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身分認同3年未見改善
2006年1月16日
【明報專訊】「我是香港人,又是中國人﹖」一個有關中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和對香港人及中國人的觀感,連續3年調查發現,中學生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多於自覺是中國人,國民身分薄弱,未見明顯改善。調查機構指出,中學生對中國認識少、觀感負面,而且欠缺國民教育,以致國民身分薄弱。
學生自覺香港人多於中國人
學友社去年10月透過問卷,訪問2777名中學生,就12句有關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描述作出評分,另外請學生以「中國人」和「香港人」的個性和文化特質評分。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評分,高於「自己是中國人」(詳見表)。結果亦發現,中學生普遍覺得「香港優等,中國次等」。評分最高的5項描述中4項與「香港」有關,如「關心香港的新聞」﹔榜末的5項描述全都與「中國」有關,包括「我愛中國」、「關心中國內地新聞」、「香港回歸中國而感到高興」。今年結果與過去兩年同類型調查相若。
本港中學生如何看中國人和香港人的文化特質﹖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中國人在「有禮貌、開放、有學養」的評分中表現最差﹔香港人則在「傳統、穩重、着重集體」3個評分中獲得最低分。此外,中國人和香港人分別在「傳統」和「追求平等」獲得最高分。
恐阻交流 促推國民教育
學友社名譽社長陳潤根表示,學生國民身分薄弱是因政府未能普遍推廣國民身分教育,往往只有一小撮學生受惠。學友社又指出,中學生對中國的觀感依然守舊、印象差,認為「香港」較「中國」優勝,擔心最終會打擊中學生認識中國的興趣,阻礙兩地交流。另外,教師的國民教育培訓不足,也是導致學生對國民身分薄弱的原因之一。學友社建議,學校應多舉辦國民教育和交流活動,加強本港學生與內地學生溝通和共融,有利港生改變對中國的觀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