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2, 2010

活化工廈逼走藝術家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
活化工廈反逼走藝術家 白雙全遷出伙炭

(明報)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明報專訊】黃津珏與白雙全。

黃白二人中學時是同學。黃津珏會考後到英國 升學 ,大學主修音樂,現在是自由身音樂製作人,參與民間電台廣播,寫過樂評和雜誌稿,有時做做運輸幫補收入。政府的活化工廈計劃導致區內工業大廈單位租金上揚,觀塘區內的音樂同好不能負擔租金,又有工廈業主寄望政府重建收地,不肯與經營搖滾樂表演場地的音樂同好續約;有見及此,他發起了「自然活化合作社(自活社)」,替使用工廈的創作單位發聲抗議爭取權益。

白雙全是香港中文大學 出身的藝術家,曾在海外多次參展,作品集有兩集《單身看》。他的單位「二樓五仔」是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的發起單位之一。試過蒙著眼跟團去旅行,用相機代替眼睛觀光。黃白二人對本地自主藝術空間的發展,都有頗深入的參與。

下面是二人的對談。

本地的創作環境

錄音室裏有許多拆開了的電子組件,零散放在各處。我們坐在錄音室後面一個有一扇大窗的房間。我拍照,他們對談,我間中也提出意見。

「現在創意工業很難做。試過接到委託,要製作一首兩分鐘左右的配樂,做兩個版本,二選一,工資只得九百元。最後客人還想在選好版本之後將工資減半!這樣我情願去送貨。」黃津珏用這個事例起頭,他認為香港做創作的環境很差,節奏太快,往往為了快起貨就「抄巧改款」,扼殺了原創的空間。

官僚制度對藝術的滲透也很嚇人,大規模的藝術活動已成為申請資助的手段,規模加大,同時應付行政的時間和成本都增加,許多時候搶走了藝術創作方面的時間和資源。白雙全在香港藝術界的經驗裏,明白到此中利害。除了租金,要面對的難題也有一大籮。但活化工廈是直接影響到生存空間的政策,不能坐以待斃。

不斷升溫的運動

自活社發起遊行,將會去多個政府部門請願,昨日到藝術發展局的遊行是第一站。「其實已經被許多人問過,為什麼去藝發局。藝發局雖然只是政府架構裏面的小角色,與活化工廈政策亦沒有直接關係,我們這步是象徵的層面上做的;藝發局方面也很配合,會派人出來收請願信。信裏面有一些調查項目,是我們認為藝發局在活化工廈的前題下,應該為藝術界搜集的資料。」黃津珏又說,之後運動會升溫,一定會遊行去發展局找林鄭月娥。第一波的運動參與的主要是文化界的朋友,第二階段想工場和廠家都參加,因為事件與他們都有關係。

活化工廈政策之下,得益的就只有地產市場。一直在工廈裏面靠廉宜租金維持的藝術單位,卻被連根拔起,快要煙消雲散。白雙全談到伙炭藝術工作室群組的發展,最初由一班中大藝術系學生,為了找廉租單位來製作藝術系的功課,然後大學教授都加入租戶行列,到近年地產商贊助搞開放日,吸引了公眾注意,是活化工廈的契機之一;政策推出之後,租金也上揚了,他考慮明年會遷出伙炭。黃津珏察覺到,創作社群會對沒利可圖的空間作出填補﹕「用火炭做例,當年大量工廈單位空置,政府不知該做什麼,地產商又不知該做什麼時,那裏就有創作人走進去。現下政府急著要為工廈做些什麼,是揠苗助長。」用市場的無形之手,拉起高地價政策之下死剩的創作單位,讓人見到便以為苗長得快,這是筆者的聯想。「真正地為工廈帶來生機的是我們這班人。現在所說的活化工廈,根本就是抄襲民間藝術單位的求生手段,來向地產商獻媚。現下的情况真的太離譜,不能保持沉默。一定要嘈。」

理想的空間

黃又談到音樂製作和工廈的關係﹕「畫畫的還可以在家畫。但搞音樂要錄音,用唐樓的話至少要花幾十萬做隔音工程。近年搞的創意辦工室,也不可能接納音樂製作的申請。曾有人批評那些辦工室是動物圖式管理,我們可是連動物園都不會想關住的人。我們只能在工廈做。」他提到以前租觀塘建業街的單位,就算樓上是絲母廠,傍晚六時下班後,環境靜下來了,就可以做錄音的工作。還說工廈裏還有老鼠曱甴,搞創作的人能屈能伸,都不介意這些。「政府應該去修葺外牆和工廈的結構,凍結租金。能做到的話已功德無量。」

白雙全都贊成這種低介入性的措施﹕「當初伙炭找到地產商贊助,理想中的方案,是每人贊助幾百元用來付租金,當然是不可能的。」企業要報施,必定要做到全香港人人知。沒有宣傳效果的贊助,財團不會做。「看長遠的話,藝術家的收入來源,應該回歸到市場,脫離政府的援助。政府可以做的,是培養一種氣氛,讓藝術家能夠與主流市場接合。香港還欠缺一個畫廊體系,對在本地的藝術家身上去作長遠的投資。一個畫家賣三四張畫,就已經能生活好一段時間了,但現在香港的藝術市場,實在太淡。香港有足夠數目的藝術家,去支持一個活躍的藝術市場。政府想要一些藝術巨星,想要能吸引幾萬人參加的展覽活動,就得由根本做起,慢慢培養。藝術也是抽象的,不能只用一件件作品和一個個活動來做單位衡量。」當然,如果工作室的空間,都要被政府和財團收編,再由他們高姿態地分派,藝術家也許只能是一種副業了。

「如果你對政府說一件事它一定會實行,那會是什麼?」忽然間,白問黃。「減租吧,減租的幫助最大。不過也是天馬行空吧。」「都不算天馬行空,政府要做的話一定做得到。」白這句語帶相關。這政府什麼都做得出。

不能讓步

不過,與其求一部管治機器去明白被逼遷者的訴求,難道爭取時間和空間,抓取資本不是更重要嗎?「現在我們不是要管治機器去做什麼,而是要它不做什麼。不要以『活化工廈』之名來奪去我們的生存空間。沒有工廈工作室,我們絕對做不下去。」黃津珏斷言,白雙全接著補充﹕「用活化工廈這個名義的話,就不應該用來謀利。一開始『活化工廈』所發布的訊息,是幫藝術單位找空間,新聞上所訪問的都是相關的單位。但現在卻暗地裏向地產商做利益輸送,是完全地本末倒置。」

黃又繼續說﹕「再起酒店起商場,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幫助?我真不明白。這個政策推出之後,有關部門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說有九成人贊成,但一查之下原來只問了三十個人,而且全是來自建築和地產界的人。我們在火炭和觀塘都做過同類問卷調查,對政策十成反對。民間和政府,視野相差竟是這樣大。還要說政策的受益人是我們,簡真恐怖。這種荒謬的事情,一定要讓大家知道。」

文、圖 湯舜

編輯 徐志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