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0, 2011

壹基金成功转型: 新闻分析

>>意义转型具启示意义

壹基金是中国首个由公募基金会下面的基金成功变身为公募基金会的基金。中国公益事业的领袖级人物、希望工程的发起人徐永光表示,在发现民政部登记注册难以实现后,壹基金转而在深圳注册,这种操作上的变通对其他有转型需求的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一条路不能走,就要想办法通过另一条路实现目标,这是壹基金这次转型中最重要的启示。”徐永光说。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则更进一步阐明了这次转型后的启示效应。“首先对各个地方政府具有启示意义,其他政府看到深圳的试水和良好效果,会思考本地的公益事业政策是不是需要调整;其次对于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来说,壹基金的转型带来了示范效应;第三,对中国活力欠缺的公募基金会来说,壹基金的加入,将有效地刺激这个行业里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思考。”邓国胜说。

>>前景深圳注册局限微小

此前壹基金一直努力在民政部注册,如今实践成功却落地在深圳。民政部注册同深圳注册区别何在?是否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局限性?各方表示较为乐观。

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也就是说,如果此次壹基金是在民政部注册,即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募捐,而如果在深圳注册,则只能在深圳地区进行募捐活动。“实际基本不会有什么影响。”邓国胜表示,“在实际效果上看,并不明显,比如,壹基金在深圳卫视上进行了公开募捐行为,而深圳卫视全国都能看到,那捐款还是会从各地涌来。”募款行为需要在深圳,但基金会的宣传效果和声望绝不会仅仅局限在深圳,归根结底,一个好的基金会,会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而不会因为注册地而受到影响。

徐永光用“没什么区别”来形容他对壹基金在深圳注册的乐观态度,这意味着:从此,壹基金将可以正大光明地向公众募捐,可以接收国内外合法捐款,更加方便地开展自己的公益项目。

>>影响刺激公募更具活力

正如邓国胜所说,壹基金此次转型,对中国活力欠缺的公募基金会来说,带来了竞争发展意识。

就中国目前环境来说,已有的公募基金会绝大多数是由政府各部门创办,具有浓厚的官办色彩。徐永光多次表示:慈善由政府来做,意味着政府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就会造成监管缺位。而利用政府的行政权力来做慈善,势必让公募基金会环境存在产业内部的不公平竞争,缺乏真正的竞争意识,造成整个环境的“倦怠”。很多公募基金会就经常不把保护捐赠人的情绪、尊重捐赠人的权利放在最重要位置,不利于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也不利于慈善文化的传播。

此次壹基金“冲”进公募基金会的圈子,对活力不足、竞争不够的环境势必是一次有力的冲击。民间的公募基金会,在筹款和资金的使用上,一定会非常注重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它只能以此来取胜。这无疑会对已有的绝大多数公募基金会造成压力和挑战。

>>背景粤沪先行京拟发力

目前,广东、上海对于公益组织的注册环境相对宽松。壹基金之所以“安家”深圳,缘于深圳特殊的政策。

按照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并无基金会注册登记的权限。但是,在2009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共同签署了关于民政事业综合改革合作协议,其中授权深圳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商会登记管理试点探索,为深圳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深圳正像30多年前的经济改革一样,又一次站在了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开放前沿。

而上海近年在中国公益事业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2009年底,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成立,作为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会,该基金会为上海民间公益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活力。基金会秉承“联合劝募”理念,联劝联合众多民间公益机构,向大众和企业筹募公益资金,筛选、资助优秀的民间公益项目,并对资金落实状况实行监督;同时,联劝也为企业与慈善家定制公益投入方案,并协助实施,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喜的是,据记者了解,目前,北京也正在考虑为优秀公益组织的注册放开空间,给一些运作优秀的非公募基金会“转正”机会,期望通过非公的“转正”,刺激活力不足的公募基金会环境,带动起整个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黄英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