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0, 2005

Privatizing Social Services - The US Experience

Privatization (Part 1):
Social-services market adapts to lessons of outsourcing
.

02.24.2005 -
By Todd Cohen
Five years ago, flush with tax revenues in a booming economy and aiming to farm out social services under a federal policy designed to move people from welfare to work,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were fueling competition between nonprofit agencies and for-profit providers for services ranging from day care to job training. (more...)

Part 2: For-profit contractors turned to nonprofits to deliver social services.

Part 3: Outsourced social services fall short of expectations.

Part 4: Drive for profits can create gaps in delivery of social services.

Part 5: Nonprofits last resort for delivering social services.

Monday, March 28, 2005

香港防癌會

南朗醫院籌款轉型癌症中心

【明報專訊】專門照顧癌症病人及提供善終服務的南朗醫院,在2003年底因資源問題關閉,香港防癌會計劃籌募 8000萬元令南朗「重生」,將該院改建為一所收回成本的癌症綜合服務中心,為有經濟能力的癌症病人提供護理住宿及善終服務,預計每名病人每日住院收費 500至2000元,由落實計劃到完成裝修工程估計需時2年。

現任香港防癌會主席高永文醫生,為前醫管局專業及人力資源總監,他表示,南朗醫院在1967年起為末期癌症病人服務,在1987年更成立善終服務,但自醫管局於91年成立後,陸續在分區及各聯網醫院設立善終服務,南朗醫院的歷史任務亦告完成,該院終在2003年年底關閉,一直空置至今。

每天住院費500至2000元

高永文指出,公營醫療資源緊絀,政府明言不會對南朗醫院的轉型及未來發展作出財政承擔,故南朗醫院若要繼續營運,便要自負盈虧,預計要籌募8000萬元為醫院大裝修,工程需時2年。

他說,防癌會正向各大機構及私人慈善機構募捐經費,醫院將分階段開放使用,若全院啟用每年需要2300萬元營運,預計每名病人,每天的住院費為500至2000元,收費水平介乎私家醫院及公立醫院之間,視乎病人需要的護理人手而定。

病房佈置「家」的感覺

構思中的癌症綜合服務中心,據不同階段、不同醫療需要,為不同癌症患者提供護理、住院服務,由於並非以治療為主,故該院只有一位駐院醫生負責日常工作。病房 亦不會有大量醫療儀器,佈置會令病人有「家」的感覺,讓接受化療的病人,如乳癌病人,治療後可在中心住上兩周,幫助身心適應化療後的反應。至於善終服務的 病人一般會住1至2個月。高指若在公立醫院,乳癌病人手術後數日便要出院。

病人可自聘中醫或另類治療

高永文說,中心比較富彈性及綜合性,可讓病人按需要自行聘請中醫、西醫,甚至另類醫療醫生,到病房為病人診治,但醫療責任由病人與到診醫生負責。善終服務亦一如公立醫院的善終服務,若病人垂危,癌症中心不會進行緊急救治。

防癌會副主席潘若芙醫生說,中心全院將有110張病,包括16張善終服務病,因此醫院要大裝修,將病房改建為單人、雙人,以及3至6人病房,每間病房加設洗手間及浴室等,讓一些可自理的病人有更多私隱。

籌8000萬料聘118人

癌症中心將聘請31名註冊護士、36名健康助理、29名病就工人,以及心理學家和社工,若全院啟用將聘有118名工作人員。中心內的病人由多於一名工作人員照顧,護理人手比例較公立醫院理想。中心亦容許病人家屬或自僱外籍傭工在病房協助照顧病人。

明報記者談誦言

Sunday, March 27, 2005

楊震事件(五)

社工抗議楊震解僱資深主管[12:10]

2005/03/27

十多名社工到循道衛理會在油麻地一間教堂外,抗議楊震社會服務處解僱一名有30年服務經驗的部門主管。

請願人士指責楊震社會服務處為了節省開支而以服務重組為理由,未經社署建議的程序,把擁有豐富經驗的部門主管解僱,以資歷較淺的社工代替。

參與抗議行動的立法會社福界代表張超雄說,有關解僱行動事前未有諮詢,是不尊重社工的權益。他還擔心,今次解僱事件會成為先例,令全港六十多個家庭服務中心效法,影響服務質素。他要求檢討一筆過撥款機制。

Friday, March 25, 2005

體育新生命基金會

收到體育新生命基金會(SPORTS FOR LIFE FOUNDATION LTD.)寄來的電郵,查詢有關社區基金會的資料,可惜成立社區基金會的工作毫無進展,未能忙得上幫...

本基金會「體育新生命基金會」為一新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於二00四年九月成立。本基金會是香港首個以推廣運動為主題的基金會,也是「香港醫學會」和「體育事工聯盟」的合作夥伴...

我們致力希望透過舉辦免費運動課程,帶動患病者及市民建立運動習慣。隨著香港的醫療開支日益增大,而衛生署亦積極提倡私家醫生開出「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予有需要的病人,但政府現時仍未能提供免費租用運動場地的計劃予本會及有需要之病人,故本會只能從不同的籌款活動及各方面的支助上來向會員提供免費運動健體課程。另外,我們亦會舉辦各種健康宣傳活動,讓未能負擔起學習運動費用的貧困市民能夠學懂預防疾病的重要及正確之方法。鼓勵及教導市民培養正確的做運動習慣及了解各方面的健康資訊,除了可以改善已有的疾病外,更能幫助他們強健體魄來預防疾病並減少醫療上的開支。

因本基金會現餘的基金儲備有限,故首期免費運動健體課程的服務對象亦只能是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輕度抑鬱症患者。如能透過不同的途徑獲得支助,則可將服 務範圍擴展至其他長期病患者、老年人、退休人士及對運動有興趣的貧困或低收入人士,令患病的可以得到病情改善及更多市民可以有機會接觸運動,以增強身體之低抗力,減少患病機會,舒緩現時政府在醫療上的龐大負擔。

Thursday, March 24, 2005

Planned Giving Special Report

Philanthropy Journal Special Report: Planned Giving (more...)

Who will start promoting planned giving in Hong Kong?

Wednesday, March 23, 2005

Hands-on Business

Corporate giving focuses on 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novation.
03.14.2005 -
By David Lamere and Joanne Jaxtimer

The complexion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 has changed. Today's charitable giving is more creative, hands-on and strategic.

Fewer companies simply write checks and move on. These days, many focus on building multi-faceted partnerships with community nonprofits to help position them for the long term, not merely to hit this year's fundraising goal.

Mellon Financial adopted such an approach 10 years ago. The impetus was a desire to position Mellon, long known for its Pittsburgh roots, as a good corporate citizen in Boston.

How? By maximizing all of our resources – senior executives, employee volunteers, as well as corporate and charitable trust dollars – to make a measurable difference with Boston's smaller nonprofits.

It's a contemporary model for partnering that emphasizes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mutual accountability between funder and nonprofit. Call it a "venture capital" approach to giving.

Mellon proactively targets new and emerging community groups, those without a history of corporate or foundation support. (more...)

United Way Revamping Grantmaking Strategy

United Way in Charlotte revamping strategy for distributing funds.
03.14.2005 -
By Todd Cohen

CHARLOTTE, N.C. -- While it is a big challenge, raising money is only half the job for United Way of Central Carolinas, which each year also must decide how to most effectively invest dollars contributed from the community.

Over the next few months, more than 300 volunteers will spend nearly 10,000 hours reviewing and making recommendations on funding requests from United Way's 100 agencies to support 214 programs they operate.

The process can be "gut-wrenching," says Ned Curran, a volunteer for nearly 20 years who in recent years headed the allocations process and next year will chair United Way board. (more...)

