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環團批美欠承擔 拖垮會議【明報專訊】聯合國氣候峰會曲終人散,在爭議聲中產生了《哥本哈根協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及綠色和平均批評,美國不願承擔更高的減排目標下,各國亦缺乏「行前一步」動力,是導致峰會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致最後敲定的協議內容空洞,連減排目標也沒有,對明年在墨西哥召開的大會達成減排協議不表樂觀。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氣候項目主管余遠騁指出,美國原本定下到2020年較1990年減排約4%的目標,遠低於歐盟的20%;美國總統奧巴馬出席會議期間,未有提出更高減排目標,估計與美國國內反對聲音有關,奧巴馬若貿然許下進取承諾,協議最終可能會被國會否決,造成難堪局面。
他指出,在這種形勢下,各國不願再「行前一步」,「中國不會主動提出更進取的減排目標,加上各陣營之間存在重大分歧,例如中國不可犧牲經濟增長,其他發展中小國的訴求卻是為了生存,與會各國未能達成協議是可以預見的」。
指中國身不由己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張韻琪批評美國卸責,歐盟各國表現亦不夠進取,以致最終未能達成協議。對於中國參與美國、巴西、印度和南非的「小圈子談判」,最後同意推出「5國協議」,成為《哥本哈根協定》的基礎,中國被指「出賣」發展中國家利益,她認為中國也是「身不由己」,「即然美國不肯讓步,礙於政治現實,總不能全無成果」,估計中國最後亦因此接受協議內容。
峰會計劃拯救森林【明報專訊】商界一直寄望是次峰會能完善碳排放市場,但會議沒有定出減排目標,令他們的好夢成空,有人直指政治領袖錯失了一次將數百億投資引入綠色科技行業的好機會。亦有市場人士相信,峰會達成拯救窮國森林的計劃,可望催生「雨林債券」等新投資產品。
分析員倡設雨林債券
視為綠色投資機會
據估計,全球因伐林而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佔總數15%。「減少因濫伐及森林惡化導致的碳排放」(REDD)的減排機制,實際上便是由發達國家撥出資金支持發展中國家透過保護雨林來減排,而所得的減排額則可轉讓與發達國。今次REDD正式寫進協定,不少投資者都認為有助開啟一個新的綠色投資機會。美林分析員卡瑪里(Abyd Karmali)說:「你會看到新的金融產品,像是雨林債券。」所謂雨林債券,便是跟保育森林所得的排放權掛債券,由於保育計劃往往至少長達50年,他認為這類投資產品對機構投資者會有吸引力。
不少商界人士認為REDD是這次峰會的唯一小成就,能為將來的減碳成效標上實質的經濟效益,並把雨林的效益「內在化」,賦予雨林經濟效益。但REDD的兩大要點,包括各國透過停止砍伐森林作多少減排、富國到底應在計劃中承擔多少錢,這些細節要留待明年才能繼續磋商。
星期日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