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02, 2012

民間智庫「本土研究社」

本土研究社香港土地發展研討會
研究結果發現,政府長期誤解香港的土地問題,純粹以為「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是解決現有的土地房屋的辦法。房屋政策四大問題:

1) 從土地現況來看,全港的住房用地僅佔全港6.8%的面積,而當中竟有44%分配予低密度式的鄉郊居所,而只有22%的是公營房屋,足見其土地房屋分配嚴重不均。

2) 政府亦未曾善用被荒廢的土地,導致大量的空置土地仍未被利用,例如約有600公頃的荒地、800公頃的新界棕土及10多個空置軍營用地。

3) 政府經常把大量市區的土地--作私人房屋用地,令公營房屋在尋找土地上非常困難。

4) 政府高估市民在私人房屋市場的負擔能力,導致傾向發展過多土地用以建造私人住宅單位。

--

專家評梁穩定樓市10招
房屋政策存四大癥結

成報 A04 | 港聞 | 2012-09-02

港府對樓價高企問題苦無對策,縱使梁振英政府宣布推出十招穩定樓市措施,但給評論視為虛招。民間智庫「本土研究社」就本港土地及房屋問題進行了一項為期半年的研究發現是根本政策出錯題,包括半數市民居於公營房屋,但該類房屋在房屋政策上只佔兩成,加上市區現時約有600公頃用地空置,反映用地方式欠檢討。此外,政府對長期人口推算失誤,以及太依賴私人市場亦造成問題。因此,建議政府在賣地表中抽出用地興建公屋,檢討公私營土地的分配比例,並重點為劏房戶及青年人安排房屋計劃。記者沈思樂報道

由一群熱心關注本土發展及社會問題的研究者組成的民間智庫「本土研究社」與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合辦研究會,公布香港的土地供應問題,逾百人出席,主講包括本土研究社成員鄒崇銘、陳劍青,以及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鍾劍華等。

研究結果發現政府長期誤解香港的土地問題,純粹以為「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是解決現有的土地房屋的辦法。本身是大學學者的「本土研究社」成員鄒崇銘表示,港府對有關土地房屋的問題一直未能對症下藥,關鍵是在政策上有四大癥結,致房屋問題多年未能解決。

政府應檢討用地方式

他指出,現行用地方式欠檢討,從土地現況來看,全港的住房用地僅佔全港6.8%的面積,而當中竟有44%分配予低密度式的鄉郊居所,而只有22%的是公營房屋,足見其土地房屋分配嚴重不均;加上,低密度式的鄉郊居所之設計未能使土地有效地運用。同時,政府亦未曾善用被荒廢的土地,導致大量的空置土地仍未被利用,例如約有600公頃的荒地、800公頃的新界棕土及10多個空置軍營用地。

其次,政府在人口估算方面長期失誤以致錯誤開發更多土地。比如在單程證配額問題上,近年每日150個限額並沒有用盡,而且每年平均只有4萬餘人持單程證來港,但政府卻一直把有關數字高估為1年5萬4千人,因而使土地政策只著重於「增加土地供應」,而忽略了其他的制度。

對土地需求推算粗疏

第叁是對新增人口的土地需求的推算粗疏,而且由於政府經常把大量市區的土地劃作私人房屋用地,令公營房屋在尋找土地上非常困難。第四是政府高估市民在私人房屋市場的負擔能力,導致傾向發展過多土地用以建造私人住宅單位。

「本土研究社」建議政府建立從賣地表抽出土地的機制、檢討公私土地分配比例,以及「點對點」式的土地發展模式,即是重點為劏房戶及青年人安排房屋計劃。

團體斥政府未善用空地
政府聲稱要應付人口增長,硬推新界東北發展。研究機構本土研究社批評,政府長期高估人口增長預測,又未有善用2,000多公頃空置住屋用地,只將問題歸咎土地供應不足,認為政府可改革土地及房屋制度,避免不必要的發展計劃。

本土研究社成員鄒崇銘指,發展局早前公佈政府在全港2,000多公頃空置房屋用地,但政府仍將房屋問題歸咎土地供應不足,未能交代大量住宅用地被浪費原因,令人質疑黑箱作業。

該社成員陳劍青指,統計處以每年約5.5萬名新移民來港,推算本港2041年有840萬人口,但過去每年平均只有4.3萬人來港,即30年累積高估近40萬人口。按此推算,30年後所需的新增住屋用地,由4,500公頃降至3,300公頃,已可減少「毀人家園式」的拓展計劃。

他又批評,目前住屋土地分配嚴重失衡,全港76平方公里住屋用地中,居住半數人口的公營房屋只佔21%,丁屋等低密度發展鄉郊居所卻佔44%,反映土地未有善用,建議政府檢討發展機制。

《蘋果》記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