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西九管理! 荒謬的官商文藝!從藝術發展局新班子的爭議到西九龍文化管理局行政總裁謝卓飛上任僅五個月突然「因病」辭職,最近文化界人事變動風起雲湧。商界留下腳印,文化管理人才卻留下背影,一來一去,令新年的香港文化藝術前途堪虞。
明報副刊世紀 (10/1/2011)
去年,香港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的成立引發一輪爭議,藝術界質疑該架構的商界人士過多。最近一份由行政長官委任的藝術發展局新班子名單,再度引來文化圈嘩然。藝術界「搞不清」新任主席王英偉與藝術的淵源,亦「撇不清」部分委員與商業的淵源。學者及評論人擔憂,商業和意識形態共謀已綁架香港藝術的自主性。
藝術界的「陌生人」
王英偉現為香港上市公司新昌營造集團及集團旗下新昌管理的常務副主席,當過十多年政府公職,曾出任副公務員事務司、工業署副署長、首席助理經濟司等職位,1990 年代棄官從商,加入嘉華國際當副行政總裁,先後在恒基中國及瑞安集團、駿豪集團任職。
除了豐富的房地產投資、管理經驗,他早就北上從商,與內地關係甚密。
說起他與藝術文化相關的經歷,只數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席、以及電影發展局委員。而王英偉兒子王梓軒被譽為娛樂圈樂壇「新人王」,今年一月將於中樂團同台演出。消息人士透露,中樂團首次於新人合作,是受到「人情壓力」。
相對王英偉在政商界的知名度,藝術界對他的了解只是略知一二。影評人朗天稱「不清楚」,只感覺他在媒體版面的高調;曾參選藝發局民選委員的葉浩麟和崔允信皆稱「不認識」,一直關注藝發局的音樂學者周光蓁稱「不太認識」。前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兼藝術評論組主席陳清僑亦表示「不熟悉」,一時記不起他為藝術做過什麼。
「只注重管理上的才能恐怕救不了香港藝術。」陳清僑指出,民政事務局對藝發局的箝制令其難以發揮獨立的角色。他呼籲新一屆班子尊重默默耕耘的藝術界人士,尊重專業,不要只聽財團意見。
「比較起前兩任主席,這位王先生在藝術界毫無江湖地位。」進念二十面體行政總裁胡恩威有一連串疑問:他對藝術界有理解嗎?他的藝術修為究竟如何?他的目標是否要將藝術商業化?新委員要做出什麼貢獻? 「政府必須有個交代!」
胡恩威說着說着,又加大了火力: 「發展藝術最重要是教育觀眾和培養藝術家,但政府在這兩方面均失職。曾特首政府最大的目標將藝術商業化、庸俗化,大力發展低級藝術,將香港打造為低級藝術中心。這令我憤怒!」
順我者上,逆我者走
上屆委任委員區永熙、鍾樹根等將連任藝發局委 員,但曾在論壇上直斥選舉制度、激動得聲淚俱下的靳埭強無緣再獲委任。靳埭強幾乎是出席會議最多、發言最多的稱職委員。對於不獲委任, 「靳叔」只是付諸一笑: 「可能因為曾任第一屆,連同上一屆的任期,累積已有六年了。其實我不再入局,反而省下一口氣!因為不用再生氣。有時候你的執著和堅持改變不了太多。」
委員名單中,除了林沛理、洪強等新面孔,還有地產發展商信和集團總經理黃敏華,以及人稱「GP 電芯太子爺」的羅揚傑。其父正是「GP 超霸」電池生產商金山工業(集團)主席兼總裁羅仲榮,亦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和該局旗下博物館委員會主席。該集團旗下的內地電池廠曾爆發工潮,中毒員工亦曾來港抗議。
羅揚傑是多家連鎖食肆的負責人,逾百年歷史的和昌大押被改頭換面為高消費餐廳就是出自他的手筆。由他創辦的發展商Blake's 買下荷李活道5 層高唐樓翻新打造成精品豪宅,呎價由約1.5 萬元起,被喻為可能是區內最貴的翻新舊樓。
記者向民政事務局新聞處確認羅揚傑身分時,對方只確認羅為「香港設計大使董事會主席」。但細看這個「香港設計大使」成員名單,幾乎是一個富豪企業接班人陣容,例如迪生集團的千金潘楚穎、信和集團黃志祥長子黃永光等。
曾參選藝發局民選委員的鄧小樺認為,政府希望商界支持藝術的動機更加明顯, 「想把波踢給他人,卻不注重藝術的公眾性、獨立性,以及藝術獨立的價值。」
「商界介入不要緊,他們也不是沒有參與文化,最重要是這些上流社會的人,生活圈子與文化界有一定距離,能明白草根文化嗎? 」文化學者何慶基指出,現在的文化架構及政策是上流社會作為文化發展的核心, 「愈來愈離譜」。
