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7, 2010

香港獨立媒體

探訪香港獨立媒體

常常來獨媒的網頁的朋友﹐大慨沒有多少人去過現實中的獨媒。這次回港因為有些事情上獨媒﹐順便把這次探訪記錄下來﹐為大家公開獨媒的神密面紗。(其實也不怎麼神密﹐大家也可以上去探訪獨媒。)

先說一個不好笑的笑話﹐話說我約了阿譪在獨媒見面﹐回港後打電話給阿譪約實時間。不知是我的中文差﹐還是我太過先入為主﹐我一直以為阿譪個譪字讀葛字﹐同埋「阿葛」係個男人名。我打電話給阿譪﹐奇怪怎麼有個女人接電話﹐明明沒有打錯電話號碼﹐搞了一輪才知自己大頭蝦﹐誤將馮涼當馬京﹐阿譪當阿葛。

獨媒的辨公室在灣仔﹐在銅鑼灣地鐵站出﹐行三四個街口便到﹐位於一橦充滿文化氣息舊樓中。那橦舊樓有很多藝術和文化工作單位﹐樓下水牌的設計甚有特色。聽阿藹說業主嫌租給住客麻煩﹐倒不如租給文化團體容易管理。出了電梯便看到獨媒的招牌﹐隨意地掛在鐵閘之上。入內地方十分寬尚﹐近窗那邊擺放書臺和電腦﹐近門的那邊有梳化和摺凳﹐書櫃上寄賣很多本土行動的書藉。在天花板上安有投映幕﹐只要把摺凳排出來﹐獨媒便搖身一變成為一間迷你放映室。

灣仔富德樓

水牌

參觀過獨媒﹐便和阿譪去對面稻香飲茶﹐聊聊獨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不講不知﹐原來網站只是獨媒的一部份﹐獨媒在現實世界也有很多活動﹐辨放映會和工作坊﹐訓練民間記者﹐與外國的獨立媒體作交流﹐做一些與媒體有關的獨立研究。獨媒還可以發記者證﹐不過原來在香港﹐只要是註冊機構便可以發記者證﹐而記者證只在政府的公開活動有用。不過政府近年常私底下搞吹風會﹐只邀請友好傳媒採訪﹐所以張記者證其實沒有什麼大用途。

辨公室前方

辨公室後方

獨媒的財政獨立﹐做到每年收支平衡﹐主要是依靠捐獻維生。獨媒也有嘗試申請政府或其他非牟利組織的撥款[註]﹐不過那些錢總是落入與政黨有關係的團體中。獨媒請有一名全職員工﹐負責處理網站日常運作和其他活動。我好奇問阿藹這份工有多少人工﹐將來有什麼出路。人工萬多元﹐以大學畢業生初出來做事來說﹐不算是可恥的廉價勞工﹐比其他用廉價勞工的NGO有良心。獨媒這份工作是一個在職鍛煉﹐為將來在政黨或國際性大NGO的工作打好基礎。現階段獨媒最希望可以購置一個永久辨公室﹐始終租來的地方不知可以用多久﹐聽說業主也有把整橦大廈放盤的打算。有了一個永久會址﹐獨媒便可以作更長遠的發展。

獨媒成立已經第五個年頭﹐現在的編輯還是第一代人﹐但他們正準備交捧的工作﹐培訓一批民間記者﹐讓新一代人接手獨媒的日常運作。人始終會向前走﹐不能永遠留在同一個地方﹐做著同一樣的事情。例如我問怎麼近來少見以前很高調的朱凱迪寫文章﹐原來他大部份時間投放在菜園上﹐投放在獨媒的時間便相對地減少了。

我問阿譪獨媒未來有什麼發展大計﹐她說facebook和twitter搶了獨媒不少眼球﹐很多討論從獨媒的網頁移到其他社交網站上。末來的發展方向﹐是凝聚分散在不同社交網站的力量﹐用獨媒網頁為中介把所有人連結起來。網頁方便也將會有新的更新﹐為配合現在智能手機的潮流﹐獨媒將會推出iPhone Apps。可惜我用Android﹐我問阿藹會不會有Android Apps﹐她笑笑口說她自己也用Android﹐要找懂電腦的義工幫手寫程式。獨媒還進行更長遠更大的計劃﹐參考外國的社區監察網站﹐建立一個香港本土的社區監察平台﹐讓更多人交流和互動。

我從獨媒成立的開始﹐便已經在獨媒貼文章﹐說不定我是獨媒中文章數量最多的人。不過自問對獨媒認識不深﹐與阿藹飲茶聊天﹐讓我更加認識獨媒的運作和發展方向。可惜我不在香港﹐不然參加一些獨媒舉辨的活動也很有趣。如果下次回香港時﹐可以約平時在獨媒留言交談的朋友﹐一同去探訪獨媒﹐再去飲茶擺個吹水龍門陣﹐便更加有趣了。

[註] 獨媒: 我們沒有申請過政府的撥款。曾經申請過一些本地非政府的基金,不過他們的對像是社會福利為主。也有一些針對政黨的基金會,但我們沒有申請過。(這與我們的政策「不倚賴政府和政黨捐款」有關。)另外,獨媒會址是我希望有,還未拿出社團討論(從目前的財政來說太長遠)。。。

原文連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