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08, 2005

青協始祖

青協始祖﹕當年舞會被責傷風化
2005年9月8日

【明報專訊】昨午,青年協會的紅磡活動中心來了一位稀客﹕8旬的外籍老人,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好奇地四處張望。事實上,這裏的一磚一瓦他都有份建立,因為他就是青協的創辦者。老人40年前離開後,一直沒有回來看過。1960年,帶8000鎊的史篤士(Mr. George H. Stokes),「膽粗粗」來港成立青協,轉眼間青協現已是每年開支2億元的社福界巨人。

老人說,早年的「青年服務」趣事多,例如舉辦「阿哥哥」舞會,有社工帶頭跳舞,當時社會風氣甚為保守,家長見子女與人拖手仔,嚇得要死,指他罵「教壞晒」。

史篤士很親切。記者問他,知道他中文名字諧音的意思嗎,他傻氣說,被人笑足幾十年都不知道。記者再告訴他,那是和馬桶「內涵」有關,他並無慍色。

身攜8000鎊「膽粗粗」來港

1950年代,史篤士在一個英國的難民展覽中,看到香港的照片,相中滿山都是木屋,他一腔熱誠向教會報名來港。教會給8000鎊給他(那時一間英國大屋賣5000鎊),史篤士坐了6星期的郵船來港。

史篤士解釋,60年代香港的青年沒處去,一間學校分早午晚三輪上課,校園不准久留,球場也不多,他於是為青少年搞乒乓球班、搞野外露營。史篤士說,那時青少年見識不多,「連獨木舟都未聽過,我們教他們用木頭製一隻出來划」。

扭腰舞會月月舉行

最破格要是舞會了。青協早在60年代初就舉行舞會,播放的士高音樂,讓14至21歲的青年男女大跳扭腰跳舞,每月舉辦,月月不停。那年頭的學校不是男校便是女校,年輕人沒有機會結識異性,因此每次舞會都有逾百人參加,場面墟,但引來家長的投訴,指青年中心傷風化,史篤士感到很委屈。

史篤士那種男女觀念在60年代可以說是較前衛的了。他是虔誠教徒,但認為不應把男女孩隔絕﹕「青少年要學習與異性交往,互相認識,只要負責任便沒問題。」他悄悄告訴記者,自己17歲已拍拖,在那年代的英國算是早熟。

青協的資深社工徐祥齡那時跟史篤士工作,他記得每次搞舞會,都要找來黑膠唱片,在青年中心的燈上罩彩色玻璃紙,自己身為青年領袖(也就是今天的社工)也 要下場帶頭跳舞搞氣氛,但強調好正氣﹕「場地的燈全部開,不會黑漆漆像舞廳,我們亦特意打少些慢歌,以免給機會青少年攬腰,都是跳牛仔舞、阿哥哥,離行離行列。」

難忍受靠電腦交往

雖然說是開放,但史篤士現在畢竟是八旬老人,他坦言不太懂得欣賞現代的R&B和RAP等音樂,對於後生仔黏電腦和電話,他說難以忍受,「我仍然相信,人與人的交往,要面對面才真摯,上網或談電話都不太好」。

所以,八旬老人今天握手仍然有力,眼神仍然閃爍,這種吸引力,至今仍然深得年輕人的心。昨日在青年中心,一批首次遇見他的小孩子,排隊跟他握手,握完一次又一次,那種興奮,就像在迪士尼樂園遇上米奇老鼠。

明報記者 譚蕙芸

No comments: