國民教育中心表示,預計教育局應該會和他們續約,繼續獲得資助。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獲教育局資助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被傳媒指出多處內容有問題,引起全城熱議,教育局長吳克儉其後亦指其內容有偏頗。

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和教育局的合約上月屆滿,該中心總監黃志明表示,預計教育局將會和他們續約。

另外,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今早在港台節目中,未明確表示會不會和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續約,只說,當局會按社會上的不同意見,「到時到候自然會和這團體(國民教育服務中心)處理」。

(即時新聞)

民間反對國民教育大聯盟

國民教育變選舉議題
建制3黨力挺 關注組促參選人表立場

【明報專訊】擁有9萬名會員的教協宣布加入「民間反對國民教育大聯盟」,並將動員教師參加下周日(29日)的萬人大遊行,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與此同時,「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今日在多份報章刊登千人聯署聲明,「學民思潮」則要求立法會參選人就政府9月前應否叫停國民教育明確表態。

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日撰文「嚴正說明」,國民教育不是洗腦教育(詳見另稿),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亦首度開腔,指家長反應毋須「太強烈」,並表明毋須叫停國民教育。建制派政黨包括民建聯、工聯會及新民黨等,公開表明支持如期推行國民教育科;公民黨、工黨等則表明反對國民教育獨立成科。

周日大遊行 羅范﹕反應不用太強烈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出,國民教育應是中央給予而必須推行的政治任務之一,相信梁班子正陷入兩難,希望以時間換取空間。他認為,國民教育議題會隨今屆立法會選情激烈而升溫。

本報昨向多個政黨查詢他們對國民教育科的立場,建制黨派表明支持,泛民則表示反對(見表)。家長關注組發言人陳惜姿指立法會選舉臨近,參選人對國民教育科的立場,將影響家長的投票意向,要求各參選人公開交代對國民教育科的看法。她又說,聯署是溫和表態,遊行是和平抗議方法,不明白羅范椒芬為何覺得家長反應激烈。

陳惜姿﹕不明為何覺家長激烈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對自由黨認為毋須急於9月推行課程的立場表示歡迎,期望他們可派人參與周日的遊行,證明他們不是「政治抽水」,他同時批評民建聯及工聯會一意孤行、違背民意;而新民黨則與去年反國民教育立場截然不同,要求各參選人進一步交代支持或反對國民教育的理據。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表明,支持如期推行國民教育科,因去年政府已作諮詢,而且設有3年「開展期」讓學校準備。談及早前被教育局批評為偏頗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他認為「有兩頁內容不全面,但當中仍有可取之處」。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則指出,原則上支持政府推國民教育,但應加強中史和文化內容,又指政府有3年開展期供學校準備,其間政府可再作諮詢。

曾任教育署長的行會成員羅范椒芬昨回應稱,「家長反應不用太過強烈,因為國民教育不自今日始」,因自回歸以來學校已有國民教育,不存在「強推」問題。她說﹕「家長反應不需要太強烈,不覺得我們要因噎而廢食,而應朝健康方向去推動國民教育。」另外,根據剛放榜的文憑試通識科成績,她相信「同學有獨立思考能力,絕對不存在『洗腦』一說」。

工黨和公民黨均認為國民教育無必要獨立成科,工黨主席李卓人強調反對洗腦教育,學生應先讀中史認識國情,再判斷是否愛國。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則指政府今次是「霸王硬上弓」。

蔡子強分析,國民教育是選戰中的新議題,直接影響中間沉默大多數的選民,「雖然他們不關心政治,但擔心子女成為國民教育的實驗品」,因此參選人的立場會影響他們的投票意向。他估計,自由黨由於選情緊張,而且無法取得左派鐵票,故希望藉此爭取中間選民支持。

明報記者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

強推國民教育被指政治任務 (11:10)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指教育局長吳克儉迴避與家長會面,指當局若一意孤行推行國民教育科,相信是政治任務。

關注組發言人陳惜姿表示,數日前已約見吳克儉,但對方一直以事忙為由迴避,只肯安排次一級官員與他們會面。

她指,很多團體都反對當局在新學年推行國民教育科,若當局仍堅持推行,估計這是一項政治任務。

另外,關注組成員余冠東指吳克儉、行會成員羅范椒芬為國民教育辯護的說法是「一派胡言」。

(即時新聞)

家長關注組轟諮詢「鬼祟」 (08:41)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批評當局所謂的諮詢,做法「鬼祟」,重申不容二流甚至九流的教材遺禍孩子。

