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銀行倡轉型【明報專訊】據了解,政府下周三公布的預算案或會增加食物銀行撥款;社會服務聯會則建議改革食物行政制度,政府可資助團體成立「熟食飯堂」,讓窮人不用餐餐捱罐頭,亦可將食物銀行擴大成「窮人超市」,向窮人派發食物以外的日用品如廁紙、沐浴露等,紓解基層在高通脹下勒緊的褲頭。
首選熟食飯堂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希望政府可放寬使用食物銀行的資格、即每個家庭半年內只能領取6周食物援助的規限,讓有需要的低下階層獲較長時間支援。她建議政府可在新一個財政年度,增撥2億元全面改革食物銀行運作,由服務模式、使用對象、網絡點等,都可變得更廣泛。
餐餐罐頭乾糧缺營養
現時獲當局資助的食物銀行,大多只派發罐頭及乾糧,方敏生認為,窮人長時間進食副食品,難攝取足夠營養。此外,不少單身草根,為省錢都不欲在家開火煮食,體弱長者更欠烹調能力,她建議當局資助團體在社區開設「熟食飯堂」,讓區內基層吃到新鮮飯。
社聯調查發現,2008年通脹期,共有9個團體向5000人次提供熟食;乾糧則由8間機構提供服務予2203人。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於灣仔開辦「10元開飯」熟食服務,總幹事曾永強表示,當年獲利希慎基金及政府攜手扶弱基金合共資助68萬元營辦,撥款去年9月結束服務亦完結,正申請其他撥款,希望捲土重來。
曾永強指一年間共為2.8萬人次提供晚飯,每晚平均75人,連續來3個月以上者達940人,「每餐飯,我們象徵式收費10元,目的是不希望來吃飯的人有被救濟感覺,心理上好過點,如有困難可獲豁免」。他說,大多是突然失業或低收入中年人,帶同一家大小開飯,「他們大多住港島區,坐電車來吃,我們不接受綜援戶及食物銀行使用者」。
飯堂開飯比起食物銀行有何好處?「吃罐頭冷冰冰,躲在家餐餐吃很慘情。但來到飯堂,不單可吃到營養豐富的食物,又可認識新朋友互相鼓勵。」曾永強說,社工會主動接觸來吃飯者,轉介他們至求職及輔導服務,協助基層融入社會,「我們每餐飯,都有一、一菜、一湯、一飯(白飯任吃),成本20元,由我們旗下的百合谷社區茶座供應」。
社工易接觸助融入社會
方敏生認為,政府目前只撥款資助5間食物銀行並不足夠,建議擴大社區網絡,方便各區窮人使用服務而不需有額外交通開支。政府2009年宣布撥款1億元資助食物銀行,至今只批出2300萬元,方敏生希望政府引入更具彈性的食物銀行概念,放寬申領加快撥款,在高通脹下令更多基層受惠。
明報記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