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0, 2012

「守護龍尾大聯盟」

附近重金屬含量驚人 建人工泳灘潛在危險
團體擬提覆核煞停龍尾工程


【本報訊】大埔龍尾泥灘的守護抗爭運動正式展開,15個關注龍尾的民間及環保團體,組成「守護龍尾大聯盟」,未來一周將發起大規模集會等行動,號召市民守護龍尾。大聯盟炮轟,政府的人工沙灘工程環評報告有誤導,未有考慮附近海域含重金屬,對市民健康有潛在威脅,要求政府撤銷工程環境許可證,否則提出司法覆核煞停工程。
記者:鄭啟源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李錦華指,現時龍尾泥灘對開500米的船灣海曾作為泥石傾卸區,面積達兩平方公里。根據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焦赳赳於09年環境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在龍尾附近海域,鉻、鈷、鎳等八種重金屬達不尋常偏高水平,其中鈷含量更較吐露港其他位置高出一倍,相信是泥石傾卸區廢料所致。

「水質差拍得住維港」

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解釋,吐露港地理位置屬「內灣中的內灣」,馬鞍山一帶石礦物被帶到港內,因水流緩慢,重金屬容易沉積,再加上泥石傾卸區的污染,令重金屬含量偏高。

陳竟明表示,政府泳灘水質監察,並未有涵蓋重金屬物質,惟重金屬對人體有長遠影響,對市民健康構成潛在威脅,批評興建人工沙灘做法愚蠢,「龍尾水質差到拍得住維港,泳客有如喺維港游水」。

守護龍尾大聯盟成員郭慧玲表示,環評報告最少有三大問題︰未有考慮重金屬影響,未有提及沙田烏溪沙及渡頭已有兩個天然泳灘,現時物種數目亦較當年報告多一倍。她認為,報告資料不齊全兼誤導,特首及環保署署長理應撤銷工程環境許可證,先暫停工程,否則會研究提出司法覆核。聯盟又計劃本周內發起多項抗爭行動,包括發起市民簽名及舉行大規模集會。

不過,本身是環諮會成員的綠色力量文志森說,環評報告主要用以判斷工程對周遭環境的破壞,但人工沙灘不會排出重金屬,故毋須考慮有關問題,認為聯盟欠缺理據提出司法覆核。

黃錦星避談會否讓步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本港是尊重法律的地方,要視乎環團的司法覆核內容才可回應,對於環團指龍尾過去是污泥堆填區,相信進行環評時已考慮有關問題。對於大埔區議會明日將與環團代表會面,黃錦星未有正面回應人工沙灘工程是否沒有讓步空間,但指興建人工沙灘是基於地區人士訴求。

守護龍尾行動


日期:今日
時間:下午2時半
地點:環評條例登記冊辦事處
活動:撤銷龍尾工程環境許可證請願

日期:明日
時間:下午4時半
地點:大埔區議會
活動:聯盟與大埔區議會談判

日期:11月1至3日
時間:/
地點:全港各區
活動:聯盟設街站收集反對龍尾工程市民簽名

日期:11月4日
時間:下午3時
地點:政府總部草地
活動:守護龍尾大集會

Thursday, October 25, 2012

龍尾石灘照剷

龍尾石灘照剷 「汀角+」呃你


龍尾石灘改建成人工沙灘一事,又成特區政府最新管治危機。今早政府又召開跨部門記招,講述政府就龍尾人工沙灘的立場,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環境局 副局長陸恭蕙等政府官員出席,繼續大玩語言偽術,政府的決定相當簡單——龍尾人工沙灘繼續照去,但明明是一個在天然石灘上興建人工沙灘的計劃,記招標題卻 是「汀角海岸生態保育計劃」,由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開展一個名為「汀角+」的「保育」計劃,其他一切不變。

一直爭取保留龍尾石灘的香港自然生態論壇黃志俊回應政府的「汀角+」的計劃,表示龍尾石灘與政府所謂的「汀角+」的其他地點如汀角東及紅樹木等是一個整 體,不可能破壞了其中一處然後說保育另一處。對於政府指已經多年諮詢,他認為政府是「自己呃自己」,根本沒一個環團接受在龍尾填沙的方案。他認為環團能做 的已經做了,龍尾的運動要進入另一階段。

