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兩美國環保組織

華府疑施壓淡化氣候威脅
2007年1月31日

【明報專訊】美國兩個環保組織表示,有證據顯示華府向氣候部門的科學家施壓,要求淡化全球暖化的威脅。兩組織會於周二在眾議院委員會上發表報告。

眾院監督暨政府改革委員會周二召開聽證會,被傳召的包括美國太空總署代表及環保署前官員皮爾茨。皮氏當年指有關氣候的文件被政府刪改淡化,05年辭職。

環保組織「關注公益科學家聯盟」與「政府責任項目」周一表示,他們會展示「新證據」顯示當局向政府的氣候專家施壓淡化全球暖化的影響,當中涉及7個聯邦機關。

民主黨自控制國會後積極推動新氣候法例。目前提出的3條法案均要求限制發電廠和汽車的廢氣排放量。布殊上周發表國情咨文承認需要處理氣候轉變,但反對規管廢氣排放,只主張工廠透過發展新技術解決問題。

Monday, January 29, 2007

深化農信社改革 發展農村小額貸款

一號文件提出農村金融改革[22:07]
2007年1月29日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作用。

新華社引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要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盡快明確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新增存款投放當地的比例,引導郵政儲蓄等資金返還農業,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在貧困地區先行開展發育農村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的試點。

文件強調,必須加快改革步伐,為建設現代農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中國在2004年至2006年連續三個一號文件都提出要鼓勵農村金融改革。在1月20日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探索十多年的中國農村金融改革終於得以破題。

根據安排,將穩步有序地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主要立足於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與此同時,還將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降低準入門檻,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積極培育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加強和改進監管,防範風險隱患。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

中國民工子女

中國民工子女童年多孤獨 (14:58)
2007年1月29日

中國民工長期在外打工,留守孩童人數達二千萬,這些孤獨的孩子在學習與行為上出現很多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僅安徽省一地就有22%的農村父母到城市地區工作,而這個數字仍在上升。報告也說,在零五年,中國民工人數達1.4億人。

報告提到,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這些孩童往往喜歡獨處,也變得叛逆。去年,安徽省巢湖市一個女孩因為覺得祖父母不了解她而縱火燒掉他們的房子。

專家指出,如果政府有意幫助這些兒童,就應該讓他們更容易在父母工作的城市裏求學。

Sunday, January 28, 2007

綠色學生聯會

八成五食肆顧客吃剩食物 (12:26)
2007年1月28日

環保團體調查發現食肆出售食物份量過多,40%以上受訪顧客浪費30%份量,這可省回三成午膳費支出。

綠色學生聯會去年10至11月訪問1000名光顧食肆的市民,顯示85%以上不能全部吃完,其中45%吃剩33%以上。聯會以每人每周午餐花150元推算,吃剩份量浪費45元。

聯會呼籲食肆提供不同份量食物,並且按量收費;市民可打包吃剩食物,減少浪費及紓緩堆填區的壓力。聯合不鼓勵自助餐,認為食肆多預備份量、不停換碟,浪費食水清洗。

Saturday, January 27, 2007

志願機構營運「大茶壺」

煲呔「大茶壺」中受訪 親民又扶貧
2007年1月27日

【明報專訊】特首煲呔曾近日頻頻接受電視台的訪問,好似今晚在有線電視播出的專訪,訪問地點特別選擇在屯門的馬錦明慈善基金馬可賓紀念中學內的校園茶座「大茶壺」內進行,有別於過往的禮賓府,免給人太官式的感覺,而且還可乘機做做扶貧的工作。

明眼人聽聞,特首到訪該校,是有線中人與特首辦多番商討後的結果,一來節目名稱是《與特首茶聚論世情》,而訪問內容亦以民生為主,包括如何改善民生、就業及扶貧,因此特首到訪一間地區中學,便較貼近主題。訪問中,特首又與學生及工友暢談學業及工作。

與學生工友暢談學業工作

這個戶外校園茶座,是由志願機構營運,並由一群弱勢社群經營,所以曾特首特地走到這裏做專訪,可乘機表達他也關心弱勢社群。煲呔在訪問中坦言,香港是個國際金融中心,亦是個資本社會,對弱勢社群永遠照顧不足,要達至社會和諧,政府必須付出很大努力,不是大派金錢,而是提供各種創新方法,如為待業人士提供培訓,帶動商界參與,結合志願機構來扶助待業人士重投社會,貢獻他們的力量,一如這個校園茶座計劃便很成功。

煲呔認為,商界參與的誘因不止是減稅,商界對社會也有責任。

曾蔭權:貧富懸殊可成危機 (20:14)
2007年1月27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表示,貧富懸殊有機會演化成社會危機。

曾蔭權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表示,政府不能阻止經濟發展,亦不能將有錢的人踢走,而他們會推動志願機構成立更多社會企業,為弱勢社群製造就業機會,並在考慮部份服務外判時,優先考慮給這類機構。

香港中國婦女會

訓練長者記憶力教材面世 (12:05)
2007年1月27日

關注老人的團體推出全球首套專為華人長者而設的記憶訓練教材,旨在減慢他們的認知力及記憶力的退化速度。

香港中國婦女會旗下安老院,獲得社署的基金資助100萬元及商界的捐款,研發世界第一套針對華人長者設計的記憶訓練教材,包括透過1分鐘內辨認最多交通標誌、講出最多補腦食品或電影資料等,旨在提升他們的口述流暢、感知、專注等能力,紓緩其認知及記憶等能力的退化速度。

根據臨床統計,全港65歲以上人士中,一成患上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症。

「記憶奪寶」防老年癡呆
2007年1月28日

【明報專訊】本港65歲以上的長者中,約一成患有不同程度老年癡呆症,而患「輕度認知缺損」的長者中,每年約有8至15%轉化成癡呆症。香港中國婦女會旗下的黃陳淑英紀念護理安老院,去年獲社署基金及商界撥款100萬元,開發一套專為華人長者設計的記憶訓練教材。

