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香港環保運動怎麼了?
蘋果日報 2014年1月11日 陳曉蕾
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不斷有人事變動,去年五月前CEO辭職後,走了六位員工,今個月輪到高級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連同短期內亦會離開的同事,半年來流失三分一人手。
臨走前,朱漢強寫下長長文章,反思香港的環保運動,提出多條問題:現在環保團體的運作模式和策略定位,能夠回應十年後的環境挑戰嗎?香港和廣東省人流物流都急速往來,污染不再只限於香港,那立足香港的環團,如何處理這種污染背後的結構問題?香港的環保議題依然以「廢物處理」、「汽車廢氣」等傳統範疇劃分,但世界要面對的環境議題已經越滾越大,未來環保運動的方向,可會是「土地正義」、「綠色消費」、「綠色金融」、「低碳經濟」?環團的機構願景和使命是甚麼?過去實踐了多少?董事局和管理層老化了嗎?有沒有越來越像既得利益者?「在環團裏工作的你,仍有激情嗎?抑或……只是為機構生存而上班下班的『喪屍』?」朱漢強問。
他坦言環團人事問題並不罕見:「在過去數十年的綠運中,有太多友團經歷過八級地震般的人事及組織震盪。如果要抽出箇中關鍵,包括家長式一言堂的管理、個人崇拜、董事局管治失效等,都在削弱綠色團體的健康發展。」
讀EMBA見大蛇屙尿
記者都熟稔地叫朱漢強「朱仔」,因為他以前也是記者,曾經是《蘋果日報》首席記者,寫過不少出色的報道,包括揭發轟動一時的男童院冤案。我大約在1995年認識朱仔,他剛從台灣回港:「我在台灣專跑動物園新聞。」動物園beat?台灣記者分工真細!
2003年他轉行加入地球之友,改變是很明顯的。挾着報館訓練,他非常懂得把環保議題推上報章,例如反對「光污染」,由出書到連場活動,便接受了超過三百宗傳媒採訪,同一份報紙,港聞版、教育版、副刊……都可提供相應的報道角度和相片。以往香港人可說是一面倒地迷戀光閃閃,多得他落力推動,「光污染」這三個字從此深入民心,燈光也可以是滋擾和浪費。他又有份創辦「綠書會」,讓環團成員定期聚會交流。
去年朱漢強不斷「起飛」,他得到全額獎學金入讀科大的EMBA。這個全球著名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師資顯赫,除了在歐美頂尖大學上課,還不斷參觀各地重要的企業,入讀的幾乎全是企業CEO,今年學費高達七十六萬元。大學介紹課程目的是讓學員「登高望遠」,朱仔的說法是「見大蛇屙尿」!
「站在前面」的反思
「好大衝擊!香港好細,風力發電可以問誰?來來去去都是那幾位教授,機電工程署有多少工程師做過?電力公司就是兩間,可是我的同學就有大型風力發電廠的副總裁,他看的不止是珠三角,而是內地,甚至全球風電市場。」其他同學還有稀土的老闆、上市家電企業的總監等等,摸着酒杯底,同學都願意分享業界的思考點和難處。香港未來的環境挑戰,不能再獨善其身,要有區域的視野,如果要面對的是包括內地政府和商業,那企業領導在想甚麼?如何可以成為推動環保的持份者?
