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6, 2007

明報: 罷工爭利益 無關社福質素改善

A very irresponsible commentary by Mingpao...

罷工爭利益 無關社福質素改善
2007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社福界向來對社會福利機構的整筆撥款制度不滿,經過連串的示威及集體請假行動後,本周三(11月28日)終於走上罷工一途。發起運動的社福界同工同酬大聯盟估計,會有500名同工參加。不少社會福利服務一天也不能少,如老弱傷殘人士的照顧、前線社工及輔導人員的緊急服務等,聯盟表示已去信各社福單位,希望盡量維持最緊急服務。由於工種特殊,社福界不輕言罷工,如今終於也走上工運的最激一途,社福界的理據是否充分,值得探討。

引發新一輪社福界工潮的導火線,是政府數月前根據最新薪酬趨勢調查,大幅增加公務員薪酬及入職點,結果引來醫生及教師等界別,紛紛要求跟隨公務員系統調高薪酬,社福界也在這情下,根據「同工同酬」的理念,要求加薪,由示威、靜坐、集體請假,最終走到罷工。

社福界就整筆撥款問題,與政府一向存在爭議。社福機構管理層贊成整筆款撥,認為有助機構靈活調配資源,但前線社工一貫持反對立場,認為有損社工及服務對象權益。但事態發展至今,前線社工為求與管方連成一線,如今已變成接受整筆撥款的理念,但要求在執行細節上有重大改動,要求恢復與公務員同工同酬、工資實報實銷、薪津與公務員掛鹇。

這樣的轉變和要求,實際上是在當前的架構下,社福機構管理層與前線社工聯手爭取利益。爭取加薪,成為這次抗爭行動的目的。

現在的問題是,社福界爭取加薪是否合理,而前線員工爭取的對象,是否找對了。首先在整筆撥款制度下,社福機構的運作與人力資源架構已經與公務員脫鹇,今天社福機構員工與公務員,不論在工作要求還是薪津評核標準上,已經互不關連,所謂「同工同酬」,不知道從何說起。另外,香港經歷過數年嚴重財赤問題,深知政府節省開支的其中一個最大阻力,就是僵化的公務員薪酬制度,令公共開支易增難減。公務員那種不問表現只計年資自動加薪兼有增薪點的僵化制度,社會早已大力鞭撻,社福界要求重回舊路,希望時光倒流,是與社會的普遍期盼脫節。

今天的社會共識,是薪酬調整不應與公務員掛鹇,而是必須與工作表現掛鹇。要加薪,就要改善服務,提高效率,沒有自動增薪這回事了。

另外,在整筆撥款機制下,負責制訂員工薪酬的,不是政府,而是社福機構的管理層。較早前有報道指出,在連年的資源增值要求下,社福機構的儲備不減反升,有機構以員工工資中位數為員工頂薪點,甚或削減前線員工薪津以肥上瘦下,到底誰是無良僱主,社福同工要清楚了解。前線社工要抗議,對象應該是他們的僱主,也就是社福機構的管理層。

社福界同工為自己的利益而走上罷工一途,從工人運動的角度來看,爭取利益,無可厚非,但是社會最關注的,並非個別界別的員工福利,而是香港整體的社會福利服務,到底有沒有改善。除非社福界能說服大眾,為何與僵化的公務員體制同工同酬,就代表社福服務的受眾可以自動獲得更佳服務,否則,社福界這次罷工,很難獲得社會認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