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4, 2013

社會創投

運用港金融市場資源拓社會創投
商善同航 推動社企闖藍海

星島日報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
金融海嘯推翻全球經濟秩序,也叫全球反思資本主義價值。歐美近年冒起一批「社會企業家」,寓營商於公益,用行動告訴世界,「賺到盡」再不是做生意的王道,商家也可本着良心辦事。這股社企浪潮已吹到本港,在金融和地產主導的市場以外,添加了一片可堪開發的「藍海」。本報將一連三日,探討本港如何利用金融市場資源及營商概念推動社企,而社企在港又可帶來怎樣的投資和機遇,以及如何追尋「資源富有,扶助資源匱乏」的理想。記者 姜靜嫻、殷巧玲

  十多年前的科網熱,證明了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概念有可為,但原來這套主張「早種先機」,向新生意注入初始資金的模式,也可應用在社會企業。「社會創投」在歐美盛行,近年亦在港萌芽,其出現正好說明,投資不再是只求最大回報,不問社會責任的行為。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SVhk)」是本港較具規模的社會創投,旗下投資的項目,包括「鑽的」、「光房」和「Green Monday」等。港交所(388)前主席夏佳理是基金的主要股東及董事,他認為算到盡、賺到盡的營商思維已十分過時,因為在「賺盡」和「不蝕」之間,還有很多可能,例如想想如何幫助社會。

  夏佳理:每一元用得更有價值

  「很多有心商家、企業每年都會捐錢,但寫完支票把錢捐了,之後又怎樣?錢用完就沒有。」所以,年前智庫組織「三十會」向他介紹社會創投的意念,並邀請他投資時,他二話不說便答應了。「社會創投有一種滾存投資的概念,今日捐的1元,明天可以繼續增值,令1元用得更有價值。」

  這種「寓營商於公益」的模式,在歐美其實已非新鮮事。法國乳品生產商達能 (Danone),多年前已開始向孟加拉小農場收購牛乳,並在當地生產和銷售副綫平價乳酪,讓貧困家庭也能負擔。乳酪得以平價銷售,非因用料不佳,而是當中不經任何分銷商和中介人,亦不做廣告宣傳,令售價貼近成本價。

  夏佳理說,社會創投和社企概念很廣很闊,達能只是一個例子,任何人如有好點子,也可向SVhk提出。SVhk創辦人兼總裁魏華星指出,最初在港提出社會創投概念,「也懷疑有無人願意參與」,但原來是有人支持的。

  SVhk剛完成第二輪增資,魏華星說,正構思其他新的投資項目,包括考慮與新酒店合作,為酒店注入大量社企元素,如聘用貧困或殘障人士執房、主張環保節能等。基金亦研究直接與產品批發商合作,以貼近成本價和經由指定渠道(如社區中心及學校),向低收入人士銷售產品。他解釋,直接採購可節省大量市場推廣和分銷成本,但又不影響批發商的毛利。

  營商公益非誓不兩立

  港人近年越愛把事情「二分化」,做生意的,就被認定有剝削員工、牟取暴利的「原罪」,做慈善的,就有責任分毫不收地「盲捐」。然而,營商和公益之間,絕非誓不兩立。金融發展局成員兼鑽的主席倪以理指出,社會創投和社企是一盤生意,也要計算成本、回報、市場定位等,與普通生意的分別,在於多了一份社會責任。

  因此,他認為在研究社企項目時,也得考慮市場需求,例如鑽的,就是發現坐輪椅的人士,需要找特設交通工具,如忽略市場需要,無法賺到合理回報令生意自給自足地營運下去,再好的服務社會目標,也只是一個空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