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造紙 減害扶貧
樹木可再生 幫補泰農生計
2007年11月28日
【明報專訊】香港每年進口逾8萬公噸紙張,等同砍伐192萬棵樹,別說破壞環境「唔關你事」。縱然科技發達,我們距離「零紙張」的生活還非常遙遠,除了節約用紙之外,如何在生產紙張時減低對環境的傷害便成了重要的環保議題。
在泰國,有造紙廠把樹苗交由農夫、學校種植,樹木砍伐後又能再生,漂白紙漿時棄用氯氣,剩餘的樹皮用來發電「自給自足」,打造環保造紙王國。
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入口紙張數量逐年攀升,由2004年約7萬公噸,增至去年的8.8萬公噸,今年首9月個已有7.6萬公噸(見表)。單是今年區議會及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短時間內就耗用了103公噸紙,等同砍伐了2472棵樹。
日常生活要完全放棄用紙實在很困難,更環保的製造工序可能是較好的選擇。泰國曼谷紙張製造商Double A早前帶記者參觀其造紙王國,強調由種樹到一張張雪白紙張從機器吐出來,每個工序都加入了環保元素。
收成3次才拔樹 毋須霸地
種樹方面,造紙廠拒絕仿效印尼在森林砍樹,善用泰國六成人口是農民的優勢,自行研發樹苗,以每棵5泰幣(約1.2港元)賣給農民,讓他們在稻田、木薯田、甘蔗田或粟米田的阡陌上栽種生長特快的尤加利樹,約3、4年後,當樹木長至20米高,農民便可鋸下樹幹賣給造紙廠,每棵價值100泰幣(約25港元)。被鋸下樹幹的樹會再生長,約3年後再有收成,可重複鋸3次才需連根拔起,原來的位置在翻土後,又可再栽種樹木。
此合作模式既可幫補農民生計,亦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毋須霸佔大量土地種樹。目前泰國已有100萬名農夫參與此項「互惠互利」的計劃。另外,造紙廠5年前開始在10所小學進行種樹試驗計劃,校方可以把賺回來的錢添置學校設施,例如電腦等。
由木碎製成紙漿,耗水量絕不少,造紙廠就自行建立3600萬平方米的水庫收集雨水,供應全廠造紙需要,又把漂白紙漿時的用水量減至最低。在紙漿漂白工序上,造紙廠棄用氯氣來處理漂白紙漿,以免氯氣混合木漿會釋出有害物質,改以氯化合物漂白技術(Elementary Chlorine Free),強調生產時不會製造氯氣與有害物質,減低環境污染。
樹皮發電 紙廠「自給自足」
而生產過程中用剩的樹皮,及廢水處理後剩下的沉澱物,造紙廠亦不放過,將之應用於發電,為廠房提供能源,務求在資源上「自給自足」,一年可節省2億公升電油,多餘電力更可出售。
Double A副總裁Thirawit說,歐美國家愈來愈注重環保,加上地價上漲,不少造紙商都把工場遷往亞洲,隨覑中國、馬來西亞及台灣等經濟增長,紙張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造紙環保化將是國際大勢。
他引述澳洲經濟研究顧問公司Access Economics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現時全球1%的紙張原材料來自砍伐熱帶雨林,17%來自砍伐山林,37%來自砍伐後重新用種子栽種的樹木,但採用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植樹模式生產的紙張只有29%。
明報記者 徐慧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