有關教材名為「記憶奪寶」,長者透過遊戲卡,在1分鐘內盡力辨認出多種交通標誌、健康食品、電影資料等,從中協助早期老年癡呆症患者訓練記憶力,減慢退化速度。

安老院經過一年多資料蒐集,再將教材向多名長者進行測試,結果發現長者的認知能力持續性及記憶力均有顯著提升。記憶力衰退是老化過程的普遍現象,但也是輕度認知缺損及老年癡呆症的預兆。若察覺長者有記憶力問題,應盡早作出預防及治療。

香港中國婦女會預備健腦遊戲卡,免費派發給有興趣人士。詳情可致電2717 1351查詢。

Friday, January 26, 2007

推廣藏族牧民安裝太陽灶

中國為藏族牧民安裝太陽灶 (08:31)
2007年1月26日

中國農業部今年將為6萬多戶藏族牧民安裝太陽灶,改變過去以薪柴為主要燃料的局面。

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薛亮表示,中國今年將在四川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青海玉樹、黃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等的14個縣,為藏族牧民安裝太陽灶65147台。

這些地方海拔高,太陽能資源豐富,比較適合利用太陽灶。“去年農業部在四川甘孜免費推廣太陽灶,受到了農牧民廣泛歡迎。”薛亮說。

太陽灶的推廣,使農牧民隨時可以燒水煮飯洗澡,提高了生活質量。據已安裝太陽灶的農牧民估計,一台太陽灶每年可節約薪柴1000公斤至1500公斤,節省燃料費約600元,不僅可以減少森林資源的砍伐和污染物排放,還可節約砍伐和運輸薪柴的勞力投入。

Thursday, January 25, 2007

上海「普陀特別關愛基金」

劉翔捐「12秒88」戰靴 (20:45)
2007年1月25日

劉翔將自己去年打破男子110米欄世界紀錄時所穿的運動鞋在此間捐出,用於慈善拍賣。

2006年7月,在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上,劉翔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男子110米欄世界紀錄。

今日在上海市普陀區慈善大會上,劉翔將這雙「戰靴」捐出,拍賣後所得將全部投入新成立的「普陀特別關愛基金」,用於救助普陀區困難群眾。

劉翔說:「我從小在普陀區長大,在這裡上學,在這裡進了少體校。我一直想著為區裡做點事。」

這雙鞋將擇日進行拍賣。劉翔說:「不管最後能拍出多少錢,只要能為那些需要關愛和幫助的人做一些事,我就很滿足了。」

奧運馬術比賽香港基金

奧馬基金目標籌4000萬
梁愛詩任委員會主席
2007年1月25日

【明報專訊】成功被挑選出任2008年香港奧運馬術首批「導師義工」的申請者,最遲會於本月底接獲通知。

奧運馬術公司透露,首批申請者條件十分好,故由將原先設定的100個導師義工名額,增至200個,當中亦不乏一些商業機構最高領導層(如執行董事),但整體1800名義工人數則維持不變。

導師義工名額增至200個

另外,政府昨日宣布成立「2008北京奧運馬術比賽香港基金」,由前律政司長梁愛詩出任基金委員會主席,成員包括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李麗娟、港協副會長許晉奎等。基金旨在為推動文化、教育及社區參與的活動籌款,鼓勵社區參與2008年奧運及傷殘奧運馬術項目。

據了解,基金的來源主要來自社會募捐,目標籌款為4000萬元,基金委員會任期為2年,至2008年12月7日為止。日後,奧運馬術公司、馬術聯會等團體舉辦宣傳奧運馬術活動時,可向基金申請撥款。

2澳洲導師來港蒐資料

另外,奧運馬術公司特別聘請兩名來自澳洲的導師羅凱德(David Riordan)和甘愛倫(Helen Kebby),兩人近日來港,為奧運馬術義工訓練課程蒐集資料,從而設計一個適合香港的課程。羅凱德表示,作為奧運會的「導師義工」」除了要有一般的領導才能外,亦需要一些在商業社會中也難應用的領導技巧。甘愛倫舉例,奧運項目只是短短15天,不能像平日在商業世界中,凡事開會後才決定,在奧運中的決策一切都來得很快。

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

在家中治標不治本
2007年1月25日

【明報專訊】本港長者患上老年癡呆症頗為普遍,需要特別照顧,惟不少家人會存在誤解,往往會為防患者走失,長期禁止他們外出,甚至將他們鎖在家內。有社工指,此舉並不明智,只要家人多加留意,多外出對患者來說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據衛生署資料指,65歲或以上長者中,約有百分之四會患上老人癡呆症。 80歲以上的長者患上此症比率更高,約每5位便有一位可能患病。

香港老年癡呆症協會服務經理單淑勤指出,由於此症患者一般記憶力較差,自理能力亦會日漸下降,脾氣會變得暴躁,增加照顧難度,身邊的照顧者一時間難以面對,更遑論要妥善照顧患者。因此,作為子女應多加關心患者之餘,亦要支援其伴侶,以減低作為照顧者的壓力。若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聘請私人看護協助照料。

家人亦應正視問題,了解病情。單淑勤指出,家人可參加一些相關課程,學懂與患者溝通、家居照顧的技巧,照顧患者時就更得心應手,最重要是要有耐性及愛心。

鼓勵患者多參加活動

單淑勤提醒患者家人,為防患者走失,將他們整天困在家中的做法是治標不治本。她建議家人除了藥物治療外,應鼓勵患者多參加活動,令他們有所寄託,多與人接觸更可提升認知能力,紓緩病情惡化。由於部分患者會出現日夜顛倒的生活習慣,故日間多外出活動,亦可消耗精力,令患者晚上較易入睡。她續指,每天最好帶患者外出30分鐘散心,促進身體健康。

不過,單淑勤提醒患者外出時,家人應多加留神防走失,例如應與患者並排而行,不要讓患者尾隨自已,必要時可將家人聯絡方法寫在紙上,讓患者隨身帶備。至於家中環境設計亦要考慮患者的需要,例如應避免安裝鏡子及射燈,以免引起患者混亂而產生幻覺。

