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從何來?」— 本地演出的財政來源
陳健迅 04/16/2014
【原文於藝頻的連結】
近日,演員梁祖堯在《信報》撰文解釋為何舞台劇票價比電影高出多倍。他以風車草劇團製作的《Q畸大道》為例,從一張四百二十港元的戲票中逐一扣除各項開支,最終發現只有五元能成為劇團的薪水。但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覺,香港大部份舞台製作均獲不同程度資助,而非單純倚賴票房收入。然而,為甚麼某些大製作的票價可以如此低廉,某些小製作卻要二百至三百元呢?下文將為讀者簡介香港舞台製作的資助情況,了解過劇團背後的資金來源,或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和或調整你對票價高低的疑惑。
主要藝團的資助狀況
表演藝術並非純粹提供娛樂,而是傳承著一個社會族群的文化內涵及核心價值,滿足觀眾的心靈需要,因此大部份國家的政府均會對表演藝術提供補貼和資助。根據香港政府網頁資料,13/14年度香港政府為文化藝術提供的資源達33億港元1,其中3.4億元用作資助主要演藝團體,即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及進念.二十面體。以香港話劇團為例,該團於2013年獲得的政府撥款達3,300萬港元2。除此之外,香港政府於2012及2013年分別推出「具競爭元素的資助試驗計劃」供九個主要藝團申請3,2013年所批出的四個項目分別為中英劇團 -「重建英語話劇傳統」、城市當代舞蹈團 -「中國網絡計劃」、香港中樂團 - 「『躍動的音符』-專業人才培訓計劃」及香港管弦樂團 - 「華格納的歌劇 - 《萊茵河的黃金》」,四個計劃的總撥款約為1,300萬港元。由此可見,九個主要藝團獲得相當程度的政府資助,另外再加上其他非政府資助6、私人捐款及商業贊助等,所以票價一般比較便宜。當然,所得的撥款愈多,所負擔的藝術及社會責任亦愈大。再以香港話劇團為例,該團在12/13年劇季共製作十九個劇目,包括六個主劇場及五個黑盒劇場製作,其餘為聯合製作。藝術取向亦需照顧不同層面的觀眾,由大型音樂劇《我和秋天有個約會》到反映基層家庭的小劇場作品《最後晚餐》均需要照顧到。
中小型藝團的掙扎與求存
主要藝團以外,觀眾最常接觸到的演出均為一眾中小型藝團的製作。而當中包括多種不同的財政來源,以下將逐一介紹: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政府於13/14年度投放約9.4億港元用作「公共演藝場地及節目」1。而眾所周知,負責管理表演場地及提供節目的政府部門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即是觀眾最常接觸到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節目」及「國際綜藝合家歡節目」等等。署方的角色不是資助者,而是主辦機構。署方透過文化節目組及藝術節,向中小型藝團委約演出製作。官方網頁並無個別製作所涉及的製作費用,但相對自負盈虧的製作而言,票價仍是相對便宜。另外,署方自2009年開始設立場地伙伴計劃供藝團申請(包括主要藝團)。根據申請細則指出,每個場地伙伴每年可以獲得最高110萬港元製作費。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於1995年成立,是負責全方位發展香港藝術的法定機構。政府於13/14年度向藝發局的撥款有9,500萬港元,即只有九個主要藝團總撥款的三成左右。然則藝發局卻要資助多個藝團及計劃,目前正接受一/二/三年資助的機構就達39個之多。而一/二/三年資助實質為行政資助,當藝團要舉辦演出時,仍要依賴其他財政來源。此外,藝發局最為人熟識的可能是計劃資助,因為不少中小型演出都倚賴此資助計劃。演出計劃資助的資助上限為20萬港元,一般獲批的金額由新苗計劃的3萬元至計劃資助的15萬左右。實質例子為香港戲劇協會的《第二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典禮》,所獲的資助額為12萬港元4。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是相對新的資助渠道,但已經足以令近年的演藝生態起了變化。例如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一舖清唱便是繼主要藝團以外,少數能聘請全職演員及藝術家的表演團體。2010年由政府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30億港元作種子基金,其後由投資回報中分別向藝術界及體育界作出資助。而每年動用在藝術界別的金額約為3,000萬港元。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分躍進資助及項目計劃資助兩種。躍進資助為一配對資助,受助藝團需要証明有能力獲得不少於100萬港元的現金收入,基金將提供兩倍資助額。近年獲躍進資助的藝團有風車草劇團、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一舖清唱等。項目計劃則為個別計劃提供資助,規模由80萬至200萬港元不等。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新文本運動」及本頻度便是一例5。
商業製作
政府資助之外,非營利藝團還有可能得到非政府資助、私人捐款及商業贊助等。而就商業製作而言,雖然由私人投資者集資而成的商業製作在香港暫時仍未出現,但亦有不少具規模的商業劇場。但由於是商業運作,一般公眾就未必可以知道涉及的金額。