Tuesday, March 22, 2005

社會福利持續發展

周一嶽﹕社會福利持續發展

作者為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

財政司長剛宣布了05/06年度預算案,確定了香港經濟復蘇的軌,並照顧各階層的需要。其中,預算案預留了超過3億元,切實履行1月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為扶貧紓困提出的多項措施。

這些撥款數額不少,服務範圍廣泛,關顧了不同社群的不同需要,足證明政府扶助弱勢社群的承擔。這還沒有計及去年已為攜手扶弱基金撥備的2億元。

審慎理財是政府應有的責任,赤字仍未清除,更應如此。來年多項公共政策範疇仍須勵行節約而預算開支有所縮減,社會福利是少數例外。05/06年度總撥款達343億,較去年預算實質增加2.8%,若以修訂預算計算更增加6.4%。對於有人批評預算案不關心基層市民的說法,可能只是未能完全掌握情。

事實上,社會福利開支過去10年連年增長,超過一倍,佔政府經常開支比例亦由10%增至17%,即使撇除社會保障開支,每年都有新資源投放於擴展社會福利服務。05/06年度投放在社會福利範疇的新資源共2.4億,其中約1.84億撥歸社會福利界。

今年我們仍要勵行節約,社會福利署節約措施下的開支減幅達2.1%。社會服務需求日多,我們必須用創新模式,善用資源,做更多工作。我亦理解社福界對節約措施的關注及體諒志願機構的困難,來年香港108個非政府機構只須承擔約1%節約措施下的開支減幅,總額約6200萬,營運開支少於300萬的機構不受影響。如上述所說,預算案已撥備1.84億新資源與社福界合作擴展新服務,增幅約2.8%,即使撇除安老院舍轉型的項目,整個界別的資源增長仍多於節約措施下的開支縮減。

批評預算案不關心基層 只因未掌握情

社會保障(包括綜援及公共福利金)仍是開支增長最大的一項,來年預留撥款約241億,增幅達5%或11.4億。隨經濟好轉,我期望更多人能自力更生,毋須跌進安全網,但綜援內老年、殘疾個案仍會隨人口老化增加,健全失業人士個案今年雖稍微下降,但低收入及單親家庭個案增長更快,使我們難於對綜援支出改善過分樂觀。

領取綜援人數過去10年以3倍增長,由每50人就有1人領取綜援升至每12人,這發展值得深思。政府的安全網並不限於綜援,我們提供補貼高達九成的醫療服務、9年免費教育及津 貼高等教育,超過五成人口居住於公共房屋或居屋。香港人口老化,預計30年後老人綜援及公共福利金將會倍增,由現在116億增至300億。安老服務需求更多,即使要維持輪候資助安老院舍宿位的時間在現有水平,也要投放3倍的資源。人口老化,公共資源卻不能無窮膨脹,如何維持這些環節的社會服務持續發展,是不能迴避的問題。

我們會研究長遠社會福利的持續發展,包括醫療融資及老人財政保障問題,我期待與市民討論香港可能採用的模式。

福幼基金會

曾志偉出任港區委員

【明報專訊】廣州市十屆政協三次會議昨日揭幕,43名港區委員出席會議,本港藝人曾志偉(圖左)亦列席開幕式。他透露,已獲邀出任廣州市政協港區委員,今次是首次列席會議。他希望出任委員後可以繼續推動內地的慈善活動,同時促請廣州有關部門加強打擊盜版,為演藝界略盡綿力。

信佛的曾志偉昨日列席會議時,廣州市佛教代表特別走過去與他打招呼。曾志偉表示,由他擔任主席的福幼基金已經在廣州開展慈善工作逾10年,廣州是該基金在內地的第一個試點,目前在廣州資助福利院,為殘疾人士提供治療,院內的醫生七成來自香港,他希望日後可以進一步推動慈善工作。

Friday, March 18, 2005

Us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Choosing and Us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A Primer for Nonprofits
Dear ISTR-L subscribers,

Elsewhere on the internet, and around the globe, there is an ongoing debate over the relative merits (and plac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e.g. Linux, OpenOffice, etc.) and proprietary software (e.g. MSWindows, MSWord, etc.) in the non-profit sector. This is a particularly serious issue for resource strapped organizations and efforts on the poorer side of the digital divide. It is also an issue of the proper stewardship of resources on the part of more well endowe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Non-Profit Open Source Initiative is a collaboration of nonprofit technology service providers, consultants specializing in nonprofit support,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ers working to facilitate greater adoption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OSS) in the nonprofit/NGO sector.

NOSI had produced a 28 page primer (in html and pdf) titled "Choosing and Us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A Primer for Nonprofits" and available at http://www.nosi.net . It is a good read and a fast track to knowledge on the issues surrounding software strategies on the part of third sector entities.

校友捐款基金

I'm a long time proponent of introducing charitable gift funds program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which are very popular among universities in the States, but it seems like what they're talking here is more old style thinking and the same thing as charitable gift funds...
中大設校友捐款基金長線投資

【明報專訊】大學面對過去幾年不斷削資,紛紛對外籌募經費。中文大學拓展及籌募處高級主任鄭文珊表示,計劃邀請中大校友成立捐款基金,並仿照外國經驗進行長線投資,藉「複式效應」令基金愈滾愈大。

鄭文珊又表示,自去年推出回饋母校計劃以來,已向逾千名2004年畢業生籌得近63萬元。

中大校友、東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有意聯同任職金融及銀行界的校友成立捐款基金回饋母校。龐寶林表示,本地大學的投資策略較保守,希望日後可由校友獨立管理基金,以增加投資回報,「美國耶魯大學於70年代成立基金,由專業人士自行管理,透過25年期的長線投資和複式效應,成功將75,000元的基金增加至9000萬元」。

04年畢業生籌得63萬

鄭文珊表示,中大透過回饋母校計劃向千多名2004年畢業生籌得近63萬元,校方會繼續向早年的畢業生籌款。鄭文珊說,畢業生於畢業後3年內捐出500元,即可獲刻上其畢業年份的中大校徽襟章。

Thursday, March 17, 2005

裘槎基金會

The Croucher Foundation 裘槎基金會 is one of the few professionally-run local foundations supporting scientific advancement in Hong Kong. I'm lucky to get to know the personnel of the Foundation, and I'm really impressed by not only the way the Foundation is being run, but also its effort to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hilanthropy sector in Hong Kong.

裘槎頒獎禮男女平分秋色

【明報專訊】...本港昨日舉行的裘槎基金會05/06年度頒獎禮上,9名得獎學者及博士生中,4名為女性,得獎女教授呼籲女士勿放棄事業,認為女士做科研不會較男士遜色。

...奪得「優秀科研者獎」的8名學者分別來自中大、港大、科大及城大。他們會獲約10萬美元科學獎,以資助所屬院校另聘講師代替得獎者日常教職半年或一年,令他們可專心投入研究工作。

Thursday, March 10, 2005

組建「整合型政府」-- 公民社會的位置?

時事評論
P16 信報財經新聞 莫宜端
2005-03-09
回到港英的模式?


