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張超雄: 工潮將整筆撥款遺忘了?

工潮將整筆撥款遺忘了?
《星島日報》雙龍會 27/9/2007
張超雄 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

9月5日一場社工工潮,引來界內風起雲湧。就在筆者動筆之時,工會代表正與整筆撥款督導委員會討論「短期及長期解決方案」。要「解決」些什麼?一言蔽之,就是「錢」的問題 – 不論是界別巨頭一致口徑要求政府回撥已扣減的9.3%資助額,還是工會領袖其後還價的「增加6%至8%也可接受」,翻來覆去,也是增撥資源的多與少。號召工業行動的另一旗幟 – 檢討整筆撥款制度 – 彷彿被利用以後,便被棄如敝屣。

政府面對壓力,預料撥款還是會增加。但若界別領袖得其所哉,便鳴金收兵,對五千名參與工業行動的社福員工而言,必然是種出賣。事實上,這次公務員加薪擴大界內的同工不同酬,僅是長期矛盾的觸發點。界內問題並非純粹「錢」的問題,而是整筆撥款制度缺乏監管,社福機構尤如獨立王國,員工被不斷壓榨,衝擊服務質素。

在整筆撥款下,社會服務沒有規劃,政府將資源撥出以後,社福機構便以「包幹」形式履行責任,資源沒有透過持續機制考慮社會因素而相應增加。服務供應完全由作為政府委託者的社福機構決定,政府在過程中放棄對機構基本人手和薪酬編制規管,由規劃者變成購買者,只顧控制成本而缺乏監察。

以上規範徹底消失,造成的便是界內人力資源失序。從前各項社會服務有清晰的人手和職級薪酬編制,但整筆撥款將此一手推翻,加上經濟低迷和社工人手過剩,社福機構便盡用機制彈性,不單以超低薪及極短約聘用社工,更以社工擔當非社工崗位。由於護理人手短缺,界內普遍以未受專業訓練的保健員負起護士職務,導致工傷嚴重,事故頻生。

惡劣的工作條件,令社福機構人才流失。社聯數字顯示社工流失率高達15%,不過,界內佔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機構,流失率其實遠遠拋離平均數,個別單位甚至達到200%,即一年內已有兩批社工轉職。在重視與服務受眾建立關係的社會服務行業,匪夷所思的員工流失率,機構根本無法把服務做好。

過去政府以實報實銷形式向社福機構提供資助,雖然並非無可爭議,但尚且行之有效。而整筆撥款的問題核心,則是一方面的資源封頂,和另一方面的機構管治敗壞。在有限資源下,當求存變成機構首要責任,員工和服務受眾利益便變得次要。社福機構眼見服務需求和員工薪金按年上升造成財務負擔,千方百計減省成本,首先不是理順服務,而是選擇向新人開刀,把剩餘資助用作囤積儲備。機構壓縮薪酬開支,同時又銳意發展收費服務,令社會服務中產化,偏離草根階層。政府近年以競投形式外判服務合約,機構眼光越加市儈,服務「向錢看」,反而對基本服務造成資源剝削。偏偏在整筆撥款機制下,機構權力無所制衡,以上行為肆無忌憚。

今天整筆撥款機制發展至此,若要推倒重來,肯定並非易事,但我們最少可建立各類服務的人手和職級薪酬編制基準,制定保障合約員工的良好管治手冊,同時讓服務使用者和員工加入機構董事會,增加機構財政和人事管理透明度。此外,成立處理界內投訴事件的獨立仲裁委員會,可增加機構的外部制衡。歸根究底,社會福利規劃機制必須重新建立,否則政府回復9.3%撥款以後,機構面對服務需求不斷增加,再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整筆撥款機制也必須全盤檢討,引入機構管治改革,否則這次即使資源增加,機構也是因勢利導,不求問責。

工業行動距今已有半月,發展走向實在令人憂慮。其實工潮矛頭並不純粹指向政府,機構本身對於管治敗壞,應負有更大責任。社福員工在整筆撥款下已忍夠受夠,這次大批員工行出來表達訴求,若不能迫使政府和機構徹底檢討,不成功,便成仁。我正發動「機構展關懷」運動,希望作為社福機構聯會的社聯,也可參與呼籲機構善待員工。我們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不然難道我們再要無奈地等,等待工會再伺機而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