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07, 2007

「曙光足球隊」

吳衛東組球隊 給露宿者一個家
2007年5月7日

【明報專訊】「如果他覺得社會放棄他、看不起他,他就會放棄自己、收埋自己,經歷再貧窮、再失業、再露宿的循環……他不會找社工,因為他已放棄自己,不會有信心去再努力。」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吳衛東口中的「他」,說的是一班曾經沉迷賭博、吸毒及失業等的露宿者。

為了令露宿者有家的感覺,吳衛東於2005年組織了「曙光足球隊」,讓露宿者從足球中建立自信:「當他能夠在球隊中生存,在工作上也就可以生存,因為兩者都是要與人相處。」「曙光,曙光,永不放棄!」正是球隊的口號,也是吳衛東對這班球員支持與關愛的信念。

吳衛東自1990年於中大經濟系畢業後,便開始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工作,致力為邊緣社群服務。讀者可能會感奇怪,為何一個經濟系的學生會轉投社工行列?原來吳衛東深受父母影響:「我的父母都是搞工會的。60年代時沒有什麼勞工條例,工人每天工作十六七小時,社會很不公義。父母很關心基層、很勤力,令我很欣賞。」

讀經濟系 投身社工行列

八九民運,北京學生為理想放棄生命,亦令吳衛東印象難忘。畢業之後,吳衛東雖然找到銀行工作,但還是決定投身社區組織工作。「見到不公義的事,不要放棄,要鼓勵更多人參與爭取公義。人只要有理想,終會實現。」他在1990至99年主要為長者服務,協助組織了「香港老人權益聯盟」,為長者爭取權益,1999年開始露宿者的外展工作。

在偶然機會下,他從報章中看到「無家者世界盃」的介紹,留意到外國的露宿者參加賽事後,有七成人能改善生活,因此便決心組織球隊,希望為露宿者帶來盼望、帶來家的感覺。

照顧情緒住屋 似阿媽

「我的角色有時像阿媽,他們有不同的需要,例如情緒、住屋、經濟、就業等,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吳衛東坦言組織「曙光足球隊」並不容易,既要照顧露宿者的需要,也要擔當聯絡人的角色,建立網絡、找贊助、處理一切繁瑣雜務。他指出,最初他和社協職員在深宵探訪,到宿舍招攬球員時,「別人當我們是笑話,覺得這是夢想」。球隊初成立時,經費就只有從區議會申請得來的7000元,「夠他們(球員)乘車、買水、踢完波買一個杯麵作獎勵,球鞋、波衫、租場、球證等都用了不少錢。」吳衛東積極找運動用品、飲品公司等贊助,但它們大都只贊助青少年,不接受成年人。「有些人會覺得,『他們已過18歲,有手有腳,為何還要贊助?』可見社會對他們的接納程度多差。」幸而經吳衛東的努力、傳媒的報道,社會上有不少熱心人士主動提出協助。

憂球隊紀律 訂十大規條

不過,吳衛東最擔心的,並不是找不到資助,而是球隊的紀律。「無家者的上一代多數不如意,例如單親、離婚、虐兒等,他們在成長上經歷過家庭傷痛,可能會不懂表達情緒、不懂互相尊重,相處時會覺得自己全對,其他人都錯,容易埋怨。」球隊有十大規條,如「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嚴禁吸煙、嚴禁粗言穢語等,培養球員的紀律。

「試過球員很激動,不滿意教練的安排,在球場說了半小時粗口,我花了三晚和他講道理。頭兩晚他不肯道歉,但最後他終於肯誠心悔改。」吳衛東笑說,「好似與大佬講數,但不是講數,而是要他道歉。」吳衛東帶給球員的,除了道理,也有關懷。所有吳衛東接觸過的露宿者,都會有吳衛東的手提電話:「如果他們打電話找不到我,就以後都不會再找我的了。」

文:李婉華

圖:陳淑安、李婉華、受訪者提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