Wednesday, January 24, 2007

假賣旗活動行騙

前解放軍售旗騙款判囚2月 (16:40)
2007年1月24日

一名前解放軍軍人承認假扮慈善機構賣旗,被判囚2個月。

該名22歲被告於去年聖誕節期間,被警員發現在牛頭角形跡可疑,上前截查,在他身上發現169支旗及23元,但當日沒有賣旗活動,故拘捕被告。

被告今日承認控罪,他求情時稱,因腿部受槍傷,由解放軍退役,由於要供養父母,在廣東一間印刷廠,印製旗袋和旗,來港行騙。

「綠色和平」檢測進口水果

證據會說話 政府難解畫
2007年1月24日

【明報專訊】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去年到超市抽查蔬果化驗,指殘餘農藥含量超標,但遭揭發化驗方法偏離常規,只驗果皮菜葉、不驗果肉菜莖。今年,綠色和平捲土重來,依足國際認可規矩,並委託德國的權威機構負責整個檢測工作,結果發現,街市出售的內地進口水果含多種禁用高毒性農藥,殘餘含量嚴重超標。綠色和平的進步,映照出食環署和食物安全中心的不足,政府必須擴闊抽驗農藥的範圍,並明確評定每種農藥是否超標的準則。

綠色和平只抽取了5個水果樣本化驗,竟然發現其中4個含有世界衛生組織評為高毒性的農藥,包括在內地早已明令禁用的甲胺磷,其中一個柑桔樣本更同時驗出13種不同農藥,容易形成「雞尾酒效應」,令毒性增強。看了這個結果,市民很自然會問,食環署抽驗了市面350多個水果樣本,為何一無所獲?到底是綠色和平有特別靈敏觸覺,抑或政府的取樣和化驗方法有待改進?

初步看來,檢測農藥的種類多寡是關鍵因素,綠色和平委託權威機構檢測農藥的種類多達300餘種,熱門和冷門的農藥都驗,食環署則只驗50多種常用農藥,命中率因此大減。

食環署的檢測是例行工作,不同綠色和平每年一度,很難規定每次都驗300多種,不過,既然綠色和平驗出重大問題,食環署必須檢討,抽驗一無所得,是否因為內地農場改用了較冷門的農藥?在例行的50多種農藥以外,是否需要突擊檢測更多不同種類的農藥,以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外,評定有否超標的準則也應該更明確,到底用世衛、歐盟還是中國的標準,應像綠色和平那樣說清楚,不能含糊其辭地說「世界標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無國界記者

無國界記者首次訪華 (09:40)
2007年1月24日

維護記者權利的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首次派員正式訪問中國,商討新聞自由及記者人權問題。

設在法國巴黎的「無國界記者」組織發表的聲明說,中國政府官員表示,「對被關押的新聞從業人員和互聯網使用者會作重新考慮」。

該組織說,「這次會談是雙方尋求有建設性對話的一個開始」,中國官方「給予無國界記者在中國發展其活動的可能」。

法新社報道說,「無國界記者」組織宣布取消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抵制。

Tuesday, January 23, 2007

綠色和平

內地水果檢出高毒性農藥 (11:30)
2007年1月23日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月初在本港六個地區抽驗十個新鮮蔬果樣本,發現四個水果樣本含有高毒性農藥甲胺磷。

發現含有毒農藥的水果來自內地,包括士多啤梨,砂糖桔、柑桔。一個購自馬鞍山頌安萬有街市的士多啤梨樣本,甲胺磷超標兩倍。另一個購自慈雲山中心街市的柑桔樣本,就含十三種農藥,其中農藥三唑磷超標三十三倍。綠色和平要求食環署跟進。

食物安全中心回應指,上月抽查的350個水果樣本,殘餘農藥和重金屬方面都令人滿意。

Monday, January 22, 2007

中國民眾不信任慈善機構

中國民眾不信任慈善機構 (12:22)
2007年1月22日

北京一項調查發現,近百分之七十九受訪者曾經行善,但並非透過慈善機構,因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較低。

北京「中國青年報」報道,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貧富差距的逐漸拉大,慈善事業這個被稱為社會財富第三次分配的有力工具,在中國已經越來越廣泛地被人們所熟悉和認同。

一項針對近五千人的調查指出,百分之七十一點九的受訪者認為「慈善事業人人有責」,但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比較低,普通人對慈善機構信任不夠。

這項調查是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新聞中心、新浪網新聞中心合作進行。

根據一項二零零六年中國慈善榜統計顯示,中國慈善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從二零零三年迄今,榜上排在前五十位的企業家,已經累計捐贈近人民幣五十一億元,教育、社會公益和健康、突發性災難事件是企業家們熱衷的捐贈項目。

但調查發現行善方式並非透過慈善機構,中國公眾參與最多慈善的方式,是「單位組織的捐款捐物」佔百分之七十點八,其次是「給街邊乞丐扔些零錢」佔百分之六十七點六和「買福利彩票」佔百分之五十四點七,此外還有百分之二十八點六的人表示自己曾通過「捐獻血液/骨髓」的方式表達過愛心。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所長鄧國勝對「慈善」二字給出了解釋。他說,只有通過慈善組織做慈善才是現代意義上的慈善行為,中國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低,一般民眾對慈善機構不太信任。

這次調查印證了這種不信任,只有百分之二十一點五的人曾「主動向基金會/公益組織捐款」,百分之六十四點五的人甚至表示,如果手頭有閒錢想用於慈善事業,他們寧可「自己去找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通過基金會。

由於慈善機制不健全和監管不到位,經常出現腐敗現象,有人曾說:「賺錢不容易,寧可不捐,也不能把錢捐給腐敗分子!」

北大教授夏業良認為,捐款者應該能夠查詢到自己捐出的錢在哪裡。「現在是靠政府的強制力量管著,不像國外的基金會,每一筆捐款都及時地放到網站上。」

「中國社會並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對公益組織的信心。」這是國際著名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對中國公益事業作出的評價。

