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1, 2007

陳清僑﹕對西九文化區發展的期望

陳清僑﹕對西九文化區發展的期望
2007年9月11日

【明報專訊】文化是細水長流的。在過程中,文化事業是關乎眾人的人文建設工程,文化發展是長遠的社會投資和工作。

今天,西九項目是香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到了明天,它的果實,便可望在每個香港人所能享用的都會、社區和生活環境之中散播。文化,正是社會未來和諧發展的指南針。

因此,文化的發展必須是有內涵、持續而具視野的;同時,文化的規劃也必須是多維度和全方位的;不論今天或明天,我們所關心的西九計劃不能也不應只局限於西九龍。我們十分關心西九,我們更關心香港文化的發展。我們認為:

在建設西九文化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兼重城市規劃和文化規劃,並且把計劃的精神跨越西九的40公頃,把項目的文化內容帶出西九填海範圍,放眼香港整體18區的在地文化發展。

這樣的文化發展必須是以民為本的,即以規劃文化社區和社區文化為核心策略,以培育文化創意人才和建設文化都會為長遠目標,真正的透過群策群力,把西九打造成香港未來文化願景的縮影。這應該是未來「西九管理局」的首要任務。

所以,在具體的規劃過程中,我們絕不能只覑眼於西九項目內文化設施的規模和類別;此刻,政府必須拿出誠意,並顯示最大智慧和承擔,落實與公民社會就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及協作﹕

1. 西九區的整體規劃(master plan)——這偌大的項目必須整體規劃,絕不容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必須就各硬件建設(表演場地、博物館、商住用地、公共空間等)、基礎建設(道路、交通等)、軟件發展、營運管理、財務安排等作全盤考慮、配合和安排;在整體的計劃裏,我們不希望再看到隨機斬件處理,片面地將分散的意見和利益的考慮拼湊成事的情。

2. 城市規劃(urban plan)——西九新建設必須與鄰近社區構成有機的互動關係,更須設計出與維港兩岸相融、跟市區整體發展呼應的宏觀規劃大綱。城市規劃須具備前瞻性的文化視野,並強調在地的社會脈絡,結合開放式的公眾參與。

3. 文化規劃(cultural plan)——必須同步制訂香港整體文化發展的階段性策略,並對照西九計劃中的各項新建設的規模及功能,重新檢視及規劃全港各區文化設施的軟、硬件,結合各地區的特性而發展,加強文化在社區更新成長時的根基和作用,同時促進社區對文化發展的主導性。

在進行城市和文化的雙重規劃過程中,當局可積極研究將各社區內適合的學校改裝成社區文化場所,開放給民間團體使用;同時,亦可結合文化保育工作的改革,將諸如中區警署及古建築群、中央街市及灣仔街市等,改裝成民間藝社、社區文化論壇、黑盒劇場等在地公共文化空間。

由此可見,要認真討論西九規劃,我們絕不能避談香港整體文化政策的進一步發展、規劃和落實;而文化政策並不限於博物館、表演藝術等範圍,卻必須結合保育工作、文化傳承工作、社區文化發展、文化公民教育、自由創作環境、創意人才和產業、媒體教育和公眾參與等一籃子的政策範疇全面推行。

在評估西九文化設施作為文化發展項目時,我們切忌僅僅覑眼於其面積大小、營運成本等,還需仔細研究和設計各個項目的具體文化功能和發展階段,及其對整體入場受眾數目的影響,作用和效益。「西九管理局」將有責任向社會交代和落實這方面的文化發展計劃,而不能淪為一個龐大的物業管理公司。

在考量成本回收及進行財務預算時,應將西九的場地分成三類作不同處理:

1. 所有可盈利的場館(包括大型表演場地、大劇院、展覽中心等)交由商營機構負責,政府毋須補貼;

2. 一些收入僅夠支付部分成本的場地(如戲曲中心、中型劇院等);

3. 成本遠超收入的場所(如博物館、音樂廳等)。

總之,對於西九的建設成本及營運費用,政府不應僅僅視作補貼文化的支出,而是看成大家對文化及社會發展的投資。作為一個有長遠目標的「香港文化都會計劃」,西九聯席將繼續倡議成立「文化都會智庫」,推動社會就文化發展和規劃作更深入的研究、拓展和討論,並促使政府早日發展及推行具體文化政策和文化教育的方案。

【作者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教授、「西九聯席」召集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