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蚊滅出大災難【本報訊】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港島南區深水灣谷,擁有天然河道及綠化地帶等生態環境,一直是蝴蝶集體越冬之地。香港昆蟲學會上月卻發現,深水灣谷河溪的石塊被人移到河床兩旁,河邊植物被大規模清除,而食物環境衞生署竟是這宗生態大災難的罪魁禍首。食環署昨晚承認,在河溪定期滅除瘧疾病媒按蚊時,工作人員會清除石塊及植物,正聯絡漁農自然護理署跟進。記者:蔡建豪、林社炳
深水灣谷生態破壞 食環署認衰
2011年01月11日
位處南區的深水灣谷有一條由山上延綿而下的天然河溪,河溪兩旁長滿植物,是具有高生態多樣性的地段。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上月發現,深水灣谷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原來散滿石塊的天然河道,石塊被大量移到河岸兩旁,河岸更被人工化地平整,影響範圍長達一公里;兩旁的植物也被大規模移除,粗略計逾千條攀藤被切斷,部份藤幹的直徑長達 9厘米,該處的灌木及喬木也明顯有被砍伐的痕迹,稀有的海邊馬兜鈴可能已被同時移除。
饒戈指出, 2003年冬季首次發現深水灣谷成為斑蝶群集體越冬的地點,其後每年冬季均有數百至一萬隻斑蝶在該處過冬,但今年只錄得少數斑蝶越冬。蝶群銳減,其他昆蟲的數目亦買少見少,如一直於深水灣谷記錄到的穹宇螢,幼蟲會在天然溪流邊的濕潤岩石表面生活和覓食,但近月未見其幼蟲蹤影。他直言植物和石塊被大量清除,已對該處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影響,間接導致昆蟲數目銳減。他指兩、三年前已曾見食環署工人搬走河床石塊進行滅蚊,質疑食環署是生態災難的罪魁禍首。
食環署回應查詢時承認,向有在深水灣谷近高爾夫球會一帶的河溪作定期滅蚊工作,以減少瘧疾的病媒按蚊。針對按蚊的生長環境,防治蟲鼠人員會將生長在水溪兩岸、阻礙陽光照射及水流的植物清除,將水中阻礙水流的物件搬走,及按環境盡可能將水道拉直。
聯絡漁護署跟進
對於造成的生態破壞,食環署指已聯絡漁護署,了解情況後作適當跟進。漁護署則指會實地調查。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批評,若由漁護署等部門進行工程,必會考慮生態價值因素,不會動輒砍伐植物及影響河溪生態,但換上食環署等部門,施工時則不會顧慮對生態環境影響,「唔同部門各有各做」。
他強調,在保育本港自然生態的決策上,政府必須由一個高層次領導落實訂定方針,讓各政府部門跟從,避免胡亂破壞環境生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