一月十七日,國家民政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二零零六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年各級民政部門共接收捐贈款三十五億兩千萬元,共有一千九百二十二萬四千人次受益。

從統計數字看上去很樂觀,近些年也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增長,但鄧國勝表示,「中國所有慈善組織一年募集的善款總額,還比不上美國的一個福特基金會。」

他認為,造成中國慈善組織發展相對滯後、普通人對慈善組織信任不夠等現狀的原因,一方面是慈善組織缺乏監督、善款用途不夠透明,另一方面也在於,政府在慈善事業發展上的定位,不是通過倡導的方式,而是利用行政手段來干預慈善事業的發展。

他說,比如很多單位都有對口扶貧的任務,這很容易讓人厭煩。這不僅限制了慈善組織的發展,也會讓普通人對慈善活動產生逆反心理,把做好事當做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一樣應付過去。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在中國普通人做慈善比做投資更難,因為人們不知道怎樣才能更方便地參與。

他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每個公民都能依照法律成立慈善組織,但目前在中國這還不可能做到。中國的慈善組織必須找到一個「婆婆」,掛靠在一個政府機構下面,才能成為合法組織。

楊團指出,有些已經存在二十年的非政府組織(NGO)至今還無法註冊,就是因為找不到一個願意接收自己的主管部門。「哪裡有那麼多行政部門願意管理一個慈善組織,為慈善組織的行為負責?」

Sunday, January 21, 2007

「環保觸覺」

七成三反九鐵大圍蓋屏風樓 (11:39)
2007年1月21日

環保團體一項調查指出,七成三受訪者不支持在大圍車站及大圍車廠的上蓋,興建20座50層高的大廈。

九鐵公司計劃在旗下大圍車廠及大圍車站的上蓋,分別建造12座和8座樓高50層的住宅項目,部分毋須獲得政府的城規會審批。「環保觸覺」針對問題向區內近500名居民進行訪問,結果顯示 70%以上認為竣工後住宅項目,會影響景觀及造成屏風效應;70%表示不清楚項目規模及落成後的情況;73%不贊成興建計劃。

「環保觸覺」稱,居民擔心樓層太高,並以一字排開形式造會成屏風效應,空氣污染物容易積積聚很難吹散,將損害空氣質素。

「環保觸覺」批評政府的城市規劃出現漏洞,包括缺乏地區諮詢,發展商毋須公開建築圖則等,要求政府、九鐵和承辦商長江實業暫停興建計劃,並重新規劃項目。

中西區關注組

團體質疑諮詢會研究
盼重審中央書院價值
2007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有地區團體去信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要求重新研究荷李活道警察宿舍的中央書院古牆(圖)的歷史價值,要求原址保留遺蹟,並質疑去年古物諮詢委員會的研究未有獨立公正地作出評審。

指評估片面不盡不實

文化傳承監察昨日於皇后碼頭舉行「古物諮詢委員會的過去與未來」論壇,邀請了前任及新任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與市民作出討論。其間,中西區關注組代表羅雅寧批評,古物諮詢委員會去年對中央書院的評估「片面和不盡不實」、「被規劃意向牽鼻子走」,並對委員會以閉門會議方式決定中央書院去向感到憤怒,公開要求何志平局長重新研究,不要公開拍賣。

有該會委員表示已收到信件,或於3月初就事件再作討論。羅雅寧表示,區議會亦贊成保留中央書院,而他們將於下星期去信城市規劃委員會,要求保留古牆並把上址作社會用途或改為公共空間。另外,與會人士普遍認為委員會須增加透明度,由於委員會只是一個諮詢組織,有講者亦建議修訂條例,賦予委員會更大的職權,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市民的參與,文物保育需要市民討論及民間支持。

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

維權律師關注組獲何鴻卿捐360萬
2007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前召集人劉慧卿等昨天組織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將邀請內地司法人員、律師和學者來港交流,聲援內地被拘禁和打壓的維權律師。關注組更獲何東後人何鴻卿爵士捐贈3年經費,每年120萬元。何俊仁強調,這個關注組並非針對內地的對抗性組織,而是希望改善內地人權和法制。

何俊仁:組織非對抗性

關注組成員包括莊耀恍律師、關尚義律師和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還有張耀良、黃瑞紅、潘熙、何慧縈等大律師;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和中國法律專家王友金則擔任顧問。

「閃亮計劃」

獲贈辨識掃描器 盲人重拾閱讀樂
2007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甄文彬自兩歲便因病失去了視力,最近獲得一部掃描器,終可再次「閱讀」文件,家中大大小小的文件都成了試驗品,除了銀行月結單、房屋署通知兒子的學校通告亦「不能倖免」,讀中學的兒子也不得不提醒爸爸不要亂「掃」一通﹕「阿爸,你不要什麼都拿去掃描啦!」

對於能重新閱讀,甄文彬喜形於色,加上他對電腦有一定認識,閒時亦會教授其他失明人士用電腦,說起電腦科技更是眉飛色舞。「過往的掃描器閱讀中文的準確性較低,但現時的掃描器卻有九成準確,我試過放一些中英夾雜的文件掃描,結果令人喜出望外,好像自己真的看到了!」

發聲讀中文 九成準確

其實甄文彬是參加了由香港盲人輔導會主辦的「閃亮計劃」。該會和商界機構英美煙草(香港)有限公司、惠普(HP)公司合作,協助視障人士掌握文字辨識軟件。英美煙草更派出義工負責教導視障人士使用掃描器及軟件,令社會人士能對視障人士有更深入的認識,而參加的50名學員均可免費獲得有關掃描器及軟件。

該套文字辨識軟件的用法十分簡單,只要有一部普通電腦、一部有認字系統的掃描器,再在電腦裝上一套發聲軟件,便能幫助視障朋友閱讀。他們只需掃描文件,軟件便會自行讀出每一行文字,對失明和弱視的朋友都十分方便又易用。