針對教育局長吳克儉撰文指國民教育科已諮詢了4個月,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的陳惜姿、黎佩盈、余冠東今晨出席港台節目時反駁說,他們根本不知道當局曾經諮詢,家長要工作又兼顧子女,疲於奔命,不可能常常上教育局的網站查看當局有什麼消息,批評當局的講法「不近人情」,當局根本無主動接觸家長。余冠東指教育局的做法和政府一貫的「鬼祟」行徑相同。

成員又指出,關注組中許多家長都有傳媒背景,亦有律師等專業人士,理應是較留意時事的一群,若他們都不知道當局曾經諮詢,恐怕一般家長更無所悉。

(即時新聞)


Sunday, July 22, 2012

729反國民教育科遊行

團體擬反國民教育科遊行 (16:18)
多個團體擬於本月29日舉行反國民教育科遊行,他們估計有一萬人參加。

教協、學聯、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和學民思潮等14個團體組成了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計劃於下星期日下午三時在維園足球場集合,遊行到政府總部,要求教育局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擱置未來三年逐步推行有關科目的計劃。

(即時新聞)

嶺大乾淨袋運動

嶺大乾淨袋運動 謝絕迎新贊助
【明報專訊】各大專的迎新營近年充斥大量商業贊助,一袋袋的免費紀念品,背後都可能沾過血汗工廠工人的血和汗。嶺大學生會今年決定謝絕所有商業贊助,斥資5萬元自家製作1700個環保袋派給新生,又鼓勵他們一同參與製作,反思消費主義為社會帶來的流弊。

印上贊助商名稱的環保袋是大學迎新活動其中一樣指定紀念品,學生會其實毋須付出分毫。嶺大學生會今年決定斥資5萬元,聘請一班聖雅各福群會的車衣女工一同揀布、剪裁和縫紉成一個個布袋,計劃於迎生營中連同宣傳社區經濟的宣傳單張派給新生。這個布袋取名「乾淨袋」,取名自大專學界的「乾淨衫」計劃(即迎生營服裝都不是生產自血汗工廠)。

同學暑假都在縫袋

嶺大學生會社運幹事羅冠杰表示,不想新生甫入大學就只知拿取免費商品,卻不反思生產過程的不公義,「同學親身參與生產過程,便知道每個袋都有血有汗」。

運動並非一帆風順,學生會會長陳樹暉說,5萬元成本要申請學生會基金,故要說服同學支持,安排人手製作亦遇上困難,「人多效率反而不高,核心的幾人熟手,但新參與的同學不熟悉(縫袋)過程,要重新向他們解釋,待他們慢慢上手,所以10多人做與幾個人做,速度其實差不多」。雖然效率低,但同學亦期望能把信息傳遞給更多人,至今已舉辦5次製作工作坊,雖然仍然落後進度,但預料下月中能完成全部「乾淨袋」製作。

在聖雅各福群會借出的臨時工作室裏,同學暑假的時間都花在縫袋上,他們的師父、車衣女工珍姐說,熟手技工會把布疊起再剪栽,但同學卻要一塊塊剪,「雖然很慢,但不會移位,造出來的袋便很好」。生產之餘,學生會不忘運動本義,所有參與計劃聖雅各的女工都可參與商議工資、生產和分工方法,除薪金外,還得到類似勞動券的「時分券」,以在區內小店換取廉價日用品,實踐社區經濟。

明報記者 林耀華

Saturday, July 21, 2012

展才基金

展才基金 - 自家創藝
「展才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一非牟利民間團體,成立於2011 年9 月,由一群香港本土工廠妹(前「成衣製造業職工總會」的製衣工友)為了香港質優工巧的製衣技術得以保留與傳承,在極有限的資源下,自發集資組成。我們深信將過往香港的製衣技能和經驗,加上創意手藝,通過基金的持續發展,在香港開闢新景象。

我們的目標:
協助提升和發揮本地工人的知識和才能;
發展具創意、有本土特色的工藝和文化產業;
從而改善本地工人的權益,衛護工作尊嚴,促進社會團結,消弭社會隔膜,達至社會共融。

我們的理念:
分享、參與、共融

我們相信勞動者可透過不同方法持續發揮潛能,達至獨立自足;肯定勞動者才能的發揮,才會對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有正面貢獻,並能推動和諧社會及健康生活。

最重要的是,臻美的環境是建基於人人共享資源的平等機會。(為體現勞動者和性別平等參與,我們的管治架構中50%是女性及50%來自勞動階層。)

香港自七十年代起,已是成為全球成衣主要出口國。製衣業替外向型經濟的香港賺取不少外匯,也把「香港製造」的品牌帶到國際舞台去。可以說是製衣業的黃金時期,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黃金歲月。隨著資金、工廠撒離香港,香港這個工業生產的故事漸漸失去了光彩。特區政府彷彿也想盡快把製造業的痕跡擦去,把製造業從香港人的記憶刪掉。近年,整個社會強調香港經濟要轉型,服務業成為四大經濟支柱。再也不提製造業,或是製衣業了!香港一直是一個善忘的社會,“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個沒有歷史、沒有回憶的世代!