  當行政長官董建華辭職的傳聞在京、港兩地不斷發酵之際,傳媒的焦點由「為何辭職」演變為查找一系列「向前看」的命題,諸如一旦曾蔭權成為行政長官,任期是兩年抑或五年、哪些前高級公務員會否「回巢」以及董班子如何過渡至曾班子等。

  部分民主派的政治人物也對曾蔭權接任行政長官額手稱慶,甚至認為爭取普選的合理時間或由二○一二提早至二○一○年。更有評論認為若曾蔭權當上行政長官,正代表香港的管治在回歸後八年由「商人治港」回到港英模式。

  但筆者認為,香港實際上不會回歸到港英模式,反而是向內地省市換領導的模式靠攏。再者,從政治形勢分析,新的行政長官任期不論是兩年抑或五年,只是另一個煙幕;朦朧了的真命題,是香港缺乏多年的政治和政策人才、政黨發展和政策研究等的需要,迫切性再一次泡沫化。

上面提名單?下面劃圈圈

  所謂內地模式是指行政長官的辭職和背後醞釀、協商繼任人的「黑箱操作過程」,與內地發放地方領導更替的輿論策略,以及醞釀、協商繼任人的操作方式愈來愈相似。

  其實自從一九七九年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選舉法及地方組織法,把差額選舉引入地方政府領導和人大常委會委員的選舉後,直至近年實行差額選舉的例子才增多,例如二○○三年廣州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由八名候選人角逐七個副市長職位、湖北省人大早於九八八年對省人大常委會和副省長進行差額選舉等。可是,「上面提名單、下面劃圈圈」的等額選舉仍然是常態;剛剛產生的多個省市包括福建和廣東省長,均是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連任。

選舉模式離不開黑箱作業

  實際上,具體哪些省市自治區,可批准多於一名候選人參加市長、省長以及地方人大代表選舉,還得由中央決定並公布,更說不上由下而上提名這回事。

  假若媒體的報道屬實,將在七月前舉行的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在提早開跑的情況下,將與內地的省市長選舉看齊—即最壞的結果是候選人由中央決定的等額選舉(二○○二年第二屆行政長官選舉的翻版),樂觀一點,也只是由中央導演的差額選舉,熱門候選人既沒有壓力要讓其班子事前給公眾評分,也沒有壓力要向八百人以外的公眾提政綱、辦論壇,這將是港人將要面對的政治現實。

  除了選舉離不開黑箱模式,若曾蔭權繼任行政長官,其管治方式,特別是對民主派和公民社會參與的態度,亦未必會回到港英模式。港英模式.二之一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研究所立場。


時事評論
P10 信報財經新聞 莫宜端
2005-03-10
組建「整合型政府」


  表面上,政壇若來個大洗牌,回歸到政務官治港,不只行政會議可以回歸港英精英而非愛國精英的任命,連「行政吸納」和民政系統的籠絡公民社會的方法也可再派上用場。但是,回歸後的七、八年,公民社會在建制吸納能力愈趨渙散的情況下自行整合,其力量跟回歸前已儼如兩個世界。

  加上過去幾年政府高層的決策的種種爭議和失誤,身為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也有責任,另外部分政務官出身的問責官員,管治能力的不濟亦日益彰顯。徒靠公務員重掌特區班子,放棄高官問責制,或許有可能(只是可能)滿足了平穩的要求,但未必跟得上公民社會對高質責管治的標準。簡而言之,「潘朵拉盒子」已開,政府換班不等於香港市民就停止了爭取摸索一條邁向民主和公民參與的管治之路。

政黨發展何時見綠燈

  短期內,董建華任內造成的「行政、立法分裂」局面或許因為由熟悉原有體制運作的公務員系統掌握,加上可能有民主派參與的「執政聯盟」(民主派對曾的授位表現雀躍)而得以紓緩。但是,因中央的高招主動出手,行政長官的「中長跑」突變成「百米賽」,連原本決心向執政黨邁進的自由黨和剛與港進聯完成合併的民建聯,也壯志未酬,更不要說民主派。

  預期北京更多插手新一屆政府人事與施政的情況下(澳門模式),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的第三號報告書提到的「政黨發展不成熟」、「公民參與程度不足」和「香港缺乏政治人才」等需積極探討的議題將再一次被放緩。這將代表「建制政治」(行政長官及其班子)與「民間政治」(包括民選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繼續脫鈎。

  人換了,但制度仍無寸進,我們看清了事實沒有?今天的香港市民與七、八年前只求「馬照跑、舞照跳」的港人不同了。紅灣半島、領匯和西九事件均反映不同階層的社會、政治意識愈發成熟,並愈來愈多透過法律和社會動員挑戰政府的決策,這會因曾的上任而停止嗎?(除非港英管治時期對待反對派言論及行動的組織及措施再次出籠。)

  香港需要像英國首相貝理雅提倡的「整合型政府」(Joined-up Government)—由政策醞釀到執行均作出跨部門和官、商、民三方的大範圍的互動和合作。若新一任行政長官在七月前產生,公民社會和商界組織進一步發展的政黨,應該盡早讓熱門或冷門的候選人,知道中央的要求之外還有民間對制度改革的訴求。難道在內地政府也頻講「制度創新」的世代,香港這個理應走在現代化前沿的城市甘於在舊制度下兜圈嗎?

政制改革仍要繼續

  在政治和社會的改革中,保守與前瞻兩種理念,總是在互動之中。當保守力量在出力時,改革力量也要不辭勞苦、不計個人利益加大力度,讓社會得以平衡。

  北京希望香港長治久安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在香港國際大都會的各種國際影響下,是否只維持保守方向便能達到長治久安?新的行政長官及其班子,能否抓緊這個各方妥協形成的局面,促進香港各階層以良性互動的方式邁向二○一○年,筆者拭目以待。港英模式.二之二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研究所立場。

海嘯募捐投訴

海嘯募捐投訴56宗

【明報專訊】就南亞地震和海嘯,本港多個團體發起募捐活動,但社署接獲56宗投訴,較過去3年共接獲的32宗相關投訴為多。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長周一嶽表示,在56宗投訴中,7宗已交由警方跟進,當中3宗證據不足,其餘4宗在跟進中。

主動抽查耗人力

對於立法會議員劉江華要求政府主動抽查慈善團體,周一嶽回應指,這樣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非具成本效益的做法。現時稅務局和社署會定期抽查曾有不當募捐行為的團體。

三十會

SARS後成立善用所長回饋社會

【明報專訊】問「三十會」創會成員是否在紅酒、高爾夫球局上認識,他們神神秘秘不肯揭盎,只說是「朋友的朋友」。但引發他們「創會」的事件,則是人人皆知的香港大事──SARS。2003年SARS令全城發起清潔行動,這群「西裝友」自動請纓到屋洗地,魏華星笑言:「洗地不是我們專業,效果不太好,因此決定還是善用所長,回饋社會。」

魏華星和莫宜端,雖然想不起受過香港什麼大恩惠,但他們都認同七十年代出生的一群,乘香港經濟起飛浪頭,是最幸運的一代。魏華星說,自己是香港出生、香港讀書的土產﹕「看自己的地方起跌,希望出一分力。」

「三十會」會員來自銀行、設計、醫療、法律、工業等專業,「代表香港有知識的中產階層」,會員數目由創會時10人,增至現時260人。有關《水退之後》一書及該會資料,可瀏覽網站:http://www.30SGroup.org

中年中產充當記者寫下海嘯回憶

【明報專訊】人到三十,得到一份工作、一架車仔、一間屋仔、一個老公/老婆仔後,還求什麼﹖一群年到三十的中產香港人,組織一個「三十會」,試飲紅酒外,更主力發表文章月旦時政、組織社區活動協助弱勢群眾。去年南亞海嘯後,會內30位專業人士學搖筆桿做記者,為善忘的港人留下海嘯的集體回憶。

魏華星,1972年香港出生,香港城市大學畢業,現職電訊盈科資訊科技部策略拓展經理。

莫宜端,「七幾」年香港出生,負笈英國完成學士、碩士學位,曾任無和香港電台記者,現職香港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三十會為海嘯災區重建籌款

2003年SARS後成立的「三十會」,會員在SARS期間曾拿起地拖協助全城清潔。魏華星和莫宜端兩位成員,最新「跨界別」動作,是聯同另外28位義工走入傳媒界,出版《水退之後》一書,採訪海嘯中失去摯親、前往災區救援、留港組織籌款的港人。除了為災區重建籌款,他們也擔心港人對災區的關注退得像潮水那樣快,因此希望記錄屬於港人的海嘯集體回憶。

