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6, 2008

張炳良﹕副學士出路在於銜接

張炳良﹕副學士出路在於銜接
2008年4月16日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專上書院開辦的護理學副學士課程不獲護士管理局予以專業承認,再一次引起社會上對副學士前景的關注。儘管政府剛公布了《專上教育界別檢討第二階段檢討報告書》,提出22項改善措施,但仍有不少人士擔心副學士出現泡沫化趨勢。

護理學副學士課程不被承認,科專負責人把矛頭指向護管局,認為受其封殺。事情底蘊,有待雙方公開往來文件,方可斷定,但是一般而言,學術評審與專業資格評審目的不同、標準有異,而護管局的確有責任確保專業學歷達至應有水平,不能馬虎。近年有關副學士質素或專業承認出了問題,雖時有聽聞,但不應以偏概全;事實上不少副學士課程皆經營認真,很多更由大學的附屬學院開辦,其質素除受大學本身內部評審監察外,更由「香港大學校長會」屬下的質素保證評核委員會定期審視。

實事求是看,副學士這個專上教育的新生事物,自2000年出台以來,便遭受妾身未明、學歷前景模糊之苦。當年特區政府乃基於大幅擴張高等教育就讀率至60%的策略考量,而毅然推出副學士,使考不進大學的學子,多一個渠道升學,自成單一學歷,又可有機會銜接大學課程,可謂雙得。可是,推行下來,卻令副學士生感到「雙重」受害。

副學士絕不屬於一個災難

首先,是資源分配問題;其次,是學歷資格問題。本來學制比較簡單,中小學是9年免費教育,中三以上有資助;中七升上大學者,繼續得到大量公費補助,升不上者一是出來找工作謀生,一是重讀中七再考大學,晉升階梯明確。有了副學士後,多了選擇,也多了負擔;副學士乃自費為本,增加了這新學歷後學生入不了大學也得付出昂貴學費去修讀此學歷,否則便落後於社會了。跟外國社區學院的成人在職學生不同,香港大部分副學士畢業生指望升讀大學,因而副學士人數愈多,則對「銜接」大學學士課程的需求壓力愈大,在大學本科學位僧多粥少下,便等同埋下定時炸彈。以前理工學院的副學位一般是以職訓為導向的文憑及高級文憑課程,但是副學士的課程設計,大多是以銜接大學課程為依歸,以增招生之效,更加提升了副學士生的「合理」期望。

一邊是受公費高度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受僱主承認,另一邊是自費修讀副學士的苦學生,付多了錢、花費多了時間卻仍不保證入得大學,且學歷資格成疑,其突顯的不均與落差,頗為矚目。就算在大學附屬學院修讀的副學士生,表面上師資及教學設施都比私辦的較好,但與受公費資助的同校學士生並排一起,在一校內存在兩套待遇、一個學生會內存在兩種身分截然不同的會員,其矛盾與張力可以想像。

這樣說不等於漠視,多年來,副學士課程對不少初次高等程度考試失敗的學生提供了希望及進修的另途。筆者以前任教城市大學時,發現一些由副學士畢業轉修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其學習動力與表現,往往高於由中學直升大學的,故副學士絕不如一些悲情者所形容屬於一個災難。無論如何,副學士不能走回頭路,反應確認它為香港高教學制的正常部分,視副學士生為社會的資產,並為他們開拓就業和升學的路徑(path ways)。

需有深思熟慮私立大學政策配合

政府在上述第二階段檢討報告書中提出為專上院校撥出低地價土地以拓展校舍設施、延長院校開辦課程免息貸款計劃的還款期、設立1億元的質素提升津貼基金,並向副學士生增加財政資助及生活費貸款,都屬方向對頭的改善措施。提升質素及質保監察、提升學歷地位,皆有助增強社會對副學士的信心。但是,話得說回來,一旦質素改善,副學生便會更確信其就讀能力提高,因而對銜接學士有更高預期。

從處理需求的角度言,一是調節副學位課程的結構,鼓勵多辦有較明確就業出路的實用文憑和高級文憑課程(其實近年副學位市場已出現這種轉移);二是開闢學位銜接的機會,盡量讓有能力升讀者晉升。在公費大學本科學位不易大量增多下,鼓勵設立私立大學,由政府給予多點財政資助去修讀私大學位,似是可行之路。不過,就算由私大去開辦課程,成本也不可能太低,否則只會為求搶學生而大量生產,犧牲質素,到頭來大學畢業生似是多了,但部分卻更受冷待,這樣便重蹈覆轍,出現目前副學士般的死胡同。副學士的出路在於銜接,銜接的出路在於一個深思熟慮的私立大學政策,以及與其相配套的學生資助制度。

作者是行政會議成員、亦為香港教育學院校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