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4, 2005

「香港社運電影節」

影評:《工人作主》(The Take)
夏菽 基層大學

前言

由拿加大左翼電影行動者(activist filmmakers) Avi Lewis 及 Noami Klein拍製的紀錄片《工人作主》(The Take),於04年殺科,正在各地上演。《工人作主》在香港上映無期,幸好出了DVD,已被學聯社會運動資源中心將此片 ( 譯《爭取過才屬於你》) 列入2005年10-11月舉行的第三屆「香港社運電影節」播映名單中。到時可一睹為快。

Lewis是新聞工作者,妻子兼戰友Noami Klein則是批判全球化的《No Logo》一書作者。二人幾年前想到拍攝全球化下,工人被受打擊的真實故事,結果選擇了亞根廷失業工人「佔廠運動」為主題,並以布宜諾斯艾里斯一間五金廠Froja工人「佔廠」,成立合作社的行動作為主線。

復廠、反抗、生產

紀錄片副題是「復廠、反抗、生產」。話說亞根廷欠下龐大外債,在世界貸幣基金會「引導」下,推動新自由主義政策:盲目開放國內市場、將公營事業私有化、削減公共開支…. 結果導致貨幣大幅貶值、工廠倒閉、失業率攀升,半數人口活在窮貧線下。最後,亞根廷的經濟在2001年全面崩潰。在社會騷動下,總Menem「走佬」。

在這段期間,無數過去運作得不錯的工廠,都因廠主寧把資金放到「投機」事業或因經濟危機倒閉。《工人作主》的故事發生在「走佬」的貪總的一位好友所經營 的大型五金廠內。廠主宣告結業,工人陷入彷徨。這時,亞根廷崛起一個「復廠運動」,一些民間組織協助工人「收復」廠房,在停辦的工廠以工人合作社的形式恢復運作。所以就有「佔領、反抗、生產」這個口號。

合法?非法?

合法或非法成為合作社與政府爭論的焦點。根據所謂的「法律」,無論是經營中或已停辦的工廠,都屬僱主私產,「復廠運動」是「非法闖入」、是「盜他人財物」。紀錄片中便見到軍警驅逐工人的場面。尤由當一些「復 廠」的合作社運作成功之後,「前僱主」便會出現,要求接管工廠。在「現行法律」下,工人的唯一理據是廠主欠他們工資,所以工人有權取回自己應得的。合作社因此經常要奔走法院間,希望取得「合法」地位,但「法律」往往令他們失望。

Lewis在回答訪問時說:我們不是探討法律依據的問題,而是如工人所說,工廠倒閉,是因廠主及政府亂攪所致。倒閉前,工廠享用水電等各種公共費用補貼,又得到土地、稅收優惠,及各項社區支援。而工人的汗水,換回是僅僅的飽。現在,工廠在那些「不義之財」被搾乾搾淨後,被僱主撒手不管,工人及他的家人都陷入無助。工廠為何不能歸還工人,歸還社區?老闆要去別處發財 是老闆的事,但工人會繼續生活,繼續與工廠共存亡。

合作社能生存嗎?

許多人問:一窮二白的合作社撐得下去嗎?像Froja合作社,昔日敞大的廠房,工人大部份已離去,只剩幾十名「復廠」工人在空盪盪的廠房內組織合作社,資金、原料欠奉,只能動簡單生產。在資本主義市場競爭下,能維持多久?

Lewis 說:Froja合作社正與當地一間維修店合作。因為規模小,材料都由顧客提供,或以廢料循環再用,不成問題。大概Lewis知道這個答法難令人安心,所以 他舉了Zanon陶瓷廠作例。Zanon是拉美最大的陶瓷廠,工人接管三年。Zanon的推銷員穿州過省,尤其聯絡不同的合作社,生產正不斷上升。

東歐在經歷私有化後,社會陷入危機,已越來越多人要求重新「公營化」。Lewis在訪問中贊成阿根廷應將一些企業重行「公營化」,而另方面則認為合作社能扮演維護社區利益的角色。

爭論

有人批評Lewis在電影中傳遞反全球化訊息,與電影內工人的表現並不相符。提出批評的人認為:工人不過為兩餐,根本沒想到全球化。又譬如合法與非法的問題,Lewis高姿態地判評法律虛偽,但電影所見,工人是很在乎,也很希望得到「合法」認。

本文認為,電影的「文本世界」與「現實世界」分歧,是誰也不能否定的事實。即使紀錄片,也是製片人透過自己角度帶領讀者觀看世界,所以單憑指出兩者不同的 「風騷」兼「風涼」說法,並不能為我們的思考提供任何幫助。倒是支持新自由主義的批評者擺明車馬,列舉數字,力指引致阿根廷經濟危機的不是世界貨幣基金 會,而是阿根廷政府貪舞弊。這些辯辭信不信由你,但好歹可以去判斷。

結語

藉一家小型合作社的故事撐開一個新自由主義肆 虐、拉美窮困、工人運動、合作社運動、全球化批判的視野,電影確實未能一一回應自己提出的問題及觀眾所希望得到的答案。Lewis在訪問中往往被有水平的 記者問得辭窮。也許應這樣說,Lewis及他的伙伴開始了第一步,現在你不幸看了這篇文章或這套電影,則球已傳到你(或我們)的手上,對香港的合作社運 動、工人運動、政府的私營化政策…..及年底在香港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你又有何思考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