香港環團也曾積極進到內地,先行者吳方笑微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內地推動環保教育,而東江水污染、珠三角空氣污染……本地環團亦不得不站在區域的高度去看,可是近年焦點紛紛移回本地。「幾年前大家想去大陸做環保工作,因為內地環保對世界影響大、對香港影響大、而且問題越來越嚴重,到了今時今日,這三個原因更關鍵,為甚麼反而退後?」朱漢強指出國家的環保政策已經把香港計算在來,未來二○一六年推行的「十三五規劃」,更是香港參與內地環境議題的政治平台。
「香港環團也可以繼續專注本地議題,像廢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但環團也得面對時代的挑戰,與時並進,就像德國綠黨所說:『不是左,不是右,而是站在前面。』」他說。
離職後,朱漢強希望好好消化把這十年在香港環團工作的經驗,反思如何才能「站在前面」,短期計劃,是準備五月和同學一起去戈壁沙漠跑步。
蘋果日報 2014年1月11日 陳曉蕾
環保團體地球之友不斷有人事變動,去年五月前CEO辭職後,走了六位員工,今個月輪到高級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連同短期內亦會離開的同事,半年來流失三分一人手。
臨走前,朱漢強寫下長長文章,反思香港的環保運動,提出多條問題:現在環保團體的運作模式和策略定位,能夠回應十年後的環境挑戰嗎?香港和廣東省人流物流都急速往來,污染不再只限於香港,那立足香港的環團,如何處理這種污染背後的結構問題?香港的環保議題依然以「廢物處理」、「汽車廢氣」等傳統範疇劃分,但世界要面對的環境議題已經越滾越大,未來環保運動的方向,可會是「土地正義」、「綠色消費」、「綠色金融」、「低碳經濟」?環團的機構願景和使命是甚麼?過去實踐了多少?董事局和管理層老化了嗎?有沒有越來越像既得利益者?「在環團裏工作的你,仍有激情嗎?抑或……只是為機構生存而上班下班的『喪屍』?」朱漢強問。
他坦言環團人事問題並不罕見:「在過去數十年的綠運中,有太多友團經歷過八級地震般的人事及組織震盪。如果要抽出箇中關鍵,包括家長式一言堂的管理、個人崇拜、董事局管治失效等,都在削弱綠色團體的健康發展。」
讀EMBA見大蛇屙尿
記者都熟稔地叫朱漢強「朱仔」,因為他以前也是記者,曾經是《蘋果日報》首席記者,寫過不少出色的報道,包括揭發轟動一時的男童院冤案。我大約在1995年認識朱仔,他剛從台灣回港:「我在台灣專跑動物園新聞。」動物園beat?台灣記者分工真細!
2003年他轉行加入地球之友,改變是很明顯的。挾着報館訓練,他非常懂得把環保議題推上報章,例如反對「光污染」,由出書到連場活動,便接受了超過三百宗傳媒採訪,同一份報紙,港聞版、教育版、副刊……都可提供相應的報道角度和相片。以往香港人可說是一面倒地迷戀光閃閃,多得他落力推動,「光污染」這三個字從此深入民心,燈光也可以是滋擾和浪費。他又有份創辦「綠書會」,讓環團成員定期聚會交流。
去年朱漢強不斷「起飛」,他得到全額獎學金入讀科大的EMBA。這個全球著名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師資顯赫,除了在歐美頂尖大學上課,還不斷參觀各地重要的企業,入讀的幾乎全是企業CEO,今年學費高達七十六萬元。大學介紹課程目的是讓學員「登高望遠」,朱仔的說法是「見大蛇屙尿」!
「站在前面」的反思
「好大衝擊!香港好細,風力發電可以問誰?來來去去都是那幾位教授,機電工程署有多少工程師做過?電力公司就是兩間,可是我的同學就有大型風力發電廠的副總裁,他看的不止是珠三角,而是內地,甚至全球風電市場。」其他同學還有稀土的老闆、上市家電企業的總監等等,摸着酒杯底,同學都願意分享業界的思考點和難處。香港未來的環境挑戰,不能再獨善其身,要有區域的視野,如果要面對的是包括內地政府和商業,那企業領導在想甚麼?如何可以成為推動環保的持份者?
香港環團也曾積極進到內地,先行者吳方笑微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內地推動環保教育,而東江水污染、珠三角空氣污染……本地環團亦不得不站在區域的高度去看,可是近年焦點紛紛移回本地。「幾年前大家想去大陸做環保工作,因為內地環保對世界影響大、對香港影響大、而且問題越來越嚴重,到了今時今日,這三個原因更關鍵,為甚麼反而退後?」朱漢強指出國家的環保政策已經把香港計算在來,未來二○一六年推行的「十三五規劃」,更是香港參與內地環境議題的政治平台。
「香港環團也可以繼續專注本地議題,像廢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但環團也得面對時代的挑戰,與時並進,就像德國綠黨所說:『不是左,不是右,而是站在前面。』」他說。
離職後,朱漢強希望好好消化把這十年在香港環團工作的經驗,反思如何才能「站在前面」,短期計劃,是準備五月和同學一起去戈壁沙漠跑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