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03, 2005

百變捐獻形式

港大收捐獻形式百變
逢生日寄支票 股票地段礦石致意

2005年11月3日

【明報專訊】生日狂歡收禮物當然興奮,但亦有人選擇在「牛一」當日送上點滴捐獻。除「真金白銀」外,遺產、股票、證券、物業、地段、礦石、地圖等,統統都有人「捐」,形式之「百變」,可媲美大學籌款招數。

支票銀碼代表畢業年份歲數

創校多年的港大,多年來收過不少捐款,其中部分更非港大校友。一位不願透露芳名的醫生,雖非港大校友,但自十多年前開始捐款給港大,今年他更將70歲壽宴親友送上的「禮金」,再加其一點心意,共15萬元捐予港大醫學院。

2000年的某天,港大收到一張寫1972.51元的支票,原來出自一名選擇在生日當天捐款的1972年港大畢業生。支票上的1972代表其畢業年份,小數點後 的數字則代表其年齡。打從5年前起,他每年生日,都會送上銀碼1972.51、1972.52、1972.53的支票給母校。

贈物業改遺囑捐地段

1940年就讀於港大醫學院的朱女士,翌年因戰火轉赴內地繼續學業,雖然未如願在港大畢業,但這名校友生前決定把位於山頂,估計價值千萬元的物業捐予港大。朱女士的丈夫為港大工學院教授,為延續對學生春風化雨的精神,該筆款項將作為港大醫學院及工學院學生的獎學金。

曾為理大校長潘宗光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長廖秀冬恩師、已故港大化學系講師Dorothy Ada Collins,生前原擬把遺產捐予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但大半生在港大執教鞭的她,已視這塊土地為「老家」,辭世前她更改遺囑,把遺產180萬元贈予港 大化學系,成立紀念基金。

企業家馮平山的兒子馮秉華畢業於港大。已故的馮秉華太太馮李慧賢生前把部分遺產捐予港大,包括元朗的分散地段,她把其擁有三分之一分散地段,以及廣州的3個物業贈予港大。該批地段為港大帶來1400萬元進帳,用以成立馮秉華及馮李慧賢紀念基金。

收珍貴礦石 建地質博物館

藝術收藏品也是港大「實物捐獻」的一部分。許士芬家族就捐出大批珍藏礦石及數百萬元予港大地球科學系,加上港大蒐集的礦石,預計明年便可成立全港首間的「地質博物館」,將來會開予中小學生參觀。

不過,處理物業、股票等遺產捐獻原來大有學問。港大發展及校友事務部總監(發展)黃月妙指出,首先要了解已故捐助人是否有須清還債務﹔若是物業捐獻,則要派人進行評估,才決定出售或租賃﹔股票多會先兌換成現金,免價格浮動。

她說港大有專人負責利用捐款作分散投資,不論長期或短期投資亦以穩健為主,故即使數年前經濟下滑,也保持數個百分點的利息增長。

明報記者 王凱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