專業人士當訪問新丁

大部分負責採訪義工平日身居要職,但在訪問現場卻只是個「新丁」。魏華星說,一位行政管理人員訪問曾志偉,準時6點抵達片場,到11時才等到曾志偉抽出空檔接受訪問。中產「分分鐘都是錢」,5小時白等的成本可想而知。雖說是新丁,但靠義工的人際網絡,海嘯遇難者黃嘉雯的父親黃承洵、藝人曾志偉、赤柱監獄的捐款囚犯阿強,都成為被訪對象。

曾任無、港台記者的莫宜端,今次是她轉行後首次復出,她覺得「執筆」較「執咪」讓她看得更多,如發現了帶港人脫離險境的領隊李兆邦﹔最大收穫不是「英雄」榮譽,而是重燃工作熱誠。她說:「新聞重視的數字,往後未必有人記得,但新聞對個人影響,往後留下來的,就是這些故事。」

西裝筆挺的「IT人」魏華星,在書中也「忽然感性」,總結對海嘯災難的一點感受,「失去的,雖不能挽回﹔重拾的,卻更值得珍惜。」對經歷97回歸後,政經跌盪局面的香港中產,這句話是否同樣適用﹖

明報記者李曉雯

Wednesday, March 09, 2005

香港雙生會

支援多胞胎家庭

【明報專訊】婦產科專科醫生羅致廉表示,本港婦女生雙胞胎的機會為1%,生3胞胎的機會則低於0.05%,生雙胞胎再生雙胞胎的機會更微,可能是數年才有該類孕婦出現。

由於養育多胞胎面對的精神壓力及體力消耗,都較其他生一胎一嬰兒的父母大,故育有孿生子的曾劉寶堅,參考美國組織「雙生線」,於1995年在港成立「雙生會」,為多胞胎的父母提供支援服務。該會由創辦初期的5個家庭,發展至今已超過160個家庭加入,並歡迎多胞胎的父母加入。查詢可致電23171108。

楊震《 四》

團體請願促社署查資深社工被炒事

【明報專訊】早前本報報道,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年初裁去服務機構9年的資深家庭部門主管麥尤美韶,昨日多個社工組織趁社署的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到場請願,要求社署調查事件,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會長張國柱(遞信者)昨日透露,社署已承諾為事件開聆訊委員會,圖為社署總社會主任符俊雄(左)接過請願信。

民間組織「靜巴運動」

民間組織「靜巴運動」﹕設靜音區作用不大

【明報專訊】爭取在公共交通工具內不受廣播服務「滋擾」的民間組織「靜巴運動」,對九鐵宣布將在全線列車播放新聞及廣告表示惋惜,其主席吳華孔表示,在文明社會要求互相尊重的發展中,九鐵安排卻「嚴重滋擾乘客」,「講電話要細聲,聽跑馬要用耳筒,為什麼車廂不停賣廣告我們卻沒有選擇﹖」吳不接受九鐵為部分車卡設靜音區的安排,認為作用不大,且繁忙時間列車擠迫,靜音區形同虛設。她建議改為不發聲的電視,或至低限度提供喇叭開關掣。

環署運署無法管制車廂噪音

吳說,現時的《噪音管制條例》不適用於車廂噪音,環保署難以管制﹔運輸署亦因已給予九鐵專利權而無法管制其行政措施。她批評九鐵的安排等於將乘客安靜地乘搭交通工具的權利出賣給廣告商,利益歸於私人公司,並減低「想安靜坐車的乘客」乘搭九鐵的意欲。

九鐵發言人回應稱,車廂靜音區的比例是根據早前調查乘客需要而定,計劃開展前亦會有內部測試,確保聲浪在合適水平,服務推出後將會再檢討聲量水平。

Sunday, March 06, 2005

楊震事件《三》

社福機構被指換血省成本

炒月薪5萬社工副手頂上薪3萬

【明報專訊】商界聘用資歷淺的僱員以降低成本的手法,有社福機構 「照辦煮碗」採用。該「開創先河」的機構,替轄下一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換血」,把月薪5萬元、有30年經驗的資深主管開除,改用其副手只有7年經驗、月 薪3萬的年輕社工。事件轟動社福界。立法會社福界代表張超雄及工會均質疑,機構為了慳錢,犧牲服務質素,但該機構卻反駁「換人」純屬架構重組,聲言會「提 升服務質素」。社工界今日將發動簽名行動,並於下周約見社署署長鄧國威,社署表示,正調查事件。

7年經驗換走30年經驗

根 據社署資料,全港60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主管,一直由10年經驗、月薪5萬的資深社工出任,以處理棘手的家庭暴力問題。社福界稱今次換血為「楊震事 件」,被裁的麥尤美韶(麥太),是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部主管。張超雄解釋,事件迴響之大,因為楊震在家庭輔導表現出色,是「名牌」,主持人麥太有 30年經驗,甚有「江湖地位」。今次事件,張超雄認為會直接影響市民﹕「像一間武館以往由黑帶六段坐鎮,現在以黑帶三段頂上,失去了十多年戰鬥經驗,武館 守不住時,家庭悲劇便會發生。」

麥太畢業於中大社工系,曾於社署服務12年,是保護兒童課(俗稱重案組)「開山祖師」,其後效力加拿大保護兒童機關8年,輔導當地白人家庭,1995年回港後加盟楊震,負責管理大角嘴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和幼兒園,曾主持10次社署重案組的虐兒個案跨部門會議。

楊震指換人純屬架構重組

麥 太職位是社工主任(Social Welfare Officer, SWO),今年1月收到解僱通知,表示會由她下屬,只有7年經驗的助理社工主任(Assistant Social Welfare Officer, ASWO)取代其職位。社署承認,全港由社署運作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管均是SWO職級,從未有ASWO出任的例子,兩職位薪金中位數相差2萬餘元。

社署強調,1999年撥款機制改變成一筆過撥款後,機構可自行調動人事,但根據撥款指引,若經濟壓力引致裁員,社署有權干預。

但楊震董事會主席鄭之灝卻解釋,換人是「基於服務需要、更有效運用資源,以及機構長遠發展,目的是提升服務質素,與縮減資源無關,亦不會影響服務質素」。但社工工會主席張國柱及社聯均認為,今次裁員和資源緊絀有關,擔心會影響服務質素。

社工界發動簽名穿黑衣行動

張國柱及張超雄指,麥太只是「冰山一角」,他們接獲社工被無理解僱的個案,共有10多宗,但礙於要求職,未敢露面。楊震工會已發起工業行動,逾百人已簽名支持麥太,並已在春茗上發起穿黑衣行動。

明報記者譚蕙芸

Saturday, March 05, 2005

AMPA Reunion at Helping Hand

The second reunion event of AMPA was held at the Holiday Camp of Helping Hand at Ma On Shan. Paul from Helping Hand is the host. Joseph, as the guest speaker, talked about civil societ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case of the Harbour Reclamation social movement was used to compare with the stagnant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welfare sector.

Highlight of the day was the BBQ meal, and the location and scenery of the Camp was amazing. I long know about this camp (and my parents-in-law have had vacation here before) and it's good to pay a visit long after my years with the Community Chest.

