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訊通網絡工作室」

文章由「訊通網絡工作室」(http://www.01power.net)提供。「訊通」為一所為客戶提供互聯網服務及支援的工作室,其宗旨為運用網絡 技術擴大民間聲音,建立網絡社群,重組公民社會,與及民間互助的精神。故公司對民間團體特別關顧,提供七折起的價錢優惠。互聯網中的自由與共融氣氛,我們希望可以繼續維護和強化。若有需要幫忙,可電93613060阿餅/62208414阿狗。或電郵至info@01power.net,我們很樂意接受任何查詢及幫忙。

【基進視覺】共建網絡社區與資源共享

   近日毓民被商台解顧,牽起軒然大波,使人人驚覺言論自由的縮窄,亦增加了對現時的體系傳媒 (Institutional Media) 的不信任,以致唾棄。曾為商台建功立業、大賺銀紙的兩把名嘴,毓民與大班也始終因惡劣的政治氣氛,而被商台除之而後快,令人概嘆和婉惜。
  
   在這個幽暗、狹窄的言論平台下,各社會團體均要自求多福,尋找表達自己素求的其他可能性。於是,不少人提出建立網絡媒體,與非主流平台(non-institutional media) 的可能性。事實上,這些媒體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另類媒體,古已有之,像台灣的蔣經國時代,便有無數的地下電台出現。而在互聯網誕生之前,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亦已非常流行。 互聯網的興起,更是令這些小媒體再次被受重視。更有學者提倡e-community (網絡社群)的概念。

  社區網絡化亦不是新的觀念,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就曾在他的《信息時代三部曲︰認同的力量》為其尋找理論基礎。不竟,社群的誕生有其歷史、語言、宗教的關係,網絡化只不過是將其延續與 擴張。而網絡社群對社會運動的影響,亦不可謂不深遠。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墨西哥的札巴提斯塔民族解放軍。

  1994年1月,札巴提斯 塔(Zapatista)解放軍組織了大約3000名男女,以領導人馬可士為首,是一個反對以金錢及政府的權力進行組織性犯罪的社會運動。這幫人最主要為 中美洲的印地安人農民。他們原來所居住的森林,因為墨西哥政府受著「北美貿易總協定」的影響,終止了村民對土地的共有權,而遭迫遷。

   他們最獨特之處在於他們以另類的溝通渠道,用不同的方式把信息傳送出去。他們的抗爭策略竟是一場「信息化游擊戰」。藉由在墨西哥設立一個節點,廣泛運用互聯網將信息發放出去,尋求外間,尤其是媒體的支持。(注意當時是九四年,互聯網還是剛起步之時。)它們發出訊息到全球的非政府組織(NGO)和媒體,使墨 西哥政府難以鎮壓這支解放軍,亦使墨西哥的民主重建方案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兩年後,他們甚至轉化為政黨,繼續對抗全球化下的壓迫,保障印第安農民的權益。 這例子成為信息化社會運動對抗全球化的一個成功個案,及後更多人活用這個信息網絡,將地區性的社會抗爭,擴大成全球的道德力量。信息社會開始將認同 (identity)與社群(community)變成非地域性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這種社群觀,不 單對政治上有著巨大的衝擊力,在經濟領域上,同樣產生龐大的力量。Open Source的開源軟件概念,亦是建基於這種網絡社群觀而產生。最出名的例子,莫過於linux的神話,創始人Linus Torvalds 並沒有將其所創的Linux程式據為私有,並將原代碼(source code)開放給網絡上的同好改進與修正,集液成地使這程式越趨完善和易用。突破以往對知識產權,與及企業架構的迷思,使日後不少軟件與資訊服務業改變 他們的營商與服務策略。在互聯網的應用上,現在差不多大部份均有open source的軟件,而且質素亦比「老M」高。

  最方便的是,若程式有點兒不滿意,可以自行修改,不用老是花費龐大金錢等待升級版。你唯一付出的,便是你的改動也必須繼續版權公有,將公有的帖子放在源代碼的頂端。 
  
   正因為Open Source Software(簡稱OSS)的出現,使高貿的資訊科技成本大大降低,令訊息的流通得到大大擴張。基本上,只需要懂得使用的技術,建立一個能發放信息的 網站,並不需要什麼費用。若是對這類OSS熟識,甚至不用購買任何某大壟斷軟件商的軟件,仍然能夠接受互聯網上的所有書信,甚至一般的辦公室與文書操作。 正因如此,民間團體與媒體得到有力的支援和發展,同時亦一再衝擊既有的社會規範,與及權力框架。
  
  韓國的"Oh MyNews"(http://www.ohmynews.com/)與及台灣的「破報」(http://www.pots.com.tw/) 等,成為民間網絡媒體的典範。他們不依靠龐大的宣傳機器,以及以資本堆砌的媒體空間,以廉價而自由的網絡平台,發動民間力量,為自己和社會發聲,使民間的 聲音得到真正的發揮,亦帶動著驚人的社會動員能量。香港在這方面是走得比較慢,但這一兩年也有顯著的成長,大大小小的網上電台、民間媒體,如 InMedia (http://www.inmediahk.net)、「網政廿一」、「人民廣播電台」等也相繼成立與發展。相信未來還有龐大的市場與發展空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