香港獨立媒體網

「善.幫.愛聯盟」顧問公司

爽人物:
80後青年全職行善 
無錢買樓但無懼


黃子萌放棄收入穩定的政府工,成立顧問公司協助企業實踐社會責任,把行善變成事業。程志遠攝

賣旗、捐款、組團到沙灘執膠粒、發起「平等分享行動」……香港人善心冠全球,每次活動也是愛心彰顯;然而繁榮背後處處是極需幫助的弱勢社群,如何能讓有限資源幫助最多人?從小參與義工服務的80後青年黃子萌,每天也在思考以上問題,兩年前毅然辭去收入穩定的政府工,成立「善.幫.愛聯盟」顧問公司,期望把行善變成事業,且聽他有何妙計。

「我叫黃子萌,今年25歲,多謝家人喺我八歲時幫我改咗英文名叫Healthy,好能夠代表我個人嘅性格。
爸爸媽媽原本做家族生意,家境算係富足,九歲送咗我去英國讀書,但97年經歷金融風暴後出現經濟問題,後來仲破產。父母𠵱家都要幫人打工,而我就要返嚟香港,之後喺IVE讀咗運動管理學位。

家道中落感激獲幫助

家境轉差,但冇諗過係由天堂跌落地獄,反而覺得好多人幫咗我哋,好感激。我自細都做好多義工服務,但有時探訪活動或者賣旗之後會諗,嗰一刻可能幫到人,之後係咪真係有效呢?有乜嘢方法可以keep住去幫人呢?讀書時我考咗好多體育教練資格,例如游水、曲棍球等等,學位畢業後就去體育總會做板球推廣,接觸到好多少數族裔人士,睇到佢哋係社會上受忽視嘅一群,令我想幫人嘅慾望更大。後來遇到一位南亞裔嘅板球教練,原本係港鐵高層職員,佢有四、五個小朋友,話因為小朋友太掛住佢,決定辭咗份時間顛倒嘅優差,可以多啲時間陪仔女,令我覺得我都要做返啲嘢。

助企業實踐社會責任

我喺兩年後辭工,成立咗『善.幫.愛聯盟』顧問公司,為企業提供意見,教佢哋點樣實踐社會責任,計劃牽動到好多公司同非牟利團體一齊做,可以幫到更多人。好多公司都會用資源去推廣形象,但靠賣廣告效果唔大,所以我哋想企業將賣廣告嘅錢用嚟做善事,從中達到宣傳效果。

以前份工月入過萬,算係政府工,𠵱家靠做教練維持日常使費,家人同女朋友都畀緊壓力,但我做緊嘅事可以話冇人做過,機會好大,風險都大。我唔知可唔可以買樓,唔知幾時結婚,但呢兩年我睇錢唔係咁重要,係因為如果我哋機構真係幫到人,自然會有錢。我嘅夢想係全世界都有『善.幫.愛聯盟』,政府做唔到嘅,企業、唔同團體到每個人更加要做多啲,咁先係真正幫到人。」

記者:吳淑義

Tuesday, October 23, 2012

香港女同盟會

下月同志大遊行 慢必擔旗
蘋果日報

多個同性戀者團體計劃下月10日發起主題為「同志是敢的」大遊行,預計下午3時由維園出發前往中環遮打花園,並舉行晚會,主辦單位希望吸引3000人參加。

其中一個組織「香港女同盟會」表示,不少同性戀者在工作時受到不公平待遇,例如被同事揶揄,或者得不到應有的晉升機會,故呼籲屆時遊行人士,穿著與自己行業的有關服飾,希望外界關注工作間的性傾向歧視問題。

早前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慢必),將會擔任活動大使,他指出除了遊行外,下月初立法會將進行關於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的辯論,展開公眾諮詢。

Friday, October 12, 2012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內蒙實習扶貧 增投身社企信心
明報 – 2012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中大今年新增的「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安排學生前往內地農村、社企實習。有意於畢業後投身社企的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四年級生何敬熹,在今年暑假獲安排前往內蒙古社企實習,參與推動小額貸款協助貧困家庭改善生活,以及見證當地成立「愛心超市」。他說,「這些不再單單是書本上的成功例子,堅定我投身社企的決心」。