民間團體 vs. 牟利組織

西貢合唱團兒童集體退團

【明報專訊】由西貢區議會資助、成立約25年的西貢兒童合唱團,近70名家長近日不滿管理委員會的帳目及管理,宣布3月將集體退團並自立新團。據了解,引發是次問題的導火線,與委員會近日成立新合唱團支部有關,家長不滿在未經諮詢下,有人利用合唱團名義作宣傳,收取近一倍費用。西貢區議會主席吳仕福表示,未收到有關投訴,但會進一步了解。

疑合唱團變牟利工具

吳仕福指,合唱團屬於民間團體,每年有數次向區議會提交資助申請,只要申請符合批核準則便獲得資助。吳指確實資助數目需時覆查,但估計每年約逾萬元。

西貢兒童合唱團共有3個支團,每團30多名團員,是由西貢區議會資助的地區性民間組織,每月團費180元,近年有不少公開及海外演出,備受讚賞。有團員家長昨日廣發新聞稿,表示早前該團成立一個新的分團,財政獨立自行營運,團費高舊團費近一倍,但家長亦不滿事前未獲通知,懷疑管理委員會成立新團,利用合唱團的名氣及資源牟利,將「由區議會資助的一個地區性合唱團,變為一個牟私利的工具」。家長雖曾要求審視帳目及投訴,但不獲接納。

有家長表示,本月底兩團約70名團員會先退團,餘下一團亦正考慮退團,將於4月自行成立新合唱團。截稿前本報仍未能聯絡到管理委員會代表回覆。

Friday, March 04, 2005

馬店市愛滋病捐款

神經婦挪公款捐愛滋戶

百萬元惠及7000家庭失款大學追討

【明報專訊】河南駐馬店市慈善總會上月21日收到100萬元人民幣捐款,其後將捐款發予7000多個愛滋病患困難家庭。據新華網報道,這筆捐款原來是山東中國石油大學一名精神病人挪用的公款,而是否該追回巨款已成為熱門話題。駐馬店市慈善總會昨天表示,該會尚未證實捐款人是精神病人,問題還在商洽中。

新華網引述駐馬店市慈善總會辦公室負責人蔡華振說,上月11日一名叫孔亞嫻的女士致電說要捐款,同月22日慈善總會的銀行帳戶就出現了一筆100萬元巨款,並註明用途是「贊助愛滋病困難家庭」。經電話查詢,得知巨款是山東省東營市中國石油大學資訊與控制工程學院的孔亞嫻所捐。按照捐款人的意願,慈善總會第二天就將百萬元分頭發到駐馬店市所轄的10縣1區民政部門或慈善機構,並委託他們下發到全市7415個愛滋病困難家庭。

任職中國石油大學出納員

2月26日,中國石油大學資訊與控制工程學院負責人找到慈善總會,稱孔亞嫻是學院的出納員,因患精神病已被家人送往醫院治療,這筆捐款是她挪用國家下撥的科研經費,要求慈善總會退還。

慈善總會職員說,慈善機構經常收到不留姓名的捐款,而慈善機構沒有調查捐款者款項合法性的責任和義務。目前這筆捐款除了按規定將5%即5萬元留在慈善總會作經費而尚未動用外,其餘95萬元已經全部轉到基層,其中大多數已經發到愛滋病困難家庭手中。

河南金博大律師事務所律師孫保山說,根據法律,捐款人捐贈的財產應是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挪用公款捐贈是違法行為,但作為受贈方的駐馬店市慈善總會並無義務和責任一定要退還捐款。

慈善會稱未證實患病

中國石油大學現仍與慈善總會協商捐款事宜。校方承認內部財務管理有漏洞,並指孔亞嫻的家人正陪她在南京一家醫院接受治療。不過,慈善總會辦公室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職員昨天接受本報查詢時卻反問,「誰說那個人是精神病患者﹖」職員指該會還未得到醫院證實捐款者是精神病患者,目前還未決定怎樣處置捐款。

Thursday, March 03, 2005

Promoting Venture Philanthropy in Hong Kong?

Here's another article by 鄭建生 on promoting philanthropy in Hong Kong. I've been promoting the idea of community found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charitable gift funds; it's good to know that there're other scholars who are also advocating similar concepts. Venture philanthropy has been quite a big buzz in the US during the dot com boom but it soon died down after the IT bubble burst. And since then the term "high impact philanthropy" has been used to replace "venture philanthropy".

For a good discussion on the concept of venture philanthropy, see the relevant book chapter on - High performan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managing upstream for greater impact / Christine Letts, Allen Grossman, William Ryan. New York:Wiley, 1999.

建議匯豐牽頭「創投慈善」

信報財經新聞
鄭建生
2004-10-07

香港在企業社會責任(CSR)方面非常落後。道瓊斯永續指數中,香港有太古、利豐、地鐵及九巴四家企業入圍,而富時社會責任環球指數唯一香港企業—和記黃埔,在人權及環保條件都不再符合新規定下,在今年三月被撇除。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近月搜集全球五千份上市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比較各地企業的CSR程度,全港不足十間公司有這類報告。相反,在今年五月,新加坡勞、資、政府三方成立委員會,推行企業社會責任計劃,鼓勵更多公司把企業社會責任 融入公司的運作和企業文化之中,包括減少使用膠袋、推行親家庭靈活時間工作制、不因種族或性別歧視工人等。

而香港的社會責任投資 (SRI)基金規模尚小,筆者建議匯豐銀行牽頭推動,成立「敬老SRI基金」。亞洲可持續發展投資協會及香港大學企業環境管治計劃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 示,在八百八十四名受訪者中,有百分之六十一的受訪者表示如有選擇的話,希望將部分強積金供款投資在SRI基金內,而在各組別中更以月入六萬元及每周作出 捐款的受訪者最有興趣。只要有良好零售網絡的支援,敬老SRI基金受歡迎可期。而匯豐銀行正有這方面的客觀條件。不單如此,匯豐也有良好的主觀條件。

匯豐集團主席龐約翰制訂未來發展方針時,把CSR作為集團經營業務的首要考慮。不是其中一個,而是首要!匯豐銀行成立「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在去年增加捐 獻三成多至逾四千七百萬美元資助全球公益活動,又舉辦推動中小企提高CSR的計劃—SME Living Business Awards。匯豐銀行亦加強基金發展,最近亦在內地開展基金業務,理應是發展敬老SRI基金理想之選。

基金回報支付部分綜援開支

敬老SRI基金當然會投資在有正面CSR的香港及內地企業,基金的回報會支付部分綜援開支。敬老SRI基金亦可以突破一般互惠基金的做法,考慮採納捐贈基金的模式。基金鼓勵市民及企業購買單位基金或捐獻。購買基金的市民犧牲基金的部分回報,但可以隨時取回供款。當然,基金若虧損,市民只可以取回扣除虧損部分的供款。若市民在離世時沒取回供款,供款便自動當作捐獻。

老人家最擔心的是醫療問題,「死慳死抵」儲下「老本」,除「百年歸老」的用途 外,最重要便是醫療費。由於嚴重憂慮沒有足夠醫療費令他們有痛苦的晚年,因此他們往往有大筆錢放在銀行,沒法進行較進取的投資。醫管局有一項措施,老人家 在銀行戶口有太多存款會令他們失去免費或平價醫療服務。對於這個措施,老人家的憂慮是可以理解。因此,當局可以豁免計算在敬老SRI基金的資產,他們便可以安心存放在基金內,可以享受免費或平價醫療服務。

長者亦可以作出「遺贈」(bequest),立下遺囑,自己和老伴去世後,所持物業捐予「敬老SRI基金」。在一九九七年,美國「遺贈」佔業主去世留下物業的百分之十四。更有趣的是,這類物業價值愈貴重,作為「遺產」留予後人的比例愈低, 反而作為「遺贈」的比例愈高,二千萬美元以上的物業就有百分之四十九捐為「遺贈」!至於捐出大額資產及金錢的善長仁翁,敬老SRI基金甚至可以考慮每年支 付他們一定數額的金錢作生活需要。敬老SRI基金更可以和按揭證券公司合作,落實或推廣逆按揭(Reverse Mortgage)計劃。

你或許認為這個基金不可能得到很多捐獻,對綜援以至財赤問題只是杯水車薪。然而西方的發展卻帶來強而有力的反駁。在美國,很多商業巨子在晚年成為慈善家,成 立不少慈善基金,捐出大部分資產。著名的卡耐基去世前捐出了九成財富,在全球多國興建了二千五百間圖書館。他曾說,帶著財富入棺材是富豪的恥辱!創立CNN的端納捐出近一百億港元予聯合國;英特爾創辦人捐出近五百億港元,用作環保和醫療發展;全球首富蓋茨已經捐出二千億港元。

