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6, 2012

「我買我選擇」撐小店運動

小店產品具個性 中大生辦展力撐
【明報專訊】一群中大生受早前「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運動啟發,推行「我買我選擇」撐小店運動,在鬧市展覽手工產品,及以攤位遊戲打破連鎖店必然便宜的迷思,並於社交網站設立專頁,推廣「多幫襯小店」的理念,冀香港人反思以方便為主的消費模式。

運動由10多名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推行,一連3個周末於銅鑼灣、中環天星碼頭、尖沙嘴和旺角舉辦展覽,展出19間小店的貨品。

促反思方便為主消費模式

每間小店的作品都充滿個性,「像這間很有民俗風;那間的材料都是日常取得;還有一間賣繡花鞋的,創辦了逾半世紀,每雙鞋的圖案都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二年級學生賴汶騫表示,現今消費選擇單一化,「行街睇戲食飯都去商場」,富人情味的小店愈來愈少,她呼籲港人別待全都倒閉才後悔。

賴說要改變社會,就要改變更多人的想法,故運動不會因展覽完結而停下,專頁「會繼續更新更多小店資料」,期望最終改變消費者的習慣。

明報記者 林耀華

80後自資製網搞App撐小店
反思單一化 籲勿棄選擇權

【明報專訊】領匯「尋味時光」事件激起市民反財團霸權浪潮,最終領匯提前終止活動,事件顯見網民力量不容忽視。近月就有一群80後青年,當中有朋友也有素未謀面的網民,聯手設立「香港小舖」網頁(hkgoodstore.com),將港九新界特色小店結集成資料庫,並計劃發展成手機應用程式(App),喚醒港人反思城市單一化,也讓本土小店有立足的空間。

同出生於1980年代的4名「香港小舖」發起人,受訪時談及童年時的零食,眼鏡糖、沙嗲魚串、唧唧冰等,不禁勾起美好回憶。但隨傳統士多逐漸消失,這些零食也買少見少,「搞手」之一Alex說:「較我們年輕的90後,更沒有可能知道小店存在,其實應該保留這些傳統特色。」

Alex表示,小時居於大埔的村屋,區內有辦館、糧油雜貨店、五金舖,各富特色,但時至今日,已變成一個又一個連鎖店林立的複製商場。他的友人Riceball亦說,曾經在聖誕派對交換禮物面對「壟斷」事件,「份份禮物都是同一連鎖百貨店的包裝紙,覺得市場很單一化,令市民漸漸放棄選擇權」。

蒐300小店資料 設地圖按店種分類

有見及此,他們聯同另一志同道合的朋友David,利用自己設計及資訊科技的專長從今年1月設立「香港小舖」網頁,供市民提供各傳統本土小店資料,結果一傳十、十傳百,至今已蒐集300多間小店資料,結成有系統的資料庫,按店種分類之餘,亦設地圖搜尋,方便網民瀏覽。

網頁更吸引大學生阿寧主動向3名素未謀面的「搞手」請纓,為他們開發iPhone App,成為流動的小店資料庫,計劃今夏面世。「既然大家理念相近,縱使不認識都可以合作,現今世代網絡力量很大,其實可以做更多推動社會的事。」

今夏推App 不向用家小店收費

4人以自資形式設立平台,強調不向小店或App的用家收費,現每周有3萬人次瀏覽網頁,社交網站facebook的專頁亦有近2000人「讚好」,受近日領匯「尋味時光」事件影響,人數更在周內急增數百人。David說,支持小舖並非要抵制連鎖店及大財團,「我們結集人力辦網站,目的是組成小店的社群,凝聚大眾力量,讓市民知道還有選擇權」。

明報記者 陳家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