但我們相信透過努力推動,將有本土特色的工藝和具創意的產品,透過你的參與和支持讓本地工人發揮所能,多一份自力更生的機會。將復興「香港製造」!推廣”工會生產”,推動「Union Made in Hong Kong」!積極創造名為「自家創藝」的本土品牌。

店舖種類 精品
地址 香港九龍彌敦道503 號萬榮大廈5 樓B 室
電話 27708779
電郵地址 talent@tdf.org.hk
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B1%95%E6%89%8D%E5%9F%BA%E9%87%91-TDF/345381482151416

Friday, July 20, 2012

北京紅會擬實時公布捐款

北京紅會擬實時公布捐款 (08:20)
北京市紅十字會正在設計、搭建募捐資訊即時公開管理平台,實現公眾在線捐款,開具捐贈發票,查詢捐款去向等功能。

該平台有望於下半年推出。昨天,北京市紅十字會召開半年工作大會。市紅十字會會長、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提出,「紅十字會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不能只是關門開會、學習,還要開門辦會,走出去,學會整合資源,動員社會參與,創新募捐救助機制和形式」。

「推廣網路等新媒體募捐方式」,已明確寫入北京紅十字會的工作計劃。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馬潤海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時表示,將推出募捐資訊即時公開管理平臺,建立首都紅十字募捐救助委員會,樹立紅十字組織開放、透明的社會形象。

郭美美事件後,北京紅十字系統的社會募款,雖然總量未下降,但也受到一定影響。市紅十字會副會長劉娜稱,今年1月至6月,全市紅十字系統共募集善款3713.74萬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公小額捐贈有所下降。其中,網上捐款減少得比較明顯。

雖然尚沒有明確的統計資料,但劉娜坦言,從募捐平台上可以看到,與往年同期相比,網上捐款的次數和額度都有下降,不少捐款者只捐一塊錢,甚至還有捐一分的,「最高的,也有千元;但很難與往年相比,2008年,我們網上募捐曾經達到過1800多萬」。

(新京報)

Thursday, July 19, 2012

首間四大超市捐食物

華潤萬家捐食物 四大超市首間
【明報專訊】連鎖超市早前被揭寧願丟棄也不捐贈剩餘食物,受到社會質疑。環保組織地球之友表示,經過商討後,華潤萬家超級市場昨日承諾,會捐贈因運輸而導致包裝損的食物,是本港四大超市中首間表態支持捐贈食物。

贈因運輸包裝破損食物

華潤萬家現時在本港設有約100間分店,發言人表示,由於現時仍未有一些因運輸過程而導致包裝損的食物,故現階段未能評估每日捐贈的食物數量及種類。發言人續說,仍需就如何確保捐贈食物的食物安全等細節,進一步與地球之友商討。

地球之友昨日表示,華潤萬家承諾與本地食物回收機構「惜食堂」合作,捐贈因運輸而導致包裝輕微損的食物,並與環保署進一步了解廚餘回收。地球之友發言人表示,歡迎華潤萬家的決定,認為此舉不但可減少食物浪費,亦可幫助基層市民。發言人指出,期望未來能擴展捐贈食物計劃,呼籲另外三大超市響應,現時惠康、吉之島已表示會積極考慮,並探討食物捐贈的可行性;但百佳仍然不願考慮,地球之友對此表示遺憾。

明施慎選: 首個網上慈善評級機構

從財務報告入手監察
明施慎選(iDonate)是本港首個網上慈善評級機構(www.theidonate.com),從公司註冊處購買慈善機構的財務報告,連同相關機構公開資料等,分析機構的善款是否用得其所,並給予評分,協助捐款者作出明智抉擇。

溫澤君表示,該組織現正與商界洽談合作計劃,例如市民透過該組織網上平台投票選出喜歡的珠寶設計,又或寫下對蛋糕的食評等,為商戶提供改善產品意見。每做一次評選,就可以儲積分,當儲到某個積分點,有關商戶就會捐錢予慈善機構。