甄文彬對科技發展可謂滿腦子新主意,他最希望有一部手提式的閱讀器,可以「行到邊,讀到邊」,即使到超級市場也可以看到包裝紙上的字眼,而手提電話若能加上導航系統,他出外便可以更方便……科技不但改善了他的生活,也為他的人生帶來希望。

盼有手提式閱讀器

「電腦科技愈來愈發達,當初也沒法想像自己可以重新閱讀,科技帶來希望,有朝一日我或者可通過科技再次看到東西」。

另一視障人士傅提芬(阿芬)亦表示,掃描器幫了她不少,更笑言,現在想「八卦一下」也可以「看看」雜誌。

她表示,之前自己只是弱視,但愈來愈嚴重,用放大鏡也不足夠,現在她已近乎完全失明,只能看到微弱的光線,掃描器的出現正好幫助她渡過這難關。「月結單也儲了厚厚一疊,現在可以自己閱讀,不用再經常麻煩朋友,有時停電、停水的通告也可以看到,還有一些有「數」、大減價的傳單,哈哈!」雖然視力有問題,但從對話也可看出阿芬是一個樂天派,但她認為外界對視障人士的認識卻太少,「有一次我告訴兩個義工我寫了信,他們感到很驚訝,其實我懂得用倉頡打字寫信,他們對視障人士的認識很淺薄呢!」

明報記者 賴月玲

義工教用軟件 助人自助
2007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我覺得自己開心多了,以前往往都是其他人照顧自己!」首次當義工的鄧小燕(Jamie)參加了公司的社會服務團隊,義務教授視障人士使用掃描器和軟件閱讀文件,雖然第一次當義工,但她卻絕不馬虎,出席了每次教學坊,阿芬便是她其中一個「學生」。

除了如願幫了別人,今次活動更改變了Jamie的性格。Jamie自言本身原不太喜歡說話,凡事也喜歡放在心裏,但經過今次經驗,她學會更主動接觸別人,例如和視障人士到茶樓飲茶,不能只說「這裏」、「那裏」來引導他們,而是要用手慢慢指導他們椅子和桌子的位置。

「他們只能靠摸鍵盤」

回想起首次和阿芬會面,兩人起初十分陌生,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相處,彼此才慢慢建立默契,「不能看輕她們!我們習慣靠滑鼠,但他們則靠摸鍵盤」。Jamie說,首次教授時也有點手忙腳亂。

昨日Jamie特意出席頒獎禮支持自己的「學生」,她表示,已經跟不少學員交換了電話,希望日後能保持聯絡。「我會繼續參加更多的義務工作,希望能幫到更多的人。」

《同志.戀人》

製作人憤怒 憂討論空間收窄
2007年1月21日

【明報專訊】「難道訪問南亞裔人士,他們用手吃咖喱,卻要找些吃唐餐的華人回應嗎?」一名港台節目部製作員對廣管局指節目「報道內容不公」感到氣憤,指公營廣播機構有責任讓公眾了解弱勢社群,卻換來「被勸喻」結果。

「好失望!製作前已考慮到議題敏感,已三思處理。」《同志.戀人》監製梁慶華對裁決失望之餘,亦擔心社會討論空間日益收縮。「我們有邀請同性戀者的親友出鏡,但他們不接受。」梁說,節目透過受訪者口中表達他們遇到的反對聲音,拍攝時「無親密鏡頭,只是兩個女仔拖手,也沒大特寫」,希望以理性方式探討。

性權會擔心傳媒日後不客觀

不過,有看過節目的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認為,節目內容偏袒同性戀者,強調同性配偶間的感情,而當時社會正就性傾向歧視立法有很大爭議,並非所有觀眾對此都有全面認識,故看過節目後,可能會令人以為社會已接受同性婚姻。蔡強調「不是不可探討同性戀」,廣管局的勸喻亦非旨在禁止討論,只希望傳媒認真反省。

有投訴此節目的市民陸小姐說,節目播放時值性傾向歧視立法的討論,只有一方面的聲音,並不公允。另一有觀看此節目的尤小姐則對裁定感到反感,指節目前的字幕已對同性戀者有「標籤性」,反令她不安。

性權會主席邵國華稱,節目只是一班同性戀者談論結婚,沒鼓吹成分,亦有提及正反聲音。他認為裁決對港台及同性戀者都不公,擔心傳媒未來遇到相類題材時,會不客觀。

「男拔」學生基金

范鴻齡好Fit 要多謝男拔
2007年1月20日

【明報專訊】身形高瘦的行政會議成員范鴻齡,台型十足,但原來少年時代的他是名重達180多磅的「肥仔」。他預科入讀了注重體育的名校拔萃男書院,由於運動沒樣精,被迫帶「周身脂肪」參加學社的「扯大纜」(拔河),結果大出洋相。他因而覺悟,狂做運動,結果摔掉20磅脂肪。看來若想減肥,可以到男拔讀書試試。

昔日180磅 拔河出洋相

昨天出席男拔畢業典禮的范鴻齡,透露自己最難忘的校園「瘀事」,是1964年入讀預科前只會死讀書,但加入男拔「Goodban」學社時,要選一項運動,社長見他打波、跳高、跳遠無一通曉,但身形「大大隻」,就叫他參加拔河,站在最後的位置,穩住重心。

狂做運動 減掉20磅

誰知范鴻齡的「大隻」只是脂肪,一上陣就現形,第一次「扯大纜」就摔大跤,激發他從此決心好好練習,利用校園各種運動設施,最後輕了20磅,至今還保持健身習慣。

范鴻齡說,希望培養人才及回饋母校,因而捐款300萬予男拔,校方加上其他捐款,合共500萬,成立學生基金,為內地的精英中學生提供資助,讓他們到男拔交流讀書。男拔校董會主席張宇人及校長張灼祥說,預計09年男拔開IB(國際文憑)課程時,可以容納少於30名的內地學生到校就讀,又歡迎內地女生申請,基金亦會資助男拔學生到內地或外國升學交流。