總結 - 便宜票價的背後
文中所有撥款資料,以致主要藝團的財務報告,全都可以輕易地在網上查閱。一次過羅列各種資助渠道,並非要告訴各位讀者劇場藝術家有多富足。相反,劇場空間創作總監余振球先生接受本頻道訪問時曾經指出,現時政府雖有補貼表演藝術團體,但未能對症下藥,致使業界不能健康發展:「康文署以緊絀的財政預算委約演出,變相要藝術家與政府一同補貼入場觀眾。自由身表演藝術家為了兼顧生活,也只好身兼數職,這樣對長遠發展其實是百害而無一利7。」基於觀眾量、場地及演期不足等因素,香港的表演藝術仍然必需依賴資助。觀眾在選擇購票入場欣賞一個演出時,如果可以明瞭製作單位的財政來源,便可理解華麗佈景及服飾其實得來不易,知道便宜的票價背後可能意味著公帑的補貼。如果觀眾可以暫時放下消費者心態,回到著眼於作品本身的意義及內涵,並與他展開對話,必定可以大大幫助香港的表演藝術發展。
連結資料:
梁祖堯在《信報》的文章
http://instagram.com/pumpkinjojoinstagram#
1民政市務局網頁 – 文化政策:
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arts.htm
2香港話劇團年報:
http://www.hkrep.com/wp-content/uploads/2013/11/HKREP-AR2013-online.pdf
3具競爭元素的資助試驗計劃:
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funding_pilot_scheme.htm
4藝發局資助列表
http://www.hkadc.org.hk/tc/content/web.do?id=4ac14e3243425ac001436f9ab04d0012
52011年「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申請結果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acdfs_successful_applicants_c.pdf
6其他非政府資助例子:
何鴻毅家族基金
http://www.rhfamilyfoundation.org/tc/#!/grant-programmes/1/list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http://charities.hkjc.com/charities/cultivating-arts-and-culture/chinese/index.aspx
7表演藝術「走出去」— 跟余振球談香港演藝展演會
http://www.arts-news.net/node/1220/
陳健迅 04/16/2014
【原文於藝頻的連結】
近日,演員梁祖堯在《信報》撰文解釋為何舞台劇票價比電影高出多倍。他以風車草劇團製作的《Q畸大道》為例,從一張四百二十港元的戲票中逐一扣除各項開支,最終發現只有五元能成為劇團的薪水。但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覺,香港大部份舞台製作均獲不同程度資助,而非單純倚賴票房收入。然而,為甚麼某些大製作的票價可以如此低廉,某些小製作卻要二百至三百元呢?下文將為讀者簡介香港舞台製作的資助情況,了解過劇團背後的資金來源,或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和或調整你對票價高低的疑惑。
主要藝團的資助狀況
表演藝術並非純粹提供娛樂,而是傳承著一個社會族群的文化內涵及核心價值,滿足觀眾的心靈需要,因此大部份國家的政府均會對表演藝術提供補貼和資助。根據香港政府網頁資料,13/14年度香港政府為文化藝術提供的資源達33億港元1,其中3.4億元用作資助主要演藝團體,即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香港舞蹈團、香港芭蕾舞團、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及進念.二十面體。以香港話劇團為例,該團於2013年獲得的政府撥款達3,300萬港元2。除此之外,香港政府於2012及2013年分別推出「具競爭元素的資助試驗計劃」供九個主要藝團申請3,2013年所批出的四個項目分別為中英劇團 -「重建英語話劇傳統」、城市當代舞蹈團 -「中國網絡計劃」、香港中樂團 - 「『躍動的音符』-專業人才培訓計劃」及香港管弦樂團 - 「華格納的歌劇 - 《萊茵河的黃金》」,四個計劃的總撥款約為1,300萬港元。由此可見,九個主要藝團獲得相當程度的政府資助,另外再加上其他非政府資助6、私人捐款及商業贊助等,所以票價一般比較便宜。當然,所得的撥款愈多,所負擔的藝術及社會責任亦愈大。再以香港話劇團為例,該團在12/13年劇季共製作十九個劇目,包括六個主劇場及五個黑盒劇場製作,其餘為聯合製作。藝術取向亦需照顧不同層面的觀眾,由大型音樂劇《我和秋天有個約會》到反映基層家庭的小劇場作品《最後晚餐》均需要照顧到。
中小型藝團的掙扎與求存
主要藝團以外,觀眾最常接觸到的演出均為一眾中小型藝團的製作。而當中包括多種不同的財政來源,以下將逐一介紹: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政府於13/14年度投放約9.4億港元用作「公共演藝場地及節目」1。而眾所周知,負責管理表演場地及提供節目的政府部門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即是觀眾最常接觸到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節目」及「國際綜藝合家歡節目」等等。署方的角色不是資助者,而是主辦機構。署方透過文化節目組及藝術節,向中小型藝團委約演出製作。官方網頁並無個別製作所涉及的製作費用,但相對自負盈虧的製作而言,票價仍是相對便宜。另外,署方自2009年開始設立場地伙伴計劃供藝團申請(包括主要藝團)。根據申請細則指出,每個場地伙伴每年可以獲得最高110萬港元製作費。