違例或撤免稅資格
本港現時並無獨立法例監管慈善組織,法改會於去年6月公佈《慈善組織》諮詢文件,建議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規管慈善組織,但文件本身有爭議之處。至於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則受稅務條例規管。稅務局發言人表示,會不時覆查獲豁免繳稅的慈善團體,若證實進行不符其宗旨的活動,或未有妥善編製財政報告等,會考慮撤銷其免稅資格。去年度約有110間慈善團體被撤銷免稅資格。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張國柱指出,今次明施慎選的監察結果,反映部份慈善組織的透明度不高及監管不足。明施慎選創辦人溫澤君表示,有需要提高慈善組織的透明度,保障市民捐款用得其所,但她對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有保留,憂委員會可隨時取締慈善組織,權力過大,造成白色恐怖。

透明度高 小機構獲嘉許

透明度高 小機構獲嘉許
有壞蘋果,亦有好蘋果,明施慎選發現不少規模細小的慈善機構雖然人力物力有限,但透明度及營運效率比不少有規模的慈善機構好,以下是部份受稱讚的慈善機構:

香港沃土發展社:由本地大學講師組成,主要服務對象是內地山區兒童的教育及醫療需要,幾乎所有善款都用於慈善服務上,絕大部份開支由負責人自掏荷包支付,並將過去9年的財報告上網,供公眾查閱。

Child Welfare Scheme:主要服務對象是尼泊爾的兒童福利,本港是籌款中心,該機構不但將財務報告上網供查閱,並會詳列各項尼泊爾的服務和行政開支等細節資料。

婦女動力基金:逾一半的善款來自外國大型基金,打破限於香港籌款的框框,而且規模雖細少,但該機構將財務報告及相關服務資料上網供查閱。

飲食業福音團契:除將財務報告上網外,該機構更推出到會餐飲服務開拓財源,增加收入,自負盈虧,協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營運效率高。

海星慈善基金:由一班醫療人員組成,主要協助內地病童,除將財務報告上網供查閱外,並會滙報每個受助兒童的個案進度,而且善款盡量用於服務上,並無誇大開支。

中國蘭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以內地為基地的慈善機構,但透明度高,財務報告上網外,並會向捐款者交代善款會用於甚麼服務。

Wednesday, July 18, 2012

惜食堂

基層受惠
回收食物再造飯盒

連鎖超市、麪包店每天丟棄大批食物,其實有很多善用這些食物幫人的出路。2010年始成立的食物收集團體惜食堂,目前合作的多是外籍廚師主理的大酒店、會所,每日可提供近300個飯盒予長者、低收入家庭。惜食堂創辦人董愛麗稱,捐贈食物的機構毋須擔心責任問題,因合作前會簽免責條款,而食物須儲存在-4度以下,又要求3小時內將食材送抵廚房,而烹煮的食物中心溫度須達75度或以上,還定期將食物樣本送交化驗所做測試,確保衞生,至今無收過食物安全的投訴。

望能提供1000飯盒

她表示,除高危食品如奶類製品、沙律、海鮮、魚生壽司等不收外,其他食物無任歡迎。對於有機構擔心不能控制捐贈食材的數量,惜食堂自言沒所謂,指若收回的食材不足,亦會自掏腰包加餸,確保飯盒供應。該機構目前集中邀請連鎖店加入,並拓展至其他食物供應商。而7月起,該機構將有屬於自己的廚房,希望每日提供的飯盒可增至1,000個。

《蘋果》記者

Tuesday, July 17, 2012

五億基金 扶助社企發展

五億基金 扶助社企發展
【東方日報】政府為加強社會企業發展以協助弱勢社群改善生活,特首梁振英昨建議向獎券基金申請撥款五億元成立社會企業發展基金,向社企提供貸款援助,當局計劃參考早前按揭證券公司推出小型貸款計劃的經驗,再釐定申請細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認為計劃構思可取,但必須要透過各項行政措施包括貸款期、審批準則等配合。

貸款模式協助

現時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主要透過發放種子基金,資助地區社企項目讓弱勢社群可自力更生,該計劃分別在○六年度及一一年度獲撥款合共三億元,至今已撥款一億二千五百萬元資助一百三十個社企項目,創造二千一百個工作機會。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社企諮詢委員會曾經研究除直接資助社企運作外,亦可用貸款方式協助社企。當局計劃向獎券基金申請撥款五億元設立社會企業發展基金,向社企提供貸款或貸款保證,詳情將參考按揭證券公司今年六月與銀行及非政府機構合作推出的小型貸款計劃。根據小型貸款計劃,提供創業、自僱營商及自我提升三種貸款,並按申請人需要提供營商導師和創業營商培訓,最高貸款額由十萬元至三十萬元不等,還款期可長達五年。