明眼人

「香港遊樂場協會」選優秀網站

12網站獲選06優秀網站 (17:24)
2007年1月20日

12個主題健康及內容豐富的網站,獲選「2006優秀網站選舉」,另2個榮獲「優秀網站至尊榮譽大獎」。

被列入「優秀網站」的12個網站,包括憂鬱小王子(www.depression.edu.hk),迪迪仔周記(cpce.gov.hk/dickdick),迪士尼 (www.disney.go.com),香港教育城(www.hkedcity.net),小蕃薯(kids.yam.com),英文每日一篇 (www.myenglishpal.com),海洋公園(www.oceanpark.com.hk),香港電台(www.rthk.org.hk),小校園(www.smallcampus.net),雅虎香港(hk.yahoo.com),Yahoo(www.yahoo.com),成語動物園 (resources.emb.gov.hk/idiom2)。

小海白地球拯救隊(www.hyper.com.hk)及麥兜(www.mcdull.hk),奪得「至尊榮譽大獎」。

「2006優秀網站選舉」由影視處與香港遊樂場協會主辦,教育統籌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香港電台及香港互聯網供應商協會聯合協辦﹔旨在鼓勵青少年瀏覽內容健康的網站,以及表揚網站製作人對提供健康網站資訊的貢獻。

Friday, January 19, 2007

文化遺產保育政策

溫國偉﹕保育文化遺產 急需完整政策
2007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

上月清拆天星碼頭事件引起公眾爭議文化遺產的保育問題後,這陣子政府作出一連串動作,先是特首先生在《香港家書》抒發自己愛護文物的情懷,然後是民政事務局重新啟動文物建築保育政策諮詢工作,並透過改良古物諮詢委員會及公布近500幢歷史建築物,以展現政府在保育文物建築政策上的開明、問責和聽取民意的形象,修補因粗暴地拆天星鐘樓而被破壞的形象。

長春社一直倡議香港必須訂立完整的文物保育政策,以保存香港的文化遺產;可惜政府近日推出的新措施,與此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

首先,公布歷史建築物的名單,雖然可加強透明度和問責,讓公眾和地方議會對影響到地區歷史建築物的工程和發展項目有更大警惕,但在缺乏具體保護機制下,被評為各級歷史建築物的文物建築仍可能受拆卸威脅。按目前的機制,政府只能把建築物宣布為臨時法定古蹟,暫緩阻止清拆計劃,有效期亦只有一年,如果一年後政府無法將其正式宣布為法定古蹟,亦難以再阻止清拆。香港是否要制定更有效的古蹟保育機制?

但願不是軟硬兼施的花招

另外,古物諮詢委員會雖然委任了更多的新臉孔,意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更重要的是,整個古物諮詢的過程是否更加開放和容許公眾參與?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會議是否公開?如果公眾對歷史建築物的評級不滿意,有沒有機制讓公眾申請就歷史建築物重新評級?有沒有機制讓公眾申請把歷史建築物評級或申請升級?

更重要的是,保護文化遺產是否只把焦點限制在一幢一幢的建築物上,而不理其周圍氣氛的保育?尖沙嘴水警總部前的樹林、元朗聚星樓被石屎森林包圍、東涌砲台被屋大樓阻擋其監察海防視線,都是慘痛的經驗。政府能否汲取教訓?

在名單以外的建築物,如危在旦夕的皇后碼頭、未被評級的景賢里、新儒家學派搖籃新亞書院桂林街校舍舊址,又是否任由它們被發展所吞噬?一些充滿本土特色的街道和地區,如灣仔喜帖街、上海街的裙褂舖,以至百多年來的政治中心——政府山,又如何保育?保育的財政來源來自何方?

執筆之時,傳來警方即將起訴保衛天星人士何來的消息。筆者心情沉重,希望政府推出的新諮詢是為保育香港文化遺產的真誠努力,而不是為了削弱反對清拆皇后碼頭的一套軟硬兼施策略中的一記花招!

Sowers Action (苗圃行动) in CDB

Hong Kong charity redirects support “upstream” to secondary education
Sat, 2006-12-30 13:09
Civil Society | Education

Hong Kong charity, Sowers Action (苗圃行动), established fifteen years ago to support education on China’s mainland and currently mobilising around CNY 30 million (USD 3.8 million) per year for primary schooling, is deliberating a shift towa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Herman To (杜勇声), a founding member and current Deputy Chair of the organisation.

Discussions under way, To told China Development Brief, have been prompted by the mainland government’s pledge to raise government spending on education to 4% of GDP (up from 3.4% in 2002), and to reduce financial barriers to primary schooling by waiving text book and “miscellaneous” fees for poor students under a “two fees one subsidy” (两免一补) policy.

“Something we thought would take fifty years has in fact been achieved within fifteen years and we are delighted to be out of a job,” To said. He added, however, that it could take several years for the policy to be fully implemented at all administrative levels.

Since 1989, when the China Youth League’s Youth Development Foundation launched its flagship Project Hope to provide scholarship assistance to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numerous “overseas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have created similar programmes.

Sowers Ac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Since its founding it has provided more than CNY 140 million (USD 17.7 million) 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around 270,000 school students in western areas of China, refurbished more than 650 dilapidated schools, and supplied equipment and educational materials to many more. Financial support for students goes directly to families rather than through intermediary agencies and this requires frequent identification and monitoring visits to project sites. Most of this work is carried out by volunteers and the organization has only a small, professional staff team of nine people, spread between offices in Hong Kong, Guangzhou and Yunnan.

Fundraising has grown steadily, boosted by annual sponsored walks from Hong Kong to Guangzhou and occasional, longer hikes. These have included a walk from Hong Kong to Beijing in 1997 and, in 2005/6, a “Long March for Education” along the route of the Red Army’s historic, tactical retreat. September 2007 will see the start of a walk along the “Tea Horse Road” from Xishuangbanna in southern Yunnan to Lhasa in Tibet.