確實,香港的藝術界大多數都過着草根的生活。藝發局最新工廠大廈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半租戶「擔憂現時的工廈不獲續租」;超過八成半「擔憂現時的工廈加租,難以負擔」。
何慶基強調,並非質疑商界委員的能力及才華,但藝發局的權威性已漸漸失落。「我對曾德成局長十分失望。原以為他關注草根社群。但政策上卻一而再、再三對中上流社會傾向。」他每次談及香港文化及政策現狀,總免不了哀嘆。
商業與意識形態共謀
除了商界雲集,如今的藝發局還有另一個特徵:王英偉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剛卸任的馬逢國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前任主席何志平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慶基認為,這已暴露出港府在文化事務上的意識形態。
「這是源於政府對自己缺乏信心及自我認同感。回歸前,香港以殖民地心態生存,回歸後又以私生子的心態認祖歸宗,總是要向大家長尋求認同。」來自台灣的藝術雜誌創辦人樊婉貞對記者直言,台灣藝術圈侷限在自己的權力網絡,香港的藝術圈則成為官商勾結的犧牲品。香港政府完全不重視及不尊重藝術界的力量。「最不幸的是政府奉為信仰的法則——以為商業可以救藝術,總是以為引進政商界人脈可以壯大藝術圈的網絡,協助藝術圈的發展,就像是政府以為引進商業的力量,可以壯大政府公務員體系的權力,官商勾結因此而來。」
她認為,引進商業的力量參與政府事務是本末倒置。「有了政府的聯繫,商界知道政府哪裏有錢可以申請,可以招標,反而少了力氣去出錢,可以藉政府的力量,再在自己的場地搞更多的事情。」
時評人陳雲認為,這樣的班底,暴露了政府對文化的態度和思維。創意工業原本是用來建立一個地方的文化價值,香港卻時常與牟利掛鉤。藝術資助原本是補充藝術團體在商業製作的不足,以支持純藝術創作,但本港藝術撥款機構向來鼓吹市場導向,博取商界支持,以企業管理方式和籌款能力來斷定藝術存在的價值,這已失去了資助的初衷。
除了商界跨界介入藝術範疇的問題,他認為更嚴重的是,香港回歸後愈來愈投向於對這種「人大」、「政協」的象徵性「政治保險」, 「這極度危害藝術的自主性」。
在一個乾淨健康的環境,藝術創作本是社會抗爭的力量,藝術作品本應將不滿的聲音帶到舞台。陳雲發現,這股力量已被政治正確及商業掛帥的價值扼殺。批判寫實的作品愈來愈生存不下去。從此,香港藝術文化的發展只好被迫朝着庸俗化的方向漸行漸近。
熟知藝發局十多年浮沉的「白頭宮女」梁寶山說: 「德高望重再不是這些諮詢組織人選重點,證明這是一個風格高於道德的時代,文化工業吸納文化藝術的西九時代。」她認為,政治意識形態是其次,「重要的是藝術成為城市競爭的工具,政府利用西九來爭奪城市競爭力。西九將會凌駕其他藝術議題之上,卻不是透過明正言順的架構重整,而是人事安排。」她說,委員當中的學者和年青成員顯得任重道遠。「期望殷巧兒、費明儀等能主持公正。」
香港的文化現狀愈發黯淡,坊間評論認為,委任藝發局委員的特首、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政務司長唐英年、以及掌管文化藝術資助政策的曾德成,皆對香港文藝亂局責無旁貸。
「為何曾德成只懂硬搞亞運,不理民意?」據消息人士透露,局內有AO 都看不過眼,但不敢噤聲,只在私下都希望趕快讓自己調離民政局,或希望將曾德成調走。坊間抱怨,自曾德成上台後,文化藝術撥款政策大停滯,本來已委託顧問研究改變政策,制訂上車下車機制,糾結了兩年,一到曾德成手上便又無疾而終,仍遙遙無期。
上星期,在藝術管 理方面身經百戰的謝卓飛突然以健康為由,回英國度假後一去不復返,成為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就在五個月前,他仍壯志凌雲,準備一展拳腳。而2009 年西九首名上任行政總裁(項目推展)程少泉於上任一周後,突以私人理由辭職。雖然政務司長唐英年不斷強調兩人離任是不同的情况,但所有這些人來人往的事 件,令圈中質疑:正是當局的官僚操縱,令專業人士知難而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