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7, 2008

張超雄: 人口老化 真令醫療開支急增?

人口老化 真令醫療開支急增?
張超雄 立法會議員《經濟日報》投稿 
2008年4月17日

政府為醫療融資磨拳擦掌,終於等到方案出台的時機。長達131頁的諮詢文件,還有印刷精美的小冊子,要傳達的訊息只有一個,就是人口老化令醫療開支急速上漲,政府必須為融資另闢蹊蹺。簡而言之,就是向市民伸手要錢。不論是加稅、鼓勵市民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還是採用強制醫保加強醫金的混合模式,翻來覆去,說的就是未來市民必須增加醫療開支的承擔。

然而,政府的一輪「靠嚇」攻勢,是否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真實圖像?本港的醫療體制問題,是否真的可以濃縮為一個融資問題?可以說,整份諮詢文件充滿誤區,政府顯然有意引導市民作出錯誤結論。

首先,整個諮詢根本建基於一個錯誤的前設。在政府的宣傳中,長者再次被描繪成社會的負累,因為人口老化將會令醫療開支大幅增加,而這又由更少的工作人口承擔。不過,外國的研究顯示,人口老化和醫療開支上漲未必直接相關,由此導致的醫療開支增加,僅佔整體增長的0.6%至0.7%。相反,醫療技術的改良、新藥物的研發等,才是導致醫療開支上漲的主因。這些研究同時指出,要有效控制醫療成本,政府必須做好基層的醫療配套,包括推動市民注意個人衛生,為市民創設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環境等,可惜這些措施在諮詢文件中均無著墨。何況政府鋪陳的理據,似乎有意撇除整體生產力上升的趨勢。實行更具彈性的退休年齡,將有助減低人均醫療開支的承擔,故此人口老化並不必然帶來巨大的社會問題。

而政府經常掛在咀邊的公私營醫療失衡亦非事實。相反,目前公營醫療佔本地生產總值只有大約3%,相對其他先進國家高於6%的比例,仍有相當大的距離。何況市民並無如政府一直宣傳般,高度依賴公共資源作為醫療服務的供給。根據醫療政策論壇的研究,60.2%市民已受僱員、私人醫療保險或兩者的同時保障,43%的醫療使費其實一直由私人付出。在外國,私人與公共醫療駛費的比例甚至是三七之比,顯示本港市民已承擔相當部份的醫療開支。尤其是本港的收入結構問題明顯,家庭總收入低於二萬元的佔總體住戶高達56%。若在強積金以外加上醫療供款,將會對他們構成沉重的經濟負擔。一方面,政府在預算案中向有錢人大灑金錢,另一方面卻要「呻窮」,意圖向中低收入的市民開刀,前後矛盾得實在令人費解。

無可否認,醫療系統的確存在各種問題,例如專科服務輪候時間特長、醫生與病人比例偏低、醫生診症時間壓縮造成診療質素下降、還有醫護人員過勞和用藥政策等,這些均是亟待解決的醫療問題,而與人口老化並不相干,可惜在這次諮詢中,政府根本無意處理,反而將精力放在子虛烏有的融資問題上。

政府目前該做的,首要是弄清上述問題的成因,再訂出醫療改革的目標。在改革過程中,甚麼問題需要解決,解決的方法是否涉及額外資源等,均是公眾需要探討的課題。若涉及的額外資源需要透過融資途徑解決,那麼政府便需詳細考慮不同階層市民的收入狀況,再訂出可行的融資模式。政府亦應定出可為市民廣泛接受的底線,在保證醫療服務不低於這個水平的前題下,為中產市民提供更多選擇,包括購買私營醫療服務等。若目前的醫療服務水平未有達到這個標準,則政府便需研究如何改善服務,若當中牽涉融資問題,屆時市民才需在融資方案中作出抉擇。

今天醫療融資討論下去可能不具意義,最重要是市民認清醫療問題的根源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政府沒有誠意進行醫療改革,以為只以簡單的錯誤推理,便能說服市民政府向自己開刀,這是低估了市民的智慧。醫療改革必須尋根溯源,盲目融資只會將目前的醫療亂局延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