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Sonny Lo, who left HKU for an opening in Waterloo University earlier this year, is still very active in writing newspaper articles commenting on public affairs in Hong Kong. The following point he raised in today's Ming Pao article concerning the Government's lack of intermediary organisational vehicles to link up with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resonates the main theme of my own research inquiry, i.e. to make sense of the Government's use of various linking arrangements to engage with not-for-profit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in different policy domains in Hong Kong...
最後,過去數年來的公民社會團體不斷湧現和挑戰政府,可是政府卻沒有中介組織有效地吸納這些團體。
各諮詢委員會的重組和改革似乎進展極緩慢,不能有效吸納社會各種異見。而殖民地時代在吸納政治起重要角色的民政事務專員地位大不如前,民政總署也未能駕馭各種公民社會力量。除非政治改革包括大幅度重組諮詢委員會,隸屬各決策部門及局長,否則社會力量難以有效吸納。
The full Ming Pao article is reproduced below...
盧兆興﹕管治危機禍延第三屆政府
2004年12月6日 星期一 論壇
作者為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最近港府面臨不少政治挑戰,計有高等法院對公務員減薪的裁決、保育政策受鄉議局反對、西九龍招標諮詢掀起爭論、市民不滿法庭對公屋租金裁決而打算繼續上訴, 以及紅灣半島拆卸一事與地產商意見衝突。雖然特區政府危機再現,但看來危機的規模比23條立法之爭論為少,將不會構成嚴重政治後果。
今次的管治危機有四大因素。
首先,第一屆特區政府之急進政策動搖了管治基礎,其影響延續至第二屆特區政府,而公眾對《基本法》怎樣演繹政策的看法與政府往往有衝突。結果,法庭便要仲裁爭議性大的公共政策。
第一屆特區政府的公務員改革早已孕育不少公務員不滿情緒,到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決定削減公務員薪津時,部分公務員唯有用法律途徑捍衛本身利益。同樣,政府與公 屋居民對於公屋租金一事亦有不同演繹。治本之法其實是每個決策部門應成立小組,研究各政策之漏洞,嘗試修改法例來早點解決問題。
其次,特區政府制定和推行政策過程中的政治考慮不夠周詳及敏感。
例如保育政策似乎未有向鄉事派解釋清楚便動員局長出馬,結果弄至氣氛更僵。西九龍招標諮詢時間太遲,弄至部分商界人士不滿,也令社會對單一招標有異議。治本 之法乃各決策官員,特別是政務官階層,必須接受政治訓練。過去的決策官員大多數在公共行政方面訓練充足,但卻忽略政策制定及推行過程的種種政治考慮。以紅 灣半島為例,停售居屋時根本不需要讓地產商補地價來買斷業權,因為說不定5至10年後居屋市場重現。很明顯,決策官員政治觸覺低。
第三,特區政府過去數年的權威大為削弱。
雖然政府在23條立法擱置後的民望有改善,但過去的政治衝擊太大,不少市民仍對政府缺乏信心。治本之法是政府高層人士作大調動。可是,由於短期內人事調動可 能性低,只能寄望第三屆特區高層有煥然一新的局面。此外,盡快把政治體制稍為民主化可以疏導市民的不滿,但民主化的方案暫仍有待公布,拖延了解決管治問題 的時間。
最後,過去數年來的公民社會團體不斷湧現和挑戰政府,可是政府卻沒有中介組織有效地吸納這些團體。
各諮詢委員會的重組和改革似乎進展極緩慢,不能有效吸納社會各種異見。而殖民地時代在吸納政治起重要角色的民政事務專員地位大不如前,民政總署也未能駕馭各種公民社會力量。除非政治改革包括大幅度重組諮詢委員會,隸屬各決策部門及局長,否則社會力量難以有效吸納。
總括來說特區管治危機的湧現源於公共政策有漏洞和《基本法》的演繹問題、政策制定和推行政治觸覺不足、政府權威因過往失誤而大為削弱及政治體制失衡而不能有效吸納各種社會力量。假如特區政府不能對症下藥,轉危為機的時間將拖延至第三屆特區政府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