社聯社企商務中心高級經理譚穎茜認為計劃構思可取,因現行「伙伴倡自強」計劃並無額外資助社企擴充或研發新產品等,貸款計劃可協助社企進一步發展,但認為必須有相關行政措施配合,包括要調節審批程序及衡量社企還款能力等,她又指大部分社企以慈善團體註冊,小部分由私人企業營運,建議當局應釐清申請準則。

關愛基金或納入扶委會

關愛基金或納入扶委會
【蘋果日報】扶貧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昨首次開會,商討扶貧政策方向,並計劃納入關愛基金,由扶委會倡導政策,關愛基金執行。扶委會計劃設四小組,針對低收入和失業人士、貧窮兒童、貧窮長者、少數族裔和新來港人士等,最快今年9月底成立。

據了解,政府有意將兒童發展基金、攜手扶弱基金等基金計劃重組,但各基金性質有異,難統合運作。由於關愛基金的組織架構與扶委會相若,同樣設大會訂政策,其下執行委員會監督計劃,再分小組針對各貧窮問題,因此極可能將關愛基金納入扶委會,兩者委員也毋須重複。

籌備工作小組成員羅致光表示,扶委會成立後,關愛基金仍會運作,針對即時性扶貧措施,但「委員會運作就需要去結合」,令扶貧更協調和到位。成員方敏生表示,將收集基層團體、商會及經濟學者意見,制訂中、短期措施外,也為扶貧工作訂五年目標。扶委會成員除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外,還有五個局長和副司長等,成員人數或擴大。羅致光表示,暫未討論委任人選和準則。

鄭家純有意加入

小組唯一商界成員、新世界集團主席鄭家純表明,有意加入扶委會,又認為商界加入可促成社會大和解,減低仇富情緒;但被問到商界會否繼續注資關愛基金,他則稱日後需討論基金運作方向。

扶貧委員會籌委會

扶貧會擬增6委員 鼓勵企業家加入
【明報專訊】扶貧委員會籌委會昨在特首辦召開首次會議,據政府初步建議,未來扶貧委員會成員人數會增加,由過去的24人增至30人,並設三層架構,在主席(特首梁振英)之下,設執行委員會及4個執行小組。獲委加入扶貧委員會籌委會的商界代表、新世界發展主席鄭家純認為,未來引入的商界代表不一定是地產商,並會鼓勵有助推動扶貧的企業家加入。

協助新政府推動扶貧工作的扶貧委員會,由特首梁振英任主席。籌委會首日會議後,籌委成員鄭家純表示,商界可出錢出力,未來委員會的商界成員,不一定是地產商。被問到商界加入是否可達到「大和解」,他稱希望香港大和解,減少怨氣。

籌委會成員何喜華指出,該會可引入商界企業家成員。他舉例,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等均與商界有關,引入商界代表有助交流意見及政策推行,並引述鄭家純在會上指商界可考慮提供資源協助,如旗下新巴可在非繁忙時間向有需要人士提供乘車優惠,餐廳亦可在指定情下向基層提供優惠。

政務司長領執委會 下設4組

據政府初步建議,委員會的執委會由政務司長任主席,下設4個小組﹕低收入兒童及青少年;失業及在職貧窮;貧窮長者;社會及地區,以就各範疇政策提建議。

籌委會成員方敏生表示,未來兩月將諮詢社福及經濟學者、關注團體、基層人士及商界等。對構思中的委員會30名成員,有籌委表示將在9月再討論,政府建議中的委員會官守成員包括政務司長、財政司長、勞工及福利局、教育局、食物及衛生局、民政事務局、運輸及房屋局長等,以及中央政策組代表。

Tuesday, July 10, 2012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

兩岸四地競爭力香港第一 (19:18)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推出2012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香港、上海和北京繼續保持前三甲位置。

「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四個系統,由綜合經濟競爭力、產業競爭力、財政金融競爭力、商業貿易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社會體制競爭力、環境資源區位競爭力、人力資本教育競爭力、科技競爭力和文化形象競爭力10項一級指標、50項二級指標等綜合計算而成。

「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蘇州、天津、杭州、台北和重慶。位居第一的香港得分為15168分,在高效政府、創富城市、食物安全及招商引資的排行榜,均排第一。上海與北京分數均高於13500分,深圳得分為9147分,重慶的得分為5145分。

在衡量省區未來發展潛能的「中國省區成長競爭力排行榜」上,天津、四川和內蒙古排名前三。

(新華社)