「盡賺盡儲盡施予」

現在愈來愈多人沒有生育,甚至獨身,其中擁有巨額資產的亦愈來愈多。因此,對於一些沒有下一代或不願將遺產全部留給下一代的人,最善用自己財富的方法可能就是捐贈予敬老SRI基金。

「善長仁翁」或許是不準確的稱謂,因為新一代西方創投慈善家一般由三十至五十歲,多是白手興家的青年才俊。新晉富豪多是年輕、有良好教育的創業家。新一代富豪 慈善家更把營商手法用於慈善事業上,所以歐美出現「創投慈善」(venture philanthropy)的名詞。他們不喜歡慈善機構「伸手」(hand out),要推動它們「振臂」(hand up)。他們不願將捐款一筆過捐獻之後,發現捐款用不得其所;他們改為透過長時間投入,建立一個可持續的架構,參與及挑選有意義的慈善活動,推動正面的社 會價值。本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仍然停留在公益捐獻的層面,敬老SRI基金是「創投慈善」的創新嘗試。

敬老SRI基金可以成為以創意推動敬老的機制,例如可以推動「三人養一老」運動,三百多萬打工仔為一百多萬名老人家買醫療保險,基金可以提出等額資助。在香港,助養小孩子的需要比前減少,應該是轉向助養老人了。

   亞洲可持續發展投資協會及港大的聯合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三的宗教活躍者有濃厚興趣將強積金投資在SRI基金。中國神學研究院教務長李思敬在一個崇拜聚 會上說,英國著名牧場衛斯里曾教導處理金錢之道,不是視金錢如糞土,也不是只顧提供優質宗教服務服侍教內人或吸引教外人,而是「盡賺盡儲盡施予」。他也引 用提摩太前書六章十七至十八節的經文:「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 意供給人。」敬老SRI基金可以是落實中國及不同宗教的「善有善報」、「積福布施」、「施比受更有福」、「禮尚往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理念的最好方 法。

  如果得到個別富豪、社會福利界及宗教界的支持,敬老SRI基金可以關顧長者、幫助滅赤、推動CSR發展之外,更能凝聚香港人。

善用港人的善心

A fairly comprehensive article from 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 (信報) on the state of philanthropy in Hong Kong (published in January, right after the tsunami fundraising buzz). I'd once written an article on a similar topic after the SARS outbreak, but HKEJ had not published that article, probably because the article is a bit too long and that I'm not a well known scholar...

善用港人的善心

信報財經新聞
鄭建生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
2005-01-17

印度洋海嘯之後哀鴻遍野,香港市民在不足兩周內籌得近七億港元,平均每位市民約捐出一百元,人均民間捐款在全球數一數二。我們更可確認,相比受南亞海嘯災難 有切膚之痛的國家及地區,並無國際政治野心的港人慷慨捐輸,純粹出自無私的善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港人尤濃。和賑災時的表現不同,港人平時的捐贈文化濃厚嗎?不。

香港是一個低稅地方,在二○○三年實收個人入息稅項只是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是全球第七低的地方(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二○○四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低稅率意味藏富於民,民間的持續捐助對以非政府機構為主力的公民社會發揮著決定性的影響,但香港定期慈善捐款卻差強人意。

近年來,每年百多萬納稅人申報慈善捐款扣稅額只有二十億港元左右,而商界慈善捐款扣稅額更只有十億港元左右。而所謂慈善捐款更包括捐予宗教組織的「奉獻」 的。慈善捐款扣稅額限額在去年度增加到應評稅收入或利潤的百分之二十五,但事實卻是,總入息比較,納稅人只捐贈(假設捐款扣稅額和捐款數字相距不大)不足百分之一。

公益金的捐款數字最高峰時亦只有二億三千萬元,之後逐年下跌,前年度更跌至一億五千萬元以下,跌幅三成多,○三至○四年度終止 跌回升,反彈至一億八千萬元。又以賣旗為例,在○二╱○三年度,有一百四十五機構獲批,籌得七千多萬元,每機構平均籌得五十二萬元。再加上公開籌款(以社署批出公開籌款許可證為根據)的活動,涉及一億多元捐款。

美國《商業周刊》去年十一月報道,在○○至○四年捐款全球最多的微軟創辦人蓋茨夫婦,二十年來已捐了逾二千億港元,佔他們資產淨值逾半。和西方國家比較,香港富豪的捐贈甚至可說是一毛不拔,香港的捐贈文化是非常薄弱。

慈善監管存在漏洞

粥少卻僧多。近年本港的慈善機構數目大增,○二年比九七年增加三分一;公開籌款數目大幅增加,○一至○二年有三百七十四宗,到○三至○四年增至五百六十八宗,增幅超過五成;排隊等社署抽簽賣旗的慈善機構亦愈來愈多,社署唯有研究增加賣旗籌款的日數。無怪乎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對慈善事業有無法取代的影響力,因為每年撥款數達十億元。

為何香港在賑災之外的慈善捐獻無什表現呢?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人對偽善行為恥與為伍。大中華演藝界在一月七日的《愛心無國界演藝界大匯演》是香港首個籌款節目中,沒有任何商業贊助獻唱或名人贊助自己亮相。可以看到,以往不少慈善活動是變相的商業推廣、發財立品甚至 是沽名釣譽的行徑。

除此之外,慈善監管的重大漏洞亦阻礙善行。申訴專員公署直接調查監管慈善籌款活動的安排,在前年二月公布調查報告,建 議加強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及問責性。社會福利署去年十一月因此推出《慈善籌款活動最佳安排參考指引》(下稱《指引》),期望慈善機構遵守,包括捐款者有權查 閱慈善團體的年報、財政收支等資料,慈善機構需清楚交代善款的用途,亦列明受薪籌款人員不能採取佣金制。不過,有關指引沒有法律約束力,亦沒有任何罰則。 官方稱:「最大的懲罰是名譽破產,難以展開籌款工作」,然而,有些機構根本就無心「慈善工作」。

認可的免稅慈善團體有三千多個,沒有任何監管制度下,有多少是魚目混珠呢?善款用途既然無需向任何人交代,有多少是山頭式經營,「自把自為」,幫助根本沒有幫助需要的人?《指引》沒有列出限制行 政費佔總捐款收入的比例,有多少將籌款所得變成負責人的工資、辦公室租金,同時進行慈善以外的活動,甚至用作慶功或購買昂貴的器材?

良莠不齊,市民對所謂慈善團體心存戒心,考慮捐款時寧缺勿濫。原本為善不甘人後的港人結果遠遠站在人後。港人的捐款就像投資活動,資本豐厚,苦無優質捐贈項目,苦無捐款出路。慈善活動沒有素質保證,令有心人有心不發力。社署是否應該考慮設立三級制呢?符合稅局要求的三千多個慈善團體是為三級,符合《指引》的慈善團體是為二級,而社署應訂立比《指引》要求更高的標準,能夠滿足的慈善團體是為一級,公益金旗下的一百四十一間機構以及在這年度重新招收的新會員理應達到這級別的水平。

目前亦沒有足夠機制令善心人及受助人互相觸動。根據世界宣明會《助養兒童計劃工作報告二○○四》,世界宣明會在不同國家的助養兒童總數為二百二十萬,而香港人助養了九萬一千個兒童,達百分之四點一。也就是說,每七十四個港人就助養一個兒童。港人的善心是追求貼心化的,善款是放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讓港人親身感受到受助人的需要,善款便會源源不絕。

馬會主席夏佳理及香港公益金籌募委員會主席柯清輝都指出,商界愈來愈關注慈善機構的透明度及捐款用途,亦希望集中資源,直接幫助到心繫的幫助對象。公益金亦會盡量讓參與者清楚知道籌款目標,例如去屆百萬行便以長者服務為籌款對象。不過,長者服務還是太籠統,不夠具體。社會服務聯會的二○○四周年建議書,建議發放長者中醫醫療開支及長者看病的交通津貼。如果要為長者籌款,應該轉為長者中醫醫療開支才夠具體。

