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17, 2006

文化產業

京發展文化產業
港能否分一杯羹?

2006年12月17日

【明報專訊】上周,北京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降下帷幕,獲得37億美元訂單。這是北京銳意發展文化產業的第一個動作,香港也曾將文化產業作為轉型的發展方向,但不知道是否又會好像前幾年,香港與上海同時分別宣布,香港要建港珠澳大橋,上海要建洋山港大橋,而上海去年已經開港通航,香港還留在研究階段。

北京遍地遺產可變錢

北京要發展文化產業,有充實的文化底蘊作為後盾,宣武區的宣傳辭﹕宣南史蹟,源遠流長,周封薊城,金建中都,今日北京,始於斯地。這是別的地方無法媲美的。北京遍地都是遺產,都可以變錢,這次就把西遊記連環畫葡萄牙文版權賣出;有較大的空間,要發展中國影城,就可以撥出地皮;有不同文化撞擊而擦出新意念,全國各省的年輕人都飄來北京尋機會,加上愈來愈國際化的因素,造就一批文化新人類,而北京市政府也算務實,前幾年還對798工廠養一批離經叛道的年輕人而擔心社會穩定問題,而今不但承認這個現實,還給予一定的扶持。

文化產業博覽會的參觀人數達到15萬,雖然不少是退休老大媽來索取宣傳品,但也有不少學生來觀摩產品設計意念和顏色配搭,孜孜而求的年輕人,本身就是一個市場,意大利米蘭理工學院到北京合辦一個設計課程,收費8萬元,還真有報名的人。

政治禁忌是創意障礙

可是,任何創意,前提是百花齊放,目前北京還有不少政治禁忌,是創意的障礙。從故紙堆裏尋出新意是可能的,比如把紅樓夢人物包裝炒作;將古代英雄用日本漫畫的筆法畫出新形象;把宜興茶壺後工業化;又或者將武俠的雕像後現代化,都在這次展覽中一一呈現,但是否創意無限,還要看障礙的阻力有多大。

北京努力改善交易平台

香港對北京的文化產業可能不當一回事,這次博覽會沒有吸引多少香港單位參展,只有香港貿易發展局在一個旮旯擺了個小攤位,看攤位的職員只顧聊天也不發宣傳品,也不索要名片,只貼了3張海報,宣傳明年3月舉行的「亞洲區的最重要電影融資平台、音樂業界之理想商貿平台、和亞洲的世界影視展」。好像有麝自然香,但最後會不會連缺乏創意空間的北京也會在文化產業方面趕過香港,只能拭目觀之。融資與交易平台的優勢,是建在浮沙上的虛擬空間,交易雙方目前仍然選擇香港,是因為有保障,但北京正在努力改善。

文化產業沒有排他性,北京的發展並不意味要擠掉香港,不過,如果香港不重視,發展的因素就會消失罷了。

明報駐京記者 阮紀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