「不再單是書本上例子」

立志投身社企的何敬熹,自言學業成績一般,當初留意計劃強調「講心不講成績」,即二話不說報名,結果獲選前往內蒙古社企敖漢婦女發展協會實習,負責審批當地窮人申請小額貸款做生意的申請。他表示,要先了解和關心「客戶」的需要,才可為他們提供意見,協助他們改善生活。

計劃「講心不講成績」

何敬熹坦言,當初對本港社企的發展信心不大,「現時好多都是短期項目,難有持續發展」,但經歷親身參與社企運作的成功經驗後,令他對畢業後在本港營運社企充滿信心。

Tuesday, October 09, 2012

拓展公共空間 (HKPSI)

拓展公共空間

使命

1) 透過提供資訊平台以提高香港市民對公共空間的認識
2) 通過學術研究以促進公共空間的教育

背景及工作內容

拓展公共空間於2011年由一班青年人成立,為一非牟利的慈善機構。本會希望透過學術研究、宣傳及教育活動,把公共空間的知識帶進社會各階層,從而使香港市民更了解公共空間的意義及重要性。

透過我們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工作計劃,我們期望香港市民對公共空間的理解會大大提高,以鼓勵市民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間這些寶貴的城市資產。我們深信公共空間能連繫社區、滿足市民休閒需要及鼓勵社會互動,從而令香港更能可持續地發展。我們盼望有活力的公共空間能使香港不但成為一個更美好的生活城市,亦能成為吸引遊客及外籍人士選擇工作或定居的目的地。


Hong Kong Public Space Initiative (HKPSI)

Mission

1) To raise Hong Kong people’s awareness of public spaces and their benefits through providing information and a platform for ideas exchange
2) To advance education on public spaces through contributing to academic studies

Description

Realizing that Hong Kong people are generally unaware of the benefits of public spaces,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founded the Hong Kong Public Space Initiative (HKPSI), a non-profit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in 2011. Through research, promotion and educational events, we strive to bring the knowledge of public space to the public realm, enabling people to understand its significant values.

With a series of carefully planned programs, we aim to enhance the community’s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spaces, and therefore encourage better use of such a valuable asset. Believing public spaces can enhance the city’s sustainability through bonding populations, fulfilling recreational needs and encouraging social interactions, HKPSI aspires to make Hong Kong a better living city for residents as well as an attractive destination for tourists and expatriates.

https://www.facebook.com/HKPSI

政府拒考慮龍尾灘生態泳池

龍尾灘生態泳池 政府拒考慮
下月照起人工沙灘

【本報訊】政府決意填平生態價值甚高的龍尾泥灘,搬沙填海興建人工泳灘,惹來市民及環團強烈反對。有團體昨日建議在現址建全亞洲首個生態泳池,保留現有泥灘避免出現生態大災難,游泳之餘也可提供生態教育。但政府表明無意修改計劃,工程招標在周五結束後,如期在下月將推土機開進龍尾灘。記者:梁德倫

龍尾泥灘至少錄得逾200種海岸生物,包括海星、海葵、海牛等,但政府的人造沙灘工程將於周五截標,預計下月展開挖泥工程,屆時各種生物將面臨滅頂。自然生態論壇建議,政府撤回該份工程標書,再重新考慮更佳方案,建議在龍尾興建亞洲首個生態泳池,讓泳客在享受康樂設施之餘,也可近距離欣賞天然景觀和認識自然生態。

論壇成員郭惠玲指,政府的人工沙灘造價逾2億元,但海岸生態泳池只需1.3億左右,但已可保留自然地貌,同時又滿足地區人士的康樂需求,並為教育界提供理想的生態教育場所,是雙贏方案,「總好過起一個泳灘出嚟但大腸桿菌超標長時間唔游得水」。

參與設計生態泳池的建築師兼和聲關注組主席楊雲傑指,生態泳池位於泥灘外,泳池和泥灘會以透明物料分隔,市民可一邊游泳一邊欣賞生態區的動植物,同時加建棧道式小徑穿梭泳池邊緣和泥灘。他又建議在深海處加建漂浮泳池,以可收縮的浮橋連接,讓市民有海上暢泳感覺。