切勿變成政治角力

社聯亦認為一個普通的中學生應該可以在家中上網、一周看數次報紙、一年游水六次、四次打球或看戲或到博物館、一年看三次私家醫生,但這些項目都未被納入計算綜援方法,因此四人家庭的兒童綜援每月應增加六百元。其實,公共財政有沒有可持續的能力支付這些額外開支?一定要由公帑支付才體現社會關懷嗎?向外籌款讓綜援學童能夠有錢每年去看三次私家醫生,公眾明白 到這個需要而又認同時便自然會捐款。這樣,大眾便有一個直接的途徑關心社會上弱勢群體的需要,也是由公眾以自己的行動處理眾人之事,而不是由政治人物將一 個貼心但富爭議性的問題變成一場政治角力。不贊同將綜援金額提升至遠超安全網水平以上的納稅人,也不會覺得變成「慷他人之慨」的犧牲品。

曾經向特首要求安樂死的斌仔公開自己的處境後,政府便成立「癱瘓病人援助基金」,資助癱瘓人士購置復康用品,改裝家居,以及招請護理員,不用「屈於」醫院,可以回家生活,再展新生。只要有一個渠道,自必一呼百應,香港善長仁翁也渴望找到有意義的捐贈項目,好讓善心不枉送。

香港電台正可提供一個這樣的渠道,例如製作《善訊》(只是舉例,並非建議)節目,介紹不同慈善機構及社會需要。透過受助人的現身說法,慈善機構的工作及意義 有機會直接呈現市民眼前,打動善心。特別是在慈善機構進行賣旗或籌款活動前,這節目可以介紹他們具體的計劃,如何善用善款,落實他們的理念及遠象。港人 一 向樂善好施,只是怕好心被人欺。

Wednesday, March 02, 2005

長者網絡發展協會

I'm doing some research on philanthropy and retrive numerous articles from HKEJ. Here's another old article. Both「長者安居服務協會」and「長者網絡發展協會」are running very excellent services. I know about their activities hrough John and other NGO friends and have once referred a potential donor to them. Hope that donor has eventually made a donation to them...

長者IT服務籌款不易

信報財經新聞
程家明
2004-07-08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羅致光早已公開表示,不會參選下屆立法會,他對未來看來已滿肚密圈,其中一項是長者工作,包括利用IT幫助長者改善生活素質。

  羅致光在一九八三年已開始接觸長者工作,當時的對象是中西區老人,現在,他手頭有關長者的工作,共有三個主要項目:一、出版長者雜誌;二、「包租公」計劃;三、改善舊區管理。

   羅致光是「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的主席,該會旗下的「長者網絡發展協會」亦由他出任主席,長者網絡協會在二○○一年開辦了一個「老友網」,是一個長者入門 網站,亦稱為「老有網」,意謂有網沒網的分別;長者雜誌《老訊》,是「老有網」的一部分。這位等候離任的議員認為,老人家需要可以自己host的免費網 頁,需要自己的電郵戶口;亦需要資訊服務,例如安老院的資訊,特別是有素質的、可信的資訊。

銀髮市場具發展空間

  他 說,網絡世界裏原本已有大量的資訊,但網頁多由年輕人設計,很少考慮到老人家的局限,例如字體太小、行距太密;此外,長者也非常需要有關健康、安老院、消 閑的資訊,但坊間的資訊良莠不齊,哪些是廣告,哪些是真正的資訊,「有料」、「無料」有很大分別,因此有需要想出一個方法,方便長者們獲取有用、正確的資訊。對目前網上的資訊,他說:「我仍不滿意。」

  日本是亞洲區內較早注意到「銀髮市場」的國家,香港在這方面卻仍未起步。羅志光認為, 銀髮市場不單是產品,服務亦有開發的空間,例如旅行團,老人的要求與年輕人很不一樣,老人早起,節拍慢,不能去太多地方;他希望能舉辦老人博覽會,但暫時 供應方面仍未就緒。換言之,供應銀髮市場的產品與服務仍未足以支持一個博覽會的規模。

  長遠而言,他期望長者網絡服務能企業化,自給自足。他預計「老有網」以蝕十年為限(由二○○一年起計),這十年間靠捐款支持,期間希望推動出一個銀髮市場。

   不過,羅致光透露,為這類電子化的長者服務籌款比較困難,因為很多人認為IT對長者不是必需品,因此,去年底微軟香港透過一個叫做Unlimited Potential的全球計劃,與長者網絡發展協會合作,舉辦長者電子賀卡展或慈善義賣,對協會是很實質的幫助。微軟這個全球性慈善計劃主要是以社區為基礎,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科技培訓,針對的不單是長者,也包括年輕人及少數族裔等。

互聯網增加長者社交機會

  談到IT對 長者的作用,羅致光認為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心理上的,另一是與子女與外界的聯繫。心理方面,懂得使用IT,令長者覺得自己追上時代,不會脫節;聯繫方面,現在許多成長子女已不與父母同住,有些更移居海外,電郵、Web-Cam都有助長者獲得更多有效途徑與子女接觸。這些對長者而言,十分良好,有助長者 心理健康。

  羅致光說,有說法指網上接觸缺乏真正的「人氣」,但事實是,上網對長者也多了社交機會及話題,長者網友也喜歡相約「飲茶傾偈」交換上網心得等;此外,在網上遭拒絕,感覺上不會像當面或電話裏被拒那樣強烈。

  此外,用電腦也有助長者發展出更多其他興趣,例如數碼照相、由下載照片到自製光碟。長者從中可以找到更多新的活動,老人家活動得愈多就愈健康,這是IT對長者一大貢獻。

  羅致光接觸到的長者社群,發現網上的資訊果真令他們追上潮流,他們也跟青少年一樣講「秘技」,例如講做powerpoint的「秘技」等。

   上周政府統計處新公布的數字顯示,香港人口生育率與增長率去年雙雙創下戰後新低,整體人口在二○一五年後將加速老化;去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八十六 萬。據羅致光手上的資料顯示,有用電腦的長者約佔百分之二點五,即二萬人左右,其中用電腦上網者則有一萬至一萬五千人,部分是到老人中心上網,「老有網」 亦有兩個中心,一個在灣仔,仍未全面運作,另一個名為「老友學園」,在觀塘,有十部電腦。不過,老人中超過四成是文盲。這是在長者中發展IT的一大局限, 年齡反而不是一個問題,許多八十多歲的老年人都可以在電腦面前興致勃勃。筆者也不時收到超過八十歲的親戚的電郵。

  另一個發展長者IT網絡的障礙,是人對風險的厭惡(risk aversion)—怕失敗的心理障礙。所以,羅致光說,找「有心機」的導師很重要;他們經常會由老人家來幫忙老人家,因為老人家有的是時間,「唔掂攪到掂」。

「包租公」服務走散了的羊

  此外,也有退休人士幫忙做導師,例如校長、老師等,學得較快的便可以教;不過,這不是說不用年輕人。羅致光說,年輕人的參與可以有另一重意義,就是讓年輕人多點了解老年人,從而學習跟長者相處,令他們回家後面對老一輩時,更加明白年長者的需要與局限。

  至於前述羅致光三項有關長者的主要工作,IT與雜誌只是其一,另外兩項則是有關改善長者居住環境的,與IT關係不大,其中,「包租公」服務是協助住在自己物業的獨居老人。

   羅致光說,香港為數一百萬的老年人口中,十二萬獨居;在這些獨居老人中,有一成住在自己的物業裏,其中不少是舊樓,維修差,居住環境很糟糕,但這些老人很多都沒有錢維修,因此,「包租公」計劃打算籌一千萬元,進行一個試驗,為這些老人代管物業,把物業裝修後出租,租金令長者有固定的收入,而長者可搬到老 人院舍或公屋居住。這計劃的基礎是:這些舊樓通常市值低,但租金仍可以有百分之十至十二的回報,所以租比賣對該獨居老年業主更「著數」。