Sunday, July 08, 2012

文藝融社運悼李旺陽

「哪怕以肉體回應強權」
文藝融社運 蒙眼悼旺陽 七一派詩集

【明報專訊】31歲,有些人努力掙取人生第一桶金,有些人營營役役化身朝9晚6上班族。同是31歲的何比,選擇一隻腳走入社運圈子,另一隻腳主理一間「非主流」書店,只因「金錢不是我的人生價值觀」。上月6日,內地異見人士李旺陽離奇死亡,何比與朋友組成「我們都是李旺陽」團體,發起「紗布蒙眼」遊行,又在上周日的七一派發「安魂詩」詩集,一切自發。何比說,「無他,活在這裏,就有責任將李旺陽的力量在此散播開去」。

投身社運另類書店 掙錢少沒輸蝕

在香港成長的年輕人,難免被「中環價值」、「求學求分數」所影響,港大文學院畢業的何比,大學時修讀文化研究,她形容,當年同學之間只是為GPA(成績)讀書,「做論文好似車衣女工」,根本沒有學術交流的風氣,大學時期一點都不開心。幸好畢業後,跟隨藝術家馮美華工作,尋找自己與城市的關係,選擇投身藝術工作,現時打理書店「藝鵠」,將書店佈置得像安樂窩,「與同期畢業的同學,我掙少很多錢,但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輸蝕」。

何家一家四口,何比形容,父母「典型不過」:「他們會看《東方》、看無,接收主流資訊,不會理解我在做什麼,但亦從不會管,我很高興父母信任,特別是我爸常跟我說,『只要工作開心,就畀心機堅持落去』。」

何比參與社會運動,甚至因反高鐵集會上電視報章,父母未有反對,還暗地每天買幾份報紙,剪下女兒的訪問以表支持,「最多只是包圍立法會當晚,他們擔心我有危險,於是打了一通電話給我,叫我小心」。

說到社運,何比說,身邊有愈來愈多80後選擇脫離「人云亦云」的生活模式,但大家都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從一件件社會大事中逐漸「孕育」出來。2005年,她已留意世貿會議「韓農襲港」,其後參與過皇后碼頭保育,到反高鐵「苦行」,都有她的蹤。後期她由參與者變成組織者,促成六四20周年的文化祭,直至「我們都是李旺陽」,「社運已不只是叫叫口號,而是有組織,舉辦文化活動,去讓身邊人也了解事情,大家有了認識,就會更想參與」。

擬出版詩集社運經歷

上月何比與朋友發起「我們都是李旺陽」活動,只因李旺陽「被自殺」的影象震撼大得恍如看到「911」相片,「一個早幾天還對媒體盡力爭取民主,振振有詞的人,竟可以突然消失,反差太大」。何比說,大家的憤怒不知如何宣泄,直至她們看到朋友的創作圖,寫「但願你,其實只是站在窗邊,看看自由的風景」,「那一刻就覺得,可以把憤怒變成對李旺陽的祝福,再把他對民主的堅定不移,透過詩詞散播開去」。

七一當日,1.3萬本「李旺陽安魂詩」短短兩小時內派完,何比說,未來目標,是要在文化界籌到4萬元,把詩集與社運的經歷結集成書出版,並要把祝福送到李旺陽家人手中,「我們未商量可如何做到,我們知道這會是衝擊,正因為發聲受到限制,並已經滲在生活裏面,我們更應衝擊,哪怕以肉體去回應強權」。

明報記者 鄭穎瑩

藝術家集中地富德樓

藝術家集中地
富德樓外牆聲援七一

【明報專訊】七一遊行當日,位於灣仔天樂里和軒尼詩道交界的富德樓,跟其他街上的建築物顯得「格格不入」,皆因這幢建築物牆外掛起了一幅幅的布,寫滿撐遊行和悼念李旺陽的詩句。在富德樓一樓「藝鵠書店」工作的何比說,這座大廈,數年前由業主以廉租方式,出租給文化和藝術工作者,書店每月只需象徵式交「一蚊租」,直言業主的支持,令不少文化產業可活於香港。

一蚊租 藝文團體進駐

「你相信前方有美麗的自由」、「願良知不再被鎖禁」、「而我身前身後仍有無數個我在前行」……一句句本地詩人悼念李旺陽的創作,在七一當日張貼在富德樓的牆外,令這座在港島區常見的舊式建築,頓時變成遊行景點。

人人好奇為何住客這樣「齊心」,何比解釋,其實大樓內早已不是作商住用途,而是文化及藝術工作者的落腳地,包括「黑紙」和「獨立媒體」等團體,基於大家對悼念李旺陽有同一理念,因此在業主允許下掛出橫額。