或引發生態大災難

多個環團昨午與政府代表會晤,商討修改人造沙灘計劃。團體在會上推介該生態泳池概念,但政府堅持不會改動原有方案,意味龍尾泥攤將臨生態大災難。當局又稱,在保持現有龍尾泥灘的前提下,可供發展生態泳池的土地並不足夠,又再三強調是「地區人士支持和渴望」龍尾泳灘項目能盡早落成。

參與會議的環團表明不滿政府態度,更斥當局只曾諮詢大埔區議會,受影響居民及新界其他區議會零諮詢。此外,當局提到會搬移具保育價值魚類及遷徙大量海星、海膽及海參往毗鄰汀角東,隨時造成另一場生態大災難。環團會於周五到土木工程拓展署收取工程招標處請願,堅決反對生態大災難工程。

樂施會「Grow糧食公義運動」

通識導賞﹕鬧市尋親 農夫你為何捱餓?
【明報專訊】每天我們放進口裏的每樣食物,最初都是出自農夫的一雙手,我們與農夫的關係本應非常親近。農業社會的年代,父母兄弟或自己就是農夫,餐桌上的 食物都是自家田裏來的,或跟鄰舍交換買賣的;近代一點,我們吃新界人種的絲苗、蔬菜、家禽,農夫仍離我們不遠;到了今天,我翻翻自己的食物櫃,粟米從泰國 來,番茄是荷蘭的,咖啡來自馬來西亞,士多啤梨來自美國,栽種這些的農夫是什麼模樣、過覑怎樣的生活,我想像不到。

又其實,我大部分時間放進肚子裏的,是食肆弄好的菜式,我對那食材源頭一無所知。比我再年輕一點的,會以為雞就是雞髀雞翼的樣子,米來自超級市場的貨架。因為我們是城市人,負責「高增值」的出賣腦力的工作,掙到錢就買,要吃什麼,自有專事食品產業的人賣給我們。

然而,這形式的分工合作,並沒有令世界更美好。農民明明種出足夠餵飽全球70億人的分量,但每日卻有10億人捱覑餓入睡,諷刺的是,當中8億捱餓人口就是種食物給我們的小農。

為何農民會過覑這樣的生活?食物從田裏到達我們手上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日前樂施會「Grow糧食公義運動」的成員便帶同志願者在灣仔鬧市進行一場「尋親」之旅,拜訪賣農作物的、煮食的、回收剩食的人們,打聽一下我們的衣食父母——農夫的下落。結果農夫找不到,但總算從各位中介者口中知道了一些農夫捱餓的原委。

1. 灣仔街市

不時食物 大量碳排放

「大家今朝早吃過什麼呢?」來到第一站的灣仔街市,我們便遇上經常跟食材打交道的「Grow」太太,參與者的答案各適其適,粉麵飯三文治都有,再問「為何揀了這些食物呢?」便都是因為「好吃」、「方便」。Grow太太卻提醒我們,其實選擇食物應該按時節,不時不食。

時值中秋,問到什麼是合時節的食物,大家只想起月餅和沙田柚!其實,萬物本都有其適合生長的時節和天氣,昔日全民耕作時,不用強記什麼才是合時節的 食物,因為自家田裏長出什麼、門前大樹什麼時候開花結果,收割來吃便對了。今天我們不耕作,街市是漁農作物的集散地、城市裏最貼近大自然的地方,然而我們 進內逛一圈,對於什麼是當造食物仍茫無頭緒。因整個食物產業都為了遷就我們對「好吃」和「方便」的要求,從世界各地輸入各種季節的食物,於是炎炎夏日我們 都吃到菜心、青紅椒,冬天又有苦瓜賣。

吃不合時節、異地輸入的食物,通常都不合自己體質需要,而且輸送過程為免腐壞,必定落重農藥,吃了也對身體不好;對農夫來說,空運食物產生大量碳排放,種不合時的作物也意味覑要建溫室、開空調,都會浪費能源資源,加劇全球暖化和氣候危機,令耕作變得更困難,生活百上加斤。

2. 樂農

土地種飼料 窮人不夠食

回到車水馬龍的軒尼詩道上,修頓球場對面一幢商廈的二樓舖,我們找到素食餐廳「樂農」。推門進去,樂農的氣氛寧靜平和,原來這裏是聘請聽障人士的社企,穿綠T恤的聽障店員落單、傳菜和應對顧客都駕輕就熟,配合手勢,笑容態度都比一般餐廳更可親。