  至於改善舊區管理則原來不是針對老人家的,但長遠而言,這些社區將成為老人家的社區,因此必須及早令這些社區內的設施、物業不要殘破得那樣迅速,令住在裏面的人可以有更舒服的居住環境。羅致光形容舊區管理改善是亡羊補牢,而「包租公」計劃則是服務走散了的羊。

   不管是否採用IT,老人問題必須及早。香港目前四十至四十九歲的人口比例最大,因此,二○一六年老人比例增幅會最大,二○二一年後更成為社會的最大挑 戰,到二○三六年問題將達致頂峰。羅致光說,老年問題如果單靠政府資源一定不足夠,必須與私營企業一起合作,如要老人服務能持續,必須發展出一個銀髮市場,單是靠慈善捐助,不足以令老人整體生活得更好。

Starbucks and Oxfam

Starbucks just opened a new outlet at HKU campus (next to the HKU Library). As a coffee lover, and being lured by the 30% discount offered, I've already become a customer of the new shop. Is Starbucks CSR conscious? While they're not the best corporate citizen, they're not that poor either. And some NGOs have openly admitted that they chose to attack Starbucks simply because it's a big brand and not because it has a particularly poor record on CSR. The following news item from HKEJ talks about how Starbucks responded to NGO's attacks and how it has worked with Oxfam in projects to help the coffee farmers...

星巴克肩負更多社會環保責任

信報財經新聞
2004-11-01

星巴克(Starbucks)行政總裁史密斯表示,星巴克展開了一個積極進取的計劃,確保店內出售的咖啡都是來自環保而且工資合理的農場。

星巴克預期,到二○○七年,該公司六成咖啡將出自嚴格遵守環保和勞工規例的農場。

星巴克目前在全球各地擁有八千五百多家咖啡店,集團希望藉此避免旗下咖啡店遭到抵制或名聲受損。

星巴克最近在英國的生意受到嚴重打擊,因為慈善組織樂施會向外界展示在全球出現的咖啡危機。

星巴克因此和樂施會合作,在埃塞俄比亞咖啡種植區進行一個偏遠地區發展計劃。史密斯表示,這個計劃不會增加公司成本,因為星巴克撥出的費用已經包括鼓勵各地咖啡豆種植商植樹、限制農藥使用及增加工人工資的獎勵。

一九九九年,當世界貿易組織(WTO)在西雅圖開會時,當地的星巴克咖啡店受到反世貿示威者衝擊。

星巴克一直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錢購買咖啡。過去三年,該公司的平均出價是每磅一點二美元,相比之下,阿拉伯咖啡的十二月份紐約期貨周四只報每磅七十七點七美仙。

史密斯表示,因為他們出價甚高,所有人都想跟他們做生意,而星巴克就可以利用這一點,迫使咖啡商遵守他們的原則。

星巴克目前出售多種不同的一磅裝咖啡,包括蔭下栽種(shade-grown)、公平交易(Fair Trade)和有機培植等。

星巴克在非牟利環保組織環保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協助下,推出咖啡種植指引,名為Coffee and Farmer Equity (C.A.F.E.),並由獨立環境及食品安全評估及鑒定公司Scientific Certification System負責監察參與這個計劃的種植商■

北京的士司機行業協會

In various occasion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eemed to be quite open for promoting the establishing "trade/industrial associations" (行業協會) as a special breed of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s" in the Chinese society. The officials might change their mind if more right-based organizations are established...

京的士司機組協會爭權益

【明報專訊】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北京的士司機生計艱難的狀再次受到媒體和當局關注。一些司機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的哥」生計問題已到火山爆發邊緣,再不正視並解決,「遲早會出大事」。據了解,目前一些「的哥」醞釀成立「司機權益維護會」,擬通過自發成立行業協會及法律手段維護生存權益。

每天開車15小時賺19元

北京市交通局的報告顯示,北京市現行登記在冊的士共6.7 萬輛,全市擁有的士准駕證、的士服務監督卡的登記司機逾20多萬人。北京的士司機為「份錢」(車租和管理費)而拚命的事早已不是新聞。康師傅是北京銀建計 程車公司的司機,40歲,開的士10年。康師傅對記者說,因長期每天開車十五、六小時,他得了腰痛毛病,已沒有性生活。「沒辦法啊,要交份錢。」

據 康師傅所述他前一天的工作流程是﹕上午8時出車,工作15個小時,北京市8個城區他跑了6個,累計行駛300多公里。他算了一下,15小時總收入305元 人民幣,扣除車份錢186元,油錢近100元,因此他15個小時工作的實際收入僅得19元。午夜12時許,康師傅才下班回家休息。

據北京 千龍網刊登的調查報告顯示,以正常休假和每天8小時工作計算,每輛的士每月收入約6450元,但每月扣除車份錢平均數4800元、燃油費1800元、修理 費400元、餐費215元、罰款100元、的士計費器年檢費每月30元、個人收入調節費每月60元,合計支出7405元。如此,的士司機每月還要倒賠 955元。怎麼才能不虧損呢﹖只有靠延長工時、疲勞駕駛來增加收入。

律師牽頭 月費10元

該份調查還顯示,北京的士司機平均每天工作14小時,每月工作時間427小時,比法定的252小時多出175小時,也基本沒有假日。除去交給公司的「份錢」外,司機的基本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其收入低於北京平均工資。

一位「的哥」向記者披露,部分的士司機正醞釀組織「維權會」,由律師牽頭,計劃每名的士司機每月繳納10元會費,由「維權會」出面爭取與維護的士司機的合法正當權益。據稱,該計劃已得到部分的士司機響應,目前正緊鑼密鼓籌備中。

明報駐京記者鍾國華報道

Tuesday, March 01, 2005

藝術發展檢討

I'm now involved in a book project - spearhea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Critics (Hong Kong Branch) - to document and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s arts sector over the past decad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sector management, I'll contribute on areas regarding how the overall trend of administrative reform has impac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KADC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institutional lessons from the ADC experiment, issues on grant and funding mechanism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wide range of arts policies. I'm confident that the book project can serve as a good source of reference for ADC's own review as reported below.

藝發局3月提交西九意見書

【明報專訊】剛換班的藝術發展局,將在3月底西九龍諮詢期完畢前,向政府遞交一份意見書,闡述文化界對西九龍的意見,內容會探討文娛區及本地文藝界關係,並建議區內管理方法,甚至會逐一評論3大發展商的計劃。至於外界爭論的單一招標及天幕問題,報告或會從簡。

單一招標問題從簡

藝發局主席馬逢國昨日在藝發局春茗上表示,過去幾個月正當西九龍討論如火如荼之際,藝發局正值換班時候,新一批委員剛上班,已開了兩次會議討論西九龍。他表示,大家的共識是希望西九龍成事,問題是如何能令藝術界有空間發展,帶動文化產業及長遠推動市民質素。

他表示,藝發局會根據文委會報告提出的原則,就西九龍發表意見書,分別是注重軟件、以人為本、留意區內外設施協調等,他解釋,單一招標及天幕等問題在坊間已討論了很久,故他們會重文藝內容發表意見。

另外,他說會用6個月時間,檢討藝發局過去的優劣,並會開放一點,多與文藝界接觸。馬逢國又說,希望在任內探討以捐獻名畫代交遺產稅,及建議若地產項目加入文藝設施,能加送地積比等文化政策。

至於西九龍諮詢期會否延長,政府表示仍要觀望未來數星期參觀西九龍展覽的人數,才決定是否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