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23, 2010

內地NGO生存狀況

趙案突顯官商與維權對立
清華學者分析
【明報專訊】趙連海案引起廣泛關注,有內地社會學者認為,趙案集中體現了「官商結盟」後,他們與維權人士產生對立狀態;維權行動是維權人士與多股力量間的智慧對比和博弈中,嘗試尋找突破口的一個過程。

清華大學NGO(非政府組職)研究所首任所長、公民社會管理學者王名從事NGO研究工作10多年,他的研究表明,自從改革開放打破了國家體制對經濟的壟斷後,政府財政能提供的規模愈來愈小,國家已從公共生活多個方面撤退,社會同時湧現了大批體制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於是催生了NGO填補這一真空。他認為,內地NGO的生存狀況總體上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仍缺乏理想法律環境。

補體制缺漏 法律未認可

趙連海創立的「結石寶寶之家」,一直都沒有正式註冊獲得法律認可,而這在內地NGO情中,不是少數。據王名的研究,由於註冊門檻過高,大部分NGO實際上並未獲得法律的認可和保障,成為NGO發展的瓶頸。他指出,不少民間維權組織至今仍然難以擺脫「政治敏感」這一帽子,因而其正常活動仍會受到黨政機關的額外監管。

王名認為,趙連海一案體現了官商結盟後,與維權組織產生一種對立。他表示,維權行動是維權組織或個人與不同力量之間的對比和博弈,維權人士要學會在不同力量中尋找突破口。目前網絡等媒體都給維權行動給予了便利,能讓維權人士向各方力量施壓。

王名說,近年來NGO的生存環境內的「局部衝突」,與近年國內政治、經濟方面的國進民退有關係。近年國內媒體頻頻提及國進民退一詞,泛指國有經濟市場份額的擴大,和政府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參與和監管程度的上升。

明報記者 麥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