名稱裏雖然有個「農」字,但這裏也沒有農夫。不過,素食確實是一種對農民和農業環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例如養牛就比種菜多耗用20倍的水、排放更多 溫室氣體,而原本可以種粟米和大豆的土地用了來種牛飼料,而不是養人時,吃不起牛肉的窮人就不夠食物了。就算不能一下子改吃全素,平時多菜少肉,或一星期 吃一日素,都有助改善農民的生活和環境。

樂農餐廳的特色是少用素肉,真正瓜菜為主,除了固定餐單菜式外,也有是日鮮蔬推介。師傅認為,食材新鮮再加上花心思調味搭配,不用肉或仿肉製品都可 以很好吃。席間有參與者問,蛋和芝士算不算素食呢?師傅就解釋,市面上的蛋都是未受精,因受精後的蛋容易變壞,而生命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吃未受精的蛋可 以理解為沒有殺生;芝士用牛奶製造,毋須殺牛,所以部分素食者也會吃這兩種食材補充營養。

3. 盧押道垃圾收集站

丟棄食物 不止價錢損失

穿過修頓球場,下一站竟是垃圾站?原來很多食物離開農夫之後、來到我們手上之前,已被中間人丟到垃圾站和堆填區。香港人 每日浪費約3200噸食物,相當於120架雙層巴士的體積。而蘋果是最常被浪費的食物,每6個就有1個被丟棄;比如10蚊3個地買,總有一個半個被遺忘 了,放到腐爛不能吃。丟棄食物,損失的並不止是我們花在那食物上的價錢,它栽種和運輸的過程,都耗費了很多能源,丟在堆填區裏,腐化時亦會排放比二氧化碳 遺害更大的溫室氣體甲烷。

不過,丟棄食物除了是個人浪費的問題外,也與整個食品產業有關。早前超市丟掉未過期的麵包、凍肉、蔬果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食物銀行「樂餉社」負責 人Vincent就說,其實乾貨類都經常被丟掉,而它們很多都處於仍然適合食用的狀。因銷售者並非考慮「食唔食得」,而是食品是否仍有商業價值。例如罐 頭和飲料,運送過程中一件破裂了,漏出物弄污了箱內其他貨品,招紙染了色、撞凹了賣不去,乾脆整箱丟棄免佔用店舖空間;糧油麵食,接近到期便沒人買,就算 仍可食用都被丟掉。樂餉社的任務便是在銷售者跟垃圾站之間,把仍可食用的東西攔截下來,既不枉費農民的一番心血,也分發給有需要的人。

別以為飢餓離我們很遙遠,香港約18%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每月以少於3275元支付食物、住屋及一切生活所需;如今物價飛升,可以想像這些人都難以確保三餐溫飽。

4. 土作坊

投資撤走 土地產力盡失

儘管農業式微,新界仍有少數農夫在默默耕耘。從藍屋背後鑽進內街,是聖雅各福群會的社企小店「土作坊」。這裏售賣本地9個農場的有機菜、社區生產的 糧油醬醋、生活用品等,負責人阿民一定見過農夫的蹤影!果然,他的爺爺就是農夫,他自小在田間長大,「當你跟農田和農民有關係,知道蔬菜點來,在田裏摘新 鮮豆角炒來吃,係好開心的。香港人好鍾意食,所有電視台只要做飲食節目,搵個美食家搭幾個靚女嘻嘻哈哈,收視就一定高,成本又低。但究竟我們的食物係點生 產的?」

阿民解釋「糧食正義」,就是生產、銷售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力關係,「你同農夫之間,你say多定佢say多?係你,因為你有錢,他要賺錢才能生活。」 香港人好喜歡吃菜心,一年四季都要吃,夏天華南地區種不到,香港商人就去寧夏投資農場種菜;寧夏凍,可以種冬天菜,蟲害少、地方大,好像很理想,但這就涉 及正義問題。因寧夏是半乾旱地帶,其實不夠水,強行引水大量生產,令土地鹽鹼化後便不能再種植。屆時投資者可以撤走另覓地方,當地的農民卻走不了,土地又 生產力盡失,如何生活?