大樓原建於1960年代,何比說,初期這裏也是作商住用途,直至2003年,大業主出席完一次有關香港藝術發展的會議後,便找來藝術家馮美華處理富德樓租務,其後成立達微慈善基金,在租客租約期滿後,逐步騰空大樓,廉租予藝術家和藝文團體。

延續曙光圖書光輝

2008年起,在基金會支持下,在一樓開設了藝鵠書店,由何比擔任經理,讓愛書人在此交流。這裏同時出售逾3000本由80年代開始營運、已在2006年結業的曙光圖書的書籍,「我們希望別人走進富德樓,可以感受另一類的價值觀,真正享受生活,或許我們的生意不好,但在這城市內,金錢並不是唯一的價值」。

Friday, July 06, 2012

「工人文化藝術節」

兩岸三地工人藝術表心聲
【明報專訊】「頻頻地搵工奔波生活,人人面對經濟劣境,從前學會的好本領,但願有天可再用……」哼歌詞的蓮秀,10多年前由家鄉韶關到城市打工,曾在環境惡劣的棉紡廠、電子零件廠、麵包店工作,直至5年前來港定居,繼續為生計疲於奔命,每天在酒樓忍工傷傷痛為食客處理「熱辣辣」的燒味……她將與一眾本地、新移民女工在本港首次舉辦的「工人文化藝術節」中,唱出本地工人的點滴,並將手上每道疤痕的故事,寫成《蓮秀秘笈》於場內展出。

戲劇歌曲演唱反映現

「工人文化藝術節」主辦者、社區關懷文化總幹事孔繁強認為,不少港人將工人運動與勞資糾紛、爭取權益等畫上等號,但勞工本身的經歷和心裏所想,往往難以在新聞稿、研究報告中表現。是次藝術節集合中、港、台的工人藝術團體,將工人的現、辛酸、理想,透過歌曲、戲劇等藝術形式向大眾表達。

40歲的蓮秀參與的「女工開枝散葉種藝團」由10多名中港女工組成,組織者何怡昕指出,社會對新移民有不少負面印象,多少是缺乏溝通所致,從中港女工的互動,她發現雙方的經歷其實十分相似,「90年代初,工業北移令本地女工失去工作,當年接棒的,正正就是這班現時遷居香港的女工,聽天空小說、放工消遣等……她們都經歷過」。

「黑手那卡西」是台灣第一隊工運樂隊,主唱陳柏偉表示,有成員曾透過當地的工傷組織,接觸過一名意外被電擊導致斷手斷腳的工人,「他在醫院醒來後發現身體徹底改變了,還要面對未來失去勞動力的生活,回家時,父母看到的兒子,已經完全不一樣……這正點出工人在生產制度下的無助、被剝削的殘酷一面。」故事促成樂隊後來寫下《回家》的歌詞:「是因為你們的孩兒,已經變了,是因為破碎的身軀,失去了自由。」他期望通過藝術節,把台灣以音樂作組織工運的方法與中港代表分享。

他亦有留意上周的七一遊行,他寄語港人:「在民主、政治的矛盾有所覺醒,香港人多些表達,絕對是很好的開始。」

明報記者 黎嘉愉

藝術節源於北京 首移師香港
【明報專訊】「工人文化藝術節」源於北京,舉辦三屆後今年移師香港,成為首個雲集兩岸三地工運團體的文藝工運活動,節目包括演出、展覽及公開座談會。當中表演單位之一、深圳市的「打工者中心」近月屢遭當地政府打壓,中心代表稱,期望通過是次藝術節與港、台代表交流。

廣東勞團遭打壓 停水斷電

在新推行的廣東省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社改)下,省內所有社會組織可直接向民政部門登記,但同時,當地的民間勞團卻屢被打壓。打工者中心於2000年由深圳的工傷工人成立,為工友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互助小組等。中心由上月開始被無故斷租、停水、斷電,即將來港參加藝術節的中心人員陳茂表示,希望來港以文藝途徑抒發內地草根勞團生存艱難的心聲。

兩岸三地的勞工都面對不同處境,主辦者孔繁強舉例,與本港工人相比,內地工人離鄉別井打工的情十分普遍,他們隻身由家鄉「北漂」、「南漂」到完全陌生的城市,「他們不知自己可否繼續在當地生存,還要面對鄉愁」。他期望藝術節成為兩岸三地勞團交流的平台,通過分享引起三地工友的共鳴。

主辦單位已透過一些本地勞團向本地工人宣傳,票價約50元,務求在工友能力範圍之內;另有免費活動。

對於內地的文藝工運起步比香港遲,但相對更普及,孔認為:「本地勞團資源少,只能全力集中做政策研究及爭取勞權,加上工人可透過互聯網、傳媒發聲,文化工作不得不被放在較低的位置;內地相對較缺乏發聲機會,勞團需自發爭取不同的渠道發聲。」