Now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bolstering its support for basic education, Sowers Action is “thinking about a new strategy to redefine our mainstream,” according to To. “We are thinking about going upstream to look at zhongzhuan (中转)”—vocational schools that take students who have completed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hina’s current (eleventh) Five Year Plan stresses the need to reform and develop vocational educational provision to equip young people with the skills necessary to thrive in a fast-changing and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jobs market. However, the zhongzhuan schools all charge tuition fees, as do senior high schools (gaozhong 高中), which are the general route to university entrance.

Although its early staple was financial support to enable children to complete primary school, in recent years Sowers Action has devoted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its funding to refurbishing rural school facilities. This accounted for 75% of expenditure in the year ending June 30 2006.

There has also been a trend towards support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Eleven secondary schools have been refurbished with Sowers Action’s support, and the organisation has already begun to provide some scholarship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2006, it sponsored the Guanghua Girls Secondary School (华光女子中学) in Nanni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 “citizen-run” (民办minban) non-profit school devoted to offering free education. The Sowers Action Annual Report for 2005-2006 describes this as “a prototype for Sowers Action in its endeavour to develop secondary education on the mainland in future.”

Sowers Action is also grappling, according to To, with issues of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istion.

Reliance on volunteers has allowed the organisation to keep down administrative costs and honour a pledge to use 100% of general donations for project beneficiaries. Overheads are covered by specially designated funds, donated in large part by members of the Council to the Board, and by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s.

But while this system minimises overheads, it also introduces administrative stress. “We have nine staff for an organization that needs 90,” said To.

Report by Nick Young, December 27, 2009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活在西九 Our Life in West Kowloon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社區文化展覽活動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策劃今次「活在西九」,旨在讓觀眾走入社區,唐樓+板房+空中花園+弱勢社群生活+老店舖,深入了解舊區社群真實境況,破格於傳統單一展示不限框框,以超越傳統概念及跨界別的嶄新手法展示貧窮社群景況及社區文化,同時積極與觀眾建立互相溝通、關係及對話的平台。我們鎖定了在SoCO工作十多年的桂林街辦事處的舊唐樓作為展覽的場地。展覽內容環繞深水 弱勢社群故事、街坊舊物以及傳統老店作題材,展示社區文化充滿多樣性的一面。

請到以下連結參閱展覽詳情:
http://www.soco.org.hk/117/

Thursday, January 18, 2007

《原子彈科學家公告》組織

末日時鐘再撥近十二時 (23:49)
2007年1月17日

《原子彈科學家公告》組織周三警告,他們把末日時鐘再次撥近十二時,由十一時五十三撥至五十五分。

這個由歐美科學家合組的組織表示,這次是冷戰結束後第四次撥近十二時。該組織稱,氣候轉變對全球構成的威脅,遠甚於恐怖主義。

《原子彈科學家公告》組織成立於1945年,他們擔心世界爆發核戰,危害全人類的文明,在兩年後設立末日時鐘,愈是逼近十二時,意味爆發核戰的核戰的機會會增加。末日時鐘首次設定時間為十一時五十三分。

Tuesday, January 16, 2007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

林海﹕香港民主的下一步?
——寫於首屆台港民主視訊會議後

2007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作者為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研究發展組組長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日前與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共同舉辦一場名為「台港兩地民主發展的挑戰與前瞻」的視訊座談會,就台港兩地民主化過程等議題相互交流並分享經驗。香港特區政府在會議結束隔天,政制事務局發言人回應,強調政制發展是關乎「一國兩制」下的特區事務,而「台灣方面並無角色」,並暗諷台灣的「黑金政治」不會為香港所接受。新華社也刊出文章,引述中聯辦官員批評台灣「挑撥香港與中央關係」、「借民主之名插手香港事務」。

筆者參與此場座談會,對於台港民主發展,以及中共的強烈反應有幾點意見:

首先,會議舉辦的時間,與12月初香港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時隔不久。時間點雖稍屬敏感,但本場會議的目的在於台灣和香港的民主經驗交流,且與會者多為台港兩地學者,會議性質實為一場學術座談會。中共方面對一場學術會議有如此強烈的反應,視這種正常的台港交流活動為「洪水猛獸」,是否太過小題大做。

其次,台灣方面雖有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新聞局長鄭文燦兩位官員參加,但只是受邀出席,而且討論皆從資訊和學術的角度參與研討,並沒有從事政令宣導,又何來「插手香港事務」之有。在會議中討論的重點為民主,而民主涉及政府,與會者對於政府措施以及政治體制,發表評論或提出建言,都屬正常的討論範圍之內,並無不妥之處。會中熱烈討論的「爭取2012特首與立法會議員雙普選」議題,在香港早已討論有年,而非這次會議上才提出來。

中共會做出如此強烈反應,是擔心香港以台灣經驗為理由,向中共爭取更多民主,進而也走上民主化的道路。因此中共在此次會議的前後,都將台灣的民主污名化為「黑金政治」,把台灣的民主選舉定位為是要搞「台灣獨立」,藉以削弱香港爭取民主的正當性。

雖然台灣近年的選舉因接連出現混亂事件備受批評,但這是因為台灣的民主制度仍處於「年輕」,正逐步邁向成熟的階段。事實上在台灣,全體公民可以直接選出自己的最高領導人、司法能獨立審判牽涉總統的國務機要費案、人民能藉大規模卻平和如「百萬紅衫軍」的群眾運動充分表達自己對於政府的意見,這些都是在香港,甚或大陸所無法想見的情形。

香港特首目前仍由一個800人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有資格參與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的也不過20餘萬人,還屬於「小圈子選舉」。對於灌輸民主選舉這公民意識給政治參與度偏低的香港市民,香港仍有許多可努力之處。台港民主發展同時面對北京的威脅,處境有相似之處;台灣與香港之間有共同關心的議題,本就應共同探討。中共不能因為不喜歡香港民主,而污名化台灣民主。不能以醜化台灣民主進程出現的問題,來拖延香港民主化的步伐。