「你食8蚊斤寧夏菜心,其實無計這個社會和環境成本,是當地人替你擔了。好多時商家話消費者鍾意,消費者又話自己無得揀,只可以去A店或B店買同一 來源的菜心。的確,賣菜的人話事權是最大的,種菜那個最細,我們買菜,消費者力量也可以改變一些事。有機菜比較貴,因為農夫採用對大自然好的方法,也替我 們承擔了天災、意外失收的風險。當我們知道背後的問題時,就應該找其他選擇。」

5. 天台農屋

都市人揮霍 農民吃不飽

離開土作坊,參與者流連橫街之間研究下一站的提示卡,忽見一幢舊樓天台上有人招手,又有茅屋的蹤影,連忙爬五層樓梯趕上去。可是,茅屋已人去樓空,天台牆壁上貼覑一張張替我們生產食物的小農面孔,以及他們的生活故事。

在高度都市化和社會分工下,農夫實在已於鬧市絕舻;我們的生活和食物都與農夫距離很遠,當農民靠多年經驗和出色技能努力適應環境、生產糧食時,都市 人則憑金錢肆意揮霍有限的食物和破壞環境。「氣候變化對香港人的影響少很多,因為我們有大廈保護、跟土地的連繫不緊密;對農民來說,卻會破壞他的生活、傳 統、家庭、所有生存必要的東西。農民吃不飽,跟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樂施會的成員總結。

傳遞種子

最後環節,參與者傳遞一小包類似種子的東西,有人猜是黑椒、有猜是薰衣草、有說是茴香,最後開估,原來是很多人都吃過的羅勒,「纒?乜basil咁 樣鮁咩?」吃了多年都不知道植物的模樣,正是都市人通病。活動的最後一環,送給各人一小杯泥土和羅勒種子,帶回家放在窗台試種,重拾與農作物、土地和農民 的一點連繫。

文 林茵

圖 林茵、尹錦恩

編輯 李寶瑜

Sunday, October 07, 2012

社企自助素食店進駐港大

「斷秤」自助素食店進駐港大
100克餸菜15元 糙米飯湯水任裝

【明報專訊】難得數日長假,不少人吃得杯盤狼藉,但盡興過後,可有想過,攝取的食物是否身體真正所需?新落成的港大百周年校園,進駐了香港首家純素食的大學餐 廳,首度引進「斷秤」收費概念,食物自助選取,但按重量收費,每100克只要15元,糙米飯和湯水免費,鼓勵同學珍惜、尊重食物。

港大擴建校園亦要引進新飯堂,「一念素食」是其中一間純素食(Vegan)餐廳,除了不提供肉類,亦不提供奶類、蛋類、和五辛(葱、蒜、胡荽等帶辛味植物),因此煮出來的菜式也較清淡,有青菜、紅蘿蔔和茄子等純素。

餐廳下午和晚上提供「覺醒自助餐」,客人按選取的食物分量收費,每100克15元,最低消費20元,糙米飯和湯水免費。一般女生約買200多克的主菜,付30多元便足飽肚,男孩也可按需要添食。

學生拿90元食物 眼闊肚窄

老闆之一伍成邦表示,讓學生珍惜食物是一個教育過程,「有學生進來,見到可隨意拿食物,便以為是『放題』,眼闊肚窄,結帳時發現拿了近90元食物才 『喊貴』。錢付了,最後撐得吃不下,丟掉又可惜」。不過,試業兩周多,學生已開始習慣按量收費,笑言有熟客單用手捧着便知重量,而曾經「眼闊肚窄」的學 生,現在亦懂得調節。

伍成邦說,食材價格不斷上升,學生仍可以特惠價格用餐,付錢後便不用對盤上的食物負責,吃不完便丟掉,是對他們過分保護。

「吃不完便丟」 嘆學生被過分保護

「一念素食」的食客,以附近的法律學院、文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為主,佛學研究中心的法師亦是常客。伍成邦說,有一名天生對肉類敏感的二年級生,開業 以來差不多每天光顧,有時一天來兩次,「一日他帶了父母來餐廳,媽媽說兒子去年就讀一年級時『搵食搵得好辛苦』,現在可以吃到健康的飯菜,特意來謝謝 我」。

