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聖德肋撒變私人盈利場

聖德肋撒變私人盈利場
醫院設7公司 利潤撥修院醫生獲派息

明報 2012年11月17日

【明報專訊】審計署質疑聖德肋撒醫院容許牟利性質的公司在醫院內經營有違地契之嫌,本報進一步揭發,在聖德肋撒醫院營運的牟利公司最少7間,是醫院、醫院主辦機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下稱修會)和逾80名醫生三方共同投資,當中,修會是擁逾半股權的大股東。擁有股權的兩名醫生謝鴻興和周伯展證實,他們近年的確從有關公司獲派股息。換言之,修會在攤分股息後,毋須按地契要求,將利潤再投資回聖德肋撒醫院的帳目,而是直接轉到修會戶口。

公司收益不納醫院利潤涉違地契

審計署日前發表報告指出,聖德肋撒醫院在2009及2010年兩年,曾向承批人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合共支付3.03億元「許可使用費」,同期又將1.8億元捐給「有共同董事的公司」,另外容許牟利性質的公司在醫院內經營,收益不計入醫院的利潤。審計署批評衛生署沒有過問院方的大額交易及捐款,又無過問牟利公司在醫院經營,疑違反地契條款。

本報翻查地契及公司註冊處多份文件,發現該批「有共同董事的公司」,大部分是由女修會以大股東身分,與聖德肋撒醫院以及為數約80名醫生,三方共同組成,涉及至少7間私人公司(見表),營運醫院不同醫療服務,例如掃描、腫瘤治療、聽覺、視覺、言語治療等,而這批公司的申報地址都在聖德肋撒醫院內。本報記者昨日到掃描中心,確認該中心在醫院地庫運作。

私人公司帳目不公開難監管

政府與女修會於1959年簽訂的地契中列明,若醫院有盈利,必須用於改善或擴展醫療服務,但因如今醫院將醫療服務分拆由不同私人公司提供,這些公司不屬非牟利公司,帳目毋須公開,政府更難以監管。這些分拆出來的公司利潤,便按持股量分配予三方股東,但因私人公司毋須向公眾及交代收益,這些利潤究竟是多少及如何使用,公眾難以知悉。

兩名醫小股東認每年收股息

醫學會會長謝鴻興是聖德肋撒醫院掃描中心的小股東,佔1%股份;眼科醫生周伯展是聖德肋撒醫院眼科及視力矯正中心的小股東,佔4%股份。二人向本報表示,多年前女修會牽頭與多名醫生組成不同公司,由於近年有錢賺,他們每年收到公司派發的股息,但他們不願透露具體金額(見另稿)。

院方﹕所有收益作慈善

聖德撒肋醫院昨日回覆有線新聞表示,醫院所有收益均用作慈善用途,包括添置先進醫療設備、擴建醫院及興建護士學校,醫院有需要與醫生合作引進新科技,該些關聯公司成立的主要宗旨,是為病人提供專業醫療服務。

衛生署發言人回覆查詢說,批地條件有財務規定的私家醫院,須提交核數師報告和相關財政資料予該署。署方已將有關情通知地政總署,並繼續與地政總署跟進私家醫院是否遵守有關地契條件。

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批評,政府對私院的監管形同虛設;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對獲得不少優惠的私家醫院可以牟取巨額利潤,而沒有考慮公眾利益深表關注,二人促請政府盡快交代,並會要求立法會委員會討論。

明報記者 蔡傳威 鄭穎瑩 錢瑋琪

名醫﹕修會稱缺錢買儀器招入股
【明報專訊】對於聖德肋撒醫院主辦機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在醫院內開設9間公司,其中7間股權由修會、醫院及個別醫生擁有,在聖德肋撒醫院掃描中心有限公司有股權的醫學會會長謝鴻興解釋,當年與醫院合組公司,是因為醫院不夠錢買掃描儀器。

謝鴻興﹕初不望有回報

謝鴻興說,20年前,他當時在聖德肋撒醫院任駐院醫生,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以醫院不夠錢購買掃描儀器,邀請他與多名醫生「湊錢」,組成聖德肋撒醫院掃描中心有限公司購買儀器。他當時認為,醫院應該提供掃描服務,於是也湊了一份錢;該中心在醫院內營運,起初佔一間房,現佔一層樓。

稱沒理回報最終去向

他強調,起初不指望投資有回報,他只持有約1%股份,是小股東。近年有錢賺,每年他可按所持股份獲派股息,但獲利最多是持逾五成股份的大股東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謝鴻興稱,他不是公司董事局成員,因此沒有理會修會如何處置投資所得回報。修會則邀請不同的專科醫生,合資開設各種專科中心,如眼科及視力矯力中心有限公司、泌尿專科中心有限公司等,公司若有錢賺,股東便有股息派,若蝕錢公司便關閉。

私家眼科醫生周伯展表示,約10年前曾向聖德肋撒醫院眼科及視力矯正中心提供一些意見,並獲邀成為小股東。眼科中心近年有錢賺,每年他可按所持股份獲派股息,但他沒有理會公司運作。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