Wednesday, July 04, 2012

公平點

孟加拉深度行

公平點一行十人的孟加拉深度行,已完成歴時11天的豐富行程,重新回到香港煩囂的物質世界。期間我們由南至北,先後探訪了 首都達卡、Barisal、Saidpur、Mymensingh的公平貿易機構及生產者,參觀了黃蔴、陶器、竹器、布藝、織籃、絲印、布袋、手造紙和肥皂等,種類繁多的公平貿易產品製作過程,過程中可說是毫無冷場。


圖片附件: trip.jpg (2012-7-4 01:10 AM, 142.98 K)



接待我們的CORR Juteworks和Prokritee兩個公平貿易機構,在孟加拉均有逾40年歴史,乃是全球公平貿易組織的先驅之一。它們的共通點是,均通過手工藝項目協助當地弱勢婦女,創造就業機會及增加收入,令無論是伊斯蘭或印度教文化中,原來社會地位極低微的當地婦女,除脫貧以外亦經歴了賦權的過程。

然而,兩個機構的工作手法亦大有差異。CORR Juteworks擁有天主教和明愛機構背景,更多採取合作社方式組織婦女,並鼓勵婦女在家中生產工藝品,在一些印度教的傳統社區,更保留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模式,從而令千百年代代相傳的工藝得到承傳;Prokritee則是從基督教門諾會獨立出來的機構,更注重提升技能和創造就業機會,婦女皆會集中到生 產中心上班,並且過著集體學習和勞動的生活。

特別的是,孟加拉在1971年獨立戰爭之後,遺下大量巴基斯坦的難民及其後裔,由於種族和語言問題飽受歧視,到現在仍未能完全融入主流社會,大部分更一直 住在難民營的鐵皮屋中,過著艱苦的貧民窟生活。她們既是公平貿易主要的受惠對象,亦令當地的公平貿易工作,平添一份特殊的歴史意義。



圖片附件: trip2.jpg (2012-7-4 11:31 AM, 185.41 K)

Tuesday, July 03, 2012

社會經濟一條街

社會經濟一條街
link

今個周末,還有兩場活動:星期六(7/7)14:30在理工大學GH201室會有社會經濟政策發布會;星期日(7/8)所有合作社都會出現在旺角行人專用區。

* * *

香港社會經濟周第一擊
7.1. 社會經濟一條街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240號附近
時間:下午三時至遊行結束。七一遊行時段舉行
口號:扣擊霸權,連結社群;扣減壟斷,連結生活。

目的:
1、集合你我以及所有力量,建立包括你、我、合作社、社會企業、社區農場、社區互助、公平貿易、小販小店以及全部社會所有制活動在內的社會經濟一條街;
2、2012年是國際合作社年,希望全港市民在71及以後的364日,將生活結連社群,支持本地生產、消費合作社、社會企業、社區農場、社區互助、公平貿易等所有社會所有制活動,令71社會經濟一條街,成為香港日常生活一條街;

活動:
➢ 行為藝術:齊齊扣
大家將鈕扣釘在香港社會經濟時空地圖上,喻意未來一年扣擊霸權,扣連社群,將經濟扣上社群,天天都做社會經濟實事,支持合作社、社區互助組織、社區農場、公平貿易產品等。遊行人士之後可獲得一張全球首份香港社會經濟地圖,以作紀念。

➢ 參與藝術:齊齊買
社會經濟一條街又怎會少得社會經濟攤檔,即場展銷婦女合作生產的環保肥皂、環保袋以及本地農夫親手種植的有機蔬菜!

➢ 講故藝術: 齊齊聽
婦女、農夫、工人齊齊講社會經濟發迹史、幸福史、耕耘史,包保聽到你又喊又笑又難忘!

參與團體:
土作坊;天衣無縫車衣隊;環保姨姨發展網絡;綠慧公社;馬寶寶社區農場;有機農友會等

主辦團體:香港社會經濟聯盟
香港社會經濟聯盟由香港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經濟及社會企業、香港婦女勞工協會、香港公平貿易動力、鄰舍輔導會互惠人才市場、四合院民間組織互助平台、社區發展動力培育、香港理工大學社會經濟研究計劃等組成。

香港社會經濟周第二擊 ( 7-7-2012 )
7.7. 社會經濟政策發布會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GH201室
時間:14:30

香港社會經濟周第三擊 ( 8-7-2012 )
7.8.合作社推廣日
地點:旺角行人專用區
時間: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