伍慨嘆,校園內的食肆及飯堂多被連鎖飲食集團壟斷,素食者的選擇非常有限,有質素的素菜更是難求,希望餐廳可為師生提供價格相宜又有品質的食物。

餐廳亦與港大通識教育部合辦天台種植計劃,餐廳以廚餘製作肥料,讓學生在員工及導師帶領下,在校園內一個3000呎的天台花園種植時令蔬果。餐廳合伙人之一、負責計劃的梁懷敏希望,通過讓學生親身栽種,明白廚餘亦可循環再用,從而了解「零食物廢棄」的可能性。

明報記者 黎嘉愉

社企模式 茹素四友推廣「惜食」
【明報專訊】「一念素食」由4名志同道合的素食者合伙經營,投資額超過300萬,合伙人坦言,如此成本,加上社企的經營方式,在大學以外根本沒可能辦得成。不過他們希望可把握機會,以理念先行,在大學層面推動素食和「惜食」。

伍成邦曾任職《明報》副刊多年,其他合伙人包括富開設素食店經驗的社聯——匯豐社會企業商務中心顧問凌浩雲、資深餐廳管理人員凌志超及積極投入有機種植推廣 的梁懷敏。伍成邦表示,雖然素食店與連鎖食肆為鄰,面對一定競爭,加上素食店成本不低,回本期亦不短,「單是洗菜的高氧水機,已7萬元,這是食客眼看不到的」,但他希望借餐廳引進素食到大學校園,讓他們慢慢明白和接受素食,「並不是齋鹵味而已」。

聘3殘障者 與健全員工同酬

餐廳聘用11人,包括2名聽障及1名智障員工,分別負責樓面及廚房工作,所有員工均同工同酬,亦提供膳食,「有些人可能覺得,為什麼健全的人與有障礙的人一起工作,拿相同的工資?這是考驗健全同事的慈悲心」,他亦喜見員工關係良好。

Saturday, October 06, 2012

中大博群社區市集

沈祖堯:大學應講社責良心
2012-10-05

中大排名升 稱不可只看名次

【明報專訊】《泰晤士高等教育》昨公布2012/13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榜,中文大學由去年151名躍升27位至124名。不過,中大校長沈祖堯昨出席校內活動致辭時強調,大學不應只講排名及卓越,「亦應講社會責任及良心」,而該校未來會引入社企和舉辦活動,讓學生除學習課本知識外,亦有機會接觸社企和環保團體,了解社會發展。

不能在班房教 要讓同學體驗

沈祖堯接掌中大後,即提出希望重新提倡人文精神,包括宣布不再公布畢業生薪酬。另外推出「I‧CARE博群計劃」,例如資助學生在本港或出國做義工,以及自昨日起一連兩日於中大舉辦「I‧CARE博群社區市集」,首次邀請11間本港社會企業及環團進入校園,讓學生有機會接觸社企精神及理念。

《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大學排名,本港有4間大學列入全球首200名,中大排名由151位升至124名。不過沈祖堯昨致辭時說﹕「大學不應單單睇排名及卓越,亦應講社會責任及良心,而且這些概念不能在班房教,要讓同學親身體驗。」

他認為今次市集正可讓學生接觸各種團體,認識公平貿易、社會合作精神、綠色生活等理念。中大日後會在新的教學大樓引進社企咖啡店,以及安排在餐廳售賣公平貿易茶葉、曲奇餅,另在校園增設公平貿易產品售賣機,履行社企責任。

邀請社企環團進駐校園

今次市集邀請了11個本地團體,包括本地社企、婦女合作社、有機農戶等進駐中大文化廣場,售賣自家產品之餘,同時教授學生自製天然護膚品、有機種植等知識。其中一個以回收街市賣剩蔬果再烹調成食物的「食得好」,昨即場舉辦「廚餘剩宴」,菜式包括「味菜炒芽菜」及「沙葛青瓜煎蛋」,並由沈祖堯及《剩食》作者陳曉蕾試食。

試食期間沈祖堯談到陳年趣事,指過往任腸胃科醫生期間,曾被邀請到多間食店試食,「出發前特意『留肚』,往7間食肆品嘗美食,豈料每次都只是試食一道素菜,分量極小,結果試食後要再吃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