Sunday, January 14, 2007

「領匯監察」

團體促領匯外判商增人加薪 (16:33)
2007年1月14日

關注領匯公司運作的「領匯監察」的一項調查說,領匯旗下十個商場嚴重缺乏清潔工人,要求增加人手及工資。

民間組織「領匯監察」訪問領匯十個商場超過50名清潔工人,顯示領匯的外判清潔商去年6月更新合約後裁員約五成,加重現職工人的工作量,例如兼顧多個洗手間、商場範圍及後樓梯等清潔工作,部分甚至包辦早更和夜更,每天工作長達15個小時;不合理要工人自備膠手套及抹布等開工基本用品,因此呼籲領匯向外判商施壓,增聘人手及提高時薪,從目前的18至20元增至30元。

「領匯監察」促請領匯高層提高商場及停車場等資料的透明度,讓公眾更能了解公司的運作。

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農村建設

農業部矢言為農民辦實事 (20:08)
2007年1月10日

為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投身現代農業建設的積極性,農業部決定今年為農民辦理16件實事。

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負責人說,這16件實事主要涉及培訓農民、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村信息服務、建設戶用沼氣、免費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為藏區牧民安裝太陽灶、為部分革命老區縣等地區配備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支持和幫助134個貧困農場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7500艘漁船配備救生通訊設備、開展農產品加工技術推廣活動等。

農業部將通過農廣校等教學機構,招收十萬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民,採用業余培訓方式,培養十萬名農村實用人才。同時,在全國選擇一萬個村、每村40名以上的農民,進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

農業部還將以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利用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在全國選擇260萬農戶建設戶用沼氣。沼氣建設與改圈、改廁和改廚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建設基層農村沼氣服務網點。

此外,農業部將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和協辦城市青島郊區養殖場戶,以及部分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立健全主要動物標識和動物疫病溯源管理體系,提高農戶安全養殖水平。

河南智庫「新學術俱樂部」

河南七學者組智庫影響決策 (09:48)
2007年1月10日

河南七名經濟學者劉偉、耿明齋、霍彥立、史璞、馮德顯、彭詩金、宋向清籌建「新學術俱樂部」。

「河南商報」今天報道,宋向清是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據他表示,之所以組建「新學術俱樂部」,是由於長久以來,中國在做出各種重大政策決議時,來自河南的聲音一直很微弱。

宋向清說,「如何解決中國崛起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新問題、新矛盾,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意見。打個比方說,關於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職權範圍問題,北京的學者大多主張壓縮地方權力;而上海的學者則主張擴大地方自主權,增強地方活力。」

河南省社科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也說,「河南的失語必將會影響河南經濟的發展。」他認為,各種思想的形成都會受到個人背景、地區利益、教育程度、研究深度等因素的影響。河南學者如果在「思想爭鳴」中失語,河南的情況就有可能得不到足夠的關注。

據報道,「新學術俱樂部」被發起人定位為「非官方、非正式、自發性、鬆散型的民間高端智慧型興趣組織」。發起人在行動方案中約定,每月中旬的第一個星期六,俱樂部成員就中國崛起過程中的某一個新問題或新矛盾進行討論。

此外,議題的選擇必須與國家或地區重大經濟或社會事件緊密結合,基於典型性、重要性、全國性和可能性等考量,由俱樂部成員提議,經發起人研究後確定。且所有議題均限於學術性質。

宋向清表示,該俱樂部成員的所有發言都會有專門的記錄員記錄、整理。每期議題及主要觀點整理後,將適時報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河南委省政府有關部門。發言中如果有不涉及智慧財產權、不存在保密問題等的觀點,可能會由俱樂部統一對外發布。

報道指出,在該俱樂部制定的「新學術俱樂部行動方案」中,明確表達了學者們想利用眾人合力影響政府決策的願望:在中國崛起理論研究和思想交鋒中,對特定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反覆論證,對俱樂部成員的觀點進行內部批判、質疑、補充和完善,最終達成「河南共識」,提出「河南觀點」,對外形成「河南聲音」,並爭取影響國家崛起過程中相關新政策新法規的擬訂。

Friday, January 05, 2007

「不消費者」Compact

美10中產反消費 全球4000人聲援
全年拒買非必需品

2007年1月5日

【明報專訊】美國三藩市10名中產專業人士06年發起反消費主義行動,整整一年不買任何非必需品,他們的網上討論區吸引逾4000人登記,獲得全球網友支持及效法,10名發起人決定今年繼續做「不消費者」。

轉用自製二手貨

活動發起人之一、任職矽谷科技公司的42歲佩里表示:「我們是關注環保的典型三藩市人。」去年初一次聚餐會上,佩里與9名友人提及消費主義及用完即棄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席間有人發起:「讓我們看看能否在未來一年不消費。」

其後他們成立組織Compact,承諾12個月內不買新衣服、電子產品、電腦、汽車配件、手機、書籍或唱片,只可購買牙膏、肥皂、內衣褲及藥物等必需品,但可藉借用、交換、自製或購買二手貨獲取其他物品。

佩里等人其後上電視宣揚反消費信息,吸引遠自英國和巴西等地的人士支持,逾4000人加入他們成立的反消費網上討論區sfcompact.blogspot.com,藉此平台交換物品、分享無消費心得。

「不消費令你珍惜所有」

佩里對活動引發的迴響感到震驚:「我們只是想挑戰自己,從沒想到要發動任何活動,或指示人們什麼該做或不該做,很高興那麼多人談論反消費文化。」

單在過去一個月,討論區已吸引幾百名新會員登記,估計是人們在聖誕、新年假期時過度消費,觸發他們反思。佩里說:「我們都擁有太多物品,幾年不添置任何東西都可繼續生活,不消費令你珍惜所有。」

保守派斥「經濟恐怖主義」

然而,反消費行動卻受到當地零售商及廣告商反對,Compact發起人更被保守組織狠批是「經濟恐怖主義」,有商舖甚至推行「反Compact」折扣。

英國每日電訊報/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