香港藝術發展局
香港藝術發展局於1995年成立,是負責全方位發展香港藝術的法定機構。政府於13/14年度向藝發局的撥款有9,500萬港元,即只有九個主要藝團總撥款的三成左右。然則藝發局卻要資助多個藝團及計劃,目前正接受一/二/三年資助的機構就達39個之多。而一/二/三年資助實質為行政資助,當藝團要舉辦演出時,仍要依賴其他財政來源。此外,藝發局最為人熟識的可能是計劃資助,因為不少中小型演出都倚賴此資助計劃。演出計劃資助的資助上限為20萬港元,一般獲批的金額由新苗計劃的3萬元至計劃資助的15萬左右。實質例子為香港戲劇協會的《第二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典禮》,所獲的資助額為12萬港元4。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
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是相對新的資助渠道,但已經足以令近年的演藝生態起了變化。例如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一舖清唱便是繼主要藝團以外,少數能聘請全職演員及藝術家的表演團體。2010年由政府向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注資30億港元作種子基金,其後由投資回報中分別向藝術界及體育界作出資助。而每年動用在藝術界別的金額約為3,000萬港元。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分躍進資助及項目計劃資助兩種。躍進資助為一配對資助,受助藝團需要証明有能力獲得不少於100萬港元的現金收入,基金將提供兩倍資助額。近年獲躍進資助的藝團有風車草劇團、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一舖清唱等。項目計劃則為個別計劃提供資助,規模由80萬至200萬港元不等。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新文本運動」及本頻度便是一例5。
商業製作
政府資助之外,非營利藝團還有可能得到非政府資助、私人捐款及商業贊助等。而就商業製作而言,雖然由私人投資者集資而成的商業製作在香港暫時仍未出現,但亦有不少具規模的商業劇場。但由於是商業運作,一般公眾就未必可以知道涉及的金額。
總結 - 便宜票價的背後
文中所有撥款資料,以致主要藝團的財務報告,全都可以輕易地在網上查閱。一次過羅列各種資助渠道,並非要告訴各位讀者劇場藝術家有多富足。相反,劇場空間創作總監余振球先生接受本頻道訪問時曾經指出,現時政府雖有補貼表演藝術團體,但未能對症下藥,致使業界不能健康發展:「康文署以緊絀的財政預算委約演出,變相要藝術家與政府一同補貼入場觀眾。自由身表演藝術家為了兼顧生活,也只好身兼數職,這樣對長遠發展其實是百害而無一利7。」基於觀眾量、場地及演期不足等因素,香港的表演藝術仍然必需依賴資助。觀眾在選擇購票入場欣賞一個演出時,如果可以明瞭製作單位的財政來源,便可理解華麗佈景及服飾其實得來不易,知道便宜的票價背後可能意味著公帑的補貼。如果觀眾可以暫時放下消費者心態,回到著眼於作品本身的意義及內涵,並與他展開對話,必定可以大大幫助香港的表演藝術發展。
連結資料:
梁祖堯在《信報》的文章
http://instagram.com/pumpkinjojoinstagram#
1民政市務局網頁 – 文化政策:
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arts.htm
2香港話劇團年報:
http://www.hkrep.com/wp-content/uploads/2013/11/HKREP-AR2013-online.pdf
3具競爭元素的資助試驗計劃:
http://www.hab.gov.hk/tc/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funding_pilot_scheme.htm
4藝發局資助列表
http://www.hkadc.org.hk/tc/content/web.do?id=4ac14e3243425ac001436f9ab04d0012
52011年「藝能發展資助計劃」申請結果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arts_culture_recreation_and_sport/acdfs_successful_applicants_c.pdf
6其他非政府資助例子:
何鴻毅家族基金
http://www.rhfamilyfoundation.org/tc/#!/grant-programmes/1/list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http://charities.hkjc.com/charities/cultivating-arts-and-culture/chinese/index.aspx
7表演藝術「走出去」— 跟余振球談香港演藝展演會
http://www.arts-news.net/node/122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