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5, 2009

青協影院專播獨立短片

青年星火下月綻放
青協影院專播獨立短片

2009年3月15日
【明報專訊】不少年輕人對電影業充滿理想,但本港電影年產量跌至50多套,既然夢想不能當工作,只好寄存於興趣。由年輕電影愛好者自發籌辦的「星火院線」,將利用青協大樓內一個能容納100人的「影院」,4月起於每個月首個周六,放映由年輕人拍攝的獨立短片,現已有50多套短片排期播放。

青協百人演講室變身戲院

發起人之一的姚錦成(Ray)22歲,現職保險業。他說,設立星火院線的一群年輕人各有正職,但希望創立一個平台,即使沒得獎的青少年創作短片亦有播映機會。星火院線的播放場地是青協一間可容納100人的演講室,院線已收集50多套來自不同大學電影系學生及其他獨立人士的短片,每次會播幾套,動畫亦可參與,但太暴力及或色情的電影或會被篩走,入場費20元。

Ray憶述,17歲時修讀副導演課程,畢業後曾為一套電影任場記兼副導演,工作3個月薪金合共只有5000元,到第4部戲時,月薪仍只得約8000元,「為節省成本,他們會聘請幾千元人工的新人,變成惡性循環」。Ray面對現實下最終轉工,但仍不忘對電影的興趣。

是次創立「星火院線」的契機,源於4年前一套由Ray自編自導的45分鐘電影,兩年前拍竣後一直只在朋友間流傳,直到去年9月在青協的電影院播放,雖然全院滿座亦只有100人,已叫他萬分興奮,「可以重見製作人員及演員,又可在現場看到觀眾反應,遠比把作品放上網興奮」。

Ray說,4年前之所以寫劇本,是因為17歲時忽然知道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但連阿媽都無嬲,我又有何資格說什麼呢?」雖然從未見過這名弟弟,卻給他靈感寫了《親兄勿弟》的劇本,講述主角與一名轉校生成為好友,卻發現彼此是同父異母兄弟。

Ray及20名製作人員合共花了5萬元及2年才拍成該片,40多名演員都是從網上討論區找回來,「以前逢周末不夠6點便起脇,趕到元朗借學校拍攝」。他說為求逼真,他們亦設計了一套校服,「由於拍攝時間比預料長,很多人中途退出,但我一直堅持」。

盼政府讓青年投標拍宣傳片

直到今日,Ray仍希望興趣可以成為工作,更自訂8年目標,「希望30歲時可以儲到200萬開戲當導演」。他期望,政府日後可讓青少年投標拍攝宣傳片,政府用地亦可放寬准用腳架拍攝而毋須事先申請。青協青年空間單位主任蔡裕星表示,不少青少年對電影感興趣,今次院線由青少年主導策劃「做主角」,較由社工提議更事半功倍。

明報記者 賴月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