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11, 2010

灣仔唐樓變酒店

灣仔唐樓變酒店 凝住老香港
成功吸「背囊友」商業客
【明報專訊】「在很多外國遊客眼中,香港文化等於中國文化,以為香港人以前都用酸枝家俬、穿長衫,其實完全錯晒!香港人以前這樣窮,怎買酸枝家俬?」在灣仔土生土長的卓家茗,兩年前在灣仔道買了一幢和自己同年「出生」的唐樓,再花700萬元把它回復至1960年代舊貌,變身文化酒店,希望「原汁原味」地向遊客展示真正的老香港民居。

這間只有25個房間的酒店,去年中開業至今,入住率達八成,深受「背囊友」及商業旅客歡迎。

奶黃色的外牆配綠色門窗,還有窄長騎樓……這些唐樓曾遍佈灣仔,今天都變身商廈及高檔餐廳。以做智能家居生意起家的Intexact Holdings Limited創辦人卓家茗,兩年前在灣仔道找到碩果僅存的1960年代唐樓,花約7000萬元買下,復修成「名樂居By the Park」文化酒店,實踐她的「保育大計」。

內外回復1960風情

這幢唐樓建於1963年,和她同年「出生」,「我在灣仔活道出生,媽媽在附近的東華三院教書,很希望把兒時回憶帶給旅客,令旅客真正了解香港1960年代的生活」。

要返回1960年代,先捨棄升降機,樓梯旁的水泥牆塗上不均勻的灰色油漆、掛上香港舊照。扶覑昔日花崗石扶手、鋪有綠色地磚的樓梯拾級而上,先入眼簾的是如當年花布長衫的「花牆」,原來各樓層以花取名,分別為杜鵑、梅、蘭、菊、竹,牆紙主角亦隨之變動,配上刻劃花朵的畫、刺繡及木刻等裝飾。

「杜鵑樓」分東西兩面,接待處以昔日家居佈置,放置舊式收音機、熱水瓶、「萬壽無疆」杯、買Å籃等,電腦旁則放有算盤、毛筆、通勝,「文化不是只看,而是要體驗,旅客可用算盤或寫毛筆字,我們的職員可教他們」。另一面是中藥房,設置百子櫃。

放公雞碗設痰罐 房租最低400元

進入房間,會感受到50年前一般港人的居住環境,最小的房間只有80方呎,剛放到一張單人脇和電視機,每間房的牆身掛有日曆,桌上放了「公雞碗」,洗手間有痰罐和「囍」字漱口盅,最大的房間亦只有約150方呎,但全部有約兩呎、窄長的「騎樓仔」,每天房價由400元至1700元。

每層樓的樓梯亦掛上1800年至今的香港發展舊照,不同樓層的房間有不同玩意,一樓有毽子、口琴;二樓放飛行棋、象棋等;三樓象徵已長大結婚,放有花露水及洗頭膏等;四樓代表開始掌握成人玩意,放了天九、麻將等;五樓則展示代表香港文化的蛋撻、舞獅等展品。

酒店只有25間房,自去年中開業至今入住率達八成。卓家茗說﹕「現時旅客根本找不到這些東西,上環的懷舊星巴克也建於現代建築物內,我想原汁原味,不粉飾地展示貧苦大眾60年代的生活。」

由於鄰近綠屋、藍屋,她正籌備灣仔以至全港的歷史導賞團,希望由當區長者作導賞員,並正找沙畫藝術家海潮展示香港變